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欺負\'也是成長的必修課,家長應如何面對孩子被\'欺負\''

不完美媽媽 MANGABABY漫寶貝 2019-09-13
"

大多數人在成長、上學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遭遇別人的一些語言或行為上的攻擊。做父母的總是盡力想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美好的成長環境,但是從孩子走出家門,進到學校,走到父母無法監控的地方後,就難免會開始遇到一些並不美好的事情。比如被其他小朋友取笑,排擠,欺負,都是孩子們不得不去自己面對的。

很多情況下,霸凌是從細小的事情開始,慢慢升級惡化,如果不加管控,最終可能釀成悲劇。不管是家長,老師,學生,還是作為這些群體的親朋好友,深入瞭解一下校園霸凌這個問題,對防止和減少此類事件發生、保證孩子健康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

大多數人在成長、上學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遭遇別人的一些語言或行為上的攻擊。做父母的總是盡力想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美好的成長環境,但是從孩子走出家門,進到學校,走到父母無法監控的地方後,就難免會開始遇到一些並不美好的事情。比如被其他小朋友取笑,排擠,欺負,都是孩子們不得不去自己面對的。

很多情況下,霸凌是從細小的事情開始,慢慢升級惡化,如果不加管控,最終可能釀成悲劇。不管是家長,老師,學生,還是作為這些群體的親朋好友,深入瞭解一下校園霸凌這個問題,對防止和減少此類事件發生、保證孩子健康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被'欺負'也是成長的必修課,家長應如何面對孩子被'欺負'

那麼怎樣的行為算是校園霸凌呢?

霸凌(英文Bullying)是一種對他人的身體、精神造成傷害的攻擊性行為,常常是由權力更強的一方主動發起的對弱勢的一方的蓄意攻擊和傷害。

比如我們在學校裡可以常常觀察到的:形體高大的男孩子對弱小同伴的攻擊,或者更受歡迎的女孩子對某個不合群的新來者的排擠。根據孩子們年齡和性別的不同,霸凌也常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現。調查發現,"肢體暴力""拳打腳踢"更多發生在男孩之間,而"散佈謠言""暗中排擠"更多被女孩利用。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在社交網站進行人身攻擊也成為一種新的霸凌方式。

霸凌有兩大特點:

第一點:霸凌者利用權力不對等來傷害和控制對方。雖然有時候霸凌者這一方會製造一些無端的緣由為藉口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而作為受害者會覺得自己是無緣無故的被欺負。

第二點:霸凌會重複發生,並不是霸凌者一次偶然的即興行為。這就造成受害者即使在安全的時候,也總是會擔心害怕遭受下一次霸凌。

關於怎樣應對防範校園霸凌,專家們總結了以下3點建議。

1. 勇敢說出來

作為家長,幫助孩子識別霸凌,並能勇敢的說出來是制止霸凌的第一步。然而,第一步並不是容易的。有調查顯示,50%的受害者在遭受霸凌後不敢說出來。家長和老師在受害者的沉默中發現不了任何問題。很多受害者因為性格比較內向,懦弱,善於忍耐,被欺凌後會選擇獨自承受。還有的孩子怕說出來,讓爸爸媽媽失望生氣,上報老師,又擔心遭到報復,便選擇了沉默。還有少數的選擇"打回去",或想辦法日後報復,這都不是好辦法。作為家長老師,要提早教會孩子辨別攻擊性言行,平時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學習狀況的變化,多和孩子交流溝通。

"

大多數人在成長、上學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遭遇別人的一些語言或行為上的攻擊。做父母的總是盡力想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美好的成長環境,但是從孩子走出家門,進到學校,走到父母無法監控的地方後,就難免會開始遇到一些並不美好的事情。比如被其他小朋友取笑,排擠,欺負,都是孩子們不得不去自己面對的。

很多情況下,霸凌是從細小的事情開始,慢慢升級惡化,如果不加管控,最終可能釀成悲劇。不管是家長,老師,學生,還是作為這些群體的親朋好友,深入瞭解一下校園霸凌這個問題,對防止和減少此類事件發生、保證孩子健康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被'欺負'也是成長的必修課,家長應如何面對孩子被'欺負'

那麼怎樣的行為算是校園霸凌呢?

霸凌(英文Bullying)是一種對他人的身體、精神造成傷害的攻擊性行為,常常是由權力更強的一方主動發起的對弱勢的一方的蓄意攻擊和傷害。

比如我們在學校裡可以常常觀察到的:形體高大的男孩子對弱小同伴的攻擊,或者更受歡迎的女孩子對某個不合群的新來者的排擠。根據孩子們年齡和性別的不同,霸凌也常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現。調查發現,"肢體暴力""拳打腳踢"更多發生在男孩之間,而"散佈謠言""暗中排擠"更多被女孩利用。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在社交網站進行人身攻擊也成為一種新的霸凌方式。

霸凌有兩大特點:

第一點:霸凌者利用權力不對等來傷害和控制對方。雖然有時候霸凌者這一方會製造一些無端的緣由為藉口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而作為受害者會覺得自己是無緣無故的被欺負。

第二點:霸凌會重複發生,並不是霸凌者一次偶然的即興行為。這就造成受害者即使在安全的時候,也總是會擔心害怕遭受下一次霸凌。

關於怎樣應對防範校園霸凌,專家們總結了以下3點建議。

1. 勇敢說出來

作為家長,幫助孩子識別霸凌,並能勇敢的說出來是制止霸凌的第一步。然而,第一步並不是容易的。有調查顯示,50%的受害者在遭受霸凌後不敢說出來。家長和老師在受害者的沉默中發現不了任何問題。很多受害者因為性格比較內向,懦弱,善於忍耐,被欺凌後會選擇獨自承受。還有的孩子怕說出來,讓爸爸媽媽失望生氣,上報老師,又擔心遭到報復,便選擇了沉默。還有少數的選擇"打回去",或想辦法日後報復,這都不是好辦法。作為家長老師,要提早教會孩子辨別攻擊性言行,平時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學習狀況的變化,多和孩子交流溝通。

被'欺負'也是成長的必修課,家長應如何面對孩子被'欺負'

2. 教會孩子堅定維權

維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是每位家長都應該教給孩子的。從孩子離開家,開始走入群體生活,父母們便叮囑孩子們注意出行安全,教他們怎樣防範壞人等等。但是當孩子獨自面對來自同伴們的一些越界行為時,很多孩子是不知道怎樣去維護自己的權利的。害怕,退縮,或者反向攻擊都是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家長要做的,是教導孩子要堅定的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讓他們清楚的認識到不受來自任何人的身體和心理上的攻擊是他們的基本的人身自由權利。在別人欺凌他們的時候,要學會堅定勇敢的站出來說不,並明確告訴對方這是不允許的。在孩子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情況下,讓他們知道要尋求父母老師的幫助,善於尋求幫助保護自己是值得鼓勵的事情。

3. 杜絕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

談到校園霸凌,可能家長的第一反應是保證自己的孩子不受欺負。有些家長甚至教孩子變得強勢,助長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和過度防衛。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可能促使孩子成為霸凌者。而霸凌者的處事行為模式不僅有害於他人,對他們本身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文章開頭的上饒五小男孩被害的案件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成語中的"玩火自焚"也是這個道理,被害者一方在失去耐心和理智的情況下,會做出不可想象的反擊行為。

"

大多數人在成長、上學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遭遇別人的一些語言或行為上的攻擊。做父母的總是盡力想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美好的成長環境,但是從孩子走出家門,進到學校,走到父母無法監控的地方後,就難免會開始遇到一些並不美好的事情。比如被其他小朋友取笑,排擠,欺負,都是孩子們不得不去自己面對的。

很多情況下,霸凌是從細小的事情開始,慢慢升級惡化,如果不加管控,最終可能釀成悲劇。不管是家長,老師,學生,還是作為這些群體的親朋好友,深入瞭解一下校園霸凌這個問題,對防止和減少此類事件發生、保證孩子健康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被'欺負'也是成長的必修課,家長應如何面對孩子被'欺負'

那麼怎樣的行為算是校園霸凌呢?

霸凌(英文Bullying)是一種對他人的身體、精神造成傷害的攻擊性行為,常常是由權力更強的一方主動發起的對弱勢的一方的蓄意攻擊和傷害。

比如我們在學校裡可以常常觀察到的:形體高大的男孩子對弱小同伴的攻擊,或者更受歡迎的女孩子對某個不合群的新來者的排擠。根據孩子們年齡和性別的不同,霸凌也常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現。調查發現,"肢體暴力""拳打腳踢"更多發生在男孩之間,而"散佈謠言""暗中排擠"更多被女孩利用。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在社交網站進行人身攻擊也成為一種新的霸凌方式。

霸凌有兩大特點:

第一點:霸凌者利用權力不對等來傷害和控制對方。雖然有時候霸凌者這一方會製造一些無端的緣由為藉口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而作為受害者會覺得自己是無緣無故的被欺負。

第二點:霸凌會重複發生,並不是霸凌者一次偶然的即興行為。這就造成受害者即使在安全的時候,也總是會擔心害怕遭受下一次霸凌。

關於怎樣應對防範校園霸凌,專家們總結了以下3點建議。

1. 勇敢說出來

作為家長,幫助孩子識別霸凌,並能勇敢的說出來是制止霸凌的第一步。然而,第一步並不是容易的。有調查顯示,50%的受害者在遭受霸凌後不敢說出來。家長和老師在受害者的沉默中發現不了任何問題。很多受害者因為性格比較內向,懦弱,善於忍耐,被欺凌後會選擇獨自承受。還有的孩子怕說出來,讓爸爸媽媽失望生氣,上報老師,又擔心遭到報復,便選擇了沉默。還有少數的選擇"打回去",或想辦法日後報復,這都不是好辦法。作為家長老師,要提早教會孩子辨別攻擊性言行,平時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學習狀況的變化,多和孩子交流溝通。

被'欺負'也是成長的必修課,家長應如何面對孩子被'欺負'

2. 教會孩子堅定維權

維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是每位家長都應該教給孩子的。從孩子離開家,開始走入群體生活,父母們便叮囑孩子們注意出行安全,教他們怎樣防範壞人等等。但是當孩子獨自面對來自同伴們的一些越界行為時,很多孩子是不知道怎樣去維護自己的權利的。害怕,退縮,或者反向攻擊都是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家長要做的,是教導孩子要堅定的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讓他們清楚的認識到不受來自任何人的身體和心理上的攻擊是他們的基本的人身自由權利。在別人欺凌他們的時候,要學會堅定勇敢的站出來說不,並明確告訴對方這是不允許的。在孩子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情況下,讓他們知道要尋求父母老師的幫助,善於尋求幫助保護自己是值得鼓勵的事情。

3. 杜絕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

談到校園霸凌,可能家長的第一反應是保證自己的孩子不受欺負。有些家長甚至教孩子變得強勢,助長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和過度防衛。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可能促使孩子成為霸凌者。而霸凌者的處事行為模式不僅有害於他人,對他們本身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文章開頭的上饒五小男孩被害的案件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成語中的"玩火自焚"也是這個道理,被害者一方在失去耐心和理智的情況下,會做出不可想象的反擊行為。

被'欺負'也是成長的必修課,家長應如何面對孩子被'欺負'

另外,研究表明,霸凌者成年後也更容易出現問題行為,比如酗酒,家暴或其他犯罪行為。還有一點,很多家長在被老師或同學告知自己的孩子欺負別人時,都自認為對孩子很瞭解,對問題不重視。針對這一點,建議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表現,認真對待學校的反饋,發現苗頭,趁早防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