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作為唐朝的都城,是我國古代歷史時期乃至世界歷史同一時期中首屈一指的國際化大都市。而長安城的整體規劃是由郭城、皇城和宮城、禁苑、坊市組成,其整體設計和結構佈局都比較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唐朝都城長安規劃有兩大商業核心區,即東市和西市。東西兩市商業區毗鄰唐朝皇宮,同時又位於人口密集之處,交通十分便利,商品貿易也格外活躍,貨棧、店鋪、客舍聳立,四面八方的商賈雲集於此,雜陳繁多,物品琳琅滿目,門庭若市、摩肩接踵,車水馬龍。同時還有絲綢之路過來的西域客商也頻繁來往長安交易置換。所以,長安的商業氣氛非常昌盛,以至於東西兩市內各行各業的消費能力都空前強烈,尤其在飲食、衣飾、居住、珠寶、貿易等方面都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氣象。

看《長安十二時辰》瞭解唐都長安,西市商業圈繁榮背後的冷知識?

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先要了解一下唐朝都城長安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唐朝長安的交通可以說是非常方便的。以人工挖掘的漕渠架起了長安與黃河的水路交通線,加強了與黃河以東地區及東南地區的聯繫,還規劃了大量的陸路交通線,貫穿大唐帝國各地和中亞、歐亞等國際貿易路線。

其中,相對重要的交通樞紐是如下幾條:

第一條交通樞紐是自長安到鳳翔,再從鳳翔一路向西,途徑秦(天水)、蘭、涼(武威)、甘(張掖)、肅(酒泉)、瓜(安西),跨過玉門關,一路縱深至沙(敦煌)、伊(新疆哈密)、西(吐魯番)等地區。還可以一路向西貫穿途經焉耆、龜茲(庫車),姑墨(阿克蘇),這一條交通線就是通往西域、中亞的官方大道,也是聞名遐邇的絲綢之路。

第二條交通樞紐是自長安途徑漢中、西川,途中可經由興元、利、劍、綿、漢抵達成都,然後在一路縱深到眉、嘉、戎和彭、蜀邛、雅等地。

看《長安十二時辰》瞭解唐都長安,西市商業圈繁榮背後的冷知識?

第三條交通樞紐是自長安途徑藍田、商洛山再到襄州,再一路貫穿至隋、安、沔、鄂、蘄、江、洪、吉、虔等地一直到廣州。但是,這條交通線還可以自鄂、潭、衡、郴一路直通韶、廣地區。

第四條交通樞紐是長安到洛陽,經由洛陽一路向北至魏州,還可自洛陽向汴、宿、泗、楚等一直到揚州,再一路縱深貫穿至常、蘇、杭、越、明、睦、衢、建、福、泉州等地。

除了以上幾條陸運交通樞紐以外,隋末唐初時期,地方政權為貫穿都城長安與山西地區的聯繫,又在山西省永濟市境西南處黃河東岸的永濟(也就是今天的蒲州古城)與陝西的朝邑(朝邑古城)之間的黃河上修築了蒲津橋。

"諸州調物,每歲河南自潼關,河北自蒲阪,達於京師,相屬於路,晝夜不絕者數月。"《隋書食貨志》

所以,在唐朝時期,這條路也就成為了黃河以東地區進入長安的必經之路,蒲津河橋的責任就頗為重要了。初建之時,河橋基本是採用竹葦為纜系舟,每年都需要更換一次。

"綆斷航破,無歲不有。雖殘渭南之竹,僕隴坻之鬆,敗輒更之,罄不供費,津吏成罪,縣徒告勞,以為常矣。"《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六》

從此這座蒲板橋就成為"憑險作固,夾咽喉之重關,連秦晉之長道",肩負著山陝地區之間各種貨物的運輸重擔。

看《長安十二時辰》瞭解唐都長安,西市商業圈繁榮背後的冷知識?

要想富先修路。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貫穿於長安,隨之而來的也就造就了唐朝都城長安的商業繁榮。

唐朝都城長安的市場需要的商品是大量的,儘管唐朝統治者以賦稅、土貢、和買等形式從全國各地徵調來大量的生活用品,但仍不能滿足貴族、官吏們的奢侈慾望,還需要通過市場採購他們所需要的各種物品。同時居住於長安城內中的百姓也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所以唐朝的商人便把全國各地的商品運來,進行集市交易,以求獲得暴利。

早在隋朝時期,長安就是關中平原的商業都市。唐朝時長安又是國都所在,城內設有東西二市商業區。長安南城有啟夏門、明德門、安化門,西城有延平門、金光門、開遠門,東城有延興門、春明門、通化門,北城有光化門。長安城內正中為唐朝宮城,宮城以南是皇宮,整體規劃有十一條縱街、十四條橫街和東、西兩市。

看《長安十二時辰》瞭解唐都長安,西市商業圈繁榮背後的冷知識?

"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華戎雜錯。去農從商,爭朝夕之利,遊手為事,競錐刀之末"。《長安志》

唐朝時期在隋朝長安原有東西二市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商業,將隋朝原來的鄉村集市發展產為地方的商業中心。因而,唐朝長安的商業金融核心區依舊在長安的東、西二市。長安東西兩市各有兩百餘個行業,設置獨立的管理部門,比如說東市局、西市局,東平準局、在長安城朱雀街東市內,歸大府寺;西平準局、在長安城朱雀街西市內,歸大府寺。另外,還有市署等,穩定物價和日常管理市場等職責。

硃雀之街,東五十四坊,萬年縣領之。街西五十四坊,長安縣領之。《舊唐書.地理》

長安東市是八方財富的匯聚處,唐朝的貴族和官員們的府邸大多都在朱雀街東,因而,長安東市的商業群體的服務目標基本就是針對這些人,通俗地講就是高端生活區,買賣的都是奢侈品。

"東西南北各六百步,四面各開二門,定四面街各廣百步。"《長安志.東市》

西市與東市相仿。東西兩市內部有兩條東西走向和兩條南北走向的大街,形成井字型,沿著東西二市的圍牆還有一條寬十多米的平行街道。兩市之內都臨街設店,在小的曲巷中還有在路邊開設的店鋪。

西市南北長1031米,東西長927米,東市與西市大體相近,南北長1000米,東西長924米。東西兩市各有八個門,以方便人員的往來和貨物的裝卸。長安的商業市場不僅規模龐大,超過了以前任何時期,而且市場佈局更趨於合理,長安城內的街道、商鋪規劃等方面十分便於商戶經營。

長安城商業空前繁榮,如東市內共有物色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積集,西市的情況大體也是如此。不過西市的商業可能超過東市。

"又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東,第宅所佔勳貴。由是商賈所湊,多歸西市。西市有口焉⋯⋯自此之外,繁雜稍劣於西市矣。"《長安志.東市》

看《長安十二時辰》瞭解唐都長安,西市商業圈繁榮背後的冷知識?

唐武宗會昌三年六月,"東市失火,延燒有千餘家",一把火就燒了幾千家店鋪之多,由此可見是見微知著。

為什麼說長安西市比東市更為繁榮昌盛呢?長安志中言道:"長安縣所領四萬餘戶,比萬年為多。浮寄流寓不可勝計",由此可見長安西市的人口數量遠遠要比東市還要多。

那麼,西市所在地既不服務於皇室貴族,又不是為土豪官吏們的聚集區,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呢?

西市人口數量多於東市,那是因為由於西市地理所在位置比較突出所形成的一個主要因素。長安西市毗鄰於永安渠旁邊。永安渠又稱之為交渠,它和漕河相連,交通便利,得天獨厚。

永安渠是唐朝都城長安城引水渠道。隋朝開皇三年人工挖掘而成,從長安城南側的香積寺沿著西南方向引入交河水入西北流出,自大安坊西街流入長安城,途徑大通坊、敦義坊、永安坊、延福坊、崇賢坊、延康坊等六坊,通過長安西市向東而流,交渠水一直橫貫長安都城西部,為長安城西部地區的主要用水之渠。

除此之外,從西域來唐朝長安的估客,也就是行商之旅,基本都是自開遠門(又稱安遠門,唐朝長安外郭城西面偏北的一個門)或從金光門,唐朝長安外郭城西面的中門進城。因此,長安的西市就成為各地商旅進入長安之後的第一個落腳之處,這就是為什麼長安西市繁華程度超越東市的一個主要原因。

看《長安十二時辰》瞭解唐都長安,西市商業圈繁榮背後的冷知識?

長安的西市商貿金融業比較繁榮昌盛的原因,主要還因為有衣肆(服飾)、墳典肆(書店)、凶肆(石刻和明器)、波斯邸(波斯商人住的地方)、布帛行、米麥行、絹行、秤行、麩行(糧站)、帛行、酒肆、胡人會館(胡姬伴舞)、藥行、蠟燭店、張家樓、竇家店(餐飲)、金店、珠寶行、寄附鋪(典當行)等商業。

因為西市的商業貿易遠比東市繁華,冠以"長安金市"的美譽。西市中的各地商賈十分活躍,唐高宗時期,唐朝鉅商鄒鳳熾居住於西市的懷德坊。

"其家鉅富,金寶不可勝計。常與朝貴遊。邸店園宅,遍滿海內。四方貨物盡為所收。雖古之猗、白,不是過也。…又嘗謁見高宗,請市終南山中樹,估絹一匹,自雲:山樹雖盡,臣絹未竭。事雖不行,終為天下所誦"。又有王元寶者,玄宗嘗"問其傢俬多少,對曰'臣請以組一匹,系陛下南山樹,南山樹盡,臣組未窮。"故玄宗說:"朕天下之貴,元寶天下之富。"《太平廣記》

長安首富還有劉子逸、李明、衛曠、楊崇義、郭萬金、竇乂等。這些富甲一方的商業大亨們都是市場貿易流通過程中,獲得了非常豐富的貿易利潤而發家的。他們憑藉自己的經濟實力,通常滲透到了唐朝的政界核心上層活動。

"長安富民王元寶,楊崇義,郭萬金等國中巨豪也。各以延納四方多士,競於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於門下。每科場,文士集於數家,時人目之為豪友。"《永樂大典(殘卷)開元天寶遺事》

唐朝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長安城內的富商巨賈的數量和個人財力更是與日俱增。

唐朝順宗永貞年間,長安東街有一位叫王布的人,知書達禮,家財千萬,臣商大賈都敬他為上賓。

"永貞年,東市百姓王布知書,藏錢千萬,商旅多賓之。"《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二十》

唐朝末年的王處存,為京師富族,財產數百萬。

"宗善興利,乘時貿易,由是富擬王者,仕宦因貲而貴,侯服玉食,僮奴萬指"。《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看《長安十二時辰》瞭解唐都長安,西市商業圈繁榮背後的冷知識?

在長安東市、西市周圍的各坊之間,還有諸多的茶樓酒肆與小商小販和販賣小吃的街邊小店。比較有名的有頒政坊的餛飩曲,長興坊的畢羅店(手抓飯),在崇德坊、懷真坊、宣義坊、勝業坊等坊裡還有諸多小商販,甚至還有推著小車賣蒸餅的流動商販。而在其他坊裡中還有許多供行旅服務的行業,如大通坊、敦義坊、永安坊、延福坊、崇賢坊、延康坊、光德坊、延壽坊等坊內都有旅舍、寄舍、旅邸等。

當時長安最著名的小吃非輔興坊的胡人小吃胡麻餅莫屬,其以面脆油香盛名長安城。根據《酉陽雜俎》卷七.酒食中記載:長安的有名小吃,還有"肖家的餛飩,吃完混沌瀝去湯還可以用來煮茶。庾家店鋪的粽子,白瑩如玉。韓約做的櫻桃畢羅,它的顏色不改變不說,他還會做冷胡突(冰淇淋)"。

看《長安十二時辰》瞭解唐都長安,西市商業圈繁榮背後的冷知識?

還有名酒,西市的西市腔,郢城的富水酒,烏程的若下酒,滎陽的土窟春酒,富平的石凍春酒,劍南的燒春酒,河東的乾和葡萄酒,嶺南的靈溪博羅酒,宜城的九醞酒,潯陽的湓酒,京城的西市腔酒,蝦蟆陵的郎官清酒,河漢的三勒漿酒。而三勒漿酒的釀造方法是出自於波斯國。所謂"三勒",就是"庵摩勒、毗黎勒、訶黎勒"的一種簡稱。

由於唐朝長安的商業異常繁榮,西市街面上的邸店也多起來。邸店也就是為來往的客商提供居住、堆儲貨物、進行交易的店棧。也稱之為邸舍、邸閣,簡稱邸或店。

看《長安十二時辰》瞭解唐都長安,西市商業圈繁榮背後的冷知識?

根據《唐傳奇選輯》中記載:

"西市秤行之南,有十餘畝坳下潛汙之地,目曰小海池。為旗亭之內,眾穢所聚。又遂求買之,其主不測,乂酬錢三萬。既獲之,於其中立標,懸幡子。繞池設六七鋪,製造煎餅乃糰子,召小兒擲瓦礫,擊其幡標,中者以煎餅米糰子啗。不逾月,兩街小兒競往,計萬萬,所擲瓦已滿池矣"。

"造店二十間,當其要害,日收利數千,甚獲其要。店今存焉,號為竇家店"。《太平廣記.卷第二百四十三》

竇乂隨後在這裡建造了門面房二十間。由於是繁華街區,所以租出去之後,每天光靠房租就可以收入幾千錢,獲益甚多。而這些店面房間到今天還存在,叫竇家店。

看《長安十二時辰》瞭解唐都長安,西市商業圈繁榮背後的冷知識?

《太平廣記》中說:東市有"王布知書,藏錢千萬,商旅多賓之"這就是貿易行兼營客棧,同時客棧的老闆和牙郎又是南北來往客商買賣的中間人。

牙狼在唐朝時期也稱之為牙儈、互市牙郎,通俗叫法為牙子、牙保,簡單地稱呼就是牙郎、互郎等。這是一種以通過撮合、招攬買賣、提供市場商品行情,在買賣雙方成交後抽取佣金為生的一種職業。

唐朝末年時期,隨長安市場經濟的繁榮以及貿易範圍的不斷擴大,逐漸萌生了女儈、馬牙、莊宅牙人等專業經紀人的出現。比如說:牙嫂(僱傭女使)、莊宅牙人(房產中介人)、牙保(商品信用擔保)等。

看《長安十二時辰》瞭解唐都長安,西市商業圈繁榮背後的冷知識?

當時,長安東西市的邸店(客棧)頻繁接納南北來往的轉運大宗貨物的客商,而這些客商的貨物批發生意大多數都是經由邸店老闆從中撮合或牽線成交,所以開設客棧的老闆獲利頗多。因此,唐朝的很多王室貴族、官員,自己也都紛紛開設客棧獲利。

唐朝都城長安的手工作坊的發展也是勢頭強勁。在長安官方直營的手工行業忽略不計之外,在長安東西兩市的家庭手工作坊也是具有相當大的規模的。而且具有很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這一類的手工作坊逐漸形成了一條街的性質。這些家庭式手工業都聚集在長安朱雀大街的同一個裡坊之中。

看《長安十二時辰》瞭解唐都長安,西市商業圈繁榮背後的冷知識?

如:靖恭坊是當時造氈業作坊集中之地;崇仁坊是以製作樂器為主的行業一條街,其中以南北二趙家為最好;延壽坊則是多是琢玉之家。又如通化門毗鄰關東大道一帶,是造車工匠聚居之處。宣陽坊是集中給絲綢染花的彩纈店鋪的一條街;豐邑坊是供應石刻及各種喪葬用品的店鋪居多。由此可知,長安城中有許多小手工業者,生產各種日常用品,同時也為長安城百姓服務。

綜上所述,長安消費之所以這樣興盛,與唐代商品經濟高度發展有著密切關係,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果使得唐朝都城長安內的人民十分喜歡追求新穎時尚,同時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商人來此進行貿易,還有許多西域商人也來此採購,所以長安市場商品交換十分活躍,商業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氣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