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GMIC廣州2019暨科學復興節全球領袖峰會上,完美世界首席執行官蕭泓、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珠海市蜜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賈凡圍繞“創業寒冬,如何破局”主題展開的圓桌對話。用戶運營平臺天樂邦創始人簡昉擔任主持人。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GMIC廣州2019暨科學復興節全球領袖峰會上,完美世界首席執行官蕭泓、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珠海市蜜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賈凡圍繞“創業寒冬,如何破局”主題展開的圓桌對話。用戶運營平臺天樂邦創始人簡昉擔任主持人。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面對資本寒冬,賴奕龍表示,無論外部的環境如何變,始終不變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紮實。“你要擦乾眼淚回去繼續幹,這才是好的心態,不要被外界的環境干擾到,把你自己想做的東西做好,把長遠要積累的東西做好,我認為這在‘寒冬期’是最好的事。”同時他指出,他一般不看經濟的浪潮,但是技術的浪潮必須要看,如果在五年十年不瞭解AI不掌握AI的技術,那你很大的機率會被淘汰。

針對影視行業的系統性風險,蕭泓提出了三個應對方法,第一要對政策有足夠的預知和把握;第二國際化非常重要;第三個是跨界。

雖然現在面對的是經濟下行,但蕭泓表示,從中長期的趨勢來看經濟一定是上升的。原因有三:第一,技術上的前進和突破;第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大方向是一定的;第三,從人的整個素質和人才結構的角度來講,當人才的發展是不可逆的過程的時候,經濟週期就變得不是很重要了。

所以蕭泓認為,“如果大家從中長期來看,至少文化行業來講,其實是一個值得長期持有甚至比較低的行業可以入手的行業。”

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很多企業都選擇收縮策略,但賈凡還是堅持穩步擴張。

他認為,經濟週期的波動是去偽存真的過程,把真正紮紮實實做事的企業留下來了,這是練內功的過程。如果能在這麼難的過程當中活下來,而且活得不錯的話,這恰恰就是機會。“在這樣的浪潮當中,我們如果能堅持活下來,而且適度擴張,當然要判斷風險,可能三年五年等經濟回暖的時候你就搶佔了先機,因為你比別人早走了三到五年。所以,對我們來說,不光沒有收縮而且加快腳步擴張,但前提是基礎業務要好,營收增長得快。”

以下為對話實錄:(經創客貓編輯,有所刪減)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GMIC廣州2019暨科學復興節全球領袖峰會上,完美世界首席執行官蕭泓、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珠海市蜜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賈凡圍繞“創業寒冬,如何破局”主題展開的圓桌對話。用戶運營平臺天樂邦創始人簡昉擔任主持人。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面對資本寒冬,賴奕龍表示,無論外部的環境如何變,始終不變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紮實。“你要擦乾眼淚回去繼續幹,這才是好的心態,不要被外界的環境干擾到,把你自己想做的東西做好,把長遠要積累的東西做好,我認為這在‘寒冬期’是最好的事。”同時他指出,他一般不看經濟的浪潮,但是技術的浪潮必須要看,如果在五年十年不瞭解AI不掌握AI的技術,那你很大的機率會被淘汰。

針對影視行業的系統性風險,蕭泓提出了三個應對方法,第一要對政策有足夠的預知和把握;第二國際化非常重要;第三個是跨界。

雖然現在面對的是經濟下行,但蕭泓表示,從中長期的趨勢來看經濟一定是上升的。原因有三:第一,技術上的前進和突破;第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大方向是一定的;第三,從人的整個素質和人才結構的角度來講,當人才的發展是不可逆的過程的時候,經濟週期就變得不是很重要了。

所以蕭泓認為,“如果大家從中長期來看,至少文化行業來講,其實是一個值得長期持有甚至比較低的行業可以入手的行業。”

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很多企業都選擇收縮策略,但賈凡還是堅持穩步擴張。

他認為,經濟週期的波動是去偽存真的過程,把真正紮紮實實做事的企業留下來了,這是練內功的過程。如果能在這麼難的過程當中活下來,而且活得不錯的話,這恰恰就是機會。“在這樣的浪潮當中,我們如果能堅持活下來,而且適度擴張,當然要判斷風險,可能三年五年等經濟回暖的時候你就搶佔了先機,因為你比別人早走了三到五年。所以,對我們來說,不光沒有收縮而且加快腳步擴張,但前提是基礎業務要好,營收增長得快。”

以下為對話實錄:(經創客貓編輯,有所刪減)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

無論外部環境怎麼變,要堅持做好自己的事

簡昉:是不是在經濟寒冬的生意不太好?這幾位嘉賓完全沒有,全部都在漲。有個殘酷的問題,影視和遊戲,最主要的是有系統化風險的問題,你們的投資人和股東如何回答面對這兩個產業非常大的系統性風險?

賴奕龍:在創業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些波折很正常,大家平常心看待就好了。

要適應環境,中國的創業者都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我覺得無論外部的環境如何變,我們始終不變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紮實

其實我很少去討論外部的環境,但是在很多微信群中大家都很喜歡討論,我不喜歡參加討論第二是覺得很浪費時間,第二是改變不了什麼東西。你遇到很多不能改變的東西討論有什麼用?好像有很多想法和見解,但是你講了也沒有什麼用,跟你沒有關係。你要擦乾眼淚回去繼續幹,這才是好的心態,不要被外界的環境干擾到,把你自己想做的東西做好,把長遠要積累的東西做好,我認為這在“寒冬期”是最好的事。

寒冬期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在於泡沫期很喧囂,很多融資會影響你做事。在寒冬期大家也沒有什麼好嘚瑟的,反而對紮紮實實做事情的人來說是好的機會。

簡昉:追問一下,我們知道荔枝FM流量很大,但在商業的排布沒有把廣告作為一個非常大的比例,在今年上半年廣告大滑坡當中對你影響非常小,當時是怎麼思考這個商業模式結構的?

賴奕龍:廣告是很好的商業模式,但會被國內大的平臺擠佔,在大家覺得廣告不好的時候,一些廣告平臺的廣告還在迅猛增長。我們不選擇是因為我們是做聲音的,聲音如果是加入廣告對用戶的體驗影響比較大,我們儘量在裡面少一些廣告。我們是服務主播的,希望幫優秀的專業的主播賺到錢,所以我們全力做為主播付費的事。所以沒有投太多的精力做廣告這件事。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GMIC廣州2019暨科學復興節全球領袖峰會上,完美世界首席執行官蕭泓、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珠海市蜜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賈凡圍繞“創業寒冬,如何破局”主題展開的圓桌對話。用戶運營平臺天樂邦創始人簡昉擔任主持人。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面對資本寒冬,賴奕龍表示,無論外部的環境如何變,始終不變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紮實。“你要擦乾眼淚回去繼續幹,這才是好的心態,不要被外界的環境干擾到,把你自己想做的東西做好,把長遠要積累的東西做好,我認為這在‘寒冬期’是最好的事。”同時他指出,他一般不看經濟的浪潮,但是技術的浪潮必須要看,如果在五年十年不瞭解AI不掌握AI的技術,那你很大的機率會被淘汰。

針對影視行業的系統性風險,蕭泓提出了三個應對方法,第一要對政策有足夠的預知和把握;第二國際化非常重要;第三個是跨界。

雖然現在面對的是經濟下行,但蕭泓表示,從中長期的趨勢來看經濟一定是上升的。原因有三:第一,技術上的前進和突破;第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大方向是一定的;第三,從人的整個素質和人才結構的角度來講,當人才的發展是不可逆的過程的時候,經濟週期就變得不是很重要了。

所以蕭泓認為,“如果大家從中長期來看,至少文化行業來講,其實是一個值得長期持有甚至比較低的行業可以入手的行業。”

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很多企業都選擇收縮策略,但賈凡還是堅持穩步擴張。

他認為,經濟週期的波動是去偽存真的過程,把真正紮紮實實做事的企業留下來了,這是練內功的過程。如果能在這麼難的過程當中活下來,而且活得不錯的話,這恰恰就是機會。“在這樣的浪潮當中,我們如果能堅持活下來,而且適度擴張,當然要判斷風險,可能三年五年等經濟回暖的時候你就搶佔了先機,因為你比別人早走了三到五年。所以,對我們來說,不光沒有收縮而且加快腳步擴張,但前提是基礎業務要好,營收增長得快。”

以下為對話實錄:(經創客貓編輯,有所刪減)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

無論外部環境怎麼變,要堅持做好自己的事

簡昉:是不是在經濟寒冬的生意不太好?這幾位嘉賓完全沒有,全部都在漲。有個殘酷的問題,影視和遊戲,最主要的是有系統化風險的問題,你們的投資人和股東如何回答面對這兩個產業非常大的系統性風險?

賴奕龍:在創業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些波折很正常,大家平常心看待就好了。

要適應環境,中國的創業者都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我覺得無論外部的環境如何變,我們始終不變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紮實

其實我很少去討論外部的環境,但是在很多微信群中大家都很喜歡討論,我不喜歡參加討論第二是覺得很浪費時間,第二是改變不了什麼東西。你遇到很多不能改變的東西討論有什麼用?好像有很多想法和見解,但是你講了也沒有什麼用,跟你沒有關係。你要擦乾眼淚回去繼續幹,這才是好的心態,不要被外界的環境干擾到,把你自己想做的東西做好,把長遠要積累的東西做好,我認為這在“寒冬期”是最好的事。

寒冬期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在於泡沫期很喧囂,很多融資會影響你做事。在寒冬期大家也沒有什麼好嘚瑟的,反而對紮紮實實做事情的人來說是好的機會。

簡昉:追問一下,我們知道荔枝FM流量很大,但在商業的排布沒有把廣告作為一個非常大的比例,在今年上半年廣告大滑坡當中對你影響非常小,當時是怎麼思考這個商業模式結構的?

賴奕龍:廣告是很好的商業模式,但會被國內大的平臺擠佔,在大家覺得廣告不好的時候,一些廣告平臺的廣告還在迅猛增長。我們不選擇是因為我們是做聲音的,聲音如果是加入廣告對用戶的體驗影響比較大,我們儘量在裡面少一些廣告。我們是服務主播的,希望幫優秀的專業的主播賺到錢,所以我們全力做為主播付費的事。所以沒有投太多的精力做廣告這件事。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完美世界首席執行官蕭泓

影視行業迴避系統性風險的三個辦法

蕭泓:經濟週期其實是起起伏伏的,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進入到下行階段,在下行階段的時候,預示著一定會有上行階段在到來的過程當中,這個時候聚焦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最重要。

回到剛才的問題“系統性風險”,我們都是做所謂的文化行業,這個行業確實在週期的下行期,目前來看我們做的還可以。當然我們不再是創業公司,我們是一個規模成熟的公司,當然有我們的方法,對創業企業很難複製,但是還可以給大家一些建議。

無論是影視行業還是遊戲行業,過去一兩年有很多的“黑天鵝”事件,使得行業受到了一些衝擊。

在這樣的特定行業,迴避系統性風險有幾條路,要對政策有足夠的預知和把握。雖然我們都是做內容出身,但是做內容的同時還要有更多的認知,雖然產品是你最重要的事,但是你利益相關者其實不單純是用戶,有很多的時候員工、投資人、主管部門、監管機構、社區這些其實都是你的利益相關者的一個環,都要有所考慮。在跟政策監管層的時不時的溝通,甚至是一些建議過程當中,事實上有很多的機會對政策的走向有相當多的把握。從商業的角度無論是做產品和平臺,很多時候就知道如何去設計你的東西可以迴避風險。

簡昉:一般一個影視週期多久?

蕭泓:一年。如果大家在這個行業待的時間比較久了你就會知道是否有風險。還有一個,國際化非常重要

簡昉:做產品APP,國際化也是分散風險的方法。

賴奕龍:完美世界電影投得那麼好,就是因為他們國際化的投資團隊,我們經常看到好萊塢的大片都有他們的投資,他們整體的系統性的風險比較低。全球化是降低系統性風險比較重要的手段。

簡昉:我們在全球各地都有佈局嗎?

蕭泓:我們用戶大概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遊戲影視都有,好萊塢有很多的投資,全球化其實已經做了11、12年了。

我覺得第三個方面是跨界,文化產品領域是很多可以跨界的。比如我們做遊戲起家,後來做影視、院線、動漫都是圍繞產業鏈做產品。現在我們也做教育,你會發現這個鏈條是連在一起的。這也是控制系統性風險最好的方法。當然不是唯一的方法,跨不同的細分領域也是一個方法。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GMIC廣州2019暨科學復興節全球領袖峰會上,完美世界首席執行官蕭泓、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珠海市蜜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賈凡圍繞“創業寒冬,如何破局”主題展開的圓桌對話。用戶運營平臺天樂邦創始人簡昉擔任主持人。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面對資本寒冬,賴奕龍表示,無論外部的環境如何變,始終不變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紮實。“你要擦乾眼淚回去繼續幹,這才是好的心態,不要被外界的環境干擾到,把你自己想做的東西做好,把長遠要積累的東西做好,我認為這在‘寒冬期’是最好的事。”同時他指出,他一般不看經濟的浪潮,但是技術的浪潮必須要看,如果在五年十年不瞭解AI不掌握AI的技術,那你很大的機率會被淘汰。

針對影視行業的系統性風險,蕭泓提出了三個應對方法,第一要對政策有足夠的預知和把握;第二國際化非常重要;第三個是跨界。

雖然現在面對的是經濟下行,但蕭泓表示,從中長期的趨勢來看經濟一定是上升的。原因有三:第一,技術上的前進和突破;第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大方向是一定的;第三,從人的整個素質和人才結構的角度來講,當人才的發展是不可逆的過程的時候,經濟週期就變得不是很重要了。

所以蕭泓認為,“如果大家從中長期來看,至少文化行業來講,其實是一個值得長期持有甚至比較低的行業可以入手的行業。”

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很多企業都選擇收縮策略,但賈凡還是堅持穩步擴張。

他認為,經濟週期的波動是去偽存真的過程,把真正紮紮實實做事的企業留下來了,這是練內功的過程。如果能在這麼難的過程當中活下來,而且活得不錯的話,這恰恰就是機會。“在這樣的浪潮當中,我們如果能堅持活下來,而且適度擴張,當然要判斷風險,可能三年五年等經濟回暖的時候你就搶佔了先機,因為你比別人早走了三到五年。所以,對我們來說,不光沒有收縮而且加快腳步擴張,但前提是基礎業務要好,營收增長得快。”

以下為對話實錄:(經創客貓編輯,有所刪減)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

無論外部環境怎麼變,要堅持做好自己的事

簡昉:是不是在經濟寒冬的生意不太好?這幾位嘉賓完全沒有,全部都在漲。有個殘酷的問題,影視和遊戲,最主要的是有系統化風險的問題,你們的投資人和股東如何回答面對這兩個產業非常大的系統性風險?

賴奕龍:在創業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些波折很正常,大家平常心看待就好了。

要適應環境,中國的創業者都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我覺得無論外部的環境如何變,我們始終不變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紮實

其實我很少去討論外部的環境,但是在很多微信群中大家都很喜歡討論,我不喜歡參加討論第二是覺得很浪費時間,第二是改變不了什麼東西。你遇到很多不能改變的東西討論有什麼用?好像有很多想法和見解,但是你講了也沒有什麼用,跟你沒有關係。你要擦乾眼淚回去繼續幹,這才是好的心態,不要被外界的環境干擾到,把你自己想做的東西做好,把長遠要積累的東西做好,我認為這在“寒冬期”是最好的事。

寒冬期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在於泡沫期很喧囂,很多融資會影響你做事。在寒冬期大家也沒有什麼好嘚瑟的,反而對紮紮實實做事情的人來說是好的機會。

簡昉:追問一下,我們知道荔枝FM流量很大,但在商業的排布沒有把廣告作為一個非常大的比例,在今年上半年廣告大滑坡當中對你影響非常小,當時是怎麼思考這個商業模式結構的?

賴奕龍:廣告是很好的商業模式,但會被國內大的平臺擠佔,在大家覺得廣告不好的時候,一些廣告平臺的廣告還在迅猛增長。我們不選擇是因為我們是做聲音的,聲音如果是加入廣告對用戶的體驗影響比較大,我們儘量在裡面少一些廣告。我們是服務主播的,希望幫優秀的專業的主播賺到錢,所以我們全力做為主播付費的事。所以沒有投太多的精力做廣告這件事。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完美世界首席執行官蕭泓

影視行業迴避系統性風險的三個辦法

蕭泓:經濟週期其實是起起伏伏的,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進入到下行階段,在下行階段的時候,預示著一定會有上行階段在到來的過程當中,這個時候聚焦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最重要。

回到剛才的問題“系統性風險”,我們都是做所謂的文化行業,這個行業確實在週期的下行期,目前來看我們做的還可以。當然我們不再是創業公司,我們是一個規模成熟的公司,當然有我們的方法,對創業企業很難複製,但是還可以給大家一些建議。

無論是影視行業還是遊戲行業,過去一兩年有很多的“黑天鵝”事件,使得行業受到了一些衝擊。

在這樣的特定行業,迴避系統性風險有幾條路,要對政策有足夠的預知和把握。雖然我們都是做內容出身,但是做內容的同時還要有更多的認知,雖然產品是你最重要的事,但是你利益相關者其實不單純是用戶,有很多的時候員工、投資人、主管部門、監管機構、社區這些其實都是你的利益相關者的一個環,都要有所考慮。在跟政策監管層的時不時的溝通,甚至是一些建議過程當中,事實上有很多的機會對政策的走向有相當多的把握。從商業的角度無論是做產品和平臺,很多時候就知道如何去設計你的東西可以迴避風險。

簡昉:一般一個影視週期多久?

蕭泓:一年。如果大家在這個行業待的時間比較久了你就會知道是否有風險。還有一個,國際化非常重要

簡昉:做產品APP,國際化也是分散風險的方法。

賴奕龍:完美世界電影投得那麼好,就是因為他們國際化的投資團隊,我們經常看到好萊塢的大片都有他們的投資,他們整體的系統性的風險比較低。全球化是降低系統性風險比較重要的手段。

簡昉:我們在全球各地都有佈局嗎?

蕭泓:我們用戶大概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遊戲影視都有,好萊塢有很多的投資,全球化其實已經做了11、12年了。

我覺得第三個方面是跨界,文化產品領域是很多可以跨界的。比如我們做遊戲起家,後來做影視、院線、動漫都是圍繞產業鏈做產品。現在我們也做教育,你會發現這個鏈條是連在一起的。這也是控制系統性風險最好的方法。當然不是唯一的方法,跨不同的細分領域也是一個方法。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基礎業務好,營收增長快,資本寒冬也可以穩步擴張

簡昉:雖然我們說辦公樓的共享好像不能說是有系統性的風險,但是我們遇到經濟寒冬的時候,經常說這麼漂亮的辦公室,一個人的租金加上去挺高的,那你們怎麼面對經濟寒冬?

賈凡:我們主要的客戶是B端的企業,所以我們能感受到企業在經濟週期中的波動對我們的影響。到底經濟寒冬對我們這種創新型的辦公模式是利好還是負面,現在還不好說。

很多人說經濟下行所以企業要減成本,減成本後原來是租傳統的寫字樓,有可能會轉向我們這樣租期更加靈活,不需要裝修投入的新型的辦公方式。但如果再差一點這些企業全死掉了,我的客戶也就沒有了。所以從今天來看到底對我們利好還是負面還看不出來。

簡昉:上半年的趨勢怎麼樣?

賈凡:我們的業績非常好。我們雖然是創業公司,但是我們過去三年做了行業當中別人不會做的事,所以基礎非常好,今年的勢能上來後就非常快。

這個行業還是新興的行業,過去幾年裡一下子出來很多的對手,在競爭環境下大家都在拼價格,但我們堅持把我們的產品做好,把品牌做好。我們服務的都是世界五百強的客戶,還有大企業分部的客戶,他們抗經濟週期的能力比較強,而初創企業佔我們的客戶比例不到30%。對我們來說這個時候是比較安全的,因為這些客戶相對比較穩定。

簡昉:在你的狀況當中,作為一個CEO看不清寒冬的好和壞,你的決策是擴張還是保持現有的庫存?

賈凡:我一定是擴張的。

我是這樣看經濟寒冬的,你看過去的十年二十年中國的經濟週期,會發現今天中國比較偉大的企業,98年那波騰訊和阿里巴巴都是在上一波經濟周成長起來的。經濟週期的波動是去偽存真的過程,把真正紮紮實實做事的企業留下來了。而且這個過程中企業的決策也更加理性。原來比較激進冒進策略的手法已經會迴歸理性,迴歸到商業本質的邏輯,這是練內功的過程。

如果能在這麼難的過程當中活下來,而且活得不錯的話,這恰恰就是機會。在這樣的浪潮當中,我們如果能堅持活下來,而且適度擴張,當然要判斷風險,可能三年五年等經濟回暖的時候你就搶佔了先機,因為你比別人早走了三到五年。在最難的時候,別人收縮的時候,你在穩步擴張。所以,對我們來說,不光沒有收縮而且加快腳步擴張,但基礎是業務要好,營收增長得快。

對大多數創業者來講,先拿到錢是最重要的

簡昉:其實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是人才,有很多IT公司都在裁員,團隊當中你是否吸收了新人才?

賴奕龍:無論是寒冬還是酷夏,還是要按自己的節奏。我認為創業這麼多年,很多企業都把自己作死了,當然節奏要把握好這是一個藝術,在創業過程當並不是那麼容易。對每一個步伐,走的每一個點,你是要有自己的節奏。而且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節奏不要被外界裹脅,要看清外部的環境,不要被外部的環境改變自己的節奏。這也可能是我多年來做法,聰明的人都踩在浪尖,我們是比較笨的,按自己的節奏走就比較好。

簡昉:賴總的風格一直是追逐唯美的,也是一路追逐自我,沒有隨著浪潮上上下下。還有一種弄潮你也很厲害,他也看外界而且擺弄得很好,所以蕭總在現在的時候滿地資產趕緊買是這樣嗎?

蕭泓:在行業有可能有下行的趨勢的時候,收購資產是一個手段。我們一直在看,不是隻在這個時候做的,最終的決策當然要是品質和配合度,當然現在資產價錢稍微便宜一點,我們又是現金流非常健康的行業,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其實我特別同意賴奕龍說的,要堅持自己最核心的能力,無論外面的風向如何改變,當然看風向也很重要,因為你要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戰術級的決策。但最終只有堅持自己的特長和特色,把自己最願意追逐的夢想實現出來,才有機會拿到登峰造極的果實。當然,這當中要有很多保障,比如有足夠的資金在手裡。對大多數創業者來講,先拿到錢是最重要的。

簡昉:完美世界針對自己的行業有沒有對創業者有投資?

蕭泓:有。但是現在來看,在任何比較下行的週期的時候,小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拿錢的機會比較小。這時候大浪淘沙,賈凡也說了是比較容易看出哪些真的有長期的價值,這個我們一定要投入,我們一直在投很多文化產業鏈當中的。

剛才你說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是人,對我們來講最重要的重點是看人,比如去我們喜歡的清華當中,把有潛力的人才挖過來,雖然很早期也沒有現金流,但如果看重這個人和方向我們也會投。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GMIC廣州2019暨科學復興節全球領袖峰會上,完美世界首席執行官蕭泓、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珠海市蜜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賈凡圍繞“創業寒冬,如何破局”主題展開的圓桌對話。用戶運營平臺天樂邦創始人簡昉擔任主持人。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面對資本寒冬,賴奕龍表示,無論外部的環境如何變,始終不變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紮實。“你要擦乾眼淚回去繼續幹,這才是好的心態,不要被外界的環境干擾到,把你自己想做的東西做好,把長遠要積累的東西做好,我認為這在‘寒冬期’是最好的事。”同時他指出,他一般不看經濟的浪潮,但是技術的浪潮必須要看,如果在五年十年不瞭解AI不掌握AI的技術,那你很大的機率會被淘汰。

針對影視行業的系統性風險,蕭泓提出了三個應對方法,第一要對政策有足夠的預知和把握;第二國際化非常重要;第三個是跨界。

雖然現在面對的是經濟下行,但蕭泓表示,從中長期的趨勢來看經濟一定是上升的。原因有三:第一,技術上的前進和突破;第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大方向是一定的;第三,從人的整個素質和人才結構的角度來講,當人才的發展是不可逆的過程的時候,經濟週期就變得不是很重要了。

所以蕭泓認為,“如果大家從中長期來看,至少文化行業來講,其實是一個值得長期持有甚至比較低的行業可以入手的行業。”

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很多企業都選擇收縮策略,但賈凡還是堅持穩步擴張。

他認為,經濟週期的波動是去偽存真的過程,把真正紮紮實實做事的企業留下來了,這是練內功的過程。如果能在這麼難的過程當中活下來,而且活得不錯的話,這恰恰就是機會。“在這樣的浪潮當中,我們如果能堅持活下來,而且適度擴張,當然要判斷風險,可能三年五年等經濟回暖的時候你就搶佔了先機,因為你比別人早走了三到五年。所以,對我們來說,不光沒有收縮而且加快腳步擴張,但前提是基礎業務要好,營收增長得快。”

以下為對話實錄:(經創客貓編輯,有所刪減)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荔枝創始人兼CEO賴奕龍

無論外部環境怎麼變,要堅持做好自己的事

簡昉:是不是在經濟寒冬的生意不太好?這幾位嘉賓完全沒有,全部都在漲。有個殘酷的問題,影視和遊戲,最主要的是有系統化風險的問題,你們的投資人和股東如何回答面對這兩個產業非常大的系統性風險?

賴奕龍:在創業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些波折很正常,大家平常心看待就好了。

要適應環境,中國的創業者都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我覺得無論外部的環境如何變,我們始終不變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要把自己的事情做紮實

其實我很少去討論外部的環境,但是在很多微信群中大家都很喜歡討論,我不喜歡參加討論第二是覺得很浪費時間,第二是改變不了什麼東西。你遇到很多不能改變的東西討論有什麼用?好像有很多想法和見解,但是你講了也沒有什麼用,跟你沒有關係。你要擦乾眼淚回去繼續幹,這才是好的心態,不要被外界的環境干擾到,把你自己想做的東西做好,把長遠要積累的東西做好,我認為這在“寒冬期”是最好的事。

寒冬期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在於泡沫期很喧囂,很多融資會影響你做事。在寒冬期大家也沒有什麼好嘚瑟的,反而對紮紮實實做事情的人來說是好的機會。

簡昉:追問一下,我們知道荔枝FM流量很大,但在商業的排布沒有把廣告作為一個非常大的比例,在今年上半年廣告大滑坡當中對你影響非常小,當時是怎麼思考這個商業模式結構的?

賴奕龍:廣告是很好的商業模式,但會被國內大的平臺擠佔,在大家覺得廣告不好的時候,一些廣告平臺的廣告還在迅猛增長。我們不選擇是因為我們是做聲音的,聲音如果是加入廣告對用戶的體驗影響比較大,我們儘量在裡面少一些廣告。我們是服務主播的,希望幫優秀的專業的主播賺到錢,所以我們全力做為主播付費的事。所以沒有投太多的精力做廣告這件事。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完美世界首席執行官蕭泓

影視行業迴避系統性風險的三個辦法

蕭泓:經濟週期其實是起起伏伏的,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進入到下行階段,在下行階段的時候,預示著一定會有上行階段在到來的過程當中,這個時候聚焦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最重要。

回到剛才的問題“系統性風險”,我們都是做所謂的文化行業,這個行業確實在週期的下行期,目前來看我們做的還可以。當然我們不再是創業公司,我們是一個規模成熟的公司,當然有我們的方法,對創業企業很難複製,但是還可以給大家一些建議。

無論是影視行業還是遊戲行業,過去一兩年有很多的“黑天鵝”事件,使得行業受到了一些衝擊。

在這樣的特定行業,迴避系統性風險有幾條路,要對政策有足夠的預知和把握。雖然我們都是做內容出身,但是做內容的同時還要有更多的認知,雖然產品是你最重要的事,但是你利益相關者其實不單純是用戶,有很多的時候員工、投資人、主管部門、監管機構、社區這些其實都是你的利益相關者的一個環,都要有所考慮。在跟政策監管層的時不時的溝通,甚至是一些建議過程當中,事實上有很多的機會對政策的走向有相當多的把握。從商業的角度無論是做產品和平臺,很多時候就知道如何去設計你的東西可以迴避風險。

簡昉:一般一個影視週期多久?

蕭泓:一年。如果大家在這個行業待的時間比較久了你就會知道是否有風險。還有一個,國際化非常重要

簡昉:做產品APP,國際化也是分散風險的方法。

賴奕龍:完美世界電影投得那麼好,就是因為他們國際化的投資團隊,我們經常看到好萊塢的大片都有他們的投資,他們整體的系統性的風險比較低。全球化是降低系統性風險比較重要的手段。

簡昉:我們在全球各地都有佈局嗎?

蕭泓:我們用戶大概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遊戲影視都有,好萊塢有很多的投資,全球化其實已經做了11、12年了。

我覺得第三個方面是跨界,文化產品領域是很多可以跨界的。比如我們做遊戲起家,後來做影視、院線、動漫都是圍繞產業鏈做產品。現在我們也做教育,你會發現這個鏈條是連在一起的。這也是控制系統性風險最好的方法。當然不是唯一的方法,跨不同的細分領域也是一個方法。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基礎業務好,營收增長快,資本寒冬也可以穩步擴張

簡昉:雖然我們說辦公樓的共享好像不能說是有系統性的風險,但是我們遇到經濟寒冬的時候,經常說這麼漂亮的辦公室,一個人的租金加上去挺高的,那你們怎麼面對經濟寒冬?

賈凡:我們主要的客戶是B端的企業,所以我們能感受到企業在經濟週期中的波動對我們的影響。到底經濟寒冬對我們這種創新型的辦公模式是利好還是負面,現在還不好說。

很多人說經濟下行所以企業要減成本,減成本後原來是租傳統的寫字樓,有可能會轉向我們這樣租期更加靈活,不需要裝修投入的新型的辦公方式。但如果再差一點這些企業全死掉了,我的客戶也就沒有了。所以從今天來看到底對我們利好還是負面還看不出來。

簡昉:上半年的趨勢怎麼樣?

賈凡:我們的業績非常好。我們雖然是創業公司,但是我們過去三年做了行業當中別人不會做的事,所以基礎非常好,今年的勢能上來後就非常快。

這個行業還是新興的行業,過去幾年裡一下子出來很多的對手,在競爭環境下大家都在拼價格,但我們堅持把我們的產品做好,把品牌做好。我們服務的都是世界五百強的客戶,還有大企業分部的客戶,他們抗經濟週期的能力比較強,而初創企業佔我們的客戶比例不到30%。對我們來說這個時候是比較安全的,因為這些客戶相對比較穩定。

簡昉:在你的狀況當中,作為一個CEO看不清寒冬的好和壞,你的決策是擴張還是保持現有的庫存?

賈凡:我一定是擴張的。

我是這樣看經濟寒冬的,你看過去的十年二十年中國的經濟週期,會發現今天中國比較偉大的企業,98年那波騰訊和阿里巴巴都是在上一波經濟周成長起來的。經濟週期的波動是去偽存真的過程,把真正紮紮實實做事的企業留下來了。而且這個過程中企業的決策也更加理性。原來比較激進冒進策略的手法已經會迴歸理性,迴歸到商業本質的邏輯,這是練內功的過程。

如果能在這麼難的過程當中活下來,而且活得不錯的話,這恰恰就是機會。在這樣的浪潮當中,我們如果能堅持活下來,而且適度擴張,當然要判斷風險,可能三年五年等經濟回暖的時候你就搶佔了先機,因為你比別人早走了三到五年。在最難的時候,別人收縮的時候,你在穩步擴張。所以,對我們來說,不光沒有收縮而且加快腳步擴張,但基礎是業務要好,營收增長得快。

對大多數創業者來講,先拿到錢是最重要的

簡昉:其實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是人才,有很多IT公司都在裁員,團隊當中你是否吸收了新人才?

賴奕龍:無論是寒冬還是酷夏,還是要按自己的節奏。我認為創業這麼多年,很多企業都把自己作死了,當然節奏要把握好這是一個藝術,在創業過程當並不是那麼容易。對每一個步伐,走的每一個點,你是要有自己的節奏。而且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節奏不要被外界裹脅,要看清外部的環境,不要被外部的環境改變自己的節奏。這也可能是我多年來做法,聰明的人都踩在浪尖,我們是比較笨的,按自己的節奏走就比較好。

簡昉:賴總的風格一直是追逐唯美的,也是一路追逐自我,沒有隨著浪潮上上下下。還有一種弄潮你也很厲害,他也看外界而且擺弄得很好,所以蕭總在現在的時候滿地資產趕緊買是這樣嗎?

蕭泓:在行業有可能有下行的趨勢的時候,收購資產是一個手段。我們一直在看,不是隻在這個時候做的,最終的決策當然要是品質和配合度,當然現在資產價錢稍微便宜一點,我們又是現金流非常健康的行業,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其實我特別同意賴奕龍說的,要堅持自己最核心的能力,無論外面的風向如何改變,當然看風向也很重要,因為你要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戰術級的決策。但最終只有堅持自己的特長和特色,把自己最願意追逐的夢想實現出來,才有機會拿到登峰造極的果實。當然,這當中要有很多保障,比如有足夠的資金在手裡。對大多數創業者來講,先拿到錢是最重要的。

簡昉:完美世界針對自己的行業有沒有對創業者有投資?

蕭泓:有。但是現在來看,在任何比較下行的週期的時候,小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拿錢的機會比較小。這時候大浪淘沙,賈凡也說了是比較容易看出哪些真的有長期的價值,這個我們一定要投入,我們一直在投很多文化產業鏈當中的。

剛才你說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是人,對我們來講最重要的重點是看人,比如去我們喜歡的清華當中,把有潛力的人才挖過來,雖然很早期也沒有現金流,但如果看重這個人和方向我們也會投。


創業寒冬,如何破局?

長期看好中國的未來

簡昉:我們今天談的都是現在面對的寒冬,明年會怎麼樣?後年會怎麼樣?接下來是爬坡了,問題是爬坡是這樣陡峭地上來,還是小波浪地慢慢地上來,對企業的領頭人決策非常重要。賴奕龍您如何看?

賴奕龍:我們活得還是比較好的,有時候趨勢三兩年很難看,但是看五年、十年會好一點。五年、十年還是非常堅定的看好中國的發展,中國在技術的革新,在各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底子。

簡昉:AI你用了嗎?

賴奕龍:我們在2014年開始用AI,是最早一波用AI做智能推薦的企業。我們今年開始在北京建立我們的研發中心。

AI非常重要,AI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戰略,今天我們整個公司的員工都來了,參加一個AI院士的論壇,向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學習和請教。為什麼這麼重視?我覺得未來五年、十年,如果你不掌握人工智能的話,互聯網公司是沒有存活的可能。所以我一般不看經濟的浪潮,但是技術的浪潮是必須要看的。在五年、十年,你對AI不瞭解,不掌握AI技術的話,有很大機率會被淘汰。如果說未來有什麼風險,我覺得這一點比較重要,反倒是外部的環境,隨緣。

簡昉:賈凡聊一聊,這個行業本身是朝陽行業,接下來會怎麼做?

賈凡:我對未來比起在座的嘉賓,最大的優勢是多十到二十年的時間。

中國到今天經濟一定程度上遇到了困難,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我想大多數人的判斷是短期內不會有什麼很好的一個趨勢,就中美貿易戰而言。

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把時間的維度再放得更長一點你會發現,經濟的波動一定是必然的。但是從長遠來看,我是堅定地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很有信心。因為我覺得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中國發展到今天,我們有這麼巨大的市場,以及積累了這麼多優秀的企業,以及有這麼多比較好的技術,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今天依然面臨了很多問題、挑戰。線下實體經濟包括新零售、空間還有很多的命題需要做。

我記得之前有人說過“今天中國很多產業適合從零到一再做一遍”,我非常堅定地認為這句話是對的。今天看日本、美國的線下,看他們精細化運營管理的程度,看他們的品牌和文創,我們可以發現中國未來的10到20年這是一個巨大的命題,光從自身內需市場來講,從13-14億人的需求來講,這裡面有太多的課題需要研究。所以我自己本身堅定地長期看好中國的經濟,我們有一個基本盤。

我有一個板塊做新零售,長遠來看線下有很多方面可以做,所以長遠來看是誰有更多時間的問題。

簡昉:雖然你有時間,但是我們更有經驗的人在這裡。

蕭泓:他的觀點是對的。這個世界永遠是年輕人的,我會同意總有一天他再次站在這個臺上,有更多的年輕人挑戰他,這是一個延綿下去的過程,每一代人在這裡面不是最重要的,但趨勢是很重要。

我沒有這麼悲觀,雖然現在經濟下行,雖然不知道真正的爆發和起來的具體時間點,但是總的中長期的趨勢一定是上升的,有如下幾個重要的參考點。

第一,技術上的前進和突破。

無論是大數據、AI,最重要的是5G,對文化產業、互聯網產業將是顛覆性的,對內容的製作和內容消費模式無論是製作還是消費、發行接觸用戶都是顛覆性的。如果你仔細研究,這樣的技術帶來的顛覆要超過4G替代3G的技術,帶來的想象空間是巨大的。

技術的前進是不可阻擋的,這是一個必然趨勢。

第二,我非常同意賈凡說的,中國崛起是大概率事件,到底在什麼時候遇到什麼障礙,可能跟貿易戰、外部環境、世界局勢有一定的關係,但是總的來講,中國經濟崛起的大方向是一定的。作為中國的企業在藉助大方向起來的同時,能獲得更多的國際機會,這是另外一個不可阻擋的增長點。

第三,從人的整個素質和人才結構的角度來講,今天的大學就是“科學復興”為主題,我們這樣的人都會參與到活動中,說明科學為主的教育受到廣泛認同和支持的浪潮已經起來了,當人才的發展是不可逆的過程的時候,經濟週期變得不是很重要了。

基於以上三個判斷,如果大家從中長期來看,至少文化行業來講,其實是一個值得長期持有甚至比較低的行業可以入手的行業。

(以上為創客貓現場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