創意家居生活館知識大揭祕

樅陽回龍山與漢武帝

射蛟臺

樅陽奇山水,好山好水好風光,除了婦孺皆知的浮山、岱鰲山 、三公山和大青山,還有一座隱於民間、罕為人知、若潛水之龍的山,叫“回龍山”。回龍山位於樅陽經濟開發區西側兩華里處,連城湖東南岸,因此當地有的老百姓稱之“湖南山”。

回龍山不高,拔地不過百餘米,雖無高聳的峰巒巉巖、幽洞怪石,也無游龍般迂迴蜿蜒的山勢,但風光無限,美不勝收。沿著一條新建的“之”型水泥路從山腳而上,片刻即可登上山巔。佇立於山頂的制高點,但見連城湖、羮膾賽湖浩淼連綿,列次左右,碧水漣漪,波光瀲灩。與之隔湖相望的連城山,像一道屏障,莽莽蒼蒼,從遠處奔突而來又向遠處奔突而去。每當夕陽西墜之際,一抹晚霞灑向湖面,化作一片胭紅,閃閃爍爍。瞭望四周,朝回龍山聚攏而拱的山巒,有名字的和不知名的不可勝數,近有曉月頂、尖子山、磨盤山、伏子嶺、鬆茂嶺,遠有筆架山、盤龍山、抱龍山、大青山、幕旗山、鳳凰山、達觀山……雖然高峻與低矮不一,卻一律葳蕤蒼翠,如碧玉之簪,若出水之荷。晴天麗日,極目遠望,白蕩湖、菜子湖煙波浩渺,長江若練,九華山時隱時現……

據當地老人介紹,在回龍山東南面的山下,那叫“九龍窪”“大龍窪”的山坳裡,每逢春回氣暖之季,常有晨霧瀰漫,飄飄嫋嫋,如龍遊於天,若仙若幻。從山坳向外自然散落的,有叫“老虎地”、“荷葉地”的村莊,綠樹環合,裊裊炊煙,雞鳴犬吠,猶如“桃源人家”。村莊之外的田疇中,四季稼禾輪迴生長,生機勃勃,色彩斑斕。與田疇銜接的,則是不斷擴建的“工業開發區”,道路縱橫交錯、廠房矗立整齊,車水馬龍、機器轟鳴,一派繁榮發展的現代氣息撲面而來。

地靈人傑,奇山異水孕育璀璨的人文,蘊含生動的故事。在散落於樅陽民間的一些令人津津樂道的傳說故事中,不少逸聞軼事,雖未必見於古籍記載,但都有一定的現實作基礎。其中彰顯樅陽兩千年雋永厚重的文化底蘊的有,漢武帝南巡於樅陽射蛟的故事。

樅陽回龍山與漢武帝

回龍山屬於“堪輿學”中的“風水寶地”,同樣與漢武帝南巡的故事有關。

卻說漢武帝時,隨著文景之治的成效,強盛的大漢朝開始向海洋擴張,於是憑藉強大的水師完成了對東甌(今浙江省東南部)、閩越(福建部分地區)、南越(廣東廣西部分地區)等地方封建割據政權的統一,鞏固了海疆,並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與此同時,漢武帝曾七次巡海,年距都很近,幾乎一年一次,直到他死去的前兩年,在69歲高齡時還在巡海。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冬,漢武帝第三次率領一批文武百官南巡,先到達江西、湖南長江中下游造船基地,然後駕臨盛唐,登南嶽天柱山,向西遙拜湖南九嶷山,望祭舜帝,再接著登舟順江東下。當船隊抵達樅陽縣江段時,雲開日出之際忽然烏雲翻滾、雷聲轟鳴,一時江水猛漲、波滔洶湧,大有船翻桅傾之勢。這時漢武帝身邊的方士近前密語:此地有異!於是漢武帝急令眾人止航登岸,一隊人馬四處察看,繼而一一登上幾座高突的山巔,如幕旗山、達觀山、連城山……

古時,長江沒有堤防,附近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與之連通一體,包括回龍山腳下的連城湖和羹膾賽湖。傳說漢武帝繼連城山之後又登上回龍山,舉目眺望,眼前果然一片奇異山水,足下的山巒像一條從長江奔騰而來的青龍,迂迴曲折,首尾相顧,在它的四周山巒無數,或起伏逶迤,或青峰聳立,或高峻挺拔,或矮如獸狀……像一片片張開的荷葉,更像一顆顆錯落有致的星辰……

原來以回龍山為中心,眼前這一片廣大區域,“風水”非同一般。隨身的方士向漢武帝解釋:瞧,這從長江伸展而來的兩面湖水(即連城湖與羮膾賽湖),將一片山嶺起伏的陸地環抱其中,猶如“太極八卦”狀;瞧,其中的諸多山嶺像數條巨蟒突起的背脊,一律從長江游來;瞧,隔湖對面橫臥在兩湖(菜籽湖、白蕩湖)之間的山脈,巍峨綿延,就像一條在前沿護衛的巨龍(所以連城山民間又叫“二龍山”,與安慶的“大龍山”並稱)。但見皇帝疑慮消釋,舒眉頷首。

方士緊接著道,此乃回龍星斗之地,足下即蛟龍之首,餘下皆可與之一體,或如星斗朝拱。這樣的風水格局,預示人才輩出、光輝天際,既有幹臣、貴族,又多謀士、將帥,更有富賈、文豪,可佐天下長治久安,或助國家繁榮昌盛。

武帝龍顏大悅,若有所悟,隨後詢察民情,盡施恩澤,挽弓射蛟,為民除害。再後來,武帝遍遊樅陽山水,一時文思噴湧,詩興大發,作《郊祀歌·赤蛟》(後人改稱《盛唐樅陽之歌》),並命人譜曲吟唱,逗留半月盡興而去。為了表達對樅陽這一片土地的器重與厚愛,寄希望這裡的子民千秋萬代為國效忠,建功立業,武帝回朝後即置“樅陽縣”。

“回龍星斗之地”為樅陽獨有,果然名不虛傳。自西漢以來,這一片土地人才輩出、璨若星河,他們有的足智多謀、運籌帷幄,如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何如寵,有的錚錚鐵骨、忠貞廉潔,如齊之鸞、左光斗等,有的俠肝義膽、出生入死,如大刀王勝、吳樾等,有的錦心繡口、文章斐然,如“桐城文派、詩派”,有的心繫蒼生、功勳卓著,如當代活躍在各條戰線的業界精英、青年才俊……他們青史留名、聲振海內,事蹟所為婦孺皆知、不勝枚舉。原來所謂的星斗,既是指聳立著的重巒疊嶂,也指代煌煌如星辰般的濟濟人才。

樅陽回龍山與漢武帝

觀音塑像

回龍山與幕旗山首尾相顧,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新四軍與日寇多次於此山及附近的山上鏖戰不休。多年以前,附近村民經常在山上撿到廢棄的子彈、手榴彈或彈殼。一九四二年秋季的一個夜晚,駐紮在回龍山的一支新四軍部隊遭到日寇的突然襲擊,槍聲劃破了夜空。在這次激戰中,新四軍一位連長和數名戰士浴血山脊,為國捐軀。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山下村民殷克禮、殷永貴牽頭,于山頂偏西處建一座低矮小廟,內供一尊象徵英烈忠魂的菩薩雕像。每逢年節及農曆初一、十五日,祭拜者往來不絕,香火甚旺。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宗教觀念日趨淡化,不僅廟前香火冷落,小廟也日漸坍塌,以至於被歲月風塵所湮沒。當年由殷永貴偷偷保存的菩薩雕像,也在“文革”中被迫銷燬。從此,這段本應永遠銘記的歷史,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淡出了人們的日常記憶。只有那條通往舊廟基的石階小路,至今仍默默地躺在山樑之上,無聲的向世人述說著過去的一切。

為了追尋抗日烈士的足跡,搶救還原歷史,順應民心眾望,2007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前夕,現住持釋果妙發願,在各方熱心支持下,一座新的“法雨寺”在殘存的原廟基上挺立而起。2015年9月,“法雨寺”由樅陽縣宗教局批准為合法宗教住居活動場所,廟內佛教事務現由住持釋果妙管理。如今,人們到此禮佛的同時,更以百倍的虔誠與敬仰之心,來憑弔烈士遺蹟,超度忠烈英瑰,感知血與火的悲壯歷史,油生愛國報國之情。釋果妙早年出家,自歸依佛門以來,從不忘記佛門弟子以慈悲為懷,以普渡眾生為本,以苦行為度的宗旨,幾十年來,他在佛門淨界慘淡經營,為附近民眾做了許多好事,辦了許多實事,受到四方群眾的尊敬和讚揚,現任樅陽縣佛教協會名譽會長、銅陵市政協委員。

樅陽回龍山與漢武帝

連城湖

附會“回龍星斗”說法的逸事還有不少。在連城湖中央,有一座島山現叫“中渡山”,古時叫“中斗山”或“斗山”,同樣,在山南面的羹膾賽湖中央也有一座“斗山”。傳說曾有仙人從天上下凡,荷擔經過此地,一腳才踏上回龍山頂,就聽肩上的扁擔“咔嚓”一聲,一分為二,因此兩隻籮筐一前一後落入湖中,化作小山。在連城湖與菜子湖交匯處至今有所謂的“落箭墩”遺址,相傳是漢武射蛟的箭矢所落之地。皇帝乃真龍天子,是龍的化身,神祕而無所不能,凡與皇帝有關的用品都冠上一個“龍”字,如龍床、龍椅、龍袍等。因此關於回龍山的得名,另有一種說法是,漢武帝南巡在樅陽逗留數月,其千里舳艫是由樅陽班師回朝的,既然如此,這裡就必然有一座山叫“回龍山”了。在回龍山南面幾裡處的長河口,還有一小片區域叫“龍窩”,當地也有類似的傳說,且與漢武帝的這次活動有關。

樅陽回龍山與漢武帝

法雨寺

無論如何,一方土地,能夠得到真龍天子的光顧、流連,或者冠上一個“龍”字,則無疑為“天下之奇山水也”!

文/張正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