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鬆開手,你就能擁有整個世界!

“你握緊拳頭,手裡什麼都沒有。你鬆開十指,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當你鬆開手,你就能擁有整個世界!

01

最近一個剛進入大學的女生向我傾訴,說班級活動要分小組,而自己沒有被其他人邀請,課後一個人默默地暗自流淚。她笑著說,不知道自己怎麼就哭了,可能是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吧,現在挺後悔的,要是沒來這麼遠的地方上學就好了。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另一個女生的故事。

她叫夕,大概和夕陽一樣,是一個溫和的、不張揚的、內斂的人,從幼兒園到高中一直是班上最默默無聞的人,對於老師和家長來講,夕從小到大就是個非常乖巧、非常聽話的孩子。她性子軟,沒什麼脾氣,跟所有人都維持著差不多的關係,但似乎跟所有人都不太近,經常一個人上學放學,路上只有碰到了同學才一起走一段兒。

別人看起來,她一個人自由自在,享受著自己的世界不願意被外界打擾,但她的內心真實的一面從來沒有暴露出來過,就像一個看起來很可愛的娃娃,嚴絲合縫的裹著自己才知道的東西,外人看不出一點破綻。

在一次每週的學校升旗儀式前,她終於崩不住了。因為被老師叫住耽誤了兩分鐘,回頭準備下樓參加升旗儀式的時候,看到教室空蕩蕩的,一個人都沒有,平時隨著人群走下去時候裹著的一層包裝一下子被撕得粉碎,這種被全世界所遺棄的孤獨感一下子全部湧了上來,那一瞬間她終於忍不住大哭,不得不面對一直以來都不願承認的現實:其實自己沒有朋友,其實自己很想要朋友,其實一個人一點兒也不好。

就在那一刻,她內心做了一個決定——“我要好好學習,要考到外地去,要去一個比這兒好的地方,只要離開這裡,一切就會不一樣了”。漸漸地,學習的任務以及競爭的壓力沖淡了內心的孤獨,一切都不重要了,學習才是最重要的,沒有朋友算什麼,自己變得厲害了還怕這些麼?帶著這樣的信念,夕度過了高中三年,順利通過高考,如願以償,考到了外地,一個沒有人認識她的地方,一切的一切好像可以重頭開始。一到大學,她開始參加社團,開始報名各種學生組織,開始鍛鍊身體,去參加校外的各種培訓,看起來豐富多彩,但是不管在班上還是社團,夕仍舊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女生,仍舊跟所有人維持著不遠不近的關係,除了事情多了一點以外,好像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終於她發現,她自己把事情想的太過簡單了,大學裡面優秀的人太多,優秀其實是一件沒有終點的事情,讓自己厲害永無止境,況且優秀有太多維度,成績好也僅僅只是一面而已。讓自己優秀本身就是一個目的,而不是逃避問題的一種手段。

02

曾經想著外面世界的精彩,曾經對於外面世界的憧憬,到了外面一看,每個人還是一天三餐,學校裡面還是很多課程,還是會有不開心的事情,總是會遇到不可理喻的人,氣還是一樣生,委屈也一點兒沒落下,環境可以隨時變化,但是如果自己的內心不改變,似乎走到哪裡都是一樣的。

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只要......就......”的信念其實挺常見的:

上學的時候,我們會想:只要我瘦下來,別人就會喜歡我;只要我變美了,就會有很多朋友,就不再孤獨;只要我成績好了,就什麼都好了;只要我有錢了,伴侶就不會離我遠去。到了結婚生子,還是再套用這個公式:孩子叛逆是因為他還小,只要孩子長大懂事了就好了;後來孩子長大了,帶各種營養品回家,我們又忙著推辭:“只要你過得好我就好了”。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抱著這樣的希望在生活,用明天的美好來抹平今天的憂傷,或許我們可以把這個句子改成一個問句,“只要……就好了嗎?”,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面對這些問題的反面,如果我瘦不下來,也不美,成績一直這樣,賺不了很多錢怎麼辦?如果孩子長大了還是不懂事怎麼辦?如果孩子在外地過得不好怎麼辦? 其實,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辦,只能就這樣認了吧,認輸的結果就是把我們推到現實面前,我們不得不去面對:別人不喜歡我,我是孤獨的,伴侶最後還是會離開我,孩子不懂事我不知道怎麼教他,孩子離開之後我的生活空蕩蕩的。因為太難面對,所以我們乾脆避開,這並不是我們想到它太難接受,很多時候我們來不及思考,自動就躲開了。

我們常常用各種方式去抵抗自己不願意去面對的事情,比如焦慮、比如孤獨、比如自卑、比如無助、比如沒有安全感、比如無能等等等等,在這些事情面前,我們似乎會被打回原形,一下子變得手足無措、無能為力,像一個看不見的劍客一樣,胡亂揮舞著手中的長劍,不知該往哪個方向下手,所以只能用盡力氣去抵抗,去折騰,一旦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可以接受的事情上面時,內心就會好過很多。

那要是如果我們沒辦法抵抗要怎麼辦?

或者我們花了大量力氣又抵抗不了又該怎麼辦?

或許我們可以試著不去抵抗,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去接納。接納自己其實是一種特別幸福的體驗,帶著這樣的體驗去做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和感受,就算最後我們還是選擇減肥,選擇變美,選擇賺更多的錢,但那個時候,我們會更加了解自己,我們知道自己是誰,我們也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不是在迎合別人,我們做的都是自己想要去做的,我們能為自己做的事情而負責,我們也能接受事情的任何結果,就算做不到自己也很坦然。接納自己給了我們不一樣的力量,這種力量讓我們不會因為缺少了什麼東西就迷失自己、迷失方向。和抗擊時候的緊繃相比,這是一種更加鬆弛的狀態,當我們放鬆自己、接納自己的時候,反而那些負面情緒也不敢拿我們怎麼樣了。

就像李慕白說的那句話:“你握緊拳頭,手裡什麼都沒有。你鬆開十指,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作者介紹:名字:芝麻餡,應用心理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長期從事個體諮詢工作。

來源 | 微信公眾號:525心理網( ID:psy525_cn)一個有營養的心理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