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心理健康 睡眠 正大氣象 2019-08-26
"
"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喜歡粘著媽媽,我相信這是很多媽媽當然也包括很多爸爸都經歷過的事情。包括我自己,都經歷過小孩子很黏爸爸這麼一段時間.我記得小寶一歲多的時候真的是片刻都不要離開媽媽,她連上個廁所呀,都得開著門,跟寶貝講話。現在很多媽媽的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呢?我的孩子總是這樣的黏人,會不會以後獨立性很差呀。

有這樣的擔心啊,我建議你先把這個擔心放下。其實小孩子粘媽媽,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八個月到兩歲期間他們會特別黏媽媽或者其他照料她的人。她黏媽媽,說明她認識到她跟媽媽的關係,她知道沒幾個人會滿足她的需要,也會在危險的時候保護她。

她老粘著我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就讓她黏唄。不要急著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把她推開。這樣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孩子知道媽媽可以依靠了,孩子就跟媽媽就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孩子會把媽媽當成安全港。這個對孩子的獨立性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他這樣不但不會損害孩子獨立性,相反,對孩子獨立性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喜歡粘著媽媽,我相信這是很多媽媽當然也包括很多爸爸都經歷過的事情。包括我自己,都經歷過小孩子很黏爸爸這麼一段時間.我記得小寶一歲多的時候真的是片刻都不要離開媽媽,她連上個廁所呀,都得開著門,跟寶貝講話。現在很多媽媽的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呢?我的孩子總是這樣的黏人,會不會以後獨立性很差呀。

有這樣的擔心啊,我建議你先把這個擔心放下。其實小孩子粘媽媽,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八個月到兩歲期間他們會特別黏媽媽或者其他照料她的人。她黏媽媽,說明她認識到她跟媽媽的關係,她知道沒幾個人會滿足她的需要,也會在危險的時候保護她。

她老粘著我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就讓她黏唄。不要急著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把她推開。這樣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孩子知道媽媽可以依靠了,孩子就跟媽媽就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孩子會把媽媽當成安全港。這個對孩子的獨立性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他這樣不但不會損害孩子獨立性,相反,對孩子獨立性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心理學家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就是把一個小猴子放到一個新房間,那麼這個小猴子很害怕的縮在一邊,一動不動非常焦慮,你想那個是全新的環境。可是當猴媽媽在那個房間的時候,小猴子就抱著媽媽,黏來黏去,很快就不焦慮了,然後好奇地探索這個新房間了。人類其實也差不多,咱們去廣場看好多小孩子,到一個新的地方,寶寶就很好奇,會玩很多新玩具,還會探索這個新環境。不過孩子玩著玩著他會回頭看一眼,找媽媽。找到媽媽了,寶寶就會很安心,接著玩。這說明寶寶信任媽媽,媽媽是可以依靠的,媽媽就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強大後盾,他們對新事物都有好奇心,在探索新事物的時候啊,他們就不怕了。我可以隨時回到媽媽這個安全感那裡去。

所以呢,你粘人和獨立性並不是互相對立的,相反,這兩者是互相統一的,只有孩子和媽媽建立了親密的關係,他才不怕這個新世界。更大膽的去探索,也就是說它更具獨立性。我先說一下,你可能會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做法有些媽媽特別害怕,孩子這麼大了還是不獨立,所以呢,他們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獨立。

"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喜歡粘著媽媽,我相信這是很多媽媽當然也包括很多爸爸都經歷過的事情。包括我自己,都經歷過小孩子很黏爸爸這麼一段時間.我記得小寶一歲多的時候真的是片刻都不要離開媽媽,她連上個廁所呀,都得開著門,跟寶貝講話。現在很多媽媽的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呢?我的孩子總是這樣的黏人,會不會以後獨立性很差呀。

有這樣的擔心啊,我建議你先把這個擔心放下。其實小孩子粘媽媽,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八個月到兩歲期間他們會特別黏媽媽或者其他照料她的人。她黏媽媽,說明她認識到她跟媽媽的關係,她知道沒幾個人會滿足她的需要,也會在危險的時候保護她。

她老粘著我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就讓她黏唄。不要急著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把她推開。這樣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孩子知道媽媽可以依靠了,孩子就跟媽媽就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孩子會把媽媽當成安全港。這個對孩子的獨立性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他這樣不但不會損害孩子獨立性,相反,對孩子獨立性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心理學家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就是把一個小猴子放到一個新房間,那麼這個小猴子很害怕的縮在一邊,一動不動非常焦慮,你想那個是全新的環境。可是當猴媽媽在那個房間的時候,小猴子就抱著媽媽,黏來黏去,很快就不焦慮了,然後好奇地探索這個新房間了。人類其實也差不多,咱們去廣場看好多小孩子,到一個新的地方,寶寶就很好奇,會玩很多新玩具,還會探索這個新環境。不過孩子玩著玩著他會回頭看一眼,找媽媽。找到媽媽了,寶寶就會很安心,接著玩。這說明寶寶信任媽媽,媽媽是可以依靠的,媽媽就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強大後盾,他們對新事物都有好奇心,在探索新事物的時候啊,他們就不怕了。我可以隨時回到媽媽這個安全感那裡去。

所以呢,你粘人和獨立性並不是互相對立的,相反,這兩者是互相統一的,只有孩子和媽媽建立了親密的關係,他才不怕這個新世界。更大膽的去探索,也就是說它更具獨立性。我先說一下,你可能會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做法有些媽媽特別害怕,孩子這麼大了還是不獨立,所以呢,他們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獨立。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所以寶寶每次來找我玩,我都儘量讓她自己去玩,或者說不想陪她睡覺,讓孩子自己獨立睡覺,這樣可以培養他的獨立的能力。這樣做的結果你會發現,越這樣做,孩子就越粘人。像小孩子,她需要理解和媽媽的親密關係,他需要知道媽媽的都給他有規律的穩定的照料,只有這樣他才能夠休息好,和爸媽建立良好的關係。

如果情況特殊,媽媽不能作為主要照料人爸爸或者喜爺奶奶作為主要照料人將也可以,孩子跟爸爸或者是爺爺奶奶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個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樣有好處。

"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喜歡粘著媽媽,我相信這是很多媽媽當然也包括很多爸爸都經歷過的事情。包括我自己,都經歷過小孩子很黏爸爸這麼一段時間.我記得小寶一歲多的時候真的是片刻都不要離開媽媽,她連上個廁所呀,都得開著門,跟寶貝講話。現在很多媽媽的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呢?我的孩子總是這樣的黏人,會不會以後獨立性很差呀。

有這樣的擔心啊,我建議你先把這個擔心放下。其實小孩子粘媽媽,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八個月到兩歲期間他們會特別黏媽媽或者其他照料她的人。她黏媽媽,說明她認識到她跟媽媽的關係,她知道沒幾個人會滿足她的需要,也會在危險的時候保護她。

她老粘著我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就讓她黏唄。不要急著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把她推開。這樣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孩子知道媽媽可以依靠了,孩子就跟媽媽就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孩子會把媽媽當成安全港。這個對孩子的獨立性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他這樣不但不會損害孩子獨立性,相反,對孩子獨立性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心理學家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就是把一個小猴子放到一個新房間,那麼這個小猴子很害怕的縮在一邊,一動不動非常焦慮,你想那個是全新的環境。可是當猴媽媽在那個房間的時候,小猴子就抱著媽媽,黏來黏去,很快就不焦慮了,然後好奇地探索這個新房間了。人類其實也差不多,咱們去廣場看好多小孩子,到一個新的地方,寶寶就很好奇,會玩很多新玩具,還會探索這個新環境。不過孩子玩著玩著他會回頭看一眼,找媽媽。找到媽媽了,寶寶就會很安心,接著玩。這說明寶寶信任媽媽,媽媽是可以依靠的,媽媽就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強大後盾,他們對新事物都有好奇心,在探索新事物的時候啊,他們就不怕了。我可以隨時回到媽媽這個安全感那裡去。

所以呢,你粘人和獨立性並不是互相對立的,相反,這兩者是互相統一的,只有孩子和媽媽建立了親密的關係,他才不怕這個新世界。更大膽的去探索,也就是說它更具獨立性。我先說一下,你可能會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做法有些媽媽特別害怕,孩子這麼大了還是不獨立,所以呢,他們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獨立。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所以寶寶每次來找我玩,我都儘量讓她自己去玩,或者說不想陪她睡覺,讓孩子自己獨立睡覺,這樣可以培養他的獨立的能力。這樣做的結果你會發現,越這樣做,孩子就越粘人。像小孩子,她需要理解和媽媽的親密關係,他需要知道媽媽的都給他有規律的穩定的照料,只有這樣他才能夠休息好,和爸媽建立良好的關係。

如果情況特殊,媽媽不能作為主要照料人爸爸或者喜爺奶奶作為主要照料人將也可以,孩子跟爸爸或者是爺爺奶奶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個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樣有好處。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黏媽媽,媽媽離開,他就害怕、難過和哭鬧。這些都很正常,因為他需要媽媽。結果呢?你說為了培養他的獨立性,好的推開,不陪他。她得到的信息讓他誤解為媽媽不愛我,所以人家無時不刻的黏上來了,因為他需要媽媽的注意力,確保媽媽是愛他的。

所以,我們不要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特別是零到三歲的時候他們還在建立跟媽媽的依戀關係的時候,你卻推開他們,這個絕對是得不償失的。培養她的獨立性啊,可以等與你建立了安全依戀關係之後。你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想讓他獨立,這個也不符合他的發展。

我同事家裡有一孩子一歲半,正好是分離焦慮比較明顯的時候。什麼是分離焦慮的就是孩子在這個時候啊,在差不多八個月到兩歲之間,當媽媽離開的時候,他表現得非常焦慮而會哭鬧,這就是分離焦慮,這個是很正常的。

那有一天她做晚飯,孩子舅舅陪孩子玩。這時走到廚房,喊媽媽抱抱抱抱,媽媽就拒絕了,然後呢,把廚房門給關上了話,他就在外面大哭不止。媽媽以為寶寶是餓的哭,匆匆的把飯做好,孩子就一直哭,等媽媽做好的飯。陪她讀了一會繪本才平靜下來。我給這個媽媽的建議是當時孩子大哭,他並不是餓的,而是被媽媽拒絕。其實媽媽應該抱她一下,然後呢,開著廚房門。在廚房做飯,跟她說玩多久,你說說你要去就去玩汽車,汽車跑三圈,將具體的時間,他能夠理解,跟他說騎車跑三圈,媽媽就去抱你一下。再跑三圈,再抱一下。這樣孩子的心慢慢就靜下來了,這個媽媽斷然把門關上,反而讓孩子更加焦慮。

"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喜歡粘著媽媽,我相信這是很多媽媽當然也包括很多爸爸都經歷過的事情。包括我自己,都經歷過小孩子很黏爸爸這麼一段時間.我記得小寶一歲多的時候真的是片刻都不要離開媽媽,她連上個廁所呀,都得開著門,跟寶貝講話。現在很多媽媽的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呢?我的孩子總是這樣的黏人,會不會以後獨立性很差呀。

有這樣的擔心啊,我建議你先把這個擔心放下。其實小孩子粘媽媽,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八個月到兩歲期間他們會特別黏媽媽或者其他照料她的人。她黏媽媽,說明她認識到她跟媽媽的關係,她知道沒幾個人會滿足她的需要,也會在危險的時候保護她。

她老粘著我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就讓她黏唄。不要急著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把她推開。這樣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孩子知道媽媽可以依靠了,孩子就跟媽媽就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孩子會把媽媽當成安全港。這個對孩子的獨立性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他這樣不但不會損害孩子獨立性,相反,對孩子獨立性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心理學家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就是把一個小猴子放到一個新房間,那麼這個小猴子很害怕的縮在一邊,一動不動非常焦慮,你想那個是全新的環境。可是當猴媽媽在那個房間的時候,小猴子就抱著媽媽,黏來黏去,很快就不焦慮了,然後好奇地探索這個新房間了。人類其實也差不多,咱們去廣場看好多小孩子,到一個新的地方,寶寶就很好奇,會玩很多新玩具,還會探索這個新環境。不過孩子玩著玩著他會回頭看一眼,找媽媽。找到媽媽了,寶寶就會很安心,接著玩。這說明寶寶信任媽媽,媽媽是可以依靠的,媽媽就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強大後盾,他們對新事物都有好奇心,在探索新事物的時候啊,他們就不怕了。我可以隨時回到媽媽這個安全感那裡去。

所以呢,你粘人和獨立性並不是互相對立的,相反,這兩者是互相統一的,只有孩子和媽媽建立了親密的關係,他才不怕這個新世界。更大膽的去探索,也就是說它更具獨立性。我先說一下,你可能會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做法有些媽媽特別害怕,孩子這麼大了還是不獨立,所以呢,他們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獨立。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所以寶寶每次來找我玩,我都儘量讓她自己去玩,或者說不想陪她睡覺,讓孩子自己獨立睡覺,這樣可以培養他的獨立的能力。這樣做的結果你會發現,越這樣做,孩子就越粘人。像小孩子,她需要理解和媽媽的親密關係,他需要知道媽媽的都給他有規律的穩定的照料,只有這樣他才能夠休息好,和爸媽建立良好的關係。

如果情況特殊,媽媽不能作為主要照料人爸爸或者喜爺奶奶作為主要照料人將也可以,孩子跟爸爸或者是爺爺奶奶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個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樣有好處。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黏媽媽,媽媽離開,他就害怕、難過和哭鬧。這些都很正常,因為他需要媽媽。結果呢?你說為了培養他的獨立性,好的推開,不陪他。她得到的信息讓他誤解為媽媽不愛我,所以人家無時不刻的黏上來了,因為他需要媽媽的注意力,確保媽媽是愛他的。

所以,我們不要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特別是零到三歲的時候他們還在建立跟媽媽的依戀關係的時候,你卻推開他們,這個絕對是得不償失的。培養她的獨立性啊,可以等與你建立了安全依戀關係之後。你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想讓他獨立,這個也不符合他的發展。

我同事家裡有一孩子一歲半,正好是分離焦慮比較明顯的時候。什麼是分離焦慮的就是孩子在這個時候啊,在差不多八個月到兩歲之間,當媽媽離開的時候,他表現得非常焦慮而會哭鬧,這就是分離焦慮,這個是很正常的。

那有一天她做晚飯,孩子舅舅陪孩子玩。這時走到廚房,喊媽媽抱抱抱抱,媽媽就拒絕了,然後呢,把廚房門給關上了話,他就在外面大哭不止。媽媽以為寶寶是餓的哭,匆匆的把飯做好,孩子就一直哭,等媽媽做好的飯。陪她讀了一會繪本才平靜下來。我給這個媽媽的建議是當時孩子大哭,他並不是餓的,而是被媽媽拒絕。其實媽媽應該抱她一下,然後呢,開著廚房門。在廚房做飯,跟她說玩多久,你說說你要去就去玩汽車,汽車跑三圈,將具體的時間,他能夠理解,跟他說騎車跑三圈,媽媽就去抱你一下。再跑三圈,再抱一下。這樣孩子的心慢慢就靜下來了,這個媽媽斷然把門關上,反而讓孩子更加焦慮。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只有孩子認為我們是可信任的,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我們會隨時出現。這樣在我們離開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安心,也更願意探索這個世界,接受挑戰。這樣的孩子呢其實才更獨立。

怎麼樣既要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又要培養他的獨立性,我有三點建議

第一條讓孩子學會自己玩,

我們要慢慢的讓孩子學會能夠自己玩一會兒。0-6個月孩子孩子常常是對媽媽最感興趣,她們的互動是媽媽對孩子的媽媽,對孩子微笑,說話,唱歌。孩子呢?對媽媽做事,微笑,咿咿呀呀。

六個月以後的孩子的手眼協調發展了,他的手的能力也在發展,大動作也在發展,比如說坐,爬,走。對外部世界更感興趣了,所以這之後互動中會加入一個玩具,媽媽指著一個東西跟孩子說這個叫什麼什麼,那麼我們把它叫做三方互動,所以,媽媽要留心孩子的眼神和表情,通過他的信號瞭解她對什麼物品,什麼玩具感興趣,這樣的你就胸有成竹了,然後你慢慢的讓孩子學會自己能玩一會兒。

怎麼做呢,你要經常不等孩子來找就主動地跟他一起玩,陪他說話,用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跟他一起玩他喜歡的遊戲。如果你能夠安排各種有趣的遊戲,滿足他的好奇心,讓他在醒著的時候呢,經常有事情可做。這樣他就不會覺得無聊了,而且他們經常能夠保持比較良好的情緒。

"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喜歡粘著媽媽,我相信這是很多媽媽當然也包括很多爸爸都經歷過的事情。包括我自己,都經歷過小孩子很黏爸爸這麼一段時間.我記得小寶一歲多的時候真的是片刻都不要離開媽媽,她連上個廁所呀,都得開著門,跟寶貝講話。現在很多媽媽的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呢?我的孩子總是這樣的黏人,會不會以後獨立性很差呀。

有這樣的擔心啊,我建議你先把這個擔心放下。其實小孩子粘媽媽,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八個月到兩歲期間他們會特別黏媽媽或者其他照料她的人。她黏媽媽,說明她認識到她跟媽媽的關係,她知道沒幾個人會滿足她的需要,也會在危險的時候保護她。

她老粘著我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就讓她黏唄。不要急著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把她推開。這樣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孩子知道媽媽可以依靠了,孩子就跟媽媽就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孩子會把媽媽當成安全港。這個對孩子的獨立性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他這樣不但不會損害孩子獨立性,相反,對孩子獨立性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心理學家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就是把一個小猴子放到一個新房間,那麼這個小猴子很害怕的縮在一邊,一動不動非常焦慮,你想那個是全新的環境。可是當猴媽媽在那個房間的時候,小猴子就抱著媽媽,黏來黏去,很快就不焦慮了,然後好奇地探索這個新房間了。人類其實也差不多,咱們去廣場看好多小孩子,到一個新的地方,寶寶就很好奇,會玩很多新玩具,還會探索這個新環境。不過孩子玩著玩著他會回頭看一眼,找媽媽。找到媽媽了,寶寶就會很安心,接著玩。這說明寶寶信任媽媽,媽媽是可以依靠的,媽媽就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強大後盾,他們對新事物都有好奇心,在探索新事物的時候啊,他們就不怕了。我可以隨時回到媽媽這個安全感那裡去。

所以呢,你粘人和獨立性並不是互相對立的,相反,這兩者是互相統一的,只有孩子和媽媽建立了親密的關係,他才不怕這個新世界。更大膽的去探索,也就是說它更具獨立性。我先說一下,你可能會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做法有些媽媽特別害怕,孩子這麼大了還是不獨立,所以呢,他們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獨立。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所以寶寶每次來找我玩,我都儘量讓她自己去玩,或者說不想陪她睡覺,讓孩子自己獨立睡覺,這樣可以培養他的獨立的能力。這樣做的結果你會發現,越這樣做,孩子就越粘人。像小孩子,她需要理解和媽媽的親密關係,他需要知道媽媽的都給他有規律的穩定的照料,只有這樣他才能夠休息好,和爸媽建立良好的關係。

如果情況特殊,媽媽不能作為主要照料人爸爸或者喜爺奶奶作為主要照料人將也可以,孩子跟爸爸或者是爺爺奶奶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個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樣有好處。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黏媽媽,媽媽離開,他就害怕、難過和哭鬧。這些都很正常,因為他需要媽媽。結果呢?你說為了培養他的獨立性,好的推開,不陪他。她得到的信息讓他誤解為媽媽不愛我,所以人家無時不刻的黏上來了,因為他需要媽媽的注意力,確保媽媽是愛他的。

所以,我們不要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特別是零到三歲的時候他們還在建立跟媽媽的依戀關係的時候,你卻推開他們,這個絕對是得不償失的。培養她的獨立性啊,可以等與你建立了安全依戀關係之後。你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想讓他獨立,這個也不符合他的發展。

我同事家裡有一孩子一歲半,正好是分離焦慮比較明顯的時候。什麼是分離焦慮的就是孩子在這個時候啊,在差不多八個月到兩歲之間,當媽媽離開的時候,他表現得非常焦慮而會哭鬧,這就是分離焦慮,這個是很正常的。

那有一天她做晚飯,孩子舅舅陪孩子玩。這時走到廚房,喊媽媽抱抱抱抱,媽媽就拒絕了,然後呢,把廚房門給關上了話,他就在外面大哭不止。媽媽以為寶寶是餓的哭,匆匆的把飯做好,孩子就一直哭,等媽媽做好的飯。陪她讀了一會繪本才平靜下來。我給這個媽媽的建議是當時孩子大哭,他並不是餓的,而是被媽媽拒絕。其實媽媽應該抱她一下,然後呢,開著廚房門。在廚房做飯,跟她說玩多久,你說說你要去就去玩汽車,汽車跑三圈,將具體的時間,他能夠理解,跟他說騎車跑三圈,媽媽就去抱你一下。再跑三圈,再抱一下。這樣孩子的心慢慢就靜下來了,這個媽媽斷然把門關上,反而讓孩子更加焦慮。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只有孩子認為我們是可信任的,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我們會隨時出現。這樣在我們離開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安心,也更願意探索這個世界,接受挑戰。這樣的孩子呢其實才更獨立。

怎麼樣既要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又要培養他的獨立性,我有三點建議

第一條讓孩子學會自己玩,

我們要慢慢的讓孩子學會能夠自己玩一會兒。0-6個月孩子孩子常常是對媽媽最感興趣,她們的互動是媽媽對孩子的媽媽,對孩子微笑,說話,唱歌。孩子呢?對媽媽做事,微笑,咿咿呀呀。

六個月以後的孩子的手眼協調發展了,他的手的能力也在發展,大動作也在發展,比如說坐,爬,走。對外部世界更感興趣了,所以這之後互動中會加入一個玩具,媽媽指著一個東西跟孩子說這個叫什麼什麼,那麼我們把它叫做三方互動,所以,媽媽要留心孩子的眼神和表情,通過他的信號瞭解她對什麼物品,什麼玩具感興趣,這樣的你就胸有成竹了,然後你慢慢的讓孩子學會自己能玩一會兒。

怎麼做呢,你要經常不等孩子來找就主動地跟他一起玩,陪他說話,用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跟他一起玩他喜歡的遊戲。如果你能夠安排各種有趣的遊戲,滿足他的好奇心,讓他在醒著的時候呢,經常有事情可做。這樣他就不會覺得無聊了,而且他們經常能夠保持比較良好的情緒。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而且他越小的時候你多花時間跟他在一起,他就會從小啊,學著和媽媽一起玩,然後慢慢的過渡到怎麼自己玩。當他快兩歲的時候往往可以自己玩一會兒哈,不會時時刻刻需要人陪。如果孩子到兩歲的時候還特別粘人或者他不知道自己怎麼玩。這個可能是之前他缺少一些機會,媽媽可以彌補一下。專心的陪他探索他喜歡的物品,喜歡遊戲,他很快就能學會怎麼玩了。

第二條讓孩子知道媽媽離開是怎麼回事兒。

媽媽不要粘著孩子,讓孩子知道媽媽離開是怎麼回事兒?你可能會說,依戀是孩子對媽媽們的依戀,媽媽怎麼會依戀孩子呢?其實啊孩子和媽媽她們的依戀關係是一個雙向的情感。媽媽對孩子也有一種依戀呀,不信你們問問自己。你產假結束回去上班第一天是不是心裡空嘮嘮的,或者是你第一次離開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也一樣想小孩子。你和孩子都是這個依戀關係當中的組成部分。

一個朋友的姐姐外出的時候,拜託她看著她姐姐四歲的女兒。

這個孩子在媽媽離開的時候一直哭。讓她看電視或者玩娃娃去,或者是跟她玩喜歡的一個寵物貓,她一律不要,就坐在沙發上一直哭著說要媽媽。我就下去就問她了以前的一些養育方式。原來他姐姐是一個特別緊張的媽媽,孩子一切事物都是她親自照顧,而且呢一個過度保護的媽媽。

孩子零到三歲之間從來沒有離開過孩子一步,這個姐姐其實就是一個特別黏孩子的媽媽。這樣的結果呢?就是孩子到四歲的時候在媽媽的移開的時候,反應這麼激烈。他之前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所以他的焦慮程度非常高。

"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喜歡粘著媽媽,我相信這是很多媽媽當然也包括很多爸爸都經歷過的事情。包括我自己,都經歷過小孩子很黏爸爸這麼一段時間.我記得小寶一歲多的時候真的是片刻都不要離開媽媽,她連上個廁所呀,都得開著門,跟寶貝講話。現在很多媽媽的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呢?我的孩子總是這樣的黏人,會不會以後獨立性很差呀。

有這樣的擔心啊,我建議你先把這個擔心放下。其實小孩子粘媽媽,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八個月到兩歲期間他們會特別黏媽媽或者其他照料她的人。她黏媽媽,說明她認識到她跟媽媽的關係,她知道沒幾個人會滿足她的需要,也會在危險的時候保護她。

她老粘著我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就讓她黏唄。不要急著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把她推開。這樣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孩子知道媽媽可以依靠了,孩子就跟媽媽就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孩子會把媽媽當成安全港。這個對孩子的獨立性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他這樣不但不會損害孩子獨立性,相反,對孩子獨立性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心理學家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就是把一個小猴子放到一個新房間,那麼這個小猴子很害怕的縮在一邊,一動不動非常焦慮,你想那個是全新的環境。可是當猴媽媽在那個房間的時候,小猴子就抱著媽媽,黏來黏去,很快就不焦慮了,然後好奇地探索這個新房間了。人類其實也差不多,咱們去廣場看好多小孩子,到一個新的地方,寶寶就很好奇,會玩很多新玩具,還會探索這個新環境。不過孩子玩著玩著他會回頭看一眼,找媽媽。找到媽媽了,寶寶就會很安心,接著玩。這說明寶寶信任媽媽,媽媽是可以依靠的,媽媽就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強大後盾,他們對新事物都有好奇心,在探索新事物的時候啊,他們就不怕了。我可以隨時回到媽媽這個安全感那裡去。

所以呢,你粘人和獨立性並不是互相對立的,相反,這兩者是互相統一的,只有孩子和媽媽建立了親密的關係,他才不怕這個新世界。更大膽的去探索,也就是說它更具獨立性。我先說一下,你可能會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做法有些媽媽特別害怕,孩子這麼大了還是不獨立,所以呢,他們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獨立。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所以寶寶每次來找我玩,我都儘量讓她自己去玩,或者說不想陪她睡覺,讓孩子自己獨立睡覺,這樣可以培養他的獨立的能力。這樣做的結果你會發現,越這樣做,孩子就越粘人。像小孩子,她需要理解和媽媽的親密關係,他需要知道媽媽的都給他有規律的穩定的照料,只有這樣他才能夠休息好,和爸媽建立良好的關係。

如果情況特殊,媽媽不能作為主要照料人爸爸或者喜爺奶奶作為主要照料人將也可以,孩子跟爸爸或者是爺爺奶奶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個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樣有好處。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黏媽媽,媽媽離開,他就害怕、難過和哭鬧。這些都很正常,因為他需要媽媽。結果呢?你說為了培養他的獨立性,好的推開,不陪他。她得到的信息讓他誤解為媽媽不愛我,所以人家無時不刻的黏上來了,因為他需要媽媽的注意力,確保媽媽是愛他的。

所以,我們不要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特別是零到三歲的時候他們還在建立跟媽媽的依戀關係的時候,你卻推開他們,這個絕對是得不償失的。培養她的獨立性啊,可以等與你建立了安全依戀關係之後。你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想讓他獨立,這個也不符合他的發展。

我同事家裡有一孩子一歲半,正好是分離焦慮比較明顯的時候。什麼是分離焦慮的就是孩子在這個時候啊,在差不多八個月到兩歲之間,當媽媽離開的時候,他表現得非常焦慮而會哭鬧,這就是分離焦慮,這個是很正常的。

那有一天她做晚飯,孩子舅舅陪孩子玩。這時走到廚房,喊媽媽抱抱抱抱,媽媽就拒絕了,然後呢,把廚房門給關上了話,他就在外面大哭不止。媽媽以為寶寶是餓的哭,匆匆的把飯做好,孩子就一直哭,等媽媽做好的飯。陪她讀了一會繪本才平靜下來。我給這個媽媽的建議是當時孩子大哭,他並不是餓的,而是被媽媽拒絕。其實媽媽應該抱她一下,然後呢,開著廚房門。在廚房做飯,跟她說玩多久,你說說你要去就去玩汽車,汽車跑三圈,將具體的時間,他能夠理解,跟他說騎車跑三圈,媽媽就去抱你一下。再跑三圈,再抱一下。這樣孩子的心慢慢就靜下來了,這個媽媽斷然把門關上,反而讓孩子更加焦慮。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只有孩子認為我們是可信任的,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我們會隨時出現。這樣在我們離開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安心,也更願意探索這個世界,接受挑戰。這樣的孩子呢其實才更獨立。

怎麼樣既要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又要培養他的獨立性,我有三點建議

第一條讓孩子學會自己玩,

我們要慢慢的讓孩子學會能夠自己玩一會兒。0-6個月孩子孩子常常是對媽媽最感興趣,她們的互動是媽媽對孩子的媽媽,對孩子微笑,說話,唱歌。孩子呢?對媽媽做事,微笑,咿咿呀呀。

六個月以後的孩子的手眼協調發展了,他的手的能力也在發展,大動作也在發展,比如說坐,爬,走。對外部世界更感興趣了,所以這之後互動中會加入一個玩具,媽媽指著一個東西跟孩子說這個叫什麼什麼,那麼我們把它叫做三方互動,所以,媽媽要留心孩子的眼神和表情,通過他的信號瞭解她對什麼物品,什麼玩具感興趣,這樣的你就胸有成竹了,然後你慢慢的讓孩子學會自己能玩一會兒。

怎麼做呢,你要經常不等孩子來找就主動地跟他一起玩,陪他說話,用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跟他一起玩他喜歡的遊戲。如果你能夠安排各種有趣的遊戲,滿足他的好奇心,讓他在醒著的時候呢,經常有事情可做。這樣他就不會覺得無聊了,而且他們經常能夠保持比較良好的情緒。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而且他越小的時候你多花時間跟他在一起,他就會從小啊,學著和媽媽一起玩,然後慢慢的過渡到怎麼自己玩。當他快兩歲的時候往往可以自己玩一會兒哈,不會時時刻刻需要人陪。如果孩子到兩歲的時候還特別粘人或者他不知道自己怎麼玩。這個可能是之前他缺少一些機會,媽媽可以彌補一下。專心的陪他探索他喜歡的物品,喜歡遊戲,他很快就能學會怎麼玩了。

第二條讓孩子知道媽媽離開是怎麼回事兒。

媽媽不要粘著孩子,讓孩子知道媽媽離開是怎麼回事兒?你可能會說,依戀是孩子對媽媽們的依戀,媽媽怎麼會依戀孩子呢?其實啊孩子和媽媽她們的依戀關係是一個雙向的情感。媽媽對孩子也有一種依戀呀,不信你們問問自己。你產假結束回去上班第一天是不是心裡空嘮嘮的,或者是你第一次離開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也一樣想小孩子。你和孩子都是這個依戀關係當中的組成部分。

一個朋友的姐姐外出的時候,拜託她看著她姐姐四歲的女兒。

這個孩子在媽媽離開的時候一直哭。讓她看電視或者玩娃娃去,或者是跟她玩喜歡的一個寵物貓,她一律不要,就坐在沙發上一直哭著說要媽媽。我就下去就問她了以前的一些養育方式。原來他姐姐是一個特別緊張的媽媽,孩子一切事物都是她親自照顧,而且呢一個過度保護的媽媽。

孩子零到三歲之間從來沒有離開過孩子一步,這個姐姐其實就是一個特別黏孩子的媽媽。這樣的結果呢?就是孩子到四歲的時候在媽媽的移開的時候,反應這麼激烈。他之前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所以他的焦慮程度非常高。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我建議媽媽們給自己一點空間。經常讓自己離開孩子一會兒,可以去看看電影啊去做的頭髮呀,既讓自己休息一下,也讓孩子知道媽媽離開是怎麼回事兒,那麼從兩到三歲之間呀,他可以慢慢的適應,過了三歲孩子就不會在媽媽離開的時候過於焦慮反應過於強烈了。

第三擴大孩子的社交範圍還是兩歲以後啊,他理解了他媽媽的關係,而且她也能表達了。甚至有時候,他也可以來掌控這個關係。比如媽媽離開的時候,他可以要求說再抱一下才可以走,或者是他會問你是不是說要回來呀。

"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喜歡粘著媽媽,我相信這是很多媽媽當然也包括很多爸爸都經歷過的事情。包括我自己,都經歷過小孩子很黏爸爸這麼一段時間.我記得小寶一歲多的時候真的是片刻都不要離開媽媽,她連上個廁所呀,都得開著門,跟寶貝講話。現在很多媽媽的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呢?我的孩子總是這樣的黏人,會不會以後獨立性很差呀。

有這樣的擔心啊,我建議你先把這個擔心放下。其實小孩子粘媽媽,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八個月到兩歲期間他們會特別黏媽媽或者其他照料她的人。她黏媽媽,說明她認識到她跟媽媽的關係,她知道沒幾個人會滿足她的需要,也會在危險的時候保護她。

她老粘著我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就讓她黏唄。不要急著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把她推開。這樣當孩子一個人的時候,孩子知道媽媽可以依靠了,孩子就跟媽媽就建立了親密的關係,孩子會把媽媽當成安全港。這個對孩子的獨立性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因為他這樣不但不會損害孩子獨立性,相反,對孩子獨立性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心理學家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就是把一個小猴子放到一個新房間,那麼這個小猴子很害怕的縮在一邊,一動不動非常焦慮,你想那個是全新的環境。可是當猴媽媽在那個房間的時候,小猴子就抱著媽媽,黏來黏去,很快就不焦慮了,然後好奇地探索這個新房間了。人類其實也差不多,咱們去廣場看好多小孩子,到一個新的地方,寶寶就很好奇,會玩很多新玩具,還會探索這個新環境。不過孩子玩著玩著他會回頭看一眼,找媽媽。找到媽媽了,寶寶就會很安心,接著玩。這說明寶寶信任媽媽,媽媽是可以依靠的,媽媽就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強大後盾,他們對新事物都有好奇心,在探索新事物的時候啊,他們就不怕了。我可以隨時回到媽媽這個安全感那裡去。

所以呢,你粘人和獨立性並不是互相對立的,相反,這兩者是互相統一的,只有孩子和媽媽建立了親密的關係,他才不怕這個新世界。更大膽的去探索,也就是說它更具獨立性。我先說一下,你可能會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做法有些媽媽特別害怕,孩子這麼大了還是不獨立,所以呢,他們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獨立。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所以寶寶每次來找我玩,我都儘量讓她自己去玩,或者說不想陪她睡覺,讓孩子自己獨立睡覺,這樣可以培養他的獨立的能力。這樣做的結果你會發現,越這樣做,孩子就越粘人。像小孩子,她需要理解和媽媽的親密關係,他需要知道媽媽的都給他有規律的穩定的照料,只有這樣他才能夠休息好,和爸媽建立良好的關係。

如果情況特殊,媽媽不能作為主要照料人爸爸或者喜爺奶奶作為主要照料人將也可以,孩子跟爸爸或者是爺爺奶奶建立親密的關係,這個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樣有好處。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小孩子黏媽媽,媽媽離開,他就害怕、難過和哭鬧。這些都很正常,因為他需要媽媽。結果呢?你說為了培養他的獨立性,好的推開,不陪他。她得到的信息讓他誤解為媽媽不愛我,所以人家無時不刻的黏上來了,因為他需要媽媽的注意力,確保媽媽是愛他的。

所以,我們不要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特別是零到三歲的時候他們還在建立跟媽媽的依戀關係的時候,你卻推開他們,這個絕對是得不償失的。培養她的獨立性啊,可以等與你建立了安全依戀關係之後。你在這麼小的年紀就想讓他獨立,這個也不符合他的發展。

我同事家裡有一孩子一歲半,正好是分離焦慮比較明顯的時候。什麼是分離焦慮的就是孩子在這個時候啊,在差不多八個月到兩歲之間,當媽媽離開的時候,他表現得非常焦慮而會哭鬧,這就是分離焦慮,這個是很正常的。

那有一天她做晚飯,孩子舅舅陪孩子玩。這時走到廚房,喊媽媽抱抱抱抱,媽媽就拒絕了,然後呢,把廚房門給關上了話,他就在外面大哭不止。媽媽以為寶寶是餓的哭,匆匆的把飯做好,孩子就一直哭,等媽媽做好的飯。陪她讀了一會繪本才平靜下來。我給這個媽媽的建議是當時孩子大哭,他並不是餓的,而是被媽媽拒絕。其實媽媽應該抱她一下,然後呢,開著廚房門。在廚房做飯,跟她說玩多久,你說說你要去就去玩汽車,汽車跑三圈,將具體的時間,他能夠理解,跟他說騎車跑三圈,媽媽就去抱你一下。再跑三圈,再抱一下。這樣孩子的心慢慢就靜下來了,這個媽媽斷然把門關上,反而讓孩子更加焦慮。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只有孩子認為我們是可信任的,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我們會隨時出現。這樣在我們離開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安心,也更願意探索這個世界,接受挑戰。這樣的孩子呢其實才更獨立。

怎麼樣既要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又要培養他的獨立性,我有三點建議

第一條讓孩子學會自己玩,

我們要慢慢的讓孩子學會能夠自己玩一會兒。0-6個月孩子孩子常常是對媽媽最感興趣,她們的互動是媽媽對孩子的媽媽,對孩子微笑,說話,唱歌。孩子呢?對媽媽做事,微笑,咿咿呀呀。

六個月以後的孩子的手眼協調發展了,他的手的能力也在發展,大動作也在發展,比如說坐,爬,走。對外部世界更感興趣了,所以這之後互動中會加入一個玩具,媽媽指著一個東西跟孩子說這個叫什麼什麼,那麼我們把它叫做三方互動,所以,媽媽要留心孩子的眼神和表情,通過他的信號瞭解她對什麼物品,什麼玩具感興趣,這樣的你就胸有成竹了,然後你慢慢的讓孩子學會自己能玩一會兒。

怎麼做呢,你要經常不等孩子來找就主動地跟他一起玩,陪他說話,用他喜歡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跟他一起玩他喜歡的遊戲。如果你能夠安排各種有趣的遊戲,滿足他的好奇心,讓他在醒著的時候呢,經常有事情可做。這樣他就不會覺得無聊了,而且他們經常能夠保持比較良好的情緒。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而且他越小的時候你多花時間跟他在一起,他就會從小啊,學著和媽媽一起玩,然後慢慢的過渡到怎麼自己玩。當他快兩歲的時候往往可以自己玩一會兒哈,不會時時刻刻需要人陪。如果孩子到兩歲的時候還特別粘人或者他不知道自己怎麼玩。這個可能是之前他缺少一些機會,媽媽可以彌補一下。專心的陪他探索他喜歡的物品,喜歡遊戲,他很快就能學會怎麼玩了。

第二條讓孩子知道媽媽離開是怎麼回事兒。

媽媽不要粘著孩子,讓孩子知道媽媽離開是怎麼回事兒?你可能會說,依戀是孩子對媽媽們的依戀,媽媽怎麼會依戀孩子呢?其實啊孩子和媽媽她們的依戀關係是一個雙向的情感。媽媽對孩子也有一種依戀呀,不信你們問問自己。你產假結束回去上班第一天是不是心裡空嘮嘮的,或者是你第一次離開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也一樣想小孩子。你和孩子都是這個依戀關係當中的組成部分。

一個朋友的姐姐外出的時候,拜託她看著她姐姐四歲的女兒。

這個孩子在媽媽離開的時候一直哭。讓她看電視或者玩娃娃去,或者是跟她玩喜歡的一個寵物貓,她一律不要,就坐在沙發上一直哭著說要媽媽。我就下去就問她了以前的一些養育方式。原來他姐姐是一個特別緊張的媽媽,孩子一切事物都是她親自照顧,而且呢一個過度保護的媽媽。

孩子零到三歲之間從來沒有離開過孩子一步,這個姐姐其實就是一個特別黏孩子的媽媽。這樣的結果呢?就是孩子到四歲的時候在媽媽的移開的時候,反應這麼激烈。他之前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所以他的焦慮程度非常高。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我建議媽媽們給自己一點空間。經常讓自己離開孩子一會兒,可以去看看電影啊去做的頭髮呀,既讓自己休息一下,也讓孩子知道媽媽離開是怎麼回事兒,那麼從兩到三歲之間呀,他可以慢慢的適應,過了三歲孩子就不會在媽媽離開的時候過於焦慮反應過於強烈了。

第三擴大孩子的社交範圍還是兩歲以後啊,他理解了他媽媽的關係,而且她也能表達了。甚至有時候,他也可以來掌控這個關係。比如媽媽離開的時候,他可以要求說再抱一下才可以走,或者是他會問你是不是說要回來呀。

小孩子總粘著媽媽,你該怎麼辦?

而且一旦他建立了安全的依戀,他就能夠理解媽媽走了還會回來,媽媽還是愛我的。這種安全的感覺非常重要,這種安全的感覺,能夠在媽媽不在的時候支撐著他,等著跟媽媽出去。寫的兩歲以後啊,他會慢慢喜歡和同伴也喜歡你,可以帶著她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當然了,不要一下子跟很多人或者是不認識的人,我兩歲到兩歲半之間啊,最好是一個比較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讓孩子們的熟悉一下一些社會規則,慢慢的可以再多一些朋友,那麼他的社交範圍慢慢的擴大了,你就不會再侷限於非要您再幫忙一個人了。孩子上了幼兒園,轉變也會非常大,也不會時刻粘著媽媽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