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陳勝 春秋戰國 項羽 楚懷王 最強冷吧眾 最強冷吧眾 2017-09-16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一個人的理想可以很宏大,但理想的翅膀依舊難以掙脫命運的束縛。起點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眼界的寬窄、事業的高度。

陳勝悲壯的一生就是例子。大澤鄉起義雖然轟轟烈烈,振奮人心。但起義領袖固有的缺點和短視,讓這個最早起事,最早稱王,但也最早承受秦人報復的領袖以悲慘的結局退出了歷史舞臺。

楚國遍地是貴族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正在與秦軍廝殺的楚國軍隊

秦國雖然征服了楚國的君主與土地,但是個性極強,勇武好鬥的楚人絕對咽不下這口氣。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就是這一心理的絕佳寫照。

楚地民間也有著秦滅六國,楚最無罪的怨言。貴族的不安,平民的怨憤,都是發起叛亂的有利前提和先決條件。雖然陳勝吳廣的起義貌似倉促,但他們首義之後,楚地義軍四起,楚兵以千人聚者不可勝數。可見,楚地的力量並未因國家滅亡而受損。

起義初步成功之後,作為起義領袖的陳勝是否該立即稱王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當時就有人指出,立即稱楚王並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雖然戰國時代,很多出身布衣的門客憑藉文韜武略,一躍而起成為縱橫捭闔的各國將相。但這些時代的弄潮兒終究是少數。先秦時代仍然十分重視統治者的血統與出身,在秦末漢初時期也依然如此。若從這一角度來看,陳勝並不適合貿然稱王。因為當時前朝的封君後代、正宗的楚王后裔大有人在,而陳勝較為低下的出身也影響了他的號召力。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大澤鄉起義讓陳勝成為了反抗秦國暴政第一人

和對王族無尺土之封的秦國不同,宗法氛圍濃厚的楚國在廣大的疆土內弄出了一套類似於西周封建的封君體系。根據出土文物的銘文和文獻記載,整個戰國時代楚國共有62個大小封君。這些國中之國大都位於經濟發達,飯稻羹魚的江漢平原,淮河流域和河南南部,也是楚國長期經營的核心地帶。

除了少數異性寵臣與功臣,多數封君是歷代楚王的王子。他們在民政,軍事,財務上享有極大的獨立性,以至於楚國出現了大臣太重,封君太眾的局面,與西周晚期的困境如出一轍。

楚王為了分封封君,甚至不惜拆毀北方邊境上的各縣作為封君采邑。這些邊防要地供養的地方軍團,比如申息之師等隊伍曾是協助楚王軍征伐中原的得力助手,最後也在史書中失去了蹤跡。楚國封君對內上逼君而下虐民,而且還喜歡蠶食發達地區的疆土,不願意前往荒蕪之地為國開邊,早就失去了祖先篳路藍縷的質樸勤奮。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戰國末期的楚國是僅次於秦國的大國

封君體系也影響了楚國的外戰表現。楚悼王時韓魏多次伐楚,導致楚在西北方的封君領大量淪陷。楚懷王時代是分封封君的高峰期,先後有23人受封。但遍佈全國的封地阻礙了楚國軍政命令的推行與軍事力量的集結。後來秦將白起能勢如破竹地長驅直入,攻克楚國腹地,就與楚國腹地封國眾多,力量分散不無關係。

秦滅六國後,很多王族旁支的封君躲過了劫難。世代經營封地的楚封君家族在楚地樹大根深,人脈廣泛,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他們依舊在地方上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

睡虎地秦簡就記載過,有舊楚國封君在湖南地區對抗秦吏。

世代經營項地的項梁項羽雖然流亡到吳中。但依舊在當地出人頭地,借主持公事的機會組織親兵,招募人才。

因此,門第與血統在楚地意味著社會影響力與資源。況且楚地有很多流落民間的王族後代,只要力量強大,想挾楚王以令荊楚是很有可行性的。連楚人自己都承認,項氏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西楚霸王項羽便是楚國地方貴族的傑出代表

大楚興!陳勝王?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攻克楚國首都的秦軍

大澤鄉起義後,整個楚地的反秦戰爭中,先後有五位被擁戴或者自封的楚王:楚隱王陳涉,楚王襄強,楚王景駒,楚懷王熊心,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家族是古老的楚國貴族、世代在楚為將。

楚王襄強是陳勝還未稱王時,由陳勝部下葛嬰擁立的領袖,從名字看極有可能是楚襄王的後人。

出自楚國王族的景駒則由陳勝的部下秦嘉在陳勝死後所立,但他最終被同樣急於取得楚國領導權的項氏攻滅。

懷王熊心是客死秦國的楚懷王的孫子,被項氏擁戴以便挾天子以令諸侯。

以上四位楚王或是王族後裔、或者出身高貴,而陳涉是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遷徙之徒。雖然也有史學家懷疑陳勝出自舜帝之後的陳國公族,但陳國早在春秋時代就已滅亡,陳勝的血統還是與楚國王族相去甚遠。再加上他的家世沒落已久,所以五位楚王中,他的正統性是最弱的。

誅殺擁立楚王族的大將葛嬰,其實也有他對自己沒落出身的心虛。很顯然,與封地在項城、世代為楚將的項氏相比,陳勝是很難壓服整個楚地的。也許裝神弄鬼的巫術宣傳可以唬住白丁莽夫,但卻唬不住楚地貴人。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陳勝的手段僅僅對貧民階層具有吸引力

從陳勝的都城所在、實際控制疆域看,楚王陳勝的版圖也比較尷尬:都城在今天的河南淮陽。疆土四至南到九江,西到滎陽,東到銍、酇、苦、柘、譙,北邊到達復興後的魏國。這樣一片區域以陳國故城、戰國末的楚都為核心,位於古楚國疆域的北部邊地,而不是楚國的核心地帶。

擁護陳勝為王的三老和豪傑應該是陳地的本地人士,而無法代表廣大楚地裡其他人等的意見。更多的郡縣人雖然聞風起事殺死了秦吏,但多數人處於觀望狀態,而不直接歸屬陳王指揮。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春秋時的陳國是陳勝的核心區域

既然在法統上沒有優勢,那麼對於楚國舊貴族而言,“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也就顯得沒那麼有號召力了。比如楚地軍力最強,出身高貴的項氏集團就對陳勝評價不高:

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

項羽覺得陳勝沒有法統合理性,吃棗藥丸,而持這一看法的肯定不止項氏一家。更何況項氏一直想奪取楚地的主導權,陳勝部將秦嘉擁戴景駒為王后,他們竟然打著對陳勝不忠的旗號火併秦嘉、消滅景駒。然後立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既然正統王族後裔和封君之後還在,那麼陳勝王的口號就不可能得到所有楚人的擁戴。在這一點上,陳涉難以團結全體楚人。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陳勝根本沒法動員起楚國的強大戰爭潛力

六國諸侯都不買賬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大澤鄉起義後 陳勝曾經派人四處出擊

陳勝不僅沒能在楚地完全服眾,也沒有和其他地域集團處理好關係。

率先起義的楚人對於自己有很高的期待,他們對自己的定位是天下領袖。從西周開始他們就極具反抗精神,不願屈居周天子之下。到了戰國時期,楚國也成為能與秦相抗的大國之一,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楚國還是六國聯盟的合縱長。所以用楚人自己的話說:楚首事,當令於天下。

陳勝“為天下唱”的理想也說明他的眼光不僅限於楚地。初步建都之後,他就開始派人馬北上佔領趙地、齊地等非楚國故地。但是這一過程並不順利,派生出來的各國並不服從陳勝的楚國。甚至齊人還派兵打跑了陳勝管理齊地的部將。部將武臣乾脆在趙國自立為王,趙王的部下又如法炮製出了燕國。

直到司馬遷寫《貨殖列傳》,班固寫《地理志》的時代,中國各地依舊保留了春秋戰國時代的古風民俗。那麼以此回望秦末漢初的歲月,由於先秦漢初地域經濟水平的差別和文化的多樣性。此前800多年裡,華夏一直有分疆裂土的歷史傳統,就是秦帝國宮廷之中也不乏再行分封的主張。正如劉邦的大臣婁敬所言:

諸侯初起時,非齊諸田,楚昭,景,屈莫能興。

在當時的大部分貴族和士人眼裡,封建邦國,成割地有土之業是豪傑所為,丈夫之舉。後來的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也算不得開歷史倒車。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項羽分封的18路諸侯

總之,以陳勝的實力和影響力,能基本平定楚地就相當不錯了。至於帶領楚國一家獨大、吞併韓魏燕齊這些非楚地基本是不可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陳勝可以如謀士所言,順水推舟地派出將領協助六國後裔恢復故國,讓他們組織本地力量與楚國加盟,興滅繼絕的政策其實可以為法統不足的他贏得一些聲望加分。

從實際角度考慮,為天下先的首義已經吸引了內外敵人太多的注意力,如果還不分散敵勢,必然會讓自己承受更多的攻擊。更何況從後來的歷史發展看,各國的恢復不是戰國割據的簡單再現,很多六國舊貴族並沒有取得國家的實際控制權。無論是陳勝起義中派生的燕趙魏,還是項羽分封的諸侯,各國政權主要由起義將領,盟主的部下與謀士把持。

歷史必須逐步擺脫固有的慣性才能步入新時代,但這肯定需要時間。換而言之,如果陳勝更有遠見一點,更有統御才能的話,完全有可能通過派到各地的部下控制恢復的各國,讓楚國成為真正的盟主,並避免楚人與其他地域集團的衝突。當然,這一計劃能不能實現又是一碼事了。但是率先稱王而不顧及其他六國後裔的感受,這無異於把自己變成了一塊吸引秦兵的大磁鐵。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進入關中後 陳勝的軍隊就遭遇了準備好反擊的秦軍

才幹與用人的缺陷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戰國四公子麾下的門客水平參差不齊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雖然這句話贏得了千百年後無數人的讚歎,成為了激勵勇士們挑戰命運的號角。但是成功稱王的陳勝卻缺乏王者應有的實力與才幹。在疆域有限、聲望不高的情況下,陳勝也未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從記載看,陳涉軍中沒有楚國大貴族家族出身的將領,主要將領似乎都是中小貴族或者地方豪強。手下唯一有背景的將領周文,不過是春申君門下一位自稱通曉兵法的門客。但陳勝仍賜予大將軍印讓他西進,統帥主力西征關中。後來周文帶領的主力人馬也在秦地附近全軍覆沒。

周文之後,陳勝任用的將領對陣秦軍也屢屢失敗。就算他自己督戰出擊也被秦軍擊敗,終至於亡。這說明他也不太可能是一個出色的統帥。

除了周文,魏國賢人陳餘、張耳也短暫投靠過陳勝,但他們擁立六國後裔的建議沒有被採納,轉而北上趙地自行發展。從手下的部將自立門戶,以及陳勝喜歡設置監軍大約可以看出,曾經地位低賤的他的才力和眼界都很有限。過去為人傭耕的經歷顯然無助於幫他處理繁雜的軍政事務。事業壯大後他明顯缺乏對於部下的統御力。而他所寵幸的監軍,中正、司過等官吏濫用權利,以懲處將領來求得寵幸。這也讓故人,家人和將領們離心離德。

陳勝的兩個監軍:假王吳廣和武平君,皆被心懷不滿的諸將誅殺,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正所謂,越是痴迷於用強力控制,越容易導致失序。太強的控制慾本身就源於才力不逮。後來陳勝因戰事不利而拉攏項氏家族,但很難想象項氏會甘於屈服於這個來路不明的楚王,而控制狂陳勝也極易引發與項氏家族的矛盾。

起義軍領袖對於秦廷內亂,胡亥殘酷誅殺宗室成員和功臣的情況應該有所耳聞。這也是陳吳當初詐稱秦朝太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起事的原因。在點燃楚人復仇情緒的同時,質疑秦二世的合法性。但是官只做到屯長的陳勝顯然對秦的嚴密軍政體系缺乏認識。秦朝還沒有到一碰就塌的地步。

周文率領的陳勝軍主力,雖然在圍攻滎陽和武關的楚軍的掩護下,一路西征到今天的陝西臨潼,西進關中的征途似乎也比較順利,這支軍隊的規模也不斷擴大。但這支由鄉里青壯年,刑徒,流寇組成的非正規軍終究慘遭大敗。和很多王朝一樣,秦人很重視對龍興之地關中的保護。嶺南之戍與長城之役雖然耗費了大量人力,但徵發的是很多六國人士。

史記明確記載:陳勝起義之後,秦政府兩次調集關中人馬增援章邯,與項氏周旋。而後來項羽之所以坑殺章邯的降軍,劉邦突襲擊殺武關駐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擔心他們面對的秦人不可靠,不願意真心歸順。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掩護義軍的楚國軍隊

所以在陳勝的人馬西進時,碰到的極有可能是訓練有素,被軍國體制訓練出來的秦人子弟,而不僅是臨時徵召的犯人和奴隸後裔。結果,最早起義但部隊又不甚精銳的陳勝大軍,承受了秦人的第一波強力反攻。

這些斬木為兵,武器低劣的遷徙之徒雖然在攻略郡縣的過程中打開了秦國武庫,獲得了一部分兵器,但其組織紀律顯然無法和秦人相提並論。北方諸國眼中的楚兵雖然機動靈活,速進速退,善於調集優勢兵力以眾擊寡,而且不乏善於單打獨鬥的勇士。但也有行陣不嚴密,過險地疏於防禦,營地防備疏忽而且不能打持久戰的缺點。毫無疑問,這些楚國王軍,貴族親兵固有的缺點在起義軍身上會被放大。張楚的軍隊面對章邯的隊伍幾乎沒有勝績也就不難理解了。

軍事上的失利也使張楚政權在起義初期佔領的土地基本全部喪失。最後真正整合了楚地力量,成功挑戰了秦國的還是項氏家族。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秦國依然完好的軍工生產線 是義軍無法企及的

小結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司馬遷給了陳勝以非常高的讚譽

後來的漢朝人對於失敗的楚隱王陳涉禮敬有加,給予了他以戰國時代諸侯王的祭祀待遇。不知陳王在九泉之下的魂魄是否得到了一絲安慰。而且在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帛書《五星佔》中,有記載張楚的年號而沒有秦二世的年號。這說明西漢人是將張楚政權是為正統看待的。

此外,太史公將沒落貴族出身,敢於挑戰命運的陳勝列入世家,本身就是對這個悲劇英雄的極大肯定。

陳勝敢於反抗暴秦 為什麼卻無法獲得天下支持?

出土於馬王堆古墓的五星佔

但是出身與起點,終究決定了很多主客觀條件。正是這種種限制,讓無數人為自由之身套上了失敗的枷鎖,用努力與血汗自掘墳墓。在試圖挑戰命運的時候,也許命運早已躲開了我們的正面攻擊,繞到背後,放出了更致命的冷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