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

在南京開往成都的一列火車上,一個小女孩推著一個大大的行李箱,背後還揹著一個孩子,在過道處站著。炎熱的天氣讓小女孩的臉上時不時的流下汗水。有人好奇的問她怎麼回事。得知小女孩才7歲,暑假期間來爸爸媽媽工作的城市和父母團聚,但是開學在即,小女孩要回成都上學,可是因為爸爸媽媽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送她和弟弟回去,於是小女孩便自告奮勇的自己帶弟弟回家。沒有想到這個荒唐的想法卻得到了父母的認同。給孩子買票還只買到了站票,這是一輛慢車,要30多個小時才能到達成都,這期間,7歲的小女孩還要照顧弟弟,給弟弟吃東西、換衣物等。這漫漫的路途,別說一個7歲的小女孩,就是大人,站一路也受不了啊。可是小女孩的臉上卻始終露著微笑。

"

在南京開往成都的一列火車上,一個小女孩推著一個大大的行李箱,背後還揹著一個孩子,在過道處站著。炎熱的天氣讓小女孩的臉上時不時的流下汗水。有人好奇的問她怎麼回事。得知小女孩才7歲,暑假期間來爸爸媽媽工作的城市和父母團聚,但是開學在即,小女孩要回成都上學,可是因為爸爸媽媽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送她和弟弟回去,於是小女孩便自告奮勇的自己帶弟弟回家。沒有想到這個荒唐的想法卻得到了父母的認同。給孩子買票還只買到了站票,這是一輛慢車,要30多個小時才能到達成都,這期間,7歲的小女孩還要照顧弟弟,給弟弟吃東西、換衣物等。這漫漫的路途,別說一個7歲的小女孩,就是大人,站一路也受不了啊。可是小女孩的臉上卻始終露著微笑。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可是小女孩的笑臉,卻讓我感覺到莫名的心酸。這是逼著孩子長大,逼著孩子承受她本不該承受的壓力。為什麼父母的壓力要轉嫁給孩子?

那麼什麼是壓力轉嫁呢?

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徐浩淵博士說,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父母把自己的焦慮轉交給了孩子,讓孩子分擔,以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感,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而是把希望更多的寄託在了孩子的身上,結果讓孩子承受了沉重的壓力。

小女孩才7歲,回家時被告知爸爸媽媽太忙了,沒有時間送你回去。你一個人帶弟弟回家吧。小女孩的內心裡也有過掙扎吧,可是看到爸爸媽媽的無奈,為了不想讓爸爸媽媽為難,就只有自己帶弟弟回家了。

可是爸爸媽媽為什麼就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提前請假安排假期送孩子回家呢?而且給孩子買的票還是站票,一站就是30多個小時,還要照顧背上的弟弟。父母這是把小女孩當做了什麼?一個大人帶兩個孩子出門,幾乎都要精心準備,都會擔心路上的各種意外狀況。這個小女孩的父母為何如此的心大?大人的生活壓力就這樣直接轉嫁給了7歲的小女孩。

那麼家長把壓力轉嫁給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呢?

孩子本身因為年齡的關係,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侷限性,對社會的認識不足,對責任的界限不明,被迫接受了父母轉嫁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心理壓力等,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的品嚐生活的辛酸和無奈,給孩子的生活造成壓力,引發孩子對生活的不滿,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

一、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自從二胎開放以後,很多的家庭都有了要二寶的想法,有女兒的想要個兒子,有兒子的想要個女兒,都想湊成一個"好"字,想給大寶找個伴。可是父母最終如願以償了,但是大寶的處境真的是"好"嗎,真的是有伴了嗎?

有些媽媽有了二寶之後,對大寶的關心少了,耐心少了,細心少了,煩躁多了,吼叫多了,數落也多了。因為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因為被爸爸媽媽訓"你是哥哥/姐姐,你就不能讓著點嗎?"大寶變得孤單,內向,甚至會產生偏激的想法。更有一些家長直接把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直接轉嫁到了老大的身上。

記得前段時間英國的一個女孩在網站上吐槽自己的媽媽,她的媽媽已經46歲了,但是卻又懷上了第11胎,你沒有看錯,是第11胎。因為媽媽在15歲的時候生下來小女孩,在18歲的時候生下了第二胎,此後就在生育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媽媽生了孩子卻不管,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全部落到這個姐姐的身上,她每天給弟弟妹妹換尿布、洗臉、餵奶、哄睡覺等,小小年紀都已經做了一個母親該做的事,以至於姐姐現在都不敢生孩子,因為她的內心已經對帶孩子這件事產生了恐懼,甚至不想結婚。

"

在南京開往成都的一列火車上,一個小女孩推著一個大大的行李箱,背後還揹著一個孩子,在過道處站著。炎熱的天氣讓小女孩的臉上時不時的流下汗水。有人好奇的問她怎麼回事。得知小女孩才7歲,暑假期間來爸爸媽媽工作的城市和父母團聚,但是開學在即,小女孩要回成都上學,可是因為爸爸媽媽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送她和弟弟回去,於是小女孩便自告奮勇的自己帶弟弟回家。沒有想到這個荒唐的想法卻得到了父母的認同。給孩子買票還只買到了站票,這是一輛慢車,要30多個小時才能到達成都,這期間,7歲的小女孩還要照顧弟弟,給弟弟吃東西、換衣物等。這漫漫的路途,別說一個7歲的小女孩,就是大人,站一路也受不了啊。可是小女孩的臉上卻始終露著微笑。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可是小女孩的笑臉,卻讓我感覺到莫名的心酸。這是逼著孩子長大,逼著孩子承受她本不該承受的壓力。為什麼父母的壓力要轉嫁給孩子?

那麼什麼是壓力轉嫁呢?

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徐浩淵博士說,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父母把自己的焦慮轉交給了孩子,讓孩子分擔,以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感,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而是把希望更多的寄託在了孩子的身上,結果讓孩子承受了沉重的壓力。

小女孩才7歲,回家時被告知爸爸媽媽太忙了,沒有時間送你回去。你一個人帶弟弟回家吧。小女孩的內心裡也有過掙扎吧,可是看到爸爸媽媽的無奈,為了不想讓爸爸媽媽為難,就只有自己帶弟弟回家了。

可是爸爸媽媽為什麼就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提前請假安排假期送孩子回家呢?而且給孩子買的票還是站票,一站就是30多個小時,還要照顧背上的弟弟。父母這是把小女孩當做了什麼?一個大人帶兩個孩子出門,幾乎都要精心準備,都會擔心路上的各種意外狀況。這個小女孩的父母為何如此的心大?大人的生活壓力就這樣直接轉嫁給了7歲的小女孩。

那麼家長把壓力轉嫁給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呢?

孩子本身因為年齡的關係,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侷限性,對社會的認識不足,對責任的界限不明,被迫接受了父母轉嫁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心理壓力等,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的品嚐生活的辛酸和無奈,給孩子的生活造成壓力,引發孩子對生活的不滿,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

一、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自從二胎開放以後,很多的家庭都有了要二寶的想法,有女兒的想要個兒子,有兒子的想要個女兒,都想湊成一個"好"字,想給大寶找個伴。可是父母最終如願以償了,但是大寶的處境真的是"好"嗎,真的是有伴了嗎?

有些媽媽有了二寶之後,對大寶的關心少了,耐心少了,細心少了,煩躁多了,吼叫多了,數落也多了。因為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因為被爸爸媽媽訓"你是哥哥/姐姐,你就不能讓著點嗎?"大寶變得孤單,內向,甚至會產生偏激的想法。更有一些家長直接把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直接轉嫁到了老大的身上。

記得前段時間英國的一個女孩在網站上吐槽自己的媽媽,她的媽媽已經46歲了,但是卻又懷上了第11胎,你沒有看錯,是第11胎。因為媽媽在15歲的時候生下來小女孩,在18歲的時候生下了第二胎,此後就在生育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媽媽生了孩子卻不管,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全部落到這個姐姐的身上,她每天給弟弟妹妹換尿布、洗臉、餵奶、哄睡覺等,小小年紀都已經做了一個母親該做的事,以至於姐姐現在都不敢生孩子,因為她的內心已經對帶孩子這件事產生了恐懼,甚至不想結婚。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這個媽媽就是典型的"生而不養",把照顧孩子的責任轉嫁到了自己的大女兒身上。但是這種轉嫁卻給大女兒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心理影響,讓孩子對婚姻、對孩子、乃至對人生都失去了信心。這是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最大的傷害,徹底的毀了孩子的人生。

二、 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把對生活的壓力、焦慮等情緒,施加在孩子身上,以"我這都是為你好"的名義,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等進行控制,甚至是有些家長會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幫助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些名義上的為孩子好,其實是家長的私心在作怪,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心願,滿足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慾。但是當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的時候,家長再想挽回就為時已晚了。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中的英子就是被媽媽轉嫁生活焦慮情緒的對象。因為離婚,宋倩覺得婚姻的失敗讓自己一無所有了,剩下的只有女兒英子,於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她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英子身上,可以說是達到了無縫銜接的地步,"我只有你,你也只有我";"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等,其實都是宋倩以愛的名義綁架了英子的思想。最終英子以跳海這種決絕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抗議"我就是想遠離你"-----這是對媽媽所謂的愛的最大的諷刺。

"

在南京開往成都的一列火車上,一個小女孩推著一個大大的行李箱,背後還揹著一個孩子,在過道處站著。炎熱的天氣讓小女孩的臉上時不時的流下汗水。有人好奇的問她怎麼回事。得知小女孩才7歲,暑假期間來爸爸媽媽工作的城市和父母團聚,但是開學在即,小女孩要回成都上學,可是因為爸爸媽媽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送她和弟弟回去,於是小女孩便自告奮勇的自己帶弟弟回家。沒有想到這個荒唐的想法卻得到了父母的認同。給孩子買票還只買到了站票,這是一輛慢車,要30多個小時才能到達成都,這期間,7歲的小女孩還要照顧弟弟,給弟弟吃東西、換衣物等。這漫漫的路途,別說一個7歲的小女孩,就是大人,站一路也受不了啊。可是小女孩的臉上卻始終露著微笑。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可是小女孩的笑臉,卻讓我感覺到莫名的心酸。這是逼著孩子長大,逼著孩子承受她本不該承受的壓力。為什麼父母的壓力要轉嫁給孩子?

那麼什麼是壓力轉嫁呢?

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徐浩淵博士說,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父母把自己的焦慮轉交給了孩子,讓孩子分擔,以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感,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而是把希望更多的寄託在了孩子的身上,結果讓孩子承受了沉重的壓力。

小女孩才7歲,回家時被告知爸爸媽媽太忙了,沒有時間送你回去。你一個人帶弟弟回家吧。小女孩的內心裡也有過掙扎吧,可是看到爸爸媽媽的無奈,為了不想讓爸爸媽媽為難,就只有自己帶弟弟回家了。

可是爸爸媽媽為什麼就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提前請假安排假期送孩子回家呢?而且給孩子買的票還是站票,一站就是30多個小時,還要照顧背上的弟弟。父母這是把小女孩當做了什麼?一個大人帶兩個孩子出門,幾乎都要精心準備,都會擔心路上的各種意外狀況。這個小女孩的父母為何如此的心大?大人的生活壓力就這樣直接轉嫁給了7歲的小女孩。

那麼家長把壓力轉嫁給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呢?

孩子本身因為年齡的關係,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侷限性,對社會的認識不足,對責任的界限不明,被迫接受了父母轉嫁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心理壓力等,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的品嚐生活的辛酸和無奈,給孩子的生活造成壓力,引發孩子對生活的不滿,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

一、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自從二胎開放以後,很多的家庭都有了要二寶的想法,有女兒的想要個兒子,有兒子的想要個女兒,都想湊成一個"好"字,想給大寶找個伴。可是父母最終如願以償了,但是大寶的處境真的是"好"嗎,真的是有伴了嗎?

有些媽媽有了二寶之後,對大寶的關心少了,耐心少了,細心少了,煩躁多了,吼叫多了,數落也多了。因為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因為被爸爸媽媽訓"你是哥哥/姐姐,你就不能讓著點嗎?"大寶變得孤單,內向,甚至會產生偏激的想法。更有一些家長直接把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直接轉嫁到了老大的身上。

記得前段時間英國的一個女孩在網站上吐槽自己的媽媽,她的媽媽已經46歲了,但是卻又懷上了第11胎,你沒有看錯,是第11胎。因為媽媽在15歲的時候生下來小女孩,在18歲的時候生下了第二胎,此後就在生育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媽媽生了孩子卻不管,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全部落到這個姐姐的身上,她每天給弟弟妹妹換尿布、洗臉、餵奶、哄睡覺等,小小年紀都已經做了一個母親該做的事,以至於姐姐現在都不敢生孩子,因為她的內心已經對帶孩子這件事產生了恐懼,甚至不想結婚。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這個媽媽就是典型的"生而不養",把照顧孩子的責任轉嫁到了自己的大女兒身上。但是這種轉嫁卻給大女兒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心理影響,讓孩子對婚姻、對孩子、乃至對人生都失去了信心。這是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最大的傷害,徹底的毀了孩子的人生。

二、 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把對生活的壓力、焦慮等情緒,施加在孩子身上,以"我這都是為你好"的名義,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等進行控制,甚至是有些家長會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幫助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些名義上的為孩子好,其實是家長的私心在作怪,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心願,滿足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慾。但是當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的時候,家長再想挽回就為時已晚了。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中的英子就是被媽媽轉嫁生活焦慮情緒的對象。因為離婚,宋倩覺得婚姻的失敗讓自己一無所有了,剩下的只有女兒英子,於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她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英子身上,可以說是達到了無縫銜接的地步,"我只有你,你也只有我";"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等,其實都是宋倩以愛的名義綁架了英子的思想。最終英子以跳海這種決絕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抗議"我就是想遠離你"-----這是對媽媽所謂的愛的最大的諷刺。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對孩子進行壓力轉嫁,幫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呢?

履行父母的監護義務

監護的定義指的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民事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

對於孩子來說,18週歲以下的是未成年人,需要家長的監護義務,對孩子的行為能力和人身安全進行監護,以保障孩子的安全。

"

在南京開往成都的一列火車上,一個小女孩推著一個大大的行李箱,背後還揹著一個孩子,在過道處站著。炎熱的天氣讓小女孩的臉上時不時的流下汗水。有人好奇的問她怎麼回事。得知小女孩才7歲,暑假期間來爸爸媽媽工作的城市和父母團聚,但是開學在即,小女孩要回成都上學,可是因為爸爸媽媽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送她和弟弟回去,於是小女孩便自告奮勇的自己帶弟弟回家。沒有想到這個荒唐的想法卻得到了父母的認同。給孩子買票還只買到了站票,這是一輛慢車,要30多個小時才能到達成都,這期間,7歲的小女孩還要照顧弟弟,給弟弟吃東西、換衣物等。這漫漫的路途,別說一個7歲的小女孩,就是大人,站一路也受不了啊。可是小女孩的臉上卻始終露著微笑。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可是小女孩的笑臉,卻讓我感覺到莫名的心酸。這是逼著孩子長大,逼著孩子承受她本不該承受的壓力。為什麼父母的壓力要轉嫁給孩子?

那麼什麼是壓力轉嫁呢?

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徐浩淵博士說,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父母把自己的焦慮轉交給了孩子,讓孩子分擔,以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感,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而是把希望更多的寄託在了孩子的身上,結果讓孩子承受了沉重的壓力。

小女孩才7歲,回家時被告知爸爸媽媽太忙了,沒有時間送你回去。你一個人帶弟弟回家吧。小女孩的內心裡也有過掙扎吧,可是看到爸爸媽媽的無奈,為了不想讓爸爸媽媽為難,就只有自己帶弟弟回家了。

可是爸爸媽媽為什麼就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提前請假安排假期送孩子回家呢?而且給孩子買的票還是站票,一站就是30多個小時,還要照顧背上的弟弟。父母這是把小女孩當做了什麼?一個大人帶兩個孩子出門,幾乎都要精心準備,都會擔心路上的各種意外狀況。這個小女孩的父母為何如此的心大?大人的生活壓力就這樣直接轉嫁給了7歲的小女孩。

那麼家長把壓力轉嫁給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呢?

孩子本身因為年齡的關係,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侷限性,對社會的認識不足,對責任的界限不明,被迫接受了父母轉嫁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心理壓力等,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的品嚐生活的辛酸和無奈,給孩子的生活造成壓力,引發孩子對生活的不滿,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

一、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自從二胎開放以後,很多的家庭都有了要二寶的想法,有女兒的想要個兒子,有兒子的想要個女兒,都想湊成一個"好"字,想給大寶找個伴。可是父母最終如願以償了,但是大寶的處境真的是"好"嗎,真的是有伴了嗎?

有些媽媽有了二寶之後,對大寶的關心少了,耐心少了,細心少了,煩躁多了,吼叫多了,數落也多了。因為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因為被爸爸媽媽訓"你是哥哥/姐姐,你就不能讓著點嗎?"大寶變得孤單,內向,甚至會產生偏激的想法。更有一些家長直接把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直接轉嫁到了老大的身上。

記得前段時間英國的一個女孩在網站上吐槽自己的媽媽,她的媽媽已經46歲了,但是卻又懷上了第11胎,你沒有看錯,是第11胎。因為媽媽在15歲的時候生下來小女孩,在18歲的時候生下了第二胎,此後就在生育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媽媽生了孩子卻不管,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全部落到這個姐姐的身上,她每天給弟弟妹妹換尿布、洗臉、餵奶、哄睡覺等,小小年紀都已經做了一個母親該做的事,以至於姐姐現在都不敢生孩子,因為她的內心已經對帶孩子這件事產生了恐懼,甚至不想結婚。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這個媽媽就是典型的"生而不養",把照顧孩子的責任轉嫁到了自己的大女兒身上。但是這種轉嫁卻給大女兒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心理影響,讓孩子對婚姻、對孩子、乃至對人生都失去了信心。這是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最大的傷害,徹底的毀了孩子的人生。

二、 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把對生活的壓力、焦慮等情緒,施加在孩子身上,以"我這都是為你好"的名義,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等進行控制,甚至是有些家長會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幫助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些名義上的為孩子好,其實是家長的私心在作怪,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心願,滿足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慾。但是當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的時候,家長再想挽回就為時已晚了。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中的英子就是被媽媽轉嫁生活焦慮情緒的對象。因為離婚,宋倩覺得婚姻的失敗讓自己一無所有了,剩下的只有女兒英子,於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她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英子身上,可以說是達到了無縫銜接的地步,"我只有你,你也只有我";"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等,其實都是宋倩以愛的名義綁架了英子的思想。最終英子以跳海這種決絕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抗議"我就是想遠離你"-----這是對媽媽所謂的愛的最大的諷刺。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對孩子進行壓力轉嫁,幫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呢?

履行父母的監護義務

監護的定義指的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民事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

對於孩子來說,18週歲以下的是未成年人,需要家長的監護義務,對孩子的行為能力和人身安全進行監護,以保障孩子的安全。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而文章開頭的小女孩不過才7歲,卻獨自上火車揹著弟弟回成都。首先這件事就缺少了父母對子女的監督義務。這樣的孩子其實是不允許獨自上火車的,因為火車也是一個公共場所,會有很多的突發情況。

那麼對於父母來說,無論工作有多忙,都應該提前安排,哪怕抽出一個大人來陪同孩子一起坐車回家,都是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德國詩人維斯冠說過:"父母與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父母給予孩子生命,孩子激勵父母二次成長。"

既然我們選擇了成為孩子的父母,那麼就要對孩子盡到應盡的義務,承擔該承擔的責任,有了孩子的渴盼的目光,我們父母才能更好地激勵自己成長。

以共情的心態面對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思想去感受孩子的處境,明白孩子內心的掙扎與苦惱,這樣家長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正確的認識到問題的所在,並通過自己的言行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激勵,幫助孩子走出迷茫。

《小歡喜》中,英子因為一次考試只考了第二名,本來心裡就很低落,結果媽媽還故作輕鬆地安慰英子:"沒事,下次好好考就行了。"就是媽媽的這句話,讓緊張到手都不知道放哪的英子瞬間心理感覺到了輕鬆。而就在幾分鐘後,媽媽看到了英子書包裡同學送的禮物,馬上就改口,開始訓話:"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這次考第二,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還強勢的收走了同學送英子的禮物。

"

在南京開往成都的一列火車上,一個小女孩推著一個大大的行李箱,背後還揹著一個孩子,在過道處站著。炎熱的天氣讓小女孩的臉上時不時的流下汗水。有人好奇的問她怎麼回事。得知小女孩才7歲,暑假期間來爸爸媽媽工作的城市和父母團聚,但是開學在即,小女孩要回成都上學,可是因為爸爸媽媽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送她和弟弟回去,於是小女孩便自告奮勇的自己帶弟弟回家。沒有想到這個荒唐的想法卻得到了父母的認同。給孩子買票還只買到了站票,這是一輛慢車,要30多個小時才能到達成都,這期間,7歲的小女孩還要照顧弟弟,給弟弟吃東西、換衣物等。這漫漫的路途,別說一個7歲的小女孩,就是大人,站一路也受不了啊。可是小女孩的臉上卻始終露著微笑。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可是小女孩的笑臉,卻讓我感覺到莫名的心酸。這是逼著孩子長大,逼著孩子承受她本不該承受的壓力。為什麼父母的壓力要轉嫁給孩子?

那麼什麼是壓力轉嫁呢?

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徐浩淵博士說,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父母把自己的焦慮轉交給了孩子,讓孩子分擔,以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感,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而是把希望更多的寄託在了孩子的身上,結果讓孩子承受了沉重的壓力。

小女孩才7歲,回家時被告知爸爸媽媽太忙了,沒有時間送你回去。你一個人帶弟弟回家吧。小女孩的內心裡也有過掙扎吧,可是看到爸爸媽媽的無奈,為了不想讓爸爸媽媽為難,就只有自己帶弟弟回家了。

可是爸爸媽媽為什麼就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提前請假安排假期送孩子回家呢?而且給孩子買的票還是站票,一站就是30多個小時,還要照顧背上的弟弟。父母這是把小女孩當做了什麼?一個大人帶兩個孩子出門,幾乎都要精心準備,都會擔心路上的各種意外狀況。這個小女孩的父母為何如此的心大?大人的生活壓力就這樣直接轉嫁給了7歲的小女孩。

那麼家長把壓力轉嫁給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呢?

孩子本身因為年齡的關係,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侷限性,對社會的認識不足,對責任的界限不明,被迫接受了父母轉嫁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心理壓力等,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的品嚐生活的辛酸和無奈,給孩子的生活造成壓力,引發孩子對生活的不滿,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

一、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自從二胎開放以後,很多的家庭都有了要二寶的想法,有女兒的想要個兒子,有兒子的想要個女兒,都想湊成一個"好"字,想給大寶找個伴。可是父母最終如願以償了,但是大寶的處境真的是"好"嗎,真的是有伴了嗎?

有些媽媽有了二寶之後,對大寶的關心少了,耐心少了,細心少了,煩躁多了,吼叫多了,數落也多了。因為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因為被爸爸媽媽訓"你是哥哥/姐姐,你就不能讓著點嗎?"大寶變得孤單,內向,甚至會產生偏激的想法。更有一些家長直接把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直接轉嫁到了老大的身上。

記得前段時間英國的一個女孩在網站上吐槽自己的媽媽,她的媽媽已經46歲了,但是卻又懷上了第11胎,你沒有看錯,是第11胎。因為媽媽在15歲的時候生下來小女孩,在18歲的時候生下了第二胎,此後就在生育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媽媽生了孩子卻不管,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全部落到這個姐姐的身上,她每天給弟弟妹妹換尿布、洗臉、餵奶、哄睡覺等,小小年紀都已經做了一個母親該做的事,以至於姐姐現在都不敢生孩子,因為她的內心已經對帶孩子這件事產生了恐懼,甚至不想結婚。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這個媽媽就是典型的"生而不養",把照顧孩子的責任轉嫁到了自己的大女兒身上。但是這種轉嫁卻給大女兒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心理影響,讓孩子對婚姻、對孩子、乃至對人生都失去了信心。這是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最大的傷害,徹底的毀了孩子的人生。

二、 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把對生活的壓力、焦慮等情緒,施加在孩子身上,以"我這都是為你好"的名義,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等進行控制,甚至是有些家長會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幫助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些名義上的為孩子好,其實是家長的私心在作怪,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心願,滿足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慾。但是當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的時候,家長再想挽回就為時已晚了。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中的英子就是被媽媽轉嫁生活焦慮情緒的對象。因為離婚,宋倩覺得婚姻的失敗讓自己一無所有了,剩下的只有女兒英子,於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她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英子身上,可以說是達到了無縫銜接的地步,"我只有你,你也只有我";"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等,其實都是宋倩以愛的名義綁架了英子的思想。最終英子以跳海這種決絕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抗議"我就是想遠離你"-----這是對媽媽所謂的愛的最大的諷刺。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對孩子進行壓力轉嫁,幫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呢?

履行父母的監護義務

監護的定義指的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民事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

對於孩子來說,18週歲以下的是未成年人,需要家長的監護義務,對孩子的行為能力和人身安全進行監護,以保障孩子的安全。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而文章開頭的小女孩不過才7歲,卻獨自上火車揹著弟弟回成都。首先這件事就缺少了父母對子女的監督義務。這樣的孩子其實是不允許獨自上火車的,因為火車也是一個公共場所,會有很多的突發情況。

那麼對於父母來說,無論工作有多忙,都應該提前安排,哪怕抽出一個大人來陪同孩子一起坐車回家,都是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德國詩人維斯冠說過:"父母與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父母給予孩子生命,孩子激勵父母二次成長。"

既然我們選擇了成為孩子的父母,那麼就要對孩子盡到應盡的義務,承擔該承擔的責任,有了孩子的渴盼的目光,我們父母才能更好地激勵自己成長。

以共情的心態面對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思想去感受孩子的處境,明白孩子內心的掙扎與苦惱,這樣家長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正確的認識到問題的所在,並通過自己的言行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激勵,幫助孩子走出迷茫。

《小歡喜》中,英子因為一次考試只考了第二名,本來心裡就很低落,結果媽媽還故作輕鬆地安慰英子:"沒事,下次好好考就行了。"就是媽媽的這句話,讓緊張到手都不知道放哪的英子瞬間心理感覺到了輕鬆。而就在幾分鐘後,媽媽看到了英子書包裡同學送的禮物,馬上就改口,開始訓話:"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這次考第二,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還強勢的收走了同學送英子的禮物。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正是媽媽這種一直強勢的態度,讓英子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幾乎精神崩潰。

英國教育學家斯賓塞曾經說過:"受委屈的孩子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麼過錯,因為憤怒和不平佔據了他的心靈;而被感動的孩子則常常反省,因為感動增加了他內心的勇氣和智慧。"

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我們家長不要把自己沮喪、煩躁、失望的情緒轉嫁給孩子,而是應該以共情的態度傾聽孩子的內心,給孩子以鼓勵和肯定,讓孩子感受到鼓舞,激發孩子前進的動力。

給孩子有營養的愛

愛孩子就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寵,覺得自己是父母的中心,就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寵愛。

以獨立自由為主的美國,媽媽們更是對孩子寵愛到家了,媽媽會為了孩子辭職,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美國更有法律作出規定:12歲以下的孩子不可以獨自在家。這樣媽媽作為家的堅實後盾,就會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樂於參與的活動,甚至於家庭作業,媽媽都會有責任進行聯繫、提供幫助、分擔壓力等。而"我愛你"則是她們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其實孩子的內心很簡單,她們都很需要來自父母的愛,無微不至的關愛: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句"我愛你"、一個溫情的眼神、、、、、、都是愛的信號,孩子可以從中得到愛,得到信心,得到內心的滿足感,得到快樂。

"

在南京開往成都的一列火車上,一個小女孩推著一個大大的行李箱,背後還揹著一個孩子,在過道處站著。炎熱的天氣讓小女孩的臉上時不時的流下汗水。有人好奇的問她怎麼回事。得知小女孩才7歲,暑假期間來爸爸媽媽工作的城市和父母團聚,但是開學在即,小女孩要回成都上學,可是因為爸爸媽媽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送她和弟弟回去,於是小女孩便自告奮勇的自己帶弟弟回家。沒有想到這個荒唐的想法卻得到了父母的認同。給孩子買票還只買到了站票,這是一輛慢車,要30多個小時才能到達成都,這期間,7歲的小女孩還要照顧弟弟,給弟弟吃東西、換衣物等。這漫漫的路途,別說一個7歲的小女孩,就是大人,站一路也受不了啊。可是小女孩的臉上卻始終露著微笑。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可是小女孩的笑臉,卻讓我感覺到莫名的心酸。這是逼著孩子長大,逼著孩子承受她本不該承受的壓力。為什麼父母的壓力要轉嫁給孩子?

那麼什麼是壓力轉嫁呢?

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徐浩淵博士說,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父母把自己的焦慮轉交給了孩子,讓孩子分擔,以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感,他們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而是把希望更多的寄託在了孩子的身上,結果讓孩子承受了沉重的壓力。

小女孩才7歲,回家時被告知爸爸媽媽太忙了,沒有時間送你回去。你一個人帶弟弟回家吧。小女孩的內心裡也有過掙扎吧,可是看到爸爸媽媽的無奈,為了不想讓爸爸媽媽為難,就只有自己帶弟弟回家了。

可是爸爸媽媽為什麼就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提前請假安排假期送孩子回家呢?而且給孩子買的票還是站票,一站就是30多個小時,還要照顧背上的弟弟。父母這是把小女孩當做了什麼?一個大人帶兩個孩子出門,幾乎都要精心準備,都會擔心路上的各種意外狀況。這個小女孩的父母為何如此的心大?大人的生活壓力就這樣直接轉嫁給了7歲的小女孩。

那麼家長把壓力轉嫁給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呢?

孩子本身因為年齡的關係,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侷限性,對社會的認識不足,對責任的界限不明,被迫接受了父母轉嫁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心理壓力等,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過早的品嚐生活的辛酸和無奈,給孩子的生活造成壓力,引發孩子對生活的不滿,影響孩子以後的人生。

一、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自從二胎開放以後,很多的家庭都有了要二寶的想法,有女兒的想要個兒子,有兒子的想要個女兒,都想湊成一個"好"字,想給大寶找個伴。可是父母最終如願以償了,但是大寶的處境真的是"好"嗎,真的是有伴了嗎?

有些媽媽有了二寶之後,對大寶的關心少了,耐心少了,細心少了,煩躁多了,吼叫多了,數落也多了。因為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因為被爸爸媽媽訓"你是哥哥/姐姐,你就不能讓著點嗎?"大寶變得孤單,內向,甚至會產生偏激的想法。更有一些家長直接把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直接轉嫁到了老大的身上。

記得前段時間英國的一個女孩在網站上吐槽自己的媽媽,她的媽媽已經46歲了,但是卻又懷上了第11胎,你沒有看錯,是第11胎。因為媽媽在15歲的時候生下來小女孩,在18歲的時候生下了第二胎,此後就在生育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可是媽媽生了孩子卻不管,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全部落到這個姐姐的身上,她每天給弟弟妹妹換尿布、洗臉、餵奶、哄睡覺等,小小年紀都已經做了一個母親該做的事,以至於姐姐現在都不敢生孩子,因為她的內心已經對帶孩子這件事產生了恐懼,甚至不想結婚。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這個媽媽就是典型的"生而不養",把照顧孩子的責任轉嫁到了自己的大女兒身上。但是這種轉嫁卻給大女兒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心理影響,讓孩子對婚姻、對孩子、乃至對人生都失去了信心。這是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最大的傷害,徹底的毀了孩子的人生。

二、 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把對生活的壓力、焦慮等情緒,施加在孩子身上,以"我這都是為你好"的名義,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等進行控制,甚至是有些家長會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幫助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些名義上的為孩子好,其實是家長的私心在作怪,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心願,滿足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慾。但是當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的時候,家長再想挽回就為時已晚了。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中的英子就是被媽媽轉嫁生活焦慮情緒的對象。因為離婚,宋倩覺得婚姻的失敗讓自己一無所有了,剩下的只有女兒英子,於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她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英子身上,可以說是達到了無縫銜接的地步,"我只有你,你也只有我";"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等,其實都是宋倩以愛的名義綁架了英子的思想。最終英子以跳海這種決絕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抗議"我就是想遠離你"-----這是對媽媽所謂的愛的最大的諷刺。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對孩子進行壓力轉嫁,幫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呢?

履行父母的監護義務

監護的定義指的是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民事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

對於孩子來說,18週歲以下的是未成年人,需要家長的監護義務,對孩子的行為能力和人身安全進行監護,以保障孩子的安全。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而文章開頭的小女孩不過才7歲,卻獨自上火車揹著弟弟回成都。首先這件事就缺少了父母對子女的監督義務。這樣的孩子其實是不允許獨自上火車的,因為火車也是一個公共場所,會有很多的突發情況。

那麼對於父母來說,無論工作有多忙,都應該提前安排,哪怕抽出一個大人來陪同孩子一起坐車回家,都是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德國詩人維斯冠說過:"父母與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父母給予孩子生命,孩子激勵父母二次成長。"

既然我們選擇了成為孩子的父母,那麼就要對孩子盡到應盡的義務,承擔該承擔的責任,有了孩子的渴盼的目光,我們父母才能更好地激勵自己成長。

以共情的心態面對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思想去感受孩子的處境,明白孩子內心的掙扎與苦惱,這樣家長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正確的認識到問題的所在,並通過自己的言行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激勵,幫助孩子走出迷茫。

《小歡喜》中,英子因為一次考試只考了第二名,本來心裡就很低落,結果媽媽還故作輕鬆地安慰英子:"沒事,下次好好考就行了。"就是媽媽的這句話,讓緊張到手都不知道放哪的英子瞬間心理感覺到了輕鬆。而就在幾分鐘後,媽媽看到了英子書包裡同學送的禮物,馬上就改口,開始訓話:"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可高興的,這次考第二,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還強勢的收走了同學送英子的禮物。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正是媽媽這種一直強勢的態度,讓英子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幾乎精神崩潰。

英國教育學家斯賓塞曾經說過:"受委屈的孩子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麼過錯,因為憤怒和不平佔據了他的心靈;而被感動的孩子則常常反省,因為感動增加了他內心的勇氣和智慧。"

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我們家長不要把自己沮喪、煩躁、失望的情緒轉嫁給孩子,而是應該以共情的態度傾聽孩子的內心,給孩子以鼓勵和肯定,讓孩子感受到鼓舞,激發孩子前進的動力。

給孩子有營養的愛

愛孩子就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寵,覺得自己是父母的中心,就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寵愛。

以獨立自由為主的美國,媽媽們更是對孩子寵愛到家了,媽媽會為了孩子辭職,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美國更有法律作出規定:12歲以下的孩子不可以獨自在家。這樣媽媽作為家的堅實後盾,就會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樂於參與的活動,甚至於家庭作業,媽媽都會有責任進行聯繫、提供幫助、分擔壓力等。而"我愛你"則是她們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其實孩子的內心很簡單,她們都很需要來自父母的愛,無微不至的關愛: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句"我愛你"、一個溫情的眼神、、、、、、都是愛的信號,孩子可以從中得到愛,得到信心,得到內心的滿足感,得到快樂。

7歲孩子獨自背弟弟回家,父母的焦慮為何轉嫁給孩子?

所以當孩子無助的時候、哭泣的時候、沮喪的時候,媽媽的溫暖的懷抱和甜甜的微笑就是最好的良藥,能夠滋潤孩子的心田。

【感謝閱文,我是小風車媽咪,陽光寶媽一枚,有一個9歲的兒子。堅信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曾混跡於職場,現在一手帶娃,一手寫作,樂於和大家一起分享帶娃路上的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一起聊聊育兒路上的快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