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快樂”和”對錯”,誰更重要?

六六的新劇《少年派》自播出以來,引起不少關於養育孩子的話題討論。

吃貨林妙妙在迎接高考來臨的最後一年,在母親王勝男強力壓迫學習下,選擇用偷偷開直播的方式,來滿足自我慾望和緩解內心的恐懼。

當事件暴露,心裡最後的底線被碾壓,最終試圖用自殺的方式,來結束18歲的生命。

是誰讓一個樂天派的孩子變成有抑鬱傾向的問題少年呢?

又是怎樣的原因,促成了學生自殺的念頭呢?

《少年派》:”快樂”和”對錯”,誰更重要?

1、

劇情截止到這裡,很多彈幕都在說:“這是林妙妙自己作死,一心想往絕路上走……”

其實,我們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觀念的舒適圈中,卻渾然不覺。

在孩子哇哇降臨的時候,父母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能一生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

孩子越長大,家長們的慾望越大,心願越苛刻。即希望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又希望他們擁有尊師重道、成績優異等等一切好的品質。

最重要的一點:“要聽話。”

當母親王勝男看到林妙妙在直播事件暴露後,一蹶不振,氣急敗壞到孩子房間一通宣洩與謾罵。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對比身體的打罵,語言暴力對於孩子一生的傷害,影響更大。

在一聲聲語言攻擊下,原本已經失去生活樂趣的林妙妙內心徹底被瓦解。溫室的花朵少了保護膜,如何能生存下去?於是,她試圖用跳樓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好在孩子的本性善良,看著懷孕的母親暈厥在自己面前,懊悔不及。

躺在急救車裡的王勝男,也同意讓女兒自己選擇喜歡的方式生活,只要她好好活著。

我們都知道,“快樂”比“對錯”的重要,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依舊選擇了自己認為對的方式、方法,去執行。

曾經做為孩子的我們,也曾要求按父母的安排去生活,稍有反抗就被摳上:叛逆,不懂事的標籤。

當我們長大成人後,戲劇化的場景又雷同的呈現。

更諷刺的是,成年後的父母們任然不願意繼續學習,卻一直要求孩子們好好學習。

走出舊觀念是一個很諷刺的話題,因為一般人不見得具備這樣的能力,卻一直假借“為你好”來說服自己,管教孩子!

待到與生命相抗衡的時候,一切父母曾經認為“對”的事物,又迴歸到“你快樂就好!”

《少年派》:”快樂”和”對錯”,誰更重要?

2、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等於接受自己的不完善。

都說一年級是個坎,網上曾流傳過很多與一年級小朋友鬥爭的視頻,讓人哭笑不得。據悉,還真有氣得住醫院的家長。

這是孩子們的錯嗎?當然不是。

情緒管理是每個人畢生都應該學習的,管理好情緒,就等於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健康。怒吼攻心的最終受害者是自己,何苦自己為難自己。

向來對孩子嚴格管教的裴音,因為聽到老鄰居八卦老公與情人的事情,情緒被觸動起來。回到家,看到錢三一書本里曖昧的照片,壓力的情緒一觸而發,對兒子說了很多難聽的話,導致錢三一離家出走。

最終流浪一天的三一同學,被心靈導師林大為用一碗餛飩給勸了回去。

錢三一回到家,母親裴音立刻抱著他大哭:“回來就好,回來就好。”當她不再糾結照片的事情,決定相信兒子的時候,與錢三一之間的親子矛盾便化解開來。

懂事的錢三一也勸裴音:“你們離婚吧!我跟你!”

別總跟孩子較勁兒,你以為在控制孩子,其實在限制自己的自由。

離婚對於裴音來說是一次解脫,也是另一份幸福的開始。如果她一直礙於兩個世家的情面,一直放不下孩子的管教,把一場沒有感情的婚姻持續拖著,對於自己也是一種懲罰。

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不要試圖用孩子的缺點跟別家孩子的優點做對比,這個等式本就不成立。

給了孩子足夠的信任,孩子才能足夠的信任你。

《少年派》:”快樂”和”對錯”,誰更重要?

3、

《少年派》整部劇我最喜歡的孩子,不是學霸錢三一,而是看上去不太靠譜,實則很靠譜的江天昊。

都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你怎樣做將影響孩子對待事情的態度。

王勝男面對林妙妙的自我放棄,選擇了語言暴力,結果林妙妙衝動的跑去跳樓。

江天昊父母面對一個億的債務,沒有逃避,沒有沮喪。面對趁火打劫的商人,沒有妥協,堅持原則。

對於江天昊的教育,開明卻不寵溺。

告訴他正確的價值觀:錢不能只靠父母給予,得靠自己的勞動去換取。

雖說因家變,江天昊也有過一段跳樓搶手機的蠢事,也因此徹底醒悟,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的青春未曾瘋狂過?

在迷茫之後,在覺醒之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面對它們,這也是江天昊父母親身教學的。

教會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就是對人生負責。

隨著錢三一、王勝男的入股,天昊小廚也一步步發展起來。這是江天昊創業的第一個項目,如果沒有父母跟朋友的大力支持,它會像很多初入創業市場的項目一樣,很早就夭折在搖籃裡。

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說:“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剷除埋伏各處的障礙,在家庭要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讓孩子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是他們最大的財富。

《少年派》:”快樂”和”對錯”,誰更重要?

4、

事實上,由於學校和家長的雙重壓迫,中國學生的自殺比例逐年上漲。

據相關數據統計: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選擇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然未遂。

這也是為什麼六六會用文字把現代教育的弊端,在《少年派》裡表達出來的原因吧!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出了問題,最該反省的應該是家長。

在擁有一個“聽話的好孩子”時,你已經慢慢讓孩子喪失“在恰當的年齡做恰當的事”的本性,這才是應該感到擔憂的事情。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表示:切記不要把權利和規則帶回家。

父母的條條框框,就像阻止孩子正向發展的減速帶,如遇道路堵塞,車輛逆行,事故自然會頻繁發生。

不要讓孩子活成一個孤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對錯只在你的一念之間,而快樂健康的人格才是他們更應該學會擁有的。

《少年派》:”快樂”和”對錯”,誰更重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