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身上用力過猛,正在毀掉家庭的幸福

週末看了一部名叫《洋妞到我家》老電影。

影片大致講的是,徐帆飾演的大齡媽媽文娟,和陳建斌飾演蘇有志是一對北京的中產夫妻,兩人有個5歲的女兒皮皮。兩人沒生孩子之前,生活條件雖然沒現在好,但也算快樂幸福。在有了女兒皮皮以後,文娟把所有的心思有用在女兒身上,什麼都想給女兒最好的,生怕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有半點閃失。


在孩子身上用力過猛,正在毀掉家庭的幸福



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教育的一種集體焦慮,父母每日像陀螺一般為孩子的未來奔波勞累,為了孩子的成長和學業,沒時間經營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也越來越差。由於在孩子身上用力過猛,慢慢導致家庭幸福感逐漸消失。

電影中幾個典型場景背後,透露的女主人公的教育觀,值得我們反思:

在孩子身上用力過猛,正在毀掉家庭的幸福

我們所謂的“最好的”,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嗎?


影片中,文娟把女兒皮皮當公主養,女兒的事情她一手包辦,什麼都要給女兒“最好的”。

她每天給女兒單獨準備有機的蔬菜和水果,她和老公吃普通的蔬菜水果;帶女兒出去吃飯,只能去4星級以上的飯店,不允許進普通飯館,更不允許吃街邊攤;帶女兒出門,如果不開車,就打車,不允許女兒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怕人多感染細菌病毒……為了讓女兒學好英語,更是超出家庭負擔能力,不惜以每月6000元聘請外籍互惠生來擔任住家外教。她竭盡全力給女兒最好的,讓女兒生活在她所營造的真空環境裡,極力阻止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沒給孩子任何獨立見世面的機會。

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的皮皮,見了陌生人很抗拒排斥。每天起床看不到媽媽就大喊大叫,生活自理能力很差,5歲還因為不會吐骨頭卡住喉嚨送醫院搶救。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擁有更美好的未來。於是很多父母拼命的把最好的留給孩子,事事為孩子鞍前馬後,只期望孩子能長成他們期望中的樣子。但是,一個孩子如果連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沒有,連基本的分辨能力與交際能力都沒有,我們憑什麼認為他未來就能成為你所期望的成功人士?

作為父母,也許我們可以為孩子前期的成長保駕護航,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自己一手包辦,只有在愛孩子的同時培養他的獨立能力,未來之路他自己才不至於走得踉踉蹌蹌。

在孩子身上用力過猛,正在毀掉家庭的幸福


我們總把自己未盡的理想,強加到了孩子身上,而忽視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

影片中,作為化妝師的文娟,有一個客戶是一個17歲的女孩。這個女孩不僅漂亮、家世好,更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她會講4國家語言,會彈鋼琴會唱歌,還被三所美國排名的前十的學校錄取。文娟 一直把這個女孩當做自己女兒學習的榜樣。不料這個17歲的女孩哭著對媽媽說的一番話,聽了讓人心疼:

媽媽,我想好了,我畢業以後想找一個安靜的小鎮,簡簡單單的生活,教孩子們彈彈鋼琴、讀讀書。

她媽媽十分訝異的問:你才17歲,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這個女孩哭著說:因為我太累了,我不想像你們這樣拼一輩子。

這讓我想起,身邊一朋友的女兒,在7歲的時候,也曾哭著說過類似的話:

這個7歲的小姑娘週末排的比大人還忙:要完成學校佈置的各科的作業,還要去上拉丁舞課、英語課、美術課、古箏課、籃球課。古箏課老師每次都會佈置一堆曲子回來練,有一次看到孩子寫完作業很累不想練古箏,在媽媽的強力要求下,她一邊彈一邊哭訴:我太累了,每天要完成這麼多作業,還要上這麼多興趣班,一個星期都沒休息的時候。

相信這樣的孩子,不只朋友的女兒一個。


在孩子身上用力過猛,正在毀掉家庭的幸福


我們竭盡全力想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我們總害怕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於是連起跑線在哪兒都沒來得及搞明白,就帶領全家加入到競爭大軍,從功課到特長班每一個都不敢懈怠,把孩子的時間表排的滿滿當當。可是,我們卻忘了問一問孩子這些是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我們不能因為沒有實現自己未竟的理想,就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從而讓他們失去成長的快樂與自由。

在孩子身上用力過猛,正在毀掉家庭的幸福

在孩子身上用力過猛,忽視了夫妻關係維繫,影響了家庭幸福。

影片中,文娟所有的心思,包括家裡所有的開銷,都用在了女兒身上。

她自己的文胸破的都扎到肉了,就縫縫再接著穿;為了不讓睡覺打呼嚕的老公影響女兒睡覺,把老公趕到儲藏室去睡;在這個家裡,文娟和老公,很少像以前一樣,能敞開心扉的溝通,通常是說不上幾句就是吵架,她的口頭禪是:

“我每天像個陀螺似的這麼辛苦,還不都是為了孩子!”

“孩子你倒是管啊?管你也不管,自己不管又沒本事掙錢!”

“一個大男人,就知道和老婆吵架,就這點本事兒?”

在這樣的一次次抱怨和爭吵中,老公越來越逃避責任,在家裡的地位也越來越無足輕重,夫妻感情越來會淡漠。

他們在犧牲全家人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出一個不懂得熱愛生活的孩子:犧牲全家人的快樂,培養出一個不快樂的小孩。


在孩子身上用力過猛,正在毀掉家庭的幸福


一個人能走多遠,不是取決於他是不是從小成績優秀,而是他是否在某一天,忽然明白了學習的意義,開始對知識充滿了好奇。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開闊一個人的視野,讓他見識更多人生的可能性,然後心甘情願的選擇某一種生活,過好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