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不完美媽媽 法律 農村 阿爾法育兒課堂 2019-09-02
"
"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你的話的,你只管打吧”。前些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由於孩子不聽話,一直在看電視,朋友就有點不樂意了。先是警告,警告之後卻發現效果不佳,孩子只是把電視的聲音調低了一點,而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朋友急了,問“你關不關電視,你再不關我就要揍你了!”然而,電視的誘惑還是超過了媽媽的責怪。朋友過去一隻手揪起孩子的耳朵,孩子剛站起來另一隻手就已經到屁股上了。於是就有了最初的那一句話,就算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話。

面對朋友的“棍棒式教育”我感覺到很詫異,看不出來她平時是這樣懲罰孩子的。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可能朋友也是受到了這樣一種思想的引導吧,對孩子一點都不留情。

"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你的話的,你只管打吧”。前些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由於孩子不聽話,一直在看電視,朋友就有點不樂意了。先是警告,警告之後卻發現效果不佳,孩子只是把電視的聲音調低了一點,而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朋友急了,問“你關不關電視,你再不關我就要揍你了!”然而,電視的誘惑還是超過了媽媽的責怪。朋友過去一隻手揪起孩子的耳朵,孩子剛站起來另一隻手就已經到屁股上了。於是就有了最初的那一句話,就算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話。

面對朋友的“棍棒式教育”我感覺到很詫異,看不出來她平時是這樣懲罰孩子的。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可能朋友也是受到了這樣一種思想的引導吧,對孩子一點都不留情。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孩子不可以懲罰嗎?

是孩子就會犯錯,而家長作為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錯誤家長是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犯錯之後的孩子需不需要懲罰呢?需要,犯錯的孩子一定是需要接受懲罰的,就像是法律一樣,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制裁。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有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鄰居家的小孩偷偷拿了媽媽的1塊錢去買零食,可能現在很多孩子對1塊錢沒有什麼概念,但我那時候,五分錢就可以買到兩根辣條,所以1塊錢對我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鉅款了。當時孩子的媽媽發現了,同樣是對著孩子一頓打,一邊打一邊說:“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就偷金,現在學著偷1塊錢,長大了還不得做個賊”。受過教訓的他之後再也沒有偷過家裡的錢,我認為這就是懲罰讓他明白了犯錯的嚴重性。

發現孩子犯錯以後,懲罰是很有必要性的,這樣會讓孩子知曉犯錯的後果,這就像我們很少會發現孩子出現嚴重燙傷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小時候父母會讓孩子嘗試用手指接觸熱水,以此來感受什麼是燙,孩子有了燙這種不好的感受時就會牢牢記住,熱水是會讓自己感到疼痛的。

"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你的話的,你只管打吧”。前些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由於孩子不聽話,一直在看電視,朋友就有點不樂意了。先是警告,警告之後卻發現效果不佳,孩子只是把電視的聲音調低了一點,而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朋友急了,問“你關不關電視,你再不關我就要揍你了!”然而,電視的誘惑還是超過了媽媽的責怪。朋友過去一隻手揪起孩子的耳朵,孩子剛站起來另一隻手就已經到屁股上了。於是就有了最初的那一句話,就算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話。

面對朋友的“棍棒式教育”我感覺到很詫異,看不出來她平時是這樣懲罰孩子的。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可能朋友也是受到了這樣一種思想的引導吧,對孩子一點都不留情。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孩子不可以懲罰嗎?

是孩子就會犯錯,而家長作為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錯誤家長是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犯錯之後的孩子需不需要懲罰呢?需要,犯錯的孩子一定是需要接受懲罰的,就像是法律一樣,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制裁。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有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鄰居家的小孩偷偷拿了媽媽的1塊錢去買零食,可能現在很多孩子對1塊錢沒有什麼概念,但我那時候,五分錢就可以買到兩根辣條,所以1塊錢對我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鉅款了。當時孩子的媽媽發現了,同樣是對著孩子一頓打,一邊打一邊說:“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就偷金,現在學著偷1塊錢,長大了還不得做個賊”。受過教訓的他之後再也沒有偷過家裡的錢,我認為這就是懲罰讓他明白了犯錯的嚴重性。

發現孩子犯錯以後,懲罰是很有必要性的,這樣會讓孩子知曉犯錯的後果,這就像我們很少會發現孩子出現嚴重燙傷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小時候父母會讓孩子嘗試用手指接觸熱水,以此來感受什麼是燙,孩子有了燙這種不好的感受時就會牢牢記住,熱水是會讓自己感到疼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盧梭《家庭教育篇》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不明確自己懲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叫什麼呢?我把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稱為“虐待”。實際上,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者也只是單純的想要讓孩子停止當時的一些行為。這樣的懲罰也許短暫是有效的,但是長期看下來的話,這些懲罰都是無效懲罰,孩子的錯誤仍然會犯,只有在被懲罰時才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懲罰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懂得為什麼會受到懲罰,自己被懲罰並不是由於父母的一時衝動,而是自己真正的犯下了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才是我們懲罰的真正目的。

"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你的話的,你只管打吧”。前些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由於孩子不聽話,一直在看電視,朋友就有點不樂意了。先是警告,警告之後卻發現效果不佳,孩子只是把電視的聲音調低了一點,而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朋友急了,問“你關不關電視,你再不關我就要揍你了!”然而,電視的誘惑還是超過了媽媽的責怪。朋友過去一隻手揪起孩子的耳朵,孩子剛站起來另一隻手就已經到屁股上了。於是就有了最初的那一句話,就算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話。

面對朋友的“棍棒式教育”我感覺到很詫異,看不出來她平時是這樣懲罰孩子的。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可能朋友也是受到了這樣一種思想的引導吧,對孩子一點都不留情。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孩子不可以懲罰嗎?

是孩子就會犯錯,而家長作為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錯誤家長是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犯錯之後的孩子需不需要懲罰呢?需要,犯錯的孩子一定是需要接受懲罰的,就像是法律一樣,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制裁。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有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鄰居家的小孩偷偷拿了媽媽的1塊錢去買零食,可能現在很多孩子對1塊錢沒有什麼概念,但我那時候,五分錢就可以買到兩根辣條,所以1塊錢對我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鉅款了。當時孩子的媽媽發現了,同樣是對著孩子一頓打,一邊打一邊說:“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就偷金,現在學著偷1塊錢,長大了還不得做個賊”。受過教訓的他之後再也沒有偷過家裡的錢,我認為這就是懲罰讓他明白了犯錯的嚴重性。

發現孩子犯錯以後,懲罰是很有必要性的,這樣會讓孩子知曉犯錯的後果,這就像我們很少會發現孩子出現嚴重燙傷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小時候父母會讓孩子嘗試用手指接觸熱水,以此來感受什麼是燙,孩子有了燙這種不好的感受時就會牢牢記住,熱水是會讓自己感到疼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盧梭《家庭教育篇》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不明確自己懲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叫什麼呢?我把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稱為“虐待”。實際上,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者也只是單純的想要讓孩子停止當時的一些行為。這樣的懲罰也許短暫是有效的,但是長期看下來的話,這些懲罰都是無效懲罰,孩子的錯誤仍然會犯,只有在被懲罰時才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懲罰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懂得為什麼會受到懲罰,自己被懲罰並不是由於父母的一時衝動,而是自己真正的犯下了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才是我們懲罰的真正目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是越“狠”越好嗎?

弗洛伊德說過:“人們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孩子犯錯時懲罰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很多家長在認識到懲罰的必要性以後開始變得肆無忌憚,簡單的認為既然懲罰孩子,那就一定是越“狠”越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說一下撒謊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孩子撒謊無非出於兩個目的,一是安慰自己,或者是用不符實際的言行來想父母證明自己,這樣的孩子表現欲和自尊心極強;二是害怕,由於犯錯後無力承受父母的責罰而欺騙,以求矇混過關。我們今天說第二種撒謊,第二種一定是孩子在知道了嚴重後果的時候的做法,而孩子之所以採用這種做法主要是由於父母有懲罰孩子就是要越“狠”越好的思想。

越狠越好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學會撒謊,學會狡辯,以這樣的方式來隱瞞錯誤,逃避責罰。所以,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狠”越好,讓孩子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是懲罰的最好限度。

"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你的話的,你只管打吧”。前些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由於孩子不聽話,一直在看電視,朋友就有點不樂意了。先是警告,警告之後卻發現效果不佳,孩子只是把電視的聲音調低了一點,而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朋友急了,問“你關不關電視,你再不關我就要揍你了!”然而,電視的誘惑還是超過了媽媽的責怪。朋友過去一隻手揪起孩子的耳朵,孩子剛站起來另一隻手就已經到屁股上了。於是就有了最初的那一句話,就算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話。

面對朋友的“棍棒式教育”我感覺到很詫異,看不出來她平時是這樣懲罰孩子的。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可能朋友也是受到了這樣一種思想的引導吧,對孩子一點都不留情。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孩子不可以懲罰嗎?

是孩子就會犯錯,而家長作為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錯誤家長是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犯錯之後的孩子需不需要懲罰呢?需要,犯錯的孩子一定是需要接受懲罰的,就像是法律一樣,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制裁。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有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鄰居家的小孩偷偷拿了媽媽的1塊錢去買零食,可能現在很多孩子對1塊錢沒有什麼概念,但我那時候,五分錢就可以買到兩根辣條,所以1塊錢對我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鉅款了。當時孩子的媽媽發現了,同樣是對著孩子一頓打,一邊打一邊說:“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就偷金,現在學著偷1塊錢,長大了還不得做個賊”。受過教訓的他之後再也沒有偷過家裡的錢,我認為這就是懲罰讓他明白了犯錯的嚴重性。

發現孩子犯錯以後,懲罰是很有必要性的,這樣會讓孩子知曉犯錯的後果,這就像我們很少會發現孩子出現嚴重燙傷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小時候父母會讓孩子嘗試用手指接觸熱水,以此來感受什麼是燙,孩子有了燙這種不好的感受時就會牢牢記住,熱水是會讓自己感到疼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盧梭《家庭教育篇》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不明確自己懲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叫什麼呢?我把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稱為“虐待”。實際上,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者也只是單純的想要讓孩子停止當時的一些行為。這樣的懲罰也許短暫是有效的,但是長期看下來的話,這些懲罰都是無效懲罰,孩子的錯誤仍然會犯,只有在被懲罰時才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懲罰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懂得為什麼會受到懲罰,自己被懲罰並不是由於父母的一時衝動,而是自己真正的犯下了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才是我們懲罰的真正目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是越“狠”越好嗎?

弗洛伊德說過:“人們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孩子犯錯時懲罰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很多家長在認識到懲罰的必要性以後開始變得肆無忌憚,簡單的認為既然懲罰孩子,那就一定是越“狠”越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說一下撒謊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孩子撒謊無非出於兩個目的,一是安慰自己,或者是用不符實際的言行來想父母證明自己,這樣的孩子表現欲和自尊心極強;二是害怕,由於犯錯後無力承受父母的責罰而欺騙,以求矇混過關。我們今天說第二種撒謊,第二種一定是孩子在知道了嚴重後果的時候的做法,而孩子之所以採用這種做法主要是由於父母有懲罰孩子就是要越“狠”越好的思想。

越狠越好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學會撒謊,學會狡辯,以這樣的方式來隱瞞錯誤,逃避責罰。所以,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狠”越好,讓孩子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是懲罰的最好限度。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什麼時候對孩子懲罰?

對孩子的懲罰是一定要注意“及時性”的,也就是孩子犯錯以後就及時懲罰孩子,越早越好。在與孩子接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孩子會經常性的犯錯誤,細細思考一下,孩子們之所以會對犯錯誤“樂此不彼”,原因就是孩子從一開始犯錯的時候我們放鬆了對孩子的管理,沒有及時制止,更沒有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孩子犯錯以後,家長在注重懲罰的“及時性”時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首先就是懲罰孩子的場合很重要,公共場合一定要儘量避免人前懲罰,人前懲罰對孩子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嚴重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其次,及時懲罰孩子的過程中,必須要向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會受到懲罰,怎麼樣才不會受到懲罰,也就是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你的話的,你只管打吧”。前些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由於孩子不聽話,一直在看電視,朋友就有點不樂意了。先是警告,警告之後卻發現效果不佳,孩子只是把電視的聲音調低了一點,而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朋友急了,問“你關不關電視,你再不關我就要揍你了!”然而,電視的誘惑還是超過了媽媽的責怪。朋友過去一隻手揪起孩子的耳朵,孩子剛站起來另一隻手就已經到屁股上了。於是就有了最初的那一句話,就算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話。

面對朋友的“棍棒式教育”我感覺到很詫異,看不出來她平時是這樣懲罰孩子的。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可能朋友也是受到了這樣一種思想的引導吧,對孩子一點都不留情。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孩子不可以懲罰嗎?

是孩子就會犯錯,而家長作為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錯誤家長是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犯錯之後的孩子需不需要懲罰呢?需要,犯錯的孩子一定是需要接受懲罰的,就像是法律一樣,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制裁。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有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鄰居家的小孩偷偷拿了媽媽的1塊錢去買零食,可能現在很多孩子對1塊錢沒有什麼概念,但我那時候,五分錢就可以買到兩根辣條,所以1塊錢對我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鉅款了。當時孩子的媽媽發現了,同樣是對著孩子一頓打,一邊打一邊說:“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就偷金,現在學著偷1塊錢,長大了還不得做個賊”。受過教訓的他之後再也沒有偷過家裡的錢,我認為這就是懲罰讓他明白了犯錯的嚴重性。

發現孩子犯錯以後,懲罰是很有必要性的,這樣會讓孩子知曉犯錯的後果,這就像我們很少會發現孩子出現嚴重燙傷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小時候父母會讓孩子嘗試用手指接觸熱水,以此來感受什麼是燙,孩子有了燙這種不好的感受時就會牢牢記住,熱水是會讓自己感到疼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盧梭《家庭教育篇》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不明確自己懲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叫什麼呢?我把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稱為“虐待”。實際上,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者也只是單純的想要讓孩子停止當時的一些行為。這樣的懲罰也許短暫是有效的,但是長期看下來的話,這些懲罰都是無效懲罰,孩子的錯誤仍然會犯,只有在被懲罰時才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懲罰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懂得為什麼會受到懲罰,自己被懲罰並不是由於父母的一時衝動,而是自己真正的犯下了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才是我們懲罰的真正目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是越“狠”越好嗎?

弗洛伊德說過:“人們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孩子犯錯時懲罰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很多家長在認識到懲罰的必要性以後開始變得肆無忌憚,簡單的認為既然懲罰孩子,那就一定是越“狠”越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說一下撒謊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孩子撒謊無非出於兩個目的,一是安慰自己,或者是用不符實際的言行來想父母證明自己,這樣的孩子表現欲和自尊心極強;二是害怕,由於犯錯後無力承受父母的責罰而欺騙,以求矇混過關。我們今天說第二種撒謊,第二種一定是孩子在知道了嚴重後果的時候的做法,而孩子之所以採用這種做法主要是由於父母有懲罰孩子就是要越“狠”越好的思想。

越狠越好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學會撒謊,學會狡辯,以這樣的方式來隱瞞錯誤,逃避責罰。所以,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狠”越好,讓孩子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是懲罰的最好限度。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什麼時候對孩子懲罰?

對孩子的懲罰是一定要注意“及時性”的,也就是孩子犯錯以後就及時懲罰孩子,越早越好。在與孩子接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孩子會經常性的犯錯誤,細細思考一下,孩子們之所以會對犯錯誤“樂此不彼”,原因就是孩子從一開始犯錯的時候我們放鬆了對孩子的管理,沒有及時制止,更沒有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孩子犯錯以後,家長在注重懲罰的“及時性”時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首先就是懲罰孩子的場合很重要,公共場合一定要儘量避免人前懲罰,人前懲罰對孩子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嚴重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其次,及時懲罰孩子的過程中,必須要向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會受到懲罰,怎麼樣才不會受到懲罰,也就是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過後家長應當怎麼做?

老人常說“給一巴掌,給顆糖”,這樣的做法對懲罰孩子是有效的,為什麼在懲罰過後要“給顆糖”?很多時候,即便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但是對於父母的懲罰也是不能理解的,懲罰給他們思想上帶來了過多的不良刺激,這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懲罰孩子以後,家長可以適當對孩子進行撫慰,可以親切和孩子交流這件事情,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拿出孩子的一些優點來表揚孩子,用優點和缺點兩種得到的結果來做對比,讓孩子真正從內心接受這樣的懲罰。

“給顆糖”在我看來是有必要的,但是也更要注重“如何給”和由誰來給。我見過很多的家庭是這樣的:孩子被懲罰以後,懲罰孩子的家長消失了,繼而就是另一個人來救場,可能這個人是爸爸媽媽,也可能是爺爺奶奶等,這些人的出現,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溫暖的春光,每一次的到來都如同“救世主”一般。這樣的做法又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會認為自己在“救世主”面前是沒有錯誤的,甚至值得肯定,這也就是孩子為什麼會說“我喜歡爸爸,因為媽媽只會罵我”的原因。“和事佬”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不過這個人由懲罰者來扮演最好,不要讓孩子從小就認為父母的愛是有親疏的。由懲罰者來做“和事佬”和給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還是很肯定的,受到懲罰只是自己一時犯了錯誤,只要更正自己的錯誤,是不會失去父母的這份關愛的。

"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你的話的,你只管打吧”。前些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由於孩子不聽話,一直在看電視,朋友就有點不樂意了。先是警告,警告之後卻發現效果不佳,孩子只是把電視的聲音調低了一點,而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朋友急了,問“你關不關電視,你再不關我就要揍你了!”然而,電視的誘惑還是超過了媽媽的責怪。朋友過去一隻手揪起孩子的耳朵,孩子剛站起來另一隻手就已經到屁股上了。於是就有了最初的那一句話,就算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話。

面對朋友的“棍棒式教育”我感覺到很詫異,看不出來她平時是這樣懲罰孩子的。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可能朋友也是受到了這樣一種思想的引導吧,對孩子一點都不留情。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孩子不可以懲罰嗎?

是孩子就會犯錯,而家長作為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錯誤家長是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犯錯之後的孩子需不需要懲罰呢?需要,犯錯的孩子一定是需要接受懲罰的,就像是法律一樣,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制裁。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有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鄰居家的小孩偷偷拿了媽媽的1塊錢去買零食,可能現在很多孩子對1塊錢沒有什麼概念,但我那時候,五分錢就可以買到兩根辣條,所以1塊錢對我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鉅款了。當時孩子的媽媽發現了,同樣是對著孩子一頓打,一邊打一邊說:“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就偷金,現在學著偷1塊錢,長大了還不得做個賊”。受過教訓的他之後再也沒有偷過家裡的錢,我認為這就是懲罰讓他明白了犯錯的嚴重性。

發現孩子犯錯以後,懲罰是很有必要性的,這樣會讓孩子知曉犯錯的後果,這就像我們很少會發現孩子出現嚴重燙傷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小時候父母會讓孩子嘗試用手指接觸熱水,以此來感受什麼是燙,孩子有了燙這種不好的感受時就會牢牢記住,熱水是會讓自己感到疼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盧梭《家庭教育篇》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不明確自己懲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叫什麼呢?我把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稱為“虐待”。實際上,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者也只是單純的想要讓孩子停止當時的一些行為。這樣的懲罰也許短暫是有效的,但是長期看下來的話,這些懲罰都是無效懲罰,孩子的錯誤仍然會犯,只有在被懲罰時才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懲罰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懂得為什麼會受到懲罰,自己被懲罰並不是由於父母的一時衝動,而是自己真正的犯下了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才是我們懲罰的真正目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是越“狠”越好嗎?

弗洛伊德說過:“人們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孩子犯錯時懲罰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很多家長在認識到懲罰的必要性以後開始變得肆無忌憚,簡單的認為既然懲罰孩子,那就一定是越“狠”越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說一下撒謊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孩子撒謊無非出於兩個目的,一是安慰自己,或者是用不符實際的言行來想父母證明自己,這樣的孩子表現欲和自尊心極強;二是害怕,由於犯錯後無力承受父母的責罰而欺騙,以求矇混過關。我們今天說第二種撒謊,第二種一定是孩子在知道了嚴重後果的時候的做法,而孩子之所以採用這種做法主要是由於父母有懲罰孩子就是要越“狠”越好的思想。

越狠越好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學會撒謊,學會狡辯,以這樣的方式來隱瞞錯誤,逃避責罰。所以,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狠”越好,讓孩子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是懲罰的最好限度。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什麼時候對孩子懲罰?

對孩子的懲罰是一定要注意“及時性”的,也就是孩子犯錯以後就及時懲罰孩子,越早越好。在與孩子接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孩子會經常性的犯錯誤,細細思考一下,孩子們之所以會對犯錯誤“樂此不彼”,原因就是孩子從一開始犯錯的時候我們放鬆了對孩子的管理,沒有及時制止,更沒有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孩子犯錯以後,家長在注重懲罰的“及時性”時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首先就是懲罰孩子的場合很重要,公共場合一定要儘量避免人前懲罰,人前懲罰對孩子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嚴重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其次,及時懲罰孩子的過程中,必須要向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會受到懲罰,怎麼樣才不會受到懲罰,也就是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過後家長應當怎麼做?

老人常說“給一巴掌,給顆糖”,這樣的做法對懲罰孩子是有效的,為什麼在懲罰過後要“給顆糖”?很多時候,即便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但是對於父母的懲罰也是不能理解的,懲罰給他們思想上帶來了過多的不良刺激,這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懲罰孩子以後,家長可以適當對孩子進行撫慰,可以親切和孩子交流這件事情,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拿出孩子的一些優點來表揚孩子,用優點和缺點兩種得到的結果來做對比,讓孩子真正從內心接受這樣的懲罰。

“給顆糖”在我看來是有必要的,但是也更要注重“如何給”和由誰來給。我見過很多的家庭是這樣的:孩子被懲罰以後,懲罰孩子的家長消失了,繼而就是另一個人來救場,可能這個人是爸爸媽媽,也可能是爺爺奶奶等,這些人的出現,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溫暖的春光,每一次的到來都如同“救世主”一般。這樣的做法又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會認為自己在“救世主”面前是沒有錯誤的,甚至值得肯定,這也就是孩子為什麼會說“我喜歡爸爸,因為媽媽只會罵我”的原因。“和事佬”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不過這個人由懲罰者來扮演最好,不要讓孩子從小就認為父母的愛是有親疏的。由懲罰者來做“和事佬”和給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還是很肯定的,受到懲罰只是自己一時犯了錯誤,只要更正自己的錯誤,是不會失去父母的這份關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懲罰孩子的方法可以說是“花樣百出”,有些家長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懲罰孩子的時候,使用的工具也是“別出心裁”,甚至有些會讓人感到膽顫心驚。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簡單粗暴越好,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懲罰孩子的:

"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你的話的,你只管打吧”。前些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由於孩子不聽話,一直在看電視,朋友就有點不樂意了。先是警告,警告之後卻發現效果不佳,孩子只是把電視的聲音調低了一點,而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朋友急了,問“你關不關電視,你再不關我就要揍你了!”然而,電視的誘惑還是超過了媽媽的責怪。朋友過去一隻手揪起孩子的耳朵,孩子剛站起來另一隻手就已經到屁股上了。於是就有了最初的那一句話,就算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話。

面對朋友的“棍棒式教育”我感覺到很詫異,看不出來她平時是這樣懲罰孩子的。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可能朋友也是受到了這樣一種思想的引導吧,對孩子一點都不留情。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孩子不可以懲罰嗎?

是孩子就會犯錯,而家長作為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錯誤家長是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犯錯之後的孩子需不需要懲罰呢?需要,犯錯的孩子一定是需要接受懲罰的,就像是法律一樣,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制裁。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有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鄰居家的小孩偷偷拿了媽媽的1塊錢去買零食,可能現在很多孩子對1塊錢沒有什麼概念,但我那時候,五分錢就可以買到兩根辣條,所以1塊錢對我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鉅款了。當時孩子的媽媽發現了,同樣是對著孩子一頓打,一邊打一邊說:“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就偷金,現在學著偷1塊錢,長大了還不得做個賊”。受過教訓的他之後再也沒有偷過家裡的錢,我認為這就是懲罰讓他明白了犯錯的嚴重性。

發現孩子犯錯以後,懲罰是很有必要性的,這樣會讓孩子知曉犯錯的後果,這就像我們很少會發現孩子出現嚴重燙傷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小時候父母會讓孩子嘗試用手指接觸熱水,以此來感受什麼是燙,孩子有了燙這種不好的感受時就會牢牢記住,熱水是會讓自己感到疼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盧梭《家庭教育篇》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不明確自己懲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叫什麼呢?我把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稱為“虐待”。實際上,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者也只是單純的想要讓孩子停止當時的一些行為。這樣的懲罰也許短暫是有效的,但是長期看下來的話,這些懲罰都是無效懲罰,孩子的錯誤仍然會犯,只有在被懲罰時才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懲罰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懂得為什麼會受到懲罰,自己被懲罰並不是由於父母的一時衝動,而是自己真正的犯下了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才是我們懲罰的真正目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是越“狠”越好嗎?

弗洛伊德說過:“人們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孩子犯錯時懲罰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很多家長在認識到懲罰的必要性以後開始變得肆無忌憚,簡單的認為既然懲罰孩子,那就一定是越“狠”越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說一下撒謊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孩子撒謊無非出於兩個目的,一是安慰自己,或者是用不符實際的言行來想父母證明自己,這樣的孩子表現欲和自尊心極強;二是害怕,由於犯錯後無力承受父母的責罰而欺騙,以求矇混過關。我們今天說第二種撒謊,第二種一定是孩子在知道了嚴重後果的時候的做法,而孩子之所以採用這種做法主要是由於父母有懲罰孩子就是要越“狠”越好的思想。

越狠越好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學會撒謊,學會狡辯,以這樣的方式來隱瞞錯誤,逃避責罰。所以,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狠”越好,讓孩子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是懲罰的最好限度。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什麼時候對孩子懲罰?

對孩子的懲罰是一定要注意“及時性”的,也就是孩子犯錯以後就及時懲罰孩子,越早越好。在與孩子接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孩子會經常性的犯錯誤,細細思考一下,孩子們之所以會對犯錯誤“樂此不彼”,原因就是孩子從一開始犯錯的時候我們放鬆了對孩子的管理,沒有及時制止,更沒有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孩子犯錯以後,家長在注重懲罰的“及時性”時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首先就是懲罰孩子的場合很重要,公共場合一定要儘量避免人前懲罰,人前懲罰對孩子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嚴重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其次,及時懲罰孩子的過程中,必須要向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會受到懲罰,怎麼樣才不會受到懲罰,也就是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過後家長應當怎麼做?

老人常說“給一巴掌,給顆糖”,這樣的做法對懲罰孩子是有效的,為什麼在懲罰過後要“給顆糖”?很多時候,即便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但是對於父母的懲罰也是不能理解的,懲罰給他們思想上帶來了過多的不良刺激,這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懲罰孩子以後,家長可以適當對孩子進行撫慰,可以親切和孩子交流這件事情,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拿出孩子的一些優點來表揚孩子,用優點和缺點兩種得到的結果來做對比,讓孩子真正從內心接受這樣的懲罰。

“給顆糖”在我看來是有必要的,但是也更要注重“如何給”和由誰來給。我見過很多的家庭是這樣的:孩子被懲罰以後,懲罰孩子的家長消失了,繼而就是另一個人來救場,可能這個人是爸爸媽媽,也可能是爺爺奶奶等,這些人的出現,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溫暖的春光,每一次的到來都如同“救世主”一般。這樣的做法又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會認為自己在“救世主”面前是沒有錯誤的,甚至值得肯定,這也就是孩子為什麼會說“我喜歡爸爸,因為媽媽只會罵我”的原因。“和事佬”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不過這個人由懲罰者來扮演最好,不要讓孩子從小就認為父母的愛是有親疏的。由懲罰者來做“和事佬”和給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還是很肯定的,受到懲罰只是自己一時犯了錯誤,只要更正自己的錯誤,是不會失去父母的這份關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懲罰孩子的方法可以說是“花樣百出”,有些家長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懲罰孩子的時候,使用的工具也是“別出心裁”,甚至有些會讓人感到膽顫心驚。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簡單粗暴越好,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懲罰孩子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簡明扼要,就事論事;

你的家中有沒有這樣的場景,孩子犯錯時,你會滔滔不絕,把孩子歷往的“犯罪事實”重新搬出來,而孩子開始對每一件曾經做過的事情重新尋找“更合適”的理由和藉口。這樣你來我往的過程,對雙方來說都是痛苦的,其實懲罰孩子的時候,沒有必要將所有“陳年舊賬”都翻出來。“翻舊賬”的做法反而會讓孩子忘記此次受到懲罰的原因,甚至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身上“劣跡斑斑”,從此失去自信。

我在處罰孩子的時候,從來都是就事論事,為什麼要懲罰,怎麼樣不懲罰,這些都會一一為孩子講清楚,而懲罰的方法也是根據當時情況所定。有一次孩子拿著平板一直在玩,說教無效以後我對他進行了“三天不允許碰平板,每天需要背誦兩首詩”這樣的懲罰,當即沒收平板,不給孩子留講情的機會。三天以後,孩子是這樣說的“我每天被兩首詩是不是就可以玩平板了?”這時候與孩子約法三章,對玩平板的時間和內容都進行了明確,規定不遵守就會再次受到懲罰。之後孩子還是會玩平板,但是已經變得有規律性了,不會再那麼肆無忌憚。

"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你的話的,你只管打吧”。前些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由於孩子不聽話,一直在看電視,朋友就有點不樂意了。先是警告,警告之後卻發現效果不佳,孩子只是把電視的聲音調低了一點,而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朋友急了,問“你關不關電視,你再不關我就要揍你了!”然而,電視的誘惑還是超過了媽媽的責怪。朋友過去一隻手揪起孩子的耳朵,孩子剛站起來另一隻手就已經到屁股上了。於是就有了最初的那一句話,就算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話。

面對朋友的“棍棒式教育”我感覺到很詫異,看不出來她平時是這樣懲罰孩子的。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可能朋友也是受到了這樣一種思想的引導吧,對孩子一點都不留情。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孩子不可以懲罰嗎?

是孩子就會犯錯,而家長作為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錯誤家長是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犯錯之後的孩子需不需要懲罰呢?需要,犯錯的孩子一定是需要接受懲罰的,就像是法律一樣,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制裁。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有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鄰居家的小孩偷偷拿了媽媽的1塊錢去買零食,可能現在很多孩子對1塊錢沒有什麼概念,但我那時候,五分錢就可以買到兩根辣條,所以1塊錢對我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鉅款了。當時孩子的媽媽發現了,同樣是對著孩子一頓打,一邊打一邊說:“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就偷金,現在學著偷1塊錢,長大了還不得做個賊”。受過教訓的他之後再也沒有偷過家裡的錢,我認為這就是懲罰讓他明白了犯錯的嚴重性。

發現孩子犯錯以後,懲罰是很有必要性的,這樣會讓孩子知曉犯錯的後果,這就像我們很少會發現孩子出現嚴重燙傷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小時候父母會讓孩子嘗試用手指接觸熱水,以此來感受什麼是燙,孩子有了燙這種不好的感受時就會牢牢記住,熱水是會讓自己感到疼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盧梭《家庭教育篇》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不明確自己懲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叫什麼呢?我把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稱為“虐待”。實際上,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者也只是單純的想要讓孩子停止當時的一些行為。這樣的懲罰也許短暫是有效的,但是長期看下來的話,這些懲罰都是無效懲罰,孩子的錯誤仍然會犯,只有在被懲罰時才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懲罰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懂得為什麼會受到懲罰,自己被懲罰並不是由於父母的一時衝動,而是自己真正的犯下了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才是我們懲罰的真正目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是越“狠”越好嗎?

弗洛伊德說過:“人們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孩子犯錯時懲罰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很多家長在認識到懲罰的必要性以後開始變得肆無忌憚,簡單的認為既然懲罰孩子,那就一定是越“狠”越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說一下撒謊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孩子撒謊無非出於兩個目的,一是安慰自己,或者是用不符實際的言行來想父母證明自己,這樣的孩子表現欲和自尊心極強;二是害怕,由於犯錯後無力承受父母的責罰而欺騙,以求矇混過關。我們今天說第二種撒謊,第二種一定是孩子在知道了嚴重後果的時候的做法,而孩子之所以採用這種做法主要是由於父母有懲罰孩子就是要越“狠”越好的思想。

越狠越好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學會撒謊,學會狡辯,以這樣的方式來隱瞞錯誤,逃避責罰。所以,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狠”越好,讓孩子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是懲罰的最好限度。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什麼時候對孩子懲罰?

對孩子的懲罰是一定要注意“及時性”的,也就是孩子犯錯以後就及時懲罰孩子,越早越好。在與孩子接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孩子會經常性的犯錯誤,細細思考一下,孩子們之所以會對犯錯誤“樂此不彼”,原因就是孩子從一開始犯錯的時候我們放鬆了對孩子的管理,沒有及時制止,更沒有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孩子犯錯以後,家長在注重懲罰的“及時性”時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首先就是懲罰孩子的場合很重要,公共場合一定要儘量避免人前懲罰,人前懲罰對孩子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嚴重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其次,及時懲罰孩子的過程中,必須要向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會受到懲罰,怎麼樣才不會受到懲罰,也就是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過後家長應當怎麼做?

老人常說“給一巴掌,給顆糖”,這樣的做法對懲罰孩子是有效的,為什麼在懲罰過後要“給顆糖”?很多時候,即便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但是對於父母的懲罰也是不能理解的,懲罰給他們思想上帶來了過多的不良刺激,這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懲罰孩子以後,家長可以適當對孩子進行撫慰,可以親切和孩子交流這件事情,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拿出孩子的一些優點來表揚孩子,用優點和缺點兩種得到的結果來做對比,讓孩子真正從內心接受這樣的懲罰。

“給顆糖”在我看來是有必要的,但是也更要注重“如何給”和由誰來給。我見過很多的家庭是這樣的:孩子被懲罰以後,懲罰孩子的家長消失了,繼而就是另一個人來救場,可能這個人是爸爸媽媽,也可能是爺爺奶奶等,這些人的出現,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溫暖的春光,每一次的到來都如同“救世主”一般。這樣的做法又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會認為自己在“救世主”面前是沒有錯誤的,甚至值得肯定,這也就是孩子為什麼會說“我喜歡爸爸,因為媽媽只會罵我”的原因。“和事佬”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不過這個人由懲罰者來扮演最好,不要讓孩子從小就認為父母的愛是有親疏的。由懲罰者來做“和事佬”和給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還是很肯定的,受到懲罰只是自己一時犯了錯誤,只要更正自己的錯誤,是不會失去父母的這份關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懲罰孩子的方法可以說是“花樣百出”,有些家長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懲罰孩子的時候,使用的工具也是“別出心裁”,甚至有些會讓人感到膽顫心驚。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簡單粗暴越好,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懲罰孩子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簡明扼要,就事論事;

你的家中有沒有這樣的場景,孩子犯錯時,你會滔滔不絕,把孩子歷往的“犯罪事實”重新搬出來,而孩子開始對每一件曾經做過的事情重新尋找“更合適”的理由和藉口。這樣你來我往的過程,對雙方來說都是痛苦的,其實懲罰孩子的時候,沒有必要將所有“陳年舊賬”都翻出來。“翻舊賬”的做法反而會讓孩子忘記此次受到懲罰的原因,甚至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身上“劣跡斑斑”,從此失去自信。

我在處罰孩子的時候,從來都是就事論事,為什麼要懲罰,怎麼樣不懲罰,這些都會一一為孩子講清楚,而懲罰的方法也是根據當時情況所定。有一次孩子拿著平板一直在玩,說教無效以後我對他進行了“三天不允許碰平板,每天需要背誦兩首詩”這樣的懲罰,當即沒收平板,不給孩子留講情的機會。三天以後,孩子是這樣說的“我每天被兩首詩是不是就可以玩平板了?”這時候與孩子約法三章,對玩平板的時間和內容都進行了明確,規定不遵守就會再次受到懲罰。之後孩子還是會玩平板,但是已經變得有規律性了,不會再那麼肆無忌憚。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冷處理,讓孩子思過;

我的冷處理方法很簡單,就是讓孩子罰站或者是罰坐。之前大寶和二寶因為玩具而爭吵,兩個孩子越爭吵越厲害,甚至動起手搶了起來。我把玩具直接拿走了,並且告訴他們,都好好坐在沙發上,指著牆上的表,十分鐘之內不允許兩個人吵鬧。十分鐘之後,我過去問孩子為什麼會被罰坐,兩個人都開始承認自己的錯誤,二寶則邊哭邊說:“不該跟姐姐搶玩具”,場面和諧而有趣。

讓孩子冷靜下來去思考自己的錯誤是很好的一種方法,本身懲罰的目的也就是讓孩子懂得錯在哪裡。在對孩子進行懲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不能讓孩子長時間忍受“關黑屋”的懲罰,這樣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都是不利的。

"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你的話的,你只管打吧”。前些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由於孩子不聽話,一直在看電視,朋友就有點不樂意了。先是警告,警告之後卻發現效果不佳,孩子只是把電視的聲音調低了一點,而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朋友急了,問“你關不關電視,你再不關我就要揍你了!”然而,電視的誘惑還是超過了媽媽的責怪。朋友過去一隻手揪起孩子的耳朵,孩子剛站起來另一隻手就已經到屁股上了。於是就有了最初的那一句話,就算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話。

面對朋友的“棍棒式教育”我感覺到很詫異,看不出來她平時是這樣懲罰孩子的。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可能朋友也是受到了這樣一種思想的引導吧,對孩子一點都不留情。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孩子不可以懲罰嗎?

是孩子就會犯錯,而家長作為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錯誤家長是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犯錯之後的孩子需不需要懲罰呢?需要,犯錯的孩子一定是需要接受懲罰的,就像是法律一樣,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制裁。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有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鄰居家的小孩偷偷拿了媽媽的1塊錢去買零食,可能現在很多孩子對1塊錢沒有什麼概念,但我那時候,五分錢就可以買到兩根辣條,所以1塊錢對我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鉅款了。當時孩子的媽媽發現了,同樣是對著孩子一頓打,一邊打一邊說:“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就偷金,現在學著偷1塊錢,長大了還不得做個賊”。受過教訓的他之後再也沒有偷過家裡的錢,我認為這就是懲罰讓他明白了犯錯的嚴重性。

發現孩子犯錯以後,懲罰是很有必要性的,這樣會讓孩子知曉犯錯的後果,這就像我們很少會發現孩子出現嚴重燙傷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小時候父母會讓孩子嘗試用手指接觸熱水,以此來感受什麼是燙,孩子有了燙這種不好的感受時就會牢牢記住,熱水是會讓自己感到疼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盧梭《家庭教育篇》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不明確自己懲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叫什麼呢?我把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稱為“虐待”。實際上,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者也只是單純的想要讓孩子停止當時的一些行為。這樣的懲罰也許短暫是有效的,但是長期看下來的話,這些懲罰都是無效懲罰,孩子的錯誤仍然會犯,只有在被懲罰時才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懲罰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懂得為什麼會受到懲罰,自己被懲罰並不是由於父母的一時衝動,而是自己真正的犯下了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才是我們懲罰的真正目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是越“狠”越好嗎?

弗洛伊德說過:“人們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孩子犯錯時懲罰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很多家長在認識到懲罰的必要性以後開始變得肆無忌憚,簡單的認為既然懲罰孩子,那就一定是越“狠”越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說一下撒謊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孩子撒謊無非出於兩個目的,一是安慰自己,或者是用不符實際的言行來想父母證明自己,這樣的孩子表現欲和自尊心極強;二是害怕,由於犯錯後無力承受父母的責罰而欺騙,以求矇混過關。我們今天說第二種撒謊,第二種一定是孩子在知道了嚴重後果的時候的做法,而孩子之所以採用這種做法主要是由於父母有懲罰孩子就是要越“狠”越好的思想。

越狠越好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學會撒謊,學會狡辯,以這樣的方式來隱瞞錯誤,逃避責罰。所以,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狠”越好,讓孩子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是懲罰的最好限度。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什麼時候對孩子懲罰?

對孩子的懲罰是一定要注意“及時性”的,也就是孩子犯錯以後就及時懲罰孩子,越早越好。在與孩子接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孩子會經常性的犯錯誤,細細思考一下,孩子們之所以會對犯錯誤“樂此不彼”,原因就是孩子從一開始犯錯的時候我們放鬆了對孩子的管理,沒有及時制止,更沒有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孩子犯錯以後,家長在注重懲罰的“及時性”時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首先就是懲罰孩子的場合很重要,公共場合一定要儘量避免人前懲罰,人前懲罰對孩子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嚴重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其次,及時懲罰孩子的過程中,必須要向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會受到懲罰,怎麼樣才不會受到懲罰,也就是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過後家長應當怎麼做?

老人常說“給一巴掌,給顆糖”,這樣的做法對懲罰孩子是有效的,為什麼在懲罰過後要“給顆糖”?很多時候,即便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但是對於父母的懲罰也是不能理解的,懲罰給他們思想上帶來了過多的不良刺激,這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懲罰孩子以後,家長可以適當對孩子進行撫慰,可以親切和孩子交流這件事情,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拿出孩子的一些優點來表揚孩子,用優點和缺點兩種得到的結果來做對比,讓孩子真正從內心接受這樣的懲罰。

“給顆糖”在我看來是有必要的,但是也更要注重“如何給”和由誰來給。我見過很多的家庭是這樣的:孩子被懲罰以後,懲罰孩子的家長消失了,繼而就是另一個人來救場,可能這個人是爸爸媽媽,也可能是爺爺奶奶等,這些人的出現,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溫暖的春光,每一次的到來都如同“救世主”一般。這樣的做法又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會認為自己在“救世主”面前是沒有錯誤的,甚至值得肯定,這也就是孩子為什麼會說“我喜歡爸爸,因為媽媽只會罵我”的原因。“和事佬”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不過這個人由懲罰者來扮演最好,不要讓孩子從小就認為父母的愛是有親疏的。由懲罰者來做“和事佬”和給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還是很肯定的,受到懲罰只是自己一時犯了錯誤,只要更正自己的錯誤,是不會失去父母的這份關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懲罰孩子的方法可以說是“花樣百出”,有些家長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懲罰孩子的時候,使用的工具也是“別出心裁”,甚至有些會讓人感到膽顫心驚。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簡單粗暴越好,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懲罰孩子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簡明扼要,就事論事;

你的家中有沒有這樣的場景,孩子犯錯時,你會滔滔不絕,把孩子歷往的“犯罪事實”重新搬出來,而孩子開始對每一件曾經做過的事情重新尋找“更合適”的理由和藉口。這樣你來我往的過程,對雙方來說都是痛苦的,其實懲罰孩子的時候,沒有必要將所有“陳年舊賬”都翻出來。“翻舊賬”的做法反而會讓孩子忘記此次受到懲罰的原因,甚至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身上“劣跡斑斑”,從此失去自信。

我在處罰孩子的時候,從來都是就事論事,為什麼要懲罰,怎麼樣不懲罰,這些都會一一為孩子講清楚,而懲罰的方法也是根據當時情況所定。有一次孩子拿著平板一直在玩,說教無效以後我對他進行了“三天不允許碰平板,每天需要背誦兩首詩”這樣的懲罰,當即沒收平板,不給孩子留講情的機會。三天以後,孩子是這樣說的“我每天被兩首詩是不是就可以玩平板了?”這時候與孩子約法三章,對玩平板的時間和內容都進行了明確,規定不遵守就會再次受到懲罰。之後孩子還是會玩平板,但是已經變得有規律性了,不會再那麼肆無忌憚。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冷處理,讓孩子思過;

我的冷處理方法很簡單,就是讓孩子罰站或者是罰坐。之前大寶和二寶因為玩具而爭吵,兩個孩子越爭吵越厲害,甚至動起手搶了起來。我把玩具直接拿走了,並且告訴他們,都好好坐在沙發上,指著牆上的表,十分鐘之內不允許兩個人吵鬧。十分鐘之後,我過去問孩子為什麼會被罰坐,兩個人都開始承認自己的錯誤,二寶則邊哭邊說:“不該跟姐姐搶玩具”,場面和諧而有趣。

讓孩子冷靜下來去思考自己的錯誤是很好的一種方法,本身懲罰的目的也就是讓孩子懂得錯在哪裡。在對孩子進行懲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不能讓孩子長時間忍受“關黑屋”的懲罰,這樣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都是不利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讓孩子適當進行體力勞動。

讓孩子適當進行體力勞動可以說是一個百試不爽的辦法,做做家務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鍛鍊。我在懲罰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讓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通過勞作讓孩子的身體上感到一定程度的疲累,這也是一種不良好的體驗,可以讓孩子為自己的不良行為付出代價。

懲罰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在身邊,一方面是監督孩子完成任務的情況,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防止較小的孩子因此受到傷害。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我會為孩子講解其中的前因後果,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良行為是一定會受到懲罰的。

"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你的話的,你只管打吧”。前些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由於孩子不聽話,一直在看電視,朋友就有點不樂意了。先是警告,警告之後卻發現效果不佳,孩子只是把電視的聲音調低了一點,而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朋友急了,問“你關不關電視,你再不關我就要揍你了!”然而,電視的誘惑還是超過了媽媽的責怪。朋友過去一隻手揪起孩子的耳朵,孩子剛站起來另一隻手就已經到屁股上了。於是就有了最初的那一句話,就算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話。

面對朋友的“棍棒式教育”我感覺到很詫異,看不出來她平時是這樣懲罰孩子的。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可能朋友也是受到了這樣一種思想的引導吧,對孩子一點都不留情。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孩子不可以懲罰嗎?

是孩子就會犯錯,而家長作為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錯誤家長是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犯錯之後的孩子需不需要懲罰呢?需要,犯錯的孩子一定是需要接受懲罰的,就像是法律一樣,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制裁。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有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鄰居家的小孩偷偷拿了媽媽的1塊錢去買零食,可能現在很多孩子對1塊錢沒有什麼概念,但我那時候,五分錢就可以買到兩根辣條,所以1塊錢對我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鉅款了。當時孩子的媽媽發現了,同樣是對著孩子一頓打,一邊打一邊說:“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就偷金,現在學著偷1塊錢,長大了還不得做個賊”。受過教訓的他之後再也沒有偷過家裡的錢,我認為這就是懲罰讓他明白了犯錯的嚴重性。

發現孩子犯錯以後,懲罰是很有必要性的,這樣會讓孩子知曉犯錯的後果,這就像我們很少會發現孩子出現嚴重燙傷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小時候父母會讓孩子嘗試用手指接觸熱水,以此來感受什麼是燙,孩子有了燙這種不好的感受時就會牢牢記住,熱水是會讓自己感到疼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盧梭《家庭教育篇》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不明確自己懲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叫什麼呢?我把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稱為“虐待”。實際上,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者也只是單純的想要讓孩子停止當時的一些行為。這樣的懲罰也許短暫是有效的,但是長期看下來的話,這些懲罰都是無效懲罰,孩子的錯誤仍然會犯,只有在被懲罰時才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懲罰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懂得為什麼會受到懲罰,自己被懲罰並不是由於父母的一時衝動,而是自己真正的犯下了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才是我們懲罰的真正目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是越“狠”越好嗎?

弗洛伊德說過:“人們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孩子犯錯時懲罰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很多家長在認識到懲罰的必要性以後開始變得肆無忌憚,簡單的認為既然懲罰孩子,那就一定是越“狠”越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說一下撒謊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孩子撒謊無非出於兩個目的,一是安慰自己,或者是用不符實際的言行來想父母證明自己,這樣的孩子表現欲和自尊心極強;二是害怕,由於犯錯後無力承受父母的責罰而欺騙,以求矇混過關。我們今天說第二種撒謊,第二種一定是孩子在知道了嚴重後果的時候的做法,而孩子之所以採用這種做法主要是由於父母有懲罰孩子就是要越“狠”越好的思想。

越狠越好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學會撒謊,學會狡辯,以這樣的方式來隱瞞錯誤,逃避責罰。所以,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狠”越好,讓孩子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是懲罰的最好限度。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什麼時候對孩子懲罰?

對孩子的懲罰是一定要注意“及時性”的,也就是孩子犯錯以後就及時懲罰孩子,越早越好。在與孩子接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孩子會經常性的犯錯誤,細細思考一下,孩子們之所以會對犯錯誤“樂此不彼”,原因就是孩子從一開始犯錯的時候我們放鬆了對孩子的管理,沒有及時制止,更沒有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孩子犯錯以後,家長在注重懲罰的“及時性”時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首先就是懲罰孩子的場合很重要,公共場合一定要儘量避免人前懲罰,人前懲罰對孩子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嚴重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其次,及時懲罰孩子的過程中,必須要向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會受到懲罰,怎麼樣才不會受到懲罰,也就是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過後家長應當怎麼做?

老人常說“給一巴掌,給顆糖”,這樣的做法對懲罰孩子是有效的,為什麼在懲罰過後要“給顆糖”?很多時候,即便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但是對於父母的懲罰也是不能理解的,懲罰給他們思想上帶來了過多的不良刺激,這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懲罰孩子以後,家長可以適當對孩子進行撫慰,可以親切和孩子交流這件事情,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拿出孩子的一些優點來表揚孩子,用優點和缺點兩種得到的結果來做對比,讓孩子真正從內心接受這樣的懲罰。

“給顆糖”在我看來是有必要的,但是也更要注重“如何給”和由誰來給。我見過很多的家庭是這樣的:孩子被懲罰以後,懲罰孩子的家長消失了,繼而就是另一個人來救場,可能這個人是爸爸媽媽,也可能是爺爺奶奶等,這些人的出現,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溫暖的春光,每一次的到來都如同“救世主”一般。這樣的做法又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會認為自己在“救世主”面前是沒有錯誤的,甚至值得肯定,這也就是孩子為什麼會說“我喜歡爸爸,因為媽媽只會罵我”的原因。“和事佬”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不過這個人由懲罰者來扮演最好,不要讓孩子從小就認為父母的愛是有親疏的。由懲罰者來做“和事佬”和給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還是很肯定的,受到懲罰只是自己一時犯了錯誤,只要更正自己的錯誤,是不會失去父母的這份關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懲罰孩子的方法可以說是“花樣百出”,有些家長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懲罰孩子的時候,使用的工具也是“別出心裁”,甚至有些會讓人感到膽顫心驚。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簡單粗暴越好,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懲罰孩子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簡明扼要,就事論事;

你的家中有沒有這樣的場景,孩子犯錯時,你會滔滔不絕,把孩子歷往的“犯罪事實”重新搬出來,而孩子開始對每一件曾經做過的事情重新尋找“更合適”的理由和藉口。這樣你來我往的過程,對雙方來說都是痛苦的,其實懲罰孩子的時候,沒有必要將所有“陳年舊賬”都翻出來。“翻舊賬”的做法反而會讓孩子忘記此次受到懲罰的原因,甚至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身上“劣跡斑斑”,從此失去自信。

我在處罰孩子的時候,從來都是就事論事,為什麼要懲罰,怎麼樣不懲罰,這些都會一一為孩子講清楚,而懲罰的方法也是根據當時情況所定。有一次孩子拿著平板一直在玩,說教無效以後我對他進行了“三天不允許碰平板,每天需要背誦兩首詩”這樣的懲罰,當即沒收平板,不給孩子留講情的機會。三天以後,孩子是這樣說的“我每天被兩首詩是不是就可以玩平板了?”這時候與孩子約法三章,對玩平板的時間和內容都進行了明確,規定不遵守就會再次受到懲罰。之後孩子還是會玩平板,但是已經變得有規律性了,不會再那麼肆無忌憚。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冷處理,讓孩子思過;

我的冷處理方法很簡單,就是讓孩子罰站或者是罰坐。之前大寶和二寶因為玩具而爭吵,兩個孩子越爭吵越厲害,甚至動起手搶了起來。我把玩具直接拿走了,並且告訴他們,都好好坐在沙發上,指著牆上的表,十分鐘之內不允許兩個人吵鬧。十分鐘之後,我過去問孩子為什麼會被罰坐,兩個人都開始承認自己的錯誤,二寶則邊哭邊說:“不該跟姐姐搶玩具”,場面和諧而有趣。

讓孩子冷靜下來去思考自己的錯誤是很好的一種方法,本身懲罰的目的也就是讓孩子懂得錯在哪裡。在對孩子進行懲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不能讓孩子長時間忍受“關黑屋”的懲罰,這樣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都是不利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讓孩子適當進行體力勞動。

讓孩子適當進行體力勞動可以說是一個百試不爽的辦法,做做家務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鍛鍊。我在懲罰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讓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通過勞作讓孩子的身體上感到一定程度的疲累,這也是一種不良好的體驗,可以讓孩子為自己的不良行為付出代價。

懲罰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在身邊,一方面是監督孩子完成任務的情況,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防止較小的孩子因此受到傷害。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我會為孩子講解其中的前因後果,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良行為是一定會受到懲罰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關於懲罰孩子的做法我並沒有分享過多,因為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錯誤我們作為家長需要區別對待,要“因時制宜”,也要“因地制宜”。關於打孩子的這種做法,我是不贊同的,適當的懲戒可以,但是一定不要忘記了我們懲罰孩子的真正目的。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還應當有一顆包容的心,有時候允許孩子犯錯也是一種激勵!我希望,每一個孩子在被父母懲罰以後,還能夠依然愛著自己的父母,成年以後,更願意去感激父母!

"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就算你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你的話的,你只管打吧”。前些天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由於孩子不聽話,一直在看電視,朋友就有點不樂意了。先是警告,警告之後卻發現效果不佳,孩子只是把電視的聲音調低了一點,而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電視。朋友急了,問“你關不關電視,你再不關我就要揍你了!”然而,電視的誘惑還是超過了媽媽的責怪。朋友過去一隻手揪起孩子的耳朵,孩子剛站起來另一隻手就已經到屁股上了。於是就有了最初的那一句話,就算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會聽話。

面對朋友的“棍棒式教育”我感覺到很詫異,看不出來她平時是這樣懲罰孩子的。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不打不成器”,可能朋友也是受到了這樣一種思想的引導吧,對孩子一點都不留情。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孩子不可以懲罰嗎?

是孩子就會犯錯,而家長作為監護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錯誤家長是脫離不了關係的。那麼犯錯之後的孩子需不需要懲罰呢?需要,犯錯的孩子一定是需要接受懲罰的,就像是法律一樣,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犯錯,就需要接受制裁。

我從小是在農村長大的,有一件事情記得很清楚,鄰居家的小孩偷偷拿了媽媽的1塊錢去買零食,可能現在很多孩子對1塊錢沒有什麼概念,但我那時候,五分錢就可以買到兩根辣條,所以1塊錢對我們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鉅款了。當時孩子的媽媽發現了,同樣是對著孩子一頓打,一邊打一邊說:“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就偷金,現在學著偷1塊錢,長大了還不得做個賊”。受過教訓的他之後再也沒有偷過家裡的錢,我認為這就是懲罰讓他明白了犯錯的嚴重性。

發現孩子犯錯以後,懲罰是很有必要性的,這樣會讓孩子知曉犯錯的後果,這就像我們很少會發現孩子出現嚴重燙傷的情況,因為孩子在小時候父母會讓孩子嘗試用手指接觸熱水,以此來感受什麼是燙,孩子有了燙這種不好的感受時就會牢牢記住,熱水是會讓自己感到疼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盧梭《家庭教育篇》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不明確自己懲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叫什麼呢?我把沒有目的的懲罰孩子稱為“虐待”。實際上,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者也只是單純的想要讓孩子停止當時的一些行為。這樣的懲罰也許短暫是有效的,但是長期看下來的話,這些懲罰都是無效懲罰,孩子的錯誤仍然會犯,只有在被懲罰時才會停止錯誤的行為。

懲罰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懂得為什麼會受到懲罰,自己被懲罰並不是由於父母的一時衝動,而是自己真正的犯下了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才是我們懲罰的真正目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是越“狠”越好嗎?

弗洛伊德說過:“人們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孩子犯錯時懲罰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是很多家長在認識到懲罰的必要性以後開始變得肆無忌憚,簡單的認為既然懲罰孩子,那就一定是越“狠”越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這裡說一下撒謊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孩子撒謊無非出於兩個目的,一是安慰自己,或者是用不符實際的言行來想父母證明自己,這樣的孩子表現欲和自尊心極強;二是害怕,由於犯錯後無力承受父母的責罰而欺騙,以求矇混過關。我們今天說第二種撒謊,第二種一定是孩子在知道了嚴重後果的時候的做法,而孩子之所以採用這種做法主要是由於父母有懲罰孩子就是要越“狠”越好的思想。

越狠越好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敢承認錯誤,學會撒謊,學會狡辯,以這樣的方式來隱瞞錯誤,逃避責罰。所以,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狠”越好,讓孩子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是懲罰的最好限度。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什麼時候對孩子懲罰?

對孩子的懲罰是一定要注意“及時性”的,也就是孩子犯錯以後就及時懲罰孩子,越早越好。在與孩子接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孩子會經常性的犯錯誤,細細思考一下,孩子們之所以會對犯錯誤“樂此不彼”,原因就是孩子從一開始犯錯的時候我們放鬆了對孩子的管理,沒有及時制止,更沒有讓孩子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孩子犯錯以後,家長在注重懲罰的“及時性”時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首先就是懲罰孩子的場合很重要,公共場合一定要儘量避免人前懲罰,人前懲罰對孩子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嚴重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其次,及時懲罰孩子的過程中,必須要向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會受到懲罰,怎麼樣才不會受到懲罰,也就是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過後家長應當怎麼做?

老人常說“給一巴掌,給顆糖”,這樣的做法對懲罰孩子是有效的,為什麼在懲罰過後要“給顆糖”?很多時候,即便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但是對於父母的懲罰也是不能理解的,懲罰給他們思想上帶來了過多的不良刺激,這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懲罰孩子以後,家長可以適當對孩子進行撫慰,可以親切和孩子交流這件事情,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拿出孩子的一些優點來表揚孩子,用優點和缺點兩種得到的結果來做對比,讓孩子真正從內心接受這樣的懲罰。

“給顆糖”在我看來是有必要的,但是也更要注重“如何給”和由誰來給。我見過很多的家庭是這樣的:孩子被懲罰以後,懲罰孩子的家長消失了,繼而就是另一個人來救場,可能這個人是爸爸媽媽,也可能是爺爺奶奶等,這些人的出現,對孩子來說無疑是溫暖的春光,每一次的到來都如同“救世主”一般。這樣的做法又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會認為自己在“救世主”面前是沒有錯誤的,甚至值得肯定,這也就是孩子為什麼會說“我喜歡爸爸,因為媽媽只會罵我”的原因。“和事佬”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不過這個人由懲罰者來扮演最好,不要讓孩子從小就認為父母的愛是有親疏的。由懲罰者來做“和事佬”和給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還是很肯定的,受到懲罰只是自己一時犯了錯誤,只要更正自己的錯誤,是不會失去父母的這份關愛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懲罰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懲罰孩子的方法可以說是“花樣百出”,有些家長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懲罰孩子的時候,使用的工具也是“別出心裁”,甚至有些會讓人感到膽顫心驚。懲罰孩子一定不是越簡單粗暴越好,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懲罰孩子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簡明扼要,就事論事;

你的家中有沒有這樣的場景,孩子犯錯時,你會滔滔不絕,把孩子歷往的“犯罪事實”重新搬出來,而孩子開始對每一件曾經做過的事情重新尋找“更合適”的理由和藉口。這樣你來我往的過程,對雙方來說都是痛苦的,其實懲罰孩子的時候,沒有必要將所有“陳年舊賬”都翻出來。“翻舊賬”的做法反而會讓孩子忘記此次受到懲罰的原因,甚至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身上“劣跡斑斑”,從此失去自信。

我在處罰孩子的時候,從來都是就事論事,為什麼要懲罰,怎麼樣不懲罰,這些都會一一為孩子講清楚,而懲罰的方法也是根據當時情況所定。有一次孩子拿著平板一直在玩,說教無效以後我對他進行了“三天不允許碰平板,每天需要背誦兩首詩”這樣的懲罰,當即沒收平板,不給孩子留講情的機會。三天以後,孩子是這樣說的“我每天被兩首詩是不是就可以玩平板了?”這時候與孩子約法三章,對玩平板的時間和內容都進行了明確,規定不遵守就會再次受到懲罰。之後孩子還是會玩平板,但是已經變得有規律性了,不會再那麼肆無忌憚。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冷處理,讓孩子思過;

我的冷處理方法很簡單,就是讓孩子罰站或者是罰坐。之前大寶和二寶因為玩具而爭吵,兩個孩子越爭吵越厲害,甚至動起手搶了起來。我把玩具直接拿走了,並且告訴他們,都好好坐在沙發上,指著牆上的表,十分鐘之內不允許兩個人吵鬧。十分鐘之後,我過去問孩子為什麼會被罰坐,兩個人都開始承認自己的錯誤,二寶則邊哭邊說:“不該跟姐姐搶玩具”,場面和諧而有趣。

讓孩子冷靜下來去思考自己的錯誤是很好的一種方法,本身懲罰的目的也就是讓孩子懂得錯在哪裡。在對孩子進行懲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不能讓孩子長時間忍受“關黑屋”的懲罰,這樣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都是不利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讓孩子適當進行體力勞動。

讓孩子適當進行體力勞動可以說是一個百試不爽的辦法,做做家務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鍛鍊。我在懲罰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讓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通過勞作讓孩子的身體上感到一定程度的疲累,這也是一種不良好的體驗,可以讓孩子為自己的不良行為付出代價。

懲罰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在身邊,一方面是監督孩子完成任務的情況,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防止較小的孩子因此受到傷害。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我會為孩子講解其中的前因後果,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不良行為是一定會受到懲罰的。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關於懲罰孩子的做法我並沒有分享過多,因為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錯誤我們作為家長需要區別對待,要“因時制宜”,也要“因地制宜”。關於打孩子的這種做法,我是不贊同的,適當的懲戒可以,但是一定不要忘記了我們懲罰孩子的真正目的。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還應當有一顆包容的心,有時候允許孩子犯錯也是一種激勵!我希望,每一個孩子在被父母懲罰以後,還能夠依然愛著自己的父母,成年以後,更願意去感激父母!

孩子:“你打死我我也不聽話”,你真的會懲罰孩子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