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孩子“聽話”會扼殺獨立思考嗎?不一定,傾聽能力同樣重要

要求孩子“聽話”會扼殺獨立思考嗎?不一定,傾聽能力同樣重要

相信很多父母在“該不該要求孩子聽話”這個問題上有不少糾結。作為父母,為了孩子的安全、健康,為了孩子有自律有禮貌,為了孩子學習好前途好,我們都會要求孩子聽話。

可慢慢地我們也發現,孩子變得沒主見,獨立性差;或者很叛逆,而且是為了叛逆而叛逆,純粹是為了反抗我們,不聽父母的,只聽同齡人的,也不去判斷是非對錯。

於是我們學心理學所說的“愛和自由”,“快樂教育”,不讓“聽話”抹殺了孩子的個性。可當孩子由著性子來,吃零食,玩遊戲,不守規矩不學習,這樣“自由”下去我們也招架不住。

問題出在哪裡?到底該不該要求孩子聽話?

這裡我們首先要釐清一些概念和關係。

“聽話”不該是要求孩子無條件順從,孩子要懂得獨立思考。要求孩子無條件順從的“聽話”是抹殺孩子獨立性的,這要反對。但讓孩子不聽話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矯枉過正了。

我們真正想要的,是孩子有主見、不盲從、有個性,遇事有自己的判斷,這叫獨立思考。孩子能夠獨立思考,有自己的主心骨,我們就不用擔心孩子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要求孩子“聽話”會扼殺獨立思考嗎?不一定,傾聽能力同樣重要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呢?

如果你看過《奇葩說》,就知道那些選手在打辯論時,都會認真聽別人的意見,並拿別人的證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有禮貌、有策略地表達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可見,傾聽他人和獨立思考並不對立,而是同等重要的。

因此,不是要孩子無條件順從,但我們必須讓孩子懂得傾聽。懂得傾聽對孩子的學業和人際關係都非常重要。

孩子的學習大量地依賴聽力。想象一下,一個孩子在幼兒園(學校)對老師的話“聽而不覺”,老師說的話不能理解並執行,或把老師的話當作耳邊風,老師一定會抱怨孩子的行為和學習有問題。

這裡面部分原因就是孩子缺乏傾聽能力,對聽覺信息不敏感,不注意別人講話,或是聽了也不理解,這也無益於自控力的形成。

而這樣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上也不會順利。和人交談時不懂傾聽,不能理解他人的意圖和情緒,就無法順利地交流。小夥伴們一起玩遊戲,他聽不懂遊戲規則,不能遵守遊戲規則,友誼的小船也是說翻就翻的。

所以,平時我們注意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要求孩子“聽話”會扼殺獨立思考嗎?不一定,傾聽能力同樣重要

01,父母懂得傾聽,孩子就能學到傾聽

傾聽孩子,我們要對孩子的行為和感受夠敏感,並及時迴應。

有一次帶女兒去海洋館玩,看完美人魚表演出來,她看到門口一個小商店賣美人魚布偶,要買。那個布偶的質量並不好,又貴,而且前一次來我們買過一個了。於是我不同意,她當即就大哭起來。我有點無奈,深吸一口氣,蹲下來跟她說,“我知道不給你買,你很生氣,很難過。你很想要那個美人魚,它很漂亮。但是上次我們買過一個了,我不想再買。而且這個很貴,我也不想買。”

她繼續哭鬧,我一邊抱著她安慰,一邊反覆解釋“我不想買”。幾分鐘後她平靜下來,接受了事實,然後沒事兒一樣去別的區域玩了。

其實,只要我們願意迴應孩子,他們並不是那麼蠻不講理。平時我們跟孩子說話,注意放慢語速,蹲下來和孩子平視,眼神的溝通會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聽,理解我們的要求。

而且,我們願意傾聽孩子,迴應孩子,這不僅是尊重孩子,也是言傳身教。反過來,孩子也會尊重我們,願意傾聽我們。


要求孩子“聽話”會扼殺獨立思考嗎?不一定,傾聽能力同樣重要

02,別認為孩子小,就壓制他們思考

平時我們和孩子常有這樣的對話:

媽媽:以後你不要和XX玩了,他有很多壞毛病。

兒子:可是我跟他玩得很開心……

媽媽:我可是為了你好,你不要不知好歹!


爸爸:你的將來我都替你規劃好了。高中啊,你就讀理科,大學學個會計,將來去銀行上班!

女兒:可是我喜歡文學……

爸爸:你現在是小,不懂,將來大了你就知道,我啊,都是為了你好!


兒子:媽媽,我不想學奧數了!

媽媽:不學奧數學什麼!小孩子一天到晚想些啥,要好好聽大人的話!

……

我們常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好,你以後就明白了”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想,“我自己的想法不對,我不懂什麼才是對自己好”,這就壓制了孩子的思考。長遠來看,扼殺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當我們總是這樣對孩子說,先反思一下所謂的“為了你好”是不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心理需求。比如上面的例子裡,爸爸很可能是覺得在銀行上班有面子,才去說服女兒。

其次,我們不要低估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當孩子提出疑問,或表達不同意見,說明他們已經有這方面的思考了。我們要讓孩子表達出他們想法,如果我們不同意,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跟孩子解釋,而不是用“為了你好”糊弄過去。

跟孩子討論問題,平等地看待孩子,允許孩子自由表達,這樣的尊重也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想法更自信,在其他場合孩子也更勇於表達自己。


要求孩子“聽話”會扼殺獨立思考嗎?不一定,傾聽能力同樣重要


03,和孩子做區分“事實”和“觀點”的訓練

孩子上學後會學習寫作文,有記敘文、議論文等。議論文就是寫自己的觀點,然後寫論據支撐觀點。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查找資料,把有用的部分利用起來。在查找論據的過程中就要判斷、區分哪些是個人觀點,哪些是事實。

要求孩子“聽話”會扼殺獨立思考嗎?不一定,傾聽能力同樣重要

打個比方,孩子寫篇作文,找到一些有關孔融讓梨的資料。有篇文章說這個故事強調要孩子禮讓,扭曲人性,一味地讓,會變成老好人;另一篇說,孔融的哥哥怎麼那麼不懂事,不懂得照顧弟弟;還有一篇說,只用道德說教解決分配問題,容易培養偽君子。孩子要會從這些資料中判斷,這些是別人的觀點還是事實,而自己的看法又是怎樣。

孩子還小時,我們就可以做這種“事實”和“觀點”的訓練。比如,“橡皮泥可以用來捏泥人”這是事實,“我喜歡用橡皮泥來捏泥人”就是個人看法。這些訓練多了,生活中遇到什麼事,孩子也會思考:“嗯,這是他的看法。我的看法和他不一樣。”慢慢地,孩子就有了自己的判斷和想法。

最後,尊重孩子的想法,把握什麼原則呢?孩子的想法和選擇,只要不危害社會,不傷害自己和他人,我們都無需刻意糾正。比如孩子們討論願不願意當灰太狼,我們不要覺得孩子想當灰太狼就是壞孩子。孩子只是表達自己願不願意,說說理由,這只是體現孩子個性、興趣的表達而已,不必緊張。

我們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真誠地傾聽他們,允許他們自由表達,尊重他們的看法,鼓勵他們多和人溝通交流,這樣的孩子在思想上就會比較獨立,生活上也會更獨立。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