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媽經常收到來自老母親們的抱怨:

  • 娃特別愛扔東西,手邊有啥扔啥,攔都攔不住;
  • 說了也不聽,撿起來繼續扔,一天就在家給娃撿東西了,簡直要瘋;
  • 我家娃就愛扔食物,看見一地的食物殘渣、汁水,才知道什麼叫崩潰。

看到大家的各種委屈、吐槽,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233333。

想我那芽芽不到1歲,英姿颯爽、見啥扔啥!茶几上所有的東西,他都會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的、一件一件的給你扔到地上去。

他爹經常看得匪夷所思問我:

“芽芽跟茶几有什麼仇?怎麼什麼東西都不讓放?”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媽經常收到來自老母親們的抱怨:

  • 娃特別愛扔東西,手邊有啥扔啥,攔都攔不住;
  • 說了也不聽,撿起來繼續扔,一天就在家給娃撿東西了,簡直要瘋;
  • 我家娃就愛扔食物,看見一地的食物殘渣、汁水,才知道什麼叫崩潰。

看到大家的各種委屈、吐槽,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233333。

想我那芽芽不到1歲,英姿颯爽、見啥扔啥!茶几上所有的東西,他都會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的、一件一件的給你扔到地上去。

他爹經常看得匪夷所思問我:

“芽芽跟茶几有什麼仇?怎麼什麼東西都不讓放?”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扔東西幾乎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階段

一般6個月以後,孩子開始進入手的敏感期,和口欲期一樣,孩子將探索的重心從口轉移到了手上。

事實上,每一個健康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用雙手去反覆探索世界的本能。

無論是拿、抓還是扔,都是孩子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認知理解過程。

孩子為啥都愛扔東西?

手部探索期—原來我的小手這麼厲害

大約6-8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開始有能力推倒甚至扔東西。

如果這個階段問“娃為什麼要扔東西?”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可以

事實上,最開始寶寶打掉、推倒或者扔掉他的安撫奶嘴、玩具、或者物品時,他只是試驗自己新發現、新獲得的運動技能

咦,原來我這肉嘟嘟的小手居然可以這麼厲害?

自己竟然可以控制它幹這麼厲害的事!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媽經常收到來自老母親們的抱怨:

  • 娃特別愛扔東西,手邊有啥扔啥,攔都攔不住;
  • 說了也不聽,撿起來繼續扔,一天就在家給娃撿東西了,簡直要瘋;
  • 我家娃就愛扔食物,看見一地的食物殘渣、汁水,才知道什麼叫崩潰。

看到大家的各種委屈、吐槽,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233333。

想我那芽芽不到1歲,英姿颯爽、見啥扔啥!茶几上所有的東西,他都會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的、一件一件的給你扔到地上去。

他爹經常看得匪夷所思問我:

“芽芽跟茶几有什麼仇?怎麼什麼東西都不讓放?”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扔東西幾乎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階段

一般6個月以後,孩子開始進入手的敏感期,和口欲期一樣,孩子將探索的重心從口轉移到了手上。

事實上,每一個健康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用雙手去反覆探索世界的本能。

無論是拿、抓還是扔,都是孩子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認知理解過程。

孩子為啥都愛扔東西?

手部探索期—原來我的小手這麼厲害

大約6-8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開始有能力推倒甚至扔東西。

如果這個階段問“娃為什麼要扔東西?”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可以

事實上,最開始寶寶打掉、推倒或者扔掉他的安撫奶嘴、玩具、或者物品時,他只是試驗自己新發現、新獲得的運動技能

咦,原來我這肉嘟嘟的小手居然可以這麼厲害?

自己竟然可以控制它幹這麼厲害的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從最初緊握的小拳頭,到可以伸開手一把抓東西,到後邊兩三根手指地捏,再到把東西抓起來丟出去,每一步的發展都是寶寶對自己手部能力的提升。

能力不斷升級,自然也要不斷去試探。

所以,這個階段除了扔東西之外,打人、抓人、擰人、撓人,都屬於對新運動技能的探索

可別小看扔這個動作,它可是腦部肌肉骨骼以及協調共同作用的結果。

反覆扔東西,對於訓練寶寶手眼協調大有好處,對於聽覺、觸覺的發展,以及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探索世界—東西原來是這樣的

寶寶扔東西的背後,其實也在發現和研究物品發生了什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會使用兩種最大的感官:視覺和聽覺

  • 他們可視化地分析投擲出的物體的軌跡——他們能觀察到物體在移動時會“由大變小”。
  • 他們還使用聽力來判斷掉落在地面上的聲音——有些還會彈跳著“由強變弱”。

因為不理解原因,所以,他們只能用實踐證明自己的疑慮;他們會多次、反覆拋出好奇的物品,直到他們確認答案為止。

  • 原來透明的硬硬的東西扔出去會碎,併發出脆脆的聲音;
  • 毛毛的軟軟的東西扔出去不會碎,聲音也悶悶的;
  • 有些能放嘴裡吃的東西,扔地上會迸濺出鮮豔的汁水;
  • 薄薄的紙片,扔出去竟然能慢悠悠地飄。

“真是太神奇了,我要多試試。”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媽經常收到來自老母親們的抱怨:

  • 娃特別愛扔東西,手邊有啥扔啥,攔都攔不住;
  • 說了也不聽,撿起來繼續扔,一天就在家給娃撿東西了,簡直要瘋;
  • 我家娃就愛扔食物,看見一地的食物殘渣、汁水,才知道什麼叫崩潰。

看到大家的各種委屈、吐槽,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233333。

想我那芽芽不到1歲,英姿颯爽、見啥扔啥!茶几上所有的東西,他都會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的、一件一件的給你扔到地上去。

他爹經常看得匪夷所思問我:

“芽芽跟茶几有什麼仇?怎麼什麼東西都不讓放?”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扔東西幾乎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階段

一般6個月以後,孩子開始進入手的敏感期,和口欲期一樣,孩子將探索的重心從口轉移到了手上。

事實上,每一個健康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用雙手去反覆探索世界的本能。

無論是拿、抓還是扔,都是孩子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認知理解過程。

孩子為啥都愛扔東西?

手部探索期—原來我的小手這麼厲害

大約6-8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開始有能力推倒甚至扔東西。

如果這個階段問“娃為什麼要扔東西?”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可以

事實上,最開始寶寶打掉、推倒或者扔掉他的安撫奶嘴、玩具、或者物品時,他只是試驗自己新發現、新獲得的運動技能

咦,原來我這肉嘟嘟的小手居然可以這麼厲害?

自己竟然可以控制它幹這麼厲害的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從最初緊握的小拳頭,到可以伸開手一把抓東西,到後邊兩三根手指地捏,再到把東西抓起來丟出去,每一步的發展都是寶寶對自己手部能力的提升。

能力不斷升級,自然也要不斷去試探。

所以,這個階段除了扔東西之外,打人、抓人、擰人、撓人,都屬於對新運動技能的探索

可別小看扔這個動作,它可是腦部肌肉骨骼以及協調共同作用的結果。

反覆扔東西,對於訓練寶寶手眼協調大有好處,對於聽覺、觸覺的發展,以及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探索世界—東西原來是這樣的

寶寶扔東西的背後,其實也在發現和研究物品發生了什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會使用兩種最大的感官:視覺和聽覺

  • 他們可視化地分析投擲出的物體的軌跡——他們能觀察到物體在移動時會“由大變小”。
  • 他們還使用聽力來判斷掉落在地面上的聲音——有些還會彈跳著“由強變弱”。

因為不理解原因,所以,他們只能用實踐證明自己的疑慮;他們會多次、反覆拋出好奇的物品,直到他們確認答案為止。

  • 原來透明的硬硬的東西扔出去會碎,併發出脆脆的聲音;
  • 毛毛的軟軟的東西扔出去不會碎,聲音也悶悶的;
  • 有些能放嘴裡吃的東西,扔地上會迸濺出鮮豔的汁水;
  • 薄薄的紙片,扔出去竟然能慢悠悠地飄。

“真是太神奇了,我要多試試。”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經過了反覆試驗,孩子發現圓形的能滾,方形的不會;玻璃杯會碎,餐巾不會……

通過這一系類扔的過程,孩子不斷地認識並瞭解周圍物品,認知能力也不斷提升。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在《兒童發展階段論中》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就是: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方式,兒童藉助這種方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

通過這一階段,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為對其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瞭解的“解決問題小能手”。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媽經常收到來自老母親們的抱怨:

  • 娃特別愛扔東西,手邊有啥扔啥,攔都攔不住;
  • 說了也不聽,撿起來繼續扔,一天就在家給娃撿東西了,簡直要瘋;
  • 我家娃就愛扔食物,看見一地的食物殘渣、汁水,才知道什麼叫崩潰。

看到大家的各種委屈、吐槽,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233333。

想我那芽芽不到1歲,英姿颯爽、見啥扔啥!茶几上所有的東西,他都會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的、一件一件的給你扔到地上去。

他爹經常看得匪夷所思問我:

“芽芽跟茶几有什麼仇?怎麼什麼東西都不讓放?”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扔東西幾乎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階段

一般6個月以後,孩子開始進入手的敏感期,和口欲期一樣,孩子將探索的重心從口轉移到了手上。

事實上,每一個健康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用雙手去反覆探索世界的本能。

無論是拿、抓還是扔,都是孩子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認知理解過程。

孩子為啥都愛扔東西?

手部探索期—原來我的小手這麼厲害

大約6-8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開始有能力推倒甚至扔東西。

如果這個階段問“娃為什麼要扔東西?”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可以

事實上,最開始寶寶打掉、推倒或者扔掉他的安撫奶嘴、玩具、或者物品時,他只是試驗自己新發現、新獲得的運動技能

咦,原來我這肉嘟嘟的小手居然可以這麼厲害?

自己竟然可以控制它幹這麼厲害的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從最初緊握的小拳頭,到可以伸開手一把抓東西,到後邊兩三根手指地捏,再到把東西抓起來丟出去,每一步的發展都是寶寶對自己手部能力的提升。

能力不斷升級,自然也要不斷去試探。

所以,這個階段除了扔東西之外,打人、抓人、擰人、撓人,都屬於對新運動技能的探索

可別小看扔這個動作,它可是腦部肌肉骨骼以及協調共同作用的結果。

反覆扔東西,對於訓練寶寶手眼協調大有好處,對於聽覺、觸覺的發展,以及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探索世界—東西原來是這樣的

寶寶扔東西的背後,其實也在發現和研究物品發生了什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會使用兩種最大的感官:視覺和聽覺

  • 他們可視化地分析投擲出的物體的軌跡——他們能觀察到物體在移動時會“由大變小”。
  • 他們還使用聽力來判斷掉落在地面上的聲音——有些還會彈跳著“由強變弱”。

因為不理解原因,所以,他們只能用實踐證明自己的疑慮;他們會多次、反覆拋出好奇的物品,直到他們確認答案為止。

  • 原來透明的硬硬的東西扔出去會碎,併發出脆脆的聲音;
  • 毛毛的軟軟的東西扔出去不會碎,聲音也悶悶的;
  • 有些能放嘴裡吃的東西,扔地上會迸濺出鮮豔的汁水;
  • 薄薄的紙片,扔出去竟然能慢悠悠地飄。

“真是太神奇了,我要多試試。”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經過了反覆試驗,孩子發現圓形的能滾,方形的不會;玻璃杯會碎,餐巾不會……

通過這一系類扔的過程,孩子不斷地認識並瞭解周圍物品,認知能力也不斷提升。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在《兒童發展階段論中》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就是: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方式,兒童藉助這種方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

通過這一階段,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為對其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瞭解的“解決問題小能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嬰幼兒的認知能力包括的範圍很廣:知覺,記憶,專注力,運動,語言,思維和想象能力都屬於認知理解能力,並且認知能力的發展會影響映射到孩子在今後的智力發展!

我們平時對寶寶認知理解的開發,可能比較偏重教寶寶背首古詩,唱首歌。

其實不同階段,寶寶的認知發展也是有側重點的,特別是一些比較容易被忽略的關鍵點,如果能抓住這些關鍵點對寶寶順勢引導,對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也可謂錦上添花呢。

如何順利引導寶寶開發認知理解能力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0-1歲這個階段的寶寶,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那些認知發展關鍵點。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媽經常收到來自老母親們的抱怨:

  • 娃特別愛扔東西,手邊有啥扔啥,攔都攔不住;
  • 說了也不聽,撿起來繼續扔,一天就在家給娃撿東西了,簡直要瘋;
  • 我家娃就愛扔食物,看見一地的食物殘渣、汁水,才知道什麼叫崩潰。

看到大家的各種委屈、吐槽,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233333。

想我那芽芽不到1歲,英姿颯爽、見啥扔啥!茶几上所有的東西,他都會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的、一件一件的給你扔到地上去。

他爹經常看得匪夷所思問我:

“芽芽跟茶几有什麼仇?怎麼什麼東西都不讓放?”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扔東西幾乎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階段

一般6個月以後,孩子開始進入手的敏感期,和口欲期一樣,孩子將探索的重心從口轉移到了手上。

事實上,每一個健康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用雙手去反覆探索世界的本能。

無論是拿、抓還是扔,都是孩子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認知理解過程。

孩子為啥都愛扔東西?

手部探索期—原來我的小手這麼厲害

大約6-8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開始有能力推倒甚至扔東西。

如果這個階段問“娃為什麼要扔東西?”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可以

事實上,最開始寶寶打掉、推倒或者扔掉他的安撫奶嘴、玩具、或者物品時,他只是試驗自己新發現、新獲得的運動技能

咦,原來我這肉嘟嘟的小手居然可以這麼厲害?

自己竟然可以控制它幹這麼厲害的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從最初緊握的小拳頭,到可以伸開手一把抓東西,到後邊兩三根手指地捏,再到把東西抓起來丟出去,每一步的發展都是寶寶對自己手部能力的提升。

能力不斷升級,自然也要不斷去試探。

所以,這個階段除了扔東西之外,打人、抓人、擰人、撓人,都屬於對新運動技能的探索

可別小看扔這個動作,它可是腦部肌肉骨骼以及協調共同作用的結果。

反覆扔東西,對於訓練寶寶手眼協調大有好處,對於聽覺、觸覺的發展,以及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探索世界—東西原來是這樣的

寶寶扔東西的背後,其實也在發現和研究物品發生了什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會使用兩種最大的感官:視覺和聽覺

  • 他們可視化地分析投擲出的物體的軌跡——他們能觀察到物體在移動時會“由大變小”。
  • 他們還使用聽力來判斷掉落在地面上的聲音——有些還會彈跳著“由強變弱”。

因為不理解原因,所以,他們只能用實踐證明自己的疑慮;他們會多次、反覆拋出好奇的物品,直到他們確認答案為止。

  • 原來透明的硬硬的東西扔出去會碎,併發出脆脆的聲音;
  • 毛毛的軟軟的東西扔出去不會碎,聲音也悶悶的;
  • 有些能放嘴裡吃的東西,扔地上會迸濺出鮮豔的汁水;
  • 薄薄的紙片,扔出去竟然能慢悠悠地飄。

“真是太神奇了,我要多試試。”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經過了反覆試驗,孩子發現圓形的能滾,方形的不會;玻璃杯會碎,餐巾不會……

通過這一系類扔的過程,孩子不斷地認識並瞭解周圍物品,認知能力也不斷提升。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在《兒童發展階段論中》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就是: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方式,兒童藉助這種方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

通過這一階段,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為對其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瞭解的“解決問題小能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嬰幼兒的認知能力包括的範圍很廣:知覺,記憶,專注力,運動,語言,思維和想象能力都屬於認知理解能力,並且認知能力的發展會影響映射到孩子在今後的智力發展!

我們平時對寶寶認知理解的開發,可能比較偏重教寶寶背首古詩,唱首歌。

其實不同階段,寶寶的認知發展也是有側重點的,特別是一些比較容易被忽略的關鍵點,如果能抓住這些關鍵點對寶寶順勢引導,對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也可謂錦上添花呢。

如何順利引導寶寶開發認知理解能力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0-1歲這個階段的寶寶,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那些認知發展關鍵點。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0-3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頭幾個月寶寶的能力發展相對簡單。

認知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讓寶寶感受到濃濃的愛意和關懷,和爸爸媽媽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

根據大多數研究認為,一個孩子個性形成的基礎建立在他與父母之間最早的互動之中(從出生到三歲)。

充滿愛和鼓勵的互動,安全的信任感,不僅有助於刺激寶寶大腦發育,也是寶寶後期可以積極對世界探索的一個主要因素。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寶寶每次感到不適的時候儘量及時響應,盡力去安撫他,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心,經常給寶寶溫和的身體接觸,比如擁抱寶寶,給寶寶建立起安全感。

  1. 這個階段寶寶對人臉非常感興趣,可以和寶寶多玩擋臉遊戲。
  2. 在給寶寶穿衣,洗澡,餵奶,玩耍,散步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唱歌或者聊天。並且及時迴應寶寶的表情,聲音或者肢體動作。
  3. 給寶寶提供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質地的顏色豐富的玩具。色彩豐富的書或者家庭相冊。

4-7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這個階段寶寶會理解一個重要的認知概念,並顯現出濃厚的興趣,就是因果關係(原因和結果的關係)。

4-5個月的寶寶可能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意識到當敲打或晃動搖鈴時,搖鈴會發出聲音。

在桌面上敲打某些東西或者把這些東西丟到地面時,還會引發養育者一連串的反應,包括有趣的表情,不同的聲音。

一旦寶寶明白自己可以引發這些有趣的反應,他就會繼續嘗試其他可以引發反應的方法。

不久之後,寶寶可能就開始出現一些煩人行為,反覆按動電燈開關,有時故意丟東西,就是為了看成人把它們撿起來或者做出不同的有趣的反應。

寶寶的這種看似“煩人”的行為,就是在學習因果關係和自身影響周圍環境能力的重要方式。

寶寶對這種引發一些簡單的事情的興趣會在前三年中一直延續下去,從這個階段一直到2歲的時候,寶寶會花很多時間探究自己行動產生的後果。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給孩子提供一些不易打碎,很輕而又大小適中的物體,比如家裡現有的塑料勺,木勺,成串的塑料鑰匙,不會碎的杯子,罐子,盒子,碗蓋,較大的塑料容器等,鼓勵他實踐自己的“理論”。
  2. 還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簡單的彈出式玩具,一些能夠發聲的,以及帶有簡單機械連接的玩具都能引起寶寶濃厚的興趣。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又能促進發育的環境,讓寶寶能夠自由地探索和移動。
  3. 平時可以和寶寶玩一些理解因果關係的小遊戲,比如吹泡泡,鼓勵寶寶用手抓泡泡,碰到泡泡,泡泡就會破。
  • 撿拾玩具互動練習

1、指著在地上的玩具對寶寶說:

“芽芽、把玩具汽車拿來”。

他拿來了,你就表揚他。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媽經常收到來自老母親們的抱怨:

  • 娃特別愛扔東西,手邊有啥扔啥,攔都攔不住;
  • 說了也不聽,撿起來繼續扔,一天就在家給娃撿東西了,簡直要瘋;
  • 我家娃就愛扔食物,看見一地的食物殘渣、汁水,才知道什麼叫崩潰。

看到大家的各種委屈、吐槽,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233333。

想我那芽芽不到1歲,英姿颯爽、見啥扔啥!茶几上所有的東西,他都會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的、一件一件的給你扔到地上去。

他爹經常看得匪夷所思問我:

“芽芽跟茶几有什麼仇?怎麼什麼東西都不讓放?”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扔東西幾乎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階段

一般6個月以後,孩子開始進入手的敏感期,和口欲期一樣,孩子將探索的重心從口轉移到了手上。

事實上,每一個健康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用雙手去反覆探索世界的本能。

無論是拿、抓還是扔,都是孩子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認知理解過程。

孩子為啥都愛扔東西?

手部探索期—原來我的小手這麼厲害

大約6-8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開始有能力推倒甚至扔東西。

如果這個階段問“娃為什麼要扔東西?”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可以

事實上,最開始寶寶打掉、推倒或者扔掉他的安撫奶嘴、玩具、或者物品時,他只是試驗自己新發現、新獲得的運動技能

咦,原來我這肉嘟嘟的小手居然可以這麼厲害?

自己竟然可以控制它幹這麼厲害的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從最初緊握的小拳頭,到可以伸開手一把抓東西,到後邊兩三根手指地捏,再到把東西抓起來丟出去,每一步的發展都是寶寶對自己手部能力的提升。

能力不斷升級,自然也要不斷去試探。

所以,這個階段除了扔東西之外,打人、抓人、擰人、撓人,都屬於對新運動技能的探索

可別小看扔這個動作,它可是腦部肌肉骨骼以及協調共同作用的結果。

反覆扔東西,對於訓練寶寶手眼協調大有好處,對於聽覺、觸覺的發展,以及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探索世界—東西原來是這樣的

寶寶扔東西的背後,其實也在發現和研究物品發生了什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會使用兩種最大的感官:視覺和聽覺

  • 他們可視化地分析投擲出的物體的軌跡——他們能觀察到物體在移動時會“由大變小”。
  • 他們還使用聽力來判斷掉落在地面上的聲音——有些還會彈跳著“由強變弱”。

因為不理解原因,所以,他們只能用實踐證明自己的疑慮;他們會多次、反覆拋出好奇的物品,直到他們確認答案為止。

  • 原來透明的硬硬的東西扔出去會碎,併發出脆脆的聲音;
  • 毛毛的軟軟的東西扔出去不會碎,聲音也悶悶的;
  • 有些能放嘴裡吃的東西,扔地上會迸濺出鮮豔的汁水;
  • 薄薄的紙片,扔出去竟然能慢悠悠地飄。

“真是太神奇了,我要多試試。”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經過了反覆試驗,孩子發現圓形的能滾,方形的不會;玻璃杯會碎,餐巾不會……

通過這一系類扔的過程,孩子不斷地認識並瞭解周圍物品,認知能力也不斷提升。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在《兒童發展階段論中》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就是: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方式,兒童藉助這種方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

通過這一階段,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為對其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瞭解的“解決問題小能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嬰幼兒的認知能力包括的範圍很廣:知覺,記憶,專注力,運動,語言,思維和想象能力都屬於認知理解能力,並且認知能力的發展會影響映射到孩子在今後的智力發展!

我們平時對寶寶認知理解的開發,可能比較偏重教寶寶背首古詩,唱首歌。

其實不同階段,寶寶的認知發展也是有側重點的,特別是一些比較容易被忽略的關鍵點,如果能抓住這些關鍵點對寶寶順勢引導,對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也可謂錦上添花呢。

如何順利引導寶寶開發認知理解能力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0-1歲這個階段的寶寶,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那些認知發展關鍵點。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0-3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頭幾個月寶寶的能力發展相對簡單。

認知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讓寶寶感受到濃濃的愛意和關懷,和爸爸媽媽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

根據大多數研究認為,一個孩子個性形成的基礎建立在他與父母之間最早的互動之中(從出生到三歲)。

充滿愛和鼓勵的互動,安全的信任感,不僅有助於刺激寶寶大腦發育,也是寶寶後期可以積極對世界探索的一個主要因素。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寶寶每次感到不適的時候儘量及時響應,盡力去安撫他,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心,經常給寶寶溫和的身體接觸,比如擁抱寶寶,給寶寶建立起安全感。

  1. 這個階段寶寶對人臉非常感興趣,可以和寶寶多玩擋臉遊戲。
  2. 在給寶寶穿衣,洗澡,餵奶,玩耍,散步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唱歌或者聊天。並且及時迴應寶寶的表情,聲音或者肢體動作。
  3. 給寶寶提供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質地的顏色豐富的玩具。色彩豐富的書或者家庭相冊。

4-7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這個階段寶寶會理解一個重要的認知概念,並顯現出濃厚的興趣,就是因果關係(原因和結果的關係)。

4-5個月的寶寶可能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意識到當敲打或晃動搖鈴時,搖鈴會發出聲音。

在桌面上敲打某些東西或者把這些東西丟到地面時,還會引發養育者一連串的反應,包括有趣的表情,不同的聲音。

一旦寶寶明白自己可以引發這些有趣的反應,他就會繼續嘗試其他可以引發反應的方法。

不久之後,寶寶可能就開始出現一些煩人行為,反覆按動電燈開關,有時故意丟東西,就是為了看成人把它們撿起來或者做出不同的有趣的反應。

寶寶的這種看似“煩人”的行為,就是在學習因果關係和自身影響周圍環境能力的重要方式。

寶寶對這種引發一些簡單的事情的興趣會在前三年中一直延續下去,從這個階段一直到2歲的時候,寶寶會花很多時間探究自己行動產生的後果。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給孩子提供一些不易打碎,很輕而又大小適中的物體,比如家裡現有的塑料勺,木勺,成串的塑料鑰匙,不會碎的杯子,罐子,盒子,碗蓋,較大的塑料容器等,鼓勵他實踐自己的“理論”。
  2. 還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簡單的彈出式玩具,一些能夠發聲的,以及帶有簡單機械連接的玩具都能引起寶寶濃厚的興趣。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又能促進發育的環境,讓寶寶能夠自由地探索和移動。
  3. 平時可以和寶寶玩一些理解因果關係的小遊戲,比如吹泡泡,鼓勵寶寶用手抓泡泡,碰到泡泡,泡泡就會破。
  • 撿拾玩具互動練習

1、指著在地上的玩具對寶寶說:

“芽芽、把玩具汽車拿來”。

他拿來了,你就表揚他。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2、把著孩子的手,幫他把玩具拾起來,隨著孩子的不斷進步,減少對他的幫助。

3、放置一些餅乾、糖塊等容易引起孩子興趣的東西讓他拾起。

4、把一件小東西放在矮桌子上,以便讓孩子看得見它。把這件小東西慢慢推到桌子的一頭,再讓它掉下去,然後讓孩子拾起來。

5、如果東西掉在地上了,幫助孩子拾起來。等他自己能拾進來時,就不再幫助他,而僅用話語鼓勵他去拾進來。

7-9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這個階段,寶寶認知發展的另一重大發現就是物體即使離開他的視線也會仍然存在,即“物體恆存”的原理。

小嬰兒剛開始是不理解物體恆存這個概念的,以為世界就是由她能看到東西組成的。

大人離開房間,他會覺得是大人消失了。把玩具藏起來,他會覺得玩具徹底消失了。

直到4個月以後,寶寶才會在某個時間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比他想象中的更加穩定,藏起來的玩具不是真正消失了,媽媽離開了還會回來。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可以和寶寶一起玩一些物體恆存性的小遊戲。幫助寶寶理解物體恆存的最經典的遊戲就是藏寶貝。
  2. 我和芽芽這個階段最經常的玩法就是:用一塊毛巾或者手遮住自己的臉,再掀開毛巾或者等他主動來掀開。或者把玩具用布或者盒子蓋起來讓孩子找。
  3. 另一個很好玩的小遊戲,就是把絲巾或者舊圍巾塞入捲紙紙筒芯中或者你緊握的拳頭中,讓寶寶從另一端抽出來,也可以增進寶寶對物體恆存性的理解。
  • 模型板互動遊戲

1、先示範從模型板上拿出圓形塊給孩子看看。手把手地教孩子從模型板上拿出圓形塊,同時說:“好,拿出來”,孩子會拿了,就表揚他。輕輕指指桌子,用手指一指,讓他把圓形塊放在桌子上。

2、把圓形塊以外的形塊用透明膠帶固定起來或拿開,讓孩子只注意圓形塊。

3、把圓形的空線軸或小把手貼在圓形塊上,以便孩子容易把它拿出來。孩子會拿了,就表揚他。

4、在圓形塊下面貼上一張十分有趣的圖片,使孩子拿出圓形塊後能夠看見這張圖片。

9-12個月寶寶,認知發展的關鍵點

8個月以後,寶寶對物體恆存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刻,這個時期也是寶寶爆發“分離焦慮”的第一個時期。

嬰兒在7、8個月的時候開始出現短期記憶,之後開始穩定增長。在這個階段,寶寶對某些物體形象的記憶時間也變長了。

從這個階段開始,寶寶的模仿能力也逐漸增強。以前寶寶拿起玩具電話可能只是啃咬,敲打,這個階段還會模仿大人,把聽筒放在耳朵上。模仿大人也是寶寶的另外一個主要學習渠道。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可以繼續變化遊戲中的物體,和寶寶玩不同的藏寶貝遊戲,幫助寶寶學習物體恆存定律,還能刺激寶寶的記憶能力。
  2. 帶寶寶認識別的小朋友和家長,教孩子一些簡單的手勢,比如揮手再見,點頭表示是,增強寶寶的記憶能力,以及正面強化寶寶的模仿能力。
  • 動作指令互動遊戲

1、一邊說著:“拍拍手”,一邊作示範給孩子看。然後握著孩子的雙手,邊說:“拍拍手”,邊讓孩子拍手。

2、讓孩子坐在你的膝蓋上,從後面把著他的手臂,幫他拍手。他學會了,就對他微笑,抱抱他。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媽經常收到來自老母親們的抱怨:

  • 娃特別愛扔東西,手邊有啥扔啥,攔都攔不住;
  • 說了也不聽,撿起來繼續扔,一天就在家給娃撿東西了,簡直要瘋;
  • 我家娃就愛扔食物,看見一地的食物殘渣、汁水,才知道什麼叫崩潰。

看到大家的各種委屈、吐槽,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233333。

想我那芽芽不到1歲,英姿颯爽、見啥扔啥!茶几上所有的東西,他都會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的、一件一件的給你扔到地上去。

他爹經常看得匪夷所思問我:

“芽芽跟茶几有什麼仇?怎麼什麼東西都不讓放?”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扔東西幾乎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階段

一般6個月以後,孩子開始進入手的敏感期,和口欲期一樣,孩子將探索的重心從口轉移到了手上。

事實上,每一個健康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用雙手去反覆探索世界的本能。

無論是拿、抓還是扔,都是孩子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認知理解過程。

孩子為啥都愛扔東西?

手部探索期—原來我的小手這麼厲害

大約6-8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開始有能力推倒甚至扔東西。

如果這個階段問“娃為什麼要扔東西?”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可以

事實上,最開始寶寶打掉、推倒或者扔掉他的安撫奶嘴、玩具、或者物品時,他只是試驗自己新發現、新獲得的運動技能

咦,原來我這肉嘟嘟的小手居然可以這麼厲害?

自己竟然可以控制它幹這麼厲害的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從最初緊握的小拳頭,到可以伸開手一把抓東西,到後邊兩三根手指地捏,再到把東西抓起來丟出去,每一步的發展都是寶寶對自己手部能力的提升。

能力不斷升級,自然也要不斷去試探。

所以,這個階段除了扔東西之外,打人、抓人、擰人、撓人,都屬於對新運動技能的探索

可別小看扔這個動作,它可是腦部肌肉骨骼以及協調共同作用的結果。

反覆扔東西,對於訓練寶寶手眼協調大有好處,對於聽覺、觸覺的發展,以及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探索世界—東西原來是這樣的

寶寶扔東西的背後,其實也在發現和研究物品發生了什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會使用兩種最大的感官:視覺和聽覺

  • 他們可視化地分析投擲出的物體的軌跡——他們能觀察到物體在移動時會“由大變小”。
  • 他們還使用聽力來判斷掉落在地面上的聲音——有些還會彈跳著“由強變弱”。

因為不理解原因,所以,他們只能用實踐證明自己的疑慮;他們會多次、反覆拋出好奇的物品,直到他們確認答案為止。

  • 原來透明的硬硬的東西扔出去會碎,併發出脆脆的聲音;
  • 毛毛的軟軟的東西扔出去不會碎,聲音也悶悶的;
  • 有些能放嘴裡吃的東西,扔地上會迸濺出鮮豔的汁水;
  • 薄薄的紙片,扔出去竟然能慢悠悠地飄。

“真是太神奇了,我要多試試。”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經過了反覆試驗,孩子發現圓形的能滾,方形的不會;玻璃杯會碎,餐巾不會……

通過這一系類扔的過程,孩子不斷地認識並瞭解周圍物品,認知能力也不斷提升。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在《兒童發展階段論中》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就是: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方式,兒童藉助這種方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

通過這一階段,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為對其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瞭解的“解決問題小能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嬰幼兒的認知能力包括的範圍很廣:知覺,記憶,專注力,運動,語言,思維和想象能力都屬於認知理解能力,並且認知能力的發展會影響映射到孩子在今後的智力發展!

我們平時對寶寶認知理解的開發,可能比較偏重教寶寶背首古詩,唱首歌。

其實不同階段,寶寶的認知發展也是有側重點的,特別是一些比較容易被忽略的關鍵點,如果能抓住這些關鍵點對寶寶順勢引導,對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也可謂錦上添花呢。

如何順利引導寶寶開發認知理解能力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0-1歲這個階段的寶寶,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那些認知發展關鍵點。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0-3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頭幾個月寶寶的能力發展相對簡單。

認知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讓寶寶感受到濃濃的愛意和關懷,和爸爸媽媽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

根據大多數研究認為,一個孩子個性形成的基礎建立在他與父母之間最早的互動之中(從出生到三歲)。

充滿愛和鼓勵的互動,安全的信任感,不僅有助於刺激寶寶大腦發育,也是寶寶後期可以積極對世界探索的一個主要因素。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寶寶每次感到不適的時候儘量及時響應,盡力去安撫他,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心,經常給寶寶溫和的身體接觸,比如擁抱寶寶,給寶寶建立起安全感。

  1. 這個階段寶寶對人臉非常感興趣,可以和寶寶多玩擋臉遊戲。
  2. 在給寶寶穿衣,洗澡,餵奶,玩耍,散步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唱歌或者聊天。並且及時迴應寶寶的表情,聲音或者肢體動作。
  3. 給寶寶提供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質地的顏色豐富的玩具。色彩豐富的書或者家庭相冊。

4-7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這個階段寶寶會理解一個重要的認知概念,並顯現出濃厚的興趣,就是因果關係(原因和結果的關係)。

4-5個月的寶寶可能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意識到當敲打或晃動搖鈴時,搖鈴會發出聲音。

在桌面上敲打某些東西或者把這些東西丟到地面時,還會引發養育者一連串的反應,包括有趣的表情,不同的聲音。

一旦寶寶明白自己可以引發這些有趣的反應,他就會繼續嘗試其他可以引發反應的方法。

不久之後,寶寶可能就開始出現一些煩人行為,反覆按動電燈開關,有時故意丟東西,就是為了看成人把它們撿起來或者做出不同的有趣的反應。

寶寶的這種看似“煩人”的行為,就是在學習因果關係和自身影響周圍環境能力的重要方式。

寶寶對這種引發一些簡單的事情的興趣會在前三年中一直延續下去,從這個階段一直到2歲的時候,寶寶會花很多時間探究自己行動產生的後果。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給孩子提供一些不易打碎,很輕而又大小適中的物體,比如家裡現有的塑料勺,木勺,成串的塑料鑰匙,不會碎的杯子,罐子,盒子,碗蓋,較大的塑料容器等,鼓勵他實踐自己的“理論”。
  2. 還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簡單的彈出式玩具,一些能夠發聲的,以及帶有簡單機械連接的玩具都能引起寶寶濃厚的興趣。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又能促進發育的環境,讓寶寶能夠自由地探索和移動。
  3. 平時可以和寶寶玩一些理解因果關係的小遊戲,比如吹泡泡,鼓勵寶寶用手抓泡泡,碰到泡泡,泡泡就會破。
  • 撿拾玩具互動練習

1、指著在地上的玩具對寶寶說:

“芽芽、把玩具汽車拿來”。

他拿來了,你就表揚他。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2、把著孩子的手,幫他把玩具拾起來,隨著孩子的不斷進步,減少對他的幫助。

3、放置一些餅乾、糖塊等容易引起孩子興趣的東西讓他拾起。

4、把一件小東西放在矮桌子上,以便讓孩子看得見它。把這件小東西慢慢推到桌子的一頭,再讓它掉下去,然後讓孩子拾起來。

5、如果東西掉在地上了,幫助孩子拾起來。等他自己能拾進來時,就不再幫助他,而僅用話語鼓勵他去拾進來。

7-9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這個階段,寶寶認知發展的另一重大發現就是物體即使離開他的視線也會仍然存在,即“物體恆存”的原理。

小嬰兒剛開始是不理解物體恆存這個概念的,以為世界就是由她能看到東西組成的。

大人離開房間,他會覺得是大人消失了。把玩具藏起來,他會覺得玩具徹底消失了。

直到4個月以後,寶寶才會在某個時間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比他想象中的更加穩定,藏起來的玩具不是真正消失了,媽媽離開了還會回來。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可以和寶寶一起玩一些物體恆存性的小遊戲。幫助寶寶理解物體恆存的最經典的遊戲就是藏寶貝。
  2. 我和芽芽這個階段最經常的玩法就是:用一塊毛巾或者手遮住自己的臉,再掀開毛巾或者等他主動來掀開。或者把玩具用布或者盒子蓋起來讓孩子找。
  3. 另一個很好玩的小遊戲,就是把絲巾或者舊圍巾塞入捲紙紙筒芯中或者你緊握的拳頭中,讓寶寶從另一端抽出來,也可以增進寶寶對物體恆存性的理解。
  • 模型板互動遊戲

1、先示範從模型板上拿出圓形塊給孩子看看。手把手地教孩子從模型板上拿出圓形塊,同時說:“好,拿出來”,孩子會拿了,就表揚他。輕輕指指桌子,用手指一指,讓他把圓形塊放在桌子上。

2、把圓形塊以外的形塊用透明膠帶固定起來或拿開,讓孩子只注意圓形塊。

3、把圓形的空線軸或小把手貼在圓形塊上,以便孩子容易把它拿出來。孩子會拿了,就表揚他。

4、在圓形塊下面貼上一張十分有趣的圖片,使孩子拿出圓形塊後能夠看見這張圖片。

9-12個月寶寶,認知發展的關鍵點

8個月以後,寶寶對物體恆存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刻,這個時期也是寶寶爆發“分離焦慮”的第一個時期。

嬰兒在7、8個月的時候開始出現短期記憶,之後開始穩定增長。在這個階段,寶寶對某些物體形象的記憶時間也變長了。

從這個階段開始,寶寶的模仿能力也逐漸增強。以前寶寶拿起玩具電話可能只是啃咬,敲打,這個階段還會模仿大人,把聽筒放在耳朵上。模仿大人也是寶寶的另外一個主要學習渠道。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可以繼續變化遊戲中的物體,和寶寶玩不同的藏寶貝遊戲,幫助寶寶學習物體恆存定律,還能刺激寶寶的記憶能力。
  2. 帶寶寶認識別的小朋友和家長,教孩子一些簡單的手勢,比如揮手再見,點頭表示是,增強寶寶的記憶能力,以及正面強化寶寶的模仿能力。
  • 動作指令互動遊戲

1、一邊說著:“拍拍手”,一邊作示範給孩子看。然後握著孩子的雙手,邊說:“拍拍手”,邊讓孩子拍手。

2、讓孩子坐在你的膝蓋上,從後面把著他的手臂,幫他拍手。他學會了,就對他微笑,抱抱他。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3、逐漸減輕對孩子的手所用的力,當你拍手,孩子主動模仿你的動作時,你要不斷地對他微笑,表揚他。

4、“來,讓我們拍拍手吧”,並對著孩子開始拍手。如果孩子模仿你拍手了,你就要鼓勵他。然後你停止示範,只說:“來,讓我們拍拍手吧!”若是孩子能一個人拍起手來,就表揚他。

5、鼓勵孩子模仿如下的動作:

A、拿起玩具話筒說:“喂!喂!”

B、聞一聞花朵。

C、搖晃玩具。

D、假裝從杯子裡喝水。

E、每隻手抓一塊積木,互相撞擊。

F、發出“喀喀”的咳嗽聲。

芽芽媽寫在最後

理解不同階段寶寶認知發展的側重點,除了幫助促進寶寶的發育,也有助於我們會更加理解一點寶寶,不至於因為寶寶一些看似“煩人”的行為輕易就失控發火哦,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趕緊動起來!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媽經常收到來自老母親們的抱怨:

  • 娃特別愛扔東西,手邊有啥扔啥,攔都攔不住;
  • 說了也不聽,撿起來繼續扔,一天就在家給娃撿東西了,簡直要瘋;
  • 我家娃就愛扔食物,看見一地的食物殘渣、汁水,才知道什麼叫崩潰。

看到大家的各種委屈、吐槽,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233333。

想我那芽芽不到1歲,英姿颯爽、見啥扔啥!茶几上所有的東西,他都會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的、一件一件的給你扔到地上去。

他爹經常看得匪夷所思問我:

“芽芽跟茶几有什麼仇?怎麼什麼東西都不讓放?”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扔東西幾乎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階段

一般6個月以後,孩子開始進入手的敏感期,和口欲期一樣,孩子將探索的重心從口轉移到了手上。

事實上,每一個健康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用雙手去反覆探索世界的本能。

無論是拿、抓還是扔,都是孩子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認知理解過程。

孩子為啥都愛扔東西?

手部探索期—原來我的小手這麼厲害

大約6-8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開始有能力推倒甚至扔東西。

如果這個階段問“娃為什麼要扔東西?”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可以

事實上,最開始寶寶打掉、推倒或者扔掉他的安撫奶嘴、玩具、或者物品時,他只是試驗自己新發現、新獲得的運動技能

咦,原來我這肉嘟嘟的小手居然可以這麼厲害?

自己竟然可以控制它幹這麼厲害的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從最初緊握的小拳頭,到可以伸開手一把抓東西,到後邊兩三根手指地捏,再到把東西抓起來丟出去,每一步的發展都是寶寶對自己手部能力的提升。

能力不斷升級,自然也要不斷去試探。

所以,這個階段除了扔東西之外,打人、抓人、擰人、撓人,都屬於對新運動技能的探索

可別小看扔這個動作,它可是腦部肌肉骨骼以及協調共同作用的結果。

反覆扔東西,對於訓練寶寶手眼協調大有好處,對於聽覺、觸覺的發展,以及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探索世界—東西原來是這樣的

寶寶扔東西的背後,其實也在發現和研究物品發生了什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會使用兩種最大的感官:視覺和聽覺

  • 他們可視化地分析投擲出的物體的軌跡——他們能觀察到物體在移動時會“由大變小”。
  • 他們還使用聽力來判斷掉落在地面上的聲音——有些還會彈跳著“由強變弱”。

因為不理解原因,所以,他們只能用實踐證明自己的疑慮;他們會多次、反覆拋出好奇的物品,直到他們確認答案為止。

  • 原來透明的硬硬的東西扔出去會碎,併發出脆脆的聲音;
  • 毛毛的軟軟的東西扔出去不會碎,聲音也悶悶的;
  • 有些能放嘴裡吃的東西,扔地上會迸濺出鮮豔的汁水;
  • 薄薄的紙片,扔出去竟然能慢悠悠地飄。

“真是太神奇了,我要多試試。”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經過了反覆試驗,孩子發現圓形的能滾,方形的不會;玻璃杯會碎,餐巾不會……

通過這一系類扔的過程,孩子不斷地認識並瞭解周圍物品,認知能力也不斷提升。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在《兒童發展階段論中》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就是: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方式,兒童藉助這種方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

通過這一階段,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為對其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瞭解的“解決問題小能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嬰幼兒的認知能力包括的範圍很廣:知覺,記憶,專注力,運動,語言,思維和想象能力都屬於認知理解能力,並且認知能力的發展會影響映射到孩子在今後的智力發展!

我們平時對寶寶認知理解的開發,可能比較偏重教寶寶背首古詩,唱首歌。

其實不同階段,寶寶的認知發展也是有側重點的,特別是一些比較容易被忽略的關鍵點,如果能抓住這些關鍵點對寶寶順勢引導,對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也可謂錦上添花呢。

如何順利引導寶寶開發認知理解能力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0-1歲這個階段的寶寶,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那些認知發展關鍵點。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0-3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頭幾個月寶寶的能力發展相對簡單。

認知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讓寶寶感受到濃濃的愛意和關懷,和爸爸媽媽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

根據大多數研究認為,一個孩子個性形成的基礎建立在他與父母之間最早的互動之中(從出生到三歲)。

充滿愛和鼓勵的互動,安全的信任感,不僅有助於刺激寶寶大腦發育,也是寶寶後期可以積極對世界探索的一個主要因素。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寶寶每次感到不適的時候儘量及時響應,盡力去安撫他,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心,經常給寶寶溫和的身體接觸,比如擁抱寶寶,給寶寶建立起安全感。

  1. 這個階段寶寶對人臉非常感興趣,可以和寶寶多玩擋臉遊戲。
  2. 在給寶寶穿衣,洗澡,餵奶,玩耍,散步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唱歌或者聊天。並且及時迴應寶寶的表情,聲音或者肢體動作。
  3. 給寶寶提供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質地的顏色豐富的玩具。色彩豐富的書或者家庭相冊。

4-7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這個階段寶寶會理解一個重要的認知概念,並顯現出濃厚的興趣,就是因果關係(原因和結果的關係)。

4-5個月的寶寶可能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意識到當敲打或晃動搖鈴時,搖鈴會發出聲音。

在桌面上敲打某些東西或者把這些東西丟到地面時,還會引發養育者一連串的反應,包括有趣的表情,不同的聲音。

一旦寶寶明白自己可以引發這些有趣的反應,他就會繼續嘗試其他可以引發反應的方法。

不久之後,寶寶可能就開始出現一些煩人行為,反覆按動電燈開關,有時故意丟東西,就是為了看成人把它們撿起來或者做出不同的有趣的反應。

寶寶的這種看似“煩人”的行為,就是在學習因果關係和自身影響周圍環境能力的重要方式。

寶寶對這種引發一些簡單的事情的興趣會在前三年中一直延續下去,從這個階段一直到2歲的時候,寶寶會花很多時間探究自己行動產生的後果。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給孩子提供一些不易打碎,很輕而又大小適中的物體,比如家裡現有的塑料勺,木勺,成串的塑料鑰匙,不會碎的杯子,罐子,盒子,碗蓋,較大的塑料容器等,鼓勵他實踐自己的“理論”。
  2. 還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簡單的彈出式玩具,一些能夠發聲的,以及帶有簡單機械連接的玩具都能引起寶寶濃厚的興趣。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又能促進發育的環境,讓寶寶能夠自由地探索和移動。
  3. 平時可以和寶寶玩一些理解因果關係的小遊戲,比如吹泡泡,鼓勵寶寶用手抓泡泡,碰到泡泡,泡泡就會破。
  • 撿拾玩具互動練習

1、指著在地上的玩具對寶寶說:

“芽芽、把玩具汽車拿來”。

他拿來了,你就表揚他。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2、把著孩子的手,幫他把玩具拾起來,隨著孩子的不斷進步,減少對他的幫助。

3、放置一些餅乾、糖塊等容易引起孩子興趣的東西讓他拾起。

4、把一件小東西放在矮桌子上,以便讓孩子看得見它。把這件小東西慢慢推到桌子的一頭,再讓它掉下去,然後讓孩子拾起來。

5、如果東西掉在地上了,幫助孩子拾起來。等他自己能拾進來時,就不再幫助他,而僅用話語鼓勵他去拾進來。

7-9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這個階段,寶寶認知發展的另一重大發現就是物體即使離開他的視線也會仍然存在,即“物體恆存”的原理。

小嬰兒剛開始是不理解物體恆存這個概念的,以為世界就是由她能看到東西組成的。

大人離開房間,他會覺得是大人消失了。把玩具藏起來,他會覺得玩具徹底消失了。

直到4個月以後,寶寶才會在某個時間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比他想象中的更加穩定,藏起來的玩具不是真正消失了,媽媽離開了還會回來。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可以和寶寶一起玩一些物體恆存性的小遊戲。幫助寶寶理解物體恆存的最經典的遊戲就是藏寶貝。
  2. 我和芽芽這個階段最經常的玩法就是:用一塊毛巾或者手遮住自己的臉,再掀開毛巾或者等他主動來掀開。或者把玩具用布或者盒子蓋起來讓孩子找。
  3. 另一個很好玩的小遊戲,就是把絲巾或者舊圍巾塞入捲紙紙筒芯中或者你緊握的拳頭中,讓寶寶從另一端抽出來,也可以增進寶寶對物體恆存性的理解。
  • 模型板互動遊戲

1、先示範從模型板上拿出圓形塊給孩子看看。手把手地教孩子從模型板上拿出圓形塊,同時說:“好,拿出來”,孩子會拿了,就表揚他。輕輕指指桌子,用手指一指,讓他把圓形塊放在桌子上。

2、把圓形塊以外的形塊用透明膠帶固定起來或拿開,讓孩子只注意圓形塊。

3、把圓形的空線軸或小把手貼在圓形塊上,以便孩子容易把它拿出來。孩子會拿了,就表揚他。

4、在圓形塊下面貼上一張十分有趣的圖片,使孩子拿出圓形塊後能夠看見這張圖片。

9-12個月寶寶,認知發展的關鍵點

8個月以後,寶寶對物體恆存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刻,這個時期也是寶寶爆發“分離焦慮”的第一個時期。

嬰兒在7、8個月的時候開始出現短期記憶,之後開始穩定增長。在這個階段,寶寶對某些物體形象的記憶時間也變長了。

從這個階段開始,寶寶的模仿能力也逐漸增強。以前寶寶拿起玩具電話可能只是啃咬,敲打,這個階段還會模仿大人,把聽筒放在耳朵上。模仿大人也是寶寶的另外一個主要學習渠道。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可以繼續變化遊戲中的物體,和寶寶玩不同的藏寶貝遊戲,幫助寶寶學習物體恆存定律,還能刺激寶寶的記憶能力。
  2. 帶寶寶認識別的小朋友和家長,教孩子一些簡單的手勢,比如揮手再見,點頭表示是,增強寶寶的記憶能力,以及正面強化寶寶的模仿能力。
  • 動作指令互動遊戲

1、一邊說著:“拍拍手”,一邊作示範給孩子看。然後握著孩子的雙手,邊說:“拍拍手”,邊讓孩子拍手。

2、讓孩子坐在你的膝蓋上,從後面把著他的手臂,幫他拍手。他學會了,就對他微笑,抱抱他。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3、逐漸減輕對孩子的手所用的力,當你拍手,孩子主動模仿你的動作時,你要不斷地對他微笑,表揚他。

4、“來,讓我們拍拍手吧”,並對著孩子開始拍手。如果孩子模仿你拍手了,你就要鼓勵他。然後你停止示範,只說:“來,讓我們拍拍手吧!”若是孩子能一個人拍起手來,就表揚他。

5、鼓勵孩子模仿如下的動作:

A、拿起玩具話筒說:“喂!喂!”

B、聞一聞花朵。

C、搖晃玩具。

D、假裝從杯子裡喝水。

E、每隻手抓一塊積木,互相撞擊。

F、發出“喀喀”的咳嗽聲。

芽芽媽寫在最後

理解不同階段寶寶認知發展的側重點,除了幫助促進寶寶的發育,也有助於我們會更加理解一點寶寶,不至於因為寶寶一些看似“煩人”的行為輕易就失控發火哦,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趕緊動起來!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芽芽媽經常收到來自老母親們的抱怨:

  • 娃特別愛扔東西,手邊有啥扔啥,攔都攔不住;
  • 說了也不聽,撿起來繼續扔,一天就在家給娃撿東西了,簡直要瘋;
  • 我家娃就愛扔食物,看見一地的食物殘渣、汁水,才知道什麼叫崩潰。

看到大家的各種委屈、吐槽,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233333。

想我那芽芽不到1歲,英姿颯爽、見啥扔啥!茶几上所有的東西,他都會一絲不苟、有條不紊的、一件一件的給你扔到地上去。

他爹經常看得匪夷所思問我:

“芽芽跟茶几有什麼仇?怎麼什麼東西都不讓放?”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扔東西幾乎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階段

一般6個月以後,孩子開始進入手的敏感期,和口欲期一樣,孩子將探索的重心從口轉移到了手上。

事實上,每一個健康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用雙手去反覆探索世界的本能。

無論是拿、抓還是扔,都是孩子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認知理解過程。

孩子為啥都愛扔東西?

手部探索期—原來我的小手這麼厲害

大約6-8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開始有能力推倒甚至扔東西。

如果這個階段問“娃為什麼要扔東西?”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可以

事實上,最開始寶寶打掉、推倒或者扔掉他的安撫奶嘴、玩具、或者物品時,他只是試驗自己新發現、新獲得的運動技能

咦,原來我這肉嘟嘟的小手居然可以這麼厲害?

自己竟然可以控制它幹這麼厲害的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從最初緊握的小拳頭,到可以伸開手一把抓東西,到後邊兩三根手指地捏,再到把東西抓起來丟出去,每一步的發展都是寶寶對自己手部能力的提升。

能力不斷升級,自然也要不斷去試探。

所以,這個階段除了扔東西之外,打人、抓人、擰人、撓人,都屬於對新運動技能的探索

可別小看扔這個動作,它可是腦部肌肉骨骼以及協調共同作用的結果。

反覆扔東西,對於訓練寶寶手眼協調大有好處,對於聽覺、觸覺的發展,以及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探索世界—東西原來是這樣的

寶寶扔東西的背後,其實也在發現和研究物品發生了什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會使用兩種最大的感官:視覺和聽覺

  • 他們可視化地分析投擲出的物體的軌跡——他們能觀察到物體在移動時會“由大變小”。
  • 他們還使用聽力來判斷掉落在地面上的聲音——有些還會彈跳著“由強變弱”。

因為不理解原因,所以,他們只能用實踐證明自己的疑慮;他們會多次、反覆拋出好奇的物品,直到他們確認答案為止。

  • 原來透明的硬硬的東西扔出去會碎,併發出脆脆的聲音;
  • 毛毛的軟軟的東西扔出去不會碎,聲音也悶悶的;
  • 有些能放嘴裡吃的東西,扔地上會迸濺出鮮豔的汁水;
  • 薄薄的紙片,扔出去竟然能慢悠悠地飄。

“真是太神奇了,我要多試試。”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經過了反覆試驗,孩子發現圓形的能滾,方形的不會;玻璃杯會碎,餐巾不會……

通過這一系類扔的過程,孩子不斷地認識並瞭解周圍物品,認知能力也不斷提升。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在《兒童發展階段論中》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就是: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方式,兒童藉助這種方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

通過這一階段,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為對其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瞭解的“解決問題小能手”。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嬰幼兒的認知能力包括的範圍很廣:知覺,記憶,專注力,運動,語言,思維和想象能力都屬於認知理解能力,並且認知能力的發展會影響映射到孩子在今後的智力發展!

我們平時對寶寶認知理解的開發,可能比較偏重教寶寶背首古詩,唱首歌。

其實不同階段,寶寶的認知發展也是有側重點的,特別是一些比較容易被忽略的關鍵點,如果能抓住這些關鍵點對寶寶順勢引導,對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也可謂錦上添花呢。

如何順利引導寶寶開發認知理解能力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0-1歲這個階段的寶寶,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那些認知發展關鍵點。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0-3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頭幾個月寶寶的能力發展相對簡單。

認知發展的關鍵因素就是,讓寶寶感受到濃濃的愛意和關懷,和爸爸媽媽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

根據大多數研究認為,一個孩子個性形成的基礎建立在他與父母之間最早的互動之中(從出生到三歲)。

充滿愛和鼓勵的互動,安全的信任感,不僅有助於刺激寶寶大腦發育,也是寶寶後期可以積極對世界探索的一個主要因素。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寶寶每次感到不適的時候儘量及時響應,盡力去安撫他,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心,經常給寶寶溫和的身體接觸,比如擁抱寶寶,給寶寶建立起安全感。

  1. 這個階段寶寶對人臉非常感興趣,可以和寶寶多玩擋臉遊戲。
  2. 在給寶寶穿衣,洗澡,餵奶,玩耍,散步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唱歌或者聊天。並且及時迴應寶寶的表情,聲音或者肢體動作。
  3. 給寶寶提供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質地的顏色豐富的玩具。色彩豐富的書或者家庭相冊。

4-7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這個階段寶寶會理解一個重要的認知概念,並顯現出濃厚的興趣,就是因果關係(原因和結果的關係)。

4-5個月的寶寶可能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意識到當敲打或晃動搖鈴時,搖鈴會發出聲音。

在桌面上敲打某些東西或者把這些東西丟到地面時,還會引發養育者一連串的反應,包括有趣的表情,不同的聲音。

一旦寶寶明白自己可以引發這些有趣的反應,他就會繼續嘗試其他可以引發反應的方法。

不久之後,寶寶可能就開始出現一些煩人行為,反覆按動電燈開關,有時故意丟東西,就是為了看成人把它們撿起來或者做出不同的有趣的反應。

寶寶的這種看似“煩人”的行為,就是在學習因果關係和自身影響周圍環境能力的重要方式。

寶寶對這種引發一些簡單的事情的興趣會在前三年中一直延續下去,從這個階段一直到2歲的時候,寶寶會花很多時間探究自己行動產生的後果。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給孩子提供一些不易打碎,很輕而又大小適中的物體,比如家裡現有的塑料勺,木勺,成串的塑料鑰匙,不會碎的杯子,罐子,盒子,碗蓋,較大的塑料容器等,鼓勵他實踐自己的“理論”。
  2. 還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簡單的彈出式玩具,一些能夠發聲的,以及帶有簡單機械連接的玩具都能引起寶寶濃厚的興趣。給寶寶提供一個安全又能促進發育的環境,讓寶寶能夠自由地探索和移動。
  3. 平時可以和寶寶玩一些理解因果關係的小遊戲,比如吹泡泡,鼓勵寶寶用手抓泡泡,碰到泡泡,泡泡就會破。
  • 撿拾玩具互動練習

1、指著在地上的玩具對寶寶說:

“芽芽、把玩具汽車拿來”。

他拿來了,你就表揚他。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2、把著孩子的手,幫他把玩具拾起來,隨著孩子的不斷進步,減少對他的幫助。

3、放置一些餅乾、糖塊等容易引起孩子興趣的東西讓他拾起。

4、把一件小東西放在矮桌子上,以便讓孩子看得見它。把這件小東西慢慢推到桌子的一頭,再讓它掉下去,然後讓孩子拾起來。

5、如果東西掉在地上了,幫助孩子拾起來。等他自己能拾進來時,就不再幫助他,而僅用話語鼓勵他去拾進來。

7-9個月寶寶,認知發展關鍵點

這個階段,寶寶認知發展的另一重大發現就是物體即使離開他的視線也會仍然存在,即“物體恆存”的原理。

小嬰兒剛開始是不理解物體恆存這個概念的,以為世界就是由她能看到東西組成的。

大人離開房間,他會覺得是大人消失了。把玩具藏起來,他會覺得玩具徹底消失了。

直到4個月以後,寶寶才會在某個時間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比他想象中的更加穩定,藏起來的玩具不是真正消失了,媽媽離開了還會回來。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可以和寶寶一起玩一些物體恆存性的小遊戲。幫助寶寶理解物體恆存的最經典的遊戲就是藏寶貝。
  2. 我和芽芽這個階段最經常的玩法就是:用一塊毛巾或者手遮住自己的臉,再掀開毛巾或者等他主動來掀開。或者把玩具用布或者盒子蓋起來讓孩子找。
  3. 另一個很好玩的小遊戲,就是把絲巾或者舊圍巾塞入捲紙紙筒芯中或者你緊握的拳頭中,讓寶寶從另一端抽出來,也可以增進寶寶對物體恆存性的理解。
  • 模型板互動遊戲

1、先示範從模型板上拿出圓形塊給孩子看看。手把手地教孩子從模型板上拿出圓形塊,同時說:“好,拿出來”,孩子會拿了,就表揚他。輕輕指指桌子,用手指一指,讓他把圓形塊放在桌子上。

2、把圓形塊以外的形塊用透明膠帶固定起來或拿開,讓孩子只注意圓形塊。

3、把圓形的空線軸或小把手貼在圓形塊上,以便孩子容易把它拿出來。孩子會拿了,就表揚他。

4、在圓形塊下面貼上一張十分有趣的圖片,使孩子拿出圓形塊後能夠看見這張圖片。

9-12個月寶寶,認知發展的關鍵點

8個月以後,寶寶對物體恆存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刻,這個時期也是寶寶爆發“分離焦慮”的第一個時期。

嬰兒在7、8個月的時候開始出現短期記憶,之後開始穩定增長。在這個階段,寶寶對某些物體形象的記憶時間也變長了。

從這個階段開始,寶寶的模仿能力也逐漸增強。以前寶寶拿起玩具電話可能只是啃咬,敲打,這個階段還會模仿大人,把聽筒放在耳朵上。模仿大人也是寶寶的另外一個主要學習渠道。

  • 父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寶寶發展認知?
  1. 可以繼續變化遊戲中的物體,和寶寶玩不同的藏寶貝遊戲,幫助寶寶學習物體恆存定律,還能刺激寶寶的記憶能力。
  2. 帶寶寶認識別的小朋友和家長,教孩子一些簡單的手勢,比如揮手再見,點頭表示是,增強寶寶的記憶能力,以及正面強化寶寶的模仿能力。
  • 動作指令互動遊戲

1、一邊說著:“拍拍手”,一邊作示範給孩子看。然後握著孩子的雙手,邊說:“拍拍手”,邊讓孩子拍手。

2、讓孩子坐在你的膝蓋上,從後面把著他的手臂,幫他拍手。他學會了,就對他微笑,抱抱他。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3、逐漸減輕對孩子的手所用的力,當你拍手,孩子主動模仿你的動作時,你要不斷地對他微笑,表揚他。

4、“來,讓我們拍拍手吧”,並對著孩子開始拍手。如果孩子模仿你拍手了,你就要鼓勵他。然後你停止示範,只說:“來,讓我們拍拍手吧!”若是孩子能一個人拍起手來,就表揚他。

5、鼓勵孩子模仿如下的動作:

A、拿起玩具話筒說:“喂!喂!”

B、聞一聞花朵。

C、搖晃玩具。

D、假裝從杯子裡喝水。

E、每隻手抓一塊積木,互相撞擊。

F、發出“喀喀”的咳嗽聲。

芽芽媽寫在最後

理解不同階段寶寶認知發展的側重點,除了幫助促進寶寶的發育,也有助於我們會更加理解一點寶寶,不至於因為寶寶一些看似“煩人”的行為輕易就失控發火哦,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們趕緊動起來!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14個方法,教你提高0-1歲寶寶的認知理解,不再煩惱娃亂扔東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