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不完美媽媽 自行車 文章 奶果媽媽 2019-09-10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家長"瞎謙虛"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裡騎自行車,有個阿姨看到了,誇獎著孩子說:"這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騎自行車啦,還騎得這麼熟練,真是了不得!"孩子媽媽隨口回覆道:"哪裡!哪裡!好多比他小的小孩都能騎得比他好呢,我家這孩子算是挺笨手笨腳的了。"孩子聽完,氣嘟嘟地走了。

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時,習慣性地回覆:"哪裡!哪裡!"是常見的中國父母的謙虛和禮儀方式,然而對孩子而言,很多時候卻像一劑毒藥,會扼殺孩子稚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像這位媽媽,她的過分謙虛,其實是對孩子努力成果的否定,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面子",更別說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了。長此以往,孩子的努力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表揚,還經常在生人面前被"比"下去,孩子便會怠於努力進取,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

"謙受益,滿招損"是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耳熟能詳的訓誡,父母們除了說是出於習慣性地禮貌回覆外,還有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別人的誇獎而變得驕傲自大,永遠保持謙虛和進取心,別人都誇了父母要是肯定了或者再誇一遍,孩子豈不是就飛上天了,這就是中國父母在教育子女時的習慣性思維。但其實不然。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家長"瞎謙虛"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裡騎自行車,有個阿姨看到了,誇獎著孩子說:"這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騎自行車啦,還騎得這麼熟練,真是了不得!"孩子媽媽隨口回覆道:"哪裡!哪裡!好多比他小的小孩都能騎得比他好呢,我家這孩子算是挺笨手笨腳的了。"孩子聽完,氣嘟嘟地走了。

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時,習慣性地回覆:"哪裡!哪裡!"是常見的中國父母的謙虛和禮儀方式,然而對孩子而言,很多時候卻像一劑毒藥,會扼殺孩子稚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像這位媽媽,她的過分謙虛,其實是對孩子努力成果的否定,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面子",更別說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了。長此以往,孩子的努力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表揚,還經常在生人面前被"比"下去,孩子便會怠於努力進取,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

"謙受益,滿招損"是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耳熟能詳的訓誡,父母們除了說是出於習慣性地禮貌回覆外,還有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別人的誇獎而變得驕傲自大,永遠保持謙虛和進取心,別人都誇了父母要是肯定了或者再誇一遍,孩子豈不是就飛上天了,這就是中國父母在教育子女時的習慣性思維。但其實不然。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相較之下西方人所接受的文化,讓他們更加地去欣賞他人,同時也大方地接受來自他人的讚美,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成長的孩子確實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有這麼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因為掌握不住顫音而被老師排除在合唱團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園裡傷心地流淚。她想:我為什麼不能去唱歌呢?想著想著,小女孩就低聲唱起來。

"唱得真好!"這時傳來說話的聲音,"謝謝你,小姑娘,你讓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小姑娘驚呆了!說話的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人,他說完後站起來獨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時,那老人還坐在原來的位置上,小女孩於是又唱起來,老人聚精會神地聽著,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就這樣,過了許多年,小女孩也成了有名的歌星!

她忘不了公園靠椅上那慈祥的老人。一天,她特意去公園找老人,但那兒只剩下了一張孤獨的長長的靠椅。知情人告訴她:"老人死了,他聾了二十年了。"姑娘驚呆了。那個天天聚精會神聽一個小女孩唱歌並熱情讚揚她的老人竟是個聾子!但卻是這位老者對她歌唱的讚美給了她無比的勇氣和力量,讓她相信自己的才華,挖掘自己的潛力,最終自信滿滿地站在更廣大的舞臺上。

像這樣的誇孩子的場景在西方教育裡十分常見,絕大部分外國的父母對待孩子從來不缺乏讚美,因此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落落大方、自信滿滿。

有位常年在美國的朋友告訴我,當你問起那些國外的孩子說,長大要當什麼的時候,那些孩子會昂首挺胸地告訴你:"我要當總統;我要當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科學家;我要成為一名像007一樣的特工……"他們自信敢於表現自己,完全不像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含蓄內斂。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家長"瞎謙虛"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裡騎自行車,有個阿姨看到了,誇獎著孩子說:"這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騎自行車啦,還騎得這麼熟練,真是了不得!"孩子媽媽隨口回覆道:"哪裡!哪裡!好多比他小的小孩都能騎得比他好呢,我家這孩子算是挺笨手笨腳的了。"孩子聽完,氣嘟嘟地走了。

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時,習慣性地回覆:"哪裡!哪裡!"是常見的中國父母的謙虛和禮儀方式,然而對孩子而言,很多時候卻像一劑毒藥,會扼殺孩子稚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像這位媽媽,她的過分謙虛,其實是對孩子努力成果的否定,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面子",更別說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了。長此以往,孩子的努力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表揚,還經常在生人面前被"比"下去,孩子便會怠於努力進取,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

"謙受益,滿招損"是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耳熟能詳的訓誡,父母們除了說是出於習慣性地禮貌回覆外,還有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別人的誇獎而變得驕傲自大,永遠保持謙虛和進取心,別人都誇了父母要是肯定了或者再誇一遍,孩子豈不是就飛上天了,這就是中國父母在教育子女時的習慣性思維。但其實不然。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相較之下西方人所接受的文化,讓他們更加地去欣賞他人,同時也大方地接受來自他人的讚美,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成長的孩子確實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有這麼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因為掌握不住顫音而被老師排除在合唱團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園裡傷心地流淚。她想:我為什麼不能去唱歌呢?想著想著,小女孩就低聲唱起來。

"唱得真好!"這時傳來說話的聲音,"謝謝你,小姑娘,你讓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小姑娘驚呆了!說話的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人,他說完後站起來獨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時,那老人還坐在原來的位置上,小女孩於是又唱起來,老人聚精會神地聽著,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就這樣,過了許多年,小女孩也成了有名的歌星!

她忘不了公園靠椅上那慈祥的老人。一天,她特意去公園找老人,但那兒只剩下了一張孤獨的長長的靠椅。知情人告訴她:"老人死了,他聾了二十年了。"姑娘驚呆了。那個天天聚精會神聽一個小女孩唱歌並熱情讚揚她的老人竟是個聾子!但卻是這位老者對她歌唱的讚美給了她無比的勇氣和力量,讓她相信自己的才華,挖掘自己的潛力,最終自信滿滿地站在更廣大的舞臺上。

像這樣的誇孩子的場景在西方教育裡十分常見,絕大部分外國的父母對待孩子從來不缺乏讚美,因此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落落大方、自信滿滿。

有位常年在美國的朋友告訴我,當你問起那些國外的孩子說,長大要當什麼的時候,那些孩子會昂首挺胸地告訴你:"我要當總統;我要當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科學家;我要成為一名像007一樣的特工……"他們自信敢於表現自己,完全不像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含蓄內斂。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02孩子的信心來源於父母的誇獎

每個家長都指望孩子今後能有出息,而孩子有沒有出息並不只是看孩子有多麼天賦異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家長的為人處事等,都對孩子今後的性格塑造起著無比重要的影響作用。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成長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靈,賞識和鼓勵尤為重要。一句話、一舉手、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父母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能給孩子傳遞欣賞的信號。

幾年前有這樣一個案例:有個女孩長得不漂亮,經常受到小夥伴的嘲笑和孤立。女孩很難過,媽媽看見女兒每天鬱鬱寡歡的樣子,想了個辦法。

媽媽每天都誇讚女兒"今天很漂亮",並找來她的同學和老師,讓大家每天都誇讚女兒"今天很漂亮"。

幾個月後女兒果然變漂亮了,在同學中也變的受歡迎了。

俗話說相由心生,女孩聽到周遭的言語都是——她今天很漂亮。她從心裡也確信——自己很漂亮,長此以往,就真的變漂亮了。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漂亮",久而久之,即便是醜陋也會變漂亮;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勇敢",久而久之,即便是膽小也會變勇敢;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勤勞",久而久之,即便是懶惰也會變勤勞;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禮貌",久而久之,即便是無禮也會變禮貌;

……

孩子開掛的人生,從父母的"不謙虛"開始。

當你欣然接受這個觀點後,你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讓我來為你答疑解惑吧!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家長"瞎謙虛"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裡騎自行車,有個阿姨看到了,誇獎著孩子說:"這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騎自行車啦,還騎得這麼熟練,真是了不得!"孩子媽媽隨口回覆道:"哪裡!哪裡!好多比他小的小孩都能騎得比他好呢,我家這孩子算是挺笨手笨腳的了。"孩子聽完,氣嘟嘟地走了。

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時,習慣性地回覆:"哪裡!哪裡!"是常見的中國父母的謙虛和禮儀方式,然而對孩子而言,很多時候卻像一劑毒藥,會扼殺孩子稚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像這位媽媽,她的過分謙虛,其實是對孩子努力成果的否定,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面子",更別說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了。長此以往,孩子的努力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表揚,還經常在生人面前被"比"下去,孩子便會怠於努力進取,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

"謙受益,滿招損"是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耳熟能詳的訓誡,父母們除了說是出於習慣性地禮貌回覆外,還有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別人的誇獎而變得驕傲自大,永遠保持謙虛和進取心,別人都誇了父母要是肯定了或者再誇一遍,孩子豈不是就飛上天了,這就是中國父母在教育子女時的習慣性思維。但其實不然。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相較之下西方人所接受的文化,讓他們更加地去欣賞他人,同時也大方地接受來自他人的讚美,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成長的孩子確實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有這麼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因為掌握不住顫音而被老師排除在合唱團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園裡傷心地流淚。她想:我為什麼不能去唱歌呢?想著想著,小女孩就低聲唱起來。

"唱得真好!"這時傳來說話的聲音,"謝謝你,小姑娘,你讓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小姑娘驚呆了!說話的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人,他說完後站起來獨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時,那老人還坐在原來的位置上,小女孩於是又唱起來,老人聚精會神地聽著,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就這樣,過了許多年,小女孩也成了有名的歌星!

她忘不了公園靠椅上那慈祥的老人。一天,她特意去公園找老人,但那兒只剩下了一張孤獨的長長的靠椅。知情人告訴她:"老人死了,他聾了二十年了。"姑娘驚呆了。那個天天聚精會神聽一個小女孩唱歌並熱情讚揚她的老人竟是個聾子!但卻是這位老者對她歌唱的讚美給了她無比的勇氣和力量,讓她相信自己的才華,挖掘自己的潛力,最終自信滿滿地站在更廣大的舞臺上。

像這樣的誇孩子的場景在西方教育裡十分常見,絕大部分外國的父母對待孩子從來不缺乏讚美,因此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落落大方、自信滿滿。

有位常年在美國的朋友告訴我,當你問起那些國外的孩子說,長大要當什麼的時候,那些孩子會昂首挺胸地告訴你:"我要當總統;我要當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科學家;我要成為一名像007一樣的特工……"他們自信敢於表現自己,完全不像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含蓄內斂。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02孩子的信心來源於父母的誇獎

每個家長都指望孩子今後能有出息,而孩子有沒有出息並不只是看孩子有多麼天賦異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家長的為人處事等,都對孩子今後的性格塑造起著無比重要的影響作用。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成長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靈,賞識和鼓勵尤為重要。一句話、一舉手、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父母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能給孩子傳遞欣賞的信號。

幾年前有這樣一個案例:有個女孩長得不漂亮,經常受到小夥伴的嘲笑和孤立。女孩很難過,媽媽看見女兒每天鬱鬱寡歡的樣子,想了個辦法。

媽媽每天都誇讚女兒"今天很漂亮",並找來她的同學和老師,讓大家每天都誇讚女兒"今天很漂亮"。

幾個月後女兒果然變漂亮了,在同學中也變的受歡迎了。

俗話說相由心生,女孩聽到周遭的言語都是——她今天很漂亮。她從心裡也確信——自己很漂亮,長此以往,就真的變漂亮了。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漂亮",久而久之,即便是醜陋也會變漂亮;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勇敢",久而久之,即便是膽小也會變勇敢;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勤勞",久而久之,即便是懶惰也會變勤勞;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禮貌",久而久之,即便是無禮也會變禮貌;

……

孩子開掛的人生,從父母的"不謙虛"開始。

當你欣然接受這個觀點後,你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讓我來為你答疑解惑吧!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 怎樣誇獎你的孩子才是適度的呢?

以上面這位孩子騎車的家長為例,如果她的說辭換成:"是啊,他最近練得很勤奮,我也看得出他進步很大。"那麼,孩子就能聽得出:媽媽認同阿姨的誇獎,而且是因為我最近練習的多,所以進步大。如此一來,孩子便會有動力去把事情堅持做得更加認真,同時對他的肯定也會讓他的信心大增,只要去努力了,遲早能有喜人的成果。

當面對他人對你孩子的誇獎時,正面的肯定孩子就行了,平淡又自然,不要表現出十分在意,也不要驕傲的誇張。這樣一來家長對孩子客觀的肯定和鼓勵,會讓他更好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家長"瞎謙虛"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裡騎自行車,有個阿姨看到了,誇獎著孩子說:"這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騎自行車啦,還騎得這麼熟練,真是了不得!"孩子媽媽隨口回覆道:"哪裡!哪裡!好多比他小的小孩都能騎得比他好呢,我家這孩子算是挺笨手笨腳的了。"孩子聽完,氣嘟嘟地走了。

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時,習慣性地回覆:"哪裡!哪裡!"是常見的中國父母的謙虛和禮儀方式,然而對孩子而言,很多時候卻像一劑毒藥,會扼殺孩子稚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像這位媽媽,她的過分謙虛,其實是對孩子努力成果的否定,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面子",更別說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了。長此以往,孩子的努力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表揚,還經常在生人面前被"比"下去,孩子便會怠於努力進取,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

"謙受益,滿招損"是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耳熟能詳的訓誡,父母們除了說是出於習慣性地禮貌回覆外,還有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別人的誇獎而變得驕傲自大,永遠保持謙虛和進取心,別人都誇了父母要是肯定了或者再誇一遍,孩子豈不是就飛上天了,這就是中國父母在教育子女時的習慣性思維。但其實不然。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相較之下西方人所接受的文化,讓他們更加地去欣賞他人,同時也大方地接受來自他人的讚美,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成長的孩子確實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有這麼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因為掌握不住顫音而被老師排除在合唱團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園裡傷心地流淚。她想:我為什麼不能去唱歌呢?想著想著,小女孩就低聲唱起來。

"唱得真好!"這時傳來說話的聲音,"謝謝你,小姑娘,你讓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小姑娘驚呆了!說話的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人,他說完後站起來獨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時,那老人還坐在原來的位置上,小女孩於是又唱起來,老人聚精會神地聽著,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就這樣,過了許多年,小女孩也成了有名的歌星!

她忘不了公園靠椅上那慈祥的老人。一天,她特意去公園找老人,但那兒只剩下了一張孤獨的長長的靠椅。知情人告訴她:"老人死了,他聾了二十年了。"姑娘驚呆了。那個天天聚精會神聽一個小女孩唱歌並熱情讚揚她的老人竟是個聾子!但卻是這位老者對她歌唱的讚美給了她無比的勇氣和力量,讓她相信自己的才華,挖掘自己的潛力,最終自信滿滿地站在更廣大的舞臺上。

像這樣的誇孩子的場景在西方教育裡十分常見,絕大部分外國的父母對待孩子從來不缺乏讚美,因此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落落大方、自信滿滿。

有位常年在美國的朋友告訴我,當你問起那些國外的孩子說,長大要當什麼的時候,那些孩子會昂首挺胸地告訴你:"我要當總統;我要當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科學家;我要成為一名像007一樣的特工……"他們自信敢於表現自己,完全不像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含蓄內斂。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02孩子的信心來源於父母的誇獎

每個家長都指望孩子今後能有出息,而孩子有沒有出息並不只是看孩子有多麼天賦異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家長的為人處事等,都對孩子今後的性格塑造起著無比重要的影響作用。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成長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靈,賞識和鼓勵尤為重要。一句話、一舉手、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父母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能給孩子傳遞欣賞的信號。

幾年前有這樣一個案例:有個女孩長得不漂亮,經常受到小夥伴的嘲笑和孤立。女孩很難過,媽媽看見女兒每天鬱鬱寡歡的樣子,想了個辦法。

媽媽每天都誇讚女兒"今天很漂亮",並找來她的同學和老師,讓大家每天都誇讚女兒"今天很漂亮"。

幾個月後女兒果然變漂亮了,在同學中也變的受歡迎了。

俗話說相由心生,女孩聽到周遭的言語都是——她今天很漂亮。她從心裡也確信——自己很漂亮,長此以往,就真的變漂亮了。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漂亮",久而久之,即便是醜陋也會變漂亮;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勇敢",久而久之,即便是膽小也會變勇敢;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勤勞",久而久之,即便是懶惰也會變勤勞;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禮貌",久而久之,即便是無禮也會變禮貌;

……

孩子開掛的人生,從父母的"不謙虛"開始。

當你欣然接受這個觀點後,你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讓我來為你答疑解惑吧!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 怎樣誇獎你的孩子才是適度的呢?

以上面這位孩子騎車的家長為例,如果她的說辭換成:"是啊,他最近練得很勤奮,我也看得出他進步很大。"那麼,孩子就能聽得出:媽媽認同阿姨的誇獎,而且是因為我最近練習的多,所以進步大。如此一來,孩子便會有動力去把事情堅持做得更加認真,同時對他的肯定也會讓他的信心大增,只要去努力了,遲早能有喜人的成果。

當面對他人對你孩子的誇獎時,正面的肯定孩子就行了,平淡又自然,不要表現出十分在意,也不要驕傲的誇張。這樣一來家長對孩子客觀的肯定和鼓勵,會讓他更好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 沒有誇讚孩子的機會怎麼辦呢?

1、最好的教育在細節裡,沒有哪個孩子沒有優點。這就需要我們善於觀察細節,留心觀察孩子。

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在見到兒子嘟嘟連續幾天自覺練琴後,跟兒子說,"兒子,你到時間自己去練琴,你知道這種行為是什麼嗎?這就叫堅持。"之後嘟嘟都能自覺練琴。

抓住生活的小細節,將孩子的小優點放大,小優點,漸漸的會變成好的行為習慣。

2、孩子的弱項也能變成"小驕傲"。

"孩子語文不好怎麼辦?""孩子挑食怎麼辦?""孩子……怎麼辦?"很多的父母總是在焦慮,在擔憂。

沒事,編呀,假裝呀。

著名教育學者尹建莉,女兒上高中後數學一直不好。一次開家長會,數學老師對她說:"你女兒其他都很好,就是數學不好,建議你帶她去上上補習班。"

尹建莉回去後並沒有帶女兒上補習班,對女兒說:"你們數學老師說你潛力很大,雖然現象不理想,以後多問問老師題目。"

女兒不信:"胡說吧,我數學那麼差勁,怎麼就潛力大了。"

她想了想說:"那我就不知道了,他教了那麼多年肯定能看出來。"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家長"瞎謙虛"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裡騎自行車,有個阿姨看到了,誇獎著孩子說:"這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騎自行車啦,還騎得這麼熟練,真是了不得!"孩子媽媽隨口回覆道:"哪裡!哪裡!好多比他小的小孩都能騎得比他好呢,我家這孩子算是挺笨手笨腳的了。"孩子聽完,氣嘟嘟地走了。

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時,習慣性地回覆:"哪裡!哪裡!"是常見的中國父母的謙虛和禮儀方式,然而對孩子而言,很多時候卻像一劑毒藥,會扼殺孩子稚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像這位媽媽,她的過分謙虛,其實是對孩子努力成果的否定,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面子",更別說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了。長此以往,孩子的努力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表揚,還經常在生人面前被"比"下去,孩子便會怠於努力進取,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

"謙受益,滿招損"是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耳熟能詳的訓誡,父母們除了說是出於習慣性地禮貌回覆外,還有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別人的誇獎而變得驕傲自大,永遠保持謙虛和進取心,別人都誇了父母要是肯定了或者再誇一遍,孩子豈不是就飛上天了,這就是中國父母在教育子女時的習慣性思維。但其實不然。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相較之下西方人所接受的文化,讓他們更加地去欣賞他人,同時也大方地接受來自他人的讚美,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成長的孩子確實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有這麼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因為掌握不住顫音而被老師排除在合唱團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園裡傷心地流淚。她想:我為什麼不能去唱歌呢?想著想著,小女孩就低聲唱起來。

"唱得真好!"這時傳來說話的聲音,"謝謝你,小姑娘,你讓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小姑娘驚呆了!說話的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人,他說完後站起來獨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時,那老人還坐在原來的位置上,小女孩於是又唱起來,老人聚精會神地聽著,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就這樣,過了許多年,小女孩也成了有名的歌星!

她忘不了公園靠椅上那慈祥的老人。一天,她特意去公園找老人,但那兒只剩下了一張孤獨的長長的靠椅。知情人告訴她:"老人死了,他聾了二十年了。"姑娘驚呆了。那個天天聚精會神聽一個小女孩唱歌並熱情讚揚她的老人竟是個聾子!但卻是這位老者對她歌唱的讚美給了她無比的勇氣和力量,讓她相信自己的才華,挖掘自己的潛力,最終自信滿滿地站在更廣大的舞臺上。

像這樣的誇孩子的場景在西方教育裡十分常見,絕大部分外國的父母對待孩子從來不缺乏讚美,因此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落落大方、自信滿滿。

有位常年在美國的朋友告訴我,當你問起那些國外的孩子說,長大要當什麼的時候,那些孩子會昂首挺胸地告訴你:"我要當總統;我要當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科學家;我要成為一名像007一樣的特工……"他們自信敢於表現自己,完全不像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含蓄內斂。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02孩子的信心來源於父母的誇獎

每個家長都指望孩子今後能有出息,而孩子有沒有出息並不只是看孩子有多麼天賦異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家長的為人處事等,都對孩子今後的性格塑造起著無比重要的影響作用。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成長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靈,賞識和鼓勵尤為重要。一句話、一舉手、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父母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能給孩子傳遞欣賞的信號。

幾年前有這樣一個案例:有個女孩長得不漂亮,經常受到小夥伴的嘲笑和孤立。女孩很難過,媽媽看見女兒每天鬱鬱寡歡的樣子,想了個辦法。

媽媽每天都誇讚女兒"今天很漂亮",並找來她的同學和老師,讓大家每天都誇讚女兒"今天很漂亮"。

幾個月後女兒果然變漂亮了,在同學中也變的受歡迎了。

俗話說相由心生,女孩聽到周遭的言語都是——她今天很漂亮。她從心裡也確信——自己很漂亮,長此以往,就真的變漂亮了。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漂亮",久而久之,即便是醜陋也會變漂亮;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勇敢",久而久之,即便是膽小也會變勇敢;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勤勞",久而久之,即便是懶惰也會變勤勞;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禮貌",久而久之,即便是無禮也會變禮貌;

……

孩子開掛的人生,從父母的"不謙虛"開始。

當你欣然接受這個觀點後,你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讓我來為你答疑解惑吧!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 怎樣誇獎你的孩子才是適度的呢?

以上面這位孩子騎車的家長為例,如果她的說辭換成:"是啊,他最近練得很勤奮,我也看得出他進步很大。"那麼,孩子就能聽得出:媽媽認同阿姨的誇獎,而且是因為我最近練習的多,所以進步大。如此一來,孩子便會有動力去把事情堅持做得更加認真,同時對他的肯定也會讓他的信心大增,只要去努力了,遲早能有喜人的成果。

當面對他人對你孩子的誇獎時,正面的肯定孩子就行了,平淡又自然,不要表現出十分在意,也不要驕傲的誇張。這樣一來家長對孩子客觀的肯定和鼓勵,會讓他更好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 沒有誇讚孩子的機會怎麼辦呢?

1、最好的教育在細節裡,沒有哪個孩子沒有優點。這就需要我們善於觀察細節,留心觀察孩子。

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在見到兒子嘟嘟連續幾天自覺練琴後,跟兒子說,"兒子,你到時間自己去練琴,你知道這種行為是什麼嗎?這就叫堅持。"之後嘟嘟都能自覺練琴。

抓住生活的小細節,將孩子的小優點放大,小優點,漸漸的會變成好的行為習慣。

2、孩子的弱項也能變成"小驕傲"。

"孩子語文不好怎麼辦?""孩子挑食怎麼辦?""孩子……怎麼辦?"很多的父母總是在焦慮,在擔憂。

沒事,編呀,假裝呀。

著名教育學者尹建莉,女兒上高中後數學一直不好。一次開家長會,數學老師對她說:"你女兒其他都很好,就是數學不好,建議你帶她去上上補習班。"

尹建莉回去後並沒有帶女兒上補習班,對女兒說:"你們數學老師說你潛力很大,雖然現象不理想,以後多問問老師題目。"

女兒不信:"胡說吧,我數學那麼差勁,怎麼就潛力大了。"

她想了想說:"那我就不知道了,他教了那麼多年肯定能看出來。"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大部分學不好的原因不是因為真的笨或是什麼,是對這個沒有興趣和沒有信心學好,她的做法能夠恰到好處的激活孩子的興趣和自信。

後來她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到了清華大學。

孩子的思想都很簡單,也許你的一句話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所以,親愛的家長們,對待孩子請別吝嗇你的讚揚!

他開掛的人生,就從你的"不謙虛"開始。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01家長"瞎謙虛"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裡騎自行車,有個阿姨看到了,誇獎著孩子說:"這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騎自行車啦,還騎得這麼熟練,真是了不得!"孩子媽媽隨口回覆道:"哪裡!哪裡!好多比他小的小孩都能騎得比他好呢,我家這孩子算是挺笨手笨腳的了。"孩子聽完,氣嘟嘟地走了。

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時,習慣性地回覆:"哪裡!哪裡!"是常見的中國父母的謙虛和禮儀方式,然而對孩子而言,很多時候卻像一劑毒藥,會扼殺孩子稚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像這位媽媽,她的過分謙虛,其實是對孩子努力成果的否定,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面子",更別說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了。長此以往,孩子的努力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表揚,還經常在生人面前被"比"下去,孩子便會怠於努力進取,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

"謙受益,滿招損"是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耳熟能詳的訓誡,父母們除了說是出於習慣性地禮貌回覆外,還有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因為別人的誇獎而變得驕傲自大,永遠保持謙虛和進取心,別人都誇了父母要是肯定了或者再誇一遍,孩子豈不是就飛上天了,這就是中國父母在教育子女時的習慣性思維。但其實不然。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相較之下西方人所接受的文化,讓他們更加地去欣賞他人,同時也大方地接受來自他人的讚美,在這種文化氛圍下成長的孩子確實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有這麼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因為掌握不住顫音而被老師排除在合唱團之外。小女孩躲在公園裡傷心地流淚。她想:我為什麼不能去唱歌呢?想著想著,小女孩就低聲唱起來。

"唱得真好!"這時傳來說話的聲音,"謝謝你,小姑娘,你讓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小姑娘驚呆了!說話的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人,他說完後站起來獨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時,那老人還坐在原來的位置上,小女孩於是又唱起來,老人聚精會神地聽著,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就這樣,過了許多年,小女孩也成了有名的歌星!

她忘不了公園靠椅上那慈祥的老人。一天,她特意去公園找老人,但那兒只剩下了一張孤獨的長長的靠椅。知情人告訴她:"老人死了,他聾了二十年了。"姑娘驚呆了。那個天天聚精會神聽一個小女孩唱歌並熱情讚揚她的老人竟是個聾子!但卻是這位老者對她歌唱的讚美給了她無比的勇氣和力量,讓她相信自己的才華,挖掘自己的潛力,最終自信滿滿地站在更廣大的舞臺上。

像這樣的誇孩子的場景在西方教育裡十分常見,絕大部分外國的父母對待孩子從來不缺乏讚美,因此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落落大方、自信滿滿。

有位常年在美國的朋友告訴我,當你問起那些國外的孩子說,長大要當什麼的時候,那些孩子會昂首挺胸地告訴你:"我要當總統;我要當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科學家;我要成為一名像007一樣的特工……"他們自信敢於表現自己,完全不像我們中國長大的孩子含蓄內斂。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02孩子的信心來源於父母的誇獎

每個家長都指望孩子今後能有出息,而孩子有沒有出息並不只是看孩子有多麼天賦異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家長的為人處事等,都對孩子今後的性格塑造起著無比重要的影響作用。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成長中的孩子具有敏感的心靈,賞識和鼓勵尤為重要。一句話、一舉手、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父母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能給孩子傳遞欣賞的信號。

幾年前有這樣一個案例:有個女孩長得不漂亮,經常受到小夥伴的嘲笑和孤立。女孩很難過,媽媽看見女兒每天鬱鬱寡歡的樣子,想了個辦法。

媽媽每天都誇讚女兒"今天很漂亮",並找來她的同學和老師,讓大家每天都誇讚女兒"今天很漂亮"。

幾個月後女兒果然變漂亮了,在同學中也變的受歡迎了。

俗話說相由心生,女孩聽到周遭的言語都是——她今天很漂亮。她從心裡也確信——自己很漂亮,長此以往,就真的變漂亮了。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漂亮",久而久之,即便是醜陋也會變漂亮;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勇敢",久而久之,即便是膽小也會變勇敢;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勤勞",久而久之,即便是懶惰也會變勤勞;

當你告訴孩子"你真禮貌",久而久之,即便是無禮也會變禮貌;

……

孩子開掛的人生,從父母的"不謙虛"開始。

當你欣然接受這個觀點後,你可能會遇到以下問題,讓我來為你答疑解惑吧!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 怎樣誇獎你的孩子才是適度的呢?

以上面這位孩子騎車的家長為例,如果她的說辭換成:"是啊,他最近練得很勤奮,我也看得出他進步很大。"那麼,孩子就能聽得出:媽媽認同阿姨的誇獎,而且是因為我最近練習的多,所以進步大。如此一來,孩子便會有動力去把事情堅持做得更加認真,同時對他的肯定也會讓他的信心大增,只要去努力了,遲早能有喜人的成果。

當面對他人對你孩子的誇獎時,正面的肯定孩子就行了,平淡又自然,不要表現出十分在意,也不要驕傲的誇張。這樣一來家長對孩子客觀的肯定和鼓勵,會讓他更好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 沒有誇讚孩子的機會怎麼辦呢?

1、最好的教育在細節裡,沒有哪個孩子沒有優點。這就需要我們善於觀察細節,留心觀察孩子。

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在見到兒子嘟嘟連續幾天自覺練琴後,跟兒子說,"兒子,你到時間自己去練琴,你知道這種行為是什麼嗎?這就叫堅持。"之後嘟嘟都能自覺練琴。

抓住生活的小細節,將孩子的小優點放大,小優點,漸漸的會變成好的行為習慣。

2、孩子的弱項也能變成"小驕傲"。

"孩子語文不好怎麼辦?""孩子挑食怎麼辦?""孩子……怎麼辦?"很多的父母總是在焦慮,在擔憂。

沒事,編呀,假裝呀。

著名教育學者尹建莉,女兒上高中後數學一直不好。一次開家長會,數學老師對她說:"你女兒其他都很好,就是數學不好,建議你帶她去上上補習班。"

尹建莉回去後並沒有帶女兒上補習班,對女兒說:"你們數學老師說你潛力很大,雖然現象不理想,以後多問問老師題目。"

女兒不信:"胡說吧,我數學那麼差勁,怎麼就潛力大了。"

她想了想說:"那我就不知道了,他教了那麼多年肯定能看出來。"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大部分學不好的原因不是因為真的笨或是什麼,是對這個沒有興趣和沒有信心學好,她的做法能夠恰到好處的激活孩子的興趣和自信。

後來她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到了清華大學。

孩子的思想都很簡單,也許你的一句話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所以,親愛的家長們,對待孩子請別吝嗇你的讚揚!

他開掛的人生,就從你的"不謙虛"開始。

“我孩子沒啥出息的”?想讓孩子“開掛”,父母請停止“瞎謙虛”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