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米歇爾奧巴馬的母親:要想孩子人生開掛,從小就別逼孩子聽話

01

最近在看米歇爾.奧巴馬的親筆自傳《成為》,書的第一部分講述的是她的家庭以及她的成長經歷。生長於一個普通黑人家庭的女孩能成為美國第一夫人絕非偶然。家庭氛圍、父母的教育方式、童年經歷都可以發現這一點。

其中提到母親對她的影響,母親教會她,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掌控力,自己的決定自己做。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她愛克雷格和我,但是並不過分干預我們。她的目標是把我們推向世界。“我培養的不是小孩子”,她跟我們說,“是未來的大人”。她的每個行動背後都有一種沉著的自信作為支撐,那就是她會把我們培養成未來的大人。我們的決定要自己來做。這不是她的生活,是我們的生活,而且永遠是我們的。

米歇爾的童年經歷和成長經歷中的很多故事,可以看到她正是這麼做的。

她很不喜歡吃雞蛋,可是她們家的早餐就是吃雞蛋。她就問她的媽媽為什麼要吃雞蛋?她媽媽說為了補充蛋白質。她就跟媽媽說花生醬也可以補充蛋白質啊。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由此引發了一場關於早餐補充蛋白質的討論。最後媽媽改變了自己的立場,她的早餐不用再吃雞蛋了,可以吃自己喜歡的塗抹花生醬和果醬的三明治。

在她高中畢業前,想報考了普林斯頓大學,可是她的大學申請顧問卻告訴她,她不是普林斯頓的料兒。當還沒有嘗試去努力的時候,就被暗示會失敗,這讓米歇爾怒氣沖天,自尊心受到了嚴重打擊。但有一點,她始終相信自己。她說“我不會讓一個人的觀點動搖我對自己的看法。我會調整方法,但是不會改變目標。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她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米歇爾的身上始終表現出這樣的特質: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她不聽父母的話,不聽鋼琴老師的話,不聽大學顧問的話……,她只聽自己的話,自己做決定,自己去做,遇到困難就去想辦法。

不管是普通的黑人女孩米歇爾,還是後來的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又或是你我,不管我們將來會成為怎樣的自己,過上怎樣的生活,有一點都是明確的,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得自己去過自己的生活,屬於我們的生活,只有我們來決定,也只有我們能負責。

這一點我們深深的明白,因為我們是大人。可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最喜歡的卻是她們聽話,聽我們的話,聽我們替他們做的決定。很多的媽媽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話而感到苦惱、生氣。想方設法的想要孩子聽話。一個聽話的孩子,就像求而不得的的珍寶,讓人羨慕。

學學米歇爾奧巴馬的母親:要想孩子人生開掛,從小就別逼孩子聽話

02

我們為什麼如此執著,特別希望孩子聽話,甚至把聽話當成好孩子的標籤?

上週末,帶兒子去小區的遊樂場去玩,我在邊上等著,坐在旁邊的也是一位陪孩子來玩的媽媽,閒聊了幾句。她是個全職媽媽,女兒上幼兒園大班了,很乖很聽話,這讓她挺驕傲的。後來,我親眼看到這個孩子有多麼聽話。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裡,她跑過來找了媽媽好幾次。每次都是帶著問題。

媽媽,我能去玩那個高一點的滑滑梯嗎?

媽媽,我也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怎麼辦?

媽媽,我有點熱了,可以脫衣服嗎?

媽媽,有個小朋友踩到我的裙子裡,裙子髒了怎麼辦?

媽媽,我想玩那個蹺蹺板,可是兩個小朋友一直不下來怎麼辦?

然後媽媽就一次次的給予指示和答案,然後孩子就照著去做。媽媽樂此不疲,孩子習以為常。

學學米歇爾奧巴馬的母親:要想孩子人生開掛,從小就別逼孩子聽話

我們為什麼這麼喜歡孩子聽話?當然是為了孩子好啊,這一定是腦子裡冒出來的第一個答案。可如果自己靜下來仔細想一想,隱藏的目的其實是這樣的:

孩子聽我們的話,可以給我們減少麻煩

孩子很多事情不懂,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一旦做出錯誤的決定,就會給我們帶來麻煩和不便。

比如說脫衣服這事兒,萬一著涼了,就得生病,生生病就得有人照顧,就得找醫生,就會給我們增加很多事情。

比如說哪裡能玩,哪裡不能玩,如果滑滑梯上髒兮兮的,孩子跑上去玩,把剛穿的衣服弄髒了,回家又得洗,給我們增加事情。如果有發生危險的可能,讓孩子磕著了碰著了,也是給我們帶來麻煩。

孩子聽我們的話,也可以給她自己減少麻煩

比如說,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去嘗試,有可能出錯,做不好,自己也會有挫敗感

比如說,他玩的時候受傷了,自己也會覺得疼,也會哭

比如說,他自己去跟小朋友們交流,去處理事情,結果被決絕了,或者沒達成自己希望的,心裡也會有點傷心難過。

我們可以給他們庇護,我們可以幫他們做出眼下看來正確的決定

孩子聽我們的話,會讓我們特別有掌控感,有安全感,也有存在感,我們覺得特有“面子”

在傳統的育兒觀念中,父母就是權威,說的話孩子就得聽。誰家孩子要是不聽父母的話,別人可能會覺得這父母太弱了,連個孩子都震不住。

即使別人根本沒這麼想,自己心裡也會這麼想,在孩子面前失了面子可不行。

所以,孩子聽話,就變成了爹媽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和麵子必須要做到的事兒。

同時,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在尋找安全感,這種需求會伴隨人的一生。而掌控感就會讓人有安全感。所以我們潛意識裡總是希望能夠掌控別人,這種掌控感會讓我們有成就感,安全感,對我們很受用。

妻子總是希望丈夫聽自己的話,上級總是希望下屬聽自己的話,父親總是希望兒子聽自己的話。我通過控制別人,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我們覺得我們說的都是對的,孩子聽我們的話去做就都是對的。

我們說的真的都是對的嗎?我們以為是。我們常常喜歡說,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然後對自己的經驗堅信不疑。我們是有經驗,但是我們的經驗也是我們的限制。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對很多問題的認識,是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站在我們過往經驗和經歷的角度,在我們已有的思維模式下得出的結論。其實很多事情孩子看的比我們更清楚,因為我們已經在成長中帶上了“濾鏡”。

而且,我們站在30歲的高度,去指手劃腳一個3歲的孩子,再好的經驗和方法未必合適。但我們覺得合適,我們覺得正確。因為我們一直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學學米歇爾奧巴馬的母親:要想孩子人生開掛,從小就別逼孩子聽話

03

聽話,不會讓孩子的人生從此開掛,反而會讓他走的更慢,更難。

聽話,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性,長不出獨立的能力

只要遇到事情就找爸媽,自己不用思考,不用想辦法,只要聽話就好。如果我們的孩子永遠都只是三五歲的孩子,這樣當然沒什麼問題,如果自己不嫌煩的話。如果我們的孩子遇到的問題,永遠都是那些吃喝拉撒的,那些簡單的我們足以輕鬆搞定的,如果我們永遠都可以陪在他身邊,永遠都能替他擺平一切。聽話,還真是足以讓孩子過好一生的品質。

可我們都知道,並非如此。孩子會慢慢長大,我們會慢慢老去,他一定會離開我們,他也必須獨自去面對生活,他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各種各樣的不如意,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坑,一定會掉進去很多次。我們幫不了,而這在生命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常態。

只學會了聽話,他拿什麼在成長的路上去披荊斬棘?拿什麼去獨當一面,為自己遮風擋雨?

學學米歇爾奧巴馬的母親:要想孩子人生開掛,從小就別逼孩子聽話

聽話,容易讓孩子活在別人的影子裡,不幸也總是會如影相隨

如果小時候總是被要求聽話,因為聽話而被父母喜歡,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安全感和價值觀都寄託在別人身上。好像只有被別人喜歡才是有意義的,只有聽話別人才會喜歡,只有讓別人高興別人才會喜歡。在現實世界裡這該是多麼不幸,要多少次委曲求全,要為別人而活。

我有一個朋友,她從來不跟別人爭什麼,只要別人想要的,她有的,她都會去讓,都會去給。在別人看來她是那麼好,那麼善良,那麼善解人意。在一次聊天的時候,我也向別人一樣誇誇她,隨口問一句,你咋這麼好呢?她突然哭了,哭的特別傷心,特別委屈。

她跟我講了一件小時候的事情,她媽媽的一個朋友帶著一個小女孩去她們家玩。帶了一個小玩偶,回家的時候那個小女孩特別喜歡她的一個玩偶,就要跟她交換。她也特別喜歡那個玩偶,不想換,一直緊緊的抓在手裡。結果她媽媽也要她交換,還跟她說,如果不換,大家都不喜歡她了。她還是換了。後來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狠毒,在她的記憶裡,她的媽媽跟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要聽話啊,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你。

再後來,她就真的變成了那個別人喜歡的孩子。她不敢拒絕,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不敢去爭,因為她害怕衝突,害怕別人因此而不喜歡她。她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也特別敏感。她感覺自己就是為別人而活著,也常常覺得很累,覺得自己總是在裝。可又習慣了這樣的方式。她總是相信別人眼裡的自己,而不是那個真實的自己。她的喜怒哀樂,成功與失敗,好與壞好像都握在別人手裡。掙脫不了

我們從出生開始,終其一生都是在尋找安全感和歸屬感,而情感上無法獨立的人,這些都來自於他人的看法,而不是自己的努力。我們太聽別人的話,一旦無法取悅別人就會沮喪,一旦不被認可,就會感到傷害。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手裡去掌控,這才是最大的不幸。

學學米歇爾奧巴馬的母親:要想孩子人生開掛,從小就別逼孩子聽話

04

不聽話,才是孩子從小就應該培養的能力,才是可以幫孩子人生開掛的技能,才是我們特別重要的事兒

童話大王鄭淵潔在《鄭淵潔家庭教育課》中這樣寫到:

作為家長,應該清楚什麼樣的人才能取得人生成功。不盲從權威,敢於質疑,有自己的主見,不隨波逐流,應該是一個人能獲得人生成功的基本素質。能擁有以上素質的人,是從小日積月累形成。

我們要教會孩子的不是如何聽話,而是不聽話,有自己的思考,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努力。

1、不要把聽話作為對孩子的一種表揚掛在嘴邊。人性的本質是渴望被欣賞。而孩子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肯定。他們會把表揚當成認可,然後努力去保持媽媽喜歡的這種行為。如果聽話是能得到表揚的,他們就會去追求,就會通過聽話的去得到肯定。

慢慢的,聽話會變成一種習慣,聽父母的話,聽別人的話,只會聽話。如果想讓孩子有主見、有想法,就先從自己開始,不要把聽話就是媽媽喜歡的行為,就是能得到肯定的行為這樣的信息傳遞給孩子。

學學米歇爾奧巴馬的母親:要想孩子人生開掛,從小就別逼孩子聽話

2、鼓勵孩子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從家裡開始練習。從孩子的時候開始,就真正的把他當成家庭的一份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不管是家裡的事兒,還是孩子自己的事兒,引導孩子,鼓勵孩子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部分對錯,都要表現出尊重,尊重孩子發言的權利。對於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孩子自身的事情,尊重孩子的決定。

很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表現的膽小懦弱時,就會覺得生氣,就會覺得孩子不爭氣。可是很少反省自己,在家裡給過孩子練習的機會嗎,給過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嗎?尊重過她的想法嗎?如果沒有或者很少,那就是自己的問題,要從自己開始改變。

從兒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們家裡但凡大小事,我都喜歡邀請兒子一起參與討論,讓他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跟他有關的事情更是如此。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離開家,走到外面,即使面對別人,交流的過程中,他也能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敢於維護自己的權利。善良才會有鋒芒,才能守住自己的底線。

前幾天的晚上他跟說,學校要開運動會了,很遺憾他不能去參加輪滑(他一直在上輪話的興趣班,自我感覺技術不錯)。我就問他為什麼啊,他說學校只讓高年級的參加,他們一年級的都不能報名。為此,他還找老師了。雖然最後還是不行,可是我為他敢於去找老師爭取機會,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感到高興。

學學米歇爾奧巴馬的母親:要想孩子人生開掛,從小就別逼孩子聽話

3、鼓勵孩子自己去思考,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人說人生就像打遊戲,不斷的遇到怪獸,不斷的打敗怪獸,然後不斷的升級。而人生就是不斷的遇到的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不斷的提升能力,不斷的沉澱,不斷的成長。而在這個過程中,特別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獨立思考能力。這也是需要從小開始,不斷練習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急著拋出答案,不要著急去擺平,不要總是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把機會留給孩子,鼓勵他們自己去思考,自己想辦法,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不要盲從別人,也不要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學學米歇爾奧巴馬的母親:要想孩子人生開掛,從小就別逼孩子聽話

4、給孩子質疑父母的權利,從家裡開始,從小開始,培養質疑精神。如果覺得什麼都是理所當然,很難會有什麼進步。在我工作的這十多年裡也深刻體會到了它的重要性。在公司一直沒有進步,得不到重用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從不質疑或者很少質疑。看不到問題,當然也不會去改善,工作在她們手裡永遠做不出超值。

如果你給她提個改善建議,她還會說,以前就是這麼做的,前面的人交接給我的時候就是這麼做的。就意味著可以一直這麼做下去,這麼做就是最優的,所以沒有問題。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而不去質疑,則永遠看不到問題,發現不了問題,就很難有新的想法,新的進步。

爸爸媽媽說的不一定都是對的,別人說的也不一定都是對的。有質疑,才會思考,才會有更好的答案,才會有成長和進步。

學學米歇爾奧巴馬的母親:要想孩子人生開掛,從小就別逼孩子聽話

你為什麼那麼想讓自己的孩子聽話?除非你覺得,聽話是能夠讓孩子過好這一生的技能。否則,千萬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只會聽話的好孩子,一點都不好,越長大越不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