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也看到了6種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大家不妨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是哪一位?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也看到了6種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大家不妨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是哪一位?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1、最專制:喬英子的母親宋倩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出現了一種和“溺愛型”教育相反的教育形式,即“專制型”教育。秉持這種教育模式的家長,對孩子來講就是最高“統治者”,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習慣用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標準去塑造理想中的孩子,自認為這是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做法,凡事由家長說了算,孩子無權決定自己的事。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就是“專制型”家長的典型代表。宋倩原本是春風中學的金牌物理老師,因為女兒喬英子高考,事業有成的她果斷辭職,當起了輔導班老師,靈活的工作時間讓她有更多精力照顧女兒的學習生活。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也看到了6種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大家不妨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是哪一位?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1、最專制:喬英子的母親宋倩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出現了一種和“溺愛型”教育相反的教育形式,即“專制型”教育。秉持這種教育模式的家長,對孩子來講就是最高“統治者”,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習慣用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標準去塑造理想中的孩子,自認為這是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做法,凡事由家長說了算,孩子無權決定自己的事。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就是“專制型”家長的典型代表。宋倩原本是春風中學的金牌物理老師,因為女兒喬英子高考,事業有成的她果斷辭職,當起了輔導班老師,靈活的工作時間讓她有更多精力照顧女兒的學習生活。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喬英子眼裡,媽媽是一個表面和善、內心嚴厲的女人。身為單親媽媽的宋倩,辭掉工作的自我犧牲、婚姻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宋倩自然而然地將全部喜怒哀樂轉嫁在女兒喬英子身上,對學霸女兒喬英子展開了“監控式”關懷。她認為女兒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全部,甚至,還是自己身體中的一部分,她也像操縱自己的身體一樣,試圖完全掌控女兒的人生。大到高考志願、人生規劃,小到一舉一動、衣食住行,全都得在她的安排之中,對於她的這些決定,英子必須完全順從。喬英子吐槽媽媽“賊專制”,將母女感情比喻為“塑料姐妹花”,一碰就碎,一點就著。

社會競爭激烈的加劇,還有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衝擊,給做家長的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而他們沒有把此運用到自己身上,而是轉嫁到孩子身上。於是,無形中為孩子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催逼源”。這些催逼必然給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危害。不難想象,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該是多麼無奈、沮喪,甚至叛逆、墮落。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也看到了6種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大家不妨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是哪一位?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1、最專制:喬英子的母親宋倩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出現了一種和“溺愛型”教育相反的教育形式,即“專制型”教育。秉持這種教育模式的家長,對孩子來講就是最高“統治者”,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習慣用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標準去塑造理想中的孩子,自認為這是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做法,凡事由家長說了算,孩子無權決定自己的事。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就是“專制型”家長的典型代表。宋倩原本是春風中學的金牌物理老師,因為女兒喬英子高考,事業有成的她果斷辭職,當起了輔導班老師,靈活的工作時間讓她有更多精力照顧女兒的學習生活。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喬英子眼裡,媽媽是一個表面和善、內心嚴厲的女人。身為單親媽媽的宋倩,辭掉工作的自我犧牲、婚姻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宋倩自然而然地將全部喜怒哀樂轉嫁在女兒喬英子身上,對學霸女兒喬英子展開了“監控式”關懷。她認為女兒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全部,甚至,還是自己身體中的一部分,她也像操縱自己的身體一樣,試圖完全掌控女兒的人生。大到高考志願、人生規劃,小到一舉一動、衣食住行,全都得在她的安排之中,對於她的這些決定,英子必須完全順從。喬英子吐槽媽媽“賊專制”,將母女感情比喻為“塑料姐妹花”,一碰就碎,一點就著。

社會競爭激烈的加劇,還有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衝擊,給做家長的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而他們沒有把此運用到自己身上,而是轉嫁到孩子身上。於是,無形中為孩子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催逼源”。這些催逼必然給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危害。不難想象,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該是多麼無奈、沮喪,甚至叛逆、墮落。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電視劇中,喬英子向爸爸哭訴,在媽媽的這種“監控”下,自己就像“在坐牢”,並因此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以“跳海自殺”相威脅,就是要逃離北京,逃離媽媽的“掌控”。

很顯然,專制式教育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更不可能帶給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家長,只有放低姿態,尊重孩子,為孩子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達到培養優秀孩子的目的。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也看到了6種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大家不妨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是哪一位?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1、最專制:喬英子的母親宋倩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出現了一種和“溺愛型”教育相反的教育形式,即“專制型”教育。秉持這種教育模式的家長,對孩子來講就是最高“統治者”,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習慣用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標準去塑造理想中的孩子,自認為這是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做法,凡事由家長說了算,孩子無權決定自己的事。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就是“專制型”家長的典型代表。宋倩原本是春風中學的金牌物理老師,因為女兒喬英子高考,事業有成的她果斷辭職,當起了輔導班老師,靈活的工作時間讓她有更多精力照顧女兒的學習生活。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喬英子眼裡,媽媽是一個表面和善、內心嚴厲的女人。身為單親媽媽的宋倩,辭掉工作的自我犧牲、婚姻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宋倩自然而然地將全部喜怒哀樂轉嫁在女兒喬英子身上,對學霸女兒喬英子展開了“監控式”關懷。她認為女兒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全部,甚至,還是自己身體中的一部分,她也像操縱自己的身體一樣,試圖完全掌控女兒的人生。大到高考志願、人生規劃,小到一舉一動、衣食住行,全都得在她的安排之中,對於她的這些決定,英子必須完全順從。喬英子吐槽媽媽“賊專制”,將母女感情比喻為“塑料姐妹花”,一碰就碎,一點就著。

社會競爭激烈的加劇,還有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衝擊,給做家長的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而他們沒有把此運用到自己身上,而是轉嫁到孩子身上。於是,無形中為孩子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催逼源”。這些催逼必然給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危害。不難想象,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該是多麼無奈、沮喪,甚至叛逆、墮落。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電視劇中,喬英子向爸爸哭訴,在媽媽的這種“監控”下,自己就像“在坐牢”,並因此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以“跳海自殺”相威脅,就是要逃離北京,逃離媽媽的“掌控”。

很顯然,專制式教育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更不可能帶給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家長,只有放低姿態,尊重孩子,為孩子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達到培養優秀孩子的目的。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2、最開明:方一凡的父親方圓

孩子是藉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體驗這個世界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允許他們做自己。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心胸越來越寬廣,教育方式也更加開明,不再循規蹈矩,因循守舊。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與喬英子的母親宋倩的“專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方一凡的父親方圓,他可以說是全劇最“開明”的家長。

方一凡是個調皮搗蛋的後進生。進入高三,馬上就要面臨高考了,方一凡不但因為期末考試成績差,被班主任建議“蹲班”,還在開學第一天就和同學打架,平時的學習中也是吊兒郎當。但是,爸爸方圓對待孩子的教育卻很平和,他會帶著已經高三的兒子方一凡一起開黑打遊戲,幫他製造學習的假象以便在媽媽面前矇混過關。當母子矛盾升級時,他還會充當“和事佬” ,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把母子倆說得心服口服。當潘老師建議方一凡參加“藝考”的時候,爸爸方圓在問過方一凡的真實想法,確認兒子確實喜歡唱歌跳舞,便拉下面子,讓好友喬衛東幫忙,請小夢給鑑定一下方一凡是否有這方面的潛質,在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他堅定的支持方一凡的“藝考夢”,並且想方設法取得了童文潔(方一凡媽媽)的認同。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也看到了6種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大家不妨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是哪一位?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1、最專制:喬英子的母親宋倩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出現了一種和“溺愛型”教育相反的教育形式,即“專制型”教育。秉持這種教育模式的家長,對孩子來講就是最高“統治者”,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習慣用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標準去塑造理想中的孩子,自認為這是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做法,凡事由家長說了算,孩子無權決定自己的事。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就是“專制型”家長的典型代表。宋倩原本是春風中學的金牌物理老師,因為女兒喬英子高考,事業有成的她果斷辭職,當起了輔導班老師,靈活的工作時間讓她有更多精力照顧女兒的學習生活。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喬英子眼裡,媽媽是一個表面和善、內心嚴厲的女人。身為單親媽媽的宋倩,辭掉工作的自我犧牲、婚姻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宋倩自然而然地將全部喜怒哀樂轉嫁在女兒喬英子身上,對學霸女兒喬英子展開了“監控式”關懷。她認為女兒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全部,甚至,還是自己身體中的一部分,她也像操縱自己的身體一樣,試圖完全掌控女兒的人生。大到高考志願、人生規劃,小到一舉一動、衣食住行,全都得在她的安排之中,對於她的這些決定,英子必須完全順從。喬英子吐槽媽媽“賊專制”,將母女感情比喻為“塑料姐妹花”,一碰就碎,一點就著。

社會競爭激烈的加劇,還有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衝擊,給做家長的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而他們沒有把此運用到自己身上,而是轉嫁到孩子身上。於是,無形中為孩子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催逼源”。這些催逼必然給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危害。不難想象,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該是多麼無奈、沮喪,甚至叛逆、墮落。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電視劇中,喬英子向爸爸哭訴,在媽媽的這種“監控”下,自己就像“在坐牢”,並因此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以“跳海自殺”相威脅,就是要逃離北京,逃離媽媽的“掌控”。

很顯然,專制式教育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更不可能帶給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家長,只有放低姿態,尊重孩子,為孩子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達到培養優秀孩子的目的。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2、最開明:方一凡的父親方圓

孩子是藉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體驗這個世界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允許他們做自己。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心胸越來越寬廣,教育方式也更加開明,不再循規蹈矩,因循守舊。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與喬英子的母親宋倩的“專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方一凡的父親方圓,他可以說是全劇最“開明”的家長。

方一凡是個調皮搗蛋的後進生。進入高三,馬上就要面臨高考了,方一凡不但因為期末考試成績差,被班主任建議“蹲班”,還在開學第一天就和同學打架,平時的學習中也是吊兒郎當。但是,爸爸方圓對待孩子的教育卻很平和,他會帶著已經高三的兒子方一凡一起開黑打遊戲,幫他製造學習的假象以便在媽媽面前矇混過關。當母子矛盾升級時,他還會充當“和事佬” ,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把母子倆說得心服口服。當潘老師建議方一凡參加“藝考”的時候,爸爸方圓在問過方一凡的真實想法,確認兒子確實喜歡唱歌跳舞,便拉下面子,讓好友喬衛東幫忙,請小夢給鑑定一下方一凡是否有這方面的潛質,在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他堅定的支持方一凡的“藝考夢”,並且想方設法取得了童文潔(方一凡媽媽)的認同。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雖然開明很重要,但也不是無限制、無底線地支持孩子所有決定,開明不同於放縱,分寸很重要。開明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分寸,不能傷害自己,不能傷害他人,不能違反法律法規,不能觸犯道德底線。在這個分寸下,允許孩子最大限度地做自己。允許孩子做自己,將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寶貴財富。

時代不斷在進步,很多新穎、獨特的選擇會出現在孩子面前,只要孩子健康快樂、生活積極樂觀,我們家長都應該接受和支持。也許家長會留下人生的遺憾,卻成全了孩子的另一種體驗。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開明而不放縱的父母,支持孩子體驗各種各樣美好的人生,不要浪費了大好時光。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也看到了6種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大家不妨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是哪一位?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1、最專制:喬英子的母親宋倩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出現了一種和“溺愛型”教育相反的教育形式,即“專制型”教育。秉持這種教育模式的家長,對孩子來講就是最高“統治者”,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習慣用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標準去塑造理想中的孩子,自認為這是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做法,凡事由家長說了算,孩子無權決定自己的事。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就是“專制型”家長的典型代表。宋倩原本是春風中學的金牌物理老師,因為女兒喬英子高考,事業有成的她果斷辭職,當起了輔導班老師,靈活的工作時間讓她有更多精力照顧女兒的學習生活。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喬英子眼裡,媽媽是一個表面和善、內心嚴厲的女人。身為單親媽媽的宋倩,辭掉工作的自我犧牲、婚姻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宋倩自然而然地將全部喜怒哀樂轉嫁在女兒喬英子身上,對學霸女兒喬英子展開了“監控式”關懷。她認為女兒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全部,甚至,還是自己身體中的一部分,她也像操縱自己的身體一樣,試圖完全掌控女兒的人生。大到高考志願、人生規劃,小到一舉一動、衣食住行,全都得在她的安排之中,對於她的這些決定,英子必須完全順從。喬英子吐槽媽媽“賊專制”,將母女感情比喻為“塑料姐妹花”,一碰就碎,一點就著。

社會競爭激烈的加劇,還有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衝擊,給做家長的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而他們沒有把此運用到自己身上,而是轉嫁到孩子身上。於是,無形中為孩子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催逼源”。這些催逼必然給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危害。不難想象,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該是多麼無奈、沮喪,甚至叛逆、墮落。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電視劇中,喬英子向爸爸哭訴,在媽媽的這種“監控”下,自己就像“在坐牢”,並因此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以“跳海自殺”相威脅,就是要逃離北京,逃離媽媽的“掌控”。

很顯然,專制式教育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更不可能帶給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家長,只有放低姿態,尊重孩子,為孩子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達到培養優秀孩子的目的。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2、最開明:方一凡的父親方圓

孩子是藉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體驗這個世界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允許他們做自己。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心胸越來越寬廣,教育方式也更加開明,不再循規蹈矩,因循守舊。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與喬英子的母親宋倩的“專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方一凡的父親方圓,他可以說是全劇最“開明”的家長。

方一凡是個調皮搗蛋的後進生。進入高三,馬上就要面臨高考了,方一凡不但因為期末考試成績差,被班主任建議“蹲班”,還在開學第一天就和同學打架,平時的學習中也是吊兒郎當。但是,爸爸方圓對待孩子的教育卻很平和,他會帶著已經高三的兒子方一凡一起開黑打遊戲,幫他製造學習的假象以便在媽媽面前矇混過關。當母子矛盾升級時,他還會充當“和事佬” ,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把母子倆說得心服口服。當潘老師建議方一凡參加“藝考”的時候,爸爸方圓在問過方一凡的真實想法,確認兒子確實喜歡唱歌跳舞,便拉下面子,讓好友喬衛東幫忙,請小夢給鑑定一下方一凡是否有這方面的潛質,在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他堅定的支持方一凡的“藝考夢”,並且想方設法取得了童文潔(方一凡媽媽)的認同。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雖然開明很重要,但也不是無限制、無底線地支持孩子所有決定,開明不同於放縱,分寸很重要。開明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分寸,不能傷害自己,不能傷害他人,不能違反法律法規,不能觸犯道德底線。在這個分寸下,允許孩子最大限度地做自己。允許孩子做自己,將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寶貴財富。

時代不斷在進步,很多新穎、獨特的選擇會出現在孩子面前,只要孩子健康快樂、生活積極樂觀,我們家長都應該接受和支持。也許家長會留下人生的遺憾,卻成全了孩子的另一種體驗。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開明而不放縱的父母,支持孩子體驗各種各樣美好的人生,不要浪費了大好時光。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3、最焦慮:方一凡的母親童文潔

在中國家庭教育中,評價一個孩子只有一個指標,那就是成績。在成績面前,其他都是小事。《小歡喜》的主題聚焦在高考,劇中的幾個小演員,演的都是高三學生。高考是什麼?大家都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要麼鯉魚躍龍門脫離苦海,要麼一失足成千古恨。

“高考這場戰役你要是輸了,你終身遺憾吶,方一凡!”方一凡媽媽童文潔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讓人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同一類中國式家長也在“分享”同一種焦慮。

在開篇的劇情中,兒子方一凡即將升入高三,卻陷入“被蹲班”的難題,母親童文潔滿心焦慮,怒斥兒子“考試考試不靈,打架打架門清”。在罵過了孩子之後,立馬給兒子方一凡聯繫各種補習班。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投入到高三的學習中,董文潔買不起學區房,租也要租一個學區房,哪怕是支付一個月1萬2的房租,讓生活捉襟見肘,就是為了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也看到了6種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大家不妨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是哪一位?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1、最專制:喬英子的母親宋倩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出現了一種和“溺愛型”教育相反的教育形式,即“專制型”教育。秉持這種教育模式的家長,對孩子來講就是最高“統治者”,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習慣用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標準去塑造理想中的孩子,自認為這是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做法,凡事由家長說了算,孩子無權決定自己的事。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就是“專制型”家長的典型代表。宋倩原本是春風中學的金牌物理老師,因為女兒喬英子高考,事業有成的她果斷辭職,當起了輔導班老師,靈活的工作時間讓她有更多精力照顧女兒的學習生活。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喬英子眼裡,媽媽是一個表面和善、內心嚴厲的女人。身為單親媽媽的宋倩,辭掉工作的自我犧牲、婚姻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宋倩自然而然地將全部喜怒哀樂轉嫁在女兒喬英子身上,對學霸女兒喬英子展開了“監控式”關懷。她認為女兒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全部,甚至,還是自己身體中的一部分,她也像操縱自己的身體一樣,試圖完全掌控女兒的人生。大到高考志願、人生規劃,小到一舉一動、衣食住行,全都得在她的安排之中,對於她的這些決定,英子必須完全順從。喬英子吐槽媽媽“賊專制”,將母女感情比喻為“塑料姐妹花”,一碰就碎,一點就著。

社會競爭激烈的加劇,還有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衝擊,給做家長的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而他們沒有把此運用到自己身上,而是轉嫁到孩子身上。於是,無形中為孩子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催逼源”。這些催逼必然給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危害。不難想象,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該是多麼無奈、沮喪,甚至叛逆、墮落。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電視劇中,喬英子向爸爸哭訴,在媽媽的這種“監控”下,自己就像“在坐牢”,並因此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以“跳海自殺”相威脅,就是要逃離北京,逃離媽媽的“掌控”。

很顯然,專制式教育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更不可能帶給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家長,只有放低姿態,尊重孩子,為孩子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達到培養優秀孩子的目的。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2、最開明:方一凡的父親方圓

孩子是藉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體驗這個世界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允許他們做自己。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心胸越來越寬廣,教育方式也更加開明,不再循規蹈矩,因循守舊。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與喬英子的母親宋倩的“專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方一凡的父親方圓,他可以說是全劇最“開明”的家長。

方一凡是個調皮搗蛋的後進生。進入高三,馬上就要面臨高考了,方一凡不但因為期末考試成績差,被班主任建議“蹲班”,還在開學第一天就和同學打架,平時的學習中也是吊兒郎當。但是,爸爸方圓對待孩子的教育卻很平和,他會帶著已經高三的兒子方一凡一起開黑打遊戲,幫他製造學習的假象以便在媽媽面前矇混過關。當母子矛盾升級時,他還會充當“和事佬” ,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把母子倆說得心服口服。當潘老師建議方一凡參加“藝考”的時候,爸爸方圓在問過方一凡的真實想法,確認兒子確實喜歡唱歌跳舞,便拉下面子,讓好友喬衛東幫忙,請小夢給鑑定一下方一凡是否有這方面的潛質,在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他堅定的支持方一凡的“藝考夢”,並且想方設法取得了童文潔(方一凡媽媽)的認同。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雖然開明很重要,但也不是無限制、無底線地支持孩子所有決定,開明不同於放縱,分寸很重要。開明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分寸,不能傷害自己,不能傷害他人,不能違反法律法規,不能觸犯道德底線。在這個分寸下,允許孩子最大限度地做自己。允許孩子做自己,將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寶貴財富。

時代不斷在進步,很多新穎、獨特的選擇會出現在孩子面前,只要孩子健康快樂、生活積極樂觀,我們家長都應該接受和支持。也許家長會留下人生的遺憾,卻成全了孩子的另一種體驗。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開明而不放縱的父母,支持孩子體驗各種各樣美好的人生,不要浪費了大好時光。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3、最焦慮:方一凡的母親童文潔

在中國家庭教育中,評價一個孩子只有一個指標,那就是成績。在成績面前,其他都是小事。《小歡喜》的主題聚焦在高考,劇中的幾個小演員,演的都是高三學生。高考是什麼?大家都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要麼鯉魚躍龍門脫離苦海,要麼一失足成千古恨。

“高考這場戰役你要是輸了,你終身遺憾吶,方一凡!”方一凡媽媽童文潔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讓人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同一類中國式家長也在“分享”同一種焦慮。

在開篇的劇情中,兒子方一凡即將升入高三,卻陷入“被蹲班”的難題,母親童文潔滿心焦慮,怒斥兒子“考試考試不靈,打架打架門清”。在罵過了孩子之後,立馬給兒子方一凡聯繫各種補習班。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投入到高三的學習中,董文潔買不起學區房,租也要租一個學區房,哪怕是支付一個月1萬2的房租,讓生活捉襟見肘,就是為了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中國式教育以成績論輸贏,不能輸,輸不起,每一次的考試都是煎熬。無數中國家庭父母放大了高考的效用,“一考定終身”,這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想讓中國家長陷入了集體焦慮中。雖然高考是目前擺脫命運的最公平的考試方式,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不能從根本上去正視考試這件事,甚至將孩子作為自己沒考上大學的遺憾,讓孩子去替家長完成考大學的理想。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類最高的需求發揮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在自己的人生之路發光發熱。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而非造就一臺完美的考試機器。成績只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教育本質是成長,挖掘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 ,幫助其成長為更好的自己。高考只不過是這無數可能性中的一種,但是絕不是終點。輸了考試,但是未必會輸了人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在他成長過程中會有各種不確定性,有驚喜,有挫折,有歡笑,有淚水,給孩子機會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性。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誰都無法去剔除生命中各種不確定性。父母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引導孩子,但是無法幫他們做任何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在他陷入人生低谷時,默默支持鼓勵他;在他接受掌聲祝福時,滿心歡喜恭喜他。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也看到了6種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大家不妨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是哪一位?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1、最專制:喬英子的母親宋倩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出現了一種和“溺愛型”教育相反的教育形式,即“專制型”教育。秉持這種教育模式的家長,對孩子來講就是最高“統治者”,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習慣用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標準去塑造理想中的孩子,自認為這是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做法,凡事由家長說了算,孩子無權決定自己的事。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就是“專制型”家長的典型代表。宋倩原本是春風中學的金牌物理老師,因為女兒喬英子高考,事業有成的她果斷辭職,當起了輔導班老師,靈活的工作時間讓她有更多精力照顧女兒的學習生活。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喬英子眼裡,媽媽是一個表面和善、內心嚴厲的女人。身為單親媽媽的宋倩,辭掉工作的自我犧牲、婚姻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宋倩自然而然地將全部喜怒哀樂轉嫁在女兒喬英子身上,對學霸女兒喬英子展開了“監控式”關懷。她認為女兒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全部,甚至,還是自己身體中的一部分,她也像操縱自己的身體一樣,試圖完全掌控女兒的人生。大到高考志願、人生規劃,小到一舉一動、衣食住行,全都得在她的安排之中,對於她的這些決定,英子必須完全順從。喬英子吐槽媽媽“賊專制”,將母女感情比喻為“塑料姐妹花”,一碰就碎,一點就著。

社會競爭激烈的加劇,還有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衝擊,給做家長的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而他們沒有把此運用到自己身上,而是轉嫁到孩子身上。於是,無形中為孩子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催逼源”。這些催逼必然給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危害。不難想象,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該是多麼無奈、沮喪,甚至叛逆、墮落。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電視劇中,喬英子向爸爸哭訴,在媽媽的這種“監控”下,自己就像“在坐牢”,並因此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以“跳海自殺”相威脅,就是要逃離北京,逃離媽媽的“掌控”。

很顯然,專制式教育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更不可能帶給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家長,只有放低姿態,尊重孩子,為孩子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達到培養優秀孩子的目的。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2、最開明:方一凡的父親方圓

孩子是藉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體驗這個世界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允許他們做自己。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心胸越來越寬廣,教育方式也更加開明,不再循規蹈矩,因循守舊。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與喬英子的母親宋倩的“專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方一凡的父親方圓,他可以說是全劇最“開明”的家長。

方一凡是個調皮搗蛋的後進生。進入高三,馬上就要面臨高考了,方一凡不但因為期末考試成績差,被班主任建議“蹲班”,還在開學第一天就和同學打架,平時的學習中也是吊兒郎當。但是,爸爸方圓對待孩子的教育卻很平和,他會帶著已經高三的兒子方一凡一起開黑打遊戲,幫他製造學習的假象以便在媽媽面前矇混過關。當母子矛盾升級時,他還會充當“和事佬” ,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把母子倆說得心服口服。當潘老師建議方一凡參加“藝考”的時候,爸爸方圓在問過方一凡的真實想法,確認兒子確實喜歡唱歌跳舞,便拉下面子,讓好友喬衛東幫忙,請小夢給鑑定一下方一凡是否有這方面的潛質,在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他堅定的支持方一凡的“藝考夢”,並且想方設法取得了童文潔(方一凡媽媽)的認同。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雖然開明很重要,但也不是無限制、無底線地支持孩子所有決定,開明不同於放縱,分寸很重要。開明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分寸,不能傷害自己,不能傷害他人,不能違反法律法規,不能觸犯道德底線。在這個分寸下,允許孩子最大限度地做自己。允許孩子做自己,將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寶貴財富。

時代不斷在進步,很多新穎、獨特的選擇會出現在孩子面前,只要孩子健康快樂、生活積極樂觀,我們家長都應該接受和支持。也許家長會留下人生的遺憾,卻成全了孩子的另一種體驗。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開明而不放縱的父母,支持孩子體驗各種各樣美好的人生,不要浪費了大好時光。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3、最焦慮:方一凡的母親童文潔

在中國家庭教育中,評價一個孩子只有一個指標,那就是成績。在成績面前,其他都是小事。《小歡喜》的主題聚焦在高考,劇中的幾個小演員,演的都是高三學生。高考是什麼?大家都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要麼鯉魚躍龍門脫離苦海,要麼一失足成千古恨。

“高考這場戰役你要是輸了,你終身遺憾吶,方一凡!”方一凡媽媽童文潔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讓人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同一類中國式家長也在“分享”同一種焦慮。

在開篇的劇情中,兒子方一凡即將升入高三,卻陷入“被蹲班”的難題,母親童文潔滿心焦慮,怒斥兒子“考試考試不靈,打架打架門清”。在罵過了孩子之後,立馬給兒子方一凡聯繫各種補習班。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投入到高三的學習中,董文潔買不起學區房,租也要租一個學區房,哪怕是支付一個月1萬2的房租,讓生活捉襟見肘,就是為了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中國式教育以成績論輸贏,不能輸,輸不起,每一次的考試都是煎熬。無數中國家庭父母放大了高考的效用,“一考定終身”,這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想讓中國家長陷入了集體焦慮中。雖然高考是目前擺脫命運的最公平的考試方式,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不能從根本上去正視考試這件事,甚至將孩子作為自己沒考上大學的遺憾,讓孩子去替家長完成考大學的理想。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類最高的需求發揮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在自己的人生之路發光發熱。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而非造就一臺完美的考試機器。成績只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教育本質是成長,挖掘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 ,幫助其成長為更好的自己。高考只不過是這無數可能性中的一種,但是絕不是終點。輸了考試,但是未必會輸了人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在他成長過程中會有各種不確定性,有驚喜,有挫折,有歡笑,有淚水,給孩子機會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性。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誰都無法去剔除生命中各種不確定性。父母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引導孩子,但是無法幫他們做任何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在他陷入人生低谷時,默默支持鼓勵他;在他接受掌聲祝福時,滿心歡喜恭喜他。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4、最善解人意:季楊楊的母親劉靜

季楊楊從小是被舅舅帶大的,所以跟父母感情不深。他性格暴躁,舉止反叛,活脫脫一個現實版“哪吒”在世。他開豪車進校園,與同學打架,父親認為他不務正業,父子倆總是爭吵。因工作的特殊情況,錯過兒子的童年,卻又恰好在青春期的檔口決定迴歸家庭,“火星撞地球”在所難免。好在有個溫柔賢淑、善解人意的媽媽,總在關鍵時刻為倆父子打圓場,一家人的僵硬局面慢慢走向良好態勢,這樣的媽媽,誰有誰歡喜!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也看到了6種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大家不妨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是哪一位?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1、最專制:喬英子的母親宋倩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出現了一種和“溺愛型”教育相反的教育形式,即“專制型”教育。秉持這種教育模式的家長,對孩子來講就是最高“統治者”,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習慣用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標準去塑造理想中的孩子,自認為這是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做法,凡事由家長說了算,孩子無權決定自己的事。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就是“專制型”家長的典型代表。宋倩原本是春風中學的金牌物理老師,因為女兒喬英子高考,事業有成的她果斷辭職,當起了輔導班老師,靈活的工作時間讓她有更多精力照顧女兒的學習生活。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喬英子眼裡,媽媽是一個表面和善、內心嚴厲的女人。身為單親媽媽的宋倩,辭掉工作的自我犧牲、婚姻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宋倩自然而然地將全部喜怒哀樂轉嫁在女兒喬英子身上,對學霸女兒喬英子展開了“監控式”關懷。她認為女兒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全部,甚至,還是自己身體中的一部分,她也像操縱自己的身體一樣,試圖完全掌控女兒的人生。大到高考志願、人生規劃,小到一舉一動、衣食住行,全都得在她的安排之中,對於她的這些決定,英子必須完全順從。喬英子吐槽媽媽“賊專制”,將母女感情比喻為“塑料姐妹花”,一碰就碎,一點就著。

社會競爭激烈的加劇,還有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衝擊,給做家長的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而他們沒有把此運用到自己身上,而是轉嫁到孩子身上。於是,無形中為孩子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催逼源”。這些催逼必然給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危害。不難想象,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該是多麼無奈、沮喪,甚至叛逆、墮落。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電視劇中,喬英子向爸爸哭訴,在媽媽的這種“監控”下,自己就像“在坐牢”,並因此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以“跳海自殺”相威脅,就是要逃離北京,逃離媽媽的“掌控”。

很顯然,專制式教育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更不可能帶給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家長,只有放低姿態,尊重孩子,為孩子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達到培養優秀孩子的目的。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2、最開明:方一凡的父親方圓

孩子是藉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體驗這個世界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允許他們做自己。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心胸越來越寬廣,教育方式也更加開明,不再循規蹈矩,因循守舊。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與喬英子的母親宋倩的“專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方一凡的父親方圓,他可以說是全劇最“開明”的家長。

方一凡是個調皮搗蛋的後進生。進入高三,馬上就要面臨高考了,方一凡不但因為期末考試成績差,被班主任建議“蹲班”,還在開學第一天就和同學打架,平時的學習中也是吊兒郎當。但是,爸爸方圓對待孩子的教育卻很平和,他會帶著已經高三的兒子方一凡一起開黑打遊戲,幫他製造學習的假象以便在媽媽面前矇混過關。當母子矛盾升級時,他還會充當“和事佬” ,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把母子倆說得心服口服。當潘老師建議方一凡參加“藝考”的時候,爸爸方圓在問過方一凡的真實想法,確認兒子確實喜歡唱歌跳舞,便拉下面子,讓好友喬衛東幫忙,請小夢給鑑定一下方一凡是否有這方面的潛質,在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他堅定的支持方一凡的“藝考夢”,並且想方設法取得了童文潔(方一凡媽媽)的認同。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雖然開明很重要,但也不是無限制、無底線地支持孩子所有決定,開明不同於放縱,分寸很重要。開明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分寸,不能傷害自己,不能傷害他人,不能違反法律法規,不能觸犯道德底線。在這個分寸下,允許孩子最大限度地做自己。允許孩子做自己,將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寶貴財富。

時代不斷在進步,很多新穎、獨特的選擇會出現在孩子面前,只要孩子健康快樂、生活積極樂觀,我們家長都應該接受和支持。也許家長會留下人生的遺憾,卻成全了孩子的另一種體驗。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開明而不放縱的父母,支持孩子體驗各種各樣美好的人生,不要浪費了大好時光。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3、最焦慮:方一凡的母親童文潔

在中國家庭教育中,評價一個孩子只有一個指標,那就是成績。在成績面前,其他都是小事。《小歡喜》的主題聚焦在高考,劇中的幾個小演員,演的都是高三學生。高考是什麼?大家都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要麼鯉魚躍龍門脫離苦海,要麼一失足成千古恨。

“高考這場戰役你要是輸了,你終身遺憾吶,方一凡!”方一凡媽媽童文潔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讓人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同一類中國式家長也在“分享”同一種焦慮。

在開篇的劇情中,兒子方一凡即將升入高三,卻陷入“被蹲班”的難題,母親童文潔滿心焦慮,怒斥兒子“考試考試不靈,打架打架門清”。在罵過了孩子之後,立馬給兒子方一凡聯繫各種補習班。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投入到高三的學習中,董文潔買不起學區房,租也要租一個學區房,哪怕是支付一個月1萬2的房租,讓生活捉襟見肘,就是為了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中國式教育以成績論輸贏,不能輸,輸不起,每一次的考試都是煎熬。無數中國家庭父母放大了高考的效用,“一考定終身”,這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想讓中國家長陷入了集體焦慮中。雖然高考是目前擺脫命運的最公平的考試方式,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不能從根本上去正視考試這件事,甚至將孩子作為自己沒考上大學的遺憾,讓孩子去替家長完成考大學的理想。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類最高的需求發揮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在自己的人生之路發光發熱。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而非造就一臺完美的考試機器。成績只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教育本質是成長,挖掘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 ,幫助其成長為更好的自己。高考只不過是這無數可能性中的一種,但是絕不是終點。輸了考試,但是未必會輸了人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在他成長過程中會有各種不確定性,有驚喜,有挫折,有歡笑,有淚水,給孩子機會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性。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誰都無法去剔除生命中各種不確定性。父母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引導孩子,但是無法幫他們做任何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在他陷入人生低谷時,默默支持鼓勵他;在他接受掌聲祝福時,滿心歡喜恭喜他。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4、最善解人意:季楊楊的母親劉靜

季楊楊從小是被舅舅帶大的,所以跟父母感情不深。他性格暴躁,舉止反叛,活脫脫一個現實版“哪吒”在世。他開豪車進校園,與同學打架,父親認為他不務正業,父子倆總是爭吵。因工作的特殊情況,錯過兒子的童年,卻又恰好在青春期的檔口決定迴歸家庭,“火星撞地球”在所難免。好在有個溫柔賢淑、善解人意的媽媽,總在關鍵時刻為倆父子打圓場,一家人的僵硬局面慢慢走向良好態勢,這樣的媽媽,誰有誰歡喜!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5、最愛炫耀:王一笛的媽媽

除了前面提到的4位作為主要角色的家長,還有一位家長出場次數不多,但留給大家的印象卻很深刻,那就是王一笛的媽媽。

王一笛的媽媽特別張揚,性格外向而且自來熟,她的人生就是圍著老公和孩子打轉,到處顯擺丈夫和女兒。

她的丈夫是上市公司的CEO,而且還特別顧家,是個“妻管嚴”。第一次見面,他就開始向童文潔顯擺她的“馭夫有術”。

女兒王一笛聰明又漂亮,因為方一凡想要參加藝考,童文潔不懂就問找上了王一笛媽媽,原本指望王一笛媽媽在微信上說說就行了,不曾想王一笛媽媽過分熱情,帶著王一笛就上門現身說法了,但她很明顯不是為了來給方一凡指點,而是在童文潔面前顯擺自己女兒的優秀。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也看到了6種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大家不妨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是哪一位?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1、最專制:喬英子的母親宋倩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出現了一種和“溺愛型”教育相反的教育形式,即“專制型”教育。秉持這種教育模式的家長,對孩子來講就是最高“統治者”,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習慣用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標準去塑造理想中的孩子,自認為這是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做法,凡事由家長說了算,孩子無權決定自己的事。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就是“專制型”家長的典型代表。宋倩原本是春風中學的金牌物理老師,因為女兒喬英子高考,事業有成的她果斷辭職,當起了輔導班老師,靈活的工作時間讓她有更多精力照顧女兒的學習生活。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喬英子眼裡,媽媽是一個表面和善、內心嚴厲的女人。身為單親媽媽的宋倩,辭掉工作的自我犧牲、婚姻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宋倩自然而然地將全部喜怒哀樂轉嫁在女兒喬英子身上,對學霸女兒喬英子展開了“監控式”關懷。她認為女兒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全部,甚至,還是自己身體中的一部分,她也像操縱自己的身體一樣,試圖完全掌控女兒的人生。大到高考志願、人生規劃,小到一舉一動、衣食住行,全都得在她的安排之中,對於她的這些決定,英子必須完全順從。喬英子吐槽媽媽“賊專制”,將母女感情比喻為“塑料姐妹花”,一碰就碎,一點就著。

社會競爭激烈的加劇,還有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衝擊,給做家長的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而他們沒有把此運用到自己身上,而是轉嫁到孩子身上。於是,無形中為孩子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催逼源”。這些催逼必然給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危害。不難想象,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該是多麼無奈、沮喪,甚至叛逆、墮落。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電視劇中,喬英子向爸爸哭訴,在媽媽的這種“監控”下,自己就像“在坐牢”,並因此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以“跳海自殺”相威脅,就是要逃離北京,逃離媽媽的“掌控”。

很顯然,專制式教育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更不可能帶給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家長,只有放低姿態,尊重孩子,為孩子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達到培養優秀孩子的目的。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2、最開明:方一凡的父親方圓

孩子是藉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體驗這個世界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允許他們做自己。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心胸越來越寬廣,教育方式也更加開明,不再循規蹈矩,因循守舊。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與喬英子的母親宋倩的“專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方一凡的父親方圓,他可以說是全劇最“開明”的家長。

方一凡是個調皮搗蛋的後進生。進入高三,馬上就要面臨高考了,方一凡不但因為期末考試成績差,被班主任建議“蹲班”,還在開學第一天就和同學打架,平時的學習中也是吊兒郎當。但是,爸爸方圓對待孩子的教育卻很平和,他會帶著已經高三的兒子方一凡一起開黑打遊戲,幫他製造學習的假象以便在媽媽面前矇混過關。當母子矛盾升級時,他還會充當“和事佬” ,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把母子倆說得心服口服。當潘老師建議方一凡參加“藝考”的時候,爸爸方圓在問過方一凡的真實想法,確認兒子確實喜歡唱歌跳舞,便拉下面子,讓好友喬衛東幫忙,請小夢給鑑定一下方一凡是否有這方面的潛質,在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他堅定的支持方一凡的“藝考夢”,並且想方設法取得了童文潔(方一凡媽媽)的認同。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雖然開明很重要,但也不是無限制、無底線地支持孩子所有決定,開明不同於放縱,分寸很重要。開明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分寸,不能傷害自己,不能傷害他人,不能違反法律法規,不能觸犯道德底線。在這個分寸下,允許孩子最大限度地做自己。允許孩子做自己,將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寶貴財富。

時代不斷在進步,很多新穎、獨特的選擇會出現在孩子面前,只要孩子健康快樂、生活積極樂觀,我們家長都應該接受和支持。也許家長會留下人生的遺憾,卻成全了孩子的另一種體驗。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開明而不放縱的父母,支持孩子體驗各種各樣美好的人生,不要浪費了大好時光。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3、最焦慮:方一凡的母親童文潔

在中國家庭教育中,評價一個孩子只有一個指標,那就是成績。在成績面前,其他都是小事。《小歡喜》的主題聚焦在高考,劇中的幾個小演員,演的都是高三學生。高考是什麼?大家都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要麼鯉魚躍龍門脫離苦海,要麼一失足成千古恨。

“高考這場戰役你要是輸了,你終身遺憾吶,方一凡!”方一凡媽媽童文潔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讓人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同一類中國式家長也在“分享”同一種焦慮。

在開篇的劇情中,兒子方一凡即將升入高三,卻陷入“被蹲班”的難題,母親童文潔滿心焦慮,怒斥兒子“考試考試不靈,打架打架門清”。在罵過了孩子之後,立馬給兒子方一凡聯繫各種補習班。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投入到高三的學習中,董文潔買不起學區房,租也要租一個學區房,哪怕是支付一個月1萬2的房租,讓生活捉襟見肘,就是為了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中國式教育以成績論輸贏,不能輸,輸不起,每一次的考試都是煎熬。無數中國家庭父母放大了高考的效用,“一考定終身”,這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想讓中國家長陷入了集體焦慮中。雖然高考是目前擺脫命運的最公平的考試方式,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不能從根本上去正視考試這件事,甚至將孩子作為自己沒考上大學的遺憾,讓孩子去替家長完成考大學的理想。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類最高的需求發揮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在自己的人生之路發光發熱。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而非造就一臺完美的考試機器。成績只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教育本質是成長,挖掘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 ,幫助其成長為更好的自己。高考只不過是這無數可能性中的一種,但是絕不是終點。輸了考試,但是未必會輸了人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在他成長過程中會有各種不確定性,有驚喜,有挫折,有歡笑,有淚水,給孩子機會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性。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誰都無法去剔除生命中各種不確定性。父母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引導孩子,但是無法幫他們做任何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在他陷入人生低谷時,默默支持鼓勵他;在他接受掌聲祝福時,滿心歡喜恭喜他。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4、最善解人意:季楊楊的母親劉靜

季楊楊從小是被舅舅帶大的,所以跟父母感情不深。他性格暴躁,舉止反叛,活脫脫一個現實版“哪吒”在世。他開豪車進校園,與同學打架,父親認為他不務正業,父子倆總是爭吵。因工作的特殊情況,錯過兒子的童年,卻又恰好在青春期的檔口決定迴歸家庭,“火星撞地球”在所難免。好在有個溫柔賢淑、善解人意的媽媽,總在關鍵時刻為倆父子打圓場,一家人的僵硬局面慢慢走向良好態勢,這樣的媽媽,誰有誰歡喜!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5、最愛炫耀:王一笛的媽媽

除了前面提到的4位作為主要角色的家長,還有一位家長出場次數不多,但留給大家的印象卻很深刻,那就是王一笛的媽媽。

王一笛的媽媽特別張揚,性格外向而且自來熟,她的人生就是圍著老公和孩子打轉,到處顯擺丈夫和女兒。

她的丈夫是上市公司的CEO,而且還特別顧家,是個“妻管嚴”。第一次見面,他就開始向童文潔顯擺她的“馭夫有術”。

女兒王一笛聰明又漂亮,因為方一凡想要參加藝考,童文潔不懂就問找上了王一笛媽媽,原本指望王一笛媽媽在微信上說說就行了,不曾想王一笛媽媽過分熱情,帶著王一笛就上門現身說法了,但她很明顯不是為了來給方一凡指點,而是在童文潔面前顯擺自己女兒的優秀。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為了讓女兒更優秀,王一笛媽媽對女兒其實管的也挺嚴。王一笛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參加“藝考”,但媽媽還擔心她的文化課成績跟不上。其實,王一笛的成績並不差,在高三剛開學的分班考試中,成績最差的方一凡和季楊楊被分到了“基礎班”,王一笛卻和學霸喬英子一起分到了“衝刺班”。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沒考進前百分之十”,要知道這次連學霸喬英子也只是進入了前百分之十五,可見王一笛的成績雖然比不得林磊兒、喬英子這樣的學霸,也至少在中等偏上。可是,媽媽卻在半夜還要帶著她去參加補習班,後來又“蹭”上了超級學霸林磊兒給單獨“開小灶”。

王一笛的目標是“北影”,所以,即便是大冬天,也要每天早起晨練。為了在童文潔面前炫耀一下,媽媽要求她當著方一凡全家人的面現場表演。好在王一笛確實挺優秀,現場表現也是落落大方,有模有樣,童文潔也稱讚王一笛媽媽“雖然除了長得還不錯,沒看出來有什麼過人之處,卻把女兒調教的如此出色”。

"

近期,以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因其輕鬆幽默地描繪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引發觀眾廣泛熱議。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小歡喜》就是一部中國應試教育下各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像一面放大鏡,把各種矛盾和衝突放大在熒幕前,展示給觀眾,讓大家思考在高考這個大環境下,應該如何與家長與孩子友好相處。都說高考是一場修煉,孩子脫一層皮,家長脫十層。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讓我們感受到了高考帶給各個家庭影響,也看到了6種最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大家不妨來對號入座一下,看看你是哪一位?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1、最專制:喬英子的母親宋倩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出現了一種和“溺愛型”教育相反的教育形式,即“專制型”教育。秉持這種教育模式的家長,對孩子來講就是最高“統治者”,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習慣用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標準去塑造理想中的孩子,自認為這是讓孩子“少走彎路”的做法,凡事由家長說了算,孩子無權決定自己的事。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喬英子的母親宋倩就是“專制型”家長的典型代表。宋倩原本是春風中學的金牌物理老師,因為女兒喬英子高考,事業有成的她果斷辭職,當起了輔導班老師,靈活的工作時間讓她有更多精力照顧女兒的學習生活。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喬英子眼裡,媽媽是一個表面和善、內心嚴厲的女人。身為單親媽媽的宋倩,辭掉工作的自我犧牲、婚姻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宋倩自然而然地將全部喜怒哀樂轉嫁在女兒喬英子身上,對學霸女兒喬英子展開了“監控式”關懷。她認為女兒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全部,甚至,還是自己身體中的一部分,她也像操縱自己的身體一樣,試圖完全掌控女兒的人生。大到高考志願、人生規劃,小到一舉一動、衣食住行,全都得在她的安排之中,對於她的這些決定,英子必須完全順從。喬英子吐槽媽媽“賊專制”,將母女感情比喻為“塑料姐妹花”,一碰就碎,一點就著。

社會競爭激烈的加劇,還有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衝擊,給做家長的造成了一定的刺激,而他們沒有把此運用到自己身上,而是轉嫁到孩子身上。於是,無形中為孩子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催逼源”。這些催逼必然給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危害。不難想象,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內心該是多麼無奈、沮喪,甚至叛逆、墮落。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在電視劇中,喬英子向爸爸哭訴,在媽媽的這種“監控”下,自己就像“在坐牢”,並因此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以“跳海自殺”相威脅,就是要逃離北京,逃離媽媽的“掌控”。

很顯然,專制式教育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快樂,更不可能帶給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家長,只有放低姿態,尊重孩子,為孩子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達到培養優秀孩子的目的。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2、最開明:方一凡的父親方圓

孩子是藉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體驗這個世界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允許他們做自己。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心胸越來越寬廣,教育方式也更加開明,不再循規蹈矩,因循守舊。

在《小歡喜》這部劇中,與喬英子的母親宋倩的“專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方一凡的父親方圓,他可以說是全劇最“開明”的家長。

方一凡是個調皮搗蛋的後進生。進入高三,馬上就要面臨高考了,方一凡不但因為期末考試成績差,被班主任建議“蹲班”,還在開學第一天就和同學打架,平時的學習中也是吊兒郎當。但是,爸爸方圓對待孩子的教育卻很平和,他會帶著已經高三的兒子方一凡一起開黑打遊戲,幫他製造學習的假象以便在媽媽面前矇混過關。當母子矛盾升級時,他還會充當“和事佬” ,苦口婆心擺事實講道理,把母子倆說得心服口服。當潘老師建議方一凡參加“藝考”的時候,爸爸方圓在問過方一凡的真實想法,確認兒子確實喜歡唱歌跳舞,便拉下面子,讓好友喬衛東幫忙,請小夢給鑑定一下方一凡是否有這方面的潛質,在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他堅定的支持方一凡的“藝考夢”,並且想方設法取得了童文潔(方一凡媽媽)的認同。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雖然開明很重要,但也不是無限制、無底線地支持孩子所有決定,開明不同於放縱,分寸很重要。開明的父母教育孩子要懂得分寸,不能傷害自己,不能傷害他人,不能違反法律法規,不能觸犯道德底線。在這個分寸下,允許孩子最大限度地做自己。允許孩子做自己,將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寶貴財富。

時代不斷在進步,很多新穎、獨特的選擇會出現在孩子面前,只要孩子健康快樂、生活積極樂觀,我們家長都應該接受和支持。也許家長會留下人生的遺憾,卻成全了孩子的另一種體驗。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開明而不放縱的父母,支持孩子體驗各種各樣美好的人生,不要浪費了大好時光。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3、最焦慮:方一凡的母親童文潔

在中國家庭教育中,評價一個孩子只有一個指標,那就是成績。在成績面前,其他都是小事。《小歡喜》的主題聚焦在高考,劇中的幾個小演員,演的都是高三學生。高考是什麼?大家都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要麼鯉魚躍龍門脫離苦海,要麼一失足成千古恨。

“高考這場戰役你要是輸了,你終身遺憾吶,方一凡!”方一凡媽媽童文潔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讓人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同一類中國式家長也在“分享”同一種焦慮。

在開篇的劇情中,兒子方一凡即將升入高三,卻陷入“被蹲班”的難題,母親童文潔滿心焦慮,怒斥兒子“考試考試不靈,打架打架門清”。在罵過了孩子之後,立馬給兒子方一凡聯繫各種補習班。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投入到高三的學習中,董文潔買不起學區房,租也要租一個學區房,哪怕是支付一個月1萬2的房租,讓生活捉襟見肘,就是為了孩子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中國式教育以成績論輸贏,不能輸,輸不起,每一次的考試都是煎熬。無數中國家庭父母放大了高考的效用,“一考定終身”,這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想讓中國家長陷入了集體焦慮中。雖然高考是目前擺脫命運的最公平的考試方式,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不能從根本上去正視考試這件事,甚至將孩子作為自己沒考上大學的遺憾,讓孩子去替家長完成考大學的理想。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類最高的需求發揮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在自己的人生之路發光發熱。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而非造就一臺完美的考試機器。成績只是檢驗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教育本質是成長,挖掘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 ,幫助其成長為更好的自己。高考只不過是這無數可能性中的一種,但是絕不是終點。輸了考試,但是未必會輸了人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在他成長過程中會有各種不確定性,有驚喜,有挫折,有歡笑,有淚水,給孩子機會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性。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誰都無法去剔除生命中各種不確定性。父母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引導孩子,但是無法幫他們做任何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在他陷入人生低谷時,默默支持鼓勵他;在他接受掌聲祝福時,滿心歡喜恭喜他。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4、最善解人意:季楊楊的母親劉靜

季楊楊從小是被舅舅帶大的,所以跟父母感情不深。他性格暴躁,舉止反叛,活脫脫一個現實版“哪吒”在世。他開豪車進校園,與同學打架,父親認為他不務正業,父子倆總是爭吵。因工作的特殊情況,錯過兒子的童年,卻又恰好在青春期的檔口決定迴歸家庭,“火星撞地球”在所難免。好在有個溫柔賢淑、善解人意的媽媽,總在關鍵時刻為倆父子打圓場,一家人的僵硬局面慢慢走向良好態勢,這樣的媽媽,誰有誰歡喜!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5、最愛炫耀:王一笛的媽媽

除了前面提到的4位作為主要角色的家長,還有一位家長出場次數不多,但留給大家的印象卻很深刻,那就是王一笛的媽媽。

王一笛的媽媽特別張揚,性格外向而且自來熟,她的人生就是圍著老公和孩子打轉,到處顯擺丈夫和女兒。

她的丈夫是上市公司的CEO,而且還特別顧家,是個“妻管嚴”。第一次見面,他就開始向童文潔顯擺她的“馭夫有術”。

女兒王一笛聰明又漂亮,因為方一凡想要參加藝考,童文潔不懂就問找上了王一笛媽媽,原本指望王一笛媽媽在微信上說說就行了,不曾想王一笛媽媽過分熱情,帶著王一笛就上門現身說法了,但她很明顯不是為了來給方一凡指點,而是在童文潔面前顯擺自己女兒的優秀。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為了讓女兒更優秀,王一笛媽媽對女兒其實管的也挺嚴。王一笛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參加“藝考”,但媽媽還擔心她的文化課成績跟不上。其實,王一笛的成績並不差,在高三剛開學的分班考試中,成績最差的方一凡和季楊楊被分到了“基礎班”,王一笛卻和學霸喬英子一起分到了“衝刺班”。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沒考進前百分之十”,要知道這次連學霸喬英子也只是進入了前百分之十五,可見王一笛的成績雖然比不得林磊兒、喬英子這樣的學霸,也至少在中等偏上。可是,媽媽卻在半夜還要帶著她去參加補習班,後來又“蹭”上了超級學霸林磊兒給單獨“開小灶”。

王一笛的目標是“北影”,所以,即便是大冬天,也要每天早起晨練。為了在童文潔面前炫耀一下,媽媽要求她當著方一凡全家人的面現場表演。好在王一笛確實挺優秀,現場表現也是落落大方,有模有樣,童文潔也稱讚王一笛媽媽“雖然除了長得還不錯,沒看出來有什麼過人之處,卻把女兒調教的如此出色”。

“專制”or“開明”?你是《小歡喜》中的哪位家長,快來對號入座

6、最不負責任:黃芷陶的父母

黃芷陶(陶子)的父母的沒有正面出場,只是通過陶子的講述知道她的父母是援非醫生,陶子從小是跟著舅舅潘老師長大的。陶子的理想是考上醫科大學,成為和父母一樣的“無國界醫生”,可見她從心理上是崇拜自己的父母的。但是,從為人父母的角度來說,陶子的父母是劇中“最不負責任”的父母。

季楊楊的父母早年因為工作的原因,也曾把季楊楊丟給了爺爺奶奶,後來又丟給了舅舅。但是,在季楊楊即將高考的時候,他們還是想盡辦法的把工作調回北京,想要陪伴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度過他人生中的重要節點。父母的突然“空降”,讓季楊楊很不適應,親子關係一度十分緊張。但是,季楊楊的父母不是埋怨孩子的“不懂事”,而是反省自己“當初的選擇也許是錯的”,千方百計緩和親子關係。為了緩和父子關係,父親季勝利從孩子的愛好入手,去學習卡丁車,去遊樂城玩,增加與孩子的共同語言。

同樣是因為工作原因,不能陪伴孩子的成長,季楊楊的父母在儘可能的改變、彌補,陶子的父母不但缺席了陶子的成長,就連高考這樣重要的時刻,也沒有任何改善措施,真的很心疼陶子。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因為工作原因,把孩子丟給了年邁的爺爺奶奶,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對於父母而言,想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這無可厚非。但對於孩子而言,這些重要麼?孩子的情感是細膩的,她需要的未必是漂亮的服飾、昂貴的玩具,她更需要的是別人無法替代的父母的關愛與陪伴。孩子的成長需要營養、教育、環境等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父母的陪伴。

當然,劇中還有“寵女狂魔”喬衛東,逼死了自己兒子的丁一父母,這裡就不做詳細討論了。上面提到的6種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對號入座一下,你是哪一種?歡迎留言分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