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豬尾巴在仔豬飼養中居然有這麼多功能?

畜牧業 養豬 農業 三農 搜豬網 2017-04-05

小小豬尾巴是豬身體中極其重要的器官,有多種生理功能,還可以判斷豬隻健康,本文主要分析關於豬尾巴在飼養工藝中的作用。

尾巴對豬有多種生理功能,首先尾巴可以驅趕蚊蠅等飛蟲,免除飛蟲對後軀尤其是會陰部脆弱部位的騷擾。其次,在跑動、跳躍時對豬有輕度的平衡作用。其實豬尾巴最常用的功能是傳遞感情:在生活開心時尾巴是左搖右晃、悠然自得;吃得開心時,尾巴搖得又快又猛,幾乎成360度圓周運動;在害怕、有傷痛、寒冷時會把尾巴夾在後腿之間,時有顫抖表現;而在極度興奮時,如打鬥、爭食、配種時其尾則有強直性上舉動作。

豬尾巴對1—28日齡仔豬的飼養工藝有不可取代的重要用途

飼養員需要將仔豬捉出產床(或產欄、圈)進行打耳號(或耳刺等標記)、閹割、補鐵注射等操作,只要趁仔豬睡覺時提其尾將其倒置提出,仔豬尾椎柔韌性極好,尾部觸覺神經不敏感,技術好的工人將仔豬提出到豬欄之外仔豬依然處於熟睡狀態。操作完了再提其尾送回母豬身邊,以減小應激。這個操作很重要,如果是抓仔豬後腿、腰背、耳朵等處,仔豬立即驚醒大叫,引起母豬受驚,全窩仔豬一起受驚,必然使母豬的產乳機能和仔豬的正常生長髮育大打折扣。我們華人的祖先養了五千年豬了,從來沒有剪尾一說,那是因為“小豬捉尾,大豬捉腿”的習慣已傳承千年。與此同時,仔豬營養和健康狀況全寫在小尾巴上了,一看小豬尾巴皮紅毛亮(黑毛者看豬皮,粉嫩剔透),走動時小尾巴時時輕搖、動作輕盈利索,這是營養良好、身體健康的表現。如果尾巴下垂、擺動無力,表皮粗糙、皸裂甚至結痂,尾毛焦黃,這是營養不良的預兆(此時腰背部的皮膚症狀尚未表現出來)。有經驗的養豬人會從仔豬尾巴的表現得到諸多重要信息,以便對飼養方法及時進行調整。

剪掉尾巴 真的解決問題嗎?

自從西方發達國家開始集約化養豬以來,由於高密度監獄式養豬,仔豬在應激無奈之下普遍發生咬尾惡癖。可悲的是西方所謂的工廠化養豬對咬尾只會治標不治本。他們居然發明了剪尾鉗,把剪尾工藝作為指定的工藝流程。尾巴剪掉以後,沒有豬尾巴產品了,西方人也不在乎,反正人家不吃這些下料。可是,剪掉尾巴以後問題絲毫沒有解決,尾部形成潰瘍者居多。

此外,有惡癖的仔豬開始發起第2輪進攻,開始咬耳、咬頭,怎麼辦?把耳朵和頭也剪掉?經過20~30年束手無策,西方的集約化養豬者才悟出這種掩耳盜鈴和刻舟求劍的致殘工藝是何等的愚昧。看看現代西歐的集約化養豬在廢除了限位欄的同時也廢除了剪尾。我們中華民族的養豬有著舉世無雙的歷史經驗。

適合中國的養豬技術

我們在吸收歐美現代養豬技術的同時也要掂量掂量這些洋玩意,哪些適用於中國,哪些不適用於中國,哪些根本就不如中國的傳統技術。對剪尾洋工藝能看透的叫做醒悟,能辨證分析治理咬尾的叫做覺悟,只會跟著洋教條繼續剪尾的叫做執迷不悟,因為仔豬咬尾是仔豬用它的肢體語言告訴我們:豬場裡必有豬舍結構、清潔衛生、飼料營養、黴菌毒素、體內外寄生蟲、豬群密度和組群模式、溫度光線、風速溼度、缺乏玩具等問題,可能是上述問題之一,也可能是幾個問題的組合。

錯誤的就要糾正

這是在催促我們去發現和檢討我們工作中的失誤。當我們把工作中的錯誤糾正,短板加長,程序捋順時,仔豬自然而然不會去咬尾了。何必剪尾?留下這條肉體信息指揮棒是明智之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