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婆婆不帶孩子就要求給錢的家庭,後來婆媳關係都怎麼樣了?

最近看到一則關於“婆婆不帶孩子也不給錢,這樣合理不合理”的帖子,討論的很激烈,有的人覺得婆婆不帶孩子就要給錢,有的人覺得哪條法律也沒有規定婆婆必須要給兒子家帶孩子,更沒有給錢的道理。

婆婆不帶孩子就要給錢,這個現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更讓人意外的是,這種現象很多人已經坦然接受了。

那些婆婆不帶孩子就要求給錢的家庭,後來婆媳關係都怎麼樣了?

一個兒子的家庭,婆婆給錢尚且壓力不大

前同事小文,她和她老公都是獨生子女,兩個人從小認識,家離的非常近,就隔一條馬路,也算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了。

兩個人婚後第三年生了兒子,小文婆婆原本打算給她們帶孩子的,但是小文嫌婆婆不會帶孩子,非要自己帶,然後她就辭職自己全職帶孩子了。

雖然說婆婆不帶孩子是她拒絕的,但是從她自己帶孩子開始,她公婆每個月給她3000元錢,作為不帶孩子的補償。所幸她公婆有退休金,手裡還有一些積蓄,這對他們來說沒有帶來多大壓力。

一直到孩子3歲上了幼兒園,小文重新工作後,她公婆才不再給錢。

那天大家聚在一起聊婆婆的話題,聽她說起這個,我還感覺有點意外,畢竟是她自己不讓婆婆帶孩子的,但是她說, 她們周圍現在都是這樣,婆婆不帶孩子都會給錢,作為媳婦不上班的補償。她說,這3000元還是很少的,自己如果工作工資遠遠比這個高。

那些婆婆不帶孩子就要求給錢的家庭,後來婆媳關係都怎麼樣了?

兩個兒子的家庭,婆婆最難做

發小春玲有兩個弟弟,兩個弟弟結婚生子後,帶孩子成了他們家矛盾的焦點。

大兒子家生了孩子後,讓婆婆去城裡給她們帶孩子,而在大兒子家孩子一歲多時,小兒子家孩子即將出生,婆婆又要去伺候小兒媳婦坐月子帶孩子。

因為這事,兩個妯娌之間也鬧得很不愉快,見面了兩個人都互相不理睬的。

本來兩個兒子家的孩子已經把老兩口折騰的夠嗆了,好不容易兩個兒子家孩子都陸續上了幼兒園了,結果二胎政策放開後,大兒子家又要了二胎,還需要婆婆帶。

一場家庭戰爭之後,二兒媳婦提出了條件,如果婆婆去給小兒子家帶孩子,每個月要給自己1000元生活費,她可以自己回家全職帶孩子。

婆婆成了他們爭的焦點,因為兩個媳婦都不願意讓公公來帶孩子。

老兩口其實並沒有多少收入,全靠春玲爸爸一個人在老家種地,每年收入也沒多少,但是眼看家庭矛盾無法調和,老兩口答應了這個條件,每個月給小兒媳婦1000元作為不帶孩子的補償,這場家庭戰爭才算平息下來。

兩個兒子雖然之前都挺孝順,但是後來似乎經常站到媳婦那邊了。

小兒子當時還出面給他爸媽說,讓他們先答應媳婦提的每個月1000元補償的條件,到時候他再偷偷給他爸媽錢,結果是他自己的工資都被媳婦管的死死的,哪裡有錢給他爸媽?

春玲曾多次調節兩個弟弟和她爸媽的事,最後惹的兩個弟妹都對她有意見,直接放言說她是嫁出去的閨女,就不要再插手他們家的事了,春玲為此很氣憤,但也很無奈。

最後看到父母因為錢為難,春玲經常給她爸媽一些錢,她也知道,這錢她爸媽還是用在貼補兒子家了,春玲說,不管怎樣,只要她爸媽不要夾在中間為難,她出點錢也心甘情願了。

那些婆婆不帶孩子就要求給錢的家庭,後來婆媳關係都怎麼樣了?

這種不帶孩子就給錢的現象助長的原因

一方面是互相效仿,有的人看別人家就是這樣,也會提出這樣的要求,然後就坦然接受了。

老人是無奈,有積蓄的老人尚且認可這種方式,給錢沒多大壓力,但是沒有退休金的老人收入來源很少,就會有很大難處。

而這裡面最關鍵的一個人就是兒子,本該他出面協調時候他卻進行迴避,甚至最後選擇站在媳婦身邊,任由家庭矛盾愈演愈烈。

按說老人把兒子養大,供上學,畢業後結婚生子,已經算了盡了義務了,一般兒子婚後生子,老人能帶孩子的都願意帶,只是有時候婆媳因為帶孩子觀念不同發生小矛盾,還有生活習慣的不同,導致婆婆無法帶孩子。

不管怎麼樣,婆婆不帶孩子就要出錢,這是家庭矛盾妥協的結果,但是這種現象在無形中加大了家庭矛盾和疏遠了家庭的親密關係。

那些婆婆不帶孩子就要求給錢的家庭,後來婆媳關係都怎麼樣了?

換位思考下,其實婆婆帶孩子並不是天經地義

雖然說婆婆帶孩子已經是一種常態,但是,有的老人因為身體等各方面原因確實沒法給兒子家帶孩子;

也有一些兩個兒子的老人,因為兩個兒子家孩子年齡相差比較近,只能在兩家輪流帶孩子或者在一家帶孩子,做子女的多些體諒,或許家庭就會和睦多了。

其實,兩個兒子的家庭,公婆左右為難,不帶誰家孩子都怕媳婦埋怨。

看看周圍兩個兒子的婆婆,基本上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除非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好,不帶孩子可以給兒子家出錢,否則只能在兩個媳婦的爭奪戰中辛苦地生活,並且即使出了力帶孩子最後也落埋怨。

其實婆婆帶孩子並不是天經地義的,願意帶孩子是情分,不帶孩子也不違揹人情。

帶與不帶,全在於老人對孩子的感情和意願了。

那些婆婆不帶孩子就要求給錢的家庭,後來婆媳關係都怎麼樣了?

兒子才是解決帶孩子這個矛盾的關鍵

很多家庭矛盾,婆媳矛盾都是從孩子出生後開始的。

這個時候,處於中間位置的兒子是處理這個矛盾的關鍵。一方面如果老人身體允許,一般都會願意給兒子家帶孩子的,畢竟隔代親,老人都非常喜歡孫子孫女。

但是如果在帶孩子過程中婆媳矛盾比較多,而又得不到很好的疏導和解決,婆婆感覺在兒子家委屈,也會忍痛割愛,選擇離開兒子家裡回老家生活。

此時兒子如果能多母親多關心,能對老婆更關心體貼些,老婆也會站在老公的立場來處理問題,儘量不會和婆婆產生矛盾,以免讓老公夾在中間為難。

兒子如果能做好婆媳之間的潤滑劑的話,婆媳相處就會和睦很多了。

那些婆婆不帶孩子就要求給錢的家庭,後來婆媳關係都怎麼樣了?

家庭矛盾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有的家庭會把婆媳矛盾轉嫁到孩子身上,如果婆婆和媳婦有矛盾,媳婦就不願意讓孩子和爺爺奶奶親近,甚至會說在孩子前面說爺爺奶奶的不好。

這樣的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就會留下對爺爺奶奶不好的印象,他們再看別家孩子和爺爺奶奶那麼親近,會感覺自己不被爺爺奶奶喜歡,心理也會有失落感。

“上行下效”,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僵化的關係,將來孩子長大結婚生子後,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的相處方式也會多少受到影響。

那些婆婆不帶孩子就要求給錢的家庭,後來婆媳關係都怎麼樣了?

老人帶不帶孩子,子女都有給老人養老的義務

看到有的帖子迴應,婆婆如果不給自己帶孩子,以後堅決不會給公婆養老,如果養老讓老公自己給公婆養老。

其實,公婆帶不帶孩子,子女都有責任和義務給公婆養老。

此外,如果一個人長期揹負著家庭矛盾生活,自己心理也會不舒服,畢竟公婆是老公的父母,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的親情和血緣關係是無法割斷的。

另外,如果任由家庭一直處於這種不和睦的狀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生活,勢必影響到孩子的價值判斷,也會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種下不良的種子。

不帶孩子就讓公婆出錢的方式,其實是一把利刃,會在傷害家庭和睦的同時,孩子在這種觀念和氛圍中成長,會對其心理判斷和親情的認知會產生不良影響。

這種思想觀念不但對自己的心理是一種枷鎖,也會傷害夫妻感情,讓老公的心靈在自責中煎熬,勢必也會影響老公的事業運勢發展。

看看周圍很多家庭因為帶孩子產生的矛盾,有一些最終是用錢來解決的,不知道面對這樣的現狀,有多少人會感覺辛酸?又有多少人感覺理所當然?

婆媳矛盾問題,讓老公轉化成媽媽和兒子的問題來溝通,就容易解決一些。微笑和沉默是兩把利器, 微笑能化解許多問題(矛盾), 沉默能避免許多問題(矛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