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打,比起'打回去',家長更要告訴孩子這3點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免費獲得不同的育兒知識乾貨。

孩子在學校被打,比起'打回去',家長更要告訴孩子這3點

01

閨蜜最近有點苦惱。

5歲的兒子洋洋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打了,孩子完全沒有反抗意識,問其原因,他說:"媽媽,你不是經常跟我說小朋友不能打人嗎?"

看著稚氣未脫的孩子,有些心疼,又有些無力,不知道要不要告訴他"有時候,如果被打了也可以打回去"。

孩子在學校被打,比起'打回去',家長更要告訴孩子這3點

"如果你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該怎麼教育孩子?"

告訴孩子要學會忍,懂得吃虧?萬一孩子被欺負習慣,變得自卑懦弱怎麼辦?

告訴孩子打回去?會不會無形中讓孩子學會了"以暴制暴"的解決方式?

家長強行干預?會不會有點小題大做了?

心理學家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中寫道:童年是經歷各種自發體驗的過程,既有溫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衝突,嬉笑怒罵構成童年百態。

孩子的世界不同於成人世界,他們在交往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一些小衝突,這些小衝突遠沒有家長想象的那麼嚴重。

孩子在學校被打,比起'打回去',家長更要告訴孩子這3點

02 孩子為什麼會打人?

(1)可能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尤其是2歲以下孩子來說,"打"可能是一種情緒的表達。

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常常會用"打人""咬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喜歡或是開心。

女兒1歲多了,如果我外出有事一天,回來後,她會抱著我的臉又打又咬,其實是對媽媽的一種愛的表達。

我會跟她說:"你是不是想媽媽了,可以像媽媽這樣親親媽媽",她就會學著我的樣子親親我的臉。

(2) 可能是日常的一種相處方式

家裡有兩個娃的媽媽特別能理解這種情況,打打鬧鬧是他們相處的一種方式。

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胡可的兩個兒子安吉和小魚兒常常因為一個玩具打鬧起來,甚至有時候只是想給對方開個玩笑。

(3)可能是為了尋求關注

缺少父母陪伴、 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往往更具有攻擊性。

他們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常常會用不恰當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渴望和不滿,試圖尋求同伴、老師、父母的關注。

(4)可能是對家庭行為的模仿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觀察這個世界,是天生的觀察家,他們在觀察和模仿別人的行為中獲得成長。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是他們最初模仿的對象。

如果父母常常採取"暴力"的方式相處或教育孩子,孩子的行為會傾向於使用暴力。

有調查研究表明,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接受並使用暴力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孩子。

孩子在學校被打,比起'打回去',家長更要告訴孩子這3點

03 孩子被打了,家長如何引導?

孩子們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習如何跟別人交流,面對一些小衝突,他們會有自己的判斷和反擊。

你跟我開玩笑,我會一笑了之。

你欺負我,我會還手。

這是孩子的本能。

在事態不嚴重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本能選擇。

孩子在學校被打,比起'打回去',家長更要告訴孩子這3點

如果事態比較嚴重,或者孩子在"被打"後向我們求助呢?

《接納孩子》一書中寫道:

衝突是孩子學會社會規則的寶貴機會。父母可以利用這些機會,以示範和引導的手段,讓孩子鍛鍊表達自己、體貼對方、解決問題、致謝致歉、友好相處等方面的能力。

在這種時刻,父母應該以孩子的感受為主,不要斤斤計較自己的孩子是否"受欺負"了,更不要跟對方家長較真兒。

(1)第一時間安撫孩子的情緒,儘量不要強勢干預

孩子被打後,內心會受到創傷,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第一時間幫助孩子發洩出自己的委屈,並心平氣和的引導孩子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如何更好地處理。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寫道:

"如果家長不在人際交往上斤斤計較,孩子自然學會豁達;如果家長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勇敢而得體地解決爭端,孩子也能習得這方面的智慧。"

有的孩子在打人後,父母可能會要求孩子道歉,但如果對方不道歉,我們也沒法強求。

此時,疏導自己孩子的情緒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在學校被打,比起'打回去',家長更要告訴孩子這3點

可以試著跟孩子說:"剛剛那個小姐姐不小心踩到你,是因為她著急想玩滑梯,沒有注意到你,如果你覺得很痛,可以告訴她不許踩我。她媽媽已經批評她了,你也要記住,下次玩的時候不要太著急,不要踩到其他小朋友。"

(2)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慫"的標籤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在"被打"後沒有打回去,會批評孩子"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慫".

孩子的交往模式和規則跟我們成人是不一樣的。

面對小衝突時,孩子也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容。

金星曾經提到兒子有次在超市被一個小朋友打了個耳光,金星看著捂著臉跑回來的兒子說:"那個孩子打你了,你怎麼不打回去",兒子卻說:"我不,他打我是因為他媽媽沒教育好他。"

孩子在學校被打,比起'打回去',家長更要告訴孩子這3點

(3)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告訴孩子,可以用"WITS"四步法來應對小夥伴之間的衝突。

W:walk away 受到傷害後先躲開,避免再被傷害。

I:ignore 無視那個有不良行為的小朋友,很多時候激烈的反應會讓施暴的孩子更加興奮,變本加厲,而無視反而會讓他感到挫折。

T:talk it about 鼓勵孩子把自己的遭遇、感受告訴大人。

S:seek for help 遇到困難尋求幫助,不必事事隱忍,也不必事事自己解決。

孩子在學校被打,比起'打回去',家長更要告訴孩子這3點

04

兒童心理學專家李雪說:衝突是生命歷程中必然的體驗之一,是孩子生命張力的體現。孩子的能量像天然的河流,一會兒平緩,一會兒湍急,有平流有旋渦,一切本是無常的體驗。

相信孩子,他有自己與外界相處的方式,也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同時,也要言傳身教給孩子提供一些"保護自己"的祕訣,並告訴他,無論何時,父母都是你最強有力的後盾。

-END-

(文:深夜聊育兒主創團。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我是@深夜聊育兒,當孩子在學校被打了,你會怎麼教育孩子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