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不完美媽媽 文章 創業 奶嘴媽媽育嬰師 2019-08-20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晚上,我和孩子一起看電視。電視上出現了一幕的畫面:一對家長正在安慰大約六歲左右的小孩子——小星。原來是,小星的爸爸媽媽大約了小星要在這個週末帶他去遊樂場玩的,可是他的爸爸媽媽是自己創業的,目前正處於事業的初期,所以很忙很忙,結果忘記了這件事。其實小星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只是爸爸媽媽對他失信太多次了,所以他才會這樣子大哭大鬧的。

看著電視,孩子突然說:"小星的爸爸媽媽真的太過分了,怎麼可以這樣子呢?"聽到孩子說出這話,我突然發覺很多的父母好像都會出於鼓勵孩子的用意而很輕易地對自己的孩子許下承諾,但是真正兌現了的卻很少。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沒有做到,好像是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一件無關要緊的事情,但是對孩子本身而言卻不是的,影響也許很大。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應該如何避免發生言而無信的現象發生呢?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晚上,我和孩子一起看電視。電視上出現了一幕的畫面:一對家長正在安慰大約六歲左右的小孩子——小星。原來是,小星的爸爸媽媽大約了小星要在這個週末帶他去遊樂場玩的,可是他的爸爸媽媽是自己創業的,目前正處於事業的初期,所以很忙很忙,結果忘記了這件事。其實小星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只是爸爸媽媽對他失信太多次了,所以他才會這樣子大哭大鬧的。

看著電視,孩子突然說:"小星的爸爸媽媽真的太過分了,怎麼可以這樣子呢?"聽到孩子說出這話,我突然發覺很多的父母好像都會出於鼓勵孩子的用意而很輕易地對自己的孩子許下承諾,但是真正兌現了的卻很少。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沒有做到,好像是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一件無關要緊的事情,但是對孩子本身而言卻不是的,影響也許很大。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應該如何避免發生言而無信的現象發生呢?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答應了孩子的事情為何會做不到

  • 家長很忙,沒有什麼時間陪孩子

當今普遍現象是:爺爺奶奶在家幫忙帶著孩子,爸爸媽媽出去工作賺錢養家。雖然小孩子不至於成為留守兒童,也有人陪伴,但是,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很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希望爸爸媽媽可以陪著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可是,如今的父母卻大部分沒有時間去陪孩子,忙著賺錢。

  • 家長答應孩子只是隨口說說

相信我們小時候也有遇到類似的情況吧。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去完成一件比較有困難的事情時,就會說只要你做的了就帶你去哪裡玩又或者是給你買好吃,結果當孩子做到了時又說出其他的東西來敷衍孩子,不履行當初許下的承諾。總之,就是家長只是隨便說說,而孩子卻當真了,家長卻不知道在無形之中給孩子留下了或大或小的影響。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晚上,我和孩子一起看電視。電視上出現了一幕的畫面:一對家長正在安慰大約六歲左右的小孩子——小星。原來是,小星的爸爸媽媽大約了小星要在這個週末帶他去遊樂場玩的,可是他的爸爸媽媽是自己創業的,目前正處於事業的初期,所以很忙很忙,結果忘記了這件事。其實小星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只是爸爸媽媽對他失信太多次了,所以他才會這樣子大哭大鬧的。

看著電視,孩子突然說:"小星的爸爸媽媽真的太過分了,怎麼可以這樣子呢?"聽到孩子說出這話,我突然發覺很多的父母好像都會出於鼓勵孩子的用意而很輕易地對自己的孩子許下承諾,但是真正兌現了的卻很少。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沒有做到,好像是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一件無關要緊的事情,但是對孩子本身而言卻不是的,影響也許很大。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應該如何避免發生言而無信的現象發生呢?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答應了孩子的事情為何會做不到

  • 家長很忙,沒有什麼時間陪孩子

當今普遍現象是:爺爺奶奶在家幫忙帶著孩子,爸爸媽媽出去工作賺錢養家。雖然小孩子不至於成為留守兒童,也有人陪伴,但是,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很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希望爸爸媽媽可以陪著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可是,如今的父母卻大部分沒有時間去陪孩子,忙著賺錢。

  • 家長答應孩子只是隨口說說

相信我們小時候也有遇到類似的情況吧。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去完成一件比較有困難的事情時,就會說只要你做的了就帶你去哪裡玩又或者是給你買好吃,結果當孩子做到了時又說出其他的東西來敷衍孩子,不履行當初許下的承諾。總之,就是家長只是隨便說說,而孩子卻當真了,家長卻不知道在無形之中給孩子留下了或大或小的影響。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家長的言而無信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 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如果家長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一直都沒有做到,當孩子在鬧時,家長一次兩次可能會耐著性子去哄孩子,去解釋;但是次數多了,家長可能會失去耐性面對孩子的吵鬧可能會大喊甚至去謾罵孩子,這時會給孩子留下很大的陰影。尤其是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小孩子可能會多想認為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喜歡自己,不然怎麼會這樣子,明明就早就答應了自己的事情可是為什麼卻一直沒有做到還罵我呢?長期以來,如果父母一直在許諾,卻一直沒有做到,也不做任何解釋,孩子就可能會缺乏安全感,一些嚴重的可能會形成孤僻的性格。

  • 孩子也會成為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孩子在小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把自己的父母當做是偶像,是神一樣的人物,自然也會把父母當做是自己榜樣。父母這樣對自己,孩子很有可能會以父母為榜樣去對待其他的人,認為我父母都是這樣子對我的,我這樣子都別人也是可以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成為了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不重視自己許下的承諾,把答應別人的事情當做是兒戲,那麼很有可能其他的孩子會不跟他玩,不喜歡他,甚至去孤立他。那麼對他的未來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的教育無大小,為人誠信真誠是基礎。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誠信做人,避免對孩子"言而無信",家長應該避開以下四個雷區。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晚上,我和孩子一起看電視。電視上出現了一幕的畫面:一對家長正在安慰大約六歲左右的小孩子——小星。原來是,小星的爸爸媽媽大約了小星要在這個週末帶他去遊樂場玩的,可是他的爸爸媽媽是自己創業的,目前正處於事業的初期,所以很忙很忙,結果忘記了這件事。其實小星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只是爸爸媽媽對他失信太多次了,所以他才會這樣子大哭大鬧的。

看著電視,孩子突然說:"小星的爸爸媽媽真的太過分了,怎麼可以這樣子呢?"聽到孩子說出這話,我突然發覺很多的父母好像都會出於鼓勵孩子的用意而很輕易地對自己的孩子許下承諾,但是真正兌現了的卻很少。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沒有做到,好像是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一件無關要緊的事情,但是對孩子本身而言卻不是的,影響也許很大。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應該如何避免發生言而無信的現象發生呢?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答應了孩子的事情為何會做不到

  • 家長很忙,沒有什麼時間陪孩子

當今普遍現象是:爺爺奶奶在家幫忙帶著孩子,爸爸媽媽出去工作賺錢養家。雖然小孩子不至於成為留守兒童,也有人陪伴,但是,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很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希望爸爸媽媽可以陪著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可是,如今的父母卻大部分沒有時間去陪孩子,忙著賺錢。

  • 家長答應孩子只是隨口說說

相信我們小時候也有遇到類似的情況吧。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去完成一件比較有困難的事情時,就會說只要你做的了就帶你去哪裡玩又或者是給你買好吃,結果當孩子做到了時又說出其他的東西來敷衍孩子,不履行當初許下的承諾。總之,就是家長只是隨便說說,而孩子卻當真了,家長卻不知道在無形之中給孩子留下了或大或小的影響。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家長的言而無信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 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如果家長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一直都沒有做到,當孩子在鬧時,家長一次兩次可能會耐著性子去哄孩子,去解釋;但是次數多了,家長可能會失去耐性面對孩子的吵鬧可能會大喊甚至去謾罵孩子,這時會給孩子留下很大的陰影。尤其是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小孩子可能會多想認為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喜歡自己,不然怎麼會這樣子,明明就早就答應了自己的事情可是為什麼卻一直沒有做到還罵我呢?長期以來,如果父母一直在許諾,卻一直沒有做到,也不做任何解釋,孩子就可能會缺乏安全感,一些嚴重的可能會形成孤僻的性格。

  • 孩子也會成為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孩子在小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把自己的父母當做是偶像,是神一樣的人物,自然也會把父母當做是自己榜樣。父母這樣對自己,孩子很有可能會以父母為榜樣去對待其他的人,認為我父母都是這樣子對我的,我這樣子都別人也是可以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成為了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不重視自己許下的承諾,把答應別人的事情當做是兒戲,那麼很有可能其他的孩子會不跟他玩,不喜歡他,甚至去孤立他。那麼對他的未來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的教育無大小,為人誠信真誠是基礎。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誠信做人,避免對孩子"言而無信",家長應該避開以下四個雷區。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家長應該避開以下四個雷區

  • 許下的承諾是隨口答應的

很多的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因此答應孩子,如果考到班級或者是級上前幾名就帶孩子去玩或者滿足孩子的某些願望。雖然答應了孩子,但是卻根本沒有時間去陪孩子玩或者是明明知道孩子的願望是自己不能實現的,只是為了鼓勵孩子而隨口說說許下承諾,根本是沒有經過考慮過自己能否做到和考慮如果做不到孩子的內心的想法會怎麼樣。

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誠信做人的榜樣。相信大家都聽過下面的一個小故事,身為家長的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學習。有一次,曾子他的妻子要出門,兒子要跟著一起去。她覺得孩子跟著很不方便,想讓孩子留在家裡,於是對兒子說:"好兒子,你別哭,你在家裡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給你燉肉吃。"

兒子聽說有肉吃,就答應留在家裡。曾子把這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妻子回來後,兒子吵著去殺豬,曾子便去豬棚想要殺豬。而曾子的這一行為卻遭到了曾子妻子的反對說,當時只是為了不讓兒子跟著去,怎麼能真的殺豬。曾子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孩子長大後就不會講信用。"於是,曾子與妻子一起把豬殺了,給兒子做了香噴噴的燉肉吃。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類似的例子,家長許下的承諾只是隨口說說,而孩子卻為了讓父母實現承諾做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當孩子滿心歡喜把自己的努力的成果呈現給父母看時,父母卻說,我忘記了或者只是簡單爸爸媽媽這次沒有空,下次補給你,然後又沒有下文而導致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而後事事跟父母的意願反著來,給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所以,父母在答應孩子一些事情時必須是經過考慮的,可以實現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晚上,我和孩子一起看電視。電視上出現了一幕的畫面:一對家長正在安慰大約六歲左右的小孩子——小星。原來是,小星的爸爸媽媽大約了小星要在這個週末帶他去遊樂場玩的,可是他的爸爸媽媽是自己創業的,目前正處於事業的初期,所以很忙很忙,結果忘記了這件事。其實小星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只是爸爸媽媽對他失信太多次了,所以他才會這樣子大哭大鬧的。

看著電視,孩子突然說:"小星的爸爸媽媽真的太過分了,怎麼可以這樣子呢?"聽到孩子說出這話,我突然發覺很多的父母好像都會出於鼓勵孩子的用意而很輕易地對自己的孩子許下承諾,但是真正兌現了的卻很少。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沒有做到,好像是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一件無關要緊的事情,但是對孩子本身而言卻不是的,影響也許很大。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應該如何避免發生言而無信的現象發生呢?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答應了孩子的事情為何會做不到

  • 家長很忙,沒有什麼時間陪孩子

當今普遍現象是:爺爺奶奶在家幫忙帶著孩子,爸爸媽媽出去工作賺錢養家。雖然小孩子不至於成為留守兒童,也有人陪伴,但是,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很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希望爸爸媽媽可以陪著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可是,如今的父母卻大部分沒有時間去陪孩子,忙著賺錢。

  • 家長答應孩子只是隨口說說

相信我們小時候也有遇到類似的情況吧。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去完成一件比較有困難的事情時,就會說只要你做的了就帶你去哪裡玩又或者是給你買好吃,結果當孩子做到了時又說出其他的東西來敷衍孩子,不履行當初許下的承諾。總之,就是家長只是隨便說說,而孩子卻當真了,家長卻不知道在無形之中給孩子留下了或大或小的影響。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家長的言而無信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 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如果家長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一直都沒有做到,當孩子在鬧時,家長一次兩次可能會耐著性子去哄孩子,去解釋;但是次數多了,家長可能會失去耐性面對孩子的吵鬧可能會大喊甚至去謾罵孩子,這時會給孩子留下很大的陰影。尤其是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小孩子可能會多想認為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喜歡自己,不然怎麼會這樣子,明明就早就答應了自己的事情可是為什麼卻一直沒有做到還罵我呢?長期以來,如果父母一直在許諾,卻一直沒有做到,也不做任何解釋,孩子就可能會缺乏安全感,一些嚴重的可能會形成孤僻的性格。

  • 孩子也會成為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孩子在小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把自己的父母當做是偶像,是神一樣的人物,自然也會把父母當做是自己榜樣。父母這樣對自己,孩子很有可能會以父母為榜樣去對待其他的人,認為我父母都是這樣子對我的,我這樣子都別人也是可以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成為了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不重視自己許下的承諾,把答應別人的事情當做是兒戲,那麼很有可能其他的孩子會不跟他玩,不喜歡他,甚至去孤立他。那麼對他的未來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的教育無大小,為人誠信真誠是基礎。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誠信做人,避免對孩子"言而無信",家長應該避開以下四個雷區。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家長應該避開以下四個雷區

  • 許下的承諾是隨口答應的

很多的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因此答應孩子,如果考到班級或者是級上前幾名就帶孩子去玩或者滿足孩子的某些願望。雖然答應了孩子,但是卻根本沒有時間去陪孩子玩或者是明明知道孩子的願望是自己不能實現的,只是為了鼓勵孩子而隨口說說許下承諾,根本是沒有經過考慮過自己能否做到和考慮如果做不到孩子的內心的想法會怎麼樣。

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誠信做人的榜樣。相信大家都聽過下面的一個小故事,身為家長的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學習。有一次,曾子他的妻子要出門,兒子要跟著一起去。她覺得孩子跟著很不方便,想讓孩子留在家裡,於是對兒子說:"好兒子,你別哭,你在家裡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給你燉肉吃。"

兒子聽說有肉吃,就答應留在家裡。曾子把這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妻子回來後,兒子吵著去殺豬,曾子便去豬棚想要殺豬。而曾子的這一行為卻遭到了曾子妻子的反對說,當時只是為了不讓兒子跟著去,怎麼能真的殺豬。曾子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孩子長大後就不會講信用。"於是,曾子與妻子一起把豬殺了,給兒子做了香噴噴的燉肉吃。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類似的例子,家長許下的承諾只是隨口說說,而孩子卻為了讓父母實現承諾做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當孩子滿心歡喜把自己的努力的成果呈現給父母看時,父母卻說,我忘記了或者只是簡單爸爸媽媽這次沒有空,下次補給你,然後又沒有下文而導致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而後事事跟父母的意願反著來,給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所以,父母在答應孩子一些事情時必須是經過考慮的,可以實現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 對於自己失信於孩子的事情不做任何解釋

本來答應孩子的事情是可以做約定的時間做到的但是卻因為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導致沒有辦法做到原本答應孩子的事情。在失信於孩子時,一定一定要及時的耐心的給孩子解釋清楚情況並且得到孩子的諒解,畢竟小孩子對家長的承諾是滿懷期待的,家長失信就是傷了孩子一次心,所以家長失信時給孩子解釋是必要的,同時還應該儘可能的滿足孩子一個當下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來彌補孩子的脆弱的心靈。

  • 覺得失信孩子一兩次沒有關係

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有過失信孩子之後,假裝忘記了或者買一些小零食給孩子哄哄。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這樣子做並沒有什麼關係。其實孩子很聰明的,即使他嘴上不說,可能在心裡已經默默的給家長記上一筆"言而無信,爸爸媽媽是騙子。"很多時候可能就是這一兩次的失信造成孩子不在相信你,即使你以後對孩子再三保證這次一定會實現的。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晚上,我和孩子一起看電視。電視上出現了一幕的畫面:一對家長正在安慰大約六歲左右的小孩子——小星。原來是,小星的爸爸媽媽大約了小星要在這個週末帶他去遊樂場玩的,可是他的爸爸媽媽是自己創業的,目前正處於事業的初期,所以很忙很忙,結果忘記了這件事。其實小星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只是爸爸媽媽對他失信太多次了,所以他才會這樣子大哭大鬧的。

看著電視,孩子突然說:"小星的爸爸媽媽真的太過分了,怎麼可以這樣子呢?"聽到孩子說出這話,我突然發覺很多的父母好像都會出於鼓勵孩子的用意而很輕易地對自己的孩子許下承諾,但是真正兌現了的卻很少。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沒有做到,好像是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一件無關要緊的事情,但是對孩子本身而言卻不是的,影響也許很大。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應該如何避免發生言而無信的現象發生呢?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答應了孩子的事情為何會做不到

  • 家長很忙,沒有什麼時間陪孩子

當今普遍現象是:爺爺奶奶在家幫忙帶著孩子,爸爸媽媽出去工作賺錢養家。雖然小孩子不至於成為留守兒童,也有人陪伴,但是,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很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希望爸爸媽媽可以陪著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可是,如今的父母卻大部分沒有時間去陪孩子,忙著賺錢。

  • 家長答應孩子只是隨口說說

相信我們小時候也有遇到類似的情況吧。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去完成一件比較有困難的事情時,就會說只要你做的了就帶你去哪裡玩又或者是給你買好吃,結果當孩子做到了時又說出其他的東西來敷衍孩子,不履行當初許下的承諾。總之,就是家長只是隨便說說,而孩子卻當真了,家長卻不知道在無形之中給孩子留下了或大或小的影響。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家長的言而無信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 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如果家長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一直都沒有做到,當孩子在鬧時,家長一次兩次可能會耐著性子去哄孩子,去解釋;但是次數多了,家長可能會失去耐性面對孩子的吵鬧可能會大喊甚至去謾罵孩子,這時會給孩子留下很大的陰影。尤其是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小孩子可能會多想認為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喜歡自己,不然怎麼會這樣子,明明就早就答應了自己的事情可是為什麼卻一直沒有做到還罵我呢?長期以來,如果父母一直在許諾,卻一直沒有做到,也不做任何解釋,孩子就可能會缺乏安全感,一些嚴重的可能會形成孤僻的性格。

  • 孩子也會成為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孩子在小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把自己的父母當做是偶像,是神一樣的人物,自然也會把父母當做是自己榜樣。父母這樣對自己,孩子很有可能會以父母為榜樣去對待其他的人,認為我父母都是這樣子對我的,我這樣子都別人也是可以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成為了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不重視自己許下的承諾,把答應別人的事情當做是兒戲,那麼很有可能其他的孩子會不跟他玩,不喜歡他,甚至去孤立他。那麼對他的未來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的教育無大小,為人誠信真誠是基礎。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誠信做人,避免對孩子"言而無信",家長應該避開以下四個雷區。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家長應該避開以下四個雷區

  • 許下的承諾是隨口答應的

很多的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因此答應孩子,如果考到班級或者是級上前幾名就帶孩子去玩或者滿足孩子的某些願望。雖然答應了孩子,但是卻根本沒有時間去陪孩子玩或者是明明知道孩子的願望是自己不能實現的,只是為了鼓勵孩子而隨口說說許下承諾,根本是沒有經過考慮過自己能否做到和考慮如果做不到孩子的內心的想法會怎麼樣。

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誠信做人的榜樣。相信大家都聽過下面的一個小故事,身為家長的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學習。有一次,曾子他的妻子要出門,兒子要跟著一起去。她覺得孩子跟著很不方便,想讓孩子留在家裡,於是對兒子說:"好兒子,你別哭,你在家裡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給你燉肉吃。"

兒子聽說有肉吃,就答應留在家裡。曾子把這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妻子回來後,兒子吵著去殺豬,曾子便去豬棚想要殺豬。而曾子的這一行為卻遭到了曾子妻子的反對說,當時只是為了不讓兒子跟著去,怎麼能真的殺豬。曾子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孩子長大後就不會講信用。"於是,曾子與妻子一起把豬殺了,給兒子做了香噴噴的燉肉吃。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類似的例子,家長許下的承諾只是隨口說說,而孩子卻為了讓父母實現承諾做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當孩子滿心歡喜把自己的努力的成果呈現給父母看時,父母卻說,我忘記了或者只是簡單爸爸媽媽這次沒有空,下次補給你,然後又沒有下文而導致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而後事事跟父母的意願反著來,給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所以,父母在答應孩子一些事情時必須是經過考慮的,可以實現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 對於自己失信於孩子的事情不做任何解釋

本來答應孩子的事情是可以做約定的時間做到的但是卻因為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導致沒有辦法做到原本答應孩子的事情。在失信於孩子時,一定一定要及時的耐心的給孩子解釋清楚情況並且得到孩子的諒解,畢竟小孩子對家長的承諾是滿懷期待的,家長失信就是傷了孩子一次心,所以家長失信時給孩子解釋是必要的,同時還應該儘可能的滿足孩子一個當下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來彌補孩子的脆弱的心靈。

  • 覺得失信孩子一兩次沒有關係

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有過失信孩子之後,假裝忘記了或者買一些小零食給孩子哄哄。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這樣子做並沒有什麼關係。其實孩子很聰明的,即使他嘴上不說,可能在心裡已經默默的給家長記上一筆"言而無信,爸爸媽媽是騙子。"很多時候可能就是這一兩次的失信造成孩子不在相信你,即使你以後對孩子再三保證這次一定會實現的。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 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有可能孩子為了讓爸爸媽媽實現承諾耍了一些小聰明。比如,家長答應孩子如果孩子可以獨立的完成打掃自己房間就在週末帶他出去玩。但是,孩子可能裝一下"可憐"讓爺爺奶奶幫忙了,身為家長的我們雖然可能知情,但是不要急著去指責孩子,先暫時滿足孩子然後要用另外一種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告訴他以後不可以這樣子。

教育孩子不能太過於急躁,不能發現孩子刷小聰明或者說謊之後就指責孩子並且不再相信孩子。

總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晚上,我和孩子一起看電視。電視上出現了一幕的畫面:一對家長正在安慰大約六歲左右的小孩子——小星。原來是,小星的爸爸媽媽大約了小星要在這個週末帶他去遊樂場玩的,可是他的爸爸媽媽是自己創業的,目前正處於事業的初期,所以很忙很忙,結果忘記了這件事。其實小星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只是爸爸媽媽對他失信太多次了,所以他才會這樣子大哭大鬧的。

看著電視,孩子突然說:"小星的爸爸媽媽真的太過分了,怎麼可以這樣子呢?"聽到孩子說出這話,我突然發覺很多的父母好像都會出於鼓勵孩子的用意而很輕易地對自己的孩子許下承諾,但是真正兌現了的卻很少。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沒有做到,好像是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一件無關要緊的事情,但是對孩子本身而言卻不是的,影響也許很大。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應該如何避免發生言而無信的現象發生呢?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答應了孩子的事情為何會做不到

  • 家長很忙,沒有什麼時間陪孩子

當今普遍現象是:爺爺奶奶在家幫忙帶著孩子,爸爸媽媽出去工作賺錢養家。雖然小孩子不至於成為留守兒童,也有人陪伴,但是,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很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希望爸爸媽媽可以陪著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可是,如今的父母卻大部分沒有時間去陪孩子,忙著賺錢。

  • 家長答應孩子只是隨口說說

相信我們小時候也有遇到類似的情況吧。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去完成一件比較有困難的事情時,就會說只要你做的了就帶你去哪裡玩又或者是給你買好吃,結果當孩子做到了時又說出其他的東西來敷衍孩子,不履行當初許下的承諾。總之,就是家長只是隨便說說,而孩子卻當真了,家長卻不知道在無形之中給孩子留下了或大或小的影響。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家長的言而無信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 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如果家長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一直都沒有做到,當孩子在鬧時,家長一次兩次可能會耐著性子去哄孩子,去解釋;但是次數多了,家長可能會失去耐性面對孩子的吵鬧可能會大喊甚至去謾罵孩子,這時會給孩子留下很大的陰影。尤其是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小孩子可能會多想認為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喜歡自己,不然怎麼會這樣子,明明就早就答應了自己的事情可是為什麼卻一直沒有做到還罵我呢?長期以來,如果父母一直在許諾,卻一直沒有做到,也不做任何解釋,孩子就可能會缺乏安全感,一些嚴重的可能會形成孤僻的性格。

  • 孩子也會成為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孩子在小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把自己的父母當做是偶像,是神一樣的人物,自然也會把父母當做是自己榜樣。父母這樣對自己,孩子很有可能會以父母為榜樣去對待其他的人,認為我父母都是這樣子對我的,我這樣子都別人也是可以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成為了一個言而無信的人;不重視自己許下的承諾,把答應別人的事情當做是兒戲,那麼很有可能其他的孩子會不跟他玩,不喜歡他,甚至去孤立他。那麼對他的未來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的教育無大小,為人誠信真誠是基礎。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誠信做人,避免對孩子"言而無信",家長應該避開以下四個雷區。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家長應該避開以下四個雷區

  • 許下的承諾是隨口答應的

很多的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因此答應孩子,如果考到班級或者是級上前幾名就帶孩子去玩或者滿足孩子的某些願望。雖然答應了孩子,但是卻根本沒有時間去陪孩子玩或者是明明知道孩子的願望是自己不能實現的,只是為了鼓勵孩子而隨口說說許下承諾,根本是沒有經過考慮過自己能否做到和考慮如果做不到孩子的內心的想法會怎麼樣。

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誠信做人的榜樣。相信大家都聽過下面的一個小故事,身為家長的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學習。有一次,曾子他的妻子要出門,兒子要跟著一起去。她覺得孩子跟著很不方便,想讓孩子留在家裡,於是對兒子說:"好兒子,你別哭,你在家裡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給你燉肉吃。"

兒子聽說有肉吃,就答應留在家裡。曾子把這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妻子回來後,兒子吵著去殺豬,曾子便去豬棚想要殺豬。而曾子的這一行為卻遭到了曾子妻子的反對說,當時只是為了不讓兒子跟著去,怎麼能真的殺豬。曾子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孩子長大後就不會講信用。"於是,曾子與妻子一起把豬殺了,給兒子做了香噴噴的燉肉吃。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類似的例子,家長許下的承諾只是隨口說說,而孩子卻為了讓父母實現承諾做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當孩子滿心歡喜把自己的努力的成果呈現給父母看時,父母卻說,我忘記了或者只是簡單爸爸媽媽這次沒有空,下次補給你,然後又沒有下文而導致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而後事事跟父母的意願反著來,給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所以,父母在答應孩子一些事情時必須是經過考慮的,可以實現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 對於自己失信於孩子的事情不做任何解釋

本來答應孩子的事情是可以做約定的時間做到的但是卻因為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導致沒有辦法做到原本答應孩子的事情。在失信於孩子時,一定一定要及時的耐心的給孩子解釋清楚情況並且得到孩子的諒解,畢竟小孩子對家長的承諾是滿懷期待的,家長失信就是傷了孩子一次心,所以家長失信時給孩子解釋是必要的,同時還應該儘可能的滿足孩子一個當下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來彌補孩子的脆弱的心靈。

  • 覺得失信孩子一兩次沒有關係

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有過失信孩子之後,假裝忘記了或者買一些小零食給孩子哄哄。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這樣子做並沒有什麼關係。其實孩子很聰明的,即使他嘴上不說,可能在心裡已經默默的給家長記上一筆"言而無信,爸爸媽媽是騙子。"很多時候可能就是這一兩次的失信造成孩子不在相信你,即使你以後對孩子再三保證這次一定會實現的。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 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有可能孩子為了讓爸爸媽媽實現承諾耍了一些小聰明。比如,家長答應孩子如果孩子可以獨立的完成打掃自己房間就在週末帶他出去玩。但是,孩子可能裝一下"可憐"讓爺爺奶奶幫忙了,身為家長的我們雖然可能知情,但是不要急著去指責孩子,先暫時滿足孩子然後要用另外一種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告訴他以後不可以這樣子。

教育孩子不能太過於急躁,不能發現孩子刷小聰明或者說謊之後就指責孩子並且不再相信孩子。

總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答應孩子的事情沒做到?避免“言而無信”,家長要避開這4個雷區

我是奶嘴媽媽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