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期茶要走向市場,得先走下神壇

普洱 藏茶 文化 老茶鬼 2017-06-08

普洱茶的主戰場正從新茶轉向中老期茶,有關倉儲地對茶品後續轉化影響的爭議愈演愈烈。“藏茶之都”東莞靠什麼贏得市場話語權?東莞倉的優勢不僅僅在於存茶數量、品種多寡,中老期茶的轉化品質可以說明一切,沒有什麼比品飲者的體驗更重要。6月6日下午,廣東中老期茶交流會在雙陳普洱總部舉行,與會代表就廣東倉儲年份茶出路進行了探討、交流。

中老期茶要走向市場,得先走下神壇

6月6日下午,廣東中老期茶交流會在雙陳普洱總部舉行

年份茶流通需要權威機構背書

長期以來,中老期茶交易靠小圈子,買家認人不認茶,市場壁壘重重,評價標準缺失,這是年份茶流通的最大障礙。雙陳普洱創始人陳永堂認為,東莞中老期存量巨大,要走向市場,亟待建立地方倉儲標準,由權威機構對中老期茶的品質、價值進行客觀評估、背書。作為消費者,只需知道買到的老茶品質是否可靠、價格是否合理就可以了,不可能也沒精力去了解倉儲環境、賣家信譽等其它信息,第三方機構的背書就顯得至關重要。

中老期茶要走向市場,得先走下神壇

雙陳普洱創始人陳永堂

品飲體驗是消費“痛點”

“無論南方倉還是北方倉,品飲體驗才是中老期茶的消費‘痛點’。”老茶匯創始人高進文北上推介莞倉老茶多年,深知終端市場的需求。他的觀點是,脫離品飲口感本身,去爭論一餅年份茶的品牌、倉儲地、價格都是無意義的,“有人說東莞倉不好,你有沒有看到、喝到、品到東莞倉的中老期茶?沒有什麼比體驗更重要,東莞倉的茶好與不好,品飲口感可以說明一切。”

中老期茶要走向市場,得先走下神壇

老茶匯創始人高進文

高進文認為,東莞藏家需要樹立對莞倉茶的品質自信,“南茶北調”不是推銷,而是分享;藏家與藏家聯手,不是“抱團取暖”,而是各取所長,一起打好組合牌。東莞倉作為東莞的城市名片,不僅要突出莞藏中老期茶的品飲體驗,更要從氣候、人文、地理、生態環境等多個角度塑造立體的“大東莞倉”概念,幫助各地茶友更好地認識東莞倉,接受莞倉茶。

莞倉地位不容置疑

“事實勝於雄辯。東莞倉能有今天的地位,是靠藏家一片茶、一片茶打出來的,不是行業雜誌上炒作一下廣告就可以抹殺的。”茶人粵雪飛表示,評價一個區域的倉儲價值,要看能拿出多少有影響力的中老期茶,拿不出好茶,說啥也沒人信。

中老期茶要走向市場,得先走下神壇

茶人粵雪飛

“這十多年來,東莞倉流向北方市場的中老期茶不計其數,也有不少芳村大佬經常到東莞尋找貨源。可以說,東莞倉是年份茶不可或缺的供貨源頭之一。目前當務之急是制訂中老期茶行業標準,‘南茶北調’也需要戰略佈局,藏家單打獨鬥是不行的。”龍門茶倉創始人譚文輝說。

2003年在勐海茶廠定製7222青餅“一炮而紅”的德信茶業老闆邱德鳴認為,終端市場對廣東倉中老期茶的誤解主要在於幹倉、溼倉之爭,主要是受早期港倉概念影響。事實上,廣東倉儲是真正意義上的幹倉,近一、二十年來,市面上一系列成為經典的幹倉茶無不出自廣東倉,這是毋庸置疑的。喝普洱茶的終端消費者,普遍存在“越喝越舊,越喝越老,越喝越升級”的消費慣性,廣東藏家需要不斷向消費者強化幹倉概念,儘快出臺倉儲標準,只要是倉儲優良的好茶根本不愁賣。

是時候一起來開倉了

將於9月下旬在厚街舉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國際茶展上,最具代表性的廣東倉儲中老期茶將以集體形象向海內外客商展示。藏茶大戶、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會長蔡金華表示,“是時候一起來開倉了,大家要捨得把好茶拿出來,齊心協力擦亮廣東倉中老期茶的金字招牌。”

中老期茶要走向市場,得先走下神壇

“廣東倉中老期茶的消化,需要‘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是為了讓大家瞭解廣東倉的文化、實力,請進來是為了讓大家喝到真正優秀的中老期茶,行業只有突破固有的‘圈子思維’才有出路。”東莞茶葉行業協會會長盧樹勳說。

中老期茶要走向市場,得先走下神壇

由“藏品”到“商品”的必有之路

老茶鬼認為,相對於新茶,普洱茶中老期茶市場呈現高度碎片化狀態。不同存茶區域、藏家之間理念迥異,倉儲標準、出倉茶品質評價標準缺失,價格體系混亂,溯源難度大。無論區域存茶總量、私倉存量、流通交易量均處於“黑箱”狀態,圈外人根本無從知曉。買老茶如同買古董,一切全靠眼力勁兒,出門概不退換,打眼自認倒黴。這樣的交易模式,普通消費者自然望而卻步。

廣東倉也好,北方倉也罷,中老期茶要走向市場,得先走下神壇。一餅年份茶擺在面前,包裝紙、倉儲地、“故事”往往都是靠不住的,唯一能證明其價值的就是開湯品飲口感。不能喝的茶,拍到天價又有何用?擯棄黑箱操作,訂立區域倉儲標準、年份茶價格評估體系,是廣東倉中老期茶由“藏品”到“商品”的必有之路。什麼時候中老期茶交易做到了“認茶不認人”,這個行業就算是走上了正軌。

文:老茶鬼 2017.6.7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