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優秀的父母會這樣做'

不完美媽媽 發現佩奇 珍妮的讀書筆記 2019-08-27
"

每個小寶貝都是一個天生的搗蛋鬼。他們喜歡靠搗蛋來吸引大人們的注意,他們喜歡搗蛋看大人們的反應,他們喜歡搗蛋證明自己的能力。第一次給寶寶講《搗蛋貓米樂》的故事,我就覺得,每個小搗蛋都會喜歡這個故事。果然,寶寶非常喜歡。

寶寶會為搗蛋貓的行為鼓掌叫好,也能感受到搗蛋貓離家出走的心情。與其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你這樣做不對”“你這樣做不好”,不如藉著《搗蛋貓米樂》這本繪本,讓孩子們對照自己的言行,感知自己行為的界限。

"

每個小寶貝都是一個天生的搗蛋鬼。他們喜歡靠搗蛋來吸引大人們的注意,他們喜歡搗蛋看大人們的反應,他們喜歡搗蛋證明自己的能力。第一次給寶寶講《搗蛋貓米樂》的故事,我就覺得,每個小搗蛋都會喜歡這個故事。果然,寶寶非常喜歡。

寶寶會為搗蛋貓的行為鼓掌叫好,也能感受到搗蛋貓離家出走的心情。與其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你這樣做不對”“你這樣做不好”,不如藉著《搗蛋貓米樂》這本繪本,讓孩子們對照自己的言行,感知自己行為的界限。

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優秀的父母會這樣做

《搗蛋貓米樂》是日本繪本作家深見春夫的作品。深見春夫被譽為日本“荒誕兒童文學第一人”。他深諳兒童心理,又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他的繪本充滿幽默,千奇百怪,變幻無窮。這本《搗蛋貓米樂》是他“睡得香系列”叢書的其中一本。

故事講的小主人夏美責備了調皮的小黑貓,又去找回小黑貓的故事。小黑貓米樂把家裡弄得髒髒的,夏美責備它之後,它竟然離家出走了。夏美髮現米樂不見後,到處尋找米樂。她走進大森林,身體變小了。還遇見了三隻貓。他們一起踏上找米樂的路程,但一路上被一隻變化多端的小妖怪不斷捉弄。最後,他們生氣了,不找米樂了。而小怪物這時候才意識到,它好像過分了。

在三隻小貓家,大家其樂融融地做著餅乾。這時候,米樂出現了。它跟大家道歉,重新贏得了大家的友誼。最後,米樂跟夏美愉快的回家了。回家路上,小主人還叮囑米樂說:以後不要再跑掉了。


這個故事有三個大亮點:

1、故事想象力豐富,充滿懸念。

夏美怎麼一進森林就變小了呢?小黑貓米樂到底跑到哪裡去了呢?夏美會找回米樂嗎?面對可怕的大森林,夏美應該也害怕吧。但是幸好她還遇見了三隻小貓。小貓們的餅乾籃子被偷走了,是誰偷走的呢?故事一開篇就進入了懸念,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

2、符合孩子搗蛋天性,引發孩子共鳴。

雖然沒有指明,但其實,書裡的小怪物就是米樂變的。是它偷走了籃子,是它變成了章魚,碰了孩子一臉的黑墨水。是它變成了怪獸嚇夏美他們……孩子們,特別是男孩子,在生活中經常做些搗蛋的事情,然後會引來父母的管教或者責罵。在孩子看來,他們在書裡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雖然他們意識不到,但用育兒專家們的話說就是,孩子的感受被認同了。一旦情緒被理解和接納,孩子們就願意對大人敞開心扉。這是通往孩子心靈的橋樑。

3、把道理蘊藏在故事裡,讓孩子欣然接受。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充滿傳奇歷險的故事,但這其中還包含了深深的道理。它教會孩子,調皮搗蛋雖然好玩,但是過分了的話會惹別人生氣。別人生氣了就不跟自己玩了;它教會孩子,假如惹人生氣了,有一個辦法是道歉:犯錯並不可怕,最重要懂得認錯;它教會孩子,雖然犯錯的自己經常惹爸爸媽媽生氣,但是爸爸媽媽都很愛自己,不希望自己離家出走。這些平時父母們想給孩子講的道理,通過這個天馬行空的故事,自然而然傳遞到孩子的心裡。不帶一點說教。

"

每個小寶貝都是一個天生的搗蛋鬼。他們喜歡靠搗蛋來吸引大人們的注意,他們喜歡搗蛋看大人們的反應,他們喜歡搗蛋證明自己的能力。第一次給寶寶講《搗蛋貓米樂》的故事,我就覺得,每個小搗蛋都會喜歡這個故事。果然,寶寶非常喜歡。

寶寶會為搗蛋貓的行為鼓掌叫好,也能感受到搗蛋貓離家出走的心情。與其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你這樣做不對”“你這樣做不好”,不如藉著《搗蛋貓米樂》這本繪本,讓孩子們對照自己的言行,感知自己行為的界限。

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優秀的父母會這樣做

《搗蛋貓米樂》是日本繪本作家深見春夫的作品。深見春夫被譽為日本“荒誕兒童文學第一人”。他深諳兒童心理,又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他的繪本充滿幽默,千奇百怪,變幻無窮。這本《搗蛋貓米樂》是他“睡得香系列”叢書的其中一本。

故事講的小主人夏美責備了調皮的小黑貓,又去找回小黑貓的故事。小黑貓米樂把家裡弄得髒髒的,夏美責備它之後,它竟然離家出走了。夏美髮現米樂不見後,到處尋找米樂。她走進大森林,身體變小了。還遇見了三隻貓。他們一起踏上找米樂的路程,但一路上被一隻變化多端的小妖怪不斷捉弄。最後,他們生氣了,不找米樂了。而小怪物這時候才意識到,它好像過分了。

在三隻小貓家,大家其樂融融地做著餅乾。這時候,米樂出現了。它跟大家道歉,重新贏得了大家的友誼。最後,米樂跟夏美愉快的回家了。回家路上,小主人還叮囑米樂說:以後不要再跑掉了。


這個故事有三個大亮點:

1、故事想象力豐富,充滿懸念。

夏美怎麼一進森林就變小了呢?小黑貓米樂到底跑到哪裡去了呢?夏美會找回米樂嗎?面對可怕的大森林,夏美應該也害怕吧。但是幸好她還遇見了三隻小貓。小貓們的餅乾籃子被偷走了,是誰偷走的呢?故事一開篇就進入了懸念,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

2、符合孩子搗蛋天性,引發孩子共鳴。

雖然沒有指明,但其實,書裡的小怪物就是米樂變的。是它偷走了籃子,是它變成了章魚,碰了孩子一臉的黑墨水。是它變成了怪獸嚇夏美他們……孩子們,特別是男孩子,在生活中經常做些搗蛋的事情,然後會引來父母的管教或者責罵。在孩子看來,他們在書裡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雖然他們意識不到,但用育兒專家們的話說就是,孩子的感受被認同了。一旦情緒被理解和接納,孩子們就願意對大人敞開心扉。這是通往孩子心靈的橋樑。

3、把道理蘊藏在故事裡,讓孩子欣然接受。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充滿傳奇歷險的故事,但這其中還包含了深深的道理。它教會孩子,調皮搗蛋雖然好玩,但是過分了的話會惹別人生氣。別人生氣了就不跟自己玩了;它教會孩子,假如惹人生氣了,有一個辦法是道歉:犯錯並不可怕,最重要懂得認錯;它教會孩子,雖然犯錯的自己經常惹爸爸媽媽生氣,但是爸爸媽媽都很愛自己,不希望自己離家出走。這些平時父母們想給孩子講的道理,通過這個天馬行空的故事,自然而然傳遞到孩子的心裡。不帶一點說教。

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優秀的父母會這樣做


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搗蛋行為?

1、瞭解孩子的三個叛逆期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個,大致要經過三個叛逆期。分別是2歲開始的“自我意識覺醒期”、7歲開始的“兒童叛逆期”,以及12開始的“青春叛逆期”。這三個階段,叛逆的程度是層層梯進的。總的說來,當孩子有自我意識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叛逆。前兩個階段,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挑戰與探索的慾望,當他們調皮搗蛋時,他們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瞭解這個世界。父母在引導、矯正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2、鼓勵孩子表達

孩子在做某件搗蛋事的時候,一定都有他們的原因。鼓勵孩子說出這些原因,是瞭解孩子的重要方式。家裡有個乖寶寶固然省心,可是,“麻煩”才是一個孩子真正的屬性。想起孩子在我家牆上到處亂畫,還一本正緊告訴我說:“媽媽,我給你留了張字條哦!”我的生氣頓時變成了驚喜。一味責備孩子,並不利於孩子成長。創造一個讓孩子願意溝通的環境,是父母的責任。

3、別忘了對孩子表達接納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母的接納十分重要。傳統父母很喜歡威脅孩子:“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哦!”“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孩子活在被拋棄的恐懼裡,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失去自我。另外,孩子犯錯免不了被責備。當責備或懲罰大於孩子承受的範圍時,孩子確實有可能做出離家出走的事情。犯錯固然要罰,但父母也應該及時對孩子表達愛與支持:“雖然闖了禍,但爸爸媽媽還是愛你的。”就像書中夏美對米樂說的話:“米樂,我最喜歡你了,你可以搗蛋,但你不要再跑掉了啊!”

"

每個小寶貝都是一個天生的搗蛋鬼。他們喜歡靠搗蛋來吸引大人們的注意,他們喜歡搗蛋看大人們的反應,他們喜歡搗蛋證明自己的能力。第一次給寶寶講《搗蛋貓米樂》的故事,我就覺得,每個小搗蛋都會喜歡這個故事。果然,寶寶非常喜歡。

寶寶會為搗蛋貓的行為鼓掌叫好,也能感受到搗蛋貓離家出走的心情。與其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你這樣做不對”“你這樣做不好”,不如藉著《搗蛋貓米樂》這本繪本,讓孩子們對照自己的言行,感知自己行為的界限。

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優秀的父母會這樣做

《搗蛋貓米樂》是日本繪本作家深見春夫的作品。深見春夫被譽為日本“荒誕兒童文學第一人”。他深諳兒童心理,又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他的繪本充滿幽默,千奇百怪,變幻無窮。這本《搗蛋貓米樂》是他“睡得香系列”叢書的其中一本。

故事講的小主人夏美責備了調皮的小黑貓,又去找回小黑貓的故事。小黑貓米樂把家裡弄得髒髒的,夏美責備它之後,它竟然離家出走了。夏美髮現米樂不見後,到處尋找米樂。她走進大森林,身體變小了。還遇見了三隻貓。他們一起踏上找米樂的路程,但一路上被一隻變化多端的小妖怪不斷捉弄。最後,他們生氣了,不找米樂了。而小怪物這時候才意識到,它好像過分了。

在三隻小貓家,大家其樂融融地做著餅乾。這時候,米樂出現了。它跟大家道歉,重新贏得了大家的友誼。最後,米樂跟夏美愉快的回家了。回家路上,小主人還叮囑米樂說:以後不要再跑掉了。


這個故事有三個大亮點:

1、故事想象力豐富,充滿懸念。

夏美怎麼一進森林就變小了呢?小黑貓米樂到底跑到哪裡去了呢?夏美會找回米樂嗎?面對可怕的大森林,夏美應該也害怕吧。但是幸好她還遇見了三隻小貓。小貓們的餅乾籃子被偷走了,是誰偷走的呢?故事一開篇就進入了懸念,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

2、符合孩子搗蛋天性,引發孩子共鳴。

雖然沒有指明,但其實,書裡的小怪物就是米樂變的。是它偷走了籃子,是它變成了章魚,碰了孩子一臉的黑墨水。是它變成了怪獸嚇夏美他們……孩子們,特別是男孩子,在生活中經常做些搗蛋的事情,然後會引來父母的管教或者責罵。在孩子看來,他們在書裡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雖然他們意識不到,但用育兒專家們的話說就是,孩子的感受被認同了。一旦情緒被理解和接納,孩子們就願意對大人敞開心扉。這是通往孩子心靈的橋樑。

3、把道理蘊藏在故事裡,讓孩子欣然接受。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充滿傳奇歷險的故事,但這其中還包含了深深的道理。它教會孩子,調皮搗蛋雖然好玩,但是過分了的話會惹別人生氣。別人生氣了就不跟自己玩了;它教會孩子,假如惹人生氣了,有一個辦法是道歉:犯錯並不可怕,最重要懂得認錯;它教會孩子,雖然犯錯的自己經常惹爸爸媽媽生氣,但是爸爸媽媽都很愛自己,不希望自己離家出走。這些平時父母們想給孩子講的道理,通過這個天馬行空的故事,自然而然傳遞到孩子的心裡。不帶一點說教。

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優秀的父母會這樣做


父母如何面對孩子的搗蛋行為?

1、瞭解孩子的三個叛逆期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個,大致要經過三個叛逆期。分別是2歲開始的“自我意識覺醒期”、7歲開始的“兒童叛逆期”,以及12開始的“青春叛逆期”。這三個階段,叛逆的程度是層層梯進的。總的說來,當孩子有自我意識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叛逆。前兩個階段,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挑戰與探索的慾望,當他們調皮搗蛋時,他們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瞭解這個世界。父母在引導、矯正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2、鼓勵孩子表達

孩子在做某件搗蛋事的時候,一定都有他們的原因。鼓勵孩子說出這些原因,是瞭解孩子的重要方式。家裡有個乖寶寶固然省心,可是,“麻煩”才是一個孩子真正的屬性。想起孩子在我家牆上到處亂畫,還一本正緊告訴我說:“媽媽,我給你留了張字條哦!”我的生氣頓時變成了驚喜。一味責備孩子,並不利於孩子成長。創造一個讓孩子願意溝通的環境,是父母的責任。

3、別忘了對孩子表達接納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母的接納十分重要。傳統父母很喜歡威脅孩子:“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哦!”“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孩子活在被拋棄的恐懼裡,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失去自我。另外,孩子犯錯免不了被責備。當責備或懲罰大於孩子承受的範圍時,孩子確實有可能做出離家出走的事情。犯錯固然要罰,但父母也應該及時對孩子表達愛與支持:“雖然闖了禍,但爸爸媽媽還是愛你的。”就像書中夏美對米樂說的話:“米樂,我最喜歡你了,你可以搗蛋,但你不要再跑掉了啊!”

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優秀的父母會這樣做

犯錯是孩子的天性,“麻煩”是孩子的屬性。父母應該在是非觀念上對孩子加以引導和糾正。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是,對於孩子充滿童真的行為,卻不應該過度反應。父母對孩子的愛與接納,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您好,這裡是@珍妮的讀書筆記

歡迎關注,我們一起閱讀,一起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