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裡識清明,你知道清明節與運城的關係嗎?

春秋戰國 清明節 晉文公 介子推 新運城芯影視 2017-04-06

清明掃墓的來歷

清明節裡識清明,你知道清明節與運城的關係嗎?

詩曰:晉國忠臣介子推,割肉奉主何惜腿?拒君封賞隱綿山,寧死山火不跟隨!

在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腿上割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晉文公),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時的隨從,但介子推拒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文公為逼其出來放火燒山,心想孝順母親的介子推一定帶母出來,那知母子寧死不見文公。

為紀念他,文公下令每年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生食,後稱為寒食節。因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如今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清明節裡識清明,你知道清明節與運城的關係嗎?

而介子推的故里就是我們運城夏縣的裴介村。

清明節裡識清明,你知道清明節與運城的關係嗎?

夏縣裴介村的由來

在夏縣瑤臺山北麓,坐落著晉潔惠侯介子推故里——裴介村。裴介村東有一座古墓,古墓旁立著兩塊高大的石碑。一塊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清明節介家合族立的,碑的正中刻著:“介氏祖晉潔惠侯子推墓”,落款為:“秦二世自介休遷葬於此,闔族同立”。另外一塊是夏縣人民政府1963年11月17日根據山西省文物管理局的指示立的,碑帽上有“重點文物保護標誌”的字樣。碑文介紹說:“介子推,周代晉國大臣,夏縣裴介人。因晉文公行功不受祿,乃隱居綿山。後晉文公覓求不得,焚山而喪命。秦二世時遷葬於此。”

清明節裡識清明,你知道清明節與運城的關係嗎?

春秋時期,晉獻公任用賢能,勵精圖治,對內抑制強室,對外用兵擴張,把一個國勢衰弱的晉國,治理得繁榮富強,雄踞一方。雖說他是個很有作為的君主,但他生活奢侈,迷戀酒色,尤其是到了晚年,更是變本加厲。他的原配夫人賈氏,一生無子。繼娶齊姜,生一子名申生。不久,又從犬戎娶來狐姬,生一子名重耳。復從犬戎娶允姓女,生一子名夷吾。後來,他討伐驪戎勝利後,又娶了驪戎君的女兒驪姬,生一子名奚齊;驪姬的妹妹也陪嫁過來,生一子名卓子。於是這5子之間,圍繞著君位的繼承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長期的權力之爭。

清明節裡識清明,你知道清明節與運城的關係嗎?

蒲劇火燒綿山劇照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死後,大臣荀息受命立奚齊為國君。十個月後,大臣裡克等糾集申生、重耳的同黨,殺死了奚齊。荀息又立卓子為君,裡克等又殺死了卓子和荀息。這樣,晉國就陷入了沒有國君的混亂局面。

這時,逃到樑國的夷吾,利用晉獻公把女兒嫁給秦穆公的親緣關係,求得秦軍的護送,先期返回晉國,這就是晉惠公。晉惠公為了保自己的君位,便不顧手足之情,派人刺殺重耳。重耳聞訊後急忙帶領一批隨從,由舅家逃出,開始了長達19年的流亡生活。

當重耳從蒲城逃出以後,先到狄國,狄國安不得身,又帶領隨從狐偃、趙衰等經由衛國投奔齊國。到了齊國,他受到齊桓公的盛情招待。後來他又到曹、宋、鄭、楚等國,直到周襄王16年(公元前636年),這才在秦穆公的幫助下,返回晉國做了國君。而這一年,重耳已經62歲了,這就是晉文公。

在晉文公重耳出逃的19年間,有一位最忠誠的隨從人員。他,就是被人們尊稱為介子的介君子推。當重耳一行流亡到五國五鹿時,重耳連餓帶病,奄奄待斃。介子推為了救重耳一命,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來,奉獻給重耳,這就是有名的“割股奉君”典故的來源。他隨從重耳在外流亡19年,備受艱難困苦,可是後來重耳返回晉國做了君主,大賞功臣時,卻忘了曾經割股救己的介子推。介子推並不像狐偃、趙衰之輩擺功請賞,而是拋棄功名利祿,背上年邁體弱的母親,隱居到綿山上。但是介子推的鄰居解張為他打抱不平,寫了一首打油詩,宣掛在絳都國門上,詩曰:“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

晉文公聽到手下人報告後,後悔自己忘恩負義,趕緊派人召介子推受封,這才知道他已隱居綿山。於是晉文公帶上人馬去綿山尋訪介子推,誰知那綿山蜿蜒數十里,重巒疊嶂,谷深林密,竟無法可尋。晉文公求人心切,便下令一面大兵把守,三面放火燒山。晉文公想火一燒介子推就會自動跑出來,沒料到大火燒了3天,連介子推的影子也沒見。大火熄滅後,只見介子推把他的母親頂在頭頂燒死在一棵枯柳下。晉文公無奈,只好命人收拾屍骨,厚葬於綿山下,並立祠紀念。因介子推廉潔不受俸祿,特在他死後,諡為晉潔惠侯。

清明節裡識清明,你知道清明節與運城的關係嗎?

人常說:“忠孝難以兩全。”而介子推可謂是天下“忠孝”集於一身的第一人。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使人伐下那棵枯柳,做成木屐,穿在腳上,低頭一見,就想到介子推的割股之恩,不禁發出“哀哉,足下!”的悲嘆,故“足下”一詞,後來便成了對人的尊稱。晉文公年事已高,便把其朝夕相伴的柳木鞋欽置於介君墓前,意在“陪介”,並賜村名“裴介”。介子推誕辰——十月初一,親率王公重臣到介君墓前謁拜。裴介村十月初一古集會由此產生。至今盛傳在裴介的八社鑼鼓仍然保持了當年晉文公拜謁介君的風韻,古樸典雅,激情飛揚,鏗鏘有力,魅力十足。

清明節裡識清明,你知道清明節與運城的關係嗎?

在民間,人們為了紀念介子推,就把介子推舉母燒山的那一天約定俗成為“寒食節”。每逢這一天,人們不忍心舉火做飯,只吃涼饃冷菜以示懷念。時過境遷,歷史演變到現在介山一帶蒸子福饃,在清明節那一天掃墓祭祖,既是靠祖上保佑,望子成龍,也是一種述懷和寄託。

由於“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清明節又是我國農時二十四節之一,從這一天開始天氣晴朗,風和日麗,萬物復甦,人們就把“寒食節”和清明節一起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