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會爆紅!“一元購畫”不為扶貧為“療愈”

8月29日,上海藝途公益基金會(下稱“WABC”)創始人苗世明體會到了一夜爆紅的滋味。興奮之中是從來沒有過的疲憊。

“抱歉,微信手機都爆掉了,我們短信聯繫。”“抱歉,今天真的是‘癱瘓’了,我們也很意外……”當天晚上,因為申請加為好友的人激增,單是點擊“通過”加微信好友,苗世明就花了整整5個小時。

8月29日上午,微信朋友圈開始被一個“1元購畫”的“小朋友畫廊”H5頁面刷屏。短短的幾個小時,H5所指向的項目籌款1500萬元迅速滿額,參與人次達581萬,成為最新的公益爆款。

此次項目籌款活動由騰訊公益平臺發起,畫作則由WABC請到患有自閉症、智力障礙、腦癱等病症的特殊人群創作,微信用戶可以用一元錢的價格購買“畫作”,保存成壁紙使用。

迅速走紅之後,此事也像之前的諸多熱點一樣出現了反轉。質疑聲四起:募集了這麼多錢到底怎麼用,會不會直接用於畫畫的這些自閉症兒童,為什麼在募捐頁面上沒有說明具體的用途?也有相關專家質疑,自閉症兒童根本畫不出那麼美的畫,是不是存在代筆?

沒想到會爆紅!“一元購畫”不為扶貧為“療愈”

特殊群體的美好畫作打動了普通人,半天時間就在朋友圈刷屏,也迅速籌集了上千萬元款項。攝影/張健

對於外界的質疑,苗世明不厭其煩地澄清和解釋,反覆提出希望公眾更多關注這些孩子的畫作以及他們的需求。“9月1日,在上海的南京東路地鐵站和部分公益大巴上,將展示這些特殊孩子的畫作。”他說。在公眾注意力高度聚焦的時刻,這個從7年前就開始做同一件事的公益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希望你們平時也能來畫室看看小朋友,看他們畫畫,和家長們聊聊,關注他們的需求。”

爆紅是一次意外

學美術出身的苗世明並不擅長營銷,也不是一個滴水不漏的公關。“我們這次活動籌集的是項目服務經費,和畫畫孩子的收入沒有關係。我們提供的是培訓服務,是服務性的公益機構,不是扶貧機構。”8月30日,苗世明在7年前就成立的WABC上海公益藝術中心裡向第一財經記者澄清,募捐的錢的確不會直接給到畫畫的小朋友及其家庭。

“這些特殊孩子缺的不是一頓飯,而是藝術治療等服務,怎麼通過藝術的形式增加他們與社會的溝通,讓他們變得更願意接納人群;同時也希望改變公眾對這一特殊群體的看法,共同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融入社會,賦予他們能力。”苗世明說,這也正是WABC一直在做的事。

那麼,為什麼在“1元購畫”的H5頁面上沒有說明清楚籌款的意圖?

“我其實都不知道騰訊(公益平臺發起)的這個活動(指H5頁面),也不清楚怎麼就火了。”苗世明說他們真正策劃的其實是9月1日的線下活動,而H5活動只是一次配套性的互動嘗試。他說自己也沒想到,“誰知道就變成線上的活動了,我們也很意外,本來以為有5萬人關注就很龐大了。”

苗世明解釋說,為了公眾和特殊小朋友的互動效果,騰訊作為發起方在做1元購畫的互動時不希望太強調WABC這個執行機構,所以也就沒有出現他們工作的信息,導致公眾也不太瞭解資金的真正用途。

為此騰訊公益也向媒體澄清,這的確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洩露”。原本計劃在9月1日的線下互動展覽時發佈,但有合作伙伴非常喜歡,先轉發到了朋友圈而沒有告知,沒曾想迅速發酵了。

事實上早在一年前,即2016年8月17日,這一名為“用藝術點亮生命”項目就已正式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線,而“1元購畫”H5頁面只是整個項目的一次線上互動嘗試。在該項目的籌款頁面上,註明了“小朋友畫廊”旨在幫助患有自閉症、腦癱、唐氏綜合徵等精智障礙的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會;同時也註明了發起機構、善款接受方以及財務數據。

根據騰訊公益的財務披露,2016年8月17日~2017年6月30日,該項目累計籌款373萬元,支出金額233.19萬元,其中214萬元為項目支出,19.12萬元為執行成本。“1元購畫”的爆紅,迅速填補了剩餘的1100多萬元額度,達到了1500萬的籌款目標。在騰訊公益該項目的籌款頁面上,當前籌款已逾1502.9萬元,捐款人次達581.5萬,且顯示“已結束”。

不存在分成,承諾專款專用

關於籌集資金的後續使用和監督,苗世明表示,此次項目籌款的參與方一共有3家,除了WABC和騰訊公益平臺,還有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下稱“愛佑基金會”)。善款由具有公募資質的深圳市愛佑基金會負責接收並監管,WABC具體執行。

“我們是民間非營利性組織,不是官方認可的公募基金會,因此必須和愛佑基金會聯合才能進行線上的公開籌款。”苗世明表態說,“此次籌款不會有分成,而是會用在我們的項目運營上。(錢怎麼花的)我們每年都會公開信息。按照規定,我們每次都需要從愛佑基金會申請資金來投入項目。”

苗世明向第一財經記者承諾,此次募捐的錢一定是“專款專項”,只會用在此次“藝術點亮生命”的項目上,包括WABC現有分支機構的運營以及未來新增機構的支出中,但不會用於其他項目。

“現在WABC已在10個城市建立了工作室,2018年的計劃是發展到30個城市,也就是新增20家。根據擁有的資金應該有能力增加5~10個城市的布點。”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每年WABC官網上都會發布公開的年報,分階段的進展則會在騰訊公益上公示,並把相關信息推送給捐贈人。

根據苗世明此前的解釋,此次1500萬元的善款,三分之二將會用於現有十個分支機構的深入發展,幫助這些分支機構更好地服務特殊群體;另外三分之一將會用於拓展新的城市,在這些城市繼續開展同樣的項目。

“藝術點亮生命”項目的一份財務明細報告顯示,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WABC在全國的藝術中心、社區和學校開展藝術療愈服務,共使用資金139.24萬元,其中項目支出125.6萬元,佔比約90%。

此外,第一財經記者從WABC官網獲得的2016年年報中看到,2016年該組織籌款總額為848.17萬元,來自公眾的資助金額佔67%,包括互聯網眾籌(騰訊公益、螞蟻愛心捐款等公益平臺)的善款,而來自基金會的資助資金佔14%、來自企業的直接資助資金佔11%;與此同時,支出總額789.22萬元,其中用於城市公益藝術中心、社區課程、彩色星球和社會融合的項目支出總計是736.67萬元。

沒想到會爆紅!“一元購畫”不為扶貧為“療愈”沒想到會爆紅!“一元購畫”不為扶貧為“療愈”

來源:藝途公益基金會2016年年報

騰訊公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明,項目後續的善款使用情況,公益機構必須在騰訊公益平臺上進行定期公示,接受所有公眾的監督和詢問。用戶捐贈的善款不會進入騰訊公益,將直接存入接受善款的公募機構賬戶,即愛佑基金會。公眾既可以通過項目頁面直接查看,也可以打開微信,通過“我—錢包—騰訊公益—個人中心—捐款記錄-項目動態”查看。另外,騰訊公益稱,捐贈過善款的用戶如果關注了“騰訊公益”微信服務號,也會收到善款執行明細情況的及時推送。

陪孩子們繼續畫下去

2003年從中央美院畢業的苗世明當過美術老師。2009年,他在北京參加798雙年展時策劃了WABC計劃的項目,本意是讓社會底層的人群都能學習現代藝術。但進展不順,“為了生計這個人群的每個人都很忙”。後來他找到了14位特殊人士,來自精神障礙、智力障礙、自閉症、腦癱和唐氏綜合徵等群體。

陪伴這些人畫畫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他們有自己的感受,也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是很多人聽不懂也看不懂。於是,苗世明開始下決心,陪著他們繼續畫下去。

8年來,苗世明和夥伴們在10個城市建立了藝術工作室,為這個特殊群體免費提供藝術體驗課,類似於美國提出的藝術療愈方法,幫助他們通過藝術更好地融入社會。這些課程包括藝術體驗課、社會融入課和價值提升。

至於有人質疑這些畫作的真實性,他反駁道:“我向公眾承諾,所有的畫都是小朋友自己畫的。我們的文化是老師不允許修改小朋友的作品。一律不允許。我本身是學藝術的,成立這個機構的初衷就是尊重他們自身的表達能力,我們只做藝術的引導。”

苗世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之所以會選擇用“1元購畫”的方式籌款,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門檻比較低,“這是‘1元’的功勞,能讓人不假思索,是更容易吸引年輕人蔘與進來的辦法,也是一種價值觀的認同。”

“我深深感受到了公眾在乎這一人群,在乎他們所創造出來的美和情感的表達。”他說。

爆紅後,除了興奮和疲憊,苗世明說自己的心態並沒有太大改變。“難得社會對這個公益領域有這麼大的關注。最好大家在各種質疑當中,能更多走進社區,關注這些小朋友和家庭所遇到的問題和訴求,這是我們更希望看到的。”

至於未來的項目形式會否因為此次爆紅而改變,他回答:“應該不會,8年來都沒有什麼改變。希望能做得更專業化,服務也更有效,並且能給這些家庭和公眾帶來改變。通過藝術讓這些孩子和社會進行聯繫,並且讓公眾參與進來,這個基本的特質不會改變。這些藝術形式除了畫畫,還有音樂、舞蹈和戲劇。”

沒想到會爆紅!“一元購畫”不為扶貧為“療愈”

攝影/張健

根據公開數據,中國自閉症患者已超1000萬人,0~14歲的兒童患者達200餘萬。

苗世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WABC是個融合性的機構,有點像輸出活動和藝術體驗的品牌,給特殊人群和志願者提供了一個平等交流和互動的藝術空間,帶動更多志願者參與其中。據他介紹,目前大量的參與者都是志願者,僅上海就有200多名志願者。

他也在考慮未來建立學校的可行性。目前其藝術中心的所有服務都是免費的,而未來新建學校則打算向參與的家庭收取一些費用。“跟上大學一樣,我們也可以提供獎學金的補助。”苗世明說,以前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現在在和國外藝術治療機構進行合作的同時,也在考慮是否要做類似的學校。如果有了學費的收入,就不用再向公眾籌集捐款了。但這是計劃中的新項目,目前進行的項目會一直免費。

(攝影記者張健對本文亦有重要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