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收到一位母親的來信。信中向我闡述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一類事,就是孩子在家總愛調皮搗蛋,搞得父母總是抱怨要給孩子收拾"殘局",他向我詢問要怎麼辦?是要制止孩子的這一行為,還是任由其發展而辛苦父母呢?

我的答案毋容置疑,當然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任由孩子調皮搗蛋。理由也很簡單,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調皮搗蛋是無理取鬧的表現,所以應該制止孩子。其實,這只是看見了問題的表面,卻沒有將目光放得長遠一點。孩子愛調皮搗蛋背後折射出的是孩子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其寶貴的品質,但卻只有聰明的家長才懂得主動教孩子"學壞",鼓勵孩子調皮搗蛋。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收到一位母親的來信。信中向我闡述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一類事,就是孩子在家總愛調皮搗蛋,搞得父母總是抱怨要給孩子收拾"殘局",他向我詢問要怎麼辦?是要制止孩子的這一行為,還是任由其發展而辛苦父母呢?

我的答案毋容置疑,當然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任由孩子調皮搗蛋。理由也很簡單,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調皮搗蛋是無理取鬧的表現,所以應該制止孩子。其實,這只是看見了問題的表面,卻沒有將目光放得長遠一點。孩子愛調皮搗蛋背後折射出的是孩子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其寶貴的品質,但卻只有聰明的家長才懂得主動教孩子"學壞",鼓勵孩子調皮搗蛋。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孩子愛調皮搗蛋的原因你可知道?

  • 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孩子不停搗蛋

愛因斯坦曾說過:"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就無異於行屍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世界的觀察、思考和提問是孩子產生興趣的源泉。孩子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進一步地擴大自己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慾。對於幼兒來說,對事物的認識都比較淺顯,他們總能被各種新奇的事物吸引。

一旦面臨著新奇的、神祕的事物,就會更加容易產生三種形式的探究行為感官探究、言語探究、動作探究。這就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所做出來的,而因為孩子年紀小,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低,所以在做事時容易發生錯誤或造成一些有"破壞性"的行為,讓家長感覺孩子總愛調皮搗蛋。

  • 渴望得到關注的情感誘發孩子搗蛋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雙方都有工作,日常工作繁忙,總會把孩子交給上一代父母甚至是用一些冰冷的玩具或電視去代替父母有溫情的陪伴,然而卻忽略了孩子內心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和陪伴。

美國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創始人——魯道夫·德雷克斯反覆強調一句話:"一個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喪失信心和缺乏愛的孩子。"

幼兒時期的孩子,大腦的發育還不夠完全,語言和社會技能都無法滿足她們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總會做出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來表達自我。孩子自主性和獨立性都比較弱,他們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而當他們調皮搗蛋是,父母就能夠關注到他們,這也是他們想要獲取關注的一個方式,以此來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

  • 用調皮搗蛋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

孩子與成年人世界的一個不同在於孩子面對事情時能夠毫無保留地釋放自己的情緒,而不會如成年人一樣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而把自己的情緒壓抑在內心。

孩子愛調皮搗蛋,其實也是孩子釋放內心情緒的一種方式。孩子也是一個個體,會有屬於自己內心的需求,而當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也就隨著產生了情緒。孩子就會用哭鬧、摔東西等一些搗蛋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從而讓自己的內心好過一點。

孩子愛調皮搗蛋並非都是無理取鬧、不懂事的原因,更可能是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力的驅動。父母不要對孩子的搗亂、搞破壞,給予否定或者制止,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對於客觀世界的好奇心,驅動著他們去不斷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收到一位母親的來信。信中向我闡述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一類事,就是孩子在家總愛調皮搗蛋,搞得父母總是抱怨要給孩子收拾"殘局",他向我詢問要怎麼辦?是要制止孩子的這一行為,還是任由其發展而辛苦父母呢?

我的答案毋容置疑,當然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任由孩子調皮搗蛋。理由也很簡單,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調皮搗蛋是無理取鬧的表現,所以應該制止孩子。其實,這只是看見了問題的表面,卻沒有將目光放得長遠一點。孩子愛調皮搗蛋背後折射出的是孩子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其寶貴的品質,但卻只有聰明的家長才懂得主動教孩子"學壞",鼓勵孩子調皮搗蛋。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孩子愛調皮搗蛋的原因你可知道?

  • 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孩子不停搗蛋

愛因斯坦曾說過:"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就無異於行屍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世界的觀察、思考和提問是孩子產生興趣的源泉。孩子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進一步地擴大自己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慾。對於幼兒來說,對事物的認識都比較淺顯,他們總能被各種新奇的事物吸引。

一旦面臨著新奇的、神祕的事物,就會更加容易產生三種形式的探究行為感官探究、言語探究、動作探究。這就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所做出來的,而因為孩子年紀小,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低,所以在做事時容易發生錯誤或造成一些有"破壞性"的行為,讓家長感覺孩子總愛調皮搗蛋。

  • 渴望得到關注的情感誘發孩子搗蛋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雙方都有工作,日常工作繁忙,總會把孩子交給上一代父母甚至是用一些冰冷的玩具或電視去代替父母有溫情的陪伴,然而卻忽略了孩子內心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和陪伴。

美國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創始人——魯道夫·德雷克斯反覆強調一句話:"一個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喪失信心和缺乏愛的孩子。"

幼兒時期的孩子,大腦的發育還不夠完全,語言和社會技能都無法滿足她們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總會做出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來表達自我。孩子自主性和獨立性都比較弱,他們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而當他們調皮搗蛋是,父母就能夠關注到他們,這也是他們想要獲取關注的一個方式,以此來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

  • 用調皮搗蛋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

孩子與成年人世界的一個不同在於孩子面對事情時能夠毫無保留地釋放自己的情緒,而不會如成年人一樣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而把自己的情緒壓抑在內心。

孩子愛調皮搗蛋,其實也是孩子釋放內心情緒的一種方式。孩子也是一個個體,會有屬於自己內心的需求,而當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也就隨著產生了情緒。孩子就會用哭鬧、摔東西等一些搗蛋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從而讓自己的內心好過一點。

孩子愛調皮搗蛋並非都是無理取鬧、不懂事的原因,更可能是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力的驅動。父母不要對孩子的搗亂、搞破壞,給予否定或者制止,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對於客觀世界的好奇心,驅動著他們去不斷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瞭解孩子“調皮搗蛋“裡的奧祕,讓你消除擔憂

調皮搗蛋背後是探索力的鍛鍊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兒童就是科學家,雖然嬰幼兒還遠沒有達到理解世界的程度,但他們卻是天然的探祕者,往往比成人更具備發現世界的眼睛。"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總是能夠很快當地去捕捉到外界的各種信息和新鮮物,並且發現其中的奧祕。

育兒心理學家在葉壯《21招,讓孩子獨立》中指出,2~9歲時孩子好奇心發展的強烈時期,在這段時期裡孩子摔東西、扔東西、撕東西的情況更為常見。然而在這些看似破壞性行為的背後,正是孩子探索力得到鍛鍊的關鍵期。

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思維只會更加呆滯笨拙,讓孩子無窮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也許會給父母帶來許多後續麻煩,但卻對孩子的成長帶有無限益處。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收到一位母親的來信。信中向我闡述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一類事,就是孩子在家總愛調皮搗蛋,搞得父母總是抱怨要給孩子收拾"殘局",他向我詢問要怎麼辦?是要制止孩子的這一行為,還是任由其發展而辛苦父母呢?

我的答案毋容置疑,當然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任由孩子調皮搗蛋。理由也很簡單,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調皮搗蛋是無理取鬧的表現,所以應該制止孩子。其實,這只是看見了問題的表面,卻沒有將目光放得長遠一點。孩子愛調皮搗蛋背後折射出的是孩子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其寶貴的品質,但卻只有聰明的家長才懂得主動教孩子"學壞",鼓勵孩子調皮搗蛋。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孩子愛調皮搗蛋的原因你可知道?

  • 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孩子不停搗蛋

愛因斯坦曾說過:"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就無異於行屍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世界的觀察、思考和提問是孩子產生興趣的源泉。孩子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進一步地擴大自己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慾。對於幼兒來說,對事物的認識都比較淺顯,他們總能被各種新奇的事物吸引。

一旦面臨著新奇的、神祕的事物,就會更加容易產生三種形式的探究行為感官探究、言語探究、動作探究。這就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所做出來的,而因為孩子年紀小,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低,所以在做事時容易發生錯誤或造成一些有"破壞性"的行為,讓家長感覺孩子總愛調皮搗蛋。

  • 渴望得到關注的情感誘發孩子搗蛋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雙方都有工作,日常工作繁忙,總會把孩子交給上一代父母甚至是用一些冰冷的玩具或電視去代替父母有溫情的陪伴,然而卻忽略了孩子內心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和陪伴。

美國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創始人——魯道夫·德雷克斯反覆強調一句話:"一個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喪失信心和缺乏愛的孩子。"

幼兒時期的孩子,大腦的發育還不夠完全,語言和社會技能都無法滿足她們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總會做出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來表達自我。孩子自主性和獨立性都比較弱,他們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而當他們調皮搗蛋是,父母就能夠關注到他們,這也是他們想要獲取關注的一個方式,以此來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

  • 用調皮搗蛋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

孩子與成年人世界的一個不同在於孩子面對事情時能夠毫無保留地釋放自己的情緒,而不會如成年人一樣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而把自己的情緒壓抑在內心。

孩子愛調皮搗蛋,其實也是孩子釋放內心情緒的一種方式。孩子也是一個個體,會有屬於自己內心的需求,而當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也就隨著產生了情緒。孩子就會用哭鬧、摔東西等一些搗蛋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從而讓自己的內心好過一點。

孩子愛調皮搗蛋並非都是無理取鬧、不懂事的原因,更可能是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力的驅動。父母不要對孩子的搗亂、搞破壞,給予否定或者制止,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對於客觀世界的好奇心,驅動著他們去不斷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瞭解孩子“調皮搗蛋“裡的奧祕,讓你消除擔憂

調皮搗蛋背後是探索力的鍛鍊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兒童就是科學家,雖然嬰幼兒還遠沒有達到理解世界的程度,但他們卻是天然的探祕者,往往比成人更具備發現世界的眼睛。"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總是能夠很快當地去捕捉到外界的各種信息和新鮮物,並且發現其中的奧祕。

育兒心理學家在葉壯《21招,讓孩子獨立》中指出,2~9歲時孩子好奇心發展的強烈時期,在這段時期裡孩子摔東西、扔東西、撕東西的情況更為常見。然而在這些看似破壞性行為的背後,正是孩子探索力得到鍛鍊的關鍵期。

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思維只會更加呆滯笨拙,讓孩子無窮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也許會給父母帶來許多後續麻煩,但卻對孩子的成長帶有無限益處。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 調皮搗蛋蘊藏著意想不到的奇蹟

孩子調皮搗蛋的力量不可小覷,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孩子好奇的眼光背後,看見著許多成年人無法得知的信息。

發明望遠鏡的詹森曾坦言自己的發明靈感來自於他兩個愛調皮搗蛋的兒子。

由於父親執業的原因,兒子與眼鏡有著不解之緣,兩人不滿足於僅玩眼鏡框的樂趣,便突發奇想將眼鏡拆成凹透鏡和凸透鏡,把兩種鏡片分別裝進一根鋼管的兩端。使用這個新發明,居然發現原本書本密密麻麻的字看得清清楚楚。

父親得知後,並沒有對兒子生氣發火,也沒有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而是和孩子一起探索裡面的奧祕。就在兩個兒子的啟發下,動手製造"望遠鏡",這也是伽利略製造望遠鏡的重要基礎。

孩子愛調皮搗蛋,只是會讓父母多花點時間打掃房子之外,對孩子的成長的好處可謂是數不勝數。父母要接納孩子的調皮搗蛋,長此以外必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收到一位母親的來信。信中向我闡述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一類事,就是孩子在家總愛調皮搗蛋,搞得父母總是抱怨要給孩子收拾"殘局",他向我詢問要怎麼辦?是要制止孩子的這一行為,還是任由其發展而辛苦父母呢?

我的答案毋容置疑,當然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任由孩子調皮搗蛋。理由也很簡單,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調皮搗蛋是無理取鬧的表現,所以應該制止孩子。其實,這只是看見了問題的表面,卻沒有將目光放得長遠一點。孩子愛調皮搗蛋背後折射出的是孩子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其寶貴的品質,但卻只有聰明的家長才懂得主動教孩子"學壞",鼓勵孩子調皮搗蛋。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孩子愛調皮搗蛋的原因你可知道?

  • 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孩子不停搗蛋

愛因斯坦曾說過:"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就無異於行屍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世界的觀察、思考和提問是孩子產生興趣的源泉。孩子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進一步地擴大自己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慾。對於幼兒來說,對事物的認識都比較淺顯,他們總能被各種新奇的事物吸引。

一旦面臨著新奇的、神祕的事物,就會更加容易產生三種形式的探究行為感官探究、言語探究、動作探究。這就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所做出來的,而因為孩子年紀小,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低,所以在做事時容易發生錯誤或造成一些有"破壞性"的行為,讓家長感覺孩子總愛調皮搗蛋。

  • 渴望得到關注的情感誘發孩子搗蛋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雙方都有工作,日常工作繁忙,總會把孩子交給上一代父母甚至是用一些冰冷的玩具或電視去代替父母有溫情的陪伴,然而卻忽略了孩子內心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和陪伴。

美國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創始人——魯道夫·德雷克斯反覆強調一句話:"一個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喪失信心和缺乏愛的孩子。"

幼兒時期的孩子,大腦的發育還不夠完全,語言和社會技能都無法滿足她們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總會做出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來表達自我。孩子自主性和獨立性都比較弱,他們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而當他們調皮搗蛋是,父母就能夠關注到他們,這也是他們想要獲取關注的一個方式,以此來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

  • 用調皮搗蛋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

孩子與成年人世界的一個不同在於孩子面對事情時能夠毫無保留地釋放自己的情緒,而不會如成年人一樣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而把自己的情緒壓抑在內心。

孩子愛調皮搗蛋,其實也是孩子釋放內心情緒的一種方式。孩子也是一個個體,會有屬於自己內心的需求,而當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也就隨著產生了情緒。孩子就會用哭鬧、摔東西等一些搗蛋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從而讓自己的內心好過一點。

孩子愛調皮搗蛋並非都是無理取鬧、不懂事的原因,更可能是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力的驅動。父母不要對孩子的搗亂、搞破壞,給予否定或者制止,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對於客觀世界的好奇心,驅動著他們去不斷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瞭解孩子“調皮搗蛋“裡的奧祕,讓你消除擔憂

調皮搗蛋背後是探索力的鍛鍊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兒童就是科學家,雖然嬰幼兒還遠沒有達到理解世界的程度,但他們卻是天然的探祕者,往往比成人更具備發現世界的眼睛。"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總是能夠很快當地去捕捉到外界的各種信息和新鮮物,並且發現其中的奧祕。

育兒心理學家在葉壯《21招,讓孩子獨立》中指出,2~9歲時孩子好奇心發展的強烈時期,在這段時期裡孩子摔東西、扔東西、撕東西的情況更為常見。然而在這些看似破壞性行為的背後,正是孩子探索力得到鍛鍊的關鍵期。

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思維只會更加呆滯笨拙,讓孩子無窮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也許會給父母帶來許多後續麻煩,但卻對孩子的成長帶有無限益處。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 調皮搗蛋蘊藏著意想不到的奇蹟

孩子調皮搗蛋的力量不可小覷,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孩子好奇的眼光背後,看見著許多成年人無法得知的信息。

發明望遠鏡的詹森曾坦言自己的發明靈感來自於他兩個愛調皮搗蛋的兒子。

由於父親執業的原因,兒子與眼鏡有著不解之緣,兩人不滿足於僅玩眼鏡框的樂趣,便突發奇想將眼鏡拆成凹透鏡和凸透鏡,把兩種鏡片分別裝進一根鋼管的兩端。使用這個新發明,居然發現原本書本密密麻麻的字看得清清楚楚。

父親得知後,並沒有對兒子生氣發火,也沒有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而是和孩子一起探索裡面的奧祕。就在兩個兒子的啟發下,動手製造"望遠鏡",這也是伽利略製造望遠鏡的重要基礎。

孩子愛調皮搗蛋,只是會讓父母多花點時間打掃房子之外,對孩子的成長的好處可謂是數不勝數。父母要接納孩子的調皮搗蛋,長此以外必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 調皮搗蛋可能成就一個成功的人

《憨豆先生》的製作人約翰·勞埃德曾說:"世界上沒有比好奇心更重要的東西了。"在孩子充滿好奇心的年紀裡,如果父母阻礙孩子的調皮搗蛋,可能毀掉的是孩子的未來。

2018年,浙江一位高中生名叫饒依珂,獲得第18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這一殊榮,全國僅有3個名額。當記者紛紛過來採訪她成功的原因時,她回答說:"因為父母支持自己愛搗亂。"經調查後得知,原來饒依珂從小就是別人家口中的"熊孩子",拆玩具、玩拖把、拆遙控等,充滿好奇心的她總是這兒碰一碰,那兒摸一摸,根本停不下來。

回想2014年那一件極其轟動的哈佛大學拒絕了164個SAT考滿分的中國學生"的事件,對此哈佛大學只給出一個解釋:"您的孩子除了考滿分,什麼都沒有了。"哈佛大學對於考滿分的學生都不接受,它真正青睞的是那些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探索力,具有創造力的學生,二這一切都根源都在於要有一顆好奇心。

由此可見,孩子擁有一顆強烈的好奇心,調皮搗蛋是孩子成長所必要的,父母要做的不是想方法去抑制孩子的調皮搗蛋,而是要學會保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學會主動教孩子"學壞"。

保護孩子的天性,主動教孩子"學壞"

  • 保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允許孩子調皮

當孩子從冰箱裡拿出一個雞蛋在手裡玩的時候,許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呵斥孩子:"別亂玩,不要把雞蛋打碎了!趕緊放回去。"然而,聰明的父母並不會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而是從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出發,任由孩子去玩弄事物。

著名的天文物理學家、作家Neil deGrasse Tyson在他的一個演講中提到關於好奇心這個問題,他通過講當孩子從冰箱裡拿出來一個雞蛋,讓孩子明白雞蛋摔下來會碎以及為什麼會碎,從而潛移默化引導孩子的物理知識。他說:"日常生活中,孩子就是天生的科學家,具備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力,喜歡做一些看似具有"破壞性"的事情。"

父母要學會保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發揮孩子好奇心的推動作用,激發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沒有必要為孩子的調皮搗蛋而擔憂。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收到一位母親的來信。信中向我闡述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一類事,就是孩子在家總愛調皮搗蛋,搞得父母總是抱怨要給孩子收拾"殘局",他向我詢問要怎麼辦?是要制止孩子的這一行為,還是任由其發展而辛苦父母呢?

我的答案毋容置疑,當然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任由孩子調皮搗蛋。理由也很簡單,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調皮搗蛋是無理取鬧的表現,所以應該制止孩子。其實,這只是看見了問題的表面,卻沒有將目光放得長遠一點。孩子愛調皮搗蛋背後折射出的是孩子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其寶貴的品質,但卻只有聰明的家長才懂得主動教孩子"學壞",鼓勵孩子調皮搗蛋。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孩子愛調皮搗蛋的原因你可知道?

  • 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孩子不停搗蛋

愛因斯坦曾說過:"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就無異於行屍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世界的觀察、思考和提問是孩子產生興趣的源泉。孩子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進一步地擴大自己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慾。對於幼兒來說,對事物的認識都比較淺顯,他們總能被各種新奇的事物吸引。

一旦面臨著新奇的、神祕的事物,就會更加容易產生三種形式的探究行為感官探究、言語探究、動作探究。這就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所做出來的,而因為孩子年紀小,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低,所以在做事時容易發生錯誤或造成一些有"破壞性"的行為,讓家長感覺孩子總愛調皮搗蛋。

  • 渴望得到關注的情感誘發孩子搗蛋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雙方都有工作,日常工作繁忙,總會把孩子交給上一代父母甚至是用一些冰冷的玩具或電視去代替父母有溫情的陪伴,然而卻忽略了孩子內心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和陪伴。

美國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創始人——魯道夫·德雷克斯反覆強調一句話:"一個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喪失信心和缺乏愛的孩子。"

幼兒時期的孩子,大腦的發育還不夠完全,語言和社會技能都無法滿足她們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總會做出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來表達自我。孩子自主性和獨立性都比較弱,他們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而當他們調皮搗蛋是,父母就能夠關注到他們,這也是他們想要獲取關注的一個方式,以此來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

  • 用調皮搗蛋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

孩子與成年人世界的一個不同在於孩子面對事情時能夠毫無保留地釋放自己的情緒,而不會如成年人一樣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而把自己的情緒壓抑在內心。

孩子愛調皮搗蛋,其實也是孩子釋放內心情緒的一種方式。孩子也是一個個體,會有屬於自己內心的需求,而當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也就隨著產生了情緒。孩子就會用哭鬧、摔東西等一些搗蛋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從而讓自己的內心好過一點。

孩子愛調皮搗蛋並非都是無理取鬧、不懂事的原因,更可能是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力的驅動。父母不要對孩子的搗亂、搞破壞,給予否定或者制止,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對於客觀世界的好奇心,驅動著他們去不斷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瞭解孩子“調皮搗蛋“裡的奧祕,讓你消除擔憂

調皮搗蛋背後是探索力的鍛鍊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兒童就是科學家,雖然嬰幼兒還遠沒有達到理解世界的程度,但他們卻是天然的探祕者,往往比成人更具備發現世界的眼睛。"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總是能夠很快當地去捕捉到外界的各種信息和新鮮物,並且發現其中的奧祕。

育兒心理學家在葉壯《21招,讓孩子獨立》中指出,2~9歲時孩子好奇心發展的強烈時期,在這段時期裡孩子摔東西、扔東西、撕東西的情況更為常見。然而在這些看似破壞性行為的背後,正是孩子探索力得到鍛鍊的關鍵期。

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思維只會更加呆滯笨拙,讓孩子無窮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也許會給父母帶來許多後續麻煩,但卻對孩子的成長帶有無限益處。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 調皮搗蛋蘊藏著意想不到的奇蹟

孩子調皮搗蛋的力量不可小覷,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孩子好奇的眼光背後,看見著許多成年人無法得知的信息。

發明望遠鏡的詹森曾坦言自己的發明靈感來自於他兩個愛調皮搗蛋的兒子。

由於父親執業的原因,兒子與眼鏡有著不解之緣,兩人不滿足於僅玩眼鏡框的樂趣,便突發奇想將眼鏡拆成凹透鏡和凸透鏡,把兩種鏡片分別裝進一根鋼管的兩端。使用這個新發明,居然發現原本書本密密麻麻的字看得清清楚楚。

父親得知後,並沒有對兒子生氣發火,也沒有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而是和孩子一起探索裡面的奧祕。就在兩個兒子的啟發下,動手製造"望遠鏡",這也是伽利略製造望遠鏡的重要基礎。

孩子愛調皮搗蛋,只是會讓父母多花點時間打掃房子之外,對孩子的成長的好處可謂是數不勝數。父母要接納孩子的調皮搗蛋,長此以外必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 調皮搗蛋可能成就一個成功的人

《憨豆先生》的製作人約翰·勞埃德曾說:"世界上沒有比好奇心更重要的東西了。"在孩子充滿好奇心的年紀裡,如果父母阻礙孩子的調皮搗蛋,可能毀掉的是孩子的未來。

2018年,浙江一位高中生名叫饒依珂,獲得第18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這一殊榮,全國僅有3個名額。當記者紛紛過來採訪她成功的原因時,她回答說:"因為父母支持自己愛搗亂。"經調查後得知,原來饒依珂從小就是別人家口中的"熊孩子",拆玩具、玩拖把、拆遙控等,充滿好奇心的她總是這兒碰一碰,那兒摸一摸,根本停不下來。

回想2014年那一件極其轟動的哈佛大學拒絕了164個SAT考滿分的中國學生"的事件,對此哈佛大學只給出一個解釋:"您的孩子除了考滿分,什麼都沒有了。"哈佛大學對於考滿分的學生都不接受,它真正青睞的是那些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探索力,具有創造力的學生,二這一切都根源都在於要有一顆好奇心。

由此可見,孩子擁有一顆強烈的好奇心,調皮搗蛋是孩子成長所必要的,父母要做的不是想方法去抑制孩子的調皮搗蛋,而是要學會保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學會主動教孩子"學壞"。

保護孩子的天性,主動教孩子"學壞"

  • 保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允許孩子調皮

當孩子從冰箱裡拿出一個雞蛋在手裡玩的時候,許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呵斥孩子:"別亂玩,不要把雞蛋打碎了!趕緊放回去。"然而,聰明的父母並不會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而是從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出發,任由孩子去玩弄事物。

著名的天文物理學家、作家Neil deGrasse Tyson在他的一個演講中提到關於好奇心這個問題,他通過講當孩子從冰箱裡拿出來一個雞蛋,讓孩子明白雞蛋摔下來會碎以及為什麼會碎,從而潛移默化引導孩子的物理知識。他說:"日常生活中,孩子就是天生的科學家,具備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力,喜歡做一些看似具有"破壞性"的事情。"

父母要學會保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發揮孩子好奇心的推動作用,激發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沒有必要為孩子的調皮搗蛋而擔憂。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 保護孩子質疑的勇氣,耐心解答孩子疑問

縱觀生活,有的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愛搗亂地行為,殊不知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思維往往更加具有創造力。

父母要學會保護孩子敢於質疑的勇氣,要知道挑戰權威並不是藐視師長,而是更進一步地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歷史上,沒有麥哲倫航海行為對古代對地球形狀的質疑,就不能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真實認識。沒有愛因斯坦對牛頓力學地質疑,就沒有相對論地產生。沒有哪一項創造是憑空而來,都是要建立在不斷地發現,不斷地質疑,才能有更高的突破,才能創造更加新奇的事物。

與成年人相比,孩子的思維更加靈活多變,思想更加天馬行空,因而更加敢於挑戰權威,提出質疑。而成年人的思維容易受到已有的規則或觀念的影響,對待已有的事物只有接受的態度而不會去質疑。但是,敢於質疑,敢於挑戰權威是創造型人才的重要品質,父母還需要多加保護孩子的這一品質,鼓勵孩子敢於問為什麼,敢於質疑,才能更加靠近真理。

  • 試圖陪著孩子一起"學壞",一起探索

美國有一位在醫學領域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當有人問說為什麼能夠具備如此多奇思妙想的時候,他回答到這跟他母親對他的教育息息相關。

小時候,他踩著凳子去冰箱拿牛奶,一不小心打翻了牛奶瓶,母親聞聲而來。他本以為少不了母親的一頓責怪,出乎意料的是母親溫柔地說不如我們一起打掃乾淨吧,你可以在這些打翻的牛奶中玩一會,他便放輕鬆地玩。後來,打掃乾淨後母親又把瓶子重新裝滿了水,讓孩子想一想有什麼辦法可能儘量不讓瓶子掉下來。科學家很快發現,只要靠著瓶蓋較細處拿,就不容易掉下來。

這位母親的做法不同常人,她明白瓶子碎了可以重新買,而如果孩子的好奇心消失了,就一去不復返了。母親在孩子做錯事後不是大聲地責罵,而是耐心地陪著孩子一起"學壞",和孩子一起探索未知的奧祕,這樣不僅僅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何樂而不為呢?

愛因斯坦說:"神聖的好奇心是一株脆弱的嫩苗,它是很容易夭折的。"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去調皮搗蛋,而是要給孩子"破壞"的機會,和孩子一起探索未知世界,引導孩子加深對世界的認知。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收到一位母親的來信。信中向我闡述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一類事,就是孩子在家總愛調皮搗蛋,搞得父母總是抱怨要給孩子收拾"殘局",他向我詢問要怎麼辦?是要制止孩子的這一行為,還是任由其發展而辛苦父母呢?

我的答案毋容置疑,當然是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任由孩子調皮搗蛋。理由也很簡單,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調皮搗蛋是無理取鬧的表現,所以應該制止孩子。其實,這只是看見了問題的表面,卻沒有將目光放得長遠一點。孩子愛調皮搗蛋背後折射出的是孩子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其寶貴的品質,但卻只有聰明的家長才懂得主動教孩子"學壞",鼓勵孩子調皮搗蛋。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孩子愛調皮搗蛋的原因你可知道?

  • 強烈的好奇心驅使孩子不停搗蛋

愛因斯坦曾說過:"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就無異於行屍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世界的觀察、思考和提問是孩子產生興趣的源泉。孩子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進一步地擴大自己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慾。對於幼兒來說,對事物的認識都比較淺顯,他們總能被各種新奇的事物吸引。

一旦面臨著新奇的、神祕的事物,就會更加容易產生三種形式的探究行為感官探究、言語探究、動作探究。這就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所做出來的,而因為孩子年紀小,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低,所以在做事時容易發生錯誤或造成一些有"破壞性"的行為,讓家長感覺孩子總愛調皮搗蛋。

  • 渴望得到關注的情感誘發孩子搗蛋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雙方都有工作,日常工作繁忙,總會把孩子交給上一代父母甚至是用一些冰冷的玩具或電視去代替父母有溫情的陪伴,然而卻忽略了孩子內心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和陪伴。

美國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創始人——魯道夫·德雷克斯反覆強調一句話:"一個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一個喪失信心和缺乏愛的孩子。"

幼兒時期的孩子,大腦的發育還不夠完全,語言和社會技能都無法滿足她們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總會做出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來表達自我。孩子自主性和獨立性都比較弱,他們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關注,而當他們調皮搗蛋是,父母就能夠關注到他們,這也是他們想要獲取關注的一個方式,以此來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

  • 用調皮搗蛋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

孩子與成年人世界的一個不同在於孩子面對事情時能夠毫無保留地釋放自己的情緒,而不會如成年人一樣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而把自己的情緒壓抑在內心。

孩子愛調皮搗蛋,其實也是孩子釋放內心情緒的一種方式。孩子也是一個個體,會有屬於自己內心的需求,而當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也就隨著產生了情緒。孩子就會用哭鬧、摔東西等一些搗蛋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從而讓自己的內心好過一點。

孩子愛調皮搗蛋並非都是無理取鬧、不懂事的原因,更可能是孩子好奇心和探索力的驅動。父母不要對孩子的搗亂、搞破壞,給予否定或者制止,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對於客觀世界的好奇心,驅動著他們去不斷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瞭解孩子“調皮搗蛋“裡的奧祕,讓你消除擔憂

調皮搗蛋背後是探索力的鍛鍊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兒童就是科學家,雖然嬰幼兒還遠沒有達到理解世界的程度,但他們卻是天然的探祕者,往往比成人更具備發現世界的眼睛。"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總是能夠很快當地去捕捉到外界的各種信息和新鮮物,並且發現其中的奧祕。

育兒心理學家在葉壯《21招,讓孩子獨立》中指出,2~9歲時孩子好奇心發展的強烈時期,在這段時期裡孩子摔東西、扔東西、撕東西的情況更為常見。然而在這些看似破壞性行為的背後,正是孩子探索力得到鍛鍊的關鍵期。

沒有好奇心的孩子,思維只會更加呆滯笨拙,讓孩子無窮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也許會給父母帶來許多後續麻煩,但卻對孩子的成長帶有無限益處。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 調皮搗蛋蘊藏著意想不到的奇蹟

孩子調皮搗蛋的力量不可小覷,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孩子好奇的眼光背後,看見著許多成年人無法得知的信息。

發明望遠鏡的詹森曾坦言自己的發明靈感來自於他兩個愛調皮搗蛋的兒子。

由於父親執業的原因,兒子與眼鏡有著不解之緣,兩人不滿足於僅玩眼鏡框的樂趣,便突發奇想將眼鏡拆成凹透鏡和凸透鏡,把兩種鏡片分別裝進一根鋼管的兩端。使用這個新發明,居然發現原本書本密密麻麻的字看得清清楚楚。

父親得知後,並沒有對兒子生氣發火,也沒有對孩子的提問不理不睬,而是和孩子一起探索裡面的奧祕。就在兩個兒子的啟發下,動手製造"望遠鏡",這也是伽利略製造望遠鏡的重要基礎。

孩子愛調皮搗蛋,只是會讓父母多花點時間打掃房子之外,對孩子的成長的好處可謂是數不勝數。父母要接納孩子的調皮搗蛋,長此以外必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 調皮搗蛋可能成就一個成功的人

《憨豆先生》的製作人約翰·勞埃德曾說:"世界上沒有比好奇心更重要的東西了。"在孩子充滿好奇心的年紀裡,如果父母阻礙孩子的調皮搗蛋,可能毀掉的是孩子的未來。

2018年,浙江一位高中生名叫饒依珂,獲得第18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這一殊榮,全國僅有3個名額。當記者紛紛過來採訪她成功的原因時,她回答說:"因為父母支持自己愛搗亂。"經調查後得知,原來饒依珂從小就是別人家口中的"熊孩子",拆玩具、玩拖把、拆遙控等,充滿好奇心的她總是這兒碰一碰,那兒摸一摸,根本停不下來。

回想2014年那一件極其轟動的哈佛大學拒絕了164個SAT考滿分的中國學生"的事件,對此哈佛大學只給出一個解釋:"您的孩子除了考滿分,什麼都沒有了。"哈佛大學對於考滿分的學生都不接受,它真正青睞的是那些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探索力,具有創造力的學生,二這一切都根源都在於要有一顆好奇心。

由此可見,孩子擁有一顆強烈的好奇心,調皮搗蛋是孩子成長所必要的,父母要做的不是想方法去抑制孩子的調皮搗蛋,而是要學會保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學會主動教孩子"學壞"。

保護孩子的天性,主動教孩子"學壞"

  • 保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允許孩子調皮

當孩子從冰箱裡拿出一個雞蛋在手裡玩的時候,許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呵斥孩子:"別亂玩,不要把雞蛋打碎了!趕緊放回去。"然而,聰明的父母並不會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而是從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出發,任由孩子去玩弄事物。

著名的天文物理學家、作家Neil deGrasse Tyson在他的一個演講中提到關於好奇心這個問題,他通過講當孩子從冰箱裡拿出來一個雞蛋,讓孩子明白雞蛋摔下來會碎以及為什麼會碎,從而潛移默化引導孩子的物理知識。他說:"日常生活中,孩子就是天生的科學家,具備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力,喜歡做一些看似具有"破壞性"的事情。"

父母要學會保護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發揮孩子好奇心的推動作用,激發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沒有必要為孩子的調皮搗蛋而擔憂。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 保護孩子質疑的勇氣,耐心解答孩子疑問

縱觀生活,有的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愛搗亂地行為,殊不知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思維往往更加具有創造力。

父母要學會保護孩子敢於質疑的勇氣,要知道挑戰權威並不是藐視師長,而是更進一步地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歷史上,沒有麥哲倫航海行為對古代對地球形狀的質疑,就不能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真實認識。沒有愛因斯坦對牛頓力學地質疑,就沒有相對論地產生。沒有哪一項創造是憑空而來,都是要建立在不斷地發現,不斷地質疑,才能有更高的突破,才能創造更加新奇的事物。

與成年人相比,孩子的思維更加靈活多變,思想更加天馬行空,因而更加敢於挑戰權威,提出質疑。而成年人的思維容易受到已有的規則或觀念的影響,對待已有的事物只有接受的態度而不會去質疑。但是,敢於質疑,敢於挑戰權威是創造型人才的重要品質,父母還需要多加保護孩子的這一品質,鼓勵孩子敢於問為什麼,敢於質疑,才能更加靠近真理。

  • 試圖陪著孩子一起"學壞",一起探索

美國有一位在醫學領域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當有人問說為什麼能夠具備如此多奇思妙想的時候,他回答到這跟他母親對他的教育息息相關。

小時候,他踩著凳子去冰箱拿牛奶,一不小心打翻了牛奶瓶,母親聞聲而來。他本以為少不了母親的一頓責怪,出乎意料的是母親溫柔地說不如我們一起打掃乾淨吧,你可以在這些打翻的牛奶中玩一會,他便放輕鬆地玩。後來,打掃乾淨後母親又把瓶子重新裝滿了水,讓孩子想一想有什麼辦法可能儘量不讓瓶子掉下來。科學家很快發現,只要靠著瓶蓋較細處拿,就不容易掉下來。

這位母親的做法不同常人,她明白瓶子碎了可以重新買,而如果孩子的好奇心消失了,就一去不復返了。母親在孩子做錯事後不是大聲地責罵,而是耐心地陪著孩子一起"學壞",和孩子一起探索未知的奧祕,這樣不僅僅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何樂而不為呢?

愛因斯坦說:"神聖的好奇心是一株脆弱的嫩苗,它是很容易夭折的。"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去調皮搗蛋,而是要給孩子"破壞"的機會,和孩子一起探索未知世界,引導孩子加深對世界的認知。

孩子調皮搗蛋無法消停?別擔心,聰明家長都主動教孩子“學壞”

我是小D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