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留下來 “雙創”熱情高——南充打出人才工作組合拳

創業 材料科學 大學 金融 人力資源報 2017-04-18

近年來,南充轉變工作思維,搭建整體架構,出臺政策措施,構築資源平臺,打出了一套思路清晰、步驟有序、措施得當、力度顯著的人才工作組合拳。形成了黨委領導、組織部門牽頭、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實施“嘉陵江英才工程”,努力圍繞中心大局精準解決緊缺人才需求;做好參謀、指導和服務工作,出臺“人才服務20條”,大力建設人才公寓,解除人才後顧之憂……南充市人才環境正如千里奔流的嘉陵江水,不斷前進。

兩翼齊飛強化服務突出引才

在位於南充市惠民街39號的人才公寓內,記者見到了從韓國來南充創業的高新纖維材料專家金容訓博士和他的團隊成員。作為南充市重點引進的外國人才,2015年金容訓及其核心團隊成員三人落地南充,成立南充易安新材料有限公司,併入選四川省“千人計劃”創新創業團隊。“在南充創業非常舒心,這是我們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團隊成員之一的黃成柱說。來到南充後,當地政府為他們掃清了一切後顧之憂——將團隊納入“嘉陵江英才工程”,在省上補助外額外配套創業資金;迅速安排入住人才公寓,在生活上給予貼心關懷;全程陪同項目申報、答辯;牽線搭橋對接融資……“我們要把南充打造成中國的芳綸(一種高新技術材料)基地!”金容訓信心十足。

四川天府銀行(原南充市商業銀行)涉外金融部負責人龔政也是南充市招才引智而來的海外高端人才。有花旗銀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經驗的他,2013年入駐四川天府銀行後,逐步帶領該行從一個地方性城市銀行走進北京、上海,走進英、美、瑞士,在該行開放發展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6年,四川省“千人計劃”首批推出金融財稅專項,在南充市政府主動對接協助下,龔政成為全省銀行系統首個入選的專家人才,這也更加堅定了他幹事創業的信心。

南充大力籌建“南充市高層次人才服務基地”,精心規劃設計“南充眾創空間”“南充創客咖啡”“南充市人才服務中心”,做優人才服務。在全省領先建成“人才公寓”,目前公寓總數已達292套;出臺配套政策,解決人才子女入學難題;定期開展走訪慰問、組織健康體檢、舉辦文娛活動……切實解決人才具體問題,強化引才“磁場”。這也使得南充的人才服務水平和質量兩翼齊飛,保證了人才引得來、幹得好、留得住。

整體聯動階梯式孵化助“雙創”

“創業成就夢想 創新改變未來”,在南充創業小鎮外主幹道旁的巨大指引牌上,這十二個大字赫然醒目,向所有路人展示著南充創新創業的蓬勃朝氣。

整個小鎮劃分為大學生創業村、互聯網+及電商村、科技成果轉化村、歸雁創業村、創客公寓等“四村一寓”,通過有序規劃、精心分類 ,打造產業聚集,激發裂變效應。

落地小鎮的四川新安佳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與武漢大學簽訂了“CC纖維”技術的獨家生產許可。這是一種以竹木、秸稈等為原料生產的綠色環保人造纖維,手感不遜於蠶絲。公司四期全部投產後預計年產值將達50億元,或將在紡織領域掀起一場革命。

在距離創業小鎮20公里外的順慶區創新創業基地,記者見到了另一番景象——20餘個孵化項目落地基地孵化園,創業氛圍一片火熱。董嘉林是第一批入駐孵化園的創客之一,受這裡場地、住宿、會務、培訓、融資全方位打包配套的“拎包創業”式服務的吸引,他賣掉了成都的房子來南充創業。除了孵化園,基地還設有加速園和產業園。當創業項目孵化到一定規模後就可以進入加速園、進而進入產業園,享受“升級版”的創業服務。

從佈局規劃,到政策引領,再到平臺建設,南充的“雙創”工作綜合體系已然成型。該市還先後出臺《南充市產業園區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指引(2016-2020)》等一攬子政策;針對不同階段的創業公司提供“階梯式”孵化服務;聯手高校,與清華大學共建三維技術產業研究院、與武漢大學合作設立武漢大學生產力轉移中心南充分中心等。創新創業已逐漸成為南充的又一張亮眼名片。本報記者 張俊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