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4日電(記者 宋宇晟)中國第四代導演、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吳貽弓9月14日在上海去世。

作為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難以忽略的印記。他的《巴山夜雨》《城南舊事》《闕里人家》成為那個年代的經典。

"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4日電(記者 宋宇晟)中國第四代導演、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吳貽弓9月14日在上海去世。

作為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難以忽略的印記。他的《巴山夜雨》《城南舊事》《闕里人家》成為那個年代的經典。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上海文聯官方微信號截圖

“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

吳貽弓,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生於重慶,1948年起定居上海。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同年回滬工作,歷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

1984年起,他先後出任上海市電影局副局長、上海電影總公司經理、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電影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上海影城主任,參與創辦了上海國際電影節。

雖然身份眾多,但吳貽弓說,自己最看重的還是導演這個身份。

2018年,80週歲生日那天,他說:“離開電影界已經快20年,後來到了文聯,到了局裡,不當導演,人家說你當官了。事實上,在我心中,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一個。”

"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4日電(記者 宋宇晟)中國第四代導演、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吳貽弓9月14日在上海去世。

作為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難以忽略的印記。他的《巴山夜雨》《城南舊事》《闕里人家》成為那個年代的經典。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上海文聯官方微信號截圖

“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

吳貽弓,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生於重慶,1948年起定居上海。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同年回滬工作,歷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

1984年起,他先後出任上海市電影局副局長、上海電影總公司經理、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電影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上海影城主任,參與創辦了上海國際電影節。

雖然身份眾多,但吳貽弓說,自己最看重的還是導演這個身份。

2018年,80週歲生日那天,他說:“離開電影界已經快20年,後來到了文聯,到了局裡,不當導演,人家說你當官了。事實上,在我心中,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一個。”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資料圖:吳貽弓。潘索菲 攝

“我電影拍得不多,總共九部”

《我們的小花貓》《巴山夜雨》《城南舊事》《姐姐》《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月隨人歸》《闕里人家》《海之魂》……

多年前,吳貽弓曾說:“我電影拍得不多,總共九部。”但這些電影卻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也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印記。

其中,《巴山夜雨》獲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等獎,《城南舊事》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等國內外獎項。

"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4日電(記者 宋宇晟)中國第四代導演、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吳貽弓9月14日在上海去世。

作為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難以忽略的印記。他的《巴山夜雨》《城南舊事》《闕里人家》成為那個年代的經典。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上海文聯官方微信號截圖

“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

吳貽弓,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生於重慶,1948年起定居上海。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同年回滬工作,歷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

1984年起,他先後出任上海市電影局副局長、上海電影總公司經理、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電影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上海影城主任,參與創辦了上海國際電影節。

雖然身份眾多,但吳貽弓說,自己最看重的還是導演這個身份。

2018年,80週歲生日那天,他說:“離開電影界已經快20年,後來到了文聯,到了局裡,不當導演,人家說你當官了。事實上,在我心中,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一個。”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資料圖:吳貽弓。潘索菲 攝

“我電影拍得不多,總共九部”

《我們的小花貓》《巴山夜雨》《城南舊事》《姐姐》《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月隨人歸》《闕里人家》《海之魂》……

多年前,吳貽弓曾說:“我電影拍得不多,總共九部。”但這些電影卻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也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印記。

其中,《巴山夜雨》獲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等獎,《城南舊事》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等國內外獎項。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微博截圖

不少人在網上發文悼念。知名編劇宋方金在微博中說,吳貽弓指導的《城南舊事》是自己最喜歡的華語電影之一。“在一眾華語電影的傑作中,《城南舊事》是最中國氣派中國情感的。那裡邊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古典中國。感謝吳貽弓導演拍出了這部偉大的電影。”

演員馮遠征也在微博上寫到:“吳貽弓導演走好!天堂繼續講述《城南舊事》。”

"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4日電(記者 宋宇晟)中國第四代導演、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吳貽弓9月14日在上海去世。

作為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難以忽略的印記。他的《巴山夜雨》《城南舊事》《闕里人家》成為那個年代的經典。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上海文聯官方微信號截圖

“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

吳貽弓,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生於重慶,1948年起定居上海。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同年回滬工作,歷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

1984年起,他先後出任上海市電影局副局長、上海電影總公司經理、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電影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上海影城主任,參與創辦了上海國際電影節。

雖然身份眾多,但吳貽弓說,自己最看重的還是導演這個身份。

2018年,80週歲生日那天,他說:“離開電影界已經快20年,後來到了文聯,到了局裡,不當導演,人家說你當官了。事實上,在我心中,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一個。”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資料圖:吳貽弓。潘索菲 攝

“我電影拍得不多,總共九部”

《我們的小花貓》《巴山夜雨》《城南舊事》《姐姐》《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月隨人歸》《闕里人家》《海之魂》……

多年前,吳貽弓曾說:“我電影拍得不多,總共九部。”但這些電影卻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也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印記。

其中,《巴山夜雨》獲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等獎,《城南舊事》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等國內外獎項。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微博截圖

不少人在網上發文悼念。知名編劇宋方金在微博中說,吳貽弓指導的《城南舊事》是自己最喜歡的華語電影之一。“在一眾華語電影的傑作中,《城南舊事》是最中國氣派中國情感的。那裡邊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古典中國。感謝吳貽弓導演拍出了這部偉大的電影。”

演員馮遠征也在微博上寫到:“吳貽弓導演走好!天堂繼續講述《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微博截圖

“電影萬歲”

在吳貽弓接受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終身成就”表彰時發表的感言中,特別在感言後加上了“電影萬歲”四個字。

對於“電影萬歲”這四個字,他後來解釋:“有人說我是‘理想主義者’,片子裡到處流露出理想的色彩。”

“我以前常說,金色的童年、玫瑰色的少年,青春年華總不會輕易忘記,常常在創作過程中表現出來。我們是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一代人,五十年代留給我們的理想、信心、人與人的關係、誠摯的追求、生活價值取向、浪漫主義色彩,總不肯在心裡泯滅,千方百計想把這種‘情結’投射在銀幕作品中。”他說。

《城南舊事》海報。

《城南舊事》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講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時發生的三個故事。

有文章這樣評價這部電影——因為最大限度地把小說中散文化的敘述搬到了大銀幕上,《城南舊事》成就了影史上“散文電影”的經典。吳貽弓後來說,這部電影“是屬於八十年代的深情”。

今年5月,他還用顫抖的手,親筆寫下了"上海電影萬歲" 的幾個字。

"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4日電(記者 宋宇晟)中國第四代導演、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吳貽弓9月14日在上海去世。

作為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難以忽略的印記。他的《巴山夜雨》《城南舊事》《闕里人家》成為那個年代的經典。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上海文聯官方微信號截圖

“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

吳貽弓,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生於重慶,1948年起定居上海。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同年回滬工作,歷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

1984年起,他先後出任上海市電影局副局長、上海電影總公司經理、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電影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上海影城主任,參與創辦了上海國際電影節。

雖然身份眾多,但吳貽弓說,自己最看重的還是導演這個身份。

2018年,80週歲生日那天,他說:“離開電影界已經快20年,後來到了文聯,到了局裡,不當導演,人家說你當官了。事實上,在我心中,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一個。”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資料圖:吳貽弓。潘索菲 攝

“我電影拍得不多,總共九部”

《我們的小花貓》《巴山夜雨》《城南舊事》《姐姐》《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月隨人歸》《闕里人家》《海之魂》……

多年前,吳貽弓曾說:“我電影拍得不多,總共九部。”但這些電影卻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也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印記。

其中,《巴山夜雨》獲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等獎,《城南舊事》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等國內外獎項。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微博截圖

不少人在網上發文悼念。知名編劇宋方金在微博中說,吳貽弓指導的《城南舊事》是自己最喜歡的華語電影之一。“在一眾華語電影的傑作中,《城南舊事》是最中國氣派中國情感的。那裡邊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古典中國。感謝吳貽弓導演拍出了這部偉大的電影。”

演員馮遠征也在微博上寫到:“吳貽弓導演走好!天堂繼續講述《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微博截圖

“電影萬歲”

在吳貽弓接受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終身成就”表彰時發表的感言中,特別在感言後加上了“電影萬歲”四個字。

對於“電影萬歲”這四個字,他後來解釋:“有人說我是‘理想主義者’,片子裡到處流露出理想的色彩。”

“我以前常說,金色的童年、玫瑰色的少年,青春年華總不會輕易忘記,常常在創作過程中表現出來。我們是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一代人,五十年代留給我們的理想、信心、人與人的關係、誠摯的追求、生活價值取向、浪漫主義色彩,總不肯在心裡泯滅,千方百計想把這種‘情結’投射在銀幕作品中。”他說。

《城南舊事》海報。

《城南舊事》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講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時發生的三個故事。

有文章這樣評價這部電影——因為最大限度地把小說中散文化的敘述搬到了大銀幕上,《城南舊事》成就了影史上“散文電影”的經典。吳貽弓後來說,這部電影“是屬於八十年代的深情”。

今年5月,他還用顫抖的手,親筆寫下了"上海電影萬歲" 的幾個字。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吳貽弓所書“上海電影萬歲”。圖片來源:上海文聯官方微信截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與此同時,吳貽弓也一直看重一部影片的現實意義。

今年5月,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國電影的創作傳統不外乎現實主義。

“雖然近年來由於國際交流日漸頻繁,世界電影的諸多創作體系和美學流派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我們的創作實踐,但我以為中國電影無論從創作和接受兩方面,現實主義仍是不可取代的。”

"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4日電(記者 宋宇晟)中國第四代導演、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吳貽弓9月14日在上海去世。

作為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難以忽略的印記。他的《巴山夜雨》《城南舊事》《闕里人家》成為那個年代的經典。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上海文聯官方微信號截圖

“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

吳貽弓,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生於重慶,1948年起定居上海。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同年回滬工作,歷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

1984年起,他先後出任上海市電影局副局長、上海電影總公司經理、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電影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上海影城主任,參與創辦了上海國際電影節。

雖然身份眾多,但吳貽弓說,自己最看重的還是導演這個身份。

2018年,80週歲生日那天,他說:“離開電影界已經快20年,後來到了文聯,到了局裡,不當導演,人家說你當官了。事實上,在我心中,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一個。”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資料圖:吳貽弓。潘索菲 攝

“我電影拍得不多,總共九部”

《我們的小花貓》《巴山夜雨》《城南舊事》《姐姐》《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月隨人歸》《闕里人家》《海之魂》……

多年前,吳貽弓曾說:“我電影拍得不多,總共九部。”但這些電影卻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也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印記。

其中,《巴山夜雨》獲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等獎,《城南舊事》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等國內外獎項。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微博截圖

不少人在網上發文悼念。知名編劇宋方金在微博中說,吳貽弓指導的《城南舊事》是自己最喜歡的華語電影之一。“在一眾華語電影的傑作中,《城南舊事》是最中國氣派中國情感的。那裡邊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古典中國。感謝吳貽弓導演拍出了這部偉大的電影。”

演員馮遠征也在微博上寫到:“吳貽弓導演走好!天堂繼續講述《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微博截圖

“電影萬歲”

在吳貽弓接受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終身成就”表彰時發表的感言中,特別在感言後加上了“電影萬歲”四個字。

對於“電影萬歲”這四個字,他後來解釋:“有人說我是‘理想主義者’,片子裡到處流露出理想的色彩。”

“我以前常說,金色的童年、玫瑰色的少年,青春年華總不會輕易忘記,常常在創作過程中表現出來。我們是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一代人,五十年代留給我們的理想、信心、人與人的關係、誠摯的追求、生活價值取向、浪漫主義色彩,總不肯在心裡泯滅,千方百計想把這種‘情結’投射在銀幕作品中。”他說。

《城南舊事》海報。

《城南舊事》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講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時發生的三個故事。

有文章這樣評價這部電影——因為最大限度地把小說中散文化的敘述搬到了大銀幕上,《城南舊事》成就了影史上“散文電影”的經典。吳貽弓後來說,這部電影“是屬於八十年代的深情”。

今年5月,他還用顫抖的手,親筆寫下了"上海電影萬歲" 的幾個字。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吳貽弓所書“上海電影萬歲”。圖片來源:上海文聯官方微信截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與此同時,吳貽弓也一直看重一部影片的現實意義。

今年5月,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國電影的創作傳統不外乎現實主義。

“雖然近年來由於國際交流日漸頻繁,世界電影的諸多創作體系和美學流派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我們的創作實踐,但我以為中國電影無論從創作和接受兩方面,現實主義仍是不可取代的。”

《城南舊事》導演去世 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闕里人家》海報。

上世紀90年代拍攝的《闕里人家》講述了在改革大潮之下,孔氏家族內部的矛盾衝突。

影片中,吳貽弓借年紀最老的一代之口說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宗,他叫孔子”。

他後來說:“這其實是我在吶喊。”

“當年,這片子是我花了很大心血拍的一部影片,裡面有我想說的東西。現在,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我覺得它依舊可以給我們的電影人一些微不足道的啟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大理由。”他說。(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