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恐怖的“蒼蠅”是環保清道夫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蒼蠅 動物 環境保護 飼料 中國網 2017-06-16

這是一種跟蒼蠅差不多的昆蟲,人們聽了唯恐避之不及,現在卻被大量飼養,被冠以”勞模“、”環保昆蟲“的美譽。

它叫黑水虻,一種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蟲,俗稱“鳳凰蟲”。在普通人的印象中,虻不就是大蒼蠅嗎?消滅都來不及,為何還要特地飼養?

近日,錢報記者來到杭州餘杭區崇賢街道一探究竟。發現這些蟲子全部被養在塑料大棚裡,看上去像一座“昆蟲農場”。

“場主”張志劍教授告訴記者,養這麼多黑水虻,是因為黑水虻的幼蟲能夠取食禽畜糞便和生活垃圾,產生的卻是高價值的動物蛋白飼料。因此,這裡也是崇賢街道的廚餘垃圾處理中心。

100噸垃圾

化身30噸蟲體蛋白和有機肥

在“昆蟲農場”的智能溫室裡,一排排立體貨架上擺放著一個個藍色的塑料筐。筐裡,一隻只白胖胖、圓滾滾的蛆歡快地蠕動著。

旁人看得驚悚,張志劍卻親暱地叫它們“虻寶寶”。“它們可是處理垃圾的能手和功臣啊,而且很有營養,我都已經吃了好幾斤了。”

張志劍是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教授。他首先幫我們打消了對黑水虻“蒼蠅”身份的疑慮。

“這種飛蟲(指黑水虻成蟲)其實在我們的自然環境中就有,但是平常不多見,因為第一它喜光,不愛進室內;第二它的幼蟲吃掉大量垃圾,成蟲卻只喝水不進食,只有10天左右的存活期;第三它的飛行能力弱,很容易被鳥吃掉。”張志劍說,黑水虻與普通蒼蠅相比還有個特點,就是不攜帶病原體和微生物,乾淨安全。

黑水虻幼蟲從破卵到成蛹需要2周,這期間如果投喂100噸廚餘垃圾,會得到什麼結果呢?“100噸垃圾都作為食物被消耗掉了,沒有任何的廢水廢渣遺留產生。而我們卻得到了15噸左右蟲體蛋白飼料,和15噸蟲糞有機肥。”張志劍說。

從去年5月至今,張教授的“昆蟲農場”共處置廚餘垃圾800餘噸。崇賢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葉李華告訴錢報記者:“年內我們能做到廚餘垃圾不出街道,就地消化。”

免疫能力強

下一步從它們身上提取抗菌肽

在“昆蟲農場”,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是這樣的——

運來的垃圾經過粉碎、製漿,加入菌種和輔料除臭、防控病原菌並加快腐熟、降解和增加通透性,變成了幼蟲愛吃的熟料。剛孵化的幼蟲下到料裡,2周左右就可與殘留物進行篩離。幼蟲作為高價值動物蛋白飼料,可以用來養雞、養魚、養黃鱔;而蟲糞加入菌種進行二次生物發酵,轉化為成熟穩定的有機肥,不僅養分充足,還有一定的病蟲害防治作用。篩分後的幼蟲,會留1%~2%送入種蠅室做種,整個產業鏈形成一個閉環。

因為黑水虻全身都是寶,所以張志劍對他的“虻寶寶”們,還抱著更大的期許。

“它們生活的環境這麼惡劣,卻從不得病,因為其自身的免疫能力很強,能分泌生物抗性物質抗菌肽。這是天然的抗生素,能夠減少養殖業中抗生素的使用。”張教授的團隊正在對黑水虻進行生物製品的研發,使產業鏈得到延伸和增值。“蟲體作為飼料,蟲糞作為肥料,價格都是以噸計。而相關的功能性產品,就是以克計價了。”

張志劍說,全國都在力推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而“虻寶寶們”所做的,就是垃圾分類處理的“最後一公里”。孟子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張志劍給自己的農業科技公司,取名為“谷勝”。他希望這一項目能夠在各地得到推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