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早晨,時針已經指向8點,3歲半的浩浩還不配合媽媽換衣服,媽媽有點著急,因為媽媽需要先送他去幼兒園才能去上班,再不趕緊出門就要遲到了。但是,浩浩不管這些,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在家裡玩,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嚴肅地回答浩浩:他今天沒有生病,必須去幼兒園。失望又傷心的浩浩坐在地上大聲哭起來。

很多媽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場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傷心、憤怒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想擁有一個可愛、懂事、開心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經常會遭受挫折,難免傷心、難過。在這樣的時刻,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引導至關重要,因為近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智商,而是取決於情商。

"

早晨,時針已經指向8點,3歲半的浩浩還不配合媽媽換衣服,媽媽有點著急,因為媽媽需要先送他去幼兒園才能去上班,再不趕緊出門就要遲到了。但是,浩浩不管這些,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在家裡玩,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嚴肅地回答浩浩:他今天沒有生病,必須去幼兒園。失望又傷心的浩浩坐在地上大聲哭起來。

很多媽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場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傷心、憤怒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想擁有一個可愛、懂事、開心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經常會遭受挫折,難免傷心、難過。在這樣的時刻,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引導至關重要,因為近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智商,而是取決於情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什麼是情商?情商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對父母來說,情商就是能夠覺察到孩子情緒上的波動,具有共情、撫慰、引導孩子平復情緒的能力。

  • 高情商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少,他們尿液中檢測到的壓力荷爾蒙水平更低,他們對壓力有著更強的反應力和更快的復原能力,他們上課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有良好的情緒反應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們有著更好的學業表現,和朋友相處得更好,有著更強的社會技能,而且他們生病的概率也低。

"

早晨,時針已經指向8點,3歲半的浩浩還不配合媽媽換衣服,媽媽有點著急,因為媽媽需要先送他去幼兒園才能去上班,再不趕緊出門就要遲到了。但是,浩浩不管這些,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在家裡玩,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嚴肅地回答浩浩:他今天沒有生病,必須去幼兒園。失望又傷心的浩浩坐在地上大聲哭起來。

很多媽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場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傷心、憤怒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想擁有一個可愛、懂事、開心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經常會遭受挫折,難免傷心、難過。在這樣的時刻,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引導至關重要,因為近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智商,而是取決於情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什麼是情商?情商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對父母來說,情商就是能夠覺察到孩子情緒上的波動,具有共情、撫慰、引導孩子平復情緒的能力。

  • 高情商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少,他們尿液中檢測到的壓力荷爾蒙水平更低,他們對壓力有著更強的反應力和更快的復原能力,他們上課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有良好的情緒反應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們有著更好的學業表現,和朋友相處得更好,有著更強的社會技能,而且他們生病的概率也低。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

享譽世界的美國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和他的團隊選取了119個家有4-5歲兒童的家庭和130個新婚家庭,經過十幾年的跟蹤調研,發現大多數父母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給孩子在情緒上進行指導的家長;一類是未在情緒上給孩子指導的家長。那些能與孩子共享情緒的家長,才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約翰.戈特曼將他們稱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指與孩子共享情緒,懂得情緒管理的家長。情緒管理指善於掌控自我,善於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以積極方式應對,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識別、情緒調控和情緒表達等很多方面。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把孩子的消極情緒當作增進親密感的機會,當孩子傷心、生氣或害怕時,願意花時間和他在一起。認為孩子的消極情緒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臺。指導孩子調整情緒,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

早晨,時針已經指向8點,3歲半的浩浩還不配合媽媽換衣服,媽媽有點著急,因為媽媽需要先送他去幼兒園才能去上班,再不趕緊出門就要遲到了。但是,浩浩不管這些,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在家裡玩,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嚴肅地回答浩浩:他今天沒有生病,必須去幼兒園。失望又傷心的浩浩坐在地上大聲哭起來。

很多媽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場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傷心、憤怒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想擁有一個可愛、懂事、開心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經常會遭受挫折,難免傷心、難過。在這樣的時刻,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引導至關重要,因為近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智商,而是取決於情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什麼是情商?情商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對父母來說,情商就是能夠覺察到孩子情緒上的波動,具有共情、撫慰、引導孩子平復情緒的能力。

  • 高情商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少,他們尿液中檢測到的壓力荷爾蒙水平更低,他們對壓力有著更強的反應力和更快的復原能力,他們上課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有良好的情緒反應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們有著更好的學業表現,和朋友相處得更好,有著更強的社會技能,而且他們生病的概率也低。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

享譽世界的美國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和他的團隊選取了119個家有4-5歲兒童的家庭和130個新婚家庭,經過十幾年的跟蹤調研,發現大多數父母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給孩子在情緒上進行指導的家長;一類是未在情緒上給孩子指導的家長。那些能與孩子共享情緒的家長,才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約翰.戈特曼將他們稱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指與孩子共享情緒,懂得情緒管理的家長。情緒管理指善於掌控自我,善於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以積極方式應對,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識別、情緒調控和情緒表達等很多方面。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把孩子的消極情緒當作增進親密感的機會,當孩子傷心、生氣或害怕時,願意花時間和他在一起。認為孩子的消極情緒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臺。指導孩子調整情緒,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不同類型家長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

那些不教給孩子情商的家長,約翰.戈特曼將他們分成三類。

1、忽視型家長:他們漠視、忽略或輕視孩子的消極情緒;

2、壓抑性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持批評的態度,經常會因為孩子表現出消極情緒而訓斥或懲罰孩子;

3、放任型家長:包容孩子的情緒,與孩子感同身受,但不能擔供必要的指導,也不能給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

這三類家長與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以用前面浩浩的例子來假設扮演一下。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忽視型家長,她可能會跟浩浩說:你又不是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有什麼值得傷心的。家裡的玩具可以下午回來再玩。她會幫浩浩轉移注意力,給他玩一會手機或者跟他說“學校裡來了更好玩的玩具”。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壓抑型家長,她可能會罵他:“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是不是屁股癢癢了?再這樣我就將你放在幼兒園再也不去接你了。”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放任型家長,她可能會與浩浩共情,告訴他媽媽也不想送他去幼兒園,她既不哄騙孩子,也不打罵孩子,她會允許孩子玩一會,再玩一會,結果她遲到了。

"

早晨,時針已經指向8點,3歲半的浩浩還不配合媽媽換衣服,媽媽有點著急,因為媽媽需要先送他去幼兒園才能去上班,再不趕緊出門就要遲到了。但是,浩浩不管這些,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在家裡玩,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嚴肅地回答浩浩:他今天沒有生病,必須去幼兒園。失望又傷心的浩浩坐在地上大聲哭起來。

很多媽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場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傷心、憤怒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想擁有一個可愛、懂事、開心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經常會遭受挫折,難免傷心、難過。在這樣的時刻,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引導至關重要,因為近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智商,而是取決於情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什麼是情商?情商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對父母來說,情商就是能夠覺察到孩子情緒上的波動,具有共情、撫慰、引導孩子平復情緒的能力。

  • 高情商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少,他們尿液中檢測到的壓力荷爾蒙水平更低,他們對壓力有著更強的反應力和更快的復原能力,他們上課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有良好的情緒反應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們有著更好的學業表現,和朋友相處得更好,有著更強的社會技能,而且他們生病的概率也低。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

享譽世界的美國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和他的團隊選取了119個家有4-5歲兒童的家庭和130個新婚家庭,經過十幾年的跟蹤調研,發現大多數父母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給孩子在情緒上進行指導的家長;一類是未在情緒上給孩子指導的家長。那些能與孩子共享情緒的家長,才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約翰.戈特曼將他們稱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指與孩子共享情緒,懂得情緒管理的家長。情緒管理指善於掌控自我,善於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以積極方式應對,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識別、情緒調控和情緒表達等很多方面。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把孩子的消極情緒當作增進親密感的機會,當孩子傷心、生氣或害怕時,願意花時間和他在一起。認為孩子的消極情緒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臺。指導孩子調整情緒,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不同類型家長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

那些不教給孩子情商的家長,約翰.戈特曼將他們分成三類。

1、忽視型家長:他們漠視、忽略或輕視孩子的消極情緒;

2、壓抑性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持批評的態度,經常會因為孩子表現出消極情緒而訓斥或懲罰孩子;

3、放任型家長:包容孩子的情緒,與孩子感同身受,但不能擔供必要的指導,也不能給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

這三類家長與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以用前面浩浩的例子來假設扮演一下。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忽視型家長,她可能會跟浩浩說:你又不是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有什麼值得傷心的。家裡的玩具可以下午回來再玩。她會幫浩浩轉移注意力,給他玩一會手機或者跟他說“學校裡來了更好玩的玩具”。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壓抑型家長,她可能會罵他:“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是不是屁股癢癢了?再這樣我就將你放在幼兒園再也不去接你了。”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放任型家長,她可能會與浩浩共情,告訴他媽媽也不想送他去幼兒園,她既不哄騙孩子,也不打罵孩子,她會允許孩子玩一會,再玩一會,結果她遲到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呢?一開始,她會跟放任型家長一樣跟孩子共情,但是接下來,她跟放任型家長不一樣的是:她會幫助孩子應對消極情緒,指導他採取積極的措施。

媽媽:浩浩,起來吧,我們要出發了。

浩浩:不要,我不要去幼兒園。

媽媽: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想去?

浩浩: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嗯,原來是這樣啊。

浩浩:是的,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我知道你的想法,因為我也很想在家裡跟你在一起。但是我8點半要上班,單位有很多事情等著我處理呢,要是我耽誤工作的話,後面的同事就無法工作。

浩浩:我還是不想去。

媽媽:(把浩浩抱過來放在腿上)不能在家裡玩你是不是很難過?

浩浩:是的。

媽媽:還有點失望?

浩浩:嗯,是的。

媽媽:其實,我也有點失望,我也很想跟你待在一起,不去上班了。但是,媽媽的工作很重要,必須要去上班。不過,明天我可以休班,你也不用去幼兒園了,我們就一直待在一起好嗎?想想明天我們可以一起做什麼呢?有沒有很想玩的事?

浩浩:要看“汪汪隊”。

媽媽:嗯,不錯,還想做什麼?

浩浩:我要拼圖。

媽媽:當然可以,還有嗎?

浩浩:去游泳。

媽媽:當然可以。那麼,現在我們先去上班好嗎?

浩浩:好,媽媽。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認可孩子的感受,跟孩子共享情緒,幫他將情緒貼上標籤,但她給孩子劃定了界限,她必須要去工作。雖然孩子有點失望,但媽媽能夠帶領孩子從壞情緒中走出來。

"

早晨,時針已經指向8點,3歲半的浩浩還不配合媽媽換衣服,媽媽有點著急,因為媽媽需要先送他去幼兒園才能去上班,再不趕緊出門就要遲到了。但是,浩浩不管這些,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在家裡玩,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嚴肅地回答浩浩:他今天沒有生病,必須去幼兒園。失望又傷心的浩浩坐在地上大聲哭起來。

很多媽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場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傷心、憤怒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想擁有一個可愛、懂事、開心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經常會遭受挫折,難免傷心、難過。在這樣的時刻,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引導至關重要,因為近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智商,而是取決於情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什麼是情商?情商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對父母來說,情商就是能夠覺察到孩子情緒上的波動,具有共情、撫慰、引導孩子平復情緒的能力。

  • 高情商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少,他們尿液中檢測到的壓力荷爾蒙水平更低,他們對壓力有著更強的反應力和更快的復原能力,他們上課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有良好的情緒反應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們有著更好的學業表現,和朋友相處得更好,有著更強的社會技能,而且他們生病的概率也低。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

享譽世界的美國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和他的團隊選取了119個家有4-5歲兒童的家庭和130個新婚家庭,經過十幾年的跟蹤調研,發現大多數父母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給孩子在情緒上進行指導的家長;一類是未在情緒上給孩子指導的家長。那些能與孩子共享情緒的家長,才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約翰.戈特曼將他們稱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指與孩子共享情緒,懂得情緒管理的家長。情緒管理指善於掌控自我,善於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以積極方式應對,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識別、情緒調控和情緒表達等很多方面。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把孩子的消極情緒當作增進親密感的機會,當孩子傷心、生氣或害怕時,願意花時間和他在一起。認為孩子的消極情緒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臺。指導孩子調整情緒,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不同類型家長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

那些不教給孩子情商的家長,約翰.戈特曼將他們分成三類。

1、忽視型家長:他們漠視、忽略或輕視孩子的消極情緒;

2、壓抑性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持批評的態度,經常會因為孩子表現出消極情緒而訓斥或懲罰孩子;

3、放任型家長:包容孩子的情緒,與孩子感同身受,但不能擔供必要的指導,也不能給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

這三類家長與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以用前面浩浩的例子來假設扮演一下。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忽視型家長,她可能會跟浩浩說:你又不是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有什麼值得傷心的。家裡的玩具可以下午回來再玩。她會幫浩浩轉移注意力,給他玩一會手機或者跟他說“學校裡來了更好玩的玩具”。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壓抑型家長,她可能會罵他:“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是不是屁股癢癢了?再這樣我就將你放在幼兒園再也不去接你了。”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放任型家長,她可能會與浩浩共情,告訴他媽媽也不想送他去幼兒園,她既不哄騙孩子,也不打罵孩子,她會允許孩子玩一會,再玩一會,結果她遲到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呢?一開始,她會跟放任型家長一樣跟孩子共情,但是接下來,她跟放任型家長不一樣的是:她會幫助孩子應對消極情緒,指導他採取積極的措施。

媽媽:浩浩,起來吧,我們要出發了。

浩浩:不要,我不要去幼兒園。

媽媽: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想去?

浩浩: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嗯,原來是這樣啊。

浩浩:是的,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我知道你的想法,因為我也很想在家裡跟你在一起。但是我8點半要上班,單位有很多事情等著我處理呢,要是我耽誤工作的話,後面的同事就無法工作。

浩浩:我還是不想去。

媽媽:(把浩浩抱過來放在腿上)不能在家裡玩你是不是很難過?

浩浩:是的。

媽媽:還有點失望?

浩浩:嗯,是的。

媽媽:其實,我也有點失望,我也很想跟你待在一起,不去上班了。但是,媽媽的工作很重要,必須要去上班。不過,明天我可以休班,你也不用去幼兒園了,我們就一直待在一起好嗎?想想明天我們可以一起做什麼呢?有沒有很想玩的事?

浩浩:要看“汪汪隊”。

媽媽:嗯,不錯,還想做什麼?

浩浩:我要拼圖。

媽媽:當然可以,還有嗎?

浩浩:去游泳。

媽媽:當然可以。那麼,現在我們先去上班好嗎?

浩浩:好,媽媽。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認可孩子的感受,跟孩子共享情緒,幫他將情緒貼上標籤,但她給孩子劃定了界限,她必須要去工作。雖然孩子有點失望,但媽媽能夠帶領孩子從壞情緒中走出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的特點

1、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對自己和所關愛的人的情緒有著極強的感知能力,他們認為,生活中所有的情緒都有其存在的目的。

2、他們看待悲傷的眼光是積極的。

3、當孩子表達情緒時,他們會很欣賞,因為這證明孩子和他們有著同樣的價值觀。

情緒管理訓練型母和放任型父母的看起來區別並不大,但實際上這兩類父母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還擔當著孩子情緒世界導師的角色。所以,他們能看到孩子消極情緒存在的價值,當孩子生氣、傷心或害怕時,他們比一般父母更加有耐心。

"

早晨,時針已經指向8點,3歲半的浩浩還不配合媽媽換衣服,媽媽有點著急,因為媽媽需要先送他去幼兒園才能去上班,再不趕緊出門就要遲到了。但是,浩浩不管這些,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在家裡玩,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嚴肅地回答浩浩:他今天沒有生病,必須去幼兒園。失望又傷心的浩浩坐在地上大聲哭起來。

很多媽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場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傷心、憤怒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想擁有一個可愛、懂事、開心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經常會遭受挫折,難免傷心、難過。在這樣的時刻,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引導至關重要,因為近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智商,而是取決於情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什麼是情商?情商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對父母來說,情商就是能夠覺察到孩子情緒上的波動,具有共情、撫慰、引導孩子平復情緒的能力。

  • 高情商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少,他們尿液中檢測到的壓力荷爾蒙水平更低,他們對壓力有著更強的反應力和更快的復原能力,他們上課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有良好的情緒反應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們有著更好的學業表現,和朋友相處得更好,有著更強的社會技能,而且他們生病的概率也低。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

享譽世界的美國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和他的團隊選取了119個家有4-5歲兒童的家庭和130個新婚家庭,經過十幾年的跟蹤調研,發現大多數父母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給孩子在情緒上進行指導的家長;一類是未在情緒上給孩子指導的家長。那些能與孩子共享情緒的家長,才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約翰.戈特曼將他們稱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指與孩子共享情緒,懂得情緒管理的家長。情緒管理指善於掌控自我,善於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以積極方式應對,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識別、情緒調控和情緒表達等很多方面。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把孩子的消極情緒當作增進親密感的機會,當孩子傷心、生氣或害怕時,願意花時間和他在一起。認為孩子的消極情緒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臺。指導孩子調整情緒,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不同類型家長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

那些不教給孩子情商的家長,約翰.戈特曼將他們分成三類。

1、忽視型家長:他們漠視、忽略或輕視孩子的消極情緒;

2、壓抑性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持批評的態度,經常會因為孩子表現出消極情緒而訓斥或懲罰孩子;

3、放任型家長:包容孩子的情緒,與孩子感同身受,但不能擔供必要的指導,也不能給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

這三類家長與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以用前面浩浩的例子來假設扮演一下。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忽視型家長,她可能會跟浩浩說:你又不是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有什麼值得傷心的。家裡的玩具可以下午回來再玩。她會幫浩浩轉移注意力,給他玩一會手機或者跟他說“學校裡來了更好玩的玩具”。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壓抑型家長,她可能會罵他:“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是不是屁股癢癢了?再這樣我就將你放在幼兒園再也不去接你了。”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放任型家長,她可能會與浩浩共情,告訴他媽媽也不想送他去幼兒園,她既不哄騙孩子,也不打罵孩子,她會允許孩子玩一會,再玩一會,結果她遲到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呢?一開始,她會跟放任型家長一樣跟孩子共情,但是接下來,她跟放任型家長不一樣的是:她會幫助孩子應對消極情緒,指導他採取積極的措施。

媽媽:浩浩,起來吧,我們要出發了。

浩浩:不要,我不要去幼兒園。

媽媽: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想去?

浩浩: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嗯,原來是這樣啊。

浩浩:是的,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我知道你的想法,因為我也很想在家裡跟你在一起。但是我8點半要上班,單位有很多事情等著我處理呢,要是我耽誤工作的話,後面的同事就無法工作。

浩浩:我還是不想去。

媽媽:(把浩浩抱過來放在腿上)不能在家裡玩你是不是很難過?

浩浩:是的。

媽媽:還有點失望?

浩浩:嗯,是的。

媽媽:其實,我也有點失望,我也很想跟你待在一起,不去上班了。但是,媽媽的工作很重要,必須要去上班。不過,明天我可以休班,你也不用去幼兒園了,我們就一直待在一起好嗎?想想明天我們可以一起做什麼呢?有沒有很想玩的事?

浩浩:要看“汪汪隊”。

媽媽:嗯,不錯,還想做什麼?

浩浩:我要拼圖。

媽媽:當然可以,還有嗎?

浩浩:去游泳。

媽媽:當然可以。那麼,現在我們先去上班好嗎?

浩浩:好,媽媽。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認可孩子的感受,跟孩子共享情緒,幫他將情緒貼上標籤,但她給孩子劃定了界限,她必須要去工作。雖然孩子有點失望,但媽媽能夠帶領孩子從壞情緒中走出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的特點

1、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對自己和所關愛的人的情緒有著極強的感知能力,他們認為,生活中所有的情緒都有其存在的目的。

2、他們看待悲傷的眼光是積極的。

3、當孩子表達情緒時,他們會很欣賞,因為這證明孩子和他們有著同樣的價值觀。

情緒管理訓練型母和放任型父母的看起來區別並不大,但實際上這兩類父母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還擔當著孩子情緒世界導師的角色。所以,他們能看到孩子消極情緒存在的價值,當孩子生氣、傷心或害怕時,他們比一般父母更加有耐心。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何成為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

約翰.戈特曼博士通過對大量家庭的問卷調查、詳盡的採訪、多項身體指標的檢測和追蹤調查,最終研究發現,“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做了這5件事。

1、覺察到孩子的情緒

要想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首先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感知,然後才能體會到孩子的感受。

感知能力強的父母可以覺察到孩子細微的情緒變化。當我們發現孩子在因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發脾氣時,他或許在提醒我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比如,一個三歲的小孩子不會跟媽媽說:”媽媽,我不喜歡上幼兒園,我更喜歡在家裡。“他只會哭鬧和反抗,而父母就要學會通過孩子外在的表現來感知孩子的情緒變化。

如果你真的無法感知到孩子的情緒,你可以和孩子嘗試做”角色扮演“的遊戲。有一個媽媽說,孩子這幾天特別不喜歡去上幼兒園,雖然不哭不鬧,但是很不開心。有一天晚上睡覺前,媽媽讓孩子扮演老師,她來演孩子,模仿孩子在幼兒園的互動,結果發現老師經常罵孩子。

如果你想提高情緒感知的能力,可以嘗試一下寫“情緒日記”的方式。

"

早晨,時針已經指向8點,3歲半的浩浩還不配合媽媽換衣服,媽媽有點著急,因為媽媽需要先送他去幼兒園才能去上班,再不趕緊出門就要遲到了。但是,浩浩不管這些,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在家裡玩,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嚴肅地回答浩浩:他今天沒有生病,必須去幼兒園。失望又傷心的浩浩坐在地上大聲哭起來。

很多媽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場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傷心、憤怒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想擁有一個可愛、懂事、開心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經常會遭受挫折,難免傷心、難過。在這樣的時刻,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引導至關重要,因為近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智商,而是取決於情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什麼是情商?情商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對父母來說,情商就是能夠覺察到孩子情緒上的波動,具有共情、撫慰、引導孩子平復情緒的能力。

  • 高情商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少,他們尿液中檢測到的壓力荷爾蒙水平更低,他們對壓力有著更強的反應力和更快的復原能力,他們上課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有良好的情緒反應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們有著更好的學業表現,和朋友相處得更好,有著更強的社會技能,而且他們生病的概率也低。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

享譽世界的美國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和他的團隊選取了119個家有4-5歲兒童的家庭和130個新婚家庭,經過十幾年的跟蹤調研,發現大多數父母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給孩子在情緒上進行指導的家長;一類是未在情緒上給孩子指導的家長。那些能與孩子共享情緒的家長,才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約翰.戈特曼將他們稱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指與孩子共享情緒,懂得情緒管理的家長。情緒管理指善於掌控自我,善於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以積極方式應對,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識別、情緒調控和情緒表達等很多方面。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把孩子的消極情緒當作增進親密感的機會,當孩子傷心、生氣或害怕時,願意花時間和他在一起。認為孩子的消極情緒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臺。指導孩子調整情緒,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不同類型家長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

那些不教給孩子情商的家長,約翰.戈特曼將他們分成三類。

1、忽視型家長:他們漠視、忽略或輕視孩子的消極情緒;

2、壓抑性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持批評的態度,經常會因為孩子表現出消極情緒而訓斥或懲罰孩子;

3、放任型家長:包容孩子的情緒,與孩子感同身受,但不能擔供必要的指導,也不能給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

這三類家長與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以用前面浩浩的例子來假設扮演一下。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忽視型家長,她可能會跟浩浩說:你又不是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有什麼值得傷心的。家裡的玩具可以下午回來再玩。她會幫浩浩轉移注意力,給他玩一會手機或者跟他說“學校裡來了更好玩的玩具”。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壓抑型家長,她可能會罵他:“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是不是屁股癢癢了?再這樣我就將你放在幼兒園再也不去接你了。”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放任型家長,她可能會與浩浩共情,告訴他媽媽也不想送他去幼兒園,她既不哄騙孩子,也不打罵孩子,她會允許孩子玩一會,再玩一會,結果她遲到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呢?一開始,她會跟放任型家長一樣跟孩子共情,但是接下來,她跟放任型家長不一樣的是:她會幫助孩子應對消極情緒,指導他採取積極的措施。

媽媽:浩浩,起來吧,我們要出發了。

浩浩:不要,我不要去幼兒園。

媽媽: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想去?

浩浩: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嗯,原來是這樣啊。

浩浩:是的,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我知道你的想法,因為我也很想在家裡跟你在一起。但是我8點半要上班,單位有很多事情等著我處理呢,要是我耽誤工作的話,後面的同事就無法工作。

浩浩:我還是不想去。

媽媽:(把浩浩抱過來放在腿上)不能在家裡玩你是不是很難過?

浩浩:是的。

媽媽:還有點失望?

浩浩:嗯,是的。

媽媽:其實,我也有點失望,我也很想跟你待在一起,不去上班了。但是,媽媽的工作很重要,必須要去上班。不過,明天我可以休班,你也不用去幼兒園了,我們就一直待在一起好嗎?想想明天我們可以一起做什麼呢?有沒有很想玩的事?

浩浩:要看“汪汪隊”。

媽媽:嗯,不錯,還想做什麼?

浩浩:我要拼圖。

媽媽:當然可以,還有嗎?

浩浩:去游泳。

媽媽:當然可以。那麼,現在我們先去上班好嗎?

浩浩:好,媽媽。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認可孩子的感受,跟孩子共享情緒,幫他將情緒貼上標籤,但她給孩子劃定了界限,她必須要去工作。雖然孩子有點失望,但媽媽能夠帶領孩子從壞情緒中走出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的特點

1、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對自己和所關愛的人的情緒有著極強的感知能力,他們認為,生活中所有的情緒都有其存在的目的。

2、他們看待悲傷的眼光是積極的。

3、當孩子表達情緒時,他們會很欣賞,因為這證明孩子和他們有著同樣的價值觀。

情緒管理訓練型母和放任型父母的看起來區別並不大,但實際上這兩類父母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還擔當著孩子情緒世界導師的角色。所以,他們能看到孩子消極情緒存在的價值,當孩子生氣、傷心或害怕時,他們比一般父母更加有耐心。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何成為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

約翰.戈特曼博士通過對大量家庭的問卷調查、詳盡的採訪、多項身體指標的檢測和追蹤調查,最終研究發現,“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做了這5件事。

1、覺察到孩子的情緒

要想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首先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感知,然後才能體會到孩子的感受。

感知能力強的父母可以覺察到孩子細微的情緒變化。當我們發現孩子在因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發脾氣時,他或許在提醒我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比如,一個三歲的小孩子不會跟媽媽說:”媽媽,我不喜歡上幼兒園,我更喜歡在家裡。“他只會哭鬧和反抗,而父母就要學會通過孩子外在的表現來感知孩子的情緒變化。

如果你真的無法感知到孩子的情緒,你可以和孩子嘗試做”角色扮演“的遊戲。有一個媽媽說,孩子這幾天特別不喜歡去上幼兒園,雖然不哭不鬧,但是很不開心。有一天晚上睡覺前,媽媽讓孩子扮演老師,她來演孩子,模仿孩子在幼兒園的互動,結果發現老師經常罵孩子。

如果你想提高情緒感知的能力,可以嘗試一下寫“情緒日記”的方式。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情緒日記清單

將情緒貼上標籤並記錄下來,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定義、接納情緒。當我們這些不可控的情緒在紙上呈現出來的時候,它就被界定了,從而使情緒變得不再無從捉摸。

2、把情緒化的瞬間當作增進親密感,對孩子進行指導的好機會

不要將孩子的負面情緒視為洪水猛獸,其實,孩子的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和情緒是在創造機會讓孩子學著解決問題,也是我們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來教會他們如何處理情緒的好機會。

如果你想讓孩子乒乓球打得出色,你一定不會迴避讓孩子參加比賽;如果你想養育一個情商高的孩子,一定不要害怕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這是一個鍛鍊孩子學會自我調控情緒的好機會。

孩子在傷心、生氣或害怕時,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時候。認同孩子的情緒,是我們在教孩子如何安慰自己,這種安慰自己的能力將讓他受益一生。

"

早晨,時針已經指向8點,3歲半的浩浩還不配合媽媽換衣服,媽媽有點著急,因為媽媽需要先送他去幼兒園才能去上班,再不趕緊出門就要遲到了。但是,浩浩不管這些,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在家裡玩,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嚴肅地回答浩浩:他今天沒有生病,必須去幼兒園。失望又傷心的浩浩坐在地上大聲哭起來。

很多媽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場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傷心、憤怒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想擁有一個可愛、懂事、開心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經常會遭受挫折,難免傷心、難過。在這樣的時刻,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引導至關重要,因為近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智商,而是取決於情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什麼是情商?情商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對父母來說,情商就是能夠覺察到孩子情緒上的波動,具有共情、撫慰、引導孩子平復情緒的能力。

  • 高情商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少,他們尿液中檢測到的壓力荷爾蒙水平更低,他們對壓力有著更強的反應力和更快的復原能力,他們上課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有良好的情緒反應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們有著更好的學業表現,和朋友相處得更好,有著更強的社會技能,而且他們生病的概率也低。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

享譽世界的美國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和他的團隊選取了119個家有4-5歲兒童的家庭和130個新婚家庭,經過十幾年的跟蹤調研,發現大多數父母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給孩子在情緒上進行指導的家長;一類是未在情緒上給孩子指導的家長。那些能與孩子共享情緒的家長,才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約翰.戈特曼將他們稱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指與孩子共享情緒,懂得情緒管理的家長。情緒管理指善於掌控自我,善於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以積極方式應對,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識別、情緒調控和情緒表達等很多方面。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把孩子的消極情緒當作增進親密感的機會,當孩子傷心、生氣或害怕時,願意花時間和他在一起。認為孩子的消極情緒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臺。指導孩子調整情緒,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不同類型家長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

那些不教給孩子情商的家長,約翰.戈特曼將他們分成三類。

1、忽視型家長:他們漠視、忽略或輕視孩子的消極情緒;

2、壓抑性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持批評的態度,經常會因為孩子表現出消極情緒而訓斥或懲罰孩子;

3、放任型家長:包容孩子的情緒,與孩子感同身受,但不能擔供必要的指導,也不能給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

這三類家長與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以用前面浩浩的例子來假設扮演一下。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忽視型家長,她可能會跟浩浩說:你又不是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有什麼值得傷心的。家裡的玩具可以下午回來再玩。她會幫浩浩轉移注意力,給他玩一會手機或者跟他說“學校裡來了更好玩的玩具”。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壓抑型家長,她可能會罵他:“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是不是屁股癢癢了?再這樣我就將你放在幼兒園再也不去接你了。”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放任型家長,她可能會與浩浩共情,告訴他媽媽也不想送他去幼兒園,她既不哄騙孩子,也不打罵孩子,她會允許孩子玩一會,再玩一會,結果她遲到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呢?一開始,她會跟放任型家長一樣跟孩子共情,但是接下來,她跟放任型家長不一樣的是:她會幫助孩子應對消極情緒,指導他採取積極的措施。

媽媽:浩浩,起來吧,我們要出發了。

浩浩:不要,我不要去幼兒園。

媽媽: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想去?

浩浩: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嗯,原來是這樣啊。

浩浩:是的,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我知道你的想法,因為我也很想在家裡跟你在一起。但是我8點半要上班,單位有很多事情等著我處理呢,要是我耽誤工作的話,後面的同事就無法工作。

浩浩:我還是不想去。

媽媽:(把浩浩抱過來放在腿上)不能在家裡玩你是不是很難過?

浩浩:是的。

媽媽:還有點失望?

浩浩:嗯,是的。

媽媽:其實,我也有點失望,我也很想跟你待在一起,不去上班了。但是,媽媽的工作很重要,必須要去上班。不過,明天我可以休班,你也不用去幼兒園了,我們就一直待在一起好嗎?想想明天我們可以一起做什麼呢?有沒有很想玩的事?

浩浩:要看“汪汪隊”。

媽媽:嗯,不錯,還想做什麼?

浩浩:我要拼圖。

媽媽:當然可以,還有嗎?

浩浩:去游泳。

媽媽:當然可以。那麼,現在我們先去上班好嗎?

浩浩:好,媽媽。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認可孩子的感受,跟孩子共享情緒,幫他將情緒貼上標籤,但她給孩子劃定了界限,她必須要去工作。雖然孩子有點失望,但媽媽能夠帶領孩子從壞情緒中走出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的特點

1、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對自己和所關愛的人的情緒有著極強的感知能力,他們認為,生活中所有的情緒都有其存在的目的。

2、他們看待悲傷的眼光是積極的。

3、當孩子表達情緒時,他們會很欣賞,因為這證明孩子和他們有著同樣的價值觀。

情緒管理訓練型母和放任型父母的看起來區別並不大,但實際上這兩類父母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還擔當著孩子情緒世界導師的角色。所以,他們能看到孩子消極情緒存在的價值,當孩子生氣、傷心或害怕時,他們比一般父母更加有耐心。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何成為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

約翰.戈特曼博士通過對大量家庭的問卷調查、詳盡的採訪、多項身體指標的檢測和追蹤調查,最終研究發現,“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做了這5件事。

1、覺察到孩子的情緒

要想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首先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感知,然後才能體會到孩子的感受。

感知能力強的父母可以覺察到孩子細微的情緒變化。當我們發現孩子在因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發脾氣時,他或許在提醒我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比如,一個三歲的小孩子不會跟媽媽說:”媽媽,我不喜歡上幼兒園,我更喜歡在家裡。“他只會哭鬧和反抗,而父母就要學會通過孩子外在的表現來感知孩子的情緒變化。

如果你真的無法感知到孩子的情緒,你可以和孩子嘗試做”角色扮演“的遊戲。有一個媽媽說,孩子這幾天特別不喜歡去上幼兒園,雖然不哭不鬧,但是很不開心。有一天晚上睡覺前,媽媽讓孩子扮演老師,她來演孩子,模仿孩子在幼兒園的互動,結果發現老師經常罵孩子。

如果你想提高情緒感知的能力,可以嘗試一下寫“情緒日記”的方式。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情緒日記清單

將情緒貼上標籤並記錄下來,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定義、接納情緒。當我們這些不可控的情緒在紙上呈現出來的時候,它就被界定了,從而使情緒變得不再無從捉摸。

2、把情緒化的瞬間當作增進親密感,對孩子進行指導的好機會

不要將孩子的負面情緒視為洪水猛獸,其實,孩子的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和情緒是在創造機會讓孩子學著解決問題,也是我們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來教會他們如何處理情緒的好機會。

如果你想讓孩子乒乓球打得出色,你一定不會迴避讓孩子參加比賽;如果你想養育一個情商高的孩子,一定不要害怕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這是一個鍛鍊孩子學會自我調控情緒的好機會。

孩子在傷心、生氣或害怕時,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時候。認同孩子的情緒,是我們在教孩子如何安慰自己,這種安慰自己的能力將讓他受益一生。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3、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傾聽孩子的心聲,認可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在表達他的情緒時,先不要告訴他:這個問題太簡單,我這裡有很好的解決辦法,父母最好的幫助孩子的方法是:專注地傾聽他的感受,認可他的情緒。當孩子在激烈地說出他的感受時, 我們可以通過”映射法“來回應孩子:即重複他說的話,說出你看到的客觀現象。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跟我說:“我沒有一個好朋友,誰也不想跟我玩,午飯是我一個人去食堂吃的。”

我以前遇到過女兒發類似的牢騷,當時我跟她說:"你的人緣不是很好嗎?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結果女兒嘟著嘴扭頭就走了。

現在我剋制住內心的衝動,不再說這樣的話,我坐在她的身邊,聽她訴說她的糟糕的心情,迴應她的感受,陪她傷心了一會。結果她很快就釋然了。

"

早晨,時針已經指向8點,3歲半的浩浩還不配合媽媽換衣服,媽媽有點著急,因為媽媽需要先送他去幼兒園才能去上班,再不趕緊出門就要遲到了。但是,浩浩不管這些,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在家裡玩,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嚴肅地回答浩浩:他今天沒有生病,必須去幼兒園。失望又傷心的浩浩坐在地上大聲哭起來。

很多媽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場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傷心、憤怒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想擁有一個可愛、懂事、開心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經常會遭受挫折,難免傷心、難過。在這樣的時刻,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引導至關重要,因為近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智商,而是取決於情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什麼是情商?情商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對父母來說,情商就是能夠覺察到孩子情緒上的波動,具有共情、撫慰、引導孩子平復情緒的能力。

  • 高情商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少,他們尿液中檢測到的壓力荷爾蒙水平更低,他們對壓力有著更強的反應力和更快的復原能力,他們上課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有良好的情緒反應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們有著更好的學業表現,和朋友相處得更好,有著更強的社會技能,而且他們生病的概率也低。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

享譽世界的美國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和他的團隊選取了119個家有4-5歲兒童的家庭和130個新婚家庭,經過十幾年的跟蹤調研,發現大多數父母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給孩子在情緒上進行指導的家長;一類是未在情緒上給孩子指導的家長。那些能與孩子共享情緒的家長,才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約翰.戈特曼將他們稱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指與孩子共享情緒,懂得情緒管理的家長。情緒管理指善於掌控自我,善於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以積極方式應對,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識別、情緒調控和情緒表達等很多方面。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把孩子的消極情緒當作增進親密感的機會,當孩子傷心、生氣或害怕時,願意花時間和他在一起。認為孩子的消極情緒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臺。指導孩子調整情緒,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不同類型家長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

那些不教給孩子情商的家長,約翰.戈特曼將他們分成三類。

1、忽視型家長:他們漠視、忽略或輕視孩子的消極情緒;

2、壓抑性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持批評的態度,經常會因為孩子表現出消極情緒而訓斥或懲罰孩子;

3、放任型家長:包容孩子的情緒,與孩子感同身受,但不能擔供必要的指導,也不能給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

這三類家長與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以用前面浩浩的例子來假設扮演一下。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忽視型家長,她可能會跟浩浩說:你又不是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有什麼值得傷心的。家裡的玩具可以下午回來再玩。她會幫浩浩轉移注意力,給他玩一會手機或者跟他說“學校裡來了更好玩的玩具”。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壓抑型家長,她可能會罵他:“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是不是屁股癢癢了?再這樣我就將你放在幼兒園再也不去接你了。”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放任型家長,她可能會與浩浩共情,告訴他媽媽也不想送他去幼兒園,她既不哄騙孩子,也不打罵孩子,她會允許孩子玩一會,再玩一會,結果她遲到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呢?一開始,她會跟放任型家長一樣跟孩子共情,但是接下來,她跟放任型家長不一樣的是:她會幫助孩子應對消極情緒,指導他採取積極的措施。

媽媽:浩浩,起來吧,我們要出發了。

浩浩:不要,我不要去幼兒園。

媽媽: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想去?

浩浩: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嗯,原來是這樣啊。

浩浩:是的,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我知道你的想法,因為我也很想在家裡跟你在一起。但是我8點半要上班,單位有很多事情等著我處理呢,要是我耽誤工作的話,後面的同事就無法工作。

浩浩:我還是不想去。

媽媽:(把浩浩抱過來放在腿上)不能在家裡玩你是不是很難過?

浩浩:是的。

媽媽:還有點失望?

浩浩:嗯,是的。

媽媽:其實,我也有點失望,我也很想跟你待在一起,不去上班了。但是,媽媽的工作很重要,必須要去上班。不過,明天我可以休班,你也不用去幼兒園了,我們就一直待在一起好嗎?想想明天我們可以一起做什麼呢?有沒有很想玩的事?

浩浩:要看“汪汪隊”。

媽媽:嗯,不錯,還想做什麼?

浩浩:我要拼圖。

媽媽:當然可以,還有嗎?

浩浩:去游泳。

媽媽:當然可以。那麼,現在我們先去上班好嗎?

浩浩:好,媽媽。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認可孩子的感受,跟孩子共享情緒,幫他將情緒貼上標籤,但她給孩子劃定了界限,她必須要去工作。雖然孩子有點失望,但媽媽能夠帶領孩子從壞情緒中走出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的特點

1、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對自己和所關愛的人的情緒有著極強的感知能力,他們認為,生活中所有的情緒都有其存在的目的。

2、他們看待悲傷的眼光是積極的。

3、當孩子表達情緒時,他們會很欣賞,因為這證明孩子和他們有著同樣的價值觀。

情緒管理訓練型母和放任型父母的看起來區別並不大,但實際上這兩類父母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還擔當著孩子情緒世界導師的角色。所以,他們能看到孩子消極情緒存在的價值,當孩子生氣、傷心或害怕時,他們比一般父母更加有耐心。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何成為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

約翰.戈特曼博士通過對大量家庭的問卷調查、詳盡的採訪、多項身體指標的檢測和追蹤調查,最終研究發現,“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做了這5件事。

1、覺察到孩子的情緒

要想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首先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感知,然後才能體會到孩子的感受。

感知能力強的父母可以覺察到孩子細微的情緒變化。當我們發現孩子在因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發脾氣時,他或許在提醒我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比如,一個三歲的小孩子不會跟媽媽說:”媽媽,我不喜歡上幼兒園,我更喜歡在家裡。“他只會哭鬧和反抗,而父母就要學會通過孩子外在的表現來感知孩子的情緒變化。

如果你真的無法感知到孩子的情緒,你可以和孩子嘗試做”角色扮演“的遊戲。有一個媽媽說,孩子這幾天特別不喜歡去上幼兒園,雖然不哭不鬧,但是很不開心。有一天晚上睡覺前,媽媽讓孩子扮演老師,她來演孩子,模仿孩子在幼兒園的互動,結果發現老師經常罵孩子。

如果你想提高情緒感知的能力,可以嘗試一下寫“情緒日記”的方式。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情緒日記清單

將情緒貼上標籤並記錄下來,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定義、接納情緒。當我們這些不可控的情緒在紙上呈現出來的時候,它就被界定了,從而使情緒變得不再無從捉摸。

2、把情緒化的瞬間當作增進親密感,對孩子進行指導的好機會

不要將孩子的負面情緒視為洪水猛獸,其實,孩子的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和情緒是在創造機會讓孩子學著解決問題,也是我們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來教會他們如何處理情緒的好機會。

如果你想讓孩子乒乓球打得出色,你一定不會迴避讓孩子參加比賽;如果你想養育一個情商高的孩子,一定不要害怕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這是一個鍛鍊孩子學會自我調控情緒的好機會。

孩子在傷心、生氣或害怕時,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時候。認同孩子的情緒,是我們在教孩子如何安慰自己,這種安慰自己的能力將讓他受益一生。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3、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傾聽孩子的心聲,認可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在表達他的情緒時,先不要告訴他:這個問題太簡單,我這裡有很好的解決辦法,父母最好的幫助孩子的方法是:專注地傾聽他的感受,認可他的情緒。當孩子在激烈地說出他的感受時, 我們可以通過”映射法“來回應孩子:即重複他說的話,說出你看到的客觀現象。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跟我說:“我沒有一個好朋友,誰也不想跟我玩,午飯是我一個人去食堂吃的。”

我以前遇到過女兒發類似的牢騷,當時我跟她說:"你的人緣不是很好嗎?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結果女兒嘟著嘴扭頭就走了。

現在我剋制住內心的衝動,不再說這樣的話,我坐在她的身邊,聽她訴說她的糟糕的心情,迴應她的感受,陪她傷心了一會。結果她很快就釋然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4、幫助孩子表達情緒,用言語為情緒貼上標籤

科學研究表明,為情緒貼標籤這一行為對神經系統有安撫作用,能幫孩子更快地從不愉快的情形中恢復。那些在幼年時期就能夠調節情緒的孩子將表現出情商方面的優勢:他們有更好的專注力、更親密的夥伴關係、更高的學術成就和更好的身體狀況。

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正在經歷的感受,是父母義不容辭的義務。孩子學會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會促進情商的成長。

當我們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說出他此刻的心情時,他知道我們是支持他的。我們不忽視他的感受,他就會允許我們進入他的世界,會與我們分享觀點。我們就可以給出指導意見,幫助孩子從消極情緒中走出來,指引孩子按照正確的軌道前行。

"

早晨,時針已經指向8點,3歲半的浩浩還不配合媽媽換衣服,媽媽有點著急,因為媽媽需要先送他去幼兒園才能去上班,再不趕緊出門就要遲到了。但是,浩浩不管這些,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在家裡玩,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嚴肅地回答浩浩:他今天沒有生病,必須去幼兒園。失望又傷心的浩浩坐在地上大聲哭起來。

很多媽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場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傷心、憤怒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想擁有一個可愛、懂事、開心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經常會遭受挫折,難免傷心、難過。在這樣的時刻,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引導至關重要,因為近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智商,而是取決於情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什麼是情商?情商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對父母來說,情商就是能夠覺察到孩子情緒上的波動,具有共情、撫慰、引導孩子平復情緒的能力。

  • 高情商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少,他們尿液中檢測到的壓力荷爾蒙水平更低,他們對壓力有著更強的反應力和更快的復原能力,他們上課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有良好的情緒反應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們有著更好的學業表現,和朋友相處得更好,有著更強的社會技能,而且他們生病的概率也低。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

享譽世界的美國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和他的團隊選取了119個家有4-5歲兒童的家庭和130個新婚家庭,經過十幾年的跟蹤調研,發現大多數父母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給孩子在情緒上進行指導的家長;一類是未在情緒上給孩子指導的家長。那些能與孩子共享情緒的家長,才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約翰.戈特曼將他們稱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指與孩子共享情緒,懂得情緒管理的家長。情緒管理指善於掌控自我,善於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以積極方式應對,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識別、情緒調控和情緒表達等很多方面。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把孩子的消極情緒當作增進親密感的機會,當孩子傷心、生氣或害怕時,願意花時間和他在一起。認為孩子的消極情緒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臺。指導孩子調整情緒,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不同類型家長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

那些不教給孩子情商的家長,約翰.戈特曼將他們分成三類。

1、忽視型家長:他們漠視、忽略或輕視孩子的消極情緒;

2、壓抑性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持批評的態度,經常會因為孩子表現出消極情緒而訓斥或懲罰孩子;

3、放任型家長:包容孩子的情緒,與孩子感同身受,但不能擔供必要的指導,也不能給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

這三類家長與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以用前面浩浩的例子來假設扮演一下。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忽視型家長,她可能會跟浩浩說:你又不是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有什麼值得傷心的。家裡的玩具可以下午回來再玩。她會幫浩浩轉移注意力,給他玩一會手機或者跟他說“學校裡來了更好玩的玩具”。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壓抑型家長,她可能會罵他:“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是不是屁股癢癢了?再這樣我就將你放在幼兒園再也不去接你了。”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放任型家長,她可能會與浩浩共情,告訴他媽媽也不想送他去幼兒園,她既不哄騙孩子,也不打罵孩子,她會允許孩子玩一會,再玩一會,結果她遲到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呢?一開始,她會跟放任型家長一樣跟孩子共情,但是接下來,她跟放任型家長不一樣的是:她會幫助孩子應對消極情緒,指導他採取積極的措施。

媽媽:浩浩,起來吧,我們要出發了。

浩浩:不要,我不要去幼兒園。

媽媽: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想去?

浩浩: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嗯,原來是這樣啊。

浩浩:是的,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我知道你的想法,因為我也很想在家裡跟你在一起。但是我8點半要上班,單位有很多事情等著我處理呢,要是我耽誤工作的話,後面的同事就無法工作。

浩浩:我還是不想去。

媽媽:(把浩浩抱過來放在腿上)不能在家裡玩你是不是很難過?

浩浩:是的。

媽媽:還有點失望?

浩浩:嗯,是的。

媽媽:其實,我也有點失望,我也很想跟你待在一起,不去上班了。但是,媽媽的工作很重要,必須要去上班。不過,明天我可以休班,你也不用去幼兒園了,我們就一直待在一起好嗎?想想明天我們可以一起做什麼呢?有沒有很想玩的事?

浩浩:要看“汪汪隊”。

媽媽:嗯,不錯,還想做什麼?

浩浩:我要拼圖。

媽媽:當然可以,還有嗎?

浩浩:去游泳。

媽媽:當然可以。那麼,現在我們先去上班好嗎?

浩浩:好,媽媽。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認可孩子的感受,跟孩子共享情緒,幫他將情緒貼上標籤,但她給孩子劃定了界限,她必須要去工作。雖然孩子有點失望,但媽媽能夠帶領孩子從壞情緒中走出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的特點

1、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對自己和所關愛的人的情緒有著極強的感知能力,他們認為,生活中所有的情緒都有其存在的目的。

2、他們看待悲傷的眼光是積極的。

3、當孩子表達情緒時,他們會很欣賞,因為這證明孩子和他們有著同樣的價值觀。

情緒管理訓練型母和放任型父母的看起來區別並不大,但實際上這兩類父母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還擔當著孩子情緒世界導師的角色。所以,他們能看到孩子消極情緒存在的價值,當孩子生氣、傷心或害怕時,他們比一般父母更加有耐心。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何成為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

約翰.戈特曼博士通過對大量家庭的問卷調查、詳盡的採訪、多項身體指標的檢測和追蹤調查,最終研究發現,“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做了這5件事。

1、覺察到孩子的情緒

要想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首先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感知,然後才能體會到孩子的感受。

感知能力強的父母可以覺察到孩子細微的情緒變化。當我們發現孩子在因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發脾氣時,他或許在提醒我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比如,一個三歲的小孩子不會跟媽媽說:”媽媽,我不喜歡上幼兒園,我更喜歡在家裡。“他只會哭鬧和反抗,而父母就要學會通過孩子外在的表現來感知孩子的情緒變化。

如果你真的無法感知到孩子的情緒,你可以和孩子嘗試做”角色扮演“的遊戲。有一個媽媽說,孩子這幾天特別不喜歡去上幼兒園,雖然不哭不鬧,但是很不開心。有一天晚上睡覺前,媽媽讓孩子扮演老師,她來演孩子,模仿孩子在幼兒園的互動,結果發現老師經常罵孩子。

如果你想提高情緒感知的能力,可以嘗試一下寫“情緒日記”的方式。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情緒日記清單

將情緒貼上標籤並記錄下來,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定義、接納情緒。當我們這些不可控的情緒在紙上呈現出來的時候,它就被界定了,從而使情緒變得不再無從捉摸。

2、把情緒化的瞬間當作增進親密感,對孩子進行指導的好機會

不要將孩子的負面情緒視為洪水猛獸,其實,孩子的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和情緒是在創造機會讓孩子學著解決問題,也是我們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來教會他們如何處理情緒的好機會。

如果你想讓孩子乒乓球打得出色,你一定不會迴避讓孩子參加比賽;如果你想養育一個情商高的孩子,一定不要害怕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這是一個鍛鍊孩子學會自我調控情緒的好機會。

孩子在傷心、生氣或害怕時,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時候。認同孩子的情緒,是我們在教孩子如何安慰自己,這種安慰自己的能力將讓他受益一生。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3、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傾聽孩子的心聲,認可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在表達他的情緒時,先不要告訴他:這個問題太簡單,我這裡有很好的解決辦法,父母最好的幫助孩子的方法是:專注地傾聽他的感受,認可他的情緒。當孩子在激烈地說出他的感受時, 我們可以通過”映射法“來回應孩子:即重複他說的話,說出你看到的客觀現象。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跟我說:“我沒有一個好朋友,誰也不想跟我玩,午飯是我一個人去食堂吃的。”

我以前遇到過女兒發類似的牢騷,當時我跟她說:"你的人緣不是很好嗎?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結果女兒嘟著嘴扭頭就走了。

現在我剋制住內心的衝動,不再說這樣的話,我坐在她的身邊,聽她訴說她的糟糕的心情,迴應她的感受,陪她傷心了一會。結果她很快就釋然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4、幫助孩子表達情緒,用言語為情緒貼上標籤

科學研究表明,為情緒貼標籤這一行為對神經系統有安撫作用,能幫孩子更快地從不愉快的情形中恢復。那些在幼年時期就能夠調節情緒的孩子將表現出情商方面的優勢:他們有更好的專注力、更親密的夥伴關係、更高的學術成就和更好的身體狀況。

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正在經歷的感受,是父母義不容辭的義務。孩子學會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會促進情商的成長。

當我們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說出他此刻的心情時,他知道我們是支持他的。我們不忽視他的感受,他就會允許我們進入他的世界,會與我們分享觀點。我們就可以給出指導意見,幫助孩子從消極情緒中走出來,指引孩子按照正確的軌道前行。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5、劃定界限,指導孩子解決問題

表姐搶走了陽陽手中的積木,他張口就咬住表姐的胳膊,直到表姐大聲哭喊,大人趕到才鬆口。

孩子的憤怒情緒不會因為父母說了一句“你不能咬人”就會消失不見。父母可以先抱抱憤怒的陽陽,讓他覺得大人理解自己,跟自己站在一邊。

然後父母可以跟陽陽共情,幫他為自己的情緒貼上標籤:“表姐搶走你的積木,你很生氣是吧?如果換作是我,我也很生氣。”

定義好情緒,接下來我們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父母要給陽陽劃定界限:“生氣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傷害別人是不可以的。”

接下來引導陽陽想怎麼做:“你是不是還想玩積木?我們商量姐姐一下,把積木給我們玩好不好?”當然,基於家庭的具體情況,你還可以引導孩子如何跟表姐溝通。

如果孩子實施的方案沒有成功, 我們要幫他分析失敗的原因,這也是孩子情商學習的一部分。

"

早晨,時針已經指向8點,3歲半的浩浩還不配合媽媽換衣服,媽媽有點著急,因為媽媽需要先送他去幼兒園才能去上班,再不趕緊出門就要遲到了。但是,浩浩不管這些,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在家裡玩,不想去幼兒園。媽媽嚴肅地回答浩浩:他今天沒有生病,必須去幼兒園。失望又傷心的浩浩坐在地上大聲哭起來。

很多媽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場景。面對一個情緒激動、傷心、憤怒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想擁有一個可愛、懂事、開心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經常會遭受挫折,難免傷心、難過。在這樣的時刻,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引導至關重要,因為近幾十年的科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社會上取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是取決於智商,而是取決於情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什麼是情商?情商是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對父母來說,情商就是能夠覺察到孩子情緒上的波動,具有共情、撫慰、引導孩子平復情緒的能力。

  • 高情商的孩子有什麼特點?

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壓力更少,他們尿液中檢測到的壓力荷爾蒙水平更低,他們對壓力有著更強的反應力和更快的復原能力,他們上課能集中注意力,他們有良好的情緒反應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他們有著更好的學業表現,和朋友相處得更好,有著更強的社會技能,而且他們生病的概率也低。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

享譽世界的美國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和他的團隊選取了119個家有4-5歲兒童的家庭和130個新婚家庭,經過十幾年的跟蹤調研,發現大多數父母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給孩子在情緒上進行指導的家長;一類是未在情緒上給孩子指導的家長。那些能與孩子共享情緒的家長,才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約翰.戈特曼將他們稱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指與孩子共享情緒,懂得情緒管理的家長。情緒管理指善於掌控自我,善於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以積極方式應對,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識別、情緒調控和情緒表達等很多方面。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把孩子的消極情緒當作增進親密感的機會,當孩子傷心、生氣或害怕時,願意花時間和他在一起。認為孩子的消極情緒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臺。指導孩子調整情緒,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不同類型家長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

那些不教給孩子情商的家長,約翰.戈特曼將他們分成三類。

1、忽視型家長:他們漠視、忽略或輕視孩子的消極情緒;

2、壓抑性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持批評的態度,經常會因為孩子表現出消極情緒而訓斥或懲罰孩子;

3、放任型家長:包容孩子的情緒,與孩子感同身受,但不能擔供必要的指導,也不能給孩子的行為劃定界限。

這三類家長與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可以用前面浩浩的例子來假設扮演一下。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忽視型家長,她可能會跟浩浩說:你又不是第一天上幼兒園,沒有什麼值得傷心的。家裡的玩具可以下午回來再玩。她會幫浩浩轉移注意力,給他玩一會手機或者跟他說“學校裡來了更好玩的玩具”。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壓抑型家長,她可能會罵他:“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是不是屁股癢癢了?再這樣我就將你放在幼兒園再也不去接你了。”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放任型家長,她可能會與浩浩共情,告訴他媽媽也不想送他去幼兒園,她既不哄騙孩子,也不打罵孩子,她會允許孩子玩一會,再玩一會,結果她遲到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果浩浩的媽媽是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呢?一開始,她會跟放任型家長一樣跟孩子共情,但是接下來,她跟放任型家長不一樣的是:她會幫助孩子應對消極情緒,指導他採取積極的措施。

媽媽:浩浩,起來吧,我們要出發了。

浩浩:不要,我不要去幼兒園。

媽媽: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想去?

浩浩: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嗯,原來是這樣啊。

浩浩:是的,我要在家裡玩。

媽媽:我知道你的想法,因為我也很想在家裡跟你在一起。但是我8點半要上班,單位有很多事情等著我處理呢,要是我耽誤工作的話,後面的同事就無法工作。

浩浩:我還是不想去。

媽媽:(把浩浩抱過來放在腿上)不能在家裡玩你是不是很難過?

浩浩:是的。

媽媽:還有點失望?

浩浩:嗯,是的。

媽媽:其實,我也有點失望,我也很想跟你待在一起,不去上班了。但是,媽媽的工作很重要,必須要去上班。不過,明天我可以休班,你也不用去幼兒園了,我們就一直待在一起好嗎?想想明天我們可以一起做什麼呢?有沒有很想玩的事?

浩浩:要看“汪汪隊”。

媽媽:嗯,不錯,還想做什麼?

浩浩:我要拼圖。

媽媽:當然可以,還有嗎?

浩浩:去游泳。

媽媽:當然可以。那麼,現在我們先去上班好嗎?

浩浩:好,媽媽。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認可孩子的感受,跟孩子共享情緒,幫他將情緒貼上標籤,但她給孩子劃定了界限,她必須要去工作。雖然孩子有點失望,但媽媽能夠帶領孩子從壞情緒中走出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 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的特點

1、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對自己和所關愛的人的情緒有著極強的感知能力,他們認為,生活中所有的情緒都有其存在的目的。

2、他們看待悲傷的眼光是積極的。

3、當孩子表達情緒時,他們會很欣賞,因為這證明孩子和他們有著同樣的價值觀。

情緒管理訓練型母和放任型父母的看起來區別並不大,但實際上這兩類父母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還擔當著孩子情緒世界導師的角色。所以,他們能看到孩子消極情緒存在的價值,當孩子生氣、傷心或害怕時,他們比一般父母更加有耐心。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如何成為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

約翰.戈特曼博士通過對大量家庭的問卷調查、詳盡的採訪、多項身體指標的檢測和追蹤調查,最終研究發現,“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做了這5件事。

1、覺察到孩子的情緒

要想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首先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感知,然後才能體會到孩子的感受。

感知能力強的父母可以覺察到孩子細微的情緒變化。當我們發現孩子在因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發脾氣時,他或許在提醒我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比如,一個三歲的小孩子不會跟媽媽說:”媽媽,我不喜歡上幼兒園,我更喜歡在家裡。“他只會哭鬧和反抗,而父母就要學會通過孩子外在的表現來感知孩子的情緒變化。

如果你真的無法感知到孩子的情緒,你可以和孩子嘗試做”角色扮演“的遊戲。有一個媽媽說,孩子這幾天特別不喜歡去上幼兒園,雖然不哭不鬧,但是很不開心。有一天晚上睡覺前,媽媽讓孩子扮演老師,她來演孩子,模仿孩子在幼兒園的互動,結果發現老師經常罵孩子。

如果你想提高情緒感知的能力,可以嘗試一下寫“情緒日記”的方式。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情緒日記清單

將情緒貼上標籤並記錄下來,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定義、接納情緒。當我們這些不可控的情緒在紙上呈現出來的時候,它就被界定了,從而使情緒變得不再無從捉摸。

2、把情緒化的瞬間當作增進親密感,對孩子進行指導的好機會

不要將孩子的負面情緒視為洪水猛獸,其實,孩子的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和情緒是在創造機會讓孩子學著解決問題,也是我們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來教會他們如何處理情緒的好機會。

如果你想讓孩子乒乓球打得出色,你一定不會迴避讓孩子參加比賽;如果你想養育一個情商高的孩子,一定不要害怕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這是一個鍛鍊孩子學會自我調控情緒的好機會。

孩子在傷心、生氣或害怕時,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時候。認同孩子的情緒,是我們在教孩子如何安慰自己,這種安慰自己的能力將讓他受益一生。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3、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傾聽孩子的心聲,認可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在表達他的情緒時,先不要告訴他:這個問題太簡單,我這裡有很好的解決辦法,父母最好的幫助孩子的方法是:專注地傾聽他的感受,認可他的情緒。當孩子在激烈地說出他的感受時, 我們可以通過”映射法“來回應孩子:即重複他說的話,說出你看到的客觀現象。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跟我說:“我沒有一個好朋友,誰也不想跟我玩,午飯是我一個人去食堂吃的。”

我以前遇到過女兒發類似的牢騷,當時我跟她說:"你的人緣不是很好嗎?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結果女兒嘟著嘴扭頭就走了。

現在我剋制住內心的衝動,不再說這樣的話,我坐在她的身邊,聽她訴說她的糟糕的心情,迴應她的感受,陪她傷心了一會。結果她很快就釋然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4、幫助孩子表達情緒,用言語為情緒貼上標籤

科學研究表明,為情緒貼標籤這一行為對神經系統有安撫作用,能幫孩子更快地從不愉快的情形中恢復。那些在幼年時期就能夠調節情緒的孩子將表現出情商方面的優勢:他們有更好的專注力、更親密的夥伴關係、更高的學術成就和更好的身體狀況。

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正在經歷的感受,是父母義不容辭的義務。孩子學會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會促進情商的成長。

當我們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說出他此刻的心情時,他知道我們是支持他的。我們不忽視他的感受,他就會允許我們進入他的世界,會與我們分享觀點。我們就可以給出指導意見,幫助孩子從消極情緒中走出來,指引孩子按照正確的軌道前行。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5、劃定界限,指導孩子解決問題

表姐搶走了陽陽手中的積木,他張口就咬住表姐的胳膊,直到表姐大聲哭喊,大人趕到才鬆口。

孩子的憤怒情緒不會因為父母說了一句“你不能咬人”就會消失不見。父母可以先抱抱憤怒的陽陽,讓他覺得大人理解自己,跟自己站在一邊。

然後父母可以跟陽陽共情,幫他為自己的情緒貼上標籤:“表姐搶走你的積木,你很生氣是吧?如果換作是我,我也很生氣。”

定義好情緒,接下來我們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父母要給陽陽劃定界限:“生氣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傷害別人是不可以的。”

接下來引導陽陽想怎麼做:“你是不是還想玩積木?我們商量姐姐一下,把積木給我們玩好不好?”當然,基於家庭的具體情況,你還可以引導孩子如何跟表姐溝通。

如果孩子實施的方案沒有成功, 我們要幫他分析失敗的原因,這也是孩子情商學習的一部分。

父母做好情商管理的5個步驟,成就高情商的孩子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父母若經常使用情緒管理訓練的方式來教養孩子,孩子的情商會越來越高,更可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資料來源:《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