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因為愛喝茶,便喜歡在朋友圈裡秀茶事。有細心的朋友發現,我的茶桌上多了一把柴燒壺。

是的,這把柴燒壺是我的新寵:她長得小巧玲瓏,又圓融飽滿;她有金屬般的質感,又有玻璃一樣的光澤;她有汝窯特有的蟬翼紋之美;她的窯變也巧奪天工;她的小嘴巴俏皮地翹起來,好可愛;她的手把動感十足,有著歐式的優雅;她的身子上有厚厚的灰釉垂下來,非常美妙。

最重要的是,她泡出的茶湯,醇厚甘甜,特別好喝。因為養了這把柴燒壺,日子裡便多了些甘甜和美好。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此壺圓潤飽滿,我用它泡生譜

說到柴燒壺,很多人的腦海中會呈現出粗糲、滄桑、厚重的畫面。

而我的這把壺,把玩掌心,卻有清波盪漾、如沐春風的感覺,可謂柴燒中的小清新。

所以,我給它取的名字是『清風拂面』。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它的蓋上燒出了大片翡翠綠,蟬翼紋密佈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她的小嘴巴俏皮地翹起來

此壺作者是青年陶藝家侯鋒鋒。

那是2018的清明假期,我和小綠在景德鎮的大街上逛,不經意逛進了他的店,遇見了這把壺。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小綠同學也愛不釋手

侯鋒鋒,一位敦厚而又帥氣的青年匠人,2010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2017年創立『厚鎮堂』品牌,對燒製茶器情有獨鍾。

他的作品拙樸中透著精緻,大氣中又注重細節的雕琢。那天,我和小綠在他的店裡,被貨架上各式各樣的柴燒器物迷住,便坐了下來,喝茶、賞器,聽他講柴燒,直至半夜才離開。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 青年陶藝家侯鋒鋒

柴燒,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燒瓷方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鋒鋒家的柴燒跟舊時的柴燒,在理念和燒法上已有很大不同。

舊時的柴燒,古人為了保護瓷器不受火焰和灰燼的影響,而在瓷胎外面罩上匣缽,使得燒成後的瓷器光潔鮮亮

而侯鋒鋒的柴燒方法是,器皿在製作好後,不使用匣缽罩住瓷胎,也不施釉,而是直接裝窯,使泥坯暴露在窯室的火焰和灰燼之中。

這種燒製方法叫『裸燒』。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裸燒,就是將瓷胎赤裸裸擺在窯裡燒製,沒有匣體保護

裸燒是將器皿完全裸露在窯中,灰燼、火焰與泥坯在窯內親密接觸、自然結合,在高溫下形成層次豐富的天然灰釉。

灰釉在器物表面流淌、凝固,呈現出了或平滑或粗糙的質感。火焰在窯內呼嘯、流竄,在器皿上留下了或輕或重的痕跡

這樣燒出來的器物,有一種質樸、自然之美。而最讓人著迷的是,柴燒的效果很難預期,唯有打開窯爐的那一刻,才能看到各不相同的燒成品。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峰峰的柴燒作品欣賞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峰峰的柴燒作品欣賞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峰峰的柴燒作品欣賞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峰峰的柴燒作品

裸燒,聽起來性感又迷人,於是,相約第二天去鋒鋒的工作室參觀。跟我們同行的,還有雪梨姑娘,一位來自上海的紋身師。

在通往鋒鋒工作室的途中,有店鋪林立的街道,也有雜草叢生的鄉間小路。就這樣,一邊逛店,一邊欣賞鄉間美景,不知不覺,便到了他的工作室。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 路上的風景:看,牆頭上的草,多茂盛

鋒鋒的工作室是一座獨立的三層小院。院子裡有兩個窯,一個是電窯,一個是柴窯。院子的角落裡堆放著長短不一的乾柴。高高低低的的架子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泥坯。

鋒鋒正在拉坯,一臉的靜氣。一坨泥巴,在他的手中流轉著,變成了壺身、壺蓋和壺嘴。

不用尺子量,做出來的部件大小比例卻剛剛好。怎麼做到的?他說:『手是尺子,度在心中。心手合一,便可一氣呵成』。

好一個『心手合一,一氣呵成』,說起來簡單,不知道這背後要經歷怎樣的磨練和付出!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峰峰的柴燒作品欣賞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峰峰的柴燒作品欣賞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峰峰的柴燒作品欣賞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峰峰的柴燒作品欣賞

我也坐下來,學著鋒鋒的樣子,拉坯。我心裡想著,要拉出一個斗笠盞來。

泥巴在我的手裡,卻不聽使喚。我越想費力的去操作它,越不討好。在焦躁和慌亂中,將一坨泥弄得歪歪扭扭的,心中的那個斗笠盞總是拉不出來。

在鋒鋒的啟發下,我明白了:只所以拉不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是因為我的心太急、用力過猛,心、手和泥沒有建立連接、達成共識。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峰峰手把手教我們拉坯

慢慢地,讓心神安定下來,不急於成器,而是嘗試跟泥土溝通,用心體會手和泥摩挲的感覺,感受泥的柔軟和力量~~

當心靜下來的時候,便有了內在的定力和專注力。我不再跟泥較勁,泥也不再跟我對抗。當我不再焦躁慌亂的時候,泥乖乖地在我的手裡,順著我的心意,變成了斗笠盞的樣子。

其實,在很多的事情上也是如此,不需那麼用力、也無需那麼急切,靜下心,慢慢來,從容面對,順著它的勢,自然就會成為你想要的模樣。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人生第一坯:斗笠盞。器型不經典,卻靈動,像天外來客

在鋒鋒工作室的一個角落裡,有大量的燒成品堆放著。很多的器皿,看起來很好,但因為它沒有達到鋒鋒心中的標準,還躺在角落裡,等待處置。

有些器皿將被重新回爐,再經歷一次高溫淬鍊,出爐後,可能成為精品或者極品,也有可能徹底淪為廢品。而成為廢品的概率高達70%以上。

而有些器皿,可能通過金繕修復術修復後,更加美輪美奐。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這隻蓋碗,用金繕修復術修復後,便有了特別的味道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我的這隻壺燒了兩次

我的這隻壺,也是經歷了第二次回爐重造,才有這樣的效果。瀑布般的垂釉、細細密密的蟬翼紋、斑斕的色彩,都是二次燒造所得。

對於陶瓷的上架標準,各家有各家的尺度、規矩、以及處理方式。鋒鋒工作室角落裡的那些器物,很多商家可能會標上不同的價格售賣掉。但鋒鋒不願意這樣。他認為,經他手投放到市場上的每一件作品,必須配得上『厚鎮堂』這個品牌。

而對於燒窯的溫度,鋒鋒也有嚴格的要求,那就是一定要燒到1340度。業內人士都知道,當窯溫達到1300度時,每增加1度,都可能導致窯崩瓷裂,但為了得到他想要的效果,鋒鋒寧願冒著全窯覆滅的風險,也要堅持燒到這個度數。因為只有達到這樣的溫度,才能完全燒透、喚醒泥土中的微量元素,燒出生機盎然的作品來。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鋒鋒在燒窯,每一窯要燒掉5噸柴薪

何為工匠?『煉器者,匠也』。

工匠, 是指技藝精湛的手工藝人。而嚴謹、專注、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神稱之為『工匠精神』。

鋒鋒從考進景德鎮陶瓷學院那天起,他就篤定自己是個匠人,要創建屬於自己的品牌。十幾年來,他守在方寸之間,按匠人的標準,打磨自己。

一件陶藝作品裡,藏著創作者走過的路,見過的人以及豐富的人生經歷。我們在欣賞他們作品的時候,不只欣賞它的器型美、釉色美,歸根到底,我們在欣賞他們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價值觀。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峰峰的柴燒作品欣賞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峰峰的柴燒作品欣賞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峰峰的柴燒作品欣賞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峰峰的柴燒作品欣賞

在機器化大生產的今天,很多重複的工作完全可以由機器替代。但依然有像鋒鋒這樣的匠人,低調地將自己隱藏於一方院落中,數十年如一日,打磨技藝,淬鍊心性,用自己的靈氣與才華,賦予器物生命與靈魂。

他們手中製作出來的美器,不是為了放入精緻的展櫃中,而是成為尋常人家的日常用品,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他們的精神和心態,令人感動,教人成長。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鋒鋒柴燒作品欣賞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鋒鋒的作品:茶葉罐

有一個柴燒壺的故事,想講給你聽

▲侯鋒鋒的作品

無論時境如何變遷,匠心始終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傳承。匠心獨運只為不同。

​美好生活需要匠人精神,也需要匠心之作的陪伴。寫到這裡,我在想,這樣的美器,是不是要多養幾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