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檢查出是陽性,接下來該怎麼辦?

傳染病 艾滋病 肺炎 心理健康 春雨醫生 2017-05-09

HIV檢查出是陽性,接下來該怎麼辦?

檢查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結果是陽性,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等於被判了死刑:由於艾滋病尚無特效治療,加之一些病人的片面理解,所以一旦確診感染HIV,大部分人在心理上會受到極大刺激,他們恐懼、悲觀抑鬱、絕望厭世、孤獨封閉、期待依賴甚至叛逆報復,徘徊在“生與死”的心理衝突中。

但檢查出HIV陽性就意味著患上艾滋病嗎?接下來怎麼做,才能減緩HIV發展成艾滋病呢?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

HIV檢查出是陽性,接下來該怎麼辦?

檢查出HIV陽性就意味著得了艾滋病嗎?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簡稱AIDS),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致命性慢性傳染病,是當今世界受關注度最高的傳染性疾病之一。

本病主要通過性接觸和血液傳播,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壞輔助性T淋巴細胞(CD4+T淋巴細胞),使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受損,最後併發各種嚴重的機會性感染和腫瘤。

那麼,HIV陽性就意味著患艾滋病了嗎?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艾滋病的潛伏期較長,一般認為感染HIV後,2-10年左右甚至更久才有可能發展為艾滋病。

HIV侵入人體後一般可分為四期:

  1. Ⅰ期 急性感染,原發HIV感染後小部分病人可出現發熱、全身不適、頭痛、厭食、噁心、肌痛、關節痛和淋巴結腫大。此時血液中可檢出HIV和p24抗原。一般症狀持續3-14天后自然消失。

  2. Ⅱ期 無症狀感染,臨床上無任何症狀,可檢測到抗體,具有傳染性。此階段可持續2-10年或者更長。

  3. Ⅲ期 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綜合徵,主要表現為除腹股溝淋巴結以外,其他部位兩處或者兩處以上的淋巴結腫大。一般持續腫大3個月以上。

  4. Ⅳ期 艾滋病,本期可有體質性疾病,即發熱、乏力、盜汗、厭食、體重下降,慢性腹瀉和易感冒等症狀。除此外,還有肝脾腫大、神經系統症狀、各種機會性感染、繼發腫瘤等。

HIV檢查出是陽性,接下來該怎麼辦?

如何才能減緩HIV發展成艾滋病呢?

臨床上一般遇到初篩HIV陽性,都會進行復檢確診,一旦確診,就需要進行治療。那麼具體該如何治療才能減緩HIV發展為艾滋病呢?

研究證實: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AART)是提高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生存質量、減少病死率、延長生存壽命的最有效方法,更是預防HIV傳播的重要措施。通過HAART和預防機會性感染的相關治療,可使中青年HIV感染者延長20-50年的生存時間,幾乎可達到正常人的期望壽命。[1]

但是,抗病毒治療的依從性要求比較高,必須達到95%以上,否則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還易產生耐藥毒株,為後期治療埋下隱患。

另外,臨床上除了抗病毒治療,當然還需要一系列的對症治療。併發症治療包括:卡氏孢子蟲肺炎、卡波濟肉瘤、隱孢子蟲感染、弓形蟲病、鉅細胞病毒感染、隱球菌腦膜炎等治療,以及輸血及營養支持治療、預防性抗結核治療、預防母嬰傳播、醫務人員意外暴露等治療。

HIV檢查出是陽性,接下來該怎麼辦?

感染HIV,該去哪裡治療?

2003年我國出臺了“四免一關懷”政策,為HIV/AIDS提供免費抗病毒治療。

“四免”具體是指:

  1. 農村居民和城鎮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等醫療保障制度的經濟困難人員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當地衛生部門指定的傳染病醫院或設有傳染病科的綜合醫院服用免費的抗病毒藥物。

  2. 所有自願接受艾滋病諮詢和病毒檢測的人員,都可在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等機構,得到免費諮詢和艾滋病病毒抗體初篩檢測。

  3. 對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婦,由當地承擔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任務的醫院提供健康諮詢、產前指導和分娩服務,及時免費提供母嬰阻斷藥物和嬰兒檢測試劑。

  4. 地方各級政府要通過多種途徑籌集經費,開展艾滋病遺孤的心理康復,為其提供免費義務教育。

“一關懷”是指:

國家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關懷,各級政府將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極其家屬納入政府補助範圍,按有關社會救助政策的規定給予生活補助;扶助有生產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活動,增加其收入。

總之,在醫療水平日漸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改變觀念,將艾滋病當成一種慢性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是可以活到正常的壽命。

所以一定要認識到此刻的焦慮悲觀抑鬱於事無補,相反會降低免疫力,加重病情,最好的心態就是:跨出悲觀抑鬱,接受現實,進而尋求專業諮詢,保護好隱私,儘早依從治療,積極樹立生活的信念。

平時儘量多與生活閱歷相近的同伴病友交流,多開展一些戶外活動,讓孤獨封閉的心態在陽光下得到晾晒,從而愉悅心情。切不可產生報復社會、銳器傷人、惡意傳播的極端心理與行為。[2]

參考文獻

[1]鄭錦雷,等.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生存分析研究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15,(36):1439-1444.

[2]潘菊鳳,等.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護理進修雜誌,2016,(5):948-949.

圖片來源:123RF.com.cn圖庫

作者:張麗欣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本文關鍵詞:HIV,感染,艾滋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