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在文物不準私自買賣的年代,他卻率先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國際拍賣公司

在中國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時,他創辦的保險公司又大膽闖入養老產業

他,就是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昇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1957年,陳東昇出生在湖北的一個小縣城。

在那個計劃經濟年代,陳東昇總是自己想辦法打工賺錢。小一點的時候,他就割青草賣錢,做小工,撿磚頭;再大一點就給豬喂飼料,清掃豬圈。每到春節,他就把縣城裡養的豬押運到武漢賺錢。小學三年級一直到高中畢業,陳東昇的學費就是這樣賺出來的。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在母親眼裡,陳東昇是個吃苦懂事的孩子;在同學們的眼裡,陳東昇則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孩子王。當時,陳東昇的同學有一個妹妹,因為腿不好不會走路就沒有上學。陳東昇得知之後,每天堅持去給她輔導功課,就這樣堅持了很多年,直到畢業還委託別人繼續輔導。

1972年,《湖北日報》紀念“六一”兒童節專版上,刊登了陳東昇多年幫助殘疾同學學習文化知識的事蹟,在當地引起很大轟動,那一年,陳東昇15歲。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陳東昇從小就有一個很堅定的目標,一定要上大學,一定要走出去。

1977年的冬天,中國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有570萬考生走進了曾被關閉了十餘年的高考考場。這時,高中畢業後做了四年農工的陳東昇,也迎來了一個命運轉折的機會。在中國的腹地,有一所大學被稱為中國最美大學——武漢大學。在這所美麗的校園裡,陳東昇度過了一生中最美妙的四年時光。

陳東昇大學時期,正是處在中國改革開放80年代,開啟改革的思想解放的前哨,各種流派、講座應接不暇,知識撲面而來,就像春風撲面般。陳東昇沉浸其中。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武漢大學


1983年,陳東昇從武漢大學畢業。臨行前,平常溫文爾雅的他卻做了一件瘋狂的事情。他買了一套錘子、鑿子,登上武漢大學的珞珈山,挑選一塊大石頭,在上面鑿出了一個“始”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青年陳東昇對自己的激勵,他下定決心到北京去,幹一番大事業。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多年後,陳東昇再次回到母校,踏雪尋石。在珞珈山頂的樹林掩映中,找到了這塊曾經寄託著他對未來無限嚮往的大字。

這是1986出版的第八期《紅旗》雜誌。在這一期《紅旗》雜誌上發表了陳東昇撰寫的文章《掌握國際市場變化的新趨勢》。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紅旗》雜誌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辦的政治理論刊物,當時很多做研究的人一輩子的最高理想,就是在上面發表一篇文章。這也是陳東昇曾經的夢想。畢業三年後,陳東昇夢想成真。這一年,陳東昇28歲。正當他以為自己今後將會繼續做研究,成為一名經濟方面的專家的時候,命運卻給他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

1988年,陳東昇被調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屬的《管理世界》雜誌任副總編,剛上任他便開始謀劃大事——創辦“中國500強”企業評選活動。

就這樣,陳東昇帶著借來的3400塊錢,開始一步一步的向目標靠近,到統計局找數據,到媒體上發新聞稿,一個原本並不被看好的評選活動硬是讓陳東昇搞出了驚天動地的聲勢。

由於評選中國“500家”的成功,《管理世界》雜誌在社會經濟學界名聲大振,陳東昇乘勢追擊,接著又舉辦了“中國工業四十年”成就展。那一年,“中國工業四十年”成就展成為建國40週年最重要的活動。

一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為陳東昇積累了聲名,也讓他認識了大批企業家,看到了民族企業創造的一番新天地,同時也看到了國內大企業跟世界大企業間的巨大差距。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陳東昇開始重新思考自己事業發展的未來。此刻,一個新的人生目標在陳東昇的心裡開始湧動。那一年,陳東昇33歲。

1992年,中國發生了三件大事。一,鄧小平南巡,終結了意識形態的爭論,改革開放成為全民共識;二,《有限責任公司規範意見》和《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兩個文件頒佈;三,年底中共十四大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兩個文件的頒佈開創了自由創業的時代,人們有了創業的想法就可以白手起家,籌措資本,開辦企業。因為這兩個文件,國內迎來了真正的創業時代。

在這一年前後,大批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紛紛下海創業,其中的佼佼者包括陳東昇、田源、毛振華、郭凡生、馮侖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92派。下海創業的機會有了,但最終究竟從哪個行業開始,一開始陳東昇卻沒什麼方向。但有一條,他堅信不疑,“今天發達國家火的,明天中國一定會火”。

80年代,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和《參考消息》是陳東昇每天必做的事情。

在一次《新聞聯播》最後五分鐘的國際新聞裡播出了一段拍賣的畫面,這給陳東昇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在陳東昇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

當陳東昇決定下海創業的時候,這顆種子開始發芽,陳東昇有了一個在當時看來匪夷所思的決定,創辦一家拍賣公司。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北京東三環的長城飯店,1992年春天,陳東昇從這裡開始了嘉德拍賣的創業之路。

嘉德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國”字頭的拍賣公司,這讓陳東昇油然升起一種得意感。但是,從公司成立到第一場拍賣,一年的時間,公司不但要付房租、付工資,還一分錢沒有賺,賺錢的壓力和急迫讓陳東昇坐立不安。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聽友人說,武漢某個大學有一批老貨,陳東昇交20萬,可以賣100萬。可陳東昇20萬現金買回來,一鑑別卻說是假的。他又請來幾位專家鑑定,得到的回答都一樣:假的。還沒賺錢就虧了本,這對陳東昇的打擊是巨大的。

緊張籌備了近一年,1994年3月27日陳東昇和嘉德終於迎來了首場拍賣的日子。當時,中央電視臺的《東方時空》報道了那場拍賣的盛況。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嘉德的第一場拍賣成交額1400萬元,一炮走紅,大獲成功。

1995年10月30日,在日本NHK播出的一檔介紹亞洲傑出成就人物的欄目中,當被問及為何在一個困難重重,不太可能實現的情況下,選擇拍賣行業時,陳東昇這樣回答:“我是學經濟學出身的,我們的專業手段就是經濟學的專業知識,以此作為雷達或者探照燈來掃描中國當下的經濟市場現狀,看有沒有什麼地方還是盲點。無疑,公開的藝術品市場,尤其是拍賣的方式,是一個巨大的盲點,我就不加思索地撲上去了。”當時,NHK給這期節目起名為《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操盤人陳東昇》。

從1992年到1996年的4年裡,嘉德已經逐步走上正軌,創造了業內一個又一個第一。1994年,陳東昇又和弟弟陳平聯手創立宅急送快遞公司。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陳東昇心裡始終有一個放不下的夢想,那就是創辦一家股份制的保險公司,讓它發展成一家全球500強的企業。1992年,陳東昇正式向人民銀行遞交了籌建股份制保險公司的申請。但是等了幾年都一直沒有得到批覆,這讓陳東昇倍感著急。

那幾年裡,開始申辦的十大股東里有六個因為各種原因先後變卦,進行申批的人民銀行領導也換了三任,而陳東昇卻始終沒有放棄。

1995年10月3日,北京。那天晚上,陳東昇正開著一輛車漫無目的地在長安街上行駛,正當路過天安門的時候,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說“東昇同志,今天中國人民銀行黨組通過了泰康人壽的創辦申請。”這突如其來的電話讓陳東昇又驚喜又意外,因為這個電話他已經等了4年。

1996年8月22日,陳東昇終於從人民銀行取得泰康人壽開業的批覆文件和“保險機構法人許可證”。泰康人壽成為《保險法》頒佈以後中國第一批股份制保險公司。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為了籌辦泰康,陳東昇帶著員工跑到臺灣、日本、美國及歐洲的20家保險公司考察,公司治理,信息技術、核保核賠,樣樣都學。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陳東昇有一個理論,“照最好的葫蘆畫最好的瓢”。先把這個葫蘆畫下來,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這個修改的過程,或者叫現實化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陳東昇把這個總結成:“創新就是率先模仿”。

泰康人壽創業初期,陳東昇就確定了公司“專業化、規範化、國際化”的核心戰略,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管理。2000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泰康也迎來高速擴張發展的時機。短短三年,泰康在全國開了21家分公司,迅速完成全國的佈局。

2007年,在一個親戚的婚禮上,熱鬧喜慶的氛圍中,陳東昇注意到操持半生的老人們的落寞,這觸發了陳東昇想涉足養老產業的念頭。

中國邁入了老齡化社會,如何養老的問題日益突出。陳東昇不顧社會的質疑,在公司內部也力排眾議,決定進軍養老產業,2009年,泰康成為第一家獲保監會批准建設養老社區的保險公司。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為此,陳東昇專門去日本學習,學習回來後,他設計出一套泰康模式:保險、資管、醫養三大業務協同發展,通過虛擬保險產品積累資金,與實體醫養服務跨界融合,整合大健康生命產業鏈。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現在,泰康醫養融合養老社區已經完成在全國15個城市的佈局,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成都4個城市的養老社區已經投入運營。

在世界經濟的舞臺上,有一個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極具影響力的榜單,它就是由美國《財富》雜誌發佈的全球500強排行榜。

2018年,又有一些中國企業躋身該榜單,總共達到120家,穩居第二,距離美國的126家全球500已經非常接近。中國的泰康保險集團就是其中之一,位列榜單第489位,這是泰康首次進入全球500強行列,從創辦成立到圓夢成為全球500強,陳東昇僅僅用了20年的時間。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對於泰康登頂全球500強,陳東昇說,就好像是在春天播種,在秋天收穫,渾然天成。雖然,創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是陳東昇30年前就立下的人生目標;雖然,為此,他也把一頭黑髮熬成了白髮,但在回顧一路走來的創業經歷時,陳東昇總結道: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機會,這個機會總是為最先敏銳發現的人所準備。

陳東昇:大事要敢想!

“大事要敢想,小事要一點點做 。” ——陳東昇

瞭解更多陳東昇的故事,請關注4月1日晚21:48分央視二套《財經人物週刊》。

編輯:趙萍 實習編輯:曲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