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中國》首播引熱議 “black tea”找到正確打開方式

紅茶 正山小種 肯尼亞 江蘇衛視 江蘇衛視 2017-08-27
《茶界中國》首播引熱議 “black tea”找到正確打開方式

昨晚,十集大型人文紀錄片《茶界中國》登陸江蘇衛視,深度走訪中國茶葉最具代表性的原產地,為觀眾傳達最正確的茶葉知識,弘揚悠遠的中華文化。

中國茶葉追本溯源

傳統與科技完美結合

《茶界中國》首播引熱議 “black tea”找到正確打開方式

《茶界中國》講述的是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並以茶葉為落腳點,揭示其中蘊含的悠久中華文明,以及中國茶葉給全世界帶來的深厚影響。

在《茶界中國》第一集中,“紅茶鼻祖”正山小種、臺灣的“東方美人”、西湖龍井等各種名茶依次登場亮相。透過鏡頭,其採摘、加工過程被揭開神祕面紗,讓不少茶葉愛好者大呼過癮。

除此之外,最打動人心的,是茶葉製作傳統技藝與科技的完美結合。在茶葉的製作過程中,既有陳必芳這樣堅持古法,用火的藝術煙燻出獨一無二口感的匠人;也有海南、肯尼亞這樣的機械化生產。標準化的口感需求和機械化的快節奏,讓茶葉的古法制作和機械化生產,就像兩條平行線,並行不悖。

傳統技藝與科技的完美結合,讓觀眾感慨不已。有觀眾認為,茶葉的古法炮製必須得到繼承和發揚,在他們看來,“傳統文化就是要靠陳必芳這樣的靠手藝人來傳承,機器的轟鳴永遠也代替不了掌心的溫度。”也有的觀眾認為,科技的進步,將讓古老的茶葉重新煥發生機。“大型機械化生產,讓茶葉的未來有了更多的可能。只有產量上去了,才有擴大生產,走出國門的資本。”不過,絕大部分觀眾認為,只有傳統與科技完美結合,茶文化才能真正發揚光大。“傳統技藝和機器生產,其實沒有必要分出優劣,二者相互補充才是茶葉製作的正確打開方式。”有觀眾表示。

唯美畫風引讚歎

11個攝製組三年嘔心瀝血

《茶界中國》首播引熱議 “black tea”找到正確打開方式

近年來,紀錄片逐漸成為觀眾的心頭好,《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甚至形成刷屏之勢,一時之間風頭無二。在這樣的背景下,紀錄片想要突出重溫,贏得觀眾的認可,其實並不容易。

而從《茶界中國》首播的情況來看,網絡上好評如潮。怎麼做到的?除了新穎的內容題材之外,唯美的畫風和精良的後期製作,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

有細心的觀眾發現,單單第一集,節目組的足跡就幾乎遍佈世界各地。國內有海南、杭州、臺灣、西藏,國外有英國、肯尼亞。不僅如此,《茶界中國》的每一幀畫面,都幾乎夠得上電影級的水準,給觀眾帶來了非比尋常的視覺享受。

《茶界中國》首播引熱議 “black tea”找到正確打開方式《茶界中國》首播引熱議 “black tea”找到正確打開方式

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容易。據瞭解,《茶界中國》整個拍攝過程耗時長達三年,11個攝製組奔赴世界各地,只為尋找到最正宗的茶葉原產地。而為了讓後期製作更加精良,節目組還邀請了BBC專業團隊參與拍攝製作,動用了航拍攝影、超高速攝影、微觀生態攝影等多種科技手段,以期達到最極致的畫面質量。

《茶界中國》首播引熱議 “black tea”找到正確打開方式

“懂茶葉的,可以把《茶界中國》當紀錄片看。不懂茶葉的,可以把它當風光宣傳片看,每一幀畫面都極其考究,實在是大師手筆!”有業內人士評價道。

紅茶為何英譯“black tea”?

觀眾終於找到答案

《茶界中國》首播引熱議 “black tea”找到正確打開方式

《茶界中國》第一期播出之後,最讓觀眾津津樂道的,是終於找到了“black tea”的來源。“小時候學英語,各種不理解為什麼紅茶要叫black tea!看完《茶界中國》,竟然解開了困擾我多年的疑惑。”有網友調侃道。

第一集節目花費大量筆墨講述了紅茶與英國的淵源。而作為紅茶鼻祖,正山小種自然是鏡頭中的焦點。正山小種是用松針或鬆柴熏製而成,茶葉呈灰黑色,茶湯呈琥珀色。因此,紅茶在英語中譯為“black tea”,而非想當然的“red tea”。

“太有意思了,簡直漲知識!”“原來紅茶真的是黑的,改天也要去買點正山小種來嚐嚐。”隨著《茶界中國》的熱播,觀眾中掀起了一股茶葉熱。

《茶界中國》首播引熱議 “black tea”找到正確打開方式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茶界中國》首播引熱議 “black tea”找到正確打開方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