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伊始,生態路長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記者攝

“未來的操作系統會是什麼?”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臺上拋出了一個疑問,沉寂數秒後,開發者看臺首先響起了零碎的掌聲。隨後,伴隨著全場此起彼伏的掌聲和議論聲,餘承東正式向全世界宣告鴻蒙OS到來。

激進的理念

“鴻蒙OS比Andorid有更強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分佈式能力、面向未來全場景的能力,這是面向未來的操作系統。”這是餘承東對鴻蒙OS的評價與期望。

"鴻蒙伊始,生態路長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記者攝

“未來的操作系統會是什麼?”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臺上拋出了一個疑問,沉寂數秒後,開發者看臺首先響起了零碎的掌聲。隨後,伴隨著全場此起彼伏的掌聲和議論聲,餘承東正式向全世界宣告鴻蒙OS到來。

激進的理念

“鴻蒙OS比Andorid有更強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分佈式能力、面向未來全場景的能力,這是面向未來的操作系統。”這是餘承東對鴻蒙OS的評價與期望。

鴻蒙伊始,生態路長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記者攝

鴻蒙OS最初的曝光,還要回到華為遭遇美國禁令之初。由於手機終端可能遭遇谷歌Android系統的“封殺”,華為首次向外界亮出了鴻蒙。鴻蒙取代安卓的聲音時有傳出。

實際上,華為在2017年已經著手研發鴻蒙內核,並在兩年間完成兩次版本大迭代,也正是通過這些技術積累,華為才能在遭遇美國禁令後迅速向外界宣告鴻蒙OS的存在。

從技術層面來看,鴻蒙OS將硬件能力與終端解耦,通過分佈式軟總線連接不同終端,讓應用輕鬆調用其他終端的硬件外設能力,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同時,鴻蒙OS配備面向多終端開發的統一IDE,可支撐開發者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部署”;通過使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兩大技術,鴻蒙OS解決了現有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基於微內核架構和形式化方法則讓終端設備更可信安全。

按照華為的設想,鴻蒙OS最終的目標將會是用一個鴻蒙內核代替已有的其他內核,並實現多種開發環境、開發語言、操作語言的兼容和運行。

所以在現場展示,鴻蒙OS最大的賣點是“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遠在22公里以外大疆無人機鏡頭的影像,能夠實時傳送到現場測試用的手機屏幕上,也能一鍵家中的智能終端設備屏幕;正在手機運行的辦公軟件,能夠實時顯示到電腦屏幕上,並實現無縫操作。

按照餘承東的說法,微內核是整個操作系統未來發展的方向。“谷歌正在開發的下一代操作系統Fuchsia也是(採用)微內核架構,可以適配各種各樣硬件終端,但是Fuchsia還不是分佈式設計,性能還不夠好。”

簡單來說,鴻蒙OS在系統安全、開發效率和性能流暢度這些方面擁有原生的優勢。對於開發者而言,鴻蒙OS的這些特性具有相當吸引力,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是開發者看臺最先響起掌聲。

華為向左,蘋果向右

"鴻蒙伊始,生態路長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記者攝

“未來的操作系統會是什麼?”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臺上拋出了一個疑問,沉寂數秒後,開發者看臺首先響起了零碎的掌聲。隨後,伴隨著全場此起彼伏的掌聲和議論聲,餘承東正式向全世界宣告鴻蒙OS到來。

激進的理念

“鴻蒙OS比Andorid有更強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分佈式能力、面向未來全場景的能力,這是面向未來的操作系統。”這是餘承東對鴻蒙OS的評價與期望。

鴻蒙伊始,生態路長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記者攝

鴻蒙OS最初的曝光,還要回到華為遭遇美國禁令之初。由於手機終端可能遭遇谷歌Android系統的“封殺”,華為首次向外界亮出了鴻蒙。鴻蒙取代安卓的聲音時有傳出。

實際上,華為在2017年已經著手研發鴻蒙內核,並在兩年間完成兩次版本大迭代,也正是通過這些技術積累,華為才能在遭遇美國禁令後迅速向外界宣告鴻蒙OS的存在。

從技術層面來看,鴻蒙OS將硬件能力與終端解耦,通過分佈式軟總線連接不同終端,讓應用輕鬆調用其他終端的硬件外設能力,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同時,鴻蒙OS配備面向多終端開發的統一IDE,可支撐開發者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部署”;通過使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兩大技術,鴻蒙OS解決了現有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基於微內核架構和形式化方法則讓終端設備更可信安全。

按照華為的設想,鴻蒙OS最終的目標將會是用一個鴻蒙內核代替已有的其他內核,並實現多種開發環境、開發語言、操作語言的兼容和運行。

所以在現場展示,鴻蒙OS最大的賣點是“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遠在22公里以外大疆無人機鏡頭的影像,能夠實時傳送到現場測試用的手機屏幕上,也能一鍵家中的智能終端設備屏幕;正在手機運行的辦公軟件,能夠實時顯示到電腦屏幕上,並實現無縫操作。

按照餘承東的說法,微內核是整個操作系統未來發展的方向。“谷歌正在開發的下一代操作系統Fuchsia也是(採用)微內核架構,可以適配各種各樣硬件終端,但是Fuchsia還不是分佈式設計,性能還不夠好。”

簡單來說,鴻蒙OS在系統安全、開發效率和性能流暢度這些方面擁有原生的優勢。對於開發者而言,鴻蒙OS的這些特性具有相當吸引力,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是開發者看臺最先響起掌聲。

華為向左,蘋果向右

鴻蒙伊始,生態路長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記者攝

與華為堅持“一次開發、多端部署”所不同的是,蘋果的系統正在“分裂”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在過去不久的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宣佈iPad將搭載獨立的iPadOS,watchOS也將擁有自己獨立的應用商店,甚至連iTunes也被分拆為多個子服務應用。但從測試版系統的反饋來看,蘋果為旗下設備所提供的一體感卻有增無減。

簡單理解就是鴻蒙OS走的是“大而全”的路線,一套可以連接各種終端的系統,所以華為是在做加法,不斷地吸納更多的終端進入其中,而蘋果在做除法,將各個子版塊進行特性化拆分,然後各個子版塊進行聯動。

但兩者最終都需要更大的研發投入和開發者支持,不管是“大而全”的華為,還是追求子版、個性化聯動的蘋果,畢竟去結合每個終端的特性去優化底層操作邏輯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餘承東在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坦承,儘管華為每年出貨超過3億臺終端,其中手機佔了2億多臺,但打造生態這件事仍是不容易。卸去晦澀的技術名詞後,鴻蒙OS要做的就是爭取更多的開發者和參與者,來共同將雪球滾大。

"鴻蒙伊始,生態路長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記者攝

“未來的操作系統會是什麼?”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臺上拋出了一個疑問,沉寂數秒後,開發者看臺首先響起了零碎的掌聲。隨後,伴隨著全場此起彼伏的掌聲和議論聲,餘承東正式向全世界宣告鴻蒙OS到來。

激進的理念

“鴻蒙OS比Andorid有更強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分佈式能力、面向未來全場景的能力,這是面向未來的操作系統。”這是餘承東對鴻蒙OS的評價與期望。

鴻蒙伊始,生態路長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記者攝

鴻蒙OS最初的曝光,還要回到華為遭遇美國禁令之初。由於手機終端可能遭遇谷歌Android系統的“封殺”,華為首次向外界亮出了鴻蒙。鴻蒙取代安卓的聲音時有傳出。

實際上,華為在2017年已經著手研發鴻蒙內核,並在兩年間完成兩次版本大迭代,也正是通過這些技術積累,華為才能在遭遇美國禁令後迅速向外界宣告鴻蒙OS的存在。

從技術層面來看,鴻蒙OS將硬件能力與終端解耦,通過分佈式軟總線連接不同終端,讓應用輕鬆調用其他終端的硬件外設能力,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同時,鴻蒙OS配備面向多終端開發的統一IDE,可支撐開發者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部署”;通過使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兩大技術,鴻蒙OS解決了現有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基於微內核架構和形式化方法則讓終端設備更可信安全。

按照華為的設想,鴻蒙OS最終的目標將會是用一個鴻蒙內核代替已有的其他內核,並實現多種開發環境、開發語言、操作語言的兼容和運行。

所以在現場展示,鴻蒙OS最大的賣點是“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遠在22公里以外大疆無人機鏡頭的影像,能夠實時傳送到現場測試用的手機屏幕上,也能一鍵家中的智能終端設備屏幕;正在手機運行的辦公軟件,能夠實時顯示到電腦屏幕上,並實現無縫操作。

按照餘承東的說法,微內核是整個操作系統未來發展的方向。“谷歌正在開發的下一代操作系統Fuchsia也是(採用)微內核架構,可以適配各種各樣硬件終端,但是Fuchsia還不是分佈式設計,性能還不夠好。”

簡單來說,鴻蒙OS在系統安全、開發效率和性能流暢度這些方面擁有原生的優勢。對於開發者而言,鴻蒙OS的這些特性具有相當吸引力,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是開發者看臺最先響起掌聲。

華為向左,蘋果向右

鴻蒙伊始,生態路長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記者攝

與華為堅持“一次開發、多端部署”所不同的是,蘋果的系統正在“分裂”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在過去不久的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宣佈iPad將搭載獨立的iPadOS,watchOS也將擁有自己獨立的應用商店,甚至連iTunes也被分拆為多個子服務應用。但從測試版系統的反饋來看,蘋果為旗下設備所提供的一體感卻有增無減。

簡單理解就是鴻蒙OS走的是“大而全”的路線,一套可以連接各種終端的系統,所以華為是在做加法,不斷地吸納更多的終端進入其中,而蘋果在做除法,將各個子版塊進行特性化拆分,然後各個子版塊進行聯動。

但兩者最終都需要更大的研發投入和開發者支持,不管是“大而全”的華為,還是追求子版、個性化聯動的蘋果,畢竟去結合每個終端的特性去優化底層操作邏輯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餘承東在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坦承,儘管華為每年出貨超過3億臺終端,其中手機佔了2億多臺,但打造生態這件事仍是不容易。卸去晦澀的技術名詞後,鴻蒙OS要做的就是爭取更多的開發者和參與者,來共同將雪球滾大。

鴻蒙伊始,生態路長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記者攝

從發展時間軸看,華為並不急於一下子將鴻蒙OS推向整個物聯網系統,鴻蒙OS1.0將率先搭載在8月10日首發的榮耀智慧屏上。

隨後,華為將於2020年推出鴻蒙OS2.0,將品類拓展到創新國產PC、智能手錶與手環、車機等;2021年推出鴻蒙OS3.0,並進一步拓展到智能音箱、耳機等產品。

相比激進的設計想法,在運營層面上,華為還是選擇了步步為營。為此,華為在同一天宣佈開放華為終端雲服務(HMS),希望通過10億美元開發者激勵基金、14項核心框架能力開放等措施構建新生態。

華為近幾年在智能手錶、PC、平板等終端產品的出貨成績為鴻蒙OS提供了大量的用戶基礎,這是吸引開發者參與的底氣所在。2018年全年,華為手機出貨2.06億臺。2019年第一季度,華為手機出貨1.18億臺,PC出貨量同比增長300%,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200%。此外,截至2019年7月,華為的智能家居協議HiLink與超過260家品牌合作,擁有超過3000萬用戶並接入超過1.4億臺IoT設備。

手握如此規模的終端佈局,剩下的就要看開發者們的態度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