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趁早:娃6歲前,父母這幾句話是黃金!12歲後,是垃圾'

不完美媽媽 黃金 李玫瑾 大學 來川父母課堂 2019-08-12
"

國內真正敢“說話”的節目不多,除了“奇葩說”之外,“圓桌派”也算是節目中的一股清流。

每年暑假,青春教育類題材的電視電影,總會迎來一場火熱。而正值《少年派》和《小歡喜》熱播的當下,許多家長網友們都在討論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問題。所以最近“圓桌派”上,也請來了一批重量級嘉賓,討論了一次關於青少年教育的問題。

在“圓桌派”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指出:“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話要少!”

"

國內真正敢“說話”的節目不多,除了“奇葩說”之外,“圓桌派”也算是節目中的一股清流。

每年暑假,青春教育類題材的電視電影,總會迎來一場火熱。而正值《少年派》和《小歡喜》熱播的當下,許多家長網友們都在討論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問題。所以最近“圓桌派”上,也請來了一批重量級嘉賓,討論了一次關於青少年教育的問題。

在“圓桌派”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指出:“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話要少!”

教育孩子要趁早:娃6歲前,父母這幾句話是黃金!12歲後,是垃圾

在她看來,教育孩子要多在6歲之前,這時候父母的嘮叨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這類話語,對孩子來說就是垃圾!

01 適當的挫折教育

在中國,父母教育孩子有一種“怪象”。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瘋狂寵愛,等到孩子最為叛逆的青春期,眼裡頭卻容不得沙子,開始拼命管教。

孩子小的時候,是全家人的保護中心,許多父母恨不得能將天上的星星月亮都能摘給他。可等到孩子要中考、高考了,再來告訴孩子要懂得吃苦,這個時候的孩子,是聽不進去這些話的。

在李玫瑾教授看來:在6歲以前,孩子還沒有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對父母的依賴最為嚴重。這時候,父母就算是批評教育,孩子頂多也就是哭鬧一下,也並不會撒潑打滾;父母的許多話,對這時候的孩子來說,就是生活的簡單道理,是聖旨!

這個時候,是父母最不應該溺愛孩子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和孩子講通道理的時候。

“我並不主張,孩子小就打他”——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說道,“批評的時候,點到為止。但是這時候要讓他知道怕,說完兩句,扭頭就走就行了。”

"

國內真正敢“說話”的節目不多,除了“奇葩說”之外,“圓桌派”也算是節目中的一股清流。

每年暑假,青春教育類題材的電視電影,總會迎來一場火熱。而正值《少年派》和《小歡喜》熱播的當下,許多家長網友們都在討論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問題。所以最近“圓桌派”上,也請來了一批重量級嘉賓,討論了一次關於青少年教育的問題。

在“圓桌派”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指出:“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話要少!”

教育孩子要趁早:娃6歲前,父母這幾句話是黃金!12歲後,是垃圾

在她看來,教育孩子要多在6歲之前,這時候父母的嘮叨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這類話語,對孩子來說就是垃圾!

01 適當的挫折教育

在中國,父母教育孩子有一種“怪象”。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瘋狂寵愛,等到孩子最為叛逆的青春期,眼裡頭卻容不得沙子,開始拼命管教。

孩子小的時候,是全家人的保護中心,許多父母恨不得能將天上的星星月亮都能摘給他。可等到孩子要中考、高考了,再來告訴孩子要懂得吃苦,這個時候的孩子,是聽不進去這些話的。

在李玫瑾教授看來:在6歲以前,孩子還沒有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對父母的依賴最為嚴重。這時候,父母就算是批評教育,孩子頂多也就是哭鬧一下,也並不會撒潑打滾;父母的許多話,對這時候的孩子來說,就是生活的簡單道理,是聖旨!

這個時候,是父母最不應該溺愛孩子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和孩子講通道理的時候。

“我並不主張,孩子小就打他”——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說道,“批評的時候,點到為止。但是這時候要讓他知道怕,說完兩句,扭頭就走就行了。”

教育孩子要趁早:娃6歲前,父母這幾句話是黃金!12歲後,是垃圾

02 青春期要學會閉嘴

孩子的青春期和成年人的更年期一樣,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變化。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會迎來一段青春叛逆的時期。這個時候的父母要學會“隱忍”,管住自己的嘴,忍一忍就過去了。

像“就你傻”、“你怎麼能這樣”話,父母一定要忍著。

在李玫瑾教授看來,許多中國父母常喜歡用“標籤式”的語言來批評孩子,這是不對的。面對孩子,你有時候第一既要尊重他,要去多跟他商量“這個事”。

近年來,總爆出一些孩子受不了父母批評,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的事情。有人說是現在的孩子太脆弱,其實不然。12歲進入青春期後,孩子本能地就有想擺脫家庭和“父母控制”的意識。

一些老生常談的大道理,其實這時候的孩子已經聽膩了。

很多父母覺得,講道理無用,言語上的刺激也會加重,其實這個時候孩子還沒有完全形成健全的價值觀,這些刺激的話,只會把孩子推離你越來越遠。

"

國內真正敢“說話”的節目不多,除了“奇葩說”之外,“圓桌派”也算是節目中的一股清流。

每年暑假,青春教育類題材的電視電影,總會迎來一場火熱。而正值《少年派》和《小歡喜》熱播的當下,許多家長網友們都在討論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問題。所以最近“圓桌派”上,也請來了一批重量級嘉賓,討論了一次關於青少年教育的問題。

在“圓桌派”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指出:“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話要少!”

教育孩子要趁早:娃6歲前,父母這幾句話是黃金!12歲後,是垃圾

在她看來,教育孩子要多在6歲之前,這時候父母的嘮叨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這類話語,對孩子來說就是垃圾!

01 適當的挫折教育

在中國,父母教育孩子有一種“怪象”。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瘋狂寵愛,等到孩子最為叛逆的青春期,眼裡頭卻容不得沙子,開始拼命管教。

孩子小的時候,是全家人的保護中心,許多父母恨不得能將天上的星星月亮都能摘給他。可等到孩子要中考、高考了,再來告訴孩子要懂得吃苦,這個時候的孩子,是聽不進去這些話的。

在李玫瑾教授看來:在6歲以前,孩子還沒有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對父母的依賴最為嚴重。這時候,父母就算是批評教育,孩子頂多也就是哭鬧一下,也並不會撒潑打滾;父母的許多話,對這時候的孩子來說,就是生活的簡單道理,是聖旨!

這個時候,是父母最不應該溺愛孩子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和孩子講通道理的時候。

“我並不主張,孩子小就打他”——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說道,“批評的時候,點到為止。但是這時候要讓他知道怕,說完兩句,扭頭就走就行了。”

教育孩子要趁早:娃6歲前,父母這幾句話是黃金!12歲後,是垃圾

02 青春期要學會閉嘴

孩子的青春期和成年人的更年期一樣,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變化。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會迎來一段青春叛逆的時期。這個時候的父母要學會“隱忍”,管住自己的嘴,忍一忍就過去了。

像“就你傻”、“你怎麼能這樣”話,父母一定要忍著。

在李玫瑾教授看來,許多中國父母常喜歡用“標籤式”的語言來批評孩子,這是不對的。面對孩子,你有時候第一既要尊重他,要去多跟他商量“這個事”。

近年來,總爆出一些孩子受不了父母批評,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的事情。有人說是現在的孩子太脆弱,其實不然。12歲進入青春期後,孩子本能地就有想擺脫家庭和“父母控制”的意識。

一些老生常談的大道理,其實這時候的孩子已經聽膩了。

很多父母覺得,講道理無用,言語上的刺激也會加重,其實這個時候孩子還沒有完全形成健全的價值觀,這些刺激的話,只會把孩子推離你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要趁早:娃6歲前,父母這幾句話是黃金!12歲後,是垃圾

03 教育孩子定要“趁早”

小樹長歪了,長大後再想要糾正過來,必然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所以李玫瑾教授建議,有能力的家長,儘量不要將孩子撒手給老人去帶。因為,爺爺奶奶隔一代最容易溺愛孩子。教育孩子不僅要有愛,還要有敬有畏。

家裡一定要有個能治得住孩子的人,不然到孩子能上房揭瓦的那一天,就只能後悔莫及。但這裡治住孩子的不能僅僅是“害怕”,還得靠“規矩”。

老祖宗留下的話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具體是什麼規矩,還要看孩子和父母一起摸索。許多父母是第一次當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當孩子,雙方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成長。

在孩子6歲之前,像“尊師重長”、“先苦後樂”、“勤勞勇敢”這樣的話,都要提前告訴孩子,12歲之後,家長往往做的只能是陪伴和監督。

在李玫瑾教授看來,讓孩子小時候接受一些“小懲罰”,或許是對孩子未來最大的保護。

精彩文章回顧:

每1718人有1人能上清華北大,而平均每50考生4人可上一本(重本)

粗心是性格原因?衡中數學老師:我用3個技巧,解決學生粗心問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