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孩子開學,很多教育問題又重新受到社會關注。

我就曾經和一些家長在一起談論過孩子教育的問題,在談到孩子的批評與鼓勵上,其中有很多家長都表示,越是批評孩子,他就越反抗,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負面情緒,每次批評完孩子,他就一個人偷偷躲進房間,怎麼哄都不肯開門。

導致一些父母很苦惱"孩子是不是不能批評?"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卻是批評的多,問題就越多。

不同批評不同效果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做過一個關於孩子"批評"的實驗,通過選取67名幼兒園的孩子,讓孩子根據研究者寫的劇本進行表演。

這個實驗設計是讓孩子努力完成任務,在完成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老師會給予3種不同的反饋。這三種反饋分別是:

個人批評:老師在孩子完成任務後,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對孩子說"我對你很失望"

結果批評:在孩子完成任務之後,老師對孩子說"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過程批評:在孩子做任務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批評,如"這裡你做錯了,不是這樣的"

在實驗結束後,研究者讓孩子進行四個維度的評分,結果顯示,受到個人反饋的小朋友對自己的自我感覺是最糟糕的,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現出無助感

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批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育方式的不同,就是很多家長說的"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孩子卻越來越差"的原因。

有家長就會說,把"批評"說的這麼好,但是自己家的孩子就是不接受啊,不僅不接受批評,還會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我猜你一定是用錯的批評的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種藝術,批評孩子,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避免弄巧成拙。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孩子開學,很多教育問題又重新受到社會關注。

我就曾經和一些家長在一起談論過孩子教育的問題,在談到孩子的批評與鼓勵上,其中有很多家長都表示,越是批評孩子,他就越反抗,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負面情緒,每次批評完孩子,他就一個人偷偷躲進房間,怎麼哄都不肯開門。

導致一些父母很苦惱"孩子是不是不能批評?"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卻是批評的多,問題就越多。

不同批評不同效果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做過一個關於孩子"批評"的實驗,通過選取67名幼兒園的孩子,讓孩子根據研究者寫的劇本進行表演。

這個實驗設計是讓孩子努力完成任務,在完成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老師會給予3種不同的反饋。這三種反饋分別是:

個人批評:老師在孩子完成任務後,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對孩子說"我對你很失望"

結果批評:在孩子完成任務之後,老師對孩子說"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過程批評:在孩子做任務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批評,如"這裡你做錯了,不是這樣的"

在實驗結束後,研究者讓孩子進行四個維度的評分,結果顯示,受到個人反饋的小朋友對自己的自我感覺是最糟糕的,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現出無助感

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批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育方式的不同,就是很多家長說的"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孩子卻越來越差"的原因。

有家長就會說,把"批評"說的這麼好,但是自己家的孩子就是不接受啊,不僅不接受批評,還會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我猜你一定是用錯的批評的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種藝術,批評孩子,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避免弄巧成拙。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父母在批評時要注意什麼?

  • 選擇地點—父母批評孩子要看場合

小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他們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比如不願意在大街上或是朋友面前被批評,這會讓他們覺得沒有面子,產生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感覺,所以,父母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

批評孩子不要在這些場合:人群密集的地方、在孩子朋友或是親朋好友的面前。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會讓他的信心和自尊受到打擊。

當孩子犯錯時,找一個地方安安靜靜地和他說道理,哪裡做得好,哪裡做的不好,讓孩子知道你的想法。如果用對了方法,小孩子是能接受父母的批評的。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孩子開學,很多教育問題又重新受到社會關注。

我就曾經和一些家長在一起談論過孩子教育的問題,在談到孩子的批評與鼓勵上,其中有很多家長都表示,越是批評孩子,他就越反抗,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負面情緒,每次批評完孩子,他就一個人偷偷躲進房間,怎麼哄都不肯開門。

導致一些父母很苦惱"孩子是不是不能批評?"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卻是批評的多,問題就越多。

不同批評不同效果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做過一個關於孩子"批評"的實驗,通過選取67名幼兒園的孩子,讓孩子根據研究者寫的劇本進行表演。

這個實驗設計是讓孩子努力完成任務,在完成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老師會給予3種不同的反饋。這三種反饋分別是:

個人批評:老師在孩子完成任務後,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對孩子說"我對你很失望"

結果批評:在孩子完成任務之後,老師對孩子說"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過程批評:在孩子做任務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批評,如"這裡你做錯了,不是這樣的"

在實驗結束後,研究者讓孩子進行四個維度的評分,結果顯示,受到個人反饋的小朋友對自己的自我感覺是最糟糕的,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現出無助感

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批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育方式的不同,就是很多家長說的"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孩子卻越來越差"的原因。

有家長就會說,把"批評"說的這麼好,但是自己家的孩子就是不接受啊,不僅不接受批評,還會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我猜你一定是用錯的批評的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種藝術,批評孩子,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避免弄巧成拙。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父母在批評時要注意什麼?

  • 選擇地點—父母批評孩子要看場合

小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他們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比如不願意在大街上或是朋友面前被批評,這會讓他們覺得沒有面子,產生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感覺,所以,父母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

批評孩子不要在這些場合:人群密集的地方、在孩子朋友或是親朋好友的面前。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會讓他的信心和自尊受到打擊。

當孩子犯錯時,找一個地方安安靜靜地和他說道理,哪裡做得好,哪裡做的不好,讓孩子知道你的想法。如果用對了方法,小孩子是能接受父母的批評的。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 注意時間:批評孩子時不要"翻舊賬"

很多父母喜歡說類似的話:"你看看你又把學校的東西弄壞了,從小到大闖下的禍還不少嗎?每次都要我給你'擦屁股'",從孩子這一次的錯誤聯想到以前做的錯事,然後放在一起指責他,批評他。

不要因為孩子這一次犯下的錯誤,而把孩子以前犯過的錯誤全都數一遍,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信息,認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人",久而久之也會讓孩子感到反感,覺得只要是自己犯了錯,就永遠也擺脫不了。

人都是朝前看的,你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是能夠變的越來越好,而不是一直提醒他,以前犯了多少錯事。

  • 注意次數—批評孩子最多"一天兩次"

著名的臺灣育兒專家勞崧益說過:

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比如歐洲國家,不約束孩子,放任他們自由成長,這樣的孩子思想會比較活躍;另一種是嚴格管理,像中國教育,能從小培育孩子的是非觀念,但是從負面來說,過多的批評卻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雖然說孩子做的不好,是需要批評的,但是過多的批評,卻會讓孩子喪失信心,覺得"我做什麼他們都不喜歡",久而久之,對新事物的探索就會失去信心。

所以,合理控制批評的次數,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孩子開學,很多教育問題又重新受到社會關注。

我就曾經和一些家長在一起談論過孩子教育的問題,在談到孩子的批評與鼓勵上,其中有很多家長都表示,越是批評孩子,他就越反抗,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負面情緒,每次批評完孩子,他就一個人偷偷躲進房間,怎麼哄都不肯開門。

導致一些父母很苦惱"孩子是不是不能批評?"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卻是批評的多,問題就越多。

不同批評不同效果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做過一個關於孩子"批評"的實驗,通過選取67名幼兒園的孩子,讓孩子根據研究者寫的劇本進行表演。

這個實驗設計是讓孩子努力完成任務,在完成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老師會給予3種不同的反饋。這三種反饋分別是:

個人批評:老師在孩子完成任務後,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對孩子說"我對你很失望"

結果批評:在孩子完成任務之後,老師對孩子說"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過程批評:在孩子做任務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批評,如"這裡你做錯了,不是這樣的"

在實驗結束後,研究者讓孩子進行四個維度的評分,結果顯示,受到個人反饋的小朋友對自己的自我感覺是最糟糕的,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現出無助感

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批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育方式的不同,就是很多家長說的"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孩子卻越來越差"的原因。

有家長就會說,把"批評"說的這麼好,但是自己家的孩子就是不接受啊,不僅不接受批評,還會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我猜你一定是用錯的批評的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種藝術,批評孩子,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避免弄巧成拙。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父母在批評時要注意什麼?

  • 選擇地點—父母批評孩子要看場合

小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他們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比如不願意在大街上或是朋友面前被批評,這會讓他們覺得沒有面子,產生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感覺,所以,父母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

批評孩子不要在這些場合:人群密集的地方、在孩子朋友或是親朋好友的面前。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會讓他的信心和自尊受到打擊。

當孩子犯錯時,找一個地方安安靜靜地和他說道理,哪裡做得好,哪裡做的不好,讓孩子知道你的想法。如果用對了方法,小孩子是能接受父母的批評的。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 注意時間:批評孩子時不要"翻舊賬"

很多父母喜歡說類似的話:"你看看你又把學校的東西弄壞了,從小到大闖下的禍還不少嗎?每次都要我給你'擦屁股'",從孩子這一次的錯誤聯想到以前做的錯事,然後放在一起指責他,批評他。

不要因為孩子這一次犯下的錯誤,而把孩子以前犯過的錯誤全都數一遍,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信息,認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人",久而久之也會讓孩子感到反感,覺得只要是自己犯了錯,就永遠也擺脫不了。

人都是朝前看的,你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是能夠變的越來越好,而不是一直提醒他,以前犯了多少錯事。

  • 注意次數—批評孩子最多"一天兩次"

著名的臺灣育兒專家勞崧益說過:

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比如歐洲國家,不約束孩子,放任他們自由成長,這樣的孩子思想會比較活躍;另一種是嚴格管理,像中國教育,能從小培育孩子的是非觀念,但是從負面來說,過多的批評卻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雖然說孩子做的不好,是需要批評的,但是過多的批評,卻會讓孩子喪失信心,覺得"我做什麼他們都不喜歡",久而久之,對新事物的探索就會失去信心。

所以,合理控制批評的次數,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 批評方式—實事求是,把握"力度"

在孩子犯錯時,很多家長都是不問原因,上來就直接說"怎麼又是這樣,怎麼又是你"之類的話,但是很多孩子犯的錯誤也存在原因的,舉個例子,家裡的玻璃瓶被打碎了,"罪魁禍首"的兒子在旁邊低頭不敢說話,你便以為是他搗蛋時打爛的,但是事實上,他只是為了關掉灶臺上燒開已經滾出來的水,而不小心碰到了玻璃瓶……

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僅不問原因,而且經常會用恐嚇、打罵的方式,或是通過口頭上的警告"下次再這樣我就把你扔掉"、"把手掌伸出來"之類的話來讓孩子以後不敢犯錯誤。

但是事實上這種批評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批評的本質是"指出錯誤,提出意見",而不是一直通過消極的方式來強制孩子改正錯誤。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孩子開學,很多教育問題又重新受到社會關注。

我就曾經和一些家長在一起談論過孩子教育的問題,在談到孩子的批評與鼓勵上,其中有很多家長都表示,越是批評孩子,他就越反抗,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負面情緒,每次批評完孩子,他就一個人偷偷躲進房間,怎麼哄都不肯開門。

導致一些父母很苦惱"孩子是不是不能批評?"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卻是批評的多,問題就越多。

不同批評不同效果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做過一個關於孩子"批評"的實驗,通過選取67名幼兒園的孩子,讓孩子根據研究者寫的劇本進行表演。

這個實驗設計是讓孩子努力完成任務,在完成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老師會給予3種不同的反饋。這三種反饋分別是:

個人批評:老師在孩子完成任務後,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對孩子說"我對你很失望"

結果批評:在孩子完成任務之後,老師對孩子說"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過程批評:在孩子做任務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批評,如"這裡你做錯了,不是這樣的"

在實驗結束後,研究者讓孩子進行四個維度的評分,結果顯示,受到個人反饋的小朋友對自己的自我感覺是最糟糕的,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現出無助感

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批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育方式的不同,就是很多家長說的"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孩子卻越來越差"的原因。

有家長就會說,把"批評"說的這麼好,但是自己家的孩子就是不接受啊,不僅不接受批評,還會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我猜你一定是用錯的批評的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種藝術,批評孩子,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避免弄巧成拙。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父母在批評時要注意什麼?

  • 選擇地點—父母批評孩子要看場合

小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他們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比如不願意在大街上或是朋友面前被批評,這會讓他們覺得沒有面子,產生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感覺,所以,父母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

批評孩子不要在這些場合:人群密集的地方、在孩子朋友或是親朋好友的面前。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會讓他的信心和自尊受到打擊。

當孩子犯錯時,找一個地方安安靜靜地和他說道理,哪裡做得好,哪裡做的不好,讓孩子知道你的想法。如果用對了方法,小孩子是能接受父母的批評的。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 注意時間:批評孩子時不要"翻舊賬"

很多父母喜歡說類似的話:"你看看你又把學校的東西弄壞了,從小到大闖下的禍還不少嗎?每次都要我給你'擦屁股'",從孩子這一次的錯誤聯想到以前做的錯事,然後放在一起指責他,批評他。

不要因為孩子這一次犯下的錯誤,而把孩子以前犯過的錯誤全都數一遍,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信息,認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人",久而久之也會讓孩子感到反感,覺得只要是自己犯了錯,就永遠也擺脫不了。

人都是朝前看的,你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是能夠變的越來越好,而不是一直提醒他,以前犯了多少錯事。

  • 注意次數—批評孩子最多"一天兩次"

著名的臺灣育兒專家勞崧益說過:

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比如歐洲國家,不約束孩子,放任他們自由成長,這樣的孩子思想會比較活躍;另一種是嚴格管理,像中國教育,能從小培育孩子的是非觀念,但是從負面來說,過多的批評卻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雖然說孩子做的不好,是需要批評的,但是過多的批評,卻會讓孩子喪失信心,覺得"我做什麼他們都不喜歡",久而久之,對新事物的探索就會失去信心。

所以,合理控制批評的次數,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 批評方式—實事求是,把握"力度"

在孩子犯錯時,很多家長都是不問原因,上來就直接說"怎麼又是這樣,怎麼又是你"之類的話,但是很多孩子犯的錯誤也存在原因的,舉個例子,家裡的玻璃瓶被打碎了,"罪魁禍首"的兒子在旁邊低頭不敢說話,你便以為是他搗蛋時打爛的,但是事實上,他只是為了關掉灶臺上燒開已經滾出來的水,而不小心碰到了玻璃瓶……

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僅不問原因,而且經常會用恐嚇、打罵的方式,或是通過口頭上的警告"下次再這樣我就把你扔掉"、"把手掌伸出來"之類的話來讓孩子以後不敢犯錯誤。

但是事實上這種批評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批評的本質是"指出錯誤,提出意見",而不是一直通過消極的方式來強制孩子改正錯誤。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批評孩子要有技巧

  • 多用肯定式的批評:

孩子在被父母發現錯誤的時候,內心都會帶著不安和恐懼感,但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如果父母能讓他感受到一點肯定的話語,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安慰的。

舉個例子,放學後,孩子在沒有得到你的同意後,自己去朋友家玩,等到半個鍾後你找到他時,他看到你眼裡的怒氣就會非常害怕,這時如果你在半生氣批評他,半肯定地說一句"這麼厲害,還會自己來找朋友玩",也許他能緩和一下情緒。在慢慢和他講道理,緩和了氣氛再進行教育,讓孩子更加能聽進去批評的話。

  • "趁熱打鐵"批評孩子:

小孩子的忘性較大,如果父母不趁熱打鐵,對孩子進行及時教育,很快孩子就會把所犯過的錯誤忘記。

比如在孩子犯錯後,你準備批評他,但是剛好家裡來了親戚,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是選擇"放過他",在家裡的事情處理完之後再進行批評教育。

但是這樣我是很不建議的,如果間隔的時間短還好,如果間隔的時間比較長,孩子就會打哈哈過去,或是因為時間比較久了,完全沒有想要認錯的態度

所以在教育批評孩子時,趁熱打鐵是非常重要的,讓他及時發現錯誤,對自己反省。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孩子開學,很多教育問題又重新受到社會關注。

我就曾經和一些家長在一起談論過孩子教育的問題,在談到孩子的批評與鼓勵上,其中有很多家長都表示,越是批評孩子,他就越反抗,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負面情緒,每次批評完孩子,他就一個人偷偷躲進房間,怎麼哄都不肯開門。

導致一些父母很苦惱"孩子是不是不能批評?"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卻是批評的多,問題就越多。

不同批評不同效果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做過一個關於孩子"批評"的實驗,通過選取67名幼兒園的孩子,讓孩子根據研究者寫的劇本進行表演。

這個實驗設計是讓孩子努力完成任務,在完成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老師會給予3種不同的反饋。這三種反饋分別是:

個人批評:老師在孩子完成任務後,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對孩子說"我對你很失望"

結果批評:在孩子完成任務之後,老師對孩子說"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過程批評:在孩子做任務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批評,如"這裡你做錯了,不是這樣的"

在實驗結束後,研究者讓孩子進行四個維度的評分,結果顯示,受到個人反饋的小朋友對自己的自我感覺是最糟糕的,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現出無助感

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批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育方式的不同,就是很多家長說的"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孩子卻越來越差"的原因。

有家長就會說,把"批評"說的這麼好,但是自己家的孩子就是不接受啊,不僅不接受批評,還會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我猜你一定是用錯的批評的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種藝術,批評孩子,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避免弄巧成拙。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父母在批評時要注意什麼?

  • 選擇地點—父母批評孩子要看場合

小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他們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比如不願意在大街上或是朋友面前被批評,這會讓他們覺得沒有面子,產生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感覺,所以,父母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

批評孩子不要在這些場合:人群密集的地方、在孩子朋友或是親朋好友的面前。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會讓他的信心和自尊受到打擊。

當孩子犯錯時,找一個地方安安靜靜地和他說道理,哪裡做得好,哪裡做的不好,讓孩子知道你的想法。如果用對了方法,小孩子是能接受父母的批評的。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 注意時間:批評孩子時不要"翻舊賬"

很多父母喜歡說類似的話:"你看看你又把學校的東西弄壞了,從小到大闖下的禍還不少嗎?每次都要我給你'擦屁股'",從孩子這一次的錯誤聯想到以前做的錯事,然後放在一起指責他,批評他。

不要因為孩子這一次犯下的錯誤,而把孩子以前犯過的錯誤全都數一遍,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信息,認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人",久而久之也會讓孩子感到反感,覺得只要是自己犯了錯,就永遠也擺脫不了。

人都是朝前看的,你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是能夠變的越來越好,而不是一直提醒他,以前犯了多少錯事。

  • 注意次數—批評孩子最多"一天兩次"

著名的臺灣育兒專家勞崧益說過:

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比如歐洲國家,不約束孩子,放任他們自由成長,這樣的孩子思想會比較活躍;另一種是嚴格管理,像中國教育,能從小培育孩子的是非觀念,但是從負面來說,過多的批評卻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雖然說孩子做的不好,是需要批評的,但是過多的批評,卻會讓孩子喪失信心,覺得"我做什麼他們都不喜歡",久而久之,對新事物的探索就會失去信心。

所以,合理控制批評的次數,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 批評方式—實事求是,把握"力度"

在孩子犯錯時,很多家長都是不問原因,上來就直接說"怎麼又是這樣,怎麼又是你"之類的話,但是很多孩子犯的錯誤也存在原因的,舉個例子,家裡的玻璃瓶被打碎了,"罪魁禍首"的兒子在旁邊低頭不敢說話,你便以為是他搗蛋時打爛的,但是事實上,他只是為了關掉灶臺上燒開已經滾出來的水,而不小心碰到了玻璃瓶……

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僅不問原因,而且經常會用恐嚇、打罵的方式,或是通過口頭上的警告"下次再這樣我就把你扔掉"、"把手掌伸出來"之類的話來讓孩子以後不敢犯錯誤。

但是事實上這種批評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批評的本質是"指出錯誤,提出意見",而不是一直通過消極的方式來強制孩子改正錯誤。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批評孩子要有技巧

  • 多用肯定式的批評:

孩子在被父母發現錯誤的時候,內心都會帶著不安和恐懼感,但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如果父母能讓他感受到一點肯定的話語,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安慰的。

舉個例子,放學後,孩子在沒有得到你的同意後,自己去朋友家玩,等到半個鍾後你找到他時,他看到你眼裡的怒氣就會非常害怕,這時如果你在半生氣批評他,半肯定地說一句"這麼厲害,還會自己來找朋友玩",也許他能緩和一下情緒。在慢慢和他講道理,緩和了氣氛再進行教育,讓孩子更加能聽進去批評的話。

  • "趁熱打鐵"批評孩子:

小孩子的忘性較大,如果父母不趁熱打鐵,對孩子進行及時教育,很快孩子就會把所犯過的錯誤忘記。

比如在孩子犯錯後,你準備批評他,但是剛好家裡來了親戚,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是選擇"放過他",在家裡的事情處理完之後再進行批評教育。

但是這樣我是很不建議的,如果間隔的時間短還好,如果間隔的時間比較長,孩子就會打哈哈過去,或是因為時間比較久了,完全沒有想要認錯的態度

所以在教育批評孩子時,趁熱打鐵是非常重要的,讓他及時發現錯誤,對自己反省。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 "冷"處理

第一個"冷",是父母情緒要冷靜:父母在面對孩子經常性犯錯,很容易情緒不淡定,同一個問題說了這麼多次還是做錯,是父母對孩子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氣憤。但是,如果能夠安靜下來認真把問題思考一遍,你可能會發現"哦,原來是我上次的解釋沒說清楚,導致他又重複犯錯"。

第二個"冷",是對待孩子要冷靜: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很多人都會控制不了的大聲呵斥,但是有試驗表明,放低聲音比大聲呵斥的批評,更能讓孩子接受。平和的態度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你說的道理,大聲呵斥,和孩子對著幹,會激化和孩子的矛盾。

"冷"處理,是批評孩子的一種調味劑,不僅調整了自己的情緒,也調解了氣氛。

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就曾說過"有些人受到批評時,會忽略有用的負面反饋信息,僅僅給自己添上'失敗'的標籤,久而久之便會麻木,遇到人就說,我的確就是這樣一個人啊"。

這讓我們批評的原本目的全都扭曲了,本著為孩子好的目的,卻讓孩子的發展陷入了僵局。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讓父母不斷探索研究。

為了讓我們的心意,傳達到孩子那裡,讓他們能夠理解我們,父母的行為和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通過"批評"來讓孩子改善自己,不斷學習,而不是每次受到批評就"炸",產生負面情緒,這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學習的。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孩子開學,很多教育問題又重新受到社會關注。

我就曾經和一些家長在一起談論過孩子教育的問題,在談到孩子的批評與鼓勵上,其中有很多家長都表示,越是批評孩子,他就越反抗,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負面情緒,每次批評完孩子,他就一個人偷偷躲進房間,怎麼哄都不肯開門。

導致一些父母很苦惱"孩子是不是不能批評?"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卻是批評的多,問題就越多。

不同批評不同效果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做過一個關於孩子"批評"的實驗,通過選取67名幼兒園的孩子,讓孩子根據研究者寫的劇本進行表演。

這個實驗設計是讓孩子努力完成任務,在完成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老師會給予3種不同的反饋。這三種反饋分別是:

個人批評:老師在孩子完成任務後,指出孩子的錯誤,並對孩子說"我對你很失望"

結果批評:在孩子完成任務之後,老師對孩子說"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過程批評:在孩子做任務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批評,如"這裡你做錯了,不是這樣的"

在實驗結束後,研究者讓孩子進行四個維度的評分,結果顯示,受到個人反饋的小朋友對自己的自我感覺是最糟糕的,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表現出無助感

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批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育方式的不同,就是很多家長說的"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越批評越優秀,而我的孩子孩子卻越來越差"的原因。

有家長就會說,把"批評"說的這麼好,但是自己家的孩子就是不接受啊,不僅不接受批評,還會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我猜你一定是用錯的批評的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種藝術,批評孩子,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避免弄巧成拙。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父母在批評時要注意什麼?

  • 選擇地點—父母批評孩子要看場合

小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強的,他們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比如不願意在大街上或是朋友面前被批評,這會讓他們覺得沒有面子,產生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感覺,所以,父母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

批評孩子不要在這些場合:人群密集的地方、在孩子朋友或是親朋好友的面前。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會讓他的信心和自尊受到打擊。

當孩子犯錯時,找一個地方安安靜靜地和他說道理,哪裡做得好,哪裡做的不好,讓孩子知道你的想法。如果用對了方法,小孩子是能接受父母的批評的。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 注意時間:批評孩子時不要"翻舊賬"

很多父母喜歡說類似的話:"你看看你又把學校的東西弄壞了,從小到大闖下的禍還不少嗎?每次都要我給你'擦屁股'",從孩子這一次的錯誤聯想到以前做的錯事,然後放在一起指責他,批評他。

不要因為孩子這一次犯下的錯誤,而把孩子以前犯過的錯誤全都數一遍,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信息,認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人",久而久之也會讓孩子感到反感,覺得只要是自己犯了錯,就永遠也擺脫不了。

人都是朝前看的,你要讓孩子相信自己是能夠變的越來越好,而不是一直提醒他,以前犯了多少錯事。

  • 注意次數—批評孩子最多"一天兩次"

著名的臺灣育兒專家勞崧益說過:

在育兒方面,家長的態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較為開放的,比如歐洲國家,不約束孩子,放任他們自由成長,這樣的孩子思想會比較活躍;另一種是嚴格管理,像中國教育,能從小培育孩子的是非觀念,但是從負面來說,過多的批評卻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雖然說孩子做的不好,是需要批評的,但是過多的批評,卻會讓孩子喪失信心,覺得"我做什麼他們都不喜歡",久而久之,對新事物的探索就會失去信心。

所以,合理控制批評的次數,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 批評方式—實事求是,把握"力度"

在孩子犯錯時,很多家長都是不問原因,上來就直接說"怎麼又是這樣,怎麼又是你"之類的話,但是很多孩子犯的錯誤也存在原因的,舉個例子,家裡的玻璃瓶被打碎了,"罪魁禍首"的兒子在旁邊低頭不敢說話,你便以為是他搗蛋時打爛的,但是事實上,他只是為了關掉灶臺上燒開已經滾出來的水,而不小心碰到了玻璃瓶……

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僅不問原因,而且經常會用恐嚇、打罵的方式,或是通過口頭上的警告"下次再這樣我就把你扔掉"、"把手掌伸出來"之類的話來讓孩子以後不敢犯錯誤。

但是事實上這種批評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批評的本質是"指出錯誤,提出意見",而不是一直通過消極的方式來強制孩子改正錯誤。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批評孩子要有技巧

  • 多用肯定式的批評:

孩子在被父母發現錯誤的時候,內心都會帶著不安和恐懼感,但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如果父母能讓他感受到一點肯定的話語,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安慰的。

舉個例子,放學後,孩子在沒有得到你的同意後,自己去朋友家玩,等到半個鍾後你找到他時,他看到你眼裡的怒氣就會非常害怕,這時如果你在半生氣批評他,半肯定地說一句"這麼厲害,還會自己來找朋友玩",也許他能緩和一下情緒。在慢慢和他講道理,緩和了氣氛再進行教育,讓孩子更加能聽進去批評的話。

  • "趁熱打鐵"批評孩子:

小孩子的忘性較大,如果父母不趁熱打鐵,對孩子進行及時教育,很快孩子就會把所犯過的錯誤忘記。

比如在孩子犯錯後,你準備批評他,但是剛好家裡來了親戚,這時候,很多家長都是選擇"放過他",在家裡的事情處理完之後再進行批評教育。

但是這樣我是很不建議的,如果間隔的時間短還好,如果間隔的時間比較長,孩子就會打哈哈過去,或是因為時間比較久了,完全沒有想要認錯的態度

所以在教育批評孩子時,趁熱打鐵是非常重要的,讓他及時發現錯誤,對自己反省。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 "冷"處理

第一個"冷",是父母情緒要冷靜:父母在面對孩子經常性犯錯,很容易情緒不淡定,同一個問題說了這麼多次還是做錯,是父母對孩子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氣憤。但是,如果能夠安靜下來認真把問題思考一遍,你可能會發現"哦,原來是我上次的解釋沒說清楚,導致他又重複犯錯"。

第二個"冷",是對待孩子要冷靜: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很多人都會控制不了的大聲呵斥,但是有試驗表明,放低聲音比大聲呵斥的批評,更能讓孩子接受。平和的態度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你說的道理,大聲呵斥,和孩子對著幹,會激化和孩子的矛盾。

"冷"處理,是批評孩子的一種調味劑,不僅調整了自己的情緒,也調解了氣氛。

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就曾說過"有些人受到批評時,會忽略有用的負面反饋信息,僅僅給自己添上'失敗'的標籤,久而久之便會麻木,遇到人就說,我的確就是這樣一個人啊"。

這讓我們批評的原本目的全都扭曲了,本著為孩子好的目的,卻讓孩子的發展陷入了僵局。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讓父母不斷探索研究。

為了讓我們的心意,傳達到孩子那裡,讓他們能夠理解我們,父母的行為和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通過"批評"來讓孩子改善自己,不斷學習,而不是每次受到批評就"炸",產生負面情緒,這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學習的。

你的批評讓孩子自我否定,別人的批評讓孩子成人生贏家?區別在這

我是小A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