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已上升為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這些時期以預防為主'

草莓 炭疽桿菌 水果 三農星探 2019-08-16
"


"


草莓炭疽病已上升為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這些時期以預防為主

草莓炭疽病主要在育苗期匍匐莖抽生時,和定植後扣棚前。結果期由於氣溫下降,很少發生。炭疽病主要危害匍匐莖、葉柄、葉片,托葉、花和果實也可感染,在我國南方草莓產區發生較為普遍。近年來,由於複種年限延長,感病品種種植面積擴大,使得炭疽病原的積累增多,草莓炭疽病已上升為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

一、草莓炭疽病病原及症狀

病原:由真菌半知菌亞門毛盤孢屬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侵染所致,炭疽病為典型的高溫性病害,病菌生長適溫為30℃,最低10~15℃,最高35~40℃,其有性階段為子囊菌亞門小叢殼屬的Glomerella fragariae。

關鍵點:1.需使用對半知菌和子囊菌有效的藥劑 2.高溫病害,需調整育苗環境以抑制病原生長。

症狀:染病後草莓株葉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莖、葉柄、葉片染病,初始產生紡錘形或橢圓形病斑,直徑3~7毫米,後病斑變為黑色,或中央黑褐色、邊緣紅棕色,潰瘍狀,稍凹陷;當匍匐莖和葉柄上的病斑擴展成為環形圈時,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溼度高時病部可見肉紅色黏質孢子堆。該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還易導致感病品種尤其是草莓育苗地秧苗成片萎蔫枯死;當母株葉基和短縮莖部位發病,初始1~2片展開葉失水下垂,傍晚或陰天恢復正常。反覆幾天後病情加重,則全株枯死。雖然不出現心葉矮化和黃化症狀,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橫切面觀察,可見自外向內發生褐變但維管束不變色。漿果受害,產生近圓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軟腐狀並凹陷,後期也可長出肉紅色黏質孢子堆。

關鍵點:1.全株各部位均可發病 2.病斑黑色,潰瘍狀稍凹陷,潮溼時會產生肉紅色孢子堆。

二、發病規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發病組織或落地病殘體中越冬。在田間,分生孢子藉助雨水及帶菌的操作工具、病葉、病果等進行傳播。病菌喜高溫高溼環境,病菌生長適溫為28℃~32℃,相對溼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溫性病菌。當氣溫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莖或近地面的幼嫩組織易受病菌侵染。在高溫高溼條件下,病菌傳播蔓延迅速。特別是連續陰雨或陣雨2~5天或颱風過後的草莓連作田及老殘葉多、氮肥過量、植株幼嫩的田塊容易發病。此外密度過大造成鬱閉的苗地發病也十分嚴重,它們可在短時期內造成毀滅性的損失。草莓連作地發病尤為嚴重,給生產上繁育苗帶來嚴重影響。

草莓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麗紅、章姬等易感病,豐香中等,寶交早生、新明星等抗病性強。

關鍵點:1.病原可在病殘體中越冬,歷年積累,連作地發病重。2.病原隨水傳播,大雨天后很容易大面積發病。3.宜選擇高抗性品種。

三、防治方法

1、發病初期及時摘除老葉、病葉、病莖、枯葉及老葉以及帶病殘株,並集中燒燬,減少傳播菌源;

2、控制苗地繁育密度,氮肥不宜過量,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培育健壯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

3、選用抗病品種。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如寶交早生、早紅光等品種抗病性強,豐香中等,麗紅、女峰、春香、章姬、紅頰等品種易感病;

4、育苗地要嚴格進行土壤消毒,避免苗圃地多年連作,儘可能實施輪作;

5、對易感病品種可用搭棚避雨、夏季高溫季節苗地蓋遮陽網保護,利用高山或山區育苗效果理想;

6、移栽扣棚前、採果後及繁苗期,以預防為主,用40%炭克(溴菌腈)可溼劑粉劑1000倍~1500倍,或25%炭特靈(溴菌腈)1500倍,或68.75%惡唑菌酮800~1000倍;或80%大生(大生是全絡合態的代森錳鋅)800倍,或25%保鮮克(使百克,即咪鮮胺)1000倍噴霧,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80%新太生(大生M-45)可溼性粉劑700倍液,或20%龍克菌(噻菌銅)懸乳劑4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700倍液噴霧,隔7天噴一次,連續2~3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