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史之吳攻佔楚都郢

自楚昭王四年,吳王闔閭三年,即公元前512年以來,吳王採用長期消耗楚國的戰略,屢次派兵攻打楚國,到楚昭王十年已經六年了,《左傳》記載,自楚昭王立,無歲不有吳師。到此時楚國確實已經被吳軍擾亂消耗,達到了精疲力竭的境地。

楚昭王十年,蔡昭侯因為遭到楚令尹囊瓦的索賄和囚禁,忍不下這口氣,向晉定公求助不成,於是以公子乾為人質向吳國求援。伍子胥及孫武認為:"楚將囊瓦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於是吳王闔閭一面派人徵集唐蔡兩國,一面以孫武為將,伍子胥為副,公子山為先鋒,盡起三軍之眾,會合唐蔡兩國之軍伐楚。

戰鬥經過就不詳細描述了,此次吳國伐楚的結果,就是在擊敗楚軍後,直接攻進了楚都郢,楚昭王帶著妹妹乘船沿江向西奔逃。由於楚國君臣都是急急忙忙的逃亡,家室仍就留在宮府之中,吳君臣就分別入居楚君臣的宮府,"君居其君之寢,妻其君之妻,大夫居其大夫之寢,而妻其大夫之妻"。孫武苦諫吳王,吳王不聽。吳王弟弟夫概與公子山為了爭奪囊瓦的府邸,差點打了起來,吳軍攻入郢都後姦淫擄掠可見一斑。伍子胥見昭王沒抓到,於是掘開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滅族之仇。

吳王闔閭破楚入郢之戰,是典型的以寡擊眾以弱敵強的戰爭。楚地數千裡,兵車數千乘,周圍附庸十多個國家,人民富庶,國力雄厚,戰備充足。以往中原諸侯歷次對楚的戰爭,只能擊敗其軍隊,阻止其擴張,從沒有攻入其國土,更別有攻入都城滅國的想法。吳王闔閭以新興後進的小國,兵力也只不過三四萬人,竟能破都滅國,不得不承認確實是艱難無比的事。以寡擊眾以弱敵強的戰爭,不可以力征,只可以智取,不能期望一舉擊破,必須運用長期的謀略,離間其盟國,分散其戰力,消耗其國力,然後伺機擊破,這種戰爭就是所謂的長期謀略戰爭。

吳楚兩國爭奪淮河流域,本就是土地爭奪的戰爭,楚國以武力的方式出兵佔領,而吳國則是以東夷民族保護者的姿態出兵,自然東夷民族處處幫助吳國削弱楚國。唐蔡兩國本是附庸於楚國,楚以貪婪勒索促使其叛離,吳國則同情仗義的與其結交。召陵之會,晉國本來是召集了十八國的諸侯準備伐楚,只因士鞅優柔寡斷沒有及時出兵,但十八國諸侯中一向傾向楚國的陳胡許頓等國也都參與進來,這也真是眾叛親離的時候了。從兩國的內政來看,吳王闔閭愛其人民,親其士卒,而楚國則大興土木,美其宮室,勞其人民,宮內豢養群象以供娛樂,而任其人民飢寒,不加撫卹。楚王聽信讒言擅殺謀士,致使臣下紛紛奔吳,為他國效力,而吳王則一一信任委以國政。由以上可見,吳國處處都比楚國有優勢,其能擊敗楚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只不過吳王闔閭破郢都以後的種種做為,可見其志慮短淺,自滿於微小的成就,以至於後來功敗垂成,三十多年後被越國滅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