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

最近,閨蜜很焦慮,因為前段時間的幼兒園面試,兒子沒有通過,跑了幾家心儀的學校,還是無果。

之前閨蜜對孩子都是以一種放養的狀態,平常都沒有特意訓練孩子,培養孩子的特長。

可是這次帶兒子去面試,與其他父母交流後,才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早已開始上興趣班,跳舞、書法、畫畫……

反觀自己的兒子,還在家裡當個泥孩子,什麼都不會。

深感不安的閨蜜,開始大力為兒子物色各種培訓機構,對於孩子的玩樂時間也加以控制。

對於旁人的勸慰,閨蜜感嘆說:“這個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孩子不能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可儘管如此,父母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這個背後暴露了當下的一個問題:父母育兒焦慮。


"

最近,閨蜜很焦慮,因為前段時間的幼兒園面試,兒子沒有通過,跑了幾家心儀的學校,還是無果。

之前閨蜜對孩子都是以一種放養的狀態,平常都沒有特意訓練孩子,培養孩子的特長。

可是這次帶兒子去面試,與其他父母交流後,才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早已開始上興趣班,跳舞、書法、畫畫……

反觀自己的兒子,還在家裡當個泥孩子,什麼都不會。

深感不安的閨蜜,開始大力為兒子物色各種培訓機構,對於孩子的玩樂時間也加以控制。

對於旁人的勸慰,閨蜜感嘆說:“這個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孩子不能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可儘管如此,父母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這個背後暴露了當下的一個問題:父母育兒焦慮。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因為擔心孩子考不上好學校,跟不了好老師,比別人成績差……


如此,孩子的人生就會落後、輸給別人。

在孩子成長中,父母不斷告訴孩子要爭氣,只有不斷超越別人,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最後,父母將這種焦慮成功地轉移給孩子,讓孩子也深陷連軸轉的水深火熱。

在《沒有起跑線上》,這些被父母焦慮影響的孩子是這樣形容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的:

“累,真的好累,一種心態上的累。”

讀書本是一場馬拉松,以短跑的速度去跑全程,我們會發現還沒跑到中段就已經累死了。


"

最近,閨蜜很焦慮,因為前段時間的幼兒園面試,兒子沒有通過,跑了幾家心儀的學校,還是無果。

之前閨蜜對孩子都是以一種放養的狀態,平常都沒有特意訓練孩子,培養孩子的特長。

可是這次帶兒子去面試,與其他父母交流後,才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早已開始上興趣班,跳舞、書法、畫畫……

反觀自己的兒子,還在家裡當個泥孩子,什麼都不會。

深感不安的閨蜜,開始大力為兒子物色各種培訓機構,對於孩子的玩樂時間也加以控制。

對於旁人的勸慰,閨蜜感嘆說:“這個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孩子不能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可儘管如此,父母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這個背後暴露了當下的一個問題:父母育兒焦慮。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因為擔心孩子考不上好學校,跟不了好老師,比別人成績差……


如此,孩子的人生就會落後、輸給別人。

在孩子成長中,父母不斷告訴孩子要爭氣,只有不斷超越別人,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最後,父母將這種焦慮成功地轉移給孩子,讓孩子也深陷連軸轉的水深火熱。

在《沒有起跑線上》,這些被父母焦慮影響的孩子是這樣形容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的:

“累,真的好累,一種心態上的累。”

讀書本是一場馬拉松,以短跑的速度去跑全程,我們會發現還沒跑到中段就已經累死了。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其實我們的焦慮是無用功,人生漫長,贏了一次成績,不代表就贏了以後的人生。

黃磊曾說過:

老有一句詞叫贏在起跑線上,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最初的領先也會被生命長河稀釋,領先的幾步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過是微小的幾毫米。


深以為然!

與其讓孩子在前半段就耗費了自己的精力和活力,無心再欣賞自己人生後半段的喜悅,還不如讓他們輕裝上陣,循序漸進。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從一個種子,發芽生根,經過風吹雨打後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父母不要急於一時驗收成果,只需放寬心態,等待孩子的蛻變。


"

最近,閨蜜很焦慮,因為前段時間的幼兒園面試,兒子沒有通過,跑了幾家心儀的學校,還是無果。

之前閨蜜對孩子都是以一種放養的狀態,平常都沒有特意訓練孩子,培養孩子的特長。

可是這次帶兒子去面試,與其他父母交流後,才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早已開始上興趣班,跳舞、書法、畫畫……

反觀自己的兒子,還在家裡當個泥孩子,什麼都不會。

深感不安的閨蜜,開始大力為兒子物色各種培訓機構,對於孩子的玩樂時間也加以控制。

對於旁人的勸慰,閨蜜感嘆說:“這個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孩子不能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可儘管如此,父母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這個背後暴露了當下的一個問題:父母育兒焦慮。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因為擔心孩子考不上好學校,跟不了好老師,比別人成績差……


如此,孩子的人生就會落後、輸給別人。

在孩子成長中,父母不斷告訴孩子要爭氣,只有不斷超越別人,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最後,父母將這種焦慮成功地轉移給孩子,讓孩子也深陷連軸轉的水深火熱。

在《沒有起跑線上》,這些被父母焦慮影響的孩子是這樣形容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的:

“累,真的好累,一種心態上的累。”

讀書本是一場馬拉松,以短跑的速度去跑全程,我們會發現還沒跑到中段就已經累死了。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其實我們的焦慮是無用功,人生漫長,贏了一次成績,不代表就贏了以後的人生。

黃磊曾說過:

老有一句詞叫贏在起跑線上,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最初的領先也會被生命長河稀釋,領先的幾步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過是微小的幾毫米。


深以為然!

與其讓孩子在前半段就耗費了自己的精力和活力,無心再欣賞自己人生後半段的喜悅,還不如讓他們輕裝上陣,循序漸進。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從一個種子,發芽生根,經過風吹雨打後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父母不要急於一時驗收成果,只需放寬心態,等待孩子的蛻變。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在“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比什麼都重要”的觀念影響下,許多父母做不到放手讓孩子獨立,更沒辦法做到自己獨立。

而這種相互捆綁的共生關係,並不能起到父母和孩子共同進步的作用,反而會因為相互牽制而徒增波折。

在《茉莉的最後一天》中,林媽媽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和成才,特意辭職做了全職媽媽。

日常生活中,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但會給孩子最好的。

林媽媽的生活只是圍繞著家庭、圍繞著孩子,儘自己一切的努力培養孩子。

"

最近,閨蜜很焦慮,因為前段時間的幼兒園面試,兒子沒有通過,跑了幾家心儀的學校,還是無果。

之前閨蜜對孩子都是以一種放養的狀態,平常都沒有特意訓練孩子,培養孩子的特長。

可是這次帶兒子去面試,與其他父母交流後,才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早已開始上興趣班,跳舞、書法、畫畫……

反觀自己的兒子,還在家裡當個泥孩子,什麼都不會。

深感不安的閨蜜,開始大力為兒子物色各種培訓機構,對於孩子的玩樂時間也加以控制。

對於旁人的勸慰,閨蜜感嘆說:“這個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孩子不能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可儘管如此,父母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這個背後暴露了當下的一個問題:父母育兒焦慮。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因為擔心孩子考不上好學校,跟不了好老師,比別人成績差……


如此,孩子的人生就會落後、輸給別人。

在孩子成長中,父母不斷告訴孩子要爭氣,只有不斷超越別人,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最後,父母將這種焦慮成功地轉移給孩子,讓孩子也深陷連軸轉的水深火熱。

在《沒有起跑線上》,這些被父母焦慮影響的孩子是這樣形容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的:

“累,真的好累,一種心態上的累。”

讀書本是一場馬拉松,以短跑的速度去跑全程,我們會發現還沒跑到中段就已經累死了。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其實我們的焦慮是無用功,人生漫長,贏了一次成績,不代表就贏了以後的人生。

黃磊曾說過:

老有一句詞叫贏在起跑線上,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最初的領先也會被生命長河稀釋,領先的幾步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過是微小的幾毫米。


深以為然!

與其讓孩子在前半段就耗費了自己的精力和活力,無心再欣賞自己人生後半段的喜悅,還不如讓他們輕裝上陣,循序漸進。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從一個種子,發芽生根,經過風吹雨打後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父母不要急於一時驗收成果,只需放寬心態,等待孩子的蛻變。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在“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比什麼都重要”的觀念影響下,許多父母做不到放手讓孩子獨立,更沒辦法做到自己獨立。

而這種相互捆綁的共生關係,並不能起到父母和孩子共同進步的作用,反而會因為相互牽制而徒增波折。

在《茉莉的最後一天》中,林媽媽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和成才,特意辭職做了全職媽媽。

日常生活中,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但會給孩子最好的。

林媽媽的生活只是圍繞著家庭、圍繞著孩子,儘自己一切的努力培養孩子。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在林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女兒茉莉十分乖巧懂事,成績優異。

一切都按照她的預期發展,家庭幸福、女兒爭氣,可這些假象因為女兒的自殺瞬間破滅。

原來女兒茉莉的意願一直被媽媽所左右,她的一舉一動,都在媽媽的掌控;

在媽媽的強壓下,茉莉身患抑鬱,希望通過一次次的自殘引起媽媽的注意。

只是到最後,茉莉都沒有等來媽媽的放手,等來的是自己的無可奈何和絕望。

每一個父母愛孩子的心都是那樣真切,可有時因為太過迫切,他們將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命運捆綁在一起。

最後,迷失了自己,也把孩子丟了。

一個人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讓他去探索自己的個性,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陪著走一段才是我們所有父母應該做的事。

《成長單行線》中,有一個母親想讓兒子進體制內,但兒子卻喜歡體制外的工作,對於孩子的決定,母親表示理解。

母親說:“我尊重你的選擇,也請你做好吃苦的準備。”

"

最近,閨蜜很焦慮,因為前段時間的幼兒園面試,兒子沒有通過,跑了幾家心儀的學校,還是無果。

之前閨蜜對孩子都是以一種放養的狀態,平常都沒有特意訓練孩子,培養孩子的特長。

可是這次帶兒子去面試,與其他父母交流後,才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早已開始上興趣班,跳舞、書法、畫畫……

反觀自己的兒子,還在家裡當個泥孩子,什麼都不會。

深感不安的閨蜜,開始大力為兒子物色各種培訓機構,對於孩子的玩樂時間也加以控制。

對於旁人的勸慰,閨蜜感嘆說:“這個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孩子不能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可儘管如此,父母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這個背後暴露了當下的一個問題:父母育兒焦慮。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因為擔心孩子考不上好學校,跟不了好老師,比別人成績差……


如此,孩子的人生就會落後、輸給別人。

在孩子成長中,父母不斷告訴孩子要爭氣,只有不斷超越別人,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最後,父母將這種焦慮成功地轉移給孩子,讓孩子也深陷連軸轉的水深火熱。

在《沒有起跑線上》,這些被父母焦慮影響的孩子是這樣形容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的:

“累,真的好累,一種心態上的累。”

讀書本是一場馬拉松,以短跑的速度去跑全程,我們會發現還沒跑到中段就已經累死了。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其實我們的焦慮是無用功,人生漫長,贏了一次成績,不代表就贏了以後的人生。

黃磊曾說過:

老有一句詞叫贏在起跑線上,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最初的領先也會被生命長河稀釋,領先的幾步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過是微小的幾毫米。


深以為然!

與其讓孩子在前半段就耗費了自己的精力和活力,無心再欣賞自己人生後半段的喜悅,還不如讓他們輕裝上陣,循序漸進。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從一個種子,發芽生根,經過風吹雨打後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父母不要急於一時驗收成果,只需放寬心態,等待孩子的蛻變。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在“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比什麼都重要”的觀念影響下,許多父母做不到放手讓孩子獨立,更沒辦法做到自己獨立。

而這種相互捆綁的共生關係,並不能起到父母和孩子共同進步的作用,反而會因為相互牽制而徒增波折。

在《茉莉的最後一天》中,林媽媽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和成才,特意辭職做了全職媽媽。

日常生活中,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但會給孩子最好的。

林媽媽的生活只是圍繞著家庭、圍繞著孩子,儘自己一切的努力培養孩子。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在林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女兒茉莉十分乖巧懂事,成績優異。

一切都按照她的預期發展,家庭幸福、女兒爭氣,可這些假象因為女兒的自殺瞬間破滅。

原來女兒茉莉的意願一直被媽媽所左右,她的一舉一動,都在媽媽的掌控;

在媽媽的強壓下,茉莉身患抑鬱,希望通過一次次的自殘引起媽媽的注意。

只是到最後,茉莉都沒有等來媽媽的放手,等來的是自己的無可奈何和絕望。

每一個父母愛孩子的心都是那樣真切,可有時因為太過迫切,他們將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命運捆綁在一起。

最後,迷失了自己,也把孩子丟了。

一個人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讓他去探索自己的個性,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陪著走一段才是我們所有父母應該做的事。

《成長單行線》中,有一個母親想讓兒子進體制內,但兒子卻喜歡體制外的工作,對於孩子的決定,母親表示理解。

母親說:“我尊重你的選擇,也請你做好吃苦的準備。”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不焦慮並不意味著不讓孩子吃苦,而是放手讓孩子學會從容應對人生之苦。

詩人於戈說:

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經歷不到這些,他就沒有對生活的獲得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自己的路自己走。

即使摔跤了,也要自己爬起來,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

最近,閨蜜很焦慮,因為前段時間的幼兒園面試,兒子沒有通過,跑了幾家心儀的學校,還是無果。

之前閨蜜對孩子都是以一種放養的狀態,平常都沒有特意訓練孩子,培養孩子的特長。

可是這次帶兒子去面試,與其他父母交流後,才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早已開始上興趣班,跳舞、書法、畫畫……

反觀自己的兒子,還在家裡當個泥孩子,什麼都不會。

深感不安的閨蜜,開始大力為兒子物色各種培訓機構,對於孩子的玩樂時間也加以控制。

對於旁人的勸慰,閨蜜感嘆說:“這個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孩子不能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可儘管如此,父母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這個背後暴露了當下的一個問題:父母育兒焦慮。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因為擔心孩子考不上好學校,跟不了好老師,比別人成績差……


如此,孩子的人生就會落後、輸給別人。

在孩子成長中,父母不斷告訴孩子要爭氣,只有不斷超越別人,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最後,父母將這種焦慮成功地轉移給孩子,讓孩子也深陷連軸轉的水深火熱。

在《沒有起跑線上》,這些被父母焦慮影響的孩子是這樣形容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的:

“累,真的好累,一種心態上的累。”

讀書本是一場馬拉松,以短跑的速度去跑全程,我們會發現還沒跑到中段就已經累死了。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其實我們的焦慮是無用功,人生漫長,贏了一次成績,不代表就贏了以後的人生。

黃磊曾說過:

老有一句詞叫贏在起跑線上,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最初的領先也會被生命長河稀釋,領先的幾步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過是微小的幾毫米。


深以為然!

與其讓孩子在前半段就耗費了自己的精力和活力,無心再欣賞自己人生後半段的喜悅,還不如讓他們輕裝上陣,循序漸進。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從一個種子,發芽生根,經過風吹雨打後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父母不要急於一時驗收成果,只需放寬心態,等待孩子的蛻變。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在“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比什麼都重要”的觀念影響下,許多父母做不到放手讓孩子獨立,更沒辦法做到自己獨立。

而這種相互捆綁的共生關係,並不能起到父母和孩子共同進步的作用,反而會因為相互牽制而徒增波折。

在《茉莉的最後一天》中,林媽媽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和成才,特意辭職做了全職媽媽。

日常生活中,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但會給孩子最好的。

林媽媽的生活只是圍繞著家庭、圍繞著孩子,儘自己一切的努力培養孩子。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在林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女兒茉莉十分乖巧懂事,成績優異。

一切都按照她的預期發展,家庭幸福、女兒爭氣,可這些假象因為女兒的自殺瞬間破滅。

原來女兒茉莉的意願一直被媽媽所左右,她的一舉一動,都在媽媽的掌控;

在媽媽的強壓下,茉莉身患抑鬱,希望通過一次次的自殘引起媽媽的注意。

只是到最後,茉莉都沒有等來媽媽的放手,等來的是自己的無可奈何和絕望。

每一個父母愛孩子的心都是那樣真切,可有時因為太過迫切,他們將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命運捆綁在一起。

最後,迷失了自己,也把孩子丟了。

一個人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讓他去探索自己的個性,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陪著走一段才是我們所有父母應該做的事。

《成長單行線》中,有一個母親想讓兒子進體制內,但兒子卻喜歡體制外的工作,對於孩子的決定,母親表示理解。

母親說:“我尊重你的選擇,也請你做好吃苦的準備。”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不焦慮並不意味著不讓孩子吃苦,而是放手讓孩子學會從容應對人生之苦。

詩人於戈說:

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經歷不到這些,他就沒有對生活的獲得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自己的路自己走。

即使摔跤了,也要自己爬起來,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許多父母以為把孩子送進好的學校,這樣就會有好的老師,好的教育。

可是,學校和老師只是父母重要的幫手,孩子們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就像武亦姝媽媽說的:“真正的教育,其實是拼爹媽。”

而這個比拼的是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

為了讓武亦姝愛上學習,她的父母棋牌室不去了,開始啃《二十四史》和《山海經》;

手機不玩了,開始帶著女兒一起角色扮演名著情節,改編故事結局。

武亦姝在這樣的耳聞目染中,喜歡上了詩詞,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

"

最近,閨蜜很焦慮,因為前段時間的幼兒園面試,兒子沒有通過,跑了幾家心儀的學校,還是無果。

之前閨蜜對孩子都是以一種放養的狀態,平常都沒有特意訓練孩子,培養孩子的特長。

可是這次帶兒子去面試,與其他父母交流後,才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早已開始上興趣班,跳舞、書法、畫畫……

反觀自己的兒子,還在家裡當個泥孩子,什麼都不會。

深感不安的閨蜜,開始大力為兒子物色各種培訓機構,對於孩子的玩樂時間也加以控制。

對於旁人的勸慰,閨蜜感嘆說:“這個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孩子不能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可儘管如此,父母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這個背後暴露了當下的一個問題:父母育兒焦慮。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因為擔心孩子考不上好學校,跟不了好老師,比別人成績差……


如此,孩子的人生就會落後、輸給別人。

在孩子成長中,父母不斷告訴孩子要爭氣,只有不斷超越別人,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最後,父母將這種焦慮成功地轉移給孩子,讓孩子也深陷連軸轉的水深火熱。

在《沒有起跑線上》,這些被父母焦慮影響的孩子是這樣形容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的:

“累,真的好累,一種心態上的累。”

讀書本是一場馬拉松,以短跑的速度去跑全程,我們會發現還沒跑到中段就已經累死了。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其實我們的焦慮是無用功,人生漫長,贏了一次成績,不代表就贏了以後的人生。

黃磊曾說過:

老有一句詞叫贏在起跑線上,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最初的領先也會被生命長河稀釋,領先的幾步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過是微小的幾毫米。


深以為然!

與其讓孩子在前半段就耗費了自己的精力和活力,無心再欣賞自己人生後半段的喜悅,還不如讓他們輕裝上陣,循序漸進。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從一個種子,發芽生根,經過風吹雨打後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父母不要急於一時驗收成果,只需放寬心態,等待孩子的蛻變。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在“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比什麼都重要”的觀念影響下,許多父母做不到放手讓孩子獨立,更沒辦法做到自己獨立。

而這種相互捆綁的共生關係,並不能起到父母和孩子共同進步的作用,反而會因為相互牽制而徒增波折。

在《茉莉的最後一天》中,林媽媽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和成才,特意辭職做了全職媽媽。

日常生活中,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但會給孩子最好的。

林媽媽的生活只是圍繞著家庭、圍繞著孩子,儘自己一切的努力培養孩子。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在林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女兒茉莉十分乖巧懂事,成績優異。

一切都按照她的預期發展,家庭幸福、女兒爭氣,可這些假象因為女兒的自殺瞬間破滅。

原來女兒茉莉的意願一直被媽媽所左右,她的一舉一動,都在媽媽的掌控;

在媽媽的強壓下,茉莉身患抑鬱,希望通過一次次的自殘引起媽媽的注意。

只是到最後,茉莉都沒有等來媽媽的放手,等來的是自己的無可奈何和絕望。

每一個父母愛孩子的心都是那樣真切,可有時因為太過迫切,他們將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命運捆綁在一起。

最後,迷失了自己,也把孩子丟了。

一個人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讓他去探索自己的個性,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陪著走一段才是我們所有父母應該做的事。

《成長單行線》中,有一個母親想讓兒子進體制內,但兒子卻喜歡體制外的工作,對於孩子的決定,母親表示理解。

母親說:“我尊重你的選擇,也請你做好吃苦的準備。”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不焦慮並不意味著不讓孩子吃苦,而是放手讓孩子學會從容應對人生之苦。

詩人於戈說:

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經歷不到這些,他就沒有對生活的獲得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自己的路自己走。

即使摔跤了,也要自己爬起來,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許多父母以為把孩子送進好的學校,這樣就會有好的老師,好的教育。

可是,學校和老師只是父母重要的幫手,孩子們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就像武亦姝媽媽說的:“真正的教育,其實是拼爹媽。”

而這個比拼的是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

為了讓武亦姝愛上學習,她的父母棋牌室不去了,開始啃《二十四史》和《山海經》;

手機不玩了,開始帶著女兒一起角色扮演名著情節,改編故事結局。

武亦姝在這樣的耳聞目染中,喜歡上了詩詞,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都說父母如果以身作則,孩子自然會不斷向父母靠近,無需每天耳提面命。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

有時候,重要的不是父母教了孩子什麼,重要的是父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董卿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一個那樣的人。所以,我總覺得,我還應該很努力地去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他對你有愛,也有尊敬。他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父母不要焦慮於孩子沒能接受好的教育資源,因為你的模樣,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孩子是看我們說了什麼,才瞭解應該說什麼;

看到了我們做了什麼,才知道應該如何做。

所謂的言傳身教,不是我們教他多少,而是他從我們身上學到了多少。

"

最近,閨蜜很焦慮,因為前段時間的幼兒園面試,兒子沒有通過,跑了幾家心儀的學校,還是無果。

之前閨蜜對孩子都是以一種放養的狀態,平常都沒有特意訓練孩子,培養孩子的特長。

可是這次帶兒子去面試,與其他父母交流後,才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早已開始上興趣班,跳舞、書法、畫畫……

反觀自己的兒子,還在家裡當個泥孩子,什麼都不會。

深感不安的閨蜜,開始大力為兒子物色各種培訓機構,對於孩子的玩樂時間也加以控制。

對於旁人的勸慰,閨蜜感嘆說:“這個社會的趨勢就是這樣,孩子不能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

可儘管如此,父母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這個背後暴露了當下的一個問題:父母育兒焦慮。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因為擔心孩子考不上好學校,跟不了好老師,比別人成績差……


如此,孩子的人生就會落後、輸給別人。

在孩子成長中,父母不斷告訴孩子要爭氣,只有不斷超越別人,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最後,父母將這種焦慮成功地轉移給孩子,讓孩子也深陷連軸轉的水深火熱。

在《沒有起跑線上》,這些被父母焦慮影響的孩子是這樣形容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的:

“累,真的好累,一種心態上的累。”

讀書本是一場馬拉松,以短跑的速度去跑全程,我們會發現還沒跑到中段就已經累死了。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其實我們的焦慮是無用功,人生漫長,贏了一次成績,不代表就贏了以後的人生。

黃磊曾說過:

老有一句詞叫贏在起跑線上,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最初的領先也會被生命長河稀釋,領先的幾步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過是微小的幾毫米。


深以為然!

與其讓孩子在前半段就耗費了自己的精力和活力,無心再欣賞自己人生後半段的喜悅,還不如讓他們輕裝上陣,循序漸進。

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從一個種子,發芽生根,經過風吹雨打後才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父母不要急於一時驗收成果,只需放寬心態,等待孩子的蛻變。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在“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比什麼都重要”的觀念影響下,許多父母做不到放手讓孩子獨立,更沒辦法做到自己獨立。

而這種相互捆綁的共生關係,並不能起到父母和孩子共同進步的作用,反而會因為相互牽制而徒增波折。

在《茉莉的最後一天》中,林媽媽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和成才,特意辭職做了全職媽媽。

日常生活中,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但會給孩子最好的。

林媽媽的生活只是圍繞著家庭、圍繞著孩子,儘自己一切的努力培養孩子。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在林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女兒茉莉十分乖巧懂事,成績優異。

一切都按照她的預期發展,家庭幸福、女兒爭氣,可這些假象因為女兒的自殺瞬間破滅。

原來女兒茉莉的意願一直被媽媽所左右,她的一舉一動,都在媽媽的掌控;

在媽媽的強壓下,茉莉身患抑鬱,希望通過一次次的自殘引起媽媽的注意。

只是到最後,茉莉都沒有等來媽媽的放手,等來的是自己的無可奈何和絕望。

每一個父母愛孩子的心都是那樣真切,可有時因為太過迫切,他們將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命運捆綁在一起。

最後,迷失了自己,也把孩子丟了。

一個人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讓他去探索自己的個性,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陪著走一段才是我們所有父母應該做的事。

《成長單行線》中,有一個母親想讓兒子進體制內,但兒子卻喜歡體制外的工作,對於孩子的決定,母親表示理解。

母親說:“我尊重你的選擇,也請你做好吃苦的準備。”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不焦慮並不意味著不讓孩子吃苦,而是放手讓孩子學會從容應對人生之苦。

詩人於戈說:

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經歷不到這些,他就沒有對生活的獲得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自己的路自己走。

即使摔跤了,也要自己爬起來,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許多父母以為把孩子送進好的學校,這樣就會有好的老師,好的教育。

可是,學校和老師只是父母重要的幫手,孩子們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

就像武亦姝媽媽說的:“真正的教育,其實是拼爹媽。”

而這個比拼的是父母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處世方式。

為了讓武亦姝愛上學習,她的父母棋牌室不去了,開始啃《二十四史》和《山海經》;

手機不玩了,開始帶著女兒一起角色扮演名著情節,改編故事結局。

武亦姝在這樣的耳聞目染中,喜歡上了詩詞,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都說父母如果以身作則,孩子自然會不斷向父母靠近,無需每天耳提面命。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

有時候,重要的不是父母教了孩子什麼,重要的是父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董卿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一個那樣的人。所以,我總覺得,我還應該很努力地去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他對你有愛,也有尊敬。他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父母不要焦慮於孩子沒能接受好的教育資源,因為你的模樣,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孩子是看我們說了什麼,才瞭解應該說什麼;

看到了我們做了什麼,才知道應該如何做。

所謂的言傳身教,不是我們教他多少,而是他從我們身上學到了多少。

人生沒有起跑線,別把你的焦慮轉移在孩子身上


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最親密的人,是要給予孩子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只是我們都要記得,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

適當放手,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自由成長,他們才能真正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

在這過程,或許有失敗、有淚水,但父母還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多給孩子機會和鼓勵。

我們始終堅信風雨後必有彩虹,看過生活本質的孩子,也終將更加頑強拼搏。

文 | 喬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