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困擾家長的千年難題正解在這!

不完美媽媽 走心不愚人 發現佩奇 文章 榮榮媽養兒記 2019-05-18

我想跟多媽媽都會有孩子被打了要怎麼教他的困擾,打回去?萬一變成暴力狂沒朋友可咋整?不打回去,萬一變成個只會受氣的包子又怎麼辦?世事無絕對,可孩子的思維簡單,很難變通,沒辦法讓他們視情況而定,所以怎麼教似乎都不對。

榮媽也有這樣的困惑。

前兩天大榮練搏擊的時候發生了件事情,讓我很不高興。當天因為依依鬧著要回家拉臭,話說我這閨女有個從來不在外面拉臭的怪癖,憋也得憋回家拉,於是我就一路狂奔揹著她跑回了家,留下奶奶看著李大榮練拳。

晚上練完後,我見奶奶進門時臉色不好,以為大榮又調皮搗蛋了。一問才知道,是因為大榮被打了。

當天,有一對一的針對性練,孩子們會逐一跟教練練習,讓教練糾正動作,沒有練的人就在一旁坐著休息,由隊長維持紀律。隊長是裡面年齡最大,看上去八九歲的樣子,打的也最好。隊長會拿著一個泡沫棒子維持紀律,見誰不老實就給屁股上來兩棍。

不遵守紀律就捱打,這在我看來是應該,榮媽並不是個玻璃心的人。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困擾家長的千年難題正解在這!


當天,我猜可能跟上圖情況差不多,李大榮可能沒幹啥好事兒,恐怕有跟其他小朋友打打鬧鬧,隊長理所應當的執行了他的權力。

但問題是,後來不知怎的竟越打越凶,我聽榮奶奶說,他還一個勁兒的打李大榮的頭,而大榮不僅不還手,還笑嘻嘻的,奶奶看不過去了叫他過來,他也不動,還是任由隊長打他。

我當時一聽,頓時炸毛,直接吼到一旁的依姐跑過來害怕的抱我大腿。

因為之前我也見過一次類似情況,不過不是隊長,而是隊裡另外一個大孩子,他也是維持秩序,然後使勁兒拿棍子打李大榮的頭,大榮也是笑嘻嘻的。雖然那孩子也打其他人,但就大榮挨的打最多。

我當時下課就很生氣的跟他說過:“第一,不能讓別人打你的頭,媽媽看著會難過。第二,你要好好想想,李佳鎬、金曦跟你在一塊,為啥那個哥哥只打你,都不打他們?因為你的表現助長了他欺負你的惡意!”

我以為上次跟李大榮的談話已經觸及了問題的核心,但我發現,他其實並沒懂,或者並沒有放在心上。

我之前有寫過一篇不要小看來自孩子內心的惡意的文章,孩子的內心裡住著不諳世事的天使和一念之差的惡魔,你永遠不知道在哪一刻什麼小動作就會激發了他潛意識裡的邪惡,這種惡是足以殺人誅心的,成年人看了都會驚出一身冷汗。

而很顯然,對於大榮隊裡的大哥哥來說,也不過是七八歲的小孩而已,我沒辦法把他們當做是有理智的成熟個體,他們很容易被煽動,下手也沒輕沒重。

在我一陣歇斯底里的狂吼大榮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此處省略5000字),我便開始語重心長的走心說教:

第一,說了多少次,別人練拳的時候就好好看,不願意看也要老老實實呆著,不遵守紀律,活該挨批。

第二,既然隊長已經用棒子打了你,你就應該知道要怎麼做,依舊不遵守紀律就是屢教不改,活該被暴打。

第三,也是我暴走的主要原因,那就是打了你頭你竟然還笑嘻嘻?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困擾家長的千年難題正解在這!


我想,被高年級的大哥哥欺負了之後,沒有哭著找媽媽,而是笑嘻嘻的選擇隱忍的孩子,恐怕不在少數。

這種表現學齡前和小學階段會很明顯,依姐還小,並沒有這麼明顯是因為她大部分時間都是跟我在一起,而從大榮這麼大開始,孩子便有了自己的社交圈並逐漸自我試探的去建立自己的處世之道,同時因為年齡小的緣故,他往往是社交食物鏈裡最底端的存在,他們崇拜高年級的力量,同時也恐懼著力量,因此對於大哥哥、大姐姐之類的象徵著權威的人,又忌憚又想靠近。以至於,即便是自己被欺負了,大多也會第一時間選擇笑著迎合、去隱忍。

這種心態會在初高中時會逐漸衰弱瓦解,因為孩子將會陷入更復雜的人際關係網當中,隨著身體的生長髮育,他們已經逐漸擁有了夢寐以求的力量,並且會發現,力量並不是社交市場上唯一的籌碼,知識、眼界、金錢……這些都能影響一個人的社交圈。

榮奶奶完全不能理解被隊長瘋狂打頭為啥大榮還能笑的出來,但我能理解,這是處在食物鏈最底端的大榮為了維繫跟隊長的關係,做出的本能反應。

我雖然能理解,但絕不認同。笑有時候是一種親和力,表示友好的象徵,有時候卻是軟弱、激發惡意滋生的溫床。大榮的笑,無疑給隊長傳遞的是,你打吧,你打我我根本不在意,那隊長會覺得打你很好玩,自然會越大越凶。

我問大榮:“隊長打你的時候,你心裡其實是難過的、不高興他這樣做的,對嗎?”他點點頭。你看,才5歲的孩子,就已經知道隱忍了。

我說:“那為什麼還要假裝笑嘻嘻?是因為你覺得跟隊長一直關係都很好,所以如果翻臉,你很怕你們就關係不好了對嗎?”大榮點點頭。你看,孩子已經開始會權衡利弊了。

害怕失去大哥哥的友誼恐怕是所有小屁孩的苦惱吧,我小時候也曾做過心裡明明不情願但為討大姐姐開心自己也跟著假笑的事。但現在想想,有些友誼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心疼當時自己的委曲求全。

於是我告訴大榮:“媽媽今天要告訴你,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沒打過架的好朋友。如果是真正的好朋友,即便是翻臉了,最後也會和好的,完全不會記仇,就比如你和小尚,我相信你們也吵過架,過兩天就沒事兒對嗎?但如果是吵了架以後就誰也不理誰的這種情況,那這種朋友不要也罷,因為它根本就不算友誼,你壓根也不用在意。你跟隊長也是同理,他如果記仇不理你,那他也不是什麼值得你包容的人,翻臉就翻臉,不值得為這樣的人委屈自己。”

我常常教李大榮換位思考,為其他人著想,雖然沒有錯,但是也有弊端,那就是遇到問題之後,他總是先想別人,往往會忽略自己的感受,讓自己受委屈。

幼兒對於友情的認識其實很膚淺的,他們需要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起初會用交換玩具或者好吃的的形式來獲得友誼,慢慢的他們會發現,用物質換來的友誼很脆弱,往往食物一吃完或者對方玩具玩完了,這段交情就結束了。

於是他們開始尋找更堅韌的友情,經過很長一段探索的時間,他們才會發現,真正的友情來源於無形的情感維繫,它可能是志同道合、氣味相投,也可能是團隊協作、相互扶持,還可能是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的義氣。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困擾家長的千年難題正解在這!


很顯然,我家李大榮還處在這個探索時期當中,他隱約已經知道似乎是些無形的東西在維繫著友誼,但又不瞭解要怎麼去構築它。這個問題很深奧,很多大人一輩子都看不透,大榮不解很正常。

很多事,只能通過經歷去習得,我能做的就是告訴大榮,如何去鑑別圍繞在自己身邊的塑料姐妹情,至於他願不願意這麼去做,只能聽憑他的內心。但我想讓他早一點明白,好朋友不需要太多,酒肉朋友也不用特別珍惜。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向自己哭訴:“誰誰誰打我了!”之類的事情時,都會教孩子得饒人處且饒人,選擇原諒會比執著活的更開心。

這不一定是錯的,但我認為這要分情況來說。如果對方不是心存故意的,品性是好的,我們可以不計較。但如果對方是惡的,得寸進尺的,那必須還手。

這個度,孩子把握不好,所以需要我們家長把握。通過孩子的傾訴、日常孩子間的交流觀察,我們很容易做出判斷,對方是善的,該原諒,還是惡的,要還手。

就比如這次這個隊長這件事,從奶奶的描述中,我明顯能感覺到,這個隊長到後來可真的不只是維持秩序的秉公處理這麼簡單,打著大榮玩的可能性很高,一想到自己的孩子被人打著取樂我簡直氣炸了,一方面生氣李大榮不爭氣,一方面也生氣隊長的失德。

在我給大榮總結完他今晚的三宗罪之後,我告訴了他下次在遇見這樣的是,正確的做法是:

第一,如果你跟這次一樣不遵守紀律,隊長打了你,那是你活該,你要做的是改正,不要讓他再打你。否則,媽媽看見了,不需要隊長管你,我會直接拎著你的耳朵把你拎出搏擊場,別怪我在你同學面前不留面子哈。

第二,如果你改正了,隊長還打你,記得一定要嚴肅的跟他說“你不喜歡這樣,請你住手!我沒犯錯你憑什麼打我!再打,我就打你!”如果他不聽,翻臉完全沒問題。訓練場有教練,媽媽或者奶孃或者爺爺也在一旁看著你,大聲喊出來,這麼多人在,別怕他會欺負你。

氣勢很重要,很多被霸凌的孩子在一開始受欺負的時候,都是選擇隱忍,結果施暴者反而變本加厲,所以面對強權,首先要做的是氣勢不能輸。畢竟大榮還沒有到自己孤軍奮戰的年紀呢,我這個老母親可是一直站在他身後呢。

第三,如果你警告他他還是不住手,或者鬧心嗔怒,不用害怕,媽媽會直接衝進搏擊場去制止他,有媽媽在,誰也別想欺負你。

當然,不僅限於隊長,如果是其他維護秩序的人,也是同理,不管他是大哥哥還是你要好的朋友,讓你不舒服的毆打,都要及時制止,必要時可以還手。

說到這兒的時候,大榮問我:“那隊長的爸爸媽媽也在啊,他們也衝進來保護隊長怎麼辦?”我說:“成年人的世界,是講理的,對錯總能分辨清楚的,媽媽不怕,因為我有爸爸在身後,就像你一樣,有我在身後,也不用怕。當然前提是你沒做錯!”

還有個第四,算是我延伸出來的自保內容:如果是一個人打你,一定要還手,哪怕打不贏,也要讓對方知道老子不是軟柿子,壓根不怵你,下次他就不會輕易欺負你了。但如果是一群人,即便是你再厲害,你也要跑,一個人是打不過一群人的。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困擾家長的千年難題正解在這!


大榮問我:“那如果是一群比我矮好多的小孩子呢?也要跑嗎?”我說:“那也跑,因為你只有兩隻手,人家有好幾雙手,可以拽你腿勒你脖子箍住你的手,人多的時候什麼都別管,跑就對了。”

可能在男孩子看來,逃跑不是英雄該做的事,畢竟奧特曼面對什麼怪獸都是要硬著頭皮上的,哪怕自己死掉。但作為一個母親教兒子時,必須要告訴他,保全自己,其次才是伸張正義。命比什麼狗屁英雄主義重要多了。

最後為了加深李大榮的印象,我打出了親情牌,因為我知道我的兒子內心柔軟,非常在意我。

於是我說:“古代人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珍惜自己的身體,就是在媽媽的心上插刀啊!你是媽媽辛辛苦苦生出來的,我都不捨得打你,卻要眼睜睜的看著別人打你,你能瞭解我心裡有多難過嗎?我相信,今天奶奶的心情跟我一樣!更何況還是打頭啊!頭多珍貴的,你的記憶、喜歡的人和事、學到的知識、看到的世界都在腦子裡啊,頭是要護住的啊,哪能讓人隨便打!”

大榮問:“那隊長媽媽沒有教給隊長不能打頭嗎?”這孩子的腦子裡都想些什麼呀~

我只能苦笑著說:“並不是每個孩子的媽媽都跟他們說我跟你說的話,所以你才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受傷,因為很可能你的對手,是個什麼都不懂的愣頭青。”

我相信,這次的談話,他一定會記住。如果記不住,我就再歇斯底里一回,下次就慘烈點,鼻涕眼淚的都用上吧。我以前一直以為我家妹妹的戲精屬性是遺傳榮爸的,現在看來可能是遺傳自悶騷型人格的我。

這次的事,我也在反省。我時常會教導大榮要做一個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人,所以男子漢要寬容和豁達,不能斤斤計較小肚雞腸,所以大榮在處理問題時,總會傾向於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方案,有時候就會變成柔軟的逃避型人格,像個阿Q一樣,自己告訴沒什麼大不了的,別在意,其實很在意。

可是我忘了,這種出世的觀念有個很大的弊端,弄不好就變成了軟弱、不爭不搶讓自己受委屈。所以我讓他練搏擊,讓他去體驗進攻與防守之間的制衡,告訴他,心裡不痛快的時候就喊出來,讓別人知道你的真實想法。

希望他能記住,愛你的人會一直圍繞在你的身邊,哪怕是脾氣又臭又硬。最生動的例子就是依姐,每次哭都彷彿用生命在哭,每回笑又好像用盡全身力氣在笑,從來不掩飾自己的情感,可還是有那麼多人愛她啊~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困擾家長的千年難題正解在這!


小小年紀,真的沒必要承受那些不必要的委屈。大榮才五歲,幹嘛要像大人一樣把不愉快都嚥到肚子裡呢?

我其實內心是知道答案的。

有天,大榮臉上有個紅印,酷似手印,奶奶懷疑是在幼兒園被打了,問大榮是怎麼回事,他也說不上來。後來我就問了大榮一個問題:“大榮啊,你在學校有沒有受欺負呀?”大榮說:“沒有呀~”我說:“沒有就好,但如果有,一定記得告訴我,有媽媽保護你,找老師理論,再不行,還可以轉園!”

大榮問了一句我至今都記憶深刻的話,他說:“那如果轉園還是被欺負呢?”

我竟然一時語塞,半天說不出話,然後我就意識到,對啊,很多時候,孩子之間的問題,大人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我們能使用的外力資源,並不一定能有實質性的改觀,孩子的社交圈裡往往還是要靠他們自己啊!受不受歡迎,完全看個人發揮了。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困擾家長的千年難題正解在這!


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在對待孩子的衝突問題時,家長第一時間衝出去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因為你不可能替他解決一輩子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總結經驗,告訴他下次遇到這種情況要怎麼辦,而不是替他處理。這是第一。

第二,告訴孩子,你先放手去處理,憑心去面對,媽媽會在背後一直替你撐腰,但前提是你是正確的。如果錯了,我們就去道歉贏得別人原諒,你不需要怕,因為我會一直站在你這邊。

但願,在大榮升入小學之前,我能讓他成為一個較為成熟的孩子,他不一定是團隊裡的leader,他的性格不強勢、喜歡逃避挑戰,所以不適合leader,但我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像太陽一樣的存在,給弱小的人以溫暖,給更多的人以正能量。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困擾家長的千年難題正解在這!


榮爸給大榮取名“李林之”,是怕他“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讓他韜光養晦。給妹妹取名“李沐君”,是想讓她成為那個“與君相處、如沐春風”的女孩子。

但以目前這兄妹倆的性格來看,好像名字起反了。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困擾家長的千年難題正解在這!



關注【榮榮媽養兒記】微信公眾號,更多育兒好文和超低價團購等著你。看一個普通二胎媽如何哭著笑著跟帶大孩子,最接地氣的育兒乾貨,保證不同於一般的妖豔貨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