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運營:5個方法,續班率提升近90%

不完美媽媽 數學 文章 家庭教育 辦校參謀 2019-04-10

班級家長群是機構最優質的存量資源,是機構向外傳播信息的擴音器。

社群運營:5個方法,續班率提升近90%


通過運營家長群,能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是降低退課。

第二個目的比較隱性,卻更加重要,就是招生作用。

結合以上兩個目的,校長日課與你分享家長群運營的5個小技巧,助你輕鬆做好校區社群運營

01

營造社群使命感

使命感就是一群人,幹一個事,有一個共同的方向。這在社群運營中首先表現在群名上。

比如:如果我要做一個數學家長群,我們該怎麼給群起名字呢?“某某機構數學家長群”、“某某機構1對1家長交流群”,這樣的群名只能體現學數學、交流的過程,不是體現使命。

我們不妨這樣改動一下,“某某機構課堂展示群”;“90天知識體系急速答疑群”。是不是就清晰多了?

家長只有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加入這個社群,才會記得去參與。

02

發佈群任務,建立群預期


家長是因為孩子在一起讀書才有間接聯繫,這種聯繫是一種弱聯繫。弱聯繫建立的陌生人群,如果靠自發運作,最終都將走向無序和混亂,難逃廣告群或死群的命運。

班級家長群的目的是續報和招生,圍繞這個目的,考查學生單詞、監督學生完成某些作業等都是很有效的群任務。即使家長已經沒能力進行內容參與,也可以強制要求家長每次課後必須在微信群中打卡,表示收到作業通知並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了。

03

發佈內容專業性+有針對性


很多機構運營家長群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教師發到班級家長群裡的授課內容家長看不懂,那還發不發?

答案是:當然要發。

老師在發佈授課內容後,要有一些課堂評價,課堂測驗成績就是很好的課堂評價,而且一定要針對表現的好或考的好的同學做特殊點評,並「@」相關家長。須知「羨慕嫉妒恨」才是所有人類自發行為的第一推動力。

04

定期組織群活動


在每次課程結束後,在群裡發送孩子與老師交流的短視頻,將孩子在課堂積極搶答、認真聽講、參與式學習的照片發到群裡。如果有課上講題的環節我們可以讓孩子語音講題。這樣家長就會長期關注家長群的一些活動和分享。

家長都喜歡攀比,特別是晒孩子的表現或者進步。所以我們可以鼓勵家長去晒孩子的作業,比如美術作品,再經過匿名處理後發起投票活動,讓家長給孩子們打分。這樣可以給孩子們一個展示的平臺,也能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目前在班級裡的學習情況。這種活動會無形中吸引家長的注意力,調動家長參與其中,增加社群活躍度。

05

引導家長產生話題、參與導論


群主中心化的社群往往面臨很大的風險:當群主缺席討論或群主拋出的知識或話題不能引起大家興趣的時候,群的活躍度和壽命會大大降低。所以,我們要致力於班級家長群的「去教師中心化」,削弱教師在群裡的話語比例,鼓勵並引導家長產生話題參與導論。

比如,每次機構公眾號發出的教學諮詢或家庭教育內容等,都是非常好的討論主題,教師將文章扔到群中帶領大家討論,不但可以提高群活躍度,而且能提高文章的轉發率。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家長群運營的5個小技巧,我們來回顧一下:

1、營造社群使命感

2、發佈群任務,建立群預期。

3、發佈內容專業性+有針對性。

4、定期組織群活動

5、引導家長產生話題、參與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