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文丨宋彥成(方塘傳媒《重新發現陝西》主筆)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自播映以來好評如潮,至今居於優酷視頻與國內某社交媒體熱搜榜首,除了劇情緊湊無拖沓、敘事生動有張力外,《長安十二時辰》還是一幅有關盛世長安的浮世繪,從城市建築到飲食文化再到服飾妝容,從儀禮風俗到大唐官制再到城市管理,無所不納。

不僅如此,有關的熱點文章也是源源不斷,而且不限於從細微處切入的技術性解讀,很多城市也藉機開啟了“十二時辰”式的營銷策劃,各種“十二時辰”層出不窮。

事實上,伴隨著電視劇及其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在商業上的成功,一個歷史與想象中的“長安”,向來邊界模糊的“長安文化”,甚至所謂的“長安生活方式”也在更大程度上被引爆。

"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文丨宋彥成(方塘傳媒《重新發現陝西》主筆)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自播映以來好評如潮,至今居於優酷視頻與國內某社交媒體熱搜榜首,除了劇情緊湊無拖沓、敘事生動有張力外,《長安十二時辰》還是一幅有關盛世長安的浮世繪,從城市建築到飲食文化再到服飾妝容,從儀禮風俗到大唐官制再到城市管理,無所不納。

不僅如此,有關的熱點文章也是源源不斷,而且不限於從細微處切入的技術性解讀,很多城市也藉機開啟了“十二時辰”式的營銷策劃,各種“十二時辰”層出不窮。

事實上,伴隨著電視劇及其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在商業上的成功,一個歷史與想象中的“長安”,向來邊界模糊的“長安文化”,甚至所謂的“長安生活方式”也在更大程度上被引爆。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與此同時,這也提示給我們一個問題:“長安”這一最具東方象徵性和中國符號化的超級IP,其背後的知識產權開發的混亂該引起關注了。這不僅事關西安這個城市的品牌營銷問題,還涉及到這一帶有明顯公共屬性甚至國家屬性的知識產權的產權歸屬以及在商業應用場景中規範化的問題。

01、長安如海,百川歸之

西域十年兵、九年不良帥張小敬的理想是留在長安,也替那些陣亡在修羅場的同袍兄弟們留在長安,活在長安。

舊時的長安是很多人的夢,就像今天的北京是很多人的夢,李白、杜甫想留在長安,但終究還是沒能留下來。不良人張小敬也想留下來,為長安城盡一份力,若非朝廷因興建小勃律使館而強徵安業坊的商鋪地皮,他的戰友聞無忌也就不會死於非命,他張小敬自也不能夠不顧大唐律法打殺涉案者熊火幫三十四人,最終被刑部與大理寺投入死牢。

電視劇文本里上演了一場陰謀中的長安亂,長安亂的解除需要一個張小敬,但區區一個張小敬顯然不夠,更何況,一日之亂只是表徵,盛世之下的長安城危機四伏,邊疆不安,府庫空虛,百姓脫田者眾,帝王平衡術背後的黨爭,既是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也是皇權繼承人與相權實際控制者施政主張的不一致。如何挽救長安、挽救大唐於危亂困厄之中,是擺在張小敬、李必、太子等人面前的緊要事。

"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文丨宋彥成(方塘傳媒《重新發現陝西》主筆)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自播映以來好評如潮,至今居於優酷視頻與國內某社交媒體熱搜榜首,除了劇情緊湊無拖沓、敘事生動有張力外,《長安十二時辰》還是一幅有關盛世長安的浮世繪,從城市建築到飲食文化再到服飾妝容,從儀禮風俗到大唐官制再到城市管理,無所不納。

不僅如此,有關的熱點文章也是源源不斷,而且不限於從細微處切入的技術性解讀,很多城市也藉機開啟了“十二時辰”式的營銷策劃,各種“十二時辰”層出不窮。

事實上,伴隨著電視劇及其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在商業上的成功,一個歷史與想象中的“長安”,向來邊界模糊的“長安文化”,甚至所謂的“長安生活方式”也在更大程度上被引爆。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與此同時,這也提示給我們一個問題:“長安”這一最具東方象徵性和中國符號化的超級IP,其背後的知識產權開發的混亂該引起關注了。這不僅事關西安這個城市的品牌營銷問題,還涉及到這一帶有明顯公共屬性甚至國家屬性的知識產權的產權歸屬以及在商業應用場景中規範化的問題。

01、長安如海,百川歸之

西域十年兵、九年不良帥張小敬的理想是留在長安,也替那些陣亡在修羅場的同袍兄弟們留在長安,活在長安。

舊時的長安是很多人的夢,就像今天的北京是很多人的夢,李白、杜甫想留在長安,但終究還是沒能留下來。不良人張小敬也想留下來,為長安城盡一份力,若非朝廷因興建小勃律使館而強徵安業坊的商鋪地皮,他的戰友聞無忌也就不會死於非命,他張小敬自也不能夠不顧大唐律法打殺涉案者熊火幫三十四人,最終被刑部與大理寺投入死牢。

電視劇文本里上演了一場陰謀中的長安亂,長安亂的解除需要一個張小敬,但區區一個張小敬顯然不夠,更何況,一日之亂只是表徵,盛世之下的長安城危機四伏,邊疆不安,府庫空虛,百姓脫田者眾,帝王平衡術背後的黨爭,既是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也是皇權繼承人與相權實際控制者施政主張的不一致。如何挽救長安、挽救大唐於危亂困厄之中,是擺在張小敬、李必、太子等人面前的緊要事。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在劇中,長安是長安城裡政治精英的長安,當然也是長安城裡萬千百姓的長安,於臨危受命負責城防安全的靖安司都尉張小敬而言,從死牢裡出來的他本有機會可以遠遁他鄉,卻三番五次為了長安城出生入死,圖的是長安的百姓能夠自得其樂,閒來沒事吃幾回水盆羊肉,追一追流行歌手許鶴子,讓他們覺得盛世大唐還在,盛世長安還在。

長安城的很多人努力想要去維護一個盛世長安,哪怕這個盛世長安已然危機深種,從府兵制到募兵制的制度變革已經埋下了日後藩鎮叛亂及其割據自雄的種因,李唐由此而衰,直至走向滅亡。

唐朝可以滅亡,長安也可以成為故都,但有關盛世長安的記憶與想象依舊是後世很多人的夢。

今之國人對於周秦漢唐四大王朝的歷史認同遠遠多過宋元明清,這不僅是由於周秦漢唐時期的文治武功以及為後世留下的文化與制度遺產,更在於周秦漢唐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和文化大融合最為激烈的時期,中國在此期間奠定了國家的基本疆域,以及大一統的制度傳統和國民文化心理。

"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文丨宋彥成(方塘傳媒《重新發現陝西》主筆)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自播映以來好評如潮,至今居於優酷視頻與國內某社交媒體熱搜榜首,除了劇情緊湊無拖沓、敘事生動有張力外,《長安十二時辰》還是一幅有關盛世長安的浮世繪,從城市建築到飲食文化再到服飾妝容,從儀禮風俗到大唐官制再到城市管理,無所不納。

不僅如此,有關的熱點文章也是源源不斷,而且不限於從細微處切入的技術性解讀,很多城市也藉機開啟了“十二時辰”式的營銷策劃,各種“十二時辰”層出不窮。

事實上,伴隨著電視劇及其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在商業上的成功,一個歷史與想象中的“長安”,向來邊界模糊的“長安文化”,甚至所謂的“長安生活方式”也在更大程度上被引爆。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與此同時,這也提示給我們一個問題:“長安”這一最具東方象徵性和中國符號化的超級IP,其背後的知識產權開發的混亂該引起關注了。這不僅事關西安這個城市的品牌營銷問題,還涉及到這一帶有明顯公共屬性甚至國家屬性的知識產權的產權歸屬以及在商業應用場景中規範化的問題。

01、長安如海,百川歸之

西域十年兵、九年不良帥張小敬的理想是留在長安,也替那些陣亡在修羅場的同袍兄弟們留在長安,活在長安。

舊時的長安是很多人的夢,就像今天的北京是很多人的夢,李白、杜甫想留在長安,但終究還是沒能留下來。不良人張小敬也想留下來,為長安城盡一份力,若非朝廷因興建小勃律使館而強徵安業坊的商鋪地皮,他的戰友聞無忌也就不會死於非命,他張小敬自也不能夠不顧大唐律法打殺涉案者熊火幫三十四人,最終被刑部與大理寺投入死牢。

電視劇文本里上演了一場陰謀中的長安亂,長安亂的解除需要一個張小敬,但區區一個張小敬顯然不夠,更何況,一日之亂只是表徵,盛世之下的長安城危機四伏,邊疆不安,府庫空虛,百姓脫田者眾,帝王平衡術背後的黨爭,既是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也是皇權繼承人與相權實際控制者施政主張的不一致。如何挽救長安、挽救大唐於危亂困厄之中,是擺在張小敬、李必、太子等人面前的緊要事。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在劇中,長安是長安城裡政治精英的長安,當然也是長安城裡萬千百姓的長安,於臨危受命負責城防安全的靖安司都尉張小敬而言,從死牢裡出來的他本有機會可以遠遁他鄉,卻三番五次為了長安城出生入死,圖的是長安的百姓能夠自得其樂,閒來沒事吃幾回水盆羊肉,追一追流行歌手許鶴子,讓他們覺得盛世大唐還在,盛世長安還在。

長安城的很多人努力想要去維護一個盛世長安,哪怕這個盛世長安已然危機深種,從府兵制到募兵制的制度變革已經埋下了日後藩鎮叛亂及其割據自雄的種因,李唐由此而衰,直至走向滅亡。

唐朝可以滅亡,長安也可以成為故都,但有關盛世長安的記憶與想象依舊是後世很多人的夢。

今之國人對於周秦漢唐四大王朝的歷史認同遠遠多過宋元明清,這不僅是由於周秦漢唐時期的文治武功以及為後世留下的文化與制度遺產,更在於周秦漢唐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和文化大融合最為激烈的時期,中國在此期間奠定了國家的基本疆域,以及大一統的制度傳統和國民文化心理。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歷史地理概念上的長安及其京畿之地在此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長安在政治上居天下之中,控疆萬里,也是各色人等以及多元文化匯聚於斯並且傳輸世界的中心,慕名而來者眾,風雲際會,是名副其實的帝都。

在劇中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道教、景教、祆教等宗教派別遍佈長安,在長安謀生的一個外籍番客也可以成為唐帝國權力中心情報機構靖安司的在編人員,至於長安城平康坊地下城呼風喚雨的葛老,出身既非中土人士,又為崑崙奴,後得自由而成地方一霸,手眼通天。

事實上,歷史中的長安地區,無論是先秦還是秦漢時期,都曾出有匯聚天下英才為朝廷所用的政令,如此才有商鞅變法以成秦之王霸;及至隋唐時期,開科舉以取天下士;文臣無貴賤華夷之別,如此有日本阿倍仲麻呂、新羅崔志遠等人入仕;即便是武將兵士亦不乏外籍番客,唐“天寶之亂”其始作俑者便為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而平叛有功者自也有番將,如高麗大將高仙芝等人。

長安如海,百川歸之,長安似夢,引無數遊俠逸士競折腰。

"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文丨宋彥成(方塘傳媒《重新發現陝西》主筆)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自播映以來好評如潮,至今居於優酷視頻與國內某社交媒體熱搜榜首,除了劇情緊湊無拖沓、敘事生動有張力外,《長安十二時辰》還是一幅有關盛世長安的浮世繪,從城市建築到飲食文化再到服飾妝容,從儀禮風俗到大唐官制再到城市管理,無所不納。

不僅如此,有關的熱點文章也是源源不斷,而且不限於從細微處切入的技術性解讀,很多城市也藉機開啟了“十二時辰”式的營銷策劃,各種“十二時辰”層出不窮。

事實上,伴隨著電視劇及其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在商業上的成功,一個歷史與想象中的“長安”,向來邊界模糊的“長安文化”,甚至所謂的“長安生活方式”也在更大程度上被引爆。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與此同時,這也提示給我們一個問題:“長安”這一最具東方象徵性和中國符號化的超級IP,其背後的知識產權開發的混亂該引起關注了。這不僅事關西安這個城市的品牌營銷問題,還涉及到這一帶有明顯公共屬性甚至國家屬性的知識產權的產權歸屬以及在商業應用場景中規範化的問題。

01、長安如海,百川歸之

西域十年兵、九年不良帥張小敬的理想是留在長安,也替那些陣亡在修羅場的同袍兄弟們留在長安,活在長安。

舊時的長安是很多人的夢,就像今天的北京是很多人的夢,李白、杜甫想留在長安,但終究還是沒能留下來。不良人張小敬也想留下來,為長安城盡一份力,若非朝廷因興建小勃律使館而強徵安業坊的商鋪地皮,他的戰友聞無忌也就不會死於非命,他張小敬自也不能夠不顧大唐律法打殺涉案者熊火幫三十四人,最終被刑部與大理寺投入死牢。

電視劇文本里上演了一場陰謀中的長安亂,長安亂的解除需要一個張小敬,但區區一個張小敬顯然不夠,更何況,一日之亂只是表徵,盛世之下的長安城危機四伏,邊疆不安,府庫空虛,百姓脫田者眾,帝王平衡術背後的黨爭,既是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也是皇權繼承人與相權實際控制者施政主張的不一致。如何挽救長安、挽救大唐於危亂困厄之中,是擺在張小敬、李必、太子等人面前的緊要事。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在劇中,長安是長安城裡政治精英的長安,當然也是長安城裡萬千百姓的長安,於臨危受命負責城防安全的靖安司都尉張小敬而言,從死牢裡出來的他本有機會可以遠遁他鄉,卻三番五次為了長安城出生入死,圖的是長安的百姓能夠自得其樂,閒來沒事吃幾回水盆羊肉,追一追流行歌手許鶴子,讓他們覺得盛世大唐還在,盛世長安還在。

長安城的很多人努力想要去維護一個盛世長安,哪怕這個盛世長安已然危機深種,從府兵制到募兵制的制度變革已經埋下了日後藩鎮叛亂及其割據自雄的種因,李唐由此而衰,直至走向滅亡。

唐朝可以滅亡,長安也可以成為故都,但有關盛世長安的記憶與想象依舊是後世很多人的夢。

今之國人對於周秦漢唐四大王朝的歷史認同遠遠多過宋元明清,這不僅是由於周秦漢唐時期的文治武功以及為後世留下的文化與制度遺產,更在於周秦漢唐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和文化大融合最為激烈的時期,中國在此期間奠定了國家的基本疆域,以及大一統的制度傳統和國民文化心理。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歷史地理概念上的長安及其京畿之地在此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長安在政治上居天下之中,控疆萬里,也是各色人等以及多元文化匯聚於斯並且傳輸世界的中心,慕名而來者眾,風雲際會,是名副其實的帝都。

在劇中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道教、景教、祆教等宗教派別遍佈長安,在長安謀生的一個外籍番客也可以成為唐帝國權力中心情報機構靖安司的在編人員,至於長安城平康坊地下城呼風喚雨的葛老,出身既非中土人士,又為崑崙奴,後得自由而成地方一霸,手眼通天。

事實上,歷史中的長安地區,無論是先秦還是秦漢時期,都曾出有匯聚天下英才為朝廷所用的政令,如此才有商鞅變法以成秦之王霸;及至隋唐時期,開科舉以取天下士;文臣無貴賤華夷之別,如此有日本阿倍仲麻呂、新羅崔志遠等人入仕;即便是武將兵士亦不乏外籍番客,唐“天寶之亂”其始作俑者便為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而平叛有功者自也有番將,如高麗大將高仙芝等人。

長安如海,百川歸之,長安似夢,引無數遊俠逸士競折腰。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及至朱溫亡唐稱帝,趙匡胤陳橋兵變,都城東遷,長安衰落,再後來,長安改名為西安,而且一度被形容為“廢都”,但是,無論是當地遺民,還是外來移民,都不曾忘卻昔日長安榮耀。

02、正在被濫用的“長安”品牌

當然,西安也沒有必要忘卻“長安”對這座城市的影響。在我們看來,不僅是今天,哪怕是很多年以後,對西安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的概括和價值傳播,同樣離不開對於盛世長安與治世長安的想象與認同——這是西安在新時代進行城市品牌營銷時需要深入思考的最強勢的城市文化基因。

因為一部文學作品或影視劇而引爆一座城市的品牌營銷,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對於西安而言,從早年間的《隋唐英雄傳》《大明宮詞》《貞觀長歌》等,到近幾年由陳忠實小說《白鹿原》改編的同名影視作品,再到國內現象級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長安十二時辰》等,都可謂是為西安的城市品牌營銷做了註解。

這些所有的註解都是以“長安”為背景。在這些影視劇中,“長安”這一符號大多象徵著“盛世”、“有為”、“多元化”以及“國際化”等,其所彰顯的不只是大一統王朝的繁盛,也是歷史上長安這座城市的生命活力。

"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文丨宋彥成(方塘傳媒《重新發現陝西》主筆)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自播映以來好評如潮,至今居於優酷視頻與國內某社交媒體熱搜榜首,除了劇情緊湊無拖沓、敘事生動有張力外,《長安十二時辰》還是一幅有關盛世長安的浮世繪,從城市建築到飲食文化再到服飾妝容,從儀禮風俗到大唐官制再到城市管理,無所不納。

不僅如此,有關的熱點文章也是源源不斷,而且不限於從細微處切入的技術性解讀,很多城市也藉機開啟了“十二時辰”式的營銷策劃,各種“十二時辰”層出不窮。

事實上,伴隨著電視劇及其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在商業上的成功,一個歷史與想象中的“長安”,向來邊界模糊的“長安文化”,甚至所謂的“長安生活方式”也在更大程度上被引爆。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與此同時,這也提示給我們一個問題:“長安”這一最具東方象徵性和中國符號化的超級IP,其背後的知識產權開發的混亂該引起關注了。這不僅事關西安這個城市的品牌營銷問題,還涉及到這一帶有明顯公共屬性甚至國家屬性的知識產權的產權歸屬以及在商業應用場景中規範化的問題。

01、長安如海,百川歸之

西域十年兵、九年不良帥張小敬的理想是留在長安,也替那些陣亡在修羅場的同袍兄弟們留在長安,活在長安。

舊時的長安是很多人的夢,就像今天的北京是很多人的夢,李白、杜甫想留在長安,但終究還是沒能留下來。不良人張小敬也想留下來,為長安城盡一份力,若非朝廷因興建小勃律使館而強徵安業坊的商鋪地皮,他的戰友聞無忌也就不會死於非命,他張小敬自也不能夠不顧大唐律法打殺涉案者熊火幫三十四人,最終被刑部與大理寺投入死牢。

電視劇文本里上演了一場陰謀中的長安亂,長安亂的解除需要一個張小敬,但區區一個張小敬顯然不夠,更何況,一日之亂只是表徵,盛世之下的長安城危機四伏,邊疆不安,府庫空虛,百姓脫田者眾,帝王平衡術背後的黨爭,既是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也是皇權繼承人與相權實際控制者施政主張的不一致。如何挽救長安、挽救大唐於危亂困厄之中,是擺在張小敬、李必、太子等人面前的緊要事。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在劇中,長安是長安城裡政治精英的長安,當然也是長安城裡萬千百姓的長安,於臨危受命負責城防安全的靖安司都尉張小敬而言,從死牢裡出來的他本有機會可以遠遁他鄉,卻三番五次為了長安城出生入死,圖的是長安的百姓能夠自得其樂,閒來沒事吃幾回水盆羊肉,追一追流行歌手許鶴子,讓他們覺得盛世大唐還在,盛世長安還在。

長安城的很多人努力想要去維護一個盛世長安,哪怕這個盛世長安已然危機深種,從府兵制到募兵制的制度變革已經埋下了日後藩鎮叛亂及其割據自雄的種因,李唐由此而衰,直至走向滅亡。

唐朝可以滅亡,長安也可以成為故都,但有關盛世長安的記憶與想象依舊是後世很多人的夢。

今之國人對於周秦漢唐四大王朝的歷史認同遠遠多過宋元明清,這不僅是由於周秦漢唐時期的文治武功以及為後世留下的文化與制度遺產,更在於周秦漢唐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和文化大融合最為激烈的時期,中國在此期間奠定了國家的基本疆域,以及大一統的制度傳統和國民文化心理。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歷史地理概念上的長安及其京畿之地在此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長安在政治上居天下之中,控疆萬里,也是各色人等以及多元文化匯聚於斯並且傳輸世界的中心,慕名而來者眾,風雲際會,是名副其實的帝都。

在劇中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道教、景教、祆教等宗教派別遍佈長安,在長安謀生的一個外籍番客也可以成為唐帝國權力中心情報機構靖安司的在編人員,至於長安城平康坊地下城呼風喚雨的葛老,出身既非中土人士,又為崑崙奴,後得自由而成地方一霸,手眼通天。

事實上,歷史中的長安地區,無論是先秦還是秦漢時期,都曾出有匯聚天下英才為朝廷所用的政令,如此才有商鞅變法以成秦之王霸;及至隋唐時期,開科舉以取天下士;文臣無貴賤華夷之別,如此有日本阿倍仲麻呂、新羅崔志遠等人入仕;即便是武將兵士亦不乏外籍番客,唐“天寶之亂”其始作俑者便為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而平叛有功者自也有番將,如高麗大將高仙芝等人。

長安如海,百川歸之,長安似夢,引無數遊俠逸士競折腰。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及至朱溫亡唐稱帝,趙匡胤陳橋兵變,都城東遷,長安衰落,再後來,長安改名為西安,而且一度被形容為“廢都”,但是,無論是當地遺民,還是外來移民,都不曾忘卻昔日長安榮耀。

02、正在被濫用的“長安”品牌

當然,西安也沒有必要忘卻“長安”對這座城市的影響。在我們看來,不僅是今天,哪怕是很多年以後,對西安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的概括和價值傳播,同樣離不開對於盛世長安與治世長安的想象與認同——這是西安在新時代進行城市品牌營銷時需要深入思考的最強勢的城市文化基因。

因為一部文學作品或影視劇而引爆一座城市的品牌營銷,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對於西安而言,從早年間的《隋唐英雄傳》《大明宮詞》《貞觀長歌》等,到近幾年由陳忠實小說《白鹿原》改編的同名影視作品,再到國內現象級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長安十二時辰》等,都可謂是為西安的城市品牌營銷做了註解。

這些所有的註解都是以“長安”為背景。在這些影視劇中,“長安”這一符號大多象徵著“盛世”、“有為”、“多元化”以及“國際化”等,其所彰顯的不只是大一統王朝的繁盛,也是歷史上長安這座城市的生命活力。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在我們看來,一座前現代古都城的榮耀與輝煌當然可以成為後世加以利用的歷史人文遺產,並可以由此延伸出非常豐富的文化意象和具體的生活方式探尋。

事實上,截止到今天,“長安”這一文化符號所面臨的問題,不是沒有激活和市場化開發的問題,而是被過度開發和開發氾濫的問題,其中,不僅有長安銀行、長安大劇院、長安大學、長安塔、長安街這樣帶有文化和歷史敬畏的使用,還有大量的以“長安”為品牌標誌的餐飲、廣告、諮詢、旅遊、製造業等各行各業的企業或機構。

根據在“天眼查”系統檢索得知,以“長安”命名或者含有“長安”字樣的註冊公司數量達到100000+,其中涉及知識產權達5000例,此外還有20個項目品牌或投資機構以“長安”命名,並且關聯方並不限於註冊地在西安市或陝西省境內的機構和企業,而是遍及全國範圍內的各省市地區,比如在重慶的長安汽車。

而且,即便是長安汽車也曾有過在境外遭人搶注商標的經歷。據媒體報道,早在2006年到2007年期間,便有人試圖在祕魯分別在產品類和服務類商標上搶注長安的“CHANGAN”,幸而最終長安汽車經過努力完成了在祕魯的商標註冊,並且申請了既受國內法律保護又得到國際性條約支持的馳名商標。

"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文丨宋彥成(方塘傳媒《重新發現陝西》主筆)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自播映以來好評如潮,至今居於優酷視頻與國內某社交媒體熱搜榜首,除了劇情緊湊無拖沓、敘事生動有張力外,《長安十二時辰》還是一幅有關盛世長安的浮世繪,從城市建築到飲食文化再到服飾妝容,從儀禮風俗到大唐官制再到城市管理,無所不納。

不僅如此,有關的熱點文章也是源源不斷,而且不限於從細微處切入的技術性解讀,很多城市也藉機開啟了“十二時辰”式的營銷策劃,各種“十二時辰”層出不窮。

事實上,伴隨著電視劇及其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在商業上的成功,一個歷史與想象中的“長安”,向來邊界模糊的“長安文化”,甚至所謂的“長安生活方式”也在更大程度上被引爆。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與此同時,這也提示給我們一個問題:“長安”這一最具東方象徵性和中國符號化的超級IP,其背後的知識產權開發的混亂該引起關注了。這不僅事關西安這個城市的品牌營銷問題,還涉及到這一帶有明顯公共屬性甚至國家屬性的知識產權的產權歸屬以及在商業應用場景中規範化的問題。

01、長安如海,百川歸之

西域十年兵、九年不良帥張小敬的理想是留在長安,也替那些陣亡在修羅場的同袍兄弟們留在長安,活在長安。

舊時的長安是很多人的夢,就像今天的北京是很多人的夢,李白、杜甫想留在長安,但終究還是沒能留下來。不良人張小敬也想留下來,為長安城盡一份力,若非朝廷因興建小勃律使館而強徵安業坊的商鋪地皮,他的戰友聞無忌也就不會死於非命,他張小敬自也不能夠不顧大唐律法打殺涉案者熊火幫三十四人,最終被刑部與大理寺投入死牢。

電視劇文本里上演了一場陰謀中的長安亂,長安亂的解除需要一個張小敬,但區區一個張小敬顯然不夠,更何況,一日之亂只是表徵,盛世之下的長安城危機四伏,邊疆不安,府庫空虛,百姓脫田者眾,帝王平衡術背後的黨爭,既是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也是皇權繼承人與相權實際控制者施政主張的不一致。如何挽救長安、挽救大唐於危亂困厄之中,是擺在張小敬、李必、太子等人面前的緊要事。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在劇中,長安是長安城裡政治精英的長安,當然也是長安城裡萬千百姓的長安,於臨危受命負責城防安全的靖安司都尉張小敬而言,從死牢裡出來的他本有機會可以遠遁他鄉,卻三番五次為了長安城出生入死,圖的是長安的百姓能夠自得其樂,閒來沒事吃幾回水盆羊肉,追一追流行歌手許鶴子,讓他們覺得盛世大唐還在,盛世長安還在。

長安城的很多人努力想要去維護一個盛世長安,哪怕這個盛世長安已然危機深種,從府兵制到募兵制的制度變革已經埋下了日後藩鎮叛亂及其割據自雄的種因,李唐由此而衰,直至走向滅亡。

唐朝可以滅亡,長安也可以成為故都,但有關盛世長安的記憶與想象依舊是後世很多人的夢。

今之國人對於周秦漢唐四大王朝的歷史認同遠遠多過宋元明清,這不僅是由於周秦漢唐時期的文治武功以及為後世留下的文化與制度遺產,更在於周秦漢唐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和文化大融合最為激烈的時期,中國在此期間奠定了國家的基本疆域,以及大一統的制度傳統和國民文化心理。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歷史地理概念上的長安及其京畿之地在此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長安在政治上居天下之中,控疆萬里,也是各色人等以及多元文化匯聚於斯並且傳輸世界的中心,慕名而來者眾,風雲際會,是名副其實的帝都。

在劇中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道教、景教、祆教等宗教派別遍佈長安,在長安謀生的一個外籍番客也可以成為唐帝國權力中心情報機構靖安司的在編人員,至於長安城平康坊地下城呼風喚雨的葛老,出身既非中土人士,又為崑崙奴,後得自由而成地方一霸,手眼通天。

事實上,歷史中的長安地區,無論是先秦還是秦漢時期,都曾出有匯聚天下英才為朝廷所用的政令,如此才有商鞅變法以成秦之王霸;及至隋唐時期,開科舉以取天下士;文臣無貴賤華夷之別,如此有日本阿倍仲麻呂、新羅崔志遠等人入仕;即便是武將兵士亦不乏外籍番客,唐“天寶之亂”其始作俑者便為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而平叛有功者自也有番將,如高麗大將高仙芝等人。

長安如海,百川歸之,長安似夢,引無數遊俠逸士競折腰。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及至朱溫亡唐稱帝,趙匡胤陳橋兵變,都城東遷,長安衰落,再後來,長安改名為西安,而且一度被形容為“廢都”,但是,無論是當地遺民,還是外來移民,都不曾忘卻昔日長安榮耀。

02、正在被濫用的“長安”品牌

當然,西安也沒有必要忘卻“長安”對這座城市的影響。在我們看來,不僅是今天,哪怕是很多年以後,對西安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的概括和價值傳播,同樣離不開對於盛世長安與治世長安的想象與認同——這是西安在新時代進行城市品牌營銷時需要深入思考的最強勢的城市文化基因。

因為一部文學作品或影視劇而引爆一座城市的品牌營銷,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對於西安而言,從早年間的《隋唐英雄傳》《大明宮詞》《貞觀長歌》等,到近幾年由陳忠實小說《白鹿原》改編的同名影視作品,再到國內現象級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長安十二時辰》等,都可謂是為西安的城市品牌營銷做了註解。

這些所有的註解都是以“長安”為背景。在這些影視劇中,“長安”這一符號大多象徵著“盛世”、“有為”、“多元化”以及“國際化”等,其所彰顯的不只是大一統王朝的繁盛,也是歷史上長安這座城市的生命活力。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在我們看來,一座前現代古都城的榮耀與輝煌當然可以成為後世加以利用的歷史人文遺產,並可以由此延伸出非常豐富的文化意象和具體的生活方式探尋。

事實上,截止到今天,“長安”這一文化符號所面臨的問題,不是沒有激活和市場化開發的問題,而是被過度開發和開發氾濫的問題,其中,不僅有長安銀行、長安大劇院、長安大學、長安塔、長安街這樣帶有文化和歷史敬畏的使用,還有大量的以“長安”為品牌標誌的餐飲、廣告、諮詢、旅遊、製造業等各行各業的企業或機構。

根據在“天眼查”系統檢索得知,以“長安”命名或者含有“長安”字樣的註冊公司數量達到100000+,其中涉及知識產權達5000例,此外還有20個項目品牌或投資機構以“長安”命名,並且關聯方並不限於註冊地在西安市或陝西省境內的機構和企業,而是遍及全國範圍內的各省市地區,比如在重慶的長安汽車。

而且,即便是長安汽車也曾有過在境外遭人搶注商標的經歷。據媒體報道,早在2006年到2007年期間,便有人試圖在祕魯分別在產品類和服務類商標上搶注長安的“CHANGAN”,幸而最終長安汽車經過努力完成了在祕魯的商標註冊,並且申請了既受國內法律保護又得到國際性條約支持的馳名商標。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這並非孤例,而且不管是作為歷史地名,還是現行地名,都是市場社會可資利用的文化資源,並且還受到其公共的屬性、可註冊性以及註冊條件等制約,這就涉及到地名商標的私權範圍與公共領域之間如何劃定界限的問題。

根據2013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10條第2款之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註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

但是,對於作為歷史地名的“長安”,與之相關的商標和品牌的管理和使用,並沒有做出更為周全的安排。當然,不否認在現行《商標法》框架內業已註冊成為地名商標的正當性,不過其前提在於還要考慮到其公共屬性背景下的西安城市品牌形象。

事實上,在申請註冊商標的實際操作過程中,與涉機構或企業往往選擇由“長安”和其他文字共同構成商標名稱,從而符合現行《商標法》之規定,但其中或多或少都會造成公眾產生商品產地誤認的情況,因為在大眾的印象和觀感中,西安就是長安,長安就是西安。

"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文丨宋彥成(方塘傳媒《重新發現陝西》主筆)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自播映以來好評如潮,至今居於優酷視頻與國內某社交媒體熱搜榜首,除了劇情緊湊無拖沓、敘事生動有張力外,《長安十二時辰》還是一幅有關盛世長安的浮世繪,從城市建築到飲食文化再到服飾妝容,從儀禮風俗到大唐官制再到城市管理,無所不納。

不僅如此,有關的熱點文章也是源源不斷,而且不限於從細微處切入的技術性解讀,很多城市也藉機開啟了“十二時辰”式的營銷策劃,各種“十二時辰”層出不窮。

事實上,伴隨著電視劇及其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在商業上的成功,一個歷史與想象中的“長安”,向來邊界模糊的“長安文化”,甚至所謂的“長安生活方式”也在更大程度上被引爆。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與此同時,這也提示給我們一個問題:“長安”這一最具東方象徵性和中國符號化的超級IP,其背後的知識產權開發的混亂該引起關注了。這不僅事關西安這個城市的品牌營銷問題,還涉及到這一帶有明顯公共屬性甚至國家屬性的知識產權的產權歸屬以及在商業應用場景中規範化的問題。

01、長安如海,百川歸之

西域十年兵、九年不良帥張小敬的理想是留在長安,也替那些陣亡在修羅場的同袍兄弟們留在長安,活在長安。

舊時的長安是很多人的夢,就像今天的北京是很多人的夢,李白、杜甫想留在長安,但終究還是沒能留下來。不良人張小敬也想留下來,為長安城盡一份力,若非朝廷因興建小勃律使館而強徵安業坊的商鋪地皮,他的戰友聞無忌也就不會死於非命,他張小敬自也不能夠不顧大唐律法打殺涉案者熊火幫三十四人,最終被刑部與大理寺投入死牢。

電視劇文本里上演了一場陰謀中的長安亂,長安亂的解除需要一個張小敬,但區區一個張小敬顯然不夠,更何況,一日之亂只是表徵,盛世之下的長安城危機四伏,邊疆不安,府庫空虛,百姓脫田者眾,帝王平衡術背後的黨爭,既是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也是皇權繼承人與相權實際控制者施政主張的不一致。如何挽救長安、挽救大唐於危亂困厄之中,是擺在張小敬、李必、太子等人面前的緊要事。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在劇中,長安是長安城裡政治精英的長安,當然也是長安城裡萬千百姓的長安,於臨危受命負責城防安全的靖安司都尉張小敬而言,從死牢裡出來的他本有機會可以遠遁他鄉,卻三番五次為了長安城出生入死,圖的是長安的百姓能夠自得其樂,閒來沒事吃幾回水盆羊肉,追一追流行歌手許鶴子,讓他們覺得盛世大唐還在,盛世長安還在。

長安城的很多人努力想要去維護一個盛世長安,哪怕這個盛世長安已然危機深種,從府兵制到募兵制的制度變革已經埋下了日後藩鎮叛亂及其割據自雄的種因,李唐由此而衰,直至走向滅亡。

唐朝可以滅亡,長安也可以成為故都,但有關盛世長安的記憶與想象依舊是後世很多人的夢。

今之國人對於周秦漢唐四大王朝的歷史認同遠遠多過宋元明清,這不僅是由於周秦漢唐時期的文治武功以及為後世留下的文化與制度遺產,更在於周秦漢唐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和文化大融合最為激烈的時期,中國在此期間奠定了國家的基本疆域,以及大一統的制度傳統和國民文化心理。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歷史地理概念上的長安及其京畿之地在此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長安在政治上居天下之中,控疆萬里,也是各色人等以及多元文化匯聚於斯並且傳輸世界的中心,慕名而來者眾,風雲際會,是名副其實的帝都。

在劇中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道教、景教、祆教等宗教派別遍佈長安,在長安謀生的一個外籍番客也可以成為唐帝國權力中心情報機構靖安司的在編人員,至於長安城平康坊地下城呼風喚雨的葛老,出身既非中土人士,又為崑崙奴,後得自由而成地方一霸,手眼通天。

事實上,歷史中的長安地區,無論是先秦還是秦漢時期,都曾出有匯聚天下英才為朝廷所用的政令,如此才有商鞅變法以成秦之王霸;及至隋唐時期,開科舉以取天下士;文臣無貴賤華夷之別,如此有日本阿倍仲麻呂、新羅崔志遠等人入仕;即便是武將兵士亦不乏外籍番客,唐“天寶之亂”其始作俑者便為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而平叛有功者自也有番將,如高麗大將高仙芝等人。

長安如海,百川歸之,長安似夢,引無數遊俠逸士競折腰。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及至朱溫亡唐稱帝,趙匡胤陳橋兵變,都城東遷,長安衰落,再後來,長安改名為西安,而且一度被形容為“廢都”,但是,無論是當地遺民,還是外來移民,都不曾忘卻昔日長安榮耀。

02、正在被濫用的“長安”品牌

當然,西安也沒有必要忘卻“長安”對這座城市的影響。在我們看來,不僅是今天,哪怕是很多年以後,對西安這座城市的城市精神的概括和價值傳播,同樣離不開對於盛世長安與治世長安的想象與認同——這是西安在新時代進行城市品牌營銷時需要深入思考的最強勢的城市文化基因。

因為一部文學作品或影視劇而引爆一座城市的品牌營銷,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對於西安而言,從早年間的《隋唐英雄傳》《大明宮詞》《貞觀長歌》等,到近幾年由陳忠實小說《白鹿原》改編的同名影視作品,再到國內現象級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長安十二時辰》等,都可謂是為西安的城市品牌營銷做了註解。

這些所有的註解都是以“長安”為背景。在這些影視劇中,“長安”這一符號大多象徵著“盛世”、“有為”、“多元化”以及“國際化”等,其所彰顯的不只是大一統王朝的繁盛,也是歷史上長安這座城市的生命活力。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在我們看來,一座前現代古都城的榮耀與輝煌當然可以成為後世加以利用的歷史人文遺產,並可以由此延伸出非常豐富的文化意象和具體的生活方式探尋。

事實上,截止到今天,“長安”這一文化符號所面臨的問題,不是沒有激活和市場化開發的問題,而是被過度開發和開發氾濫的問題,其中,不僅有長安銀行、長安大劇院、長安大學、長安塔、長安街這樣帶有文化和歷史敬畏的使用,還有大量的以“長安”為品牌標誌的餐飲、廣告、諮詢、旅遊、製造業等各行各業的企業或機構。

根據在“天眼查”系統檢索得知,以“長安”命名或者含有“長安”字樣的註冊公司數量達到100000+,其中涉及知識產權達5000例,此外還有20個項目品牌或投資機構以“長安”命名,並且關聯方並不限於註冊地在西安市或陝西省境內的機構和企業,而是遍及全國範圍內的各省市地區,比如在重慶的長安汽車。

而且,即便是長安汽車也曾有過在境外遭人搶注商標的經歷。據媒體報道,早在2006年到2007年期間,便有人試圖在祕魯分別在產品類和服務類商標上搶注長安的“CHANGAN”,幸而最終長安汽車經過努力完成了在祕魯的商標註冊,並且申請了既受國內法律保護又得到國際性條約支持的馳名商標。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這並非孤例,而且不管是作為歷史地名,還是現行地名,都是市場社會可資利用的文化資源,並且還受到其公共的屬性、可註冊性以及註冊條件等制約,這就涉及到地名商標的私權範圍與公共領域之間如何劃定界限的問題。

根據2013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10條第2款之規定:“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註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

但是,對於作為歷史地名的“長安”,與之相關的商標和品牌的管理和使用,並沒有做出更為周全的安排。當然,不否認在現行《商標法》框架內業已註冊成為地名商標的正當性,不過其前提在於還要考慮到其公共屬性背景下的西安城市品牌形象。

事實上,在申請註冊商標的實際操作過程中,與涉機構或企業往往選擇由“長安”和其他文字共同構成商標名稱,從而符合現行《商標法》之規定,但其中或多或少都會造成公眾產生商品產地誤認的情況,因為在大眾的印象和觀感中,西安就是長安,長安就是西安。

觀察丨僅註冊公司數量就超10萬家,“長安”到底是誰的“長安”?

基於此,一方面在知識產權立法層面應該補充完善未盡之事宜,尤其是對歷史地名作為地名商標的申請應該作出更為周全的安排,並且予以更為嚴格的市場準入和監督機制,另一方面在法理上雖然支持地名可以申請註冊成為集體商標,但是鑑於“長安”(CHANGAN)業已為長安汽車申請註冊成為馳名商標,自然有關“長安”品牌的話事權某種程度上而言已經旁落他方。

不過,在我們看來,對於“長安”這一文化符號和品牌而言,不論是長安汽車也好,還是其他關聯企業和機構也罷,還需自覺共同去維護“長安”的品牌聲譽,就像《長安十二時辰》裡的主角們共同去維護一個盛世長安一樣,如此對於當世西安的城市品牌而言也是最好的安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