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

斑駁的板壁牆,磨得溜光的青石板路,屋頂的黑瓦飛簷,還有空氣裡瀰漫著的野菜粑粑的香味……沿著不算寬的古街,緩緩踱步,不知是誰家的狗狗在腳邊輕嗅,似是代表這座古街的主人,問客來自何方?

在歲月中,逐漸沉默的長臨河古鎮,就這樣一點一點走進視野,走過房簷下懸掛的紅燈籠,數著腳下一塊塊的青石板磚。沉浸於此,弄丟了喧鬧,寧靜就這樣突然闖入。

"

斑駁的板壁牆,磨得溜光的青石板路,屋頂的黑瓦飛簷,還有空氣裡瀰漫著的野菜粑粑的香味……沿著不算寬的古街,緩緩踱步,不知是誰家的狗狗在腳邊輕嗅,似是代表這座古街的主人,問客來自何方?

在歲月中,逐漸沉默的長臨河古鎮,就這樣一點一點走進視野,走過房簷下懸掛的紅燈籠,數著腳下一塊塊的青石板磚。沉浸於此,弄丟了喧鬧,寧靜就這樣突然闖入。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巢湖岸邊的一艘“寶船”

提起長臨河古鎮,很多人都知道它瀕臨巢湖,位於肥東縣最南端,是安徽省第一僑鄉,但當真正走進這裡,才會發現,白牆黑瓦受時光的侵蝕有自己獨特的深沉與滄桑之美,猶如束之高閣被遺忘的一幅古畫,古老的容顏上正佈滿歲月的烙印。

時值夏日,踩著石板路,身邊的遊客不多,居民卻更顯閒適。門扉裡做著手工、烤著粑粑的阿婆;在鋪子前悠閒地扇著扇子的大爺;從院子裡突然跑出來的小狗小貓……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走在長臨河古街上,一顆躁動的心便會慢慢地靜下來,時光緩慢而逝。

"

斑駁的板壁牆,磨得溜光的青石板路,屋頂的黑瓦飛簷,還有空氣裡瀰漫著的野菜粑粑的香味……沿著不算寬的古街,緩緩踱步,不知是誰家的狗狗在腳邊輕嗅,似是代表這座古街的主人,問客來自何方?

在歲月中,逐漸沉默的長臨河古鎮,就這樣一點一點走進視野,走過房簷下懸掛的紅燈籠,數著腳下一塊塊的青石板磚。沉浸於此,弄丟了喧鬧,寧靜就這樣突然闖入。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巢湖岸邊的一艘“寶船”

提起長臨河古鎮,很多人都知道它瀕臨巢湖,位於肥東縣最南端,是安徽省第一僑鄉,但當真正走進這裡,才會發現,白牆黑瓦受時光的侵蝕有自己獨特的深沉與滄桑之美,猶如束之高閣被遺忘的一幅古畫,古老的容顏上正佈滿歲月的烙印。

時值夏日,踩著石板路,身邊的遊客不多,居民卻更顯閒適。門扉裡做著手工、烤著粑粑的阿婆;在鋪子前悠閒地扇著扇子的大爺;從院子裡突然跑出來的小狗小貓……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走在長臨河古街上,一顆躁動的心便會慢慢地靜下來,時光緩慢而逝。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在長臨河古鎮中,主要有兩條老街,南北街長360米名曰老街;東西街長240米,名曰東街,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形。傳說長臨河古鎮像一艘寶船,繞過古鎮的長寧河彷彿一條纖繩,拉著寶船駛入巢湖。

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小橋流水環村繞,百米長街古色香。六百多年的日子沉澱在這裡,青石板路泛著經歲月打磨而溫潤的光澤,連雕花木窗縫隙里長出的野草都能隨風講出一段悠悠往事。

"

斑駁的板壁牆,磨得溜光的青石板路,屋頂的黑瓦飛簷,還有空氣裡瀰漫著的野菜粑粑的香味……沿著不算寬的古街,緩緩踱步,不知是誰家的狗狗在腳邊輕嗅,似是代表這座古街的主人,問客來自何方?

在歲月中,逐漸沉默的長臨河古鎮,就這樣一點一點走進視野,走過房簷下懸掛的紅燈籠,數著腳下一塊塊的青石板磚。沉浸於此,弄丟了喧鬧,寧靜就這樣突然闖入。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巢湖岸邊的一艘“寶船”

提起長臨河古鎮,很多人都知道它瀕臨巢湖,位於肥東縣最南端,是安徽省第一僑鄉,但當真正走進這裡,才會發現,白牆黑瓦受時光的侵蝕有自己獨特的深沉與滄桑之美,猶如束之高閣被遺忘的一幅古畫,古老的容顏上正佈滿歲月的烙印。

時值夏日,踩著石板路,身邊的遊客不多,居民卻更顯閒適。門扉裡做著手工、烤著粑粑的阿婆;在鋪子前悠閒地扇著扇子的大爺;從院子裡突然跑出來的小狗小貓……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走在長臨河古街上,一顆躁動的心便會慢慢地靜下來,時光緩慢而逝。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在長臨河古鎮中,主要有兩條老街,南北街長360米名曰老街;東西街長240米,名曰東街,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形。傳說長臨河古鎮像一艘寶船,繞過古鎮的長寧河彷彿一條纖繩,拉著寶船駛入巢湖。

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小橋流水環村繞,百米長街古色香。六百多年的日子沉澱在這裡,青石板路泛著經歲月打磨而溫潤的光澤,連雕花木窗縫隙里長出的野草都能隨風講出一段悠悠往事。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去年,肥東縣長臨河鎮被評為“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這是該縣第五個被評為“千年古鎮”的鄉鎮,也是合肥市此次唯一入選的古鎮。

"

斑駁的板壁牆,磨得溜光的青石板路,屋頂的黑瓦飛簷,還有空氣裡瀰漫著的野菜粑粑的香味……沿著不算寬的古街,緩緩踱步,不知是誰家的狗狗在腳邊輕嗅,似是代表這座古街的主人,問客來自何方?

在歲月中,逐漸沉默的長臨河古鎮,就這樣一點一點走進視野,走過房簷下懸掛的紅燈籠,數著腳下一塊塊的青石板磚。沉浸於此,弄丟了喧鬧,寧靜就這樣突然闖入。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巢湖岸邊的一艘“寶船”

提起長臨河古鎮,很多人都知道它瀕臨巢湖,位於肥東縣最南端,是安徽省第一僑鄉,但當真正走進這裡,才會發現,白牆黑瓦受時光的侵蝕有自己獨特的深沉與滄桑之美,猶如束之高閣被遺忘的一幅古畫,古老的容顏上正佈滿歲月的烙印。

時值夏日,踩著石板路,身邊的遊客不多,居民卻更顯閒適。門扉裡做著手工、烤著粑粑的阿婆;在鋪子前悠閒地扇著扇子的大爺;從院子裡突然跑出來的小狗小貓……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走在長臨河古街上,一顆躁動的心便會慢慢地靜下來,時光緩慢而逝。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在長臨河古鎮中,主要有兩條老街,南北街長360米名曰老街;東西街長240米,名曰東街,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形。傳說長臨河古鎮像一艘寶船,繞過古鎮的長寧河彷彿一條纖繩,拉著寶船駛入巢湖。

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小橋流水環村繞,百米長街古色香。六百多年的日子沉澱在這裡,青石板路泛著經歲月打磨而溫潤的光澤,連雕花木窗縫隙里長出的野草都能隨風講出一段悠悠往事。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去年,肥東縣長臨河鎮被評為“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這是該縣第五個被評為“千年古鎮”的鄉鎮,也是合肥市此次唯一入選的古鎮。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群賢畢至之所 人才輩出之地

說起“丁字街”,那麼其“設計師”吳氏先祖也不得不被提及。八百年來,吳姓在此繁衍生息,發展成為頗有聲望的名門望族。由於成村早,家族殷實富有,四世祖吳楨、吳良當了明朝靖海侯、江陰侯;五世祖吳鎰做了監察御史等。

到了清朝末年,李鴻章受命到合肥招募淮軍。六家畈一帶居民一呼百應,當年追隨李鴻章參加淮軍的就有數百人,其中也誕生了18位傑出的淮軍將領。他們返鄉後官高位顯,在家鄉大興土木,蓋房置地,建起了一座座深宅大院,使得六家畈空前繁榮。此後,很多人到了國外謀生,所以這裡也成為了安徽最大的僑鄉。六家畈中,徽派建築的磚瓦、木雕都極為精細考究,青磚灰瓦,齊山飛簷,至今保存良好。

"

斑駁的板壁牆,磨得溜光的青石板路,屋頂的黑瓦飛簷,還有空氣裡瀰漫著的野菜粑粑的香味……沿著不算寬的古街,緩緩踱步,不知是誰家的狗狗在腳邊輕嗅,似是代表這座古街的主人,問客來自何方?

在歲月中,逐漸沉默的長臨河古鎮,就這樣一點一點走進視野,走過房簷下懸掛的紅燈籠,數著腳下一塊塊的青石板磚。沉浸於此,弄丟了喧鬧,寧靜就這樣突然闖入。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巢湖岸邊的一艘“寶船”

提起長臨河古鎮,很多人都知道它瀕臨巢湖,位於肥東縣最南端,是安徽省第一僑鄉,但當真正走進這裡,才會發現,白牆黑瓦受時光的侵蝕有自己獨特的深沉與滄桑之美,猶如束之高閣被遺忘的一幅古畫,古老的容顏上正佈滿歲月的烙印。

時值夏日,踩著石板路,身邊的遊客不多,居民卻更顯閒適。門扉裡做著手工、烤著粑粑的阿婆;在鋪子前悠閒地扇著扇子的大爺;從院子裡突然跑出來的小狗小貓……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走在長臨河古街上,一顆躁動的心便會慢慢地靜下來,時光緩慢而逝。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在長臨河古鎮中,主要有兩條老街,南北街長360米名曰老街;東西街長240米,名曰東街,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形。傳說長臨河古鎮像一艘寶船,繞過古鎮的長寧河彷彿一條纖繩,拉著寶船駛入巢湖。

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小橋流水環村繞,百米長街古色香。六百多年的日子沉澱在這裡,青石板路泛著經歲月打磨而溫潤的光澤,連雕花木窗縫隙里長出的野草都能隨風講出一段悠悠往事。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去年,肥東縣長臨河鎮被評為“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這是該縣第五個被評為“千年古鎮”的鄉鎮,也是合肥市此次唯一入選的古鎮。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群賢畢至之所 人才輩出之地

說起“丁字街”,那麼其“設計師”吳氏先祖也不得不被提及。八百年來,吳姓在此繁衍生息,發展成為頗有聲望的名門望族。由於成村早,家族殷實富有,四世祖吳楨、吳良當了明朝靖海侯、江陰侯;五世祖吳鎰做了監察御史等。

到了清朝末年,李鴻章受命到合肥招募淮軍。六家畈一帶居民一呼百應,當年追隨李鴻章參加淮軍的就有數百人,其中也誕生了18位傑出的淮軍將領。他們返鄉後官高位顯,在家鄉大興土木,蓋房置地,建起了一座座深宅大院,使得六家畈空前繁榮。此後,很多人到了國外謀生,所以這裡也成為了安徽最大的僑鄉。六家畈中,徽派建築的磚瓦、木雕都極為精細考究,青磚灰瓦,齊山飛簷,至今保存良好。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走到長臨河古街景區東街25號,一座青磚小瓦房在古街裡,顯得格外寧靜素雅,這裡便是“測繪將軍”吳忠性先生的舊居。吳忠性是我國著名的地圖學教育家,他負責編繪的1:100萬比例尺西南軍區大掛圖和青海軍區地圖等圖件,對進軍西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整座舊居座南朝北,舊居的正門不似常見的朝向正北或是正南,而它恰恰是朝北偏東,只因有“日出東方,紫氣東來”之意。臨街四間半正屋,正屋後面有二間廂房。

"

斑駁的板壁牆,磨得溜光的青石板路,屋頂的黑瓦飛簷,還有空氣裡瀰漫著的野菜粑粑的香味……沿著不算寬的古街,緩緩踱步,不知是誰家的狗狗在腳邊輕嗅,似是代表這座古街的主人,問客來自何方?

在歲月中,逐漸沉默的長臨河古鎮,就這樣一點一點走進視野,走過房簷下懸掛的紅燈籠,數著腳下一塊塊的青石板磚。沉浸於此,弄丟了喧鬧,寧靜就這樣突然闖入。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巢湖岸邊的一艘“寶船”

提起長臨河古鎮,很多人都知道它瀕臨巢湖,位於肥東縣最南端,是安徽省第一僑鄉,但當真正走進這裡,才會發現,白牆黑瓦受時光的侵蝕有自己獨特的深沉與滄桑之美,猶如束之高閣被遺忘的一幅古畫,古老的容顏上正佈滿歲月的烙印。

時值夏日,踩著石板路,身邊的遊客不多,居民卻更顯閒適。門扉裡做著手工、烤著粑粑的阿婆;在鋪子前悠閒地扇著扇子的大爺;從院子裡突然跑出來的小狗小貓……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走在長臨河古街上,一顆躁動的心便會慢慢地靜下來,時光緩慢而逝。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在長臨河古鎮中,主要有兩條老街,南北街長360米名曰老街;東西街長240米,名曰東街,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形。傳說長臨河古鎮像一艘寶船,繞過古鎮的長寧河彷彿一條纖繩,拉著寶船駛入巢湖。

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小橋流水環村繞,百米長街古色香。六百多年的日子沉澱在這裡,青石板路泛著經歲月打磨而溫潤的光澤,連雕花木窗縫隙里長出的野草都能隨風講出一段悠悠往事。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去年,肥東縣長臨河鎮被評為“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這是該縣第五個被評為“千年古鎮”的鄉鎮,也是合肥市此次唯一入選的古鎮。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群賢畢至之所 人才輩出之地

說起“丁字街”,那麼其“設計師”吳氏先祖也不得不被提及。八百年來,吳姓在此繁衍生息,發展成為頗有聲望的名門望族。由於成村早,家族殷實富有,四世祖吳楨、吳良當了明朝靖海侯、江陰侯;五世祖吳鎰做了監察御史等。

到了清朝末年,李鴻章受命到合肥招募淮軍。六家畈一帶居民一呼百應,當年追隨李鴻章參加淮軍的就有數百人,其中也誕生了18位傑出的淮軍將領。他們返鄉後官高位顯,在家鄉大興土木,蓋房置地,建起了一座座深宅大院,使得六家畈空前繁榮。此後,很多人到了國外謀生,所以這裡也成為了安徽最大的僑鄉。六家畈中,徽派建築的磚瓦、木雕都極為精細考究,青磚灰瓦,齊山飛簷,至今保存良好。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走到長臨河古街景區東街25號,一座青磚小瓦房在古街裡,顯得格外寧靜素雅,這裡便是“測繪將軍”吳忠性先生的舊居。吳忠性是我國著名的地圖學教育家,他負責編繪的1:100萬比例尺西南軍區大掛圖和青海軍區地圖等圖件,對進軍西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整座舊居座南朝北,舊居的正門不似常見的朝向正北或是正南,而它恰恰是朝北偏東,只因有“日出東方,紫氣東來”之意。臨街四間半正屋,正屋後面有二間廂房。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推門而入,在廂房之間是天井小院,為磚木、小青瓦結構,在道家養生學說中,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中居人脈,有天地人三者合一的象徵意義。院落裡有一棵高大的桑樹,為吳忠性夫婦親手栽種,寓意情繫桑梓,表達了對故土和家鄉的濃濃深情。

"

斑駁的板壁牆,磨得溜光的青石板路,屋頂的黑瓦飛簷,還有空氣裡瀰漫著的野菜粑粑的香味……沿著不算寬的古街,緩緩踱步,不知是誰家的狗狗在腳邊輕嗅,似是代表這座古街的主人,問客來自何方?

在歲月中,逐漸沉默的長臨河古鎮,就這樣一點一點走進視野,走過房簷下懸掛的紅燈籠,數著腳下一塊塊的青石板磚。沉浸於此,弄丟了喧鬧,寧靜就這樣突然闖入。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巢湖岸邊的一艘“寶船”

提起長臨河古鎮,很多人都知道它瀕臨巢湖,位於肥東縣最南端,是安徽省第一僑鄉,但當真正走進這裡,才會發現,白牆黑瓦受時光的侵蝕有自己獨特的深沉與滄桑之美,猶如束之高閣被遺忘的一幅古畫,古老的容顏上正佈滿歲月的烙印。

時值夏日,踩著石板路,身邊的遊客不多,居民卻更顯閒適。門扉裡做著手工、烤著粑粑的阿婆;在鋪子前悠閒地扇著扇子的大爺;從院子裡突然跑出來的小狗小貓……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走在長臨河古街上,一顆躁動的心便會慢慢地靜下來,時光緩慢而逝。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在長臨河古鎮中,主要有兩條老街,南北街長360米名曰老街;東西街長240米,名曰東街,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形。傳說長臨河古鎮像一艘寶船,繞過古鎮的長寧河彷彿一條纖繩,拉著寶船駛入巢湖。

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小橋流水環村繞,百米長街古色香。六百多年的日子沉澱在這裡,青石板路泛著經歲月打磨而溫潤的光澤,連雕花木窗縫隙里長出的野草都能隨風講出一段悠悠往事。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去年,肥東縣長臨河鎮被評為“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這是該縣第五個被評為“千年古鎮”的鄉鎮,也是合肥市此次唯一入選的古鎮。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群賢畢至之所 人才輩出之地

說起“丁字街”,那麼其“設計師”吳氏先祖也不得不被提及。八百年來,吳姓在此繁衍生息,發展成為頗有聲望的名門望族。由於成村早,家族殷實富有,四世祖吳楨、吳良當了明朝靖海侯、江陰侯;五世祖吳鎰做了監察御史等。

到了清朝末年,李鴻章受命到合肥招募淮軍。六家畈一帶居民一呼百應,當年追隨李鴻章參加淮軍的就有數百人,其中也誕生了18位傑出的淮軍將領。他們返鄉後官高位顯,在家鄉大興土木,蓋房置地,建起了一座座深宅大院,使得六家畈空前繁榮。此後,很多人到了國外謀生,所以這裡也成為了安徽最大的僑鄉。六家畈中,徽派建築的磚瓦、木雕都極為精細考究,青磚灰瓦,齊山飛簷,至今保存良好。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走到長臨河古街景區東街25號,一座青磚小瓦房在古街裡,顯得格外寧靜素雅,這裡便是“測繪將軍”吳忠性先生的舊居。吳忠性是我國著名的地圖學教育家,他負責編繪的1:100萬比例尺西南軍區大掛圖和青海軍區地圖等圖件,對進軍西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整座舊居座南朝北,舊居的正門不似常見的朝向正北或是正南,而它恰恰是朝北偏東,只因有“日出東方,紫氣東來”之意。臨街四間半正屋,正屋後面有二間廂房。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推門而入,在廂房之間是天井小院,為磚木、小青瓦結構,在道家養生學說中,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中居人脈,有天地人三者合一的象徵意義。院落裡有一棵高大的桑樹,為吳忠性夫婦親手栽種,寓意情繫桑梓,表達了對故土和家鄉的濃濃深情。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或許,這裡不及江南小鎮的精緻與細膩,但其綿長的歷史與文韻卻分外迷人。走進長臨河古街,盡情尋找古街尚未消逝的文化,一幕幕歷史,似乎都開始重現在眼前。

古今交織的文化時空長廊

日光熱烈地灑在青磚小瓦的牆壁上,陰影斑駁之間,似是時光給予的感嘆。就這樣,長臨河民俗文化博物館走進視野。這個三進式磚木結構的房子,在最早時是淮軍將領的老宅。目前則作為以“留存民間物件,展示農耕文化”為主旨的民俗文化博物館。館中陳列了環巢湖地區各個歷史時期留存下來的1361件生產生活物件及史料,是江淮地區生產生活的一個縮影,更是農耕文化的一個片段。

"

斑駁的板壁牆,磨得溜光的青石板路,屋頂的黑瓦飛簷,還有空氣裡瀰漫著的野菜粑粑的香味……沿著不算寬的古街,緩緩踱步,不知是誰家的狗狗在腳邊輕嗅,似是代表這座古街的主人,問客來自何方?

在歲月中,逐漸沉默的長臨河古鎮,就這樣一點一點走進視野,走過房簷下懸掛的紅燈籠,數著腳下一塊塊的青石板磚。沉浸於此,弄丟了喧鬧,寧靜就這樣突然闖入。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巢湖岸邊的一艘“寶船”

提起長臨河古鎮,很多人都知道它瀕臨巢湖,位於肥東縣最南端,是安徽省第一僑鄉,但當真正走進這裡,才會發現,白牆黑瓦受時光的侵蝕有自己獨特的深沉與滄桑之美,猶如束之高閣被遺忘的一幅古畫,古老的容顏上正佈滿歲月的烙印。

時值夏日,踩著石板路,身邊的遊客不多,居民卻更顯閒適。門扉裡做著手工、烤著粑粑的阿婆;在鋪子前悠閒地扇著扇子的大爺;從院子裡突然跑出來的小狗小貓……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走在長臨河古街上,一顆躁動的心便會慢慢地靜下來,時光緩慢而逝。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在長臨河古鎮中,主要有兩條老街,南北街長360米名曰老街;東西街長240米,名曰東街,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形。傳說長臨河古鎮像一艘寶船,繞過古鎮的長寧河彷彿一條纖繩,拉著寶船駛入巢湖。

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小橋流水環村繞,百米長街古色香。六百多年的日子沉澱在這裡,青石板路泛著經歲月打磨而溫潤的光澤,連雕花木窗縫隙里長出的野草都能隨風講出一段悠悠往事。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去年,肥東縣長臨河鎮被評為“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這是該縣第五個被評為“千年古鎮”的鄉鎮,也是合肥市此次唯一入選的古鎮。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群賢畢至之所 人才輩出之地

說起“丁字街”,那麼其“設計師”吳氏先祖也不得不被提及。八百年來,吳姓在此繁衍生息,發展成為頗有聲望的名門望族。由於成村早,家族殷實富有,四世祖吳楨、吳良當了明朝靖海侯、江陰侯;五世祖吳鎰做了監察御史等。

到了清朝末年,李鴻章受命到合肥招募淮軍。六家畈一帶居民一呼百應,當年追隨李鴻章參加淮軍的就有數百人,其中也誕生了18位傑出的淮軍將領。他們返鄉後官高位顯,在家鄉大興土木,蓋房置地,建起了一座座深宅大院,使得六家畈空前繁榮。此後,很多人到了國外謀生,所以這裡也成為了安徽最大的僑鄉。六家畈中,徽派建築的磚瓦、木雕都極為精細考究,青磚灰瓦,齊山飛簷,至今保存良好。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走到長臨河古街景區東街25號,一座青磚小瓦房在古街裡,顯得格外寧靜素雅,這裡便是“測繪將軍”吳忠性先生的舊居。吳忠性是我國著名的地圖學教育家,他負責編繪的1:100萬比例尺西南軍區大掛圖和青海軍區地圖等圖件,對進軍西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整座舊居座南朝北,舊居的正門不似常見的朝向正北或是正南,而它恰恰是朝北偏東,只因有“日出東方,紫氣東來”之意。臨街四間半正屋,正屋後面有二間廂房。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推門而入,在廂房之間是天井小院,為磚木、小青瓦結構,在道家養生學說中,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中居人脈,有天地人三者合一的象徵意義。院落裡有一棵高大的桑樹,為吳忠性夫婦親手栽種,寓意情繫桑梓,表達了對故土和家鄉的濃濃深情。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或許,這裡不及江南小鎮的精緻與細膩,但其綿長的歷史與文韻卻分外迷人。走進長臨河古街,盡情尋找古街尚未消逝的文化,一幕幕歷史,似乎都開始重現在眼前。

古今交織的文化時空長廊

日光熱烈地灑在青磚小瓦的牆壁上,陰影斑駁之間,似是時光給予的感嘆。就這樣,長臨河民俗文化博物館走進視野。這個三進式磚木結構的房子,在最早時是淮軍將領的老宅。目前則作為以“留存民間物件,展示農耕文化”為主旨的民俗文化博物館。館中陳列了環巢湖地區各個歷史時期留存下來的1361件生產生活物件及史料,是江淮地區生產生活的一個縮影,更是農耕文化的一個片段。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由東街向前,有一座三進四廂兩院,為全木結構房屋,原是晚清淮軍華字營統領吳毓芬、吳毓蘭兄弟的又一處宅第。老宅於民國初年改為肥東最早的三個郵政局之一,院內一棵百年廣玉蘭,也見證長臨河郵政的百年曆史。大中華郵局的招牌、旁邊那高高的郵筒、叮噹作響的郵差綠自行車……一代人的歷史記憶在此被喚醒。

"

斑駁的板壁牆,磨得溜光的青石板路,屋頂的黑瓦飛簷,還有空氣裡瀰漫著的野菜粑粑的香味……沿著不算寬的古街,緩緩踱步,不知是誰家的狗狗在腳邊輕嗅,似是代表這座古街的主人,問客來自何方?

在歲月中,逐漸沉默的長臨河古鎮,就這樣一點一點走進視野,走過房簷下懸掛的紅燈籠,數著腳下一塊塊的青石板磚。沉浸於此,弄丟了喧鬧,寧靜就這樣突然闖入。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巢湖岸邊的一艘“寶船”

提起長臨河古鎮,很多人都知道它瀕臨巢湖,位於肥東縣最南端,是安徽省第一僑鄉,但當真正走進這裡,才會發現,白牆黑瓦受時光的侵蝕有自己獨特的深沉與滄桑之美,猶如束之高閣被遺忘的一幅古畫,古老的容顏上正佈滿歲月的烙印。

時值夏日,踩著石板路,身邊的遊客不多,居民卻更顯閒適。門扉裡做著手工、烤著粑粑的阿婆;在鋪子前悠閒地扇著扇子的大爺;從院子裡突然跑出來的小狗小貓……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走在長臨河古街上,一顆躁動的心便會慢慢地靜下來,時光緩慢而逝。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在長臨河古鎮中,主要有兩條老街,南北街長360米名曰老街;東西街長240米,名曰東街,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形。傳說長臨河古鎮像一艘寶船,繞過古鎮的長寧河彷彿一條纖繩,拉著寶船駛入巢湖。

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小橋流水環村繞,百米長街古色香。六百多年的日子沉澱在這裡,青石板路泛著經歲月打磨而溫潤的光澤,連雕花木窗縫隙里長出的野草都能隨風講出一段悠悠往事。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去年,肥東縣長臨河鎮被評為“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這是該縣第五個被評為“千年古鎮”的鄉鎮,也是合肥市此次唯一入選的古鎮。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群賢畢至之所 人才輩出之地

說起“丁字街”,那麼其“設計師”吳氏先祖也不得不被提及。八百年來,吳姓在此繁衍生息,發展成為頗有聲望的名門望族。由於成村早,家族殷實富有,四世祖吳楨、吳良當了明朝靖海侯、江陰侯;五世祖吳鎰做了監察御史等。

到了清朝末年,李鴻章受命到合肥招募淮軍。六家畈一帶居民一呼百應,當年追隨李鴻章參加淮軍的就有數百人,其中也誕生了18位傑出的淮軍將領。他們返鄉後官高位顯,在家鄉大興土木,蓋房置地,建起了一座座深宅大院,使得六家畈空前繁榮。此後,很多人到了國外謀生,所以這裡也成為了安徽最大的僑鄉。六家畈中,徽派建築的磚瓦、木雕都極為精細考究,青磚灰瓦,齊山飛簷,至今保存良好。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走到長臨河古街景區東街25號,一座青磚小瓦房在古街裡,顯得格外寧靜素雅,這裡便是“測繪將軍”吳忠性先生的舊居。吳忠性是我國著名的地圖學教育家,他負責編繪的1:100萬比例尺西南軍區大掛圖和青海軍區地圖等圖件,對進軍西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整座舊居座南朝北,舊居的正門不似常見的朝向正北或是正南,而它恰恰是朝北偏東,只因有“日出東方,紫氣東來”之意。臨街四間半正屋,正屋後面有二間廂房。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推門而入,在廂房之間是天井小院,為磚木、小青瓦結構,在道家養生學說中,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中居人脈,有天地人三者合一的象徵意義。院落裡有一棵高大的桑樹,為吳忠性夫婦親手栽種,寓意情繫桑梓,表達了對故土和家鄉的濃濃深情。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或許,這裡不及江南小鎮的精緻與細膩,但其綿長的歷史與文韻卻分外迷人。走進長臨河古街,盡情尋找古街尚未消逝的文化,一幕幕歷史,似乎都開始重現在眼前。

古今交織的文化時空長廊

日光熱烈地灑在青磚小瓦的牆壁上,陰影斑駁之間,似是時光給予的感嘆。就這樣,長臨河民俗文化博物館走進視野。這個三進式磚木結構的房子,在最早時是淮軍將領的老宅。目前則作為以“留存民間物件,展示農耕文化”為主旨的民俗文化博物館。館中陳列了環巢湖地區各個歷史時期留存下來的1361件生產生活物件及史料,是江淮地區生產生活的一個縮影,更是農耕文化的一個片段。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由東街向前,有一座三進四廂兩院,為全木結構房屋,原是晚清淮軍華字營統領吳毓芬、吳毓蘭兄弟的又一處宅第。老宅於民國初年改為肥東最早的三個郵政局之一,院內一棵百年廣玉蘭,也見證長臨河郵政的百年曆史。大中華郵局的招牌、旁邊那高高的郵筒、叮噹作響的郵差綠自行車……一代人的歷史記憶在此被喚醒。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報史館也無疑是個古鎮的一處亮點。“安徽日報創刊號”、“日本投降當天的解放日報”、“中國古代條報”、“手抄報”……從一張張發黃的舊報紙上,近代史上那改變歷史的大事件被一一呈現。這些老報刊記錄了過去的歷史,記錄了民族苦難過去和奮鬥歷程,也真實地反映著各個時代的風貌。

"

斑駁的板壁牆,磨得溜光的青石板路,屋頂的黑瓦飛簷,還有空氣裡瀰漫著的野菜粑粑的香味……沿著不算寬的古街,緩緩踱步,不知是誰家的狗狗在腳邊輕嗅,似是代表這座古街的主人,問客來自何方?

在歲月中,逐漸沉默的長臨河古鎮,就這樣一點一點走進視野,走過房簷下懸掛的紅燈籠,數著腳下一塊塊的青石板磚。沉浸於此,弄丟了喧鬧,寧靜就這樣突然闖入。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巢湖岸邊的一艘“寶船”

提起長臨河古鎮,很多人都知道它瀕臨巢湖,位於肥東縣最南端,是安徽省第一僑鄉,但當真正走進這裡,才會發現,白牆黑瓦受時光的侵蝕有自己獨特的深沉與滄桑之美,猶如束之高閣被遺忘的一幅古畫,古老的容顏上正佈滿歲月的烙印。

時值夏日,踩著石板路,身邊的遊客不多,居民卻更顯閒適。門扉裡做著手工、烤著粑粑的阿婆;在鋪子前悠閒地扇著扇子的大爺;從院子裡突然跑出來的小狗小貓……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走在長臨河古街上,一顆躁動的心便會慢慢地靜下來,時光緩慢而逝。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在長臨河古鎮中,主要有兩條老街,南北街長360米名曰老街;東西街長240米,名曰東街,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形。傳說長臨河古鎮像一艘寶船,繞過古鎮的長寧河彷彿一條纖繩,拉著寶船駛入巢湖。

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小橋流水環村繞,百米長街古色香。六百多年的日子沉澱在這裡,青石板路泛著經歲月打磨而溫潤的光澤,連雕花木窗縫隙里長出的野草都能隨風講出一段悠悠往事。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去年,肥東縣長臨河鎮被評為“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這是該縣第五個被評為“千年古鎮”的鄉鎮,也是合肥市此次唯一入選的古鎮。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群賢畢至之所 人才輩出之地

說起“丁字街”,那麼其“設計師”吳氏先祖也不得不被提及。八百年來,吳姓在此繁衍生息,發展成為頗有聲望的名門望族。由於成村早,家族殷實富有,四世祖吳楨、吳良當了明朝靖海侯、江陰侯;五世祖吳鎰做了監察御史等。

到了清朝末年,李鴻章受命到合肥招募淮軍。六家畈一帶居民一呼百應,當年追隨李鴻章參加淮軍的就有數百人,其中也誕生了18位傑出的淮軍將領。他們返鄉後官高位顯,在家鄉大興土木,蓋房置地,建起了一座座深宅大院,使得六家畈空前繁榮。此後,很多人到了國外謀生,所以這裡也成為了安徽最大的僑鄉。六家畈中,徽派建築的磚瓦、木雕都極為精細考究,青磚灰瓦,齊山飛簷,至今保存良好。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走到長臨河古街景區東街25號,一座青磚小瓦房在古街裡,顯得格外寧靜素雅,這裡便是“測繪將軍”吳忠性先生的舊居。吳忠性是我國著名的地圖學教育家,他負責編繪的1:100萬比例尺西南軍區大掛圖和青海軍區地圖等圖件,對進軍西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整座舊居座南朝北,舊居的正門不似常見的朝向正北或是正南,而它恰恰是朝北偏東,只因有“日出東方,紫氣東來”之意。臨街四間半正屋,正屋後面有二間廂房。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推門而入,在廂房之間是天井小院,為磚木、小青瓦結構,在道家養生學說中,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中居人脈,有天地人三者合一的象徵意義。院落裡有一棵高大的桑樹,為吳忠性夫婦親手栽種,寓意情繫桑梓,表達了對故土和家鄉的濃濃深情。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或許,這裡不及江南小鎮的精緻與細膩,但其綿長的歷史與文韻卻分外迷人。走進長臨河古街,盡情尋找古街尚未消逝的文化,一幕幕歷史,似乎都開始重現在眼前。

古今交織的文化時空長廊

日光熱烈地灑在青磚小瓦的牆壁上,陰影斑駁之間,似是時光給予的感嘆。就這樣,長臨河民俗文化博物館走進視野。這個三進式磚木結構的房子,在最早時是淮軍將領的老宅。目前則作為以“留存民間物件,展示農耕文化”為主旨的民俗文化博物館。館中陳列了環巢湖地區各個歷史時期留存下來的1361件生產生活物件及史料,是江淮地區生產生活的一個縮影,更是農耕文化的一個片段。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由東街向前,有一座三進四廂兩院,為全木結構房屋,原是晚清淮軍華字營統領吳毓芬、吳毓蘭兄弟的又一處宅第。老宅於民國初年改為肥東最早的三個郵政局之一,院內一棵百年廣玉蘭,也見證長臨河郵政的百年曆史。大中華郵局的招牌、旁邊那高高的郵筒、叮噹作響的郵差綠自行車……一代人的歷史記憶在此被喚醒。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報史館也無疑是個古鎮的一處亮點。“安徽日報創刊號”、“日本投降當天的解放日報”、“中國古代條報”、“手抄報”……從一張張發黃的舊報紙上,近代史上那改變歷史的大事件被一一呈現。這些老報刊記錄了過去的歷史,記錄了民族苦難過去和奮鬥歷程,也真實地反映著各個時代的風貌。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似乎被歷史裹挾著走了一圈,走出長臨河古鎮,被耀眼的太陽照著很長時間還沒有緩過神來。耳旁像是昔日的喧鬧,轉眼卻僅留風聲。

"

斑駁的板壁牆,磨得溜光的青石板路,屋頂的黑瓦飛簷,還有空氣裡瀰漫著的野菜粑粑的香味……沿著不算寬的古街,緩緩踱步,不知是誰家的狗狗在腳邊輕嗅,似是代表這座古街的主人,問客來自何方?

在歲月中,逐漸沉默的長臨河古鎮,就這樣一點一點走進視野,走過房簷下懸掛的紅燈籠,數著腳下一塊塊的青石板磚。沉浸於此,弄丟了喧鬧,寧靜就這樣突然闖入。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巢湖岸邊的一艘“寶船”

提起長臨河古鎮,很多人都知道它瀕臨巢湖,位於肥東縣最南端,是安徽省第一僑鄉,但當真正走進這裡,才會發現,白牆黑瓦受時光的侵蝕有自己獨特的深沉與滄桑之美,猶如束之高閣被遺忘的一幅古畫,古老的容顏上正佈滿歲月的烙印。

時值夏日,踩著石板路,身邊的遊客不多,居民卻更顯閒適。門扉裡做著手工、烤著粑粑的阿婆;在鋪子前悠閒地扇著扇子的大爺;從院子裡突然跑出來的小狗小貓……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走在長臨河古街上,一顆躁動的心便會慢慢地靜下來,時光緩慢而逝。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在長臨河古鎮中,主要有兩條老街,南北街長360米名曰老街;東西街長240米,名曰東街,兩條街形成一個“丁”字形。傳說長臨河古鎮像一艘寶船,繞過古鎮的長寧河彷彿一條纖繩,拉著寶船駛入巢湖。

青磚小瓦馬頭牆,木雕門窗冬瓜樑,小橋流水環村繞,百米長街古色香。六百多年的日子沉澱在這裡,青石板路泛著經歲月打磨而溫潤的光澤,連雕花木窗縫隙里長出的野草都能隨風講出一段悠悠往事。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去年,肥東縣長臨河鎮被評為“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這是該縣第五個被評為“千年古鎮”的鄉鎮,也是合肥市此次唯一入選的古鎮。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群賢畢至之所 人才輩出之地

說起“丁字街”,那麼其“設計師”吳氏先祖也不得不被提及。八百年來,吳姓在此繁衍生息,發展成為頗有聲望的名門望族。由於成村早,家族殷實富有,四世祖吳楨、吳良當了明朝靖海侯、江陰侯;五世祖吳鎰做了監察御史等。

到了清朝末年,李鴻章受命到合肥招募淮軍。六家畈一帶居民一呼百應,當年追隨李鴻章參加淮軍的就有數百人,其中也誕生了18位傑出的淮軍將領。他們返鄉後官高位顯,在家鄉大興土木,蓋房置地,建起了一座座深宅大院,使得六家畈空前繁榮。此後,很多人到了國外謀生,所以這裡也成為了安徽最大的僑鄉。六家畈中,徽派建築的磚瓦、木雕都極為精細考究,青磚灰瓦,齊山飛簷,至今保存良好。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走到長臨河古街景區東街25號,一座青磚小瓦房在古街裡,顯得格外寧靜素雅,這裡便是“測繪將軍”吳忠性先生的舊居。吳忠性是我國著名的地圖學教育家,他負責編繪的1:100萬比例尺西南軍區大掛圖和青海軍區地圖等圖件,對進軍西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整座舊居座南朝北,舊居的正門不似常見的朝向正北或是正南,而它恰恰是朝北偏東,只因有“日出東方,紫氣東來”之意。臨街四間半正屋,正屋後面有二間廂房。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推門而入,在廂房之間是天井小院,為磚木、小青瓦結構,在道家養生學說中,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中居人脈,有天地人三者合一的象徵意義。院落裡有一棵高大的桑樹,為吳忠性夫婦親手栽種,寓意情繫桑梓,表達了對故土和家鄉的濃濃深情。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或許,這裡不及江南小鎮的精緻與細膩,但其綿長的歷史與文韻卻分外迷人。走進長臨河古街,盡情尋找古街尚未消逝的文化,一幕幕歷史,似乎都開始重現在眼前。

古今交織的文化時空長廊

日光熱烈地灑在青磚小瓦的牆壁上,陰影斑駁之間,似是時光給予的感嘆。就這樣,長臨河民俗文化博物館走進視野。這個三進式磚木結構的房子,在最早時是淮軍將領的老宅。目前則作為以“留存民間物件,展示農耕文化”為主旨的民俗文化博物館。館中陳列了環巢湖地區各個歷史時期留存下來的1361件生產生活物件及史料,是江淮地區生產生活的一個縮影,更是農耕文化的一個片段。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由東街向前,有一座三進四廂兩院,為全木結構房屋,原是晚清淮軍華字營統領吳毓芬、吳毓蘭兄弟的又一處宅第。老宅於民國初年改為肥東最早的三個郵政局之一,院內一棵百年廣玉蘭,也見證長臨河郵政的百年曆史。大中華郵局的招牌、旁邊那高高的郵筒、叮噹作響的郵差綠自行車……一代人的歷史記憶在此被喚醒。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報史館也無疑是個古鎮的一處亮點。“安徽日報創刊號”、“日本投降當天的解放日報”、“中國古代條報”、“手抄報”……從一張張發黃的舊報紙上,近代史上那改變歷史的大事件被一一呈現。這些老報刊記錄了過去的歷史,記錄了民族苦難過去和奮鬥歷程,也真實地反映著各個時代的風貌。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似乎被歷史裹挾著走了一圈,走出長臨河古鎮,被耀眼的太陽照著很長時間還沒有緩過神來。耳旁像是昔日的喧鬧,轉眼卻僅留風聲。

「皖·遊記」一座活著的百年巢湖“寶船”

長臨河古鎮,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蘊,位列環巢湖首鎮。行走於此,古琴舍、陳記剃頭鋪、牛家海剪紙、老油坊,匠人埋頭雕刻,人們低頭輕語;聚賢書院、典當行、閨域閣遙相呼應,遊人交錯而行。雕花木窗、曲線形馬頭牆、高懸的匾額、紅燈籠,古時的手藝技術與老街的舊址一同傳承……停留於此,可以在有著50多年曆史的理髮店感受剃頭刮臉的老手藝,也可以走進40多年的老油坊中一睹傳統的木榨工藝,或者咬著野菜粑粑,在老街上聽聽故事,讓自己的時間也在曾經的某刻停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