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對標“全球最美城市”

城市規劃 城市設計 建築 交通 中國經濟網 2017-06-14
北京城市副中心對標“全球最美城市”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其規劃設計過程一直是熱點話題。被“大城市病”困擾的北京,將緊緊抓住這次機會,探索出一套規劃治理大城市的新路子

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即將揭開神祕的面紗,新規劃將勾勒出怎樣的藍圖,引人關注。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施衛良日前表示,過去,我們曾錯失多次治理大城市病的機會。在新版總規中,以人為核心的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將是北京治理城市病的機會,更會成為樣板。

其實,北京對通州的定位和規劃大體經過了3個階段。早在1993年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設立衛星城開始,通州一直是北京重點規劃的區域。按當時設想,是改造通州新華大街一線,通過拆遷一部分、新建一部分來補齊城市短板。

隨著北京總體規劃的調整,通州的核心區域往東挪了1公里多,確定了以運河為中心塑造嶄新的城市形象。這1公里多,意味著規劃將由從城市內部空間的一小塊地方著手,轉變為沿著運河拓展更大的城市空間範圍。這是通州規劃邁上第一個臺階的關鍵。

第二級臺階,源自全球知名規劃大師卡爾索和他的“小街區、密路網”理念,這種觀點直接挑戰了一度盛行的傳統開發模式。201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聚焦通州,打造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作為城市副中心,通州缺的不是大量住宅,而是大量就業機會和與人口相匹配的生活配套設施。

第三級臺階,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提出,通州副中心建設成為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於是,規劃跳出在副中心單純考慮行政辦公區的視野,開展了副中心總體城市設計和重點地區詳細城市設計的國際規劃方案徵集。在應徵方案中,“城市綠心”“家園中心”“綜合環廊”得到認可。

施衛良在“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果”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分為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行政辦公區的6平方公里的規劃設計。這部分的規劃設計已經完成,主要的辦公樓也將在今年年底前完工,以便啟動4套班子和重點委辦局的搬遷工作。

第二層次是155平方公里的城市副中心的總體城市設計,與各個重點片區的詳細規劃設計。從去年起,北京開展全球設計方案的徵集工作,邀請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26家頂級設計單位,組成12個聯合體,近百名規劃、景觀、建築、交通、生態等領域的專家參與到規劃中,可謂集全球之智,形成了城市設計方案綜合成果。

在這個綜合方案的基礎上,北京正在推進片區的詳細規劃。按照“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的要求,在每個片區的詳細規劃工作的基礎上,開展設計導則的編制工作,對建設地塊進行統一管控。

第三個層次是去年開始的通州總體規劃。規劃範圍涵蓋155平方公里城市副中心地區和外圍鄉鎮區域。這個過程主要是集中力量抓好外圍特色小城鎮的定位和規劃研究,包括與副中心、周邊城市、甚至北京城市區域的統籌協調,避免中心城建設過程中出現“攤大餅”的問題,形成一個統籌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

“通過這些規劃,實際上我們將整個副中心納入到1個由片區到副中心,到整個區域,再到跟北部3縣區協同的更大範圍的全覆蓋的管控體系。”施衛良表示,從這個層次上說,北京真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來做好副中心的規劃,指導各項建設的進行。

未來,在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綠色空間結構中,大尺度的“城市綠心”公園將成為亮點。這些“城市綠心”中還將引入劇院、博物館等文化設施,成為居民們休閒放鬆的好去處。這樣生態和諧宜居的城市樣板,勢必將吸引北京中心城區部分人口和功能東遷。不久的將來,森林公園環繞的北京東南區域,將有望與全球最美的城市比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學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