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祝年|過節的儀式感不可少

網絡祝年|過節的儀式感不可少

除夕、春節臨近,年味日漸變濃。過年,就像一個大大的紐帶,把中華民族每個家庭和親人連接在一起。對於中國人來說,春節永遠是一年中最令人期盼的日子、最值得慶祝的節日。春節,不僅是人們辛苦勞作一年後的盛大狂歡,更意味著日常分散在五湖四海的家人的難得團聚。從這一角度而言,人們理應通過各種方式,把春節過好、讓記憶留下。

常有人感嘆,如今的年味遠不是兒時的味道,人們對過年的期待遠不如從前。不可否認,伴隨時代的變化、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溝通方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智能手機和通訊網絡的迅猛發展,家人可以通過“網絡視頻”隨時隨地“見上一面”,“一年只有過年才能‘見面’”的情況已經遠去;伴著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的日益普及,人們可以通過“網絡購物”隨心所欲地購買天南地北的物品,“趁著過年給家人買一點他鄉特產”也變得不再稀奇……

誠然,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改善,許多事情已經改變,一些理念和習慣也應該改變。但是,作為已然傳承了千年的春節,其核心內涵與最大價值——“凝聚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奮勇向前”這一根本卻不能變。於是,當物質的獲得、家人的團聚在當今時代變得越來越容易時,必要的節日儀式感也就顯得難能可貴和重要。

何為儀式感?常言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其實,春節本身就是億萬中國人獨有的一種儀式感——不管千山萬水、無論海角天涯,人們都能想盡辦法克服千辛萬苦,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吃一頓年夜飯……因此,這種春節的儀式感,在新時代的今天,不僅不應淡化,更要合理加強。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平淡如水”是常態,倘若將某件事情、某個時段賦予了儀式感,就如同在“無邊的黑夜”裡為自己點亮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前行的路和回憶的方向。

春節的儀式感其實不需要繁文縟節、大費周章。可以是老人給小孩講講過年的意義,大人與小孩一起踐行過年的某一種習俗;可以是一家人團坐在一起欣賞一場晚會,拍一張全家福照片沖洗出來夾在相冊;可以是總結一下過去一年的得與失,展望一下未來的夢想與計劃……也許是一點小心思、小用心、小創意,都是承載著愛和溫暖的儀式,表達著人們內心最真摯的情感。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春節是中華民族最濃重的傳統文化之一,負載著深層的價值理念,蘊藏著巨大的精神力量。如何讓人們特別是如今的年輕人對春節有更多的認同感、對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多的敬畏感,需要引發各方的思考。

畢竟,少了必要的儀式感,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就“步履維艱”。我們著實需要一些儀式感的東西來提醒自己,在儀式中去銘記歷史、凝聚力量、增強自信。

文/沈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