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慈善 馬雲 螞蟻 基金 科技圈 科技圈 2017-09-06

9月10日,阿里巴巴就年滿18歲了啦,阿里人為這個十八歲生日送上了一份有意義的禮物——95公益周。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創始人馬雲曾經說過阿里巴巴成功靠的是客戶第一,團隊精神,誠信、責任和擔當。責任一直是阿里所秉承的理念,自成立以來阿里積極營造公益氛圍,發展公益事業,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在擁有兩千多粉絲的超級大v馬雲的微博更是直接用“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來命名,足以體現公益基因存在於每個阿里人的身上。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阿里發起"人人3小時,公益億起來"公益周,阿里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將一系列公益活動引爆至高潮,各部門強勢推出各種公益活動,其中有阿里安全推出的人人都是“雞蛋俠”大型活動,將賣不出雞蛋的蛋農和基本營養無法保證的留守兒童通過公益有機互補,讓農民收入提高,讓兒童健康成長,果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得不為阿里的善舉點贊。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除此外,阿里健康、阿里公益、阿里眾包、也攜手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發起“助殘公益行動•理想生活健康無障礙”活動,幫助殘障人士真正實現自立、融入社會,構建一個殘障得到預防、殘障人士有能力主導自己的生活並對社會做出貢獻的未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助這些弱勢群體自力更生比機械地直接砸錢更為之有效,更是公益精神的真正體現。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在眾多活動之中,小編覺得最暖心的莫過於優酷推出的尋找“極限勞動者”活動,號召大家感恩默默付出的勞動者,傳遞大愛。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而大愛人間阿里還大愛自然,比如菜鳥發起“開學季YI起來”、“綠色包裹益起來”傳遞環保的理念,呼籲大家一起綠色消費。擁有上億用戶的UC發起“小魚治水”活動——幫助小魚回家,呼籲大家關愛大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公益在線上還玩出新花樣,螞蟻森林邀請大家一起來種樹引爆全民公益熱情。新穎的公益模式帶動了大量90後甚至00後積極參與支持,成果優異,自螞蟻森林上線以來,用戶超過 2.3 億,年種樹超過1000萬棵。阿里公益真正做到促進民眾參與推進公益事業的發展。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為進一步擴大公益影響力,在95公益週中,阿里巴巴集團會發布“3小時”公益平臺,為普通公眾提供公益參與的機會。只需要複製代碼¥6kz30Wy4Aoo¥後打開手機淘寶APP,就可以進入快樂又溫暖的“3小時”公益平臺。查看到最新的線上、線下公益項目信息,挑選和參與豐富多樣的志願服務、傳播接力等等,還可以記錄自己的公益時,和其他人交流經驗心得,可謂是既有趣又有意義。

此外,還有95公益周活動的線上用戶共創型創新互動“95公益愛心塗鴉”, 於9月1日-9月5日期間邀請淘寶用戶共同加入愛心塗鴉,用自己為公益動畫塗鴉色塊,共創一個30s有關公益的塗鴉動畫。一共360張畫布,在5天內,通過有1000000+人的共同創作,最終變成一個彩色公益動畫視頻。阿里藉此也向社會傳達,每個人都能用點滴行動參與公益,為世界帶來微小而美好的改變。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在傳統公益項目遇到瓶頸的今天,公益之花之所以能在阿里盛開,得益於阿里長期穩定的公益資金投入機制以及平臺模式的優勢。每年將年收入0.3%作為公益基金新穎商業模式和商業規則保駕護航,創新方法整合社會資源,解決社會問題,創造普惠的生態,喚起人人蔘與,公眾傳遞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觀念。在阿里的平臺上,動動手指就能參與公益,公益場景將得到最大化的拓展,繼而給社會帶來一些改變,它是過去傳統公益所想象不到的。本質上,它更多是倡導個體對於公益的參與,更關注自身在公益上花費的時間而非金錢。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慈善是一個社會的終身事業,慈善必須以商業的計劃執行,才能走得久走得長。阿里一直秉持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的理念投入公益事業,讓慈善事業得以健康持續地發展,保持該有的活力。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相信不少人從小會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人人蔘與,才是公益。

在阿里巴巴向全社會發出“人人3小時,公益億起來”的公益行動之後,作為發起人的馬雲捐出了百億鉅額,但這筆捐款,仍被他算作0.5時——因為阿里巴巴制定了“無論次數、金額,捐贈行為一律只算半個公益時”的制度。兩年前發起“公益3小時”,馬雲就曾向全體員工表示,“公益不僅僅是給予,更重要的是參與,是一點一滴的行動。”

用阿里巴巴平臺賦能和推動人人蔘與公益,這是馬雲和阿里巴巴堅持了18年的公益理念。在“每人每年3小時”公益計劃發起的兩年裡,已經累積達到17萬多人次參與,申報的公益時超過28萬小時。

馬雲也在參與這項計劃。在內網,全體阿里人可以清晰看到馬雲的2018財年公益時申報記錄。從財年首日2017年4月1日起,到2017年8月底,馬雲申報的公益時數已達45.5小時。而這其中,一筆數以億計的捐贈,與在西湖撿半小時垃圾“效力”相當,都只算半個公益時。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公益不是看捐了多少錢,而是看喚醒了多少愛心,觸發了多少人行動。”如今,阿里攜手多家國內知名公益機構、知名企業參與的首屆“95公益周”已經開啟,這一公益活動的目的便是為了喚醒廣大民眾一起來參與公益事業,以企業一己之力,力量有限,以全民之力,力量無窮。

今天是”95公益周”開啟的第一天,加入公益的隊伍來吧,讓咱們的愛心溫暖世界,無論是通過螞蟻森林還是團圓系統,你的小小舉動都會匯聚成巨大的力量,給予最需要的人。

公益心態、商業手法,阿里公益周為何得到1億人積極響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