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文 | 劉文

澎湃新聞·湃客頻道,

經湃客唯一官方公眾號

“湃客工坊”(ID:thesparker)

授權轉載

01

我第一次見到中國孤兒多麗絲是在她母親的豪宅裡。那時是受大學室友珊迪之邀,去見她們赫赫有名的劇作家母親。

儘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當珊迪開車載著我,經過馬里布富人區修剪整齊的綠色草坪和古羅馬式樣的噴泉,最終駛入一扇維多利亞風格的綠色大門時,我還是被她家的富有程度嚇了一跳

已經是一月份,聖誕樹依然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金色、紅色和白色的裝飾品隨著微風輕微搖晃。在幾乎有一個網球場那麼大的餐廳裡,布蘭迪太太端坐在餐桌正中,穿著白色的雪紡襯衫,紅色的闊腿褲,高大、端莊、迷人,每一個舉止都優雅地恰到好處,無論是翹著小指往紅茶杯里加方糖,還是將餐巾鋪在腿上。

她的其他幾位孩子已經在餐桌上就坐,他們中的三位都像布蘭迪太太和珊迪一般,有著蒼白的皮膚,濃密而蜷曲的淡金色頭髮,像寶石一樣美麗的藍色眼睛,他們都像真正的紳士和淑女,輕輕搖晃著紅酒杯,淺淺一嗅之後,微笑著抿下一口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文 | 劉文

澎湃新聞·湃客頻道,

經湃客唯一官方公眾號

“湃客工坊”(ID:thesparker)

授權轉載

01

我第一次見到中國孤兒多麗絲是在她母親的豪宅裡。那時是受大學室友珊迪之邀,去見她們赫赫有名的劇作家母親。

儘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當珊迪開車載著我,經過馬里布富人區修剪整齊的綠色草坪和古羅馬式樣的噴泉,最終駛入一扇維多利亞風格的綠色大門時,我還是被她家的富有程度嚇了一跳

已經是一月份,聖誕樹依然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金色、紅色和白色的裝飾品隨著微風輕微搖晃。在幾乎有一個網球場那麼大的餐廳裡,布蘭迪太太端坐在餐桌正中,穿著白色的雪紡襯衫,紅色的闊腿褲,高大、端莊、迷人,每一個舉止都優雅地恰到好處,無論是翹著小指往紅茶杯里加方糖,還是將餐巾鋪在腿上。

她的其他幾位孩子已經在餐桌上就坐,他們中的三位都像布蘭迪太太和珊迪一般,有著蒼白的皮膚,濃密而蜷曲的淡金色頭髮,像寶石一樣美麗的藍色眼睛,他們都像真正的紳士和淑女,輕輕搖晃著紅酒杯,淺淺一嗅之後,微笑著抿下一口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多麗絲和他們都迥然不同。她有著亞麻色的皮膚,單眼皮,塌鼻子,頭髮稀疏,身材有種病態的臃腫。她把餐巾揉成一團放在身邊,不到一分鐘就打翻了她裝滿果汁的高腳杯。但是她看起來毫不在乎,罵了一句髒話便起身讓女傭清理。

第一次見面,她就給我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彷彿她的外在行為和內心想法並不匹配。過了幾年之後,我才明白她所展示出來的其實是一種虛張聲勢的自卑

2002年,在大洋彼岸的廣州,一個沒有名字的女嬰被宣佈成為布蘭迪太太的家族成員。她是深夜被人在一條窄巷裡發現的,已經凍僵了,被孤兒院一位剛生產不久的女工作人員抱在懷裡用體溫暖了好久才有力氣喝一口奶。

和因為殘疾而被拋棄的女嬰不同,據布蘭迪太太回憶,她小時候非常可愛,眼珠滴溜溜地轉著,對每一個來觸摸她的人都展露天使一樣的笑顏。包裹著她的襁褓裡一張紙條都沒留下,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為什麼被遺棄,家裡有沒有兄弟姐妹。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文 | 劉文

澎湃新聞·湃客頻道,

經湃客唯一官方公眾號

“湃客工坊”(ID:thesparker)

授權轉載

01

我第一次見到中國孤兒多麗絲是在她母親的豪宅裡。那時是受大學室友珊迪之邀,去見她們赫赫有名的劇作家母親。

儘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當珊迪開車載著我,經過馬里布富人區修剪整齊的綠色草坪和古羅馬式樣的噴泉,最終駛入一扇維多利亞風格的綠色大門時,我還是被她家的富有程度嚇了一跳

已經是一月份,聖誕樹依然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金色、紅色和白色的裝飾品隨著微風輕微搖晃。在幾乎有一個網球場那麼大的餐廳裡,布蘭迪太太端坐在餐桌正中,穿著白色的雪紡襯衫,紅色的闊腿褲,高大、端莊、迷人,每一個舉止都優雅地恰到好處,無論是翹著小指往紅茶杯里加方糖,還是將餐巾鋪在腿上。

她的其他幾位孩子已經在餐桌上就坐,他們中的三位都像布蘭迪太太和珊迪一般,有著蒼白的皮膚,濃密而蜷曲的淡金色頭髮,像寶石一樣美麗的藍色眼睛,他們都像真正的紳士和淑女,輕輕搖晃著紅酒杯,淺淺一嗅之後,微笑著抿下一口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多麗絲和他們都迥然不同。她有著亞麻色的皮膚,單眼皮,塌鼻子,頭髮稀疏,身材有種病態的臃腫。她把餐巾揉成一團放在身邊,不到一分鐘就打翻了她裝滿果汁的高腳杯。但是她看起來毫不在乎,罵了一句髒話便起身讓女傭清理。

第一次見面,她就給我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彷彿她的外在行為和內心想法並不匹配。過了幾年之後,我才明白她所展示出來的其實是一種虛張聲勢的自卑

2002年,在大洋彼岸的廣州,一個沒有名字的女嬰被宣佈成為布蘭迪太太的家族成員。她是深夜被人在一條窄巷裡發現的,已經凍僵了,被孤兒院一位剛生產不久的女工作人員抱在懷裡用體溫暖了好久才有力氣喝一口奶。

和因為殘疾而被拋棄的女嬰不同,據布蘭迪太太回憶,她小時候非常可愛,眼珠滴溜溜地轉著,對每一個來觸摸她的人都展露天使一樣的笑顏。包裹著她的襁褓裡一張紙條都沒留下,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為什麼被遺棄,家裡有沒有兄弟姐妹。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有人向布蘭迪太太解釋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一些地區仍保留的重男輕女的傳統。她無法理解這種價值觀,但當務之急並不是為女嬰的遭遇義憤填膺,而是為女嬰辦理齊全收養手續和美國的移民簽證

她為女嬰命名多麗絲,她的一歲生日被定在踏上美利堅合眾國土地的那一天,預示著嶄新生活的開始。

多麗絲突然間擁有了四位堪稱精英的兄弟姐妹

老大在耶魯念法律,未來會成為洛杉磯帥氣又多金的知名律師;

老二進了鼎鼎有名的埃墨裡文理學院英語系,將會繼承布蘭迪太太的寫作天賦和人脈;

熱愛運動的男孩高中畢業之後的“間隔年”會去新西蘭自駕遊,最終在那裡遇到心愛的女人,並留在了當地;

而當時正念中學的珊迪,早早就展露出繪畫天賦,她長大後成了很棒的室內設計師。

家庭聚餐之後,布蘭迪太太讓我去她的臥室一起喝杯茶。珊迪使了個眼色,讓我趕快跟上。

“我一直想讓多麗絲結識些中國的朋友,但是她太敏感了,我又不放心隨便介紹些什麼人給她認識。”布蘭迪太太抿了一口紅茶,將茶杯放下,嘆了口氣,“我覺得她還是想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

我點點頭,不知道說什麼好。

“珊迪很喜歡你,說你又聰明又善良,我希望你能多多來家裡玩。如果你願意教多麗絲中文的話,我會付給你很優渥的報酬的。”

我婉拒了布蘭迪太太的報酬,但是答應了會常常過來。多麗絲身上的不合群總讓我想起在異國他鄉打拼的自己

布蘭迪太太將背靠近椅子裡,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

02

布蘭迪太太向來喜歡孩子,特別是在她富裕起來之後,想要給更多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實現各種理想的機會,帶他們去看他們原本沒有機會看到的世界——沒有什麼比領養孤兒更能滿足這個目標的了。

她原本計劃在美國收養,但是美國有關收養的法律異常嚴格。除了對收養者家庭收入、住房條件、婚姻狀況、情緒穩定,成員相處等各項條目長期且反覆的審查之外,還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之後又去了俄羅斯、埃及,越南等地,很多國家要求領養者必須在國內居住生活一段時間。幾次受挫之後,一次去廣州講課的機會,令她結識了一名孤兒院的工作人員

1992年4月1日,中國實施了允許外國人來中國收養孤兒的《收養法》,1993年5月29日,中國又加入了《有關保護兒童和跨國領養合作的海牙公約》。

到布蘭迪太太去中國的2002年,各項手續已經非常完善,整個流程非常標準化,美國政府數據顯示,2002年,有超過一萬名中國兒童被美國家庭收養。孤兒院工作人員告訴布蘭迪太太,如果她週一來辦理領養登記的話,到週五就可以完成公證手續。

回到美國之後,她在介紹收養中國孩子的信息和注意事項的網站上和其他五個來自美國西海岸的家庭結識,他們聯繫了同一家領養中介,準備了財產證明、犯罪證明等足足幾百頁資料,一起接受了社工如何應對孤兒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的培訓,並最終一齊出發去了廣州。

他們一到廣州就按照中國傳統去寺廟求籤,希望能夠保佑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文 | 劉文

澎湃新聞·湃客頻道,

經湃客唯一官方公眾號

“湃客工坊”(ID:thesparker)

授權轉載

01

我第一次見到中國孤兒多麗絲是在她母親的豪宅裡。那時是受大學室友珊迪之邀,去見她們赫赫有名的劇作家母親。

儘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當珊迪開車載著我,經過馬里布富人區修剪整齊的綠色草坪和古羅馬式樣的噴泉,最終駛入一扇維多利亞風格的綠色大門時,我還是被她家的富有程度嚇了一跳

已經是一月份,聖誕樹依然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金色、紅色和白色的裝飾品隨著微風輕微搖晃。在幾乎有一個網球場那麼大的餐廳裡,布蘭迪太太端坐在餐桌正中,穿著白色的雪紡襯衫,紅色的闊腿褲,高大、端莊、迷人,每一個舉止都優雅地恰到好處,無論是翹著小指往紅茶杯里加方糖,還是將餐巾鋪在腿上。

她的其他幾位孩子已經在餐桌上就坐,他們中的三位都像布蘭迪太太和珊迪一般,有著蒼白的皮膚,濃密而蜷曲的淡金色頭髮,像寶石一樣美麗的藍色眼睛,他們都像真正的紳士和淑女,輕輕搖晃著紅酒杯,淺淺一嗅之後,微笑著抿下一口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多麗絲和他們都迥然不同。她有著亞麻色的皮膚,單眼皮,塌鼻子,頭髮稀疏,身材有種病態的臃腫。她把餐巾揉成一團放在身邊,不到一分鐘就打翻了她裝滿果汁的高腳杯。但是她看起來毫不在乎,罵了一句髒話便起身讓女傭清理。

第一次見面,她就給我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彷彿她的外在行為和內心想法並不匹配。過了幾年之後,我才明白她所展示出來的其實是一種虛張聲勢的自卑

2002年,在大洋彼岸的廣州,一個沒有名字的女嬰被宣佈成為布蘭迪太太的家族成員。她是深夜被人在一條窄巷裡發現的,已經凍僵了,被孤兒院一位剛生產不久的女工作人員抱在懷裡用體溫暖了好久才有力氣喝一口奶。

和因為殘疾而被拋棄的女嬰不同,據布蘭迪太太回憶,她小時候非常可愛,眼珠滴溜溜地轉著,對每一個來觸摸她的人都展露天使一樣的笑顏。包裹著她的襁褓裡一張紙條都沒留下,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為什麼被遺棄,家裡有沒有兄弟姐妹。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有人向布蘭迪太太解釋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一些地區仍保留的重男輕女的傳統。她無法理解這種價值觀,但當務之急並不是為女嬰的遭遇義憤填膺,而是為女嬰辦理齊全收養手續和美國的移民簽證

她為女嬰命名多麗絲,她的一歲生日被定在踏上美利堅合眾國土地的那一天,預示著嶄新生活的開始。

多麗絲突然間擁有了四位堪稱精英的兄弟姐妹

老大在耶魯念法律,未來會成為洛杉磯帥氣又多金的知名律師;

老二進了鼎鼎有名的埃墨裡文理學院英語系,將會繼承布蘭迪太太的寫作天賦和人脈;

熱愛運動的男孩高中畢業之後的“間隔年”會去新西蘭自駕遊,最終在那裡遇到心愛的女人,並留在了當地;

而當時正念中學的珊迪,早早就展露出繪畫天賦,她長大後成了很棒的室內設計師。

家庭聚餐之後,布蘭迪太太讓我去她的臥室一起喝杯茶。珊迪使了個眼色,讓我趕快跟上。

“我一直想讓多麗絲結識些中國的朋友,但是她太敏感了,我又不放心隨便介紹些什麼人給她認識。”布蘭迪太太抿了一口紅茶,將茶杯放下,嘆了口氣,“我覺得她還是想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

我點點頭,不知道說什麼好。

“珊迪很喜歡你,說你又聰明又善良,我希望你能多多來家裡玩。如果你願意教多麗絲中文的話,我會付給你很優渥的報酬的。”

我婉拒了布蘭迪太太的報酬,但是答應了會常常過來。多麗絲身上的不合群總讓我想起在異國他鄉打拼的自己

布蘭迪太太將背靠近椅子裡,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

02

布蘭迪太太向來喜歡孩子,特別是在她富裕起來之後,想要給更多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實現各種理想的機會,帶他們去看他們原本沒有機會看到的世界——沒有什麼比領養孤兒更能滿足這個目標的了。

她原本計劃在美國收養,但是美國有關收養的法律異常嚴格。除了對收養者家庭收入、住房條件、婚姻狀況、情緒穩定,成員相處等各項條目長期且反覆的審查之外,還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之後又去了俄羅斯、埃及,越南等地,很多國家要求領養者必須在國內居住生活一段時間。幾次受挫之後,一次去廣州講課的機會,令她結識了一名孤兒院的工作人員

1992年4月1日,中國實施了允許外國人來中國收養孤兒的《收養法》,1993年5月29日,中國又加入了《有關保護兒童和跨國領養合作的海牙公約》。

到布蘭迪太太去中國的2002年,各項手續已經非常完善,整個流程非常標準化,美國政府數據顯示,2002年,有超過一萬名中國兒童被美國家庭收養。孤兒院工作人員告訴布蘭迪太太,如果她週一來辦理領養登記的話,到週五就可以完成公證手續。

回到美國之後,她在介紹收養中國孩子的信息和注意事項的網站上和其他五個來自美國西海岸的家庭結識,他們聯繫了同一家領養中介,準備了財產證明、犯罪證明等足足幾百頁資料,一起接受了社工如何應對孤兒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的培訓,並最終一齊出發去了廣州。

他們一到廣州就按照中國傳統去寺廟求籤,希望能夠保佑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廣州街道

布蘭迪太太原本想要領養稍微大點兒的孩子,但多麗絲蹣跚地走過來,一下子就坐在她的兩腿之間。怎麼會有人遺棄這麼可愛的孩子呢?

布蘭迪太太和多麗絲最終於2002年8月9日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除了在實習的大兒子,其他家人全部在機場等候迎接。

家裡原本有四個孩子輪番用過的舊的嬰兒用品,但布蘭迪太太在比弗利山莊的精品店定製了全套高檔嬰兒玩具、推車、搖籃,小小的連體服裡縫著多麗絲的名字。她覺得多麗絲已經受了太多的苦難,應該從此過上公主般的生活

03

“如果中文太難學了的話,能不能拜託你給多麗絲講一些中國歷史,文化,美食這樣的知識。不需要像上課,就像朋友聊天說起生活中的趣事那樣。”第二次拜訪之後,布蘭迪太太很不好意思地提出了這個要求,她將親手製作的馬卡龍裝在精緻的禮品盒中,讓我無法拒絕。

一年多前,多麗絲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家中其他孩子的不一樣。有些不同是非常明顯的,比如頭髮,眼睛和皮膚的顏色,有些則是隱性的,比如她的不安全感,她常常無法剋制住的暴躁脾氣。她渴望瞭解自己到底來自哪裡,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以及母親為什麼在對待她的時候,有一種特殊的小心翼翼。

布蘭迪太太鄭重地回答了她的問題,她選擇了對多麗絲完全坦誠。她告訴了多麗絲她是被親生父母丟棄的,然後立刻告訴她自己有多麼愛她。她給多麗絲買了一本薄薄的,配著卡通圖案的歷史書,上面的孔子、孟子和孫子的畫像都非常可愛。她們花了很多個下午,喝著英國紅茶,吃著巧克力蛋卷,閱讀縮略版本的中國歷史,又在某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驅車去兩個小時以外中國人聚集的區域吃廣式早茶。

早茶的繁忙時段需要搭臺,她們坐在年老的中國人周圍,聽不懂粵語,也看不懂中文,好在阿姐不斷推著小推車穿梭來往,他們看到什麼稀奇有趣的就拿來吃。結果,布蘭迪太太啃了兩個雞爪,又喝了一碗豬肝粥,而從小吃慣了西餐的多麗絲則只願意吃各種不同餡料的麵包。

“他們為什麼喜歡吃動物內臟?”多麗絲嫌棄地問道。

“這裡好吵。”過了一會兒,她又大聲抱怨道。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文 | 劉文

澎湃新聞·湃客頻道,

經湃客唯一官方公眾號

“湃客工坊”(ID:thesparker)

授權轉載

01

我第一次見到中國孤兒多麗絲是在她母親的豪宅裡。那時是受大學室友珊迪之邀,去見她們赫赫有名的劇作家母親。

儘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當珊迪開車載著我,經過馬里布富人區修剪整齊的綠色草坪和古羅馬式樣的噴泉,最終駛入一扇維多利亞風格的綠色大門時,我還是被她家的富有程度嚇了一跳

已經是一月份,聖誕樹依然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金色、紅色和白色的裝飾品隨著微風輕微搖晃。在幾乎有一個網球場那麼大的餐廳裡,布蘭迪太太端坐在餐桌正中,穿著白色的雪紡襯衫,紅色的闊腿褲,高大、端莊、迷人,每一個舉止都優雅地恰到好處,無論是翹著小指往紅茶杯里加方糖,還是將餐巾鋪在腿上。

她的其他幾位孩子已經在餐桌上就坐,他們中的三位都像布蘭迪太太和珊迪一般,有著蒼白的皮膚,濃密而蜷曲的淡金色頭髮,像寶石一樣美麗的藍色眼睛,他們都像真正的紳士和淑女,輕輕搖晃著紅酒杯,淺淺一嗅之後,微笑著抿下一口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多麗絲和他們都迥然不同。她有著亞麻色的皮膚,單眼皮,塌鼻子,頭髮稀疏,身材有種病態的臃腫。她把餐巾揉成一團放在身邊,不到一分鐘就打翻了她裝滿果汁的高腳杯。但是她看起來毫不在乎,罵了一句髒話便起身讓女傭清理。

第一次見面,她就給我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彷彿她的外在行為和內心想法並不匹配。過了幾年之後,我才明白她所展示出來的其實是一種虛張聲勢的自卑

2002年,在大洋彼岸的廣州,一個沒有名字的女嬰被宣佈成為布蘭迪太太的家族成員。她是深夜被人在一條窄巷裡發現的,已經凍僵了,被孤兒院一位剛生產不久的女工作人員抱在懷裡用體溫暖了好久才有力氣喝一口奶。

和因為殘疾而被拋棄的女嬰不同,據布蘭迪太太回憶,她小時候非常可愛,眼珠滴溜溜地轉著,對每一個來觸摸她的人都展露天使一樣的笑顏。包裹著她的襁褓裡一張紙條都沒留下,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為什麼被遺棄,家裡有沒有兄弟姐妹。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有人向布蘭迪太太解釋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一些地區仍保留的重男輕女的傳統。她無法理解這種價值觀,但當務之急並不是為女嬰的遭遇義憤填膺,而是為女嬰辦理齊全收養手續和美國的移民簽證

她為女嬰命名多麗絲,她的一歲生日被定在踏上美利堅合眾國土地的那一天,預示著嶄新生活的開始。

多麗絲突然間擁有了四位堪稱精英的兄弟姐妹

老大在耶魯念法律,未來會成為洛杉磯帥氣又多金的知名律師;

老二進了鼎鼎有名的埃墨裡文理學院英語系,將會繼承布蘭迪太太的寫作天賦和人脈;

熱愛運動的男孩高中畢業之後的“間隔年”會去新西蘭自駕遊,最終在那裡遇到心愛的女人,並留在了當地;

而當時正念中學的珊迪,早早就展露出繪畫天賦,她長大後成了很棒的室內設計師。

家庭聚餐之後,布蘭迪太太讓我去她的臥室一起喝杯茶。珊迪使了個眼色,讓我趕快跟上。

“我一直想讓多麗絲結識些中國的朋友,但是她太敏感了,我又不放心隨便介紹些什麼人給她認識。”布蘭迪太太抿了一口紅茶,將茶杯放下,嘆了口氣,“我覺得她還是想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

我點點頭,不知道說什麼好。

“珊迪很喜歡你,說你又聰明又善良,我希望你能多多來家裡玩。如果你願意教多麗絲中文的話,我會付給你很優渥的報酬的。”

我婉拒了布蘭迪太太的報酬,但是答應了會常常過來。多麗絲身上的不合群總讓我想起在異國他鄉打拼的自己

布蘭迪太太將背靠近椅子裡,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

02

布蘭迪太太向來喜歡孩子,特別是在她富裕起來之後,想要給更多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實現各種理想的機會,帶他們去看他們原本沒有機會看到的世界——沒有什麼比領養孤兒更能滿足這個目標的了。

她原本計劃在美國收養,但是美國有關收養的法律異常嚴格。除了對收養者家庭收入、住房條件、婚姻狀況、情緒穩定,成員相處等各項條目長期且反覆的審查之外,還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之後又去了俄羅斯、埃及,越南等地,很多國家要求領養者必須在國內居住生活一段時間。幾次受挫之後,一次去廣州講課的機會,令她結識了一名孤兒院的工作人員

1992年4月1日,中國實施了允許外國人來中國收養孤兒的《收養法》,1993年5月29日,中國又加入了《有關保護兒童和跨國領養合作的海牙公約》。

到布蘭迪太太去中國的2002年,各項手續已經非常完善,整個流程非常標準化,美國政府數據顯示,2002年,有超過一萬名中國兒童被美國家庭收養。孤兒院工作人員告訴布蘭迪太太,如果她週一來辦理領養登記的話,到週五就可以完成公證手續。

回到美國之後,她在介紹收養中國孩子的信息和注意事項的網站上和其他五個來自美國西海岸的家庭結識,他們聯繫了同一家領養中介,準備了財產證明、犯罪證明等足足幾百頁資料,一起接受了社工如何應對孤兒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的培訓,並最終一齊出發去了廣州。

他們一到廣州就按照中國傳統去寺廟求籤,希望能夠保佑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廣州街道

布蘭迪太太原本想要領養稍微大點兒的孩子,但多麗絲蹣跚地走過來,一下子就坐在她的兩腿之間。怎麼會有人遺棄這麼可愛的孩子呢?

布蘭迪太太和多麗絲最終於2002年8月9日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除了在實習的大兒子,其他家人全部在機場等候迎接。

家裡原本有四個孩子輪番用過的舊的嬰兒用品,但布蘭迪太太在比弗利山莊的精品店定製了全套高檔嬰兒玩具、推車、搖籃,小小的連體服裡縫著多麗絲的名字。她覺得多麗絲已經受了太多的苦難,應該從此過上公主般的生活

03

“如果中文太難學了的話,能不能拜託你給多麗絲講一些中國歷史,文化,美食這樣的知識。不需要像上課,就像朋友聊天說起生活中的趣事那樣。”第二次拜訪之後,布蘭迪太太很不好意思地提出了這個要求,她將親手製作的馬卡龍裝在精緻的禮品盒中,讓我無法拒絕。

一年多前,多麗絲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家中其他孩子的不一樣。有些不同是非常明顯的,比如頭髮,眼睛和皮膚的顏色,有些則是隱性的,比如她的不安全感,她常常無法剋制住的暴躁脾氣。她渴望瞭解自己到底來自哪裡,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以及母親為什麼在對待她的時候,有一種特殊的小心翼翼。

布蘭迪太太鄭重地回答了她的問題,她選擇了對多麗絲完全坦誠。她告訴了多麗絲她是被親生父母丟棄的,然後立刻告訴她自己有多麼愛她。她給多麗絲買了一本薄薄的,配著卡通圖案的歷史書,上面的孔子、孟子和孫子的畫像都非常可愛。她們花了很多個下午,喝著英國紅茶,吃著巧克力蛋卷,閱讀縮略版本的中國歷史,又在某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驅車去兩個小時以外中國人聚集的區域吃廣式早茶。

早茶的繁忙時段需要搭臺,她們坐在年老的中國人周圍,聽不懂粵語,也看不懂中文,好在阿姐不斷推著小推車穿梭來往,他們看到什麼稀奇有趣的就拿來吃。結果,布蘭迪太太啃了兩個雞爪,又喝了一碗豬肝粥,而從小吃慣了西餐的多麗絲則只願意吃各種不同餡料的麵包。

“他們為什麼喜歡吃動物內臟?”多麗絲嫌棄地問道。

“這裡好吵。”過了一會兒,她又大聲抱怨道。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與此同時,昂貴的私立學校中那些金髮碧眼的白人同學也意識到了多麗絲和他們的不同。他們開始在她經過的時候把眼角的皮膚吊起模仿她的小眼睛,開始問她是不是吃狗肉,像他們瞭解的一些中國人一樣。她的哥哥姐姐們都是學校裡的明星,而她永遠都無法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很多時候,她都跟在受歡迎的白人女孩後面,希望能夠因此分得一些異性的目光,但是從未如願。

她並不能理解中國文化,但是也並沒有完全被美國文化所接納。她覺得自己像是在夾縫中生活。她開始拒絕參加由白人女孩組織的派對,拒絕去上芭蕾,鋼琴課以及花樣滑冰的課程。

布蘭迪太太聯繫了之前一起去廣州領養孩子的家庭,其他家庭紛紛表示自己領養回來的孩子也出現了類似的好奇和困惑:他們無法理解自己是誰,從哪裡來

“讓她學一些中文吧。”

“帶她去中國旅遊,前年,我和我的女兒就去了中國,爬了長城!”

“給她請中國來的保姆。”

“讓她去中國來的鄰居家裡串門!”

群裡的父母們紛紛出謀劃策。

“我準備這個暑假帶多麗絲去廣州,我希望她能在去之前瞭解一些基礎的知識,這樣她就不會感到和自己的出身地有隔閡。”

“你要去廣州啦!”我把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多麗絲。她聳聳肩,表示自己早就知道了。

“你聽說過廣州嗎?”雖然表現得不在乎,但過了一會兒,她還是走過來問我。

“聽說過,我去過那裡好多次,”我點點頭,我在香港工作的時候,去廣州出差是家常便飯。

“去幹嗎?”

“去工作。”

“做什麼?”

“我的客戶在廣州郊區有工廠,我們去那裡看他們的賬本。”我用盡可能簡單的語言描述道。

“我是廣州人。”她一字一句,帶點兒挑釁地說道。

“我知道,你母親告訴過我了。”我點點頭。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文 | 劉文

澎湃新聞·湃客頻道,

經湃客唯一官方公眾號

“湃客工坊”(ID:thesparker)

授權轉載

01

我第一次見到中國孤兒多麗絲是在她母親的豪宅裡。那時是受大學室友珊迪之邀,去見她們赫赫有名的劇作家母親。

儘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當珊迪開車載著我,經過馬里布富人區修剪整齊的綠色草坪和古羅馬式樣的噴泉,最終駛入一扇維多利亞風格的綠色大門時,我還是被她家的富有程度嚇了一跳

已經是一月份,聖誕樹依然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金色、紅色和白色的裝飾品隨著微風輕微搖晃。在幾乎有一個網球場那麼大的餐廳裡,布蘭迪太太端坐在餐桌正中,穿著白色的雪紡襯衫,紅色的闊腿褲,高大、端莊、迷人,每一個舉止都優雅地恰到好處,無論是翹著小指往紅茶杯里加方糖,還是將餐巾鋪在腿上。

她的其他幾位孩子已經在餐桌上就坐,他們中的三位都像布蘭迪太太和珊迪一般,有著蒼白的皮膚,濃密而蜷曲的淡金色頭髮,像寶石一樣美麗的藍色眼睛,他們都像真正的紳士和淑女,輕輕搖晃著紅酒杯,淺淺一嗅之後,微笑著抿下一口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多麗絲和他們都迥然不同。她有著亞麻色的皮膚,單眼皮,塌鼻子,頭髮稀疏,身材有種病態的臃腫。她把餐巾揉成一團放在身邊,不到一分鐘就打翻了她裝滿果汁的高腳杯。但是她看起來毫不在乎,罵了一句髒話便起身讓女傭清理。

第一次見面,她就給我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彷彿她的外在行為和內心想法並不匹配。過了幾年之後,我才明白她所展示出來的其實是一種虛張聲勢的自卑

2002年,在大洋彼岸的廣州,一個沒有名字的女嬰被宣佈成為布蘭迪太太的家族成員。她是深夜被人在一條窄巷裡發現的,已經凍僵了,被孤兒院一位剛生產不久的女工作人員抱在懷裡用體溫暖了好久才有力氣喝一口奶。

和因為殘疾而被拋棄的女嬰不同,據布蘭迪太太回憶,她小時候非常可愛,眼珠滴溜溜地轉著,對每一個來觸摸她的人都展露天使一樣的笑顏。包裹著她的襁褓裡一張紙條都沒留下,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為什麼被遺棄,家裡有沒有兄弟姐妹。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有人向布蘭迪太太解釋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一些地區仍保留的重男輕女的傳統。她無法理解這種價值觀,但當務之急並不是為女嬰的遭遇義憤填膺,而是為女嬰辦理齊全收養手續和美國的移民簽證

她為女嬰命名多麗絲,她的一歲生日被定在踏上美利堅合眾國土地的那一天,預示著嶄新生活的開始。

多麗絲突然間擁有了四位堪稱精英的兄弟姐妹

老大在耶魯念法律,未來會成為洛杉磯帥氣又多金的知名律師;

老二進了鼎鼎有名的埃墨裡文理學院英語系,將會繼承布蘭迪太太的寫作天賦和人脈;

熱愛運動的男孩高中畢業之後的“間隔年”會去新西蘭自駕遊,最終在那裡遇到心愛的女人,並留在了當地;

而當時正念中學的珊迪,早早就展露出繪畫天賦,她長大後成了很棒的室內設計師。

家庭聚餐之後,布蘭迪太太讓我去她的臥室一起喝杯茶。珊迪使了個眼色,讓我趕快跟上。

“我一直想讓多麗絲結識些中國的朋友,但是她太敏感了,我又不放心隨便介紹些什麼人給她認識。”布蘭迪太太抿了一口紅茶,將茶杯放下,嘆了口氣,“我覺得她還是想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

我點點頭,不知道說什麼好。

“珊迪很喜歡你,說你又聰明又善良,我希望你能多多來家裡玩。如果你願意教多麗絲中文的話,我會付給你很優渥的報酬的。”

我婉拒了布蘭迪太太的報酬,但是答應了會常常過來。多麗絲身上的不合群總讓我想起在異國他鄉打拼的自己

布蘭迪太太將背靠近椅子裡,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

02

布蘭迪太太向來喜歡孩子,特別是在她富裕起來之後,想要給更多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實現各種理想的機會,帶他們去看他們原本沒有機會看到的世界——沒有什麼比領養孤兒更能滿足這個目標的了。

她原本計劃在美國收養,但是美國有關收養的法律異常嚴格。除了對收養者家庭收入、住房條件、婚姻狀況、情緒穩定,成員相處等各項條目長期且反覆的審查之外,還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之後又去了俄羅斯、埃及,越南等地,很多國家要求領養者必須在國內居住生活一段時間。幾次受挫之後,一次去廣州講課的機會,令她結識了一名孤兒院的工作人員

1992年4月1日,中國實施了允許外國人來中國收養孤兒的《收養法》,1993年5月29日,中國又加入了《有關保護兒童和跨國領養合作的海牙公約》。

到布蘭迪太太去中國的2002年,各項手續已經非常完善,整個流程非常標準化,美國政府數據顯示,2002年,有超過一萬名中國兒童被美國家庭收養。孤兒院工作人員告訴布蘭迪太太,如果她週一來辦理領養登記的話,到週五就可以完成公證手續。

回到美國之後,她在介紹收養中國孩子的信息和注意事項的網站上和其他五個來自美國西海岸的家庭結識,他們聯繫了同一家領養中介,準備了財產證明、犯罪證明等足足幾百頁資料,一起接受了社工如何應對孤兒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的培訓,並最終一齊出發去了廣州。

他們一到廣州就按照中國傳統去寺廟求籤,希望能夠保佑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廣州街道

布蘭迪太太原本想要領養稍微大點兒的孩子,但多麗絲蹣跚地走過來,一下子就坐在她的兩腿之間。怎麼會有人遺棄這麼可愛的孩子呢?

布蘭迪太太和多麗絲最終於2002年8月9日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除了在實習的大兒子,其他家人全部在機場等候迎接。

家裡原本有四個孩子輪番用過的舊的嬰兒用品,但布蘭迪太太在比弗利山莊的精品店定製了全套高檔嬰兒玩具、推車、搖籃,小小的連體服裡縫著多麗絲的名字。她覺得多麗絲已經受了太多的苦難,應該從此過上公主般的生活

03

“如果中文太難學了的話,能不能拜託你給多麗絲講一些中國歷史,文化,美食這樣的知識。不需要像上課,就像朋友聊天說起生活中的趣事那樣。”第二次拜訪之後,布蘭迪太太很不好意思地提出了這個要求,她將親手製作的馬卡龍裝在精緻的禮品盒中,讓我無法拒絕。

一年多前,多麗絲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家中其他孩子的不一樣。有些不同是非常明顯的,比如頭髮,眼睛和皮膚的顏色,有些則是隱性的,比如她的不安全感,她常常無法剋制住的暴躁脾氣。她渴望瞭解自己到底來自哪裡,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以及母親為什麼在對待她的時候,有一種特殊的小心翼翼。

布蘭迪太太鄭重地回答了她的問題,她選擇了對多麗絲完全坦誠。她告訴了多麗絲她是被親生父母丟棄的,然後立刻告訴她自己有多麼愛她。她給多麗絲買了一本薄薄的,配著卡通圖案的歷史書,上面的孔子、孟子和孫子的畫像都非常可愛。她們花了很多個下午,喝著英國紅茶,吃著巧克力蛋卷,閱讀縮略版本的中國歷史,又在某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驅車去兩個小時以外中國人聚集的區域吃廣式早茶。

早茶的繁忙時段需要搭臺,她們坐在年老的中國人周圍,聽不懂粵語,也看不懂中文,好在阿姐不斷推著小推車穿梭來往,他們看到什麼稀奇有趣的就拿來吃。結果,布蘭迪太太啃了兩個雞爪,又喝了一碗豬肝粥,而從小吃慣了西餐的多麗絲則只願意吃各種不同餡料的麵包。

“他們為什麼喜歡吃動物內臟?”多麗絲嫌棄地問道。

“這裡好吵。”過了一會兒,她又大聲抱怨道。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與此同時,昂貴的私立學校中那些金髮碧眼的白人同學也意識到了多麗絲和他們的不同。他們開始在她經過的時候把眼角的皮膚吊起模仿她的小眼睛,開始問她是不是吃狗肉,像他們瞭解的一些中國人一樣。她的哥哥姐姐們都是學校裡的明星,而她永遠都無法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很多時候,她都跟在受歡迎的白人女孩後面,希望能夠因此分得一些異性的目光,但是從未如願。

她並不能理解中國文化,但是也並沒有完全被美國文化所接納。她覺得自己像是在夾縫中生活。她開始拒絕參加由白人女孩組織的派對,拒絕去上芭蕾,鋼琴課以及花樣滑冰的課程。

布蘭迪太太聯繫了之前一起去廣州領養孩子的家庭,其他家庭紛紛表示自己領養回來的孩子也出現了類似的好奇和困惑:他們無法理解自己是誰,從哪裡來

“讓她學一些中文吧。”

“帶她去中國旅遊,前年,我和我的女兒就去了中國,爬了長城!”

“給她請中國來的保姆。”

“讓她去中國來的鄰居家裡串門!”

群裡的父母們紛紛出謀劃策。

“我準備這個暑假帶多麗絲去廣州,我希望她能在去之前瞭解一些基礎的知識,這樣她就不會感到和自己的出身地有隔閡。”

“你要去廣州啦!”我把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多麗絲。她聳聳肩,表示自己早就知道了。

“你聽說過廣州嗎?”雖然表現得不在乎,但過了一會兒,她還是走過來問我。

“聽說過,我去過那裡好多次,”我點點頭,我在香港工作的時候,去廣州出差是家常便飯。

“去幹嗎?”

“去工作。”

“做什麼?”

“我的客戶在廣州郊區有工廠,我們去那裡看他們的賬本。”我用盡可能簡單的語言描述道。

“我是廣州人。”她一字一句,帶點兒挑釁地說道。

“我知道,你母親告訴過我了。”我點點頭。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04

報紙上常常報道被美國家長收養的中國孤兒讀了哈佛、耶魯,還有的拿到了體操世錦賽的冠軍,但多麗絲更像是再普通不過的那種小孩。

我教她用中文說“早上好”“中午好”和“晚上好”,直到四周之後她依然無法把單詞和意思聯繫起來。但是她卻有很多容易被人忽視的奇怪才能:轉呼啦圈,用吸管編織出各種動物。我和她熟悉起來之後,她總是喜歡趕在布蘭迪太太之前給我開門,然後用她肉呼呼的小手勾著我的手心。

布蘭迪太太很講究健康和養生,她每天六點起床,由私人教練來家裡上瑜伽課,之後,她會用甜橙,蘋果和胡蘿蔔榨汁作為早飯。珊迪的素食習慣也來自於她。多麗絲則喜歡將我拽到她的房間裡去,從她的抽屜裡拿出各種口味的薯片和膨化食品與我分享。她教我玩一個射擊的遊戲,她瞄地很準,下手又快,很快就擊敗了我。我看著她在遊戲中靈活地躲閃騰挪的樣子,忍不住拍手叫好。

“你看,我也是有擅長的事情的。”她咯咯地笑著,胖乎乎的臉頰上隱約可以看到酒窩。她終於看起來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女了。

我們很快因為射擊遊戲而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彼時剛到美國不久,在派對裡總是無法談論和體育有關的話題,去酒吧裡玩問答遊戲亦一竅不通。因為文化差異的緣故,稍微一句無心之言便會造成誤解和爭議,反而是和多麗絲一起玩遊戲成了我逃避現實世界的港灣。我們很快約定每週五下午三點是我們的遊戲時間。

“你能答應我每週都來嗎?”

“我答應你,除了期末考試的那周。”

“你會準時到嗎?”

“我會的。”

有一次,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造成堵車,我三點十八分才到布蘭迪太太家。期間,布蘭迪太太接連打來十幾個電話,我因為開車沒辦法接聽,但心裡已經隱隱有了不祥之感。

白色別墅的門破天荒地開著,向來整潔的起居室堆滿了打開著的醫藥箱。

布蘭迪太太和女傭圍在多麗絲身旁,她渾身癱軟地坐在地上,臉色潮紅,紅色襯衫裙的腋下部位被汗水打溼,領口有嘔吐物的汙漬。走近細看,她緊閉著雙眼,從嘴脣到下巴都在急速顫抖。

女傭焦急地拍著她的背部,布蘭迪太太四處找著手機想要打急救電話,轉頭看到我,眼睛裡散發出如釋重負的光芒。

“她來了,你看,她來了。”布蘭迪太太一把拽過我的手,她緊緊地捏著我,我的手指頭髮出“咔咔”的響聲。她焦急又失態地將我帶到多麗絲面前,用一種又哭又笑的表情,央求著她睜開眼睛看看我。

這是我第一次目睹多麗絲的恐慌症發作。發病的時候,先是心跳加速,繼而胸部發緊,並且導致氣短,氣促和呼吸困難。過不了幾分鐘,情況惡化成渾身發抖,震顫,出冷汗。她有的時候會因為眩暈而昏倒,有的時候因為腸胃痙攣而嘔吐不止。最嚴重的一次,她被嘔吐物堵住了氣管,在ICU搶救了好一會兒才撿回來一條命。

在女傭把她扶到床上去躺下的時候,布蘭迪太太悄悄告訴我,多麗絲是因為久等我不至,以為我不會來了,才恐慌症發作。

“但是你也不用自責,她有恐慌症很久了,”溫柔的布蘭迪太太摟著我,“不用擔心,她休息一會兒就好了。”

“很小的時候,如果我們要和她一起做什麼事情,或者要去哪裡接她,她都會反覆確定時間,一旦我們遲到,她就會恐慌症發作,”布蘭迪太太搖搖頭,“我們幾乎已經習慣了,但每次看到,還是很擔心。我常常在想,當她被丟棄在那條小巷裡面的時候,在她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布蘭迪太太從來不對她的學習成績有任何要求。珊迪從十二歲開始,就要靠做家務賺零花錢,而多麗絲是家裡唯一一個有著布蘭迪太太信用卡附卡的孩子。

我討厭自己永遠都和他們不一樣,”多麗絲常常這麼說起,“我也可以打工賺錢啊。”

05

恐慌症帶來的陰影並沒有持續很久。多麗絲在她十四歲的暑假,闊別十三年之後,踏上了廣州的土地。和她同行的,還有當時一起領養的五個家庭的父母和五位被領養的孩子。

被領養的孩子立刻在航班上熟悉起來,並且在到達酒店之後仍然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仔細商量行程,他們討論著要讓孩子們去看一場京劇,再去逛逛傳統的街邊市場,還商量著讓孩子們去看一下書法和國畫大師的展覽,當然也少不了嘗一下正宗的美食。

行程的最後一天,他們一起去了領養孩子的孤兒院,探望了當初照顧孩子們的院長。孩子們自發地做了半天的志願者,替孤兒院打掃衛生,家長們則買來零食和玩具贈送給孤兒院。

他們在中國一共呆了十六天,將旅遊書上的項目幾乎都做了一遍。

多麗絲從廣州回來之後一直都不願意和我說起她的旅行,甚至取消了幾次週五下午的射擊遊戲,直到幾個月之後,她才說起她在廣州的時候也犯過一次恐慌症。

那是她和布蘭迪太太逛商場的時候,布蘭迪太太去洗手間,她拿著一杯奶茶在外面等待。不知道是不是她站錯了地方,突然有營業員模樣的人過來和她說起了中文,很快,其他中國人也圍上來,七嘴八舌地和她說起話來。

她的相貌和周圍的中國人一模一樣,哪怕她一再用英文說:“I can’t speak Chinese”,人們仍然不斷堅持對她說起她無法理解的語言。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文 | 劉文

澎湃新聞·湃客頻道,

經湃客唯一官方公眾號

“湃客工坊”(ID:thesparker)

授權轉載

01

我第一次見到中國孤兒多麗絲是在她母親的豪宅裡。那時是受大學室友珊迪之邀,去見她們赫赫有名的劇作家母親。

儘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當珊迪開車載著我,經過馬里布富人區修剪整齊的綠色草坪和古羅馬式樣的噴泉,最終駛入一扇維多利亞風格的綠色大門時,我還是被她家的富有程度嚇了一跳

已經是一月份,聖誕樹依然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金色、紅色和白色的裝飾品隨著微風輕微搖晃。在幾乎有一個網球場那麼大的餐廳裡,布蘭迪太太端坐在餐桌正中,穿著白色的雪紡襯衫,紅色的闊腿褲,高大、端莊、迷人,每一個舉止都優雅地恰到好處,無論是翹著小指往紅茶杯里加方糖,還是將餐巾鋪在腿上。

她的其他幾位孩子已經在餐桌上就坐,他們中的三位都像布蘭迪太太和珊迪一般,有著蒼白的皮膚,濃密而蜷曲的淡金色頭髮,像寶石一樣美麗的藍色眼睛,他們都像真正的紳士和淑女,輕輕搖晃著紅酒杯,淺淺一嗅之後,微笑著抿下一口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多麗絲和他們都迥然不同。她有著亞麻色的皮膚,單眼皮,塌鼻子,頭髮稀疏,身材有種病態的臃腫。她把餐巾揉成一團放在身邊,不到一分鐘就打翻了她裝滿果汁的高腳杯。但是她看起來毫不在乎,罵了一句髒話便起身讓女傭清理。

第一次見面,她就給我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彷彿她的外在行為和內心想法並不匹配。過了幾年之後,我才明白她所展示出來的其實是一種虛張聲勢的自卑

2002年,在大洋彼岸的廣州,一個沒有名字的女嬰被宣佈成為布蘭迪太太的家族成員。她是深夜被人在一條窄巷裡發現的,已經凍僵了,被孤兒院一位剛生產不久的女工作人員抱在懷裡用體溫暖了好久才有力氣喝一口奶。

和因為殘疾而被拋棄的女嬰不同,據布蘭迪太太回憶,她小時候非常可愛,眼珠滴溜溜地轉著,對每一個來觸摸她的人都展露天使一樣的笑顏。包裹著她的襁褓裡一張紙條都沒留下,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為什麼被遺棄,家裡有沒有兄弟姐妹。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有人向布蘭迪太太解釋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一些地區仍保留的重男輕女的傳統。她無法理解這種價值觀,但當務之急並不是為女嬰的遭遇義憤填膺,而是為女嬰辦理齊全收養手續和美國的移民簽證

她為女嬰命名多麗絲,她的一歲生日被定在踏上美利堅合眾國土地的那一天,預示著嶄新生活的開始。

多麗絲突然間擁有了四位堪稱精英的兄弟姐妹

老大在耶魯念法律,未來會成為洛杉磯帥氣又多金的知名律師;

老二進了鼎鼎有名的埃墨裡文理學院英語系,將會繼承布蘭迪太太的寫作天賦和人脈;

熱愛運動的男孩高中畢業之後的“間隔年”會去新西蘭自駕遊,最終在那裡遇到心愛的女人,並留在了當地;

而當時正念中學的珊迪,早早就展露出繪畫天賦,她長大後成了很棒的室內設計師。

家庭聚餐之後,布蘭迪太太讓我去她的臥室一起喝杯茶。珊迪使了個眼色,讓我趕快跟上。

“我一直想讓多麗絲結識些中國的朋友,但是她太敏感了,我又不放心隨便介紹些什麼人給她認識。”布蘭迪太太抿了一口紅茶,將茶杯放下,嘆了口氣,“我覺得她還是想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

我點點頭,不知道說什麼好。

“珊迪很喜歡你,說你又聰明又善良,我希望你能多多來家裡玩。如果你願意教多麗絲中文的話,我會付給你很優渥的報酬的。”

我婉拒了布蘭迪太太的報酬,但是答應了會常常過來。多麗絲身上的不合群總讓我想起在異國他鄉打拼的自己

布蘭迪太太將背靠近椅子裡,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

02

布蘭迪太太向來喜歡孩子,特別是在她富裕起來之後,想要給更多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實現各種理想的機會,帶他們去看他們原本沒有機會看到的世界——沒有什麼比領養孤兒更能滿足這個目標的了。

她原本計劃在美國收養,但是美國有關收養的法律異常嚴格。除了對收養者家庭收入、住房條件、婚姻狀況、情緒穩定,成員相處等各項條目長期且反覆的審查之外,還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之後又去了俄羅斯、埃及,越南等地,很多國家要求領養者必須在國內居住生活一段時間。幾次受挫之後,一次去廣州講課的機會,令她結識了一名孤兒院的工作人員

1992年4月1日,中國實施了允許外國人來中國收養孤兒的《收養法》,1993年5月29日,中國又加入了《有關保護兒童和跨國領養合作的海牙公約》。

到布蘭迪太太去中國的2002年,各項手續已經非常完善,整個流程非常標準化,美國政府數據顯示,2002年,有超過一萬名中國兒童被美國家庭收養。孤兒院工作人員告訴布蘭迪太太,如果她週一來辦理領養登記的話,到週五就可以完成公證手續。

回到美國之後,她在介紹收養中國孩子的信息和注意事項的網站上和其他五個來自美國西海岸的家庭結識,他們聯繫了同一家領養中介,準備了財產證明、犯罪證明等足足幾百頁資料,一起接受了社工如何應對孤兒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的培訓,並最終一齊出發去了廣州。

他們一到廣州就按照中國傳統去寺廟求籤,希望能夠保佑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廣州街道

布蘭迪太太原本想要領養稍微大點兒的孩子,但多麗絲蹣跚地走過來,一下子就坐在她的兩腿之間。怎麼會有人遺棄這麼可愛的孩子呢?

布蘭迪太太和多麗絲最終於2002年8月9日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除了在實習的大兒子,其他家人全部在機場等候迎接。

家裡原本有四個孩子輪番用過的舊的嬰兒用品,但布蘭迪太太在比弗利山莊的精品店定製了全套高檔嬰兒玩具、推車、搖籃,小小的連體服裡縫著多麗絲的名字。她覺得多麗絲已經受了太多的苦難,應該從此過上公主般的生活

03

“如果中文太難學了的話,能不能拜託你給多麗絲講一些中國歷史,文化,美食這樣的知識。不需要像上課,就像朋友聊天說起生活中的趣事那樣。”第二次拜訪之後,布蘭迪太太很不好意思地提出了這個要求,她將親手製作的馬卡龍裝在精緻的禮品盒中,讓我無法拒絕。

一年多前,多麗絲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家中其他孩子的不一樣。有些不同是非常明顯的,比如頭髮,眼睛和皮膚的顏色,有些則是隱性的,比如她的不安全感,她常常無法剋制住的暴躁脾氣。她渴望瞭解自己到底來自哪裡,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以及母親為什麼在對待她的時候,有一種特殊的小心翼翼。

布蘭迪太太鄭重地回答了她的問題,她選擇了對多麗絲完全坦誠。她告訴了多麗絲她是被親生父母丟棄的,然後立刻告訴她自己有多麼愛她。她給多麗絲買了一本薄薄的,配著卡通圖案的歷史書,上面的孔子、孟子和孫子的畫像都非常可愛。她們花了很多個下午,喝著英國紅茶,吃著巧克力蛋卷,閱讀縮略版本的中國歷史,又在某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驅車去兩個小時以外中國人聚集的區域吃廣式早茶。

早茶的繁忙時段需要搭臺,她們坐在年老的中國人周圍,聽不懂粵語,也看不懂中文,好在阿姐不斷推著小推車穿梭來往,他們看到什麼稀奇有趣的就拿來吃。結果,布蘭迪太太啃了兩個雞爪,又喝了一碗豬肝粥,而從小吃慣了西餐的多麗絲則只願意吃各種不同餡料的麵包。

“他們為什麼喜歡吃動物內臟?”多麗絲嫌棄地問道。

“這裡好吵。”過了一會兒,她又大聲抱怨道。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與此同時,昂貴的私立學校中那些金髮碧眼的白人同學也意識到了多麗絲和他們的不同。他們開始在她經過的時候把眼角的皮膚吊起模仿她的小眼睛,開始問她是不是吃狗肉,像他們瞭解的一些中國人一樣。她的哥哥姐姐們都是學校裡的明星,而她永遠都無法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很多時候,她都跟在受歡迎的白人女孩後面,希望能夠因此分得一些異性的目光,但是從未如願。

她並不能理解中國文化,但是也並沒有完全被美國文化所接納。她覺得自己像是在夾縫中生活。她開始拒絕參加由白人女孩組織的派對,拒絕去上芭蕾,鋼琴課以及花樣滑冰的課程。

布蘭迪太太聯繫了之前一起去廣州領養孩子的家庭,其他家庭紛紛表示自己領養回來的孩子也出現了類似的好奇和困惑:他們無法理解自己是誰,從哪裡來

“讓她學一些中文吧。”

“帶她去中國旅遊,前年,我和我的女兒就去了中國,爬了長城!”

“給她請中國來的保姆。”

“讓她去中國來的鄰居家裡串門!”

群裡的父母們紛紛出謀劃策。

“我準備這個暑假帶多麗絲去廣州,我希望她能在去之前瞭解一些基礎的知識,這樣她就不會感到和自己的出身地有隔閡。”

“你要去廣州啦!”我把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多麗絲。她聳聳肩,表示自己早就知道了。

“你聽說過廣州嗎?”雖然表現得不在乎,但過了一會兒,她還是走過來問我。

“聽說過,我去過那裡好多次,”我點點頭,我在香港工作的時候,去廣州出差是家常便飯。

“去幹嗎?”

“去工作。”

“做什麼?”

“我的客戶在廣州郊區有工廠,我們去那裡看他們的賬本。”我用盡可能簡單的語言描述道。

“我是廣州人。”她一字一句,帶點兒挑釁地說道。

“我知道,你母親告訴過我了。”我點點頭。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04

報紙上常常報道被美國家長收養的中國孤兒讀了哈佛、耶魯,還有的拿到了體操世錦賽的冠軍,但多麗絲更像是再普通不過的那種小孩。

我教她用中文說“早上好”“中午好”和“晚上好”,直到四周之後她依然無法把單詞和意思聯繫起來。但是她卻有很多容易被人忽視的奇怪才能:轉呼啦圈,用吸管編織出各種動物。我和她熟悉起來之後,她總是喜歡趕在布蘭迪太太之前給我開門,然後用她肉呼呼的小手勾著我的手心。

布蘭迪太太很講究健康和養生,她每天六點起床,由私人教練來家裡上瑜伽課,之後,她會用甜橙,蘋果和胡蘿蔔榨汁作為早飯。珊迪的素食習慣也來自於她。多麗絲則喜歡將我拽到她的房間裡去,從她的抽屜裡拿出各種口味的薯片和膨化食品與我分享。她教我玩一個射擊的遊戲,她瞄地很準,下手又快,很快就擊敗了我。我看著她在遊戲中靈活地躲閃騰挪的樣子,忍不住拍手叫好。

“你看,我也是有擅長的事情的。”她咯咯地笑著,胖乎乎的臉頰上隱約可以看到酒窩。她終於看起來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女了。

我們很快因為射擊遊戲而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彼時剛到美國不久,在派對裡總是無法談論和體育有關的話題,去酒吧裡玩問答遊戲亦一竅不通。因為文化差異的緣故,稍微一句無心之言便會造成誤解和爭議,反而是和多麗絲一起玩遊戲成了我逃避現實世界的港灣。我們很快約定每週五下午三點是我們的遊戲時間。

“你能答應我每週都來嗎?”

“我答應你,除了期末考試的那周。”

“你會準時到嗎?”

“我會的。”

有一次,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造成堵車,我三點十八分才到布蘭迪太太家。期間,布蘭迪太太接連打來十幾個電話,我因為開車沒辦法接聽,但心裡已經隱隱有了不祥之感。

白色別墅的門破天荒地開著,向來整潔的起居室堆滿了打開著的醫藥箱。

布蘭迪太太和女傭圍在多麗絲身旁,她渾身癱軟地坐在地上,臉色潮紅,紅色襯衫裙的腋下部位被汗水打溼,領口有嘔吐物的汙漬。走近細看,她緊閉著雙眼,從嘴脣到下巴都在急速顫抖。

女傭焦急地拍著她的背部,布蘭迪太太四處找著手機想要打急救電話,轉頭看到我,眼睛裡散發出如釋重負的光芒。

“她來了,你看,她來了。”布蘭迪太太一把拽過我的手,她緊緊地捏著我,我的手指頭髮出“咔咔”的響聲。她焦急又失態地將我帶到多麗絲面前,用一種又哭又笑的表情,央求著她睜開眼睛看看我。

這是我第一次目睹多麗絲的恐慌症發作。發病的時候,先是心跳加速,繼而胸部發緊,並且導致氣短,氣促和呼吸困難。過不了幾分鐘,情況惡化成渾身發抖,震顫,出冷汗。她有的時候會因為眩暈而昏倒,有的時候因為腸胃痙攣而嘔吐不止。最嚴重的一次,她被嘔吐物堵住了氣管,在ICU搶救了好一會兒才撿回來一條命。

在女傭把她扶到床上去躺下的時候,布蘭迪太太悄悄告訴我,多麗絲是因為久等我不至,以為我不會來了,才恐慌症發作。

“但是你也不用自責,她有恐慌症很久了,”溫柔的布蘭迪太太摟著我,“不用擔心,她休息一會兒就好了。”

“很小的時候,如果我們要和她一起做什麼事情,或者要去哪裡接她,她都會反覆確定時間,一旦我們遲到,她就會恐慌症發作,”布蘭迪太太搖搖頭,“我們幾乎已經習慣了,但每次看到,還是很擔心。我常常在想,當她被丟棄在那條小巷裡面的時候,在她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布蘭迪太太從來不對她的學習成績有任何要求。珊迪從十二歲開始,就要靠做家務賺零花錢,而多麗絲是家裡唯一一個有著布蘭迪太太信用卡附卡的孩子。

我討厭自己永遠都和他們不一樣,”多麗絲常常這麼說起,“我也可以打工賺錢啊。”

05

恐慌症帶來的陰影並沒有持續很久。多麗絲在她十四歲的暑假,闊別十三年之後,踏上了廣州的土地。和她同行的,還有當時一起領養的五個家庭的父母和五位被領養的孩子。

被領養的孩子立刻在航班上熟悉起來,並且在到達酒店之後仍然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仔細商量行程,他們討論著要讓孩子們去看一場京劇,再去逛逛傳統的街邊市場,還商量著讓孩子們去看一下書法和國畫大師的展覽,當然也少不了嘗一下正宗的美食。

行程的最後一天,他們一起去了領養孩子的孤兒院,探望了當初照顧孩子們的院長。孩子們自發地做了半天的志願者,替孤兒院打掃衛生,家長們則買來零食和玩具贈送給孤兒院。

他們在中國一共呆了十六天,將旅遊書上的項目幾乎都做了一遍。

多麗絲從廣州回來之後一直都不願意和我說起她的旅行,甚至取消了幾次週五下午的射擊遊戲,直到幾個月之後,她才說起她在廣州的時候也犯過一次恐慌症。

那是她和布蘭迪太太逛商場的時候,布蘭迪太太去洗手間,她拿著一杯奶茶在外面等待。不知道是不是她站錯了地方,突然有營業員模樣的人過來和她說起了中文,很快,其他中國人也圍上來,七嘴八舌地和她說起話來。

她的相貌和周圍的中國人一模一樣,哪怕她一再用英文說:“I can’t speak Chinese”,人們仍然不斷堅持對她說起她無法理解的語言。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我感覺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麼,”她喃喃說道,即使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她在敘述的時候依然非常的緊張和沮喪。好在母親在她有大礙之前趕到,及時將她帶到車中休息。

無論是在美國人,還是在中國人面前,我都感覺到自己有所殘缺。”她最後下了這樣的定論。

在我們熟悉起來之後,她又向我透露了內心的另一個祕密:“我覺得我無論如何都做不到像珊迪一樣優秀,你說布蘭迪太太會不會有一天不要我了。”

除去大家都能意識到的身份認同上的障礙,無法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樣優秀亦是她從未向任何人提起的不安。雖然布蘭迪太太無數次說過只需要她健康長大,對她的要求比其他孩子都要寬鬆不少,但是她堅持認為自己讓布蘭迪太太失望了,所以她才從不要求自己在學校競賽中得獎,也不要求自己加入任何校隊。

珊迪在學校裡面是那樣的耀眼。我常常看到她將各種獎盃和獎牌抱回宿舍來,堆在一個透明收納箱裡。她並不傲慢,反而有著恰到好處的自信。我愛珊迪,她像太陽一樣照耀著周圍的朋友,但是我卻從未想過,從多麗絲的角度來看,有這樣一個姐姐該多麼令人沮喪。她們之間的鴻溝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而且看起來好像永遠都填補不上。

布蘭迪太太對多麗絲的格外優待,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加劇了她在珊迪和其他兄弟姐妹面前的自卑。

1999年到2017年間,美國家庭收養來自中國的孤兒、棄嬰有8萬多人,他們並不僅僅是報紙上重新獲得溫暖與愛的小天使,也不是功成名就之後回國尋根的哈佛/耶魯少女,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不會登上報紙也不會為人們所知的普通人。

除了一次次問別人 “我為什麼不同?誰是我的生身父母?他們為什麼不要我?”之外,他們同樣是有著各種困惑和問題的青春期少男少女。但有的時候,他們身上那些與眾不同的標籤讓他們無法享受平凡的生活,而這種壓力又加劇了他們融入美國社會和家庭的困難。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文 | 劉文

澎湃新聞·湃客頻道,

經湃客唯一官方公眾號

“湃客工坊”(ID:thesparker)

授權轉載

01

我第一次見到中國孤兒多麗絲是在她母親的豪宅裡。那時是受大學室友珊迪之邀,去見她們赫赫有名的劇作家母親。

儘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當珊迪開車載著我,經過馬里布富人區修剪整齊的綠色草坪和古羅馬式樣的噴泉,最終駛入一扇維多利亞風格的綠色大門時,我還是被她家的富有程度嚇了一跳

已經是一月份,聖誕樹依然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金色、紅色和白色的裝飾品隨著微風輕微搖晃。在幾乎有一個網球場那麼大的餐廳裡,布蘭迪太太端坐在餐桌正中,穿著白色的雪紡襯衫,紅色的闊腿褲,高大、端莊、迷人,每一個舉止都優雅地恰到好處,無論是翹著小指往紅茶杯里加方糖,還是將餐巾鋪在腿上。

她的其他幾位孩子已經在餐桌上就坐,他們中的三位都像布蘭迪太太和珊迪一般,有著蒼白的皮膚,濃密而蜷曲的淡金色頭髮,像寶石一樣美麗的藍色眼睛,他們都像真正的紳士和淑女,輕輕搖晃著紅酒杯,淺淺一嗅之後,微笑著抿下一口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多麗絲和他們都迥然不同。她有著亞麻色的皮膚,單眼皮,塌鼻子,頭髮稀疏,身材有種病態的臃腫。她把餐巾揉成一團放在身邊,不到一分鐘就打翻了她裝滿果汁的高腳杯。但是她看起來毫不在乎,罵了一句髒話便起身讓女傭清理。

第一次見面,她就給我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彷彿她的外在行為和內心想法並不匹配。過了幾年之後,我才明白她所展示出來的其實是一種虛張聲勢的自卑

2002年,在大洋彼岸的廣州,一個沒有名字的女嬰被宣佈成為布蘭迪太太的家族成員。她是深夜被人在一條窄巷裡發現的,已經凍僵了,被孤兒院一位剛生產不久的女工作人員抱在懷裡用體溫暖了好久才有力氣喝一口奶。

和因為殘疾而被拋棄的女嬰不同,據布蘭迪太太回憶,她小時候非常可愛,眼珠滴溜溜地轉著,對每一個來觸摸她的人都展露天使一樣的笑顏。包裹著她的襁褓裡一張紙條都沒留下,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為什麼被遺棄,家裡有沒有兄弟姐妹。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有人向布蘭迪太太解釋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一些地區仍保留的重男輕女的傳統。她無法理解這種價值觀,但當務之急並不是為女嬰的遭遇義憤填膺,而是為女嬰辦理齊全收養手續和美國的移民簽證

她為女嬰命名多麗絲,她的一歲生日被定在踏上美利堅合眾國土地的那一天,預示著嶄新生活的開始。

多麗絲突然間擁有了四位堪稱精英的兄弟姐妹

老大在耶魯念法律,未來會成為洛杉磯帥氣又多金的知名律師;

老二進了鼎鼎有名的埃墨裡文理學院英語系,將會繼承布蘭迪太太的寫作天賦和人脈;

熱愛運動的男孩高中畢業之後的“間隔年”會去新西蘭自駕遊,最終在那裡遇到心愛的女人,並留在了當地;

而當時正念中學的珊迪,早早就展露出繪畫天賦,她長大後成了很棒的室內設計師。

家庭聚餐之後,布蘭迪太太讓我去她的臥室一起喝杯茶。珊迪使了個眼色,讓我趕快跟上。

“我一直想讓多麗絲結識些中國的朋友,但是她太敏感了,我又不放心隨便介紹些什麼人給她認識。”布蘭迪太太抿了一口紅茶,將茶杯放下,嘆了口氣,“我覺得她還是想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

我點點頭,不知道說什麼好。

“珊迪很喜歡你,說你又聰明又善良,我希望你能多多來家裡玩。如果你願意教多麗絲中文的話,我會付給你很優渥的報酬的。”

我婉拒了布蘭迪太太的報酬,但是答應了會常常過來。多麗絲身上的不合群總讓我想起在異國他鄉打拼的自己

布蘭迪太太將背靠近椅子裡,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

02

布蘭迪太太向來喜歡孩子,特別是在她富裕起來之後,想要給更多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實現各種理想的機會,帶他們去看他們原本沒有機會看到的世界——沒有什麼比領養孤兒更能滿足這個目標的了。

她原本計劃在美國收養,但是美國有關收養的法律異常嚴格。除了對收養者家庭收入、住房條件、婚姻狀況、情緒穩定,成員相處等各項條目長期且反覆的審查之外,還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之後又去了俄羅斯、埃及,越南等地,很多國家要求領養者必須在國內居住生活一段時間。幾次受挫之後,一次去廣州講課的機會,令她結識了一名孤兒院的工作人員

1992年4月1日,中國實施了允許外國人來中國收養孤兒的《收養法》,1993年5月29日,中國又加入了《有關保護兒童和跨國領養合作的海牙公約》。

到布蘭迪太太去中國的2002年,各項手續已經非常完善,整個流程非常標準化,美國政府數據顯示,2002年,有超過一萬名中國兒童被美國家庭收養。孤兒院工作人員告訴布蘭迪太太,如果她週一來辦理領養登記的話,到週五就可以完成公證手續。

回到美國之後,她在介紹收養中國孩子的信息和注意事項的網站上和其他五個來自美國西海岸的家庭結識,他們聯繫了同一家領養中介,準備了財產證明、犯罪證明等足足幾百頁資料,一起接受了社工如何應對孤兒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的培訓,並最終一齊出發去了廣州。

他們一到廣州就按照中國傳統去寺廟求籤,希望能夠保佑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廣州街道

布蘭迪太太原本想要領養稍微大點兒的孩子,但多麗絲蹣跚地走過來,一下子就坐在她的兩腿之間。怎麼會有人遺棄這麼可愛的孩子呢?

布蘭迪太太和多麗絲最終於2002年8月9日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除了在實習的大兒子,其他家人全部在機場等候迎接。

家裡原本有四個孩子輪番用過的舊的嬰兒用品,但布蘭迪太太在比弗利山莊的精品店定製了全套高檔嬰兒玩具、推車、搖籃,小小的連體服裡縫著多麗絲的名字。她覺得多麗絲已經受了太多的苦難,應該從此過上公主般的生活

03

“如果中文太難學了的話,能不能拜託你給多麗絲講一些中國歷史,文化,美食這樣的知識。不需要像上課,就像朋友聊天說起生活中的趣事那樣。”第二次拜訪之後,布蘭迪太太很不好意思地提出了這個要求,她將親手製作的馬卡龍裝在精緻的禮品盒中,讓我無法拒絕。

一年多前,多麗絲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家中其他孩子的不一樣。有些不同是非常明顯的,比如頭髮,眼睛和皮膚的顏色,有些則是隱性的,比如她的不安全感,她常常無法剋制住的暴躁脾氣。她渴望瞭解自己到底來自哪裡,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以及母親為什麼在對待她的時候,有一種特殊的小心翼翼。

布蘭迪太太鄭重地回答了她的問題,她選擇了對多麗絲完全坦誠。她告訴了多麗絲她是被親生父母丟棄的,然後立刻告訴她自己有多麼愛她。她給多麗絲買了一本薄薄的,配著卡通圖案的歷史書,上面的孔子、孟子和孫子的畫像都非常可愛。她們花了很多個下午,喝著英國紅茶,吃著巧克力蛋卷,閱讀縮略版本的中國歷史,又在某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驅車去兩個小時以外中國人聚集的區域吃廣式早茶。

早茶的繁忙時段需要搭臺,她們坐在年老的中國人周圍,聽不懂粵語,也看不懂中文,好在阿姐不斷推著小推車穿梭來往,他們看到什麼稀奇有趣的就拿來吃。結果,布蘭迪太太啃了兩個雞爪,又喝了一碗豬肝粥,而從小吃慣了西餐的多麗絲則只願意吃各種不同餡料的麵包。

“他們為什麼喜歡吃動物內臟?”多麗絲嫌棄地問道。

“這裡好吵。”過了一會兒,她又大聲抱怨道。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與此同時,昂貴的私立學校中那些金髮碧眼的白人同學也意識到了多麗絲和他們的不同。他們開始在她經過的時候把眼角的皮膚吊起模仿她的小眼睛,開始問她是不是吃狗肉,像他們瞭解的一些中國人一樣。她的哥哥姐姐們都是學校裡的明星,而她永遠都無法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很多時候,她都跟在受歡迎的白人女孩後面,希望能夠因此分得一些異性的目光,但是從未如願。

她並不能理解中國文化,但是也並沒有完全被美國文化所接納。她覺得自己像是在夾縫中生活。她開始拒絕參加由白人女孩組織的派對,拒絕去上芭蕾,鋼琴課以及花樣滑冰的課程。

布蘭迪太太聯繫了之前一起去廣州領養孩子的家庭,其他家庭紛紛表示自己領養回來的孩子也出現了類似的好奇和困惑:他們無法理解自己是誰,從哪裡來

“讓她學一些中文吧。”

“帶她去中國旅遊,前年,我和我的女兒就去了中國,爬了長城!”

“給她請中國來的保姆。”

“讓她去中國來的鄰居家裡串門!”

群裡的父母們紛紛出謀劃策。

“我準備這個暑假帶多麗絲去廣州,我希望她能在去之前瞭解一些基礎的知識,這樣她就不會感到和自己的出身地有隔閡。”

“你要去廣州啦!”我把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多麗絲。她聳聳肩,表示自己早就知道了。

“你聽說過廣州嗎?”雖然表現得不在乎,但過了一會兒,她還是走過來問我。

“聽說過,我去過那裡好多次,”我點點頭,我在香港工作的時候,去廣州出差是家常便飯。

“去幹嗎?”

“去工作。”

“做什麼?”

“我的客戶在廣州郊區有工廠,我們去那裡看他們的賬本。”我用盡可能簡單的語言描述道。

“我是廣州人。”她一字一句,帶點兒挑釁地說道。

“我知道,你母親告訴過我了。”我點點頭。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04

報紙上常常報道被美國家長收養的中國孤兒讀了哈佛、耶魯,還有的拿到了體操世錦賽的冠軍,但多麗絲更像是再普通不過的那種小孩。

我教她用中文說“早上好”“中午好”和“晚上好”,直到四周之後她依然無法把單詞和意思聯繫起來。但是她卻有很多容易被人忽視的奇怪才能:轉呼啦圈,用吸管編織出各種動物。我和她熟悉起來之後,她總是喜歡趕在布蘭迪太太之前給我開門,然後用她肉呼呼的小手勾著我的手心。

布蘭迪太太很講究健康和養生,她每天六點起床,由私人教練來家裡上瑜伽課,之後,她會用甜橙,蘋果和胡蘿蔔榨汁作為早飯。珊迪的素食習慣也來自於她。多麗絲則喜歡將我拽到她的房間裡去,從她的抽屜裡拿出各種口味的薯片和膨化食品與我分享。她教我玩一個射擊的遊戲,她瞄地很準,下手又快,很快就擊敗了我。我看著她在遊戲中靈活地躲閃騰挪的樣子,忍不住拍手叫好。

“你看,我也是有擅長的事情的。”她咯咯地笑著,胖乎乎的臉頰上隱約可以看到酒窩。她終於看起來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女了。

我們很快因為射擊遊戲而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彼時剛到美國不久,在派對裡總是無法談論和體育有關的話題,去酒吧裡玩問答遊戲亦一竅不通。因為文化差異的緣故,稍微一句無心之言便會造成誤解和爭議,反而是和多麗絲一起玩遊戲成了我逃避現實世界的港灣。我們很快約定每週五下午三點是我們的遊戲時間。

“你能答應我每週都來嗎?”

“我答應你,除了期末考試的那周。”

“你會準時到嗎?”

“我會的。”

有一次,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造成堵車,我三點十八分才到布蘭迪太太家。期間,布蘭迪太太接連打來十幾個電話,我因為開車沒辦法接聽,但心裡已經隱隱有了不祥之感。

白色別墅的門破天荒地開著,向來整潔的起居室堆滿了打開著的醫藥箱。

布蘭迪太太和女傭圍在多麗絲身旁,她渾身癱軟地坐在地上,臉色潮紅,紅色襯衫裙的腋下部位被汗水打溼,領口有嘔吐物的汙漬。走近細看,她緊閉著雙眼,從嘴脣到下巴都在急速顫抖。

女傭焦急地拍著她的背部,布蘭迪太太四處找著手機想要打急救電話,轉頭看到我,眼睛裡散發出如釋重負的光芒。

“她來了,你看,她來了。”布蘭迪太太一把拽過我的手,她緊緊地捏著我,我的手指頭髮出“咔咔”的響聲。她焦急又失態地將我帶到多麗絲面前,用一種又哭又笑的表情,央求著她睜開眼睛看看我。

這是我第一次目睹多麗絲的恐慌症發作。發病的時候,先是心跳加速,繼而胸部發緊,並且導致氣短,氣促和呼吸困難。過不了幾分鐘,情況惡化成渾身發抖,震顫,出冷汗。她有的時候會因為眩暈而昏倒,有的時候因為腸胃痙攣而嘔吐不止。最嚴重的一次,她被嘔吐物堵住了氣管,在ICU搶救了好一會兒才撿回來一條命。

在女傭把她扶到床上去躺下的時候,布蘭迪太太悄悄告訴我,多麗絲是因為久等我不至,以為我不會來了,才恐慌症發作。

“但是你也不用自責,她有恐慌症很久了,”溫柔的布蘭迪太太摟著我,“不用擔心,她休息一會兒就好了。”

“很小的時候,如果我們要和她一起做什麼事情,或者要去哪裡接她,她都會反覆確定時間,一旦我們遲到,她就會恐慌症發作,”布蘭迪太太搖搖頭,“我們幾乎已經習慣了,但每次看到,還是很擔心。我常常在想,當她被丟棄在那條小巷裡面的時候,在她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布蘭迪太太從來不對她的學習成績有任何要求。珊迪從十二歲開始,就要靠做家務賺零花錢,而多麗絲是家裡唯一一個有著布蘭迪太太信用卡附卡的孩子。

我討厭自己永遠都和他們不一樣,”多麗絲常常這麼說起,“我也可以打工賺錢啊。”

05

恐慌症帶來的陰影並沒有持續很久。多麗絲在她十四歲的暑假,闊別十三年之後,踏上了廣州的土地。和她同行的,還有當時一起領養的五個家庭的父母和五位被領養的孩子。

被領養的孩子立刻在航班上熟悉起來,並且在到達酒店之後仍然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仔細商量行程,他們討論著要讓孩子們去看一場京劇,再去逛逛傳統的街邊市場,還商量著讓孩子們去看一下書法和國畫大師的展覽,當然也少不了嘗一下正宗的美食。

行程的最後一天,他們一起去了領養孩子的孤兒院,探望了當初照顧孩子們的院長。孩子們自發地做了半天的志願者,替孤兒院打掃衛生,家長們則買來零食和玩具贈送給孤兒院。

他們在中國一共呆了十六天,將旅遊書上的項目幾乎都做了一遍。

多麗絲從廣州回來之後一直都不願意和我說起她的旅行,甚至取消了幾次週五下午的射擊遊戲,直到幾個月之後,她才說起她在廣州的時候也犯過一次恐慌症。

那是她和布蘭迪太太逛商場的時候,布蘭迪太太去洗手間,她拿著一杯奶茶在外面等待。不知道是不是她站錯了地方,突然有營業員模樣的人過來和她說起了中文,很快,其他中國人也圍上來,七嘴八舌地和她說起話來。

她的相貌和周圍的中國人一模一樣,哪怕她一再用英文說:“I can’t speak Chinese”,人們仍然不斷堅持對她說起她無法理解的語言。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我感覺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麼,”她喃喃說道,即使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她在敘述的時候依然非常的緊張和沮喪。好在母親在她有大礙之前趕到,及時將她帶到車中休息。

無論是在美國人,還是在中國人面前,我都感覺到自己有所殘缺。”她最後下了這樣的定論。

在我們熟悉起來之後,她又向我透露了內心的另一個祕密:“我覺得我無論如何都做不到像珊迪一樣優秀,你說布蘭迪太太會不會有一天不要我了。”

除去大家都能意識到的身份認同上的障礙,無法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樣優秀亦是她從未向任何人提起的不安。雖然布蘭迪太太無數次說過只需要她健康長大,對她的要求比其他孩子都要寬鬆不少,但是她堅持認為自己讓布蘭迪太太失望了,所以她才從不要求自己在學校競賽中得獎,也不要求自己加入任何校隊。

珊迪在學校裡面是那樣的耀眼。我常常看到她將各種獎盃和獎牌抱回宿舍來,堆在一個透明收納箱裡。她並不傲慢,反而有著恰到好處的自信。我愛珊迪,她像太陽一樣照耀著周圍的朋友,但是我卻從未想過,從多麗絲的角度來看,有這樣一個姐姐該多麼令人沮喪。她們之間的鴻溝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而且看起來好像永遠都填補不上。

布蘭迪太太對多麗絲的格外優待,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加劇了她在珊迪和其他兄弟姐妹面前的自卑。

1999年到2017年間,美國家庭收養來自中國的孤兒、棄嬰有8萬多人,他們並不僅僅是報紙上重新獲得溫暖與愛的小天使,也不是功成名就之後回國尋根的哈佛/耶魯少女,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不會登上報紙也不會為人們所知的普通人。

除了一次次問別人 “我為什麼不同?誰是我的生身父母?他們為什麼不要我?”之外,他們同樣是有著各種困惑和問題的青春期少男少女。但有的時候,他們身上那些與眾不同的標籤讓他們無法享受平凡的生活,而這種壓力又加劇了他們融入美國社會和家庭的困難。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06

我並不能為多麗絲做什麼,除了告訴她我作為一名留學生,在融入社會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之外。我告訴她我也曾經在班級上做報告時被人笑話英語口音不夠標準,因為戴眼鏡而被人嘲笑。她似乎覺得好了一些。

我因為工作原因離開了美國一段時間,也因此和多麗絲失去了聯繫。直到我去年重新回到洛杉磯,珊迪熱情地告訴我她租住的公寓里正好有一間空房間,問我願不願意搬進去。

“多麗絲好幾次問起你,我和她說,可以直接和你聯繫。”珊迪說。

“她沒有聯繫我呀。”我說,後知後覺地想起我們並沒有像一般的朋友那樣交換社交媒體的賬號。

我離開的那段時間裡,多麗絲開始進入頑固的叛逆期。

她常常凌晨一兩點都不回家,而是用布蘭迪女士的信用卡,用外賣軟件叫炸雞、漢堡、大杯可樂,送到各種不同的地址。布蘭迪女士在她的房間裡發現了空了的安全套紙盒——很難說是真的用完了,還是像示威一般故意放在那兒等著她發現。有一個週末,布蘭迪女士收到學校打來的電話,詢問為什麼多麗絲兩天都沒有去上課。

“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去打保齡球了。”多麗絲滿不在意地回答布蘭迪女士的追問。

布蘭迪女士想要用禁足懲罰她,但是想到她的恐慌症,還是作罷了。

多麗絲執意不要上大學。她的成績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她固執地說,家裡已經有足夠多的人上常春藤了,而她如果上其他的大學,勢必顯得遜色

為了顯示自己的決絕,她十七歲的暑假離開了那座白色的豪宅,搬去了位於俄勒岡州的波特蘭。搬去波特蘭是因為和她一起被收養的孩子中,有兩位都居住在那裡。他們六個從廣州回美國後成為了很好的朋友,甚至家長都不知道他們之間的友誼。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文 | 劉文

澎湃新聞·湃客頻道,

經湃客唯一官方公眾號

“湃客工坊”(ID:thesparker)

授權轉載

01

我第一次見到中國孤兒多麗絲是在她母親的豪宅裡。那時是受大學室友珊迪之邀,去見她們赫赫有名的劇作家母親。

儘管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當珊迪開車載著我,經過馬里布富人區修剪整齊的綠色草坪和古羅馬式樣的噴泉,最終駛入一扇維多利亞風格的綠色大門時,我還是被她家的富有程度嚇了一跳

已經是一月份,聖誕樹依然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金色、紅色和白色的裝飾品隨著微風輕微搖晃。在幾乎有一個網球場那麼大的餐廳裡,布蘭迪太太端坐在餐桌正中,穿著白色的雪紡襯衫,紅色的闊腿褲,高大、端莊、迷人,每一個舉止都優雅地恰到好處,無論是翹著小指往紅茶杯里加方糖,還是將餐巾鋪在腿上。

她的其他幾位孩子已經在餐桌上就坐,他們中的三位都像布蘭迪太太和珊迪一般,有著蒼白的皮膚,濃密而蜷曲的淡金色頭髮,像寶石一樣美麗的藍色眼睛,他們都像真正的紳士和淑女,輕輕搖晃著紅酒杯,淺淺一嗅之後,微笑著抿下一口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多麗絲和他們都迥然不同。她有著亞麻色的皮膚,單眼皮,塌鼻子,頭髮稀疏,身材有種病態的臃腫。她把餐巾揉成一團放在身邊,不到一分鐘就打翻了她裝滿果汁的高腳杯。但是她看起來毫不在乎,罵了一句髒話便起身讓女傭清理。

第一次見面,她就給我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彷彿她的外在行為和內心想法並不匹配。過了幾年之後,我才明白她所展示出來的其實是一種虛張聲勢的自卑

2002年,在大洋彼岸的廣州,一個沒有名字的女嬰被宣佈成為布蘭迪太太的家族成員。她是深夜被人在一條窄巷裡發現的,已經凍僵了,被孤兒院一位剛生產不久的女工作人員抱在懷裡用體溫暖了好久才有力氣喝一口奶。

和因為殘疾而被拋棄的女嬰不同,據布蘭迪太太回憶,她小時候非常可愛,眼珠滴溜溜地轉著,對每一個來觸摸她的人都展露天使一樣的笑顏。包裹著她的襁褓裡一張紙條都沒留下,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為什麼被遺棄,家裡有沒有兄弟姐妹。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有人向布蘭迪太太解釋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一些地區仍保留的重男輕女的傳統。她無法理解這種價值觀,但當務之急並不是為女嬰的遭遇義憤填膺,而是為女嬰辦理齊全收養手續和美國的移民簽證

她為女嬰命名多麗絲,她的一歲生日被定在踏上美利堅合眾國土地的那一天,預示著嶄新生活的開始。

多麗絲突然間擁有了四位堪稱精英的兄弟姐妹

老大在耶魯念法律,未來會成為洛杉磯帥氣又多金的知名律師;

老二進了鼎鼎有名的埃墨裡文理學院英語系,將會繼承布蘭迪太太的寫作天賦和人脈;

熱愛運動的男孩高中畢業之後的“間隔年”會去新西蘭自駕遊,最終在那裡遇到心愛的女人,並留在了當地;

而當時正念中學的珊迪,早早就展露出繪畫天賦,她長大後成了很棒的室內設計師。

家庭聚餐之後,布蘭迪太太讓我去她的臥室一起喝杯茶。珊迪使了個眼色,讓我趕快跟上。

“我一直想讓多麗絲結識些中國的朋友,但是她太敏感了,我又不放心隨便介紹些什麼人給她認識。”布蘭迪太太抿了一口紅茶,將茶杯放下,嘆了口氣,“我覺得她還是想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

我點點頭,不知道說什麼好。

“珊迪很喜歡你,說你又聰明又善良,我希望你能多多來家裡玩。如果你願意教多麗絲中文的話,我會付給你很優渥的報酬的。”

我婉拒了布蘭迪太太的報酬,但是答應了會常常過來。多麗絲身上的不合群總讓我想起在異國他鄉打拼的自己

布蘭迪太太將背靠近椅子裡,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

02

布蘭迪太太向來喜歡孩子,特別是在她富裕起來之後,想要給更多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實現各種理想的機會,帶他們去看他們原本沒有機會看到的世界——沒有什麼比領養孤兒更能滿足這個目標的了。

她原本計劃在美國收養,但是美國有關收養的法律異常嚴格。除了對收養者家庭收入、住房條件、婚姻狀況、情緒穩定,成員相處等各項條目長期且反覆的審查之外,還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之後又去了俄羅斯、埃及,越南等地,很多國家要求領養者必須在國內居住生活一段時間。幾次受挫之後,一次去廣州講課的機會,令她結識了一名孤兒院的工作人員

1992年4月1日,中國實施了允許外國人來中國收養孤兒的《收養法》,1993年5月29日,中國又加入了《有關保護兒童和跨國領養合作的海牙公約》。

到布蘭迪太太去中國的2002年,各項手續已經非常完善,整個流程非常標準化,美國政府數據顯示,2002年,有超過一萬名中國兒童被美國家庭收養。孤兒院工作人員告訴布蘭迪太太,如果她週一來辦理領養登記的話,到週五就可以完成公證手續。

回到美國之後,她在介紹收養中國孩子的信息和注意事項的網站上和其他五個來自美國西海岸的家庭結識,他們聯繫了同一家領養中介,準備了財產證明、犯罪證明等足足幾百頁資料,一起接受了社工如何應對孤兒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的培訓,並最終一齊出發去了廣州。

他們一到廣州就按照中國傳統去寺廟求籤,希望能夠保佑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廣州街道

布蘭迪太太原本想要領養稍微大點兒的孩子,但多麗絲蹣跚地走過來,一下子就坐在她的兩腿之間。怎麼會有人遺棄這麼可愛的孩子呢?

布蘭迪太太和多麗絲最終於2002年8月9日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除了在實習的大兒子,其他家人全部在機場等候迎接。

家裡原本有四個孩子輪番用過的舊的嬰兒用品,但布蘭迪太太在比弗利山莊的精品店定製了全套高檔嬰兒玩具、推車、搖籃,小小的連體服裡縫著多麗絲的名字。她覺得多麗絲已經受了太多的苦難,應該從此過上公主般的生活

03

“如果中文太難學了的話,能不能拜託你給多麗絲講一些中國歷史,文化,美食這樣的知識。不需要像上課,就像朋友聊天說起生活中的趣事那樣。”第二次拜訪之後,布蘭迪太太很不好意思地提出了這個要求,她將親手製作的馬卡龍裝在精緻的禮品盒中,讓我無法拒絕。

一年多前,多麗絲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家中其他孩子的不一樣。有些不同是非常明顯的,比如頭髮,眼睛和皮膚的顏色,有些則是隱性的,比如她的不安全感,她常常無法剋制住的暴躁脾氣。她渴望瞭解自己到底來自哪裡,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以及母親為什麼在對待她的時候,有一種特殊的小心翼翼。

布蘭迪太太鄭重地回答了她的問題,她選擇了對多麗絲完全坦誠。她告訴了多麗絲她是被親生父母丟棄的,然後立刻告訴她自己有多麼愛她。她給多麗絲買了一本薄薄的,配著卡通圖案的歷史書,上面的孔子、孟子和孫子的畫像都非常可愛。她們花了很多個下午,喝著英國紅茶,吃著巧克力蛋卷,閱讀縮略版本的中國歷史,又在某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驅車去兩個小時以外中國人聚集的區域吃廣式早茶。

早茶的繁忙時段需要搭臺,她們坐在年老的中國人周圍,聽不懂粵語,也看不懂中文,好在阿姐不斷推著小推車穿梭來往,他們看到什麼稀奇有趣的就拿來吃。結果,布蘭迪太太啃了兩個雞爪,又喝了一碗豬肝粥,而從小吃慣了西餐的多麗絲則只願意吃各種不同餡料的麵包。

“他們為什麼喜歡吃動物內臟?”多麗絲嫌棄地問道。

“這裡好吵。”過了一會兒,她又大聲抱怨道。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與此同時,昂貴的私立學校中那些金髮碧眼的白人同學也意識到了多麗絲和他們的不同。他們開始在她經過的時候把眼角的皮膚吊起模仿她的小眼睛,開始問她是不是吃狗肉,像他們瞭解的一些中國人一樣。她的哥哥姐姐們都是學校裡的明星,而她永遠都無法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很多時候,她都跟在受歡迎的白人女孩後面,希望能夠因此分得一些異性的目光,但是從未如願。

她並不能理解中國文化,但是也並沒有完全被美國文化所接納。她覺得自己像是在夾縫中生活。她開始拒絕參加由白人女孩組織的派對,拒絕去上芭蕾,鋼琴課以及花樣滑冰的課程。

布蘭迪太太聯繫了之前一起去廣州領養孩子的家庭,其他家庭紛紛表示自己領養回來的孩子也出現了類似的好奇和困惑:他們無法理解自己是誰,從哪裡來

“讓她學一些中文吧。”

“帶她去中國旅遊,前年,我和我的女兒就去了中國,爬了長城!”

“給她請中國來的保姆。”

“讓她去中國來的鄰居家裡串門!”

群裡的父母們紛紛出謀劃策。

“我準備這個暑假帶多麗絲去廣州,我希望她能在去之前瞭解一些基礎的知識,這樣她就不會感到和自己的出身地有隔閡。”

“你要去廣州啦!”我把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多麗絲。她聳聳肩,表示自己早就知道了。

“你聽說過廣州嗎?”雖然表現得不在乎,但過了一會兒,她還是走過來問我。

“聽說過,我去過那裡好多次,”我點點頭,我在香港工作的時候,去廣州出差是家常便飯。

“去幹嗎?”

“去工作。”

“做什麼?”

“我的客戶在廣州郊區有工廠,我們去那裡看他們的賬本。”我用盡可能簡單的語言描述道。

“我是廣州人。”她一字一句,帶點兒挑釁地說道。

“我知道,你母親告訴過我了。”我點點頭。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04

報紙上常常報道被美國家長收養的中國孤兒讀了哈佛、耶魯,還有的拿到了體操世錦賽的冠軍,但多麗絲更像是再普通不過的那種小孩。

我教她用中文說“早上好”“中午好”和“晚上好”,直到四周之後她依然無法把單詞和意思聯繫起來。但是她卻有很多容易被人忽視的奇怪才能:轉呼啦圈,用吸管編織出各種動物。我和她熟悉起來之後,她總是喜歡趕在布蘭迪太太之前給我開門,然後用她肉呼呼的小手勾著我的手心。

布蘭迪太太很講究健康和養生,她每天六點起床,由私人教練來家裡上瑜伽課,之後,她會用甜橙,蘋果和胡蘿蔔榨汁作為早飯。珊迪的素食習慣也來自於她。多麗絲則喜歡將我拽到她的房間裡去,從她的抽屜裡拿出各種口味的薯片和膨化食品與我分享。她教我玩一個射擊的遊戲,她瞄地很準,下手又快,很快就擊敗了我。我看著她在遊戲中靈活地躲閃騰挪的樣子,忍不住拍手叫好。

“你看,我也是有擅長的事情的。”她咯咯地笑著,胖乎乎的臉頰上隱約可以看到酒窩。她終於看起來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女了。

我們很快因為射擊遊戲而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彼時剛到美國不久,在派對裡總是無法談論和體育有關的話題,去酒吧裡玩問答遊戲亦一竅不通。因為文化差異的緣故,稍微一句無心之言便會造成誤解和爭議,反而是和多麗絲一起玩遊戲成了我逃避現實世界的港灣。我們很快約定每週五下午三點是我們的遊戲時間。

“你能答應我每週都來嗎?”

“我答應你,除了期末考試的那周。”

“你會準時到嗎?”

“我會的。”

有一次,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造成堵車,我三點十八分才到布蘭迪太太家。期間,布蘭迪太太接連打來十幾個電話,我因為開車沒辦法接聽,但心裡已經隱隱有了不祥之感。

白色別墅的門破天荒地開著,向來整潔的起居室堆滿了打開著的醫藥箱。

布蘭迪太太和女傭圍在多麗絲身旁,她渾身癱軟地坐在地上,臉色潮紅,紅色襯衫裙的腋下部位被汗水打溼,領口有嘔吐物的汙漬。走近細看,她緊閉著雙眼,從嘴脣到下巴都在急速顫抖。

女傭焦急地拍著她的背部,布蘭迪太太四處找著手機想要打急救電話,轉頭看到我,眼睛裡散發出如釋重負的光芒。

“她來了,你看,她來了。”布蘭迪太太一把拽過我的手,她緊緊地捏著我,我的手指頭髮出“咔咔”的響聲。她焦急又失態地將我帶到多麗絲面前,用一種又哭又笑的表情,央求著她睜開眼睛看看我。

這是我第一次目睹多麗絲的恐慌症發作。發病的時候,先是心跳加速,繼而胸部發緊,並且導致氣短,氣促和呼吸困難。過不了幾分鐘,情況惡化成渾身發抖,震顫,出冷汗。她有的時候會因為眩暈而昏倒,有的時候因為腸胃痙攣而嘔吐不止。最嚴重的一次,她被嘔吐物堵住了氣管,在ICU搶救了好一會兒才撿回來一條命。

在女傭把她扶到床上去躺下的時候,布蘭迪太太悄悄告訴我,多麗絲是因為久等我不至,以為我不會來了,才恐慌症發作。

“但是你也不用自責,她有恐慌症很久了,”溫柔的布蘭迪太太摟著我,“不用擔心,她休息一會兒就好了。”

“很小的時候,如果我們要和她一起做什麼事情,或者要去哪裡接她,她都會反覆確定時間,一旦我們遲到,她就會恐慌症發作,”布蘭迪太太搖搖頭,“我們幾乎已經習慣了,但每次看到,還是很擔心。我常常在想,當她被丟棄在那條小巷裡面的時候,在她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布蘭迪太太從來不對她的學習成績有任何要求。珊迪從十二歲開始,就要靠做家務賺零花錢,而多麗絲是家裡唯一一個有著布蘭迪太太信用卡附卡的孩子。

我討厭自己永遠都和他們不一樣,”多麗絲常常這麼說起,“我也可以打工賺錢啊。”

05

恐慌症帶來的陰影並沒有持續很久。多麗絲在她十四歲的暑假,闊別十三年之後,踏上了廣州的土地。和她同行的,還有當時一起領養的五個家庭的父母和五位被領養的孩子。

被領養的孩子立刻在航班上熟悉起來,並且在到達酒店之後仍然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仔細商量行程,他們討論著要讓孩子們去看一場京劇,再去逛逛傳統的街邊市場,還商量著讓孩子們去看一下書法和國畫大師的展覽,當然也少不了嘗一下正宗的美食。

行程的最後一天,他們一起去了領養孩子的孤兒院,探望了當初照顧孩子們的院長。孩子們自發地做了半天的志願者,替孤兒院打掃衛生,家長們則買來零食和玩具贈送給孤兒院。

他們在中國一共呆了十六天,將旅遊書上的項目幾乎都做了一遍。

多麗絲從廣州回來之後一直都不願意和我說起她的旅行,甚至取消了幾次週五下午的射擊遊戲,直到幾個月之後,她才說起她在廣州的時候也犯過一次恐慌症。

那是她和布蘭迪太太逛商場的時候,布蘭迪太太去洗手間,她拿著一杯奶茶在外面等待。不知道是不是她站錯了地方,突然有營業員模樣的人過來和她說起了中文,很快,其他中國人也圍上來,七嘴八舌地和她說起話來。

她的相貌和周圍的中國人一模一樣,哪怕她一再用英文說:“I can’t speak Chinese”,人們仍然不斷堅持對她說起她無法理解的語言。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我感覺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麼,”她喃喃說道,即使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她在敘述的時候依然非常的緊張和沮喪。好在母親在她有大礙之前趕到,及時將她帶到車中休息。

無論是在美國人,還是在中國人面前,我都感覺到自己有所殘缺。”她最後下了這樣的定論。

在我們熟悉起來之後,她又向我透露了內心的另一個祕密:“我覺得我無論如何都做不到像珊迪一樣優秀,你說布蘭迪太太會不會有一天不要我了。”

除去大家都能意識到的身份認同上的障礙,無法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樣優秀亦是她從未向任何人提起的不安。雖然布蘭迪太太無數次說過只需要她健康長大,對她的要求比其他孩子都要寬鬆不少,但是她堅持認為自己讓布蘭迪太太失望了,所以她才從不要求自己在學校競賽中得獎,也不要求自己加入任何校隊。

珊迪在學校裡面是那樣的耀眼。我常常看到她將各種獎盃和獎牌抱回宿舍來,堆在一個透明收納箱裡。她並不傲慢,反而有著恰到好處的自信。我愛珊迪,她像太陽一樣照耀著周圍的朋友,但是我卻從未想過,從多麗絲的角度來看,有這樣一個姐姐該多麼令人沮喪。她們之間的鴻溝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而且看起來好像永遠都填補不上。

布蘭迪太太對多麗絲的格外優待,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加劇了她在珊迪和其他兄弟姐妹面前的自卑。

1999年到2017年間,美國家庭收養來自中國的孤兒、棄嬰有8萬多人,他們並不僅僅是報紙上重新獲得溫暖與愛的小天使,也不是功成名就之後回國尋根的哈佛/耶魯少女,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不會登上報紙也不會為人們所知的普通人。

除了一次次問別人 “我為什麼不同?誰是我的生身父母?他們為什麼不要我?”之外,他們同樣是有著各種困惑和問題的青春期少男少女。但有的時候,他們身上那些與眾不同的標籤讓他們無法享受平凡的生活,而這種壓力又加劇了他們融入美國社會和家庭的困難。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06

我並不能為多麗絲做什麼,除了告訴她我作為一名留學生,在融入社會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之外。我告訴她我也曾經在班級上做報告時被人笑話英語口音不夠標準,因為戴眼鏡而被人嘲笑。她似乎覺得好了一些。

我因為工作原因離開了美國一段時間,也因此和多麗絲失去了聯繫。直到我去年重新回到洛杉磯,珊迪熱情地告訴我她租住的公寓里正好有一間空房間,問我願不願意搬進去。

“多麗絲好幾次問起你,我和她說,可以直接和你聯繫。”珊迪說。

“她沒有聯繫我呀。”我說,後知後覺地想起我們並沒有像一般的朋友那樣交換社交媒體的賬號。

我離開的那段時間裡,多麗絲開始進入頑固的叛逆期。

她常常凌晨一兩點都不回家,而是用布蘭迪女士的信用卡,用外賣軟件叫炸雞、漢堡、大杯可樂,送到各種不同的地址。布蘭迪女士在她的房間裡發現了空了的安全套紙盒——很難說是真的用完了,還是像示威一般故意放在那兒等著她發現。有一個週末,布蘭迪女士收到學校打來的電話,詢問為什麼多麗絲兩天都沒有去上課。

“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去打保齡球了。”多麗絲滿不在意地回答布蘭迪女士的追問。

布蘭迪女士想要用禁足懲罰她,但是想到她的恐慌症,還是作罷了。

多麗絲執意不要上大學。她的成績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她固執地說,家裡已經有足夠多的人上常春藤了,而她如果上其他的大學,勢必顯得遜色

為了顯示自己的決絕,她十七歲的暑假離開了那座白色的豪宅,搬去了位於俄勒岡州的波特蘭。搬去波特蘭是因為和她一起被收養的孩子中,有兩位都居住在那裡。他們六個從廣州回美國後成為了很好的朋友,甚至家長都不知道他們之間的友誼。

美國豪宅里長大的中國孤兒:“養父母對我越好,我越感到自卑”

她有了屬於自己的信用卡而不僅僅是布蘭迪女士的附屬卡,布蘭迪女士說可以隨時替她還清信用卡欠債,但是她至今為止,一次都沒有用過這項特權。

她開始做很久以前就想做但是沒有機會做的事情:把頭髮染成泡泡糖色,打脣環,染黑色的指甲。她後來發現自己對美髮特別有興趣,去了當地一家面向年輕嬉皮士的髮廊做學徒。

當我和她通過Facebook恢復聯繫之後,她如釋重負地對我說,她終於可以像珊迪一樣自己養活自己了。終於不用再把自己和珊迪比較,也不用再擔心自己因為不夠出色而被拋棄。

她為了治療恐慌症服用了很多藥物,看了好多不同的心理治療師,嘗試了冥想、瑜伽、催眠等各種治療方式,但是這些都治標不治本,甚至藥物的毫無作用讓她變得更加恐慌。波特蘭的心理治療師推薦她去看了寵物輔助治療師,從此,她得到了一條經過專業訓練的拉布拉多犬。

她說,像是陷在深淵裡,無法呼吸也看不到希望的時候,狗會坐在她身邊,把身體靠在她的肩膀上,伸出舌頭舔她的臉。狗的存在讓她發現自己並不孤單,恐慌症奇蹟般得到了控制。

“你知道嗎,我經常去的酒吧的調酒師最近開始約我出去了。”她發了約會的照片給我,而且發了一大堆心形的表情圖案。

我和多麗絲約好了她聖誕假期回洛杉磯的時候再見。

她徹底放棄了學中文的念頭,她好像與自己和解了——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對於自己的身份的焦慮和困惑毫無疑問將伴隨她一生,但她似乎學會了從生活裡獲得簡單而真摯的快樂,過上平凡卻幸福的一生。

布蘭迪太太在所有孩子都離開家後又收養了一個男孩,男孩的柬埔寨父母曾經在她家裡幫忙,因為突如其來的變故無法承擔撫養他的費用。而男孩雖然被布蘭迪太太撫養,卻仍然可以經常見到自己的父母,也並沒有和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割裂開來。

珊迪笑著說,指不定哪天,她就會收養第三個孩子呢。

本文系授權發佈,By 劉文,From 湃客工坊,微信號:thesparker。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回覆今日關鍵詞【女CEO】,來了解一位創紀錄女性CEO的故事《紐交所226年迎來首位女CEO,這個無畏女人打破了華爾街最後一塊天花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