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故事:跳出長垣看 民營經濟矩陣如何推動長垣崛起?

劉軍旗

新鄉故事:跳出長垣看 民營經濟矩陣如何推動長垣崛起?

河南民營經濟看“兩長”。

一曰長垣,二為長葛。

全省105個縣市,百舸爭流,奮勇爭先。長垣的方位何在?

論經濟總量,2018年,GPP增速居第13位,稅佔比第5位;

看考核評價,2017年,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排名全省第一,產業集聚區在全省位居第6位;2017年、2018年省重點民生實事完成情況排名,連續位居省直管縣第一。

今年以來,一路爭先創優的長垣,再次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1至5月,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6.7%,增速居直管縣第3位;稅收收入同比增長29.2%,增速居直管縣第2位;稅收比重達到87%,在省10個直管縣中居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居直管縣第1位……

至少六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直管縣三甲,呈現出增長總體穩定,質量效益有所提升,實現了平穩開局。

成績的背後,蘊藏著什麼?

經濟專家總結為“長垣現象”、“長垣模式”。

長垣縣委、縣政府格外清醒,他們從來都是跳出長垣看長垣,站在全省看長垣,站在今天看明天。

他們認為,在全省縣市中,長垣的經濟總量不是最大的,長垣的區位優勢也不是最好的,長垣的資源更是貧瘠的,地上無資源、地下無礦藏,曾經黃河灘裡,“春天喝不上‘糊塗’,冬天穿不上棉褲,十里八鄉見不著瓦屋,小夥子娶不上媳婦。”

他們又很自豪,論讓企業家、創業者感覺公平、踏實、有尊嚴,長垣絕對數一數二。

準備在長垣投資建廠的深圳德瑪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鬆感慨:這裡的領導幹部觀念很新,長垣辦事的速度絲毫不亞於深圳速度。

當好負責的“引導員”



眾所周知,長垣的企業家往往出身農民,乘借改革開放的時代東風,憑著一股闖勁拼勁創成了一番事業,但受限於發展觀唸的陳舊、管理方式的粗獷、創新能力的不足,也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長垣的起重、衛材、防腐產業,都是原材料、市場、技術“三頭在外”。在政府的引導、推進下,民營企業家們卻能吃得千辛萬苦,做出了一篇篇“無中生有”大文章,實現“零資源縣”的戰略突圍。

向創新要動力。充分發揮政府政策和獎補資金的“藥引子”作用,以及北起院河南分院、華大基因研究院長垣分院、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院所“轉化器”作用,長垣累計發放科技創新獎勵資金9106.5萬元,引導規上企業研發科技項目885項。全縣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51家,全省11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單位長垣佔2家,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90%,專利授權量、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數量均居河南省縣(市)第1位,幹事創業、創新創造在長垣企業界已蔚然成風。

向培訓要活力。政府寧可過“緊日子”,也要千方百計讓企業家強素質。長垣縣財政每年列支300萬元,作為企業家培訓專項基金,積極引導企業家到高等院校深造,對完成MBA、EMBA課程學習的,縣財政補貼學費50%,引導企業家觀念更新、思維轉變,先後有15名企業家赴北大、上海交大研學現代企業管理。今年以來,又組織48名優秀企業家赴廈門大學參加“創新管理高級研修班”學習培訓,主動邀請省科技廳專家教授前來宣講……

一個地處黃河岸邊的縣城,長垣的氣魄不小,2014年、2015年、2017年、2018年先後舉辦四屆“中國•長垣國際起重裝備博覽交易會”,2013年承辦第七屆全國腐蝕大會,2014年召開長垣防腐招商大會,2016年承辦中國工業腐蝕大會,2017年舉辦中國防腐“三新”學術會議暨國際博覽會、“月滿蒲城•情繫長垣迎中秋返鄉創業企業家懇談會”,定期召開外聘專家觀摩座談會。

迴歸經濟,是“長垣現象”又一催化劑。近年來,長垣吸引全國各地的長垣籍經濟成功人士迴歸家鄉,促成“人迴轉、錢迴流、業回創”的良好局面,累計返鄉創業3.23萬人,帶動就業14.6萬人,被評為“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

當好貼心的“服務員”

長垣縣經濟力量的主體是民營企業,擁有民營企業8654家,其中“四上”企業674家,民營經濟貢獻率佔全縣生產總值的90%、財政收入的78.8%。

然而,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面臨的壓力更大,能獲得的支持更少。長垣縣委、縣政府堅持把為民營企業撐腰壯膽、保駕護航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確保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為企業搭建產業平臺。堅持把產業集聚區作為開放招商的主平臺、產業發展的主載體,推動長垣縣產業集聚區成功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出口工業產業質量安全示範區、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結合產業發展規律和縣域實際,規劃建設循環產業園、靜脈產業園、健康產業園、防腐蝕及建築新材料產業園、現代農業園區、服裝產業園、再製造產業園等7個專業園區,引導規上企業集聚入駐。因地制宜在10個鄉鎮設立創業園,發揮用地及人工成本較低優勢,服務小微企業成長,待發展壯大後移入產業集聚區和專業園區,形成了城鄉聯動、梯次佈局的企業培育體系。

為企業破解融資難題。建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開啟金融+科技“雙輪驅動”,發揮金融創新對科技創新的助推作用,實現企業直接融資3億元以上。出資2400萬元設立“長垣縣中小企業幫扶解困基金”,累計為企業轉續貸18筆共計2.4億元。惠民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達到1.02億元,擔保總額度達到10億元,投入3200萬元設立“長垣縣小型微型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累計發放貸款4.92億元,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實行縣級領導幹部“六聯六問”工作機制,對分包的企業或項目建設情況做到每月必看,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搞好服務。以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縣建設工作為依託,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了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平臺之外無審批,讓企業少跑腿、辦成事、不受氣。

當好黨建的“指導員”

黨建強,發展強。


新鄉故事:跳出長垣看 民營經濟矩陣如何推動長垣崛起?

在長垣縣,民營經濟每推進一步,黨建工作就緊跟一步。

據中國重機協會統計,全國現有起重裝備生產企業654家,前三強均為河南起重裝備企業,衛華集團名列第一。長垣縣有88萬人,1/10人員從事起重機產業,有人打趣:長垣起重機廠一歇,全國得斷貨。

走進衛華集團,紅旗飄揚,人心高漲。這個“讓世界輕鬆起來”起來的民營企業,在全省建立起第一家民營企業黨校,成立的“黨員技術攻關小組”,創造世界紀錄1項,填補國內、省內空白8項,獲得國家專利243項。

長垣縣委主要負責人說,縣委始終將“兩新”組織黨建作為分內之事、應盡之責、有為之處,2012年在全省率先成立非公企業黨工委,今天已有332個民營企業建立起了黨組織。

長垣縣委明確,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由非公企業和縣非工委雙重管理,實行黨委和企業“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黨組織參與決策企業戰略規劃、年度計劃等中心工作,使黨組織成為企業發展的“定海神針”。

同時採取外聘、內選、組織選派等方式,選派124名退居二線的科級幹部和機關、農村黨員幹部到非公企業擔任黨建指導員,引導企業實行科學管理、著力提升黨建水平。積極開展“三培養兩推薦”活動,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示範區、黨員突擊隊等,引導黨員在科學管理、科技革新、安全生產上發揮引領作用。

抓好黨建是最大的政績,也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紅色引擎。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長垣強勢崛起了起重、衛材、防腐、烹飪四大產業。其中,橋門式起重機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70%,醫用耗材等產品覆蓋全國70%市場,,防腐建築產業在工程承攬、產值、利稅、隊伍數量等方面在全國佔有份額均達65%以上,3萬名專業廚師遍佈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

也許,“長垣模式”無法照搬複製,但“長垣現象”卻值得我們關注、深思。我們也有理由期待,在中原更加出彩、新鄉振興征程中,“長垣故事”定將更加精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