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能享受最深的孤獨,也能把握最好的幸福'

不完美媽媽 戀愛 讀書 龍應臺 艾十九讀書 2019-08-10
"
"
願你能享受最深的孤獨,也能把握最好的幸福


文/艾十九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必須不時孤獨和沉思。——挪威海洋學家南森

人生而孤獨,甚至有些孤獨就藏在興奮和喜悅之後。就像很多女人在初為人母的時候被巨大的幸福感包圍,滿心滿眼的都是孩子。此時的女人是媽媽是妻子,但唯獨不是自己。孩子慢慢長大,母親的自我慢慢甦醒。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女人從新手媽媽升級為帶娃老司機之後,都覺得倍感孤獨好像弄丟了自己。

生命中的孤獨感

我也有這樣的經歷。生完孩子之後面對熱熱鬧鬧的生活,我卻無比的想要一點孤獨。好像孩子一出生,我的生活就也跟著喧囂起來。我們一大家子人,整天圍著那個小小人兒。我被他的吃喝拉撒睡和一復一日瑣碎平淡的生活,裹挾著往前走。

直到20個月後,孩子斷奶。這20個月裡,我沒有一點自己獨處的時間,哪怕是一個小時。兒子出生前,生活中生怕自己落了單,平日裡總是喜歡粘著老公,每逢週末也呼朋喚友的去玩。經歷了這20個月,我是多麼的渴望,我可以好好的享受一下屬於自己的孤獨。

可現實卻是我還沒來得及為重獲自由歡呼,上天就好像聽到了我心底的聲音,馬上給了我一個巨大的孤獨感。兒子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抗拒奶瓶,他抱著奶瓶喝完奶,繼續去探索他的新世界了。我先是一陣欣慰,繼而居然不是解放的狂喜,而是一種深深的失落與孤獨。再到吃奶時間,我逗小傢伙,“兒子,吃奶不?”那小子居然扭頭看向別處,奶聲奶氣的告訴我“不吃,辣!”我一陣慌亂,雖然臉上帶著笑,但內心卻是苦澀的。

記得在我的婚禮上,母親眼含熱淚一臉不捨。我突然想起龍應臺在文章中寫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一場目送。生活不是一直鬧鬧熱熱,生活中還有孤獨。給兒子斷奶後,隨之而來的是自由和孤獨交替出現。這種心情,大概只有做了母親的人才能體會,這種無法名狀的孤獨感,仔細地去品味才明白父母對我的深情。

青年作家李思圓在《生活需要孤獨感》中說,不僅生命中有孤獨感,成長和愛情中同樣也有孤獨感。

成長中的孤獨感

李思圓在書裡寫到:優秀的人之所以比我們更願意去努力,是因為他們嚐到了優秀的甜頭。

仔細想想,我們常常忽略眼前的風景,總是想著去追求詩和遠方。我們也常常間歇性的喪,明知道努力會有收穫,可是就是提不起精神頭。我們還常常有著羞於說出口的夢想,可是沒有幾個真正的行動起來。

人生中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是需要靠自己去尋找去努力爭取的。自我成長的路上,我們首先要揹負的就是那份成功之前無人訴說的孤獨感。

去年年底我回歸職場,因為不再圍著孩子團團轉,我興奮了一段時間。我終於找回自己,可以繼續我的夢想了,我去報了教師資格證的考試。接著,我度過了人生中比高考前夕還要努力的日子。最後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所有的考試科目我都一次性通過了。查完成績的那個晚上,我的感覺是爽爆了。那些備考時,哄睡了孩子再悄悄爬起來繼續學習的日子,在我的記憶裡熠熠生輝。那些獨自承受的壓力和孤獨,也都變成我最珍貴的記憶。成長是破繭成蝶,先撕裂再變強大。沒有破繭,就不能展翅飛翔。

愛情中的孤獨感

人生來孤獨,無論是一個人還是在眾人當中。其實人在孤單的時候,才是提升自己的最佳時期,做更好的自己,準備遇到更好的另一半。不因為年紀而將就,不因為催促而倉促。相信緣分,也敢勇於追求。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也能大膽的說出口。我有個朋友,喜歡一個男生。可是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優秀和那個男生不可能,就一直把感情放在心裡。直到有一次男生和別人說起,其實他喜歡她,只是覺得她太高冷。還好最後兩個人沒有錯過。

《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和羅子群兩姐妹的遭遇就可見一斑。電視劇一播出,就引發了全民討論。因為劇中人的生活,就是我們要面對的生活。姐姐羅子君因為上了大學,所以找到了各方面條件還不錯的陳俊生。妹妹羅子群因為沒有學歷,就只能找白光了。羅子君婚後,放棄了自我成長,孩子問“角膜”是什麼,她回答“腳膜”是什麼。還好離婚讓她覺醒,獲得新的人生。

婚姻不僅僅是愛情的歸宿,也應該是兩個人,人生的另一種開始。感情同樣需要經營,需要呵護,同時也需要兩個人一起修行,共同成長。好的愛情,應該是共同成長手牽著手肩並著肩,一同看這個美好的人間。

《生活需要孤獨感》中,李思圓用她的細膩和簡單,娓娓道來許多關於孤獨的故事,故事裡有我有你。我相信即便孤獨是與生俱來的,但生活中的孤獨並不可怕。我們要學會去享受孤獨,孤獨的時候可以讀好書、交高人、見世面。

讀好書

有人說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我覺得讀書可以是我們孤獨時的詩和遠方。讀好書使自己醫愚、避惡、向善。 我們在孤獨的時候,其實恰恰是自我成長最好的時候。看過一幅漫畫,有一條通往成功的路,有電梯的那部分路很擁擠,需要走樓梯的那部分卻沒有幾個人。在這個時候,走樓梯的人肯定是孤獨的,因為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過著大多數人的生活。

在這個時候選些傾心的好書,細細研讀,體味書中的百味人生,汲取作者濃縮在一本書中的知識,開闊視野,打開思維。

交高人

有一個理論說,我們身邊最親密朋友的素質、水平、能力的平均值,就是我們的個人概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在完善自己的同時,去結交更優秀的人,這樣可以相互影響,共同成長。

見世面

我們要跳出固定的圈子,不做井底之蛙。視野開闊了,格局也會開闊。突破瓶頸,增長智慧。其實有的時候,阻止我們進步的往往是我們自以為是的經驗。我們在一個固定的圈子裡,又熟悉又舒適,圈子外面的世界,我們全然不知 ,就更談不上成長了。

在孤獨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跳出現在的圈子,加入新的圈子,去認識新的朋友,接受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生活方式。李思圓在《生活需要孤獨感》洋洋灑灑的講了好多人的生活方式,目的是想說,無論你在經歷哪種生活方式,無論你在身處哪種孤獨感之中,願你能享受最深的孤獨,也能把握最好的幸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