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都會有的想法,希望自家孩子足夠優秀,這樣孩子的未來才可能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心懷期盼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難免會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看著別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各種才藝手到擒來,同樣的一件事總覺得自家孩子做的不如別人好。

最最普遍的情況就是家長們喜歡比較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起那些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自家孩子也足夠努力了,但是始終難以迎頭趕上,是否真的是“天賦”不如人呢?

其實孩子是否成材,先天因素是一方面,另外後天的學習也很重要,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同樣也要保持好心態,不要輕易因為他人的影響左右自己的意志。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都會有的想法,希望自家孩子足夠優秀,這樣孩子的未來才可能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心懷期盼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難免會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看著別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各種才藝手到擒來,同樣的一件事總覺得自家孩子做的不如別人好。

最最普遍的情況就是家長們喜歡比較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起那些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自家孩子也足夠努力了,但是始終難以迎頭趕上,是否真的是“天賦”不如人呢?

其實孩子是否成材,先天因素是一方面,另外後天的學習也很重要,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同樣也要保持好心態,不要輕易因為他人的影響左右自己的意志。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來自父母的鳥籠效應

何為鳥籠效應?

故事時間回到1907年,兩位哈佛大學教授兼好友同事間退役,後來詹姆斯和好友卡爾森打賭,“揚言”一定會讓他過上退休養鳥的生活。

雖然卡爾森自信滿滿不會如此,但是最後他還是成了詹姆斯口中的養鳥老人。藉著卡爾森的生日詹姆斯送給了他一個精緻的鳥籠。

此後雖然卡爾森雖然沒有養鳥,但是家中放著一個空蕩蕩的鳥籠總是會有上門的客人詢問,教授養的鳥呢?是死了嗎?“受迫”於周圍人的目光,最終卡爾森最終還是買了一隻鳥。

鳥籠效應其實不難理解,這個心裡被譽為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它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往往不會被輕易發現,但是起到的影響作用卻很真切。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陷入陷入身邊的人或環境的慣性思維之中,導致行為和思想都被鳥籠控制。

鳥籠效應最難擺脫的點在於自身對“滿足”的追求以及他人對自己的影響。迴歸父母培養孩子這件事,父母們習慣於和周圍人比較,比較孩子的成績,比較孩子是否有足夠難得出手的才藝。

在這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忽略了後天的培養,總感覺是孩子缺乏天賦,用一些人的話來說就是少了點“靈氣”。實際上,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後天因素的影響同樣深遠。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都會有的想法,希望自家孩子足夠優秀,這樣孩子的未來才可能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心懷期盼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難免會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看著別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各種才藝手到擒來,同樣的一件事總覺得自家孩子做的不如別人好。

最最普遍的情況就是家長們喜歡比較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起那些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自家孩子也足夠努力了,但是始終難以迎頭趕上,是否真的是“天賦”不如人呢?

其實孩子是否成材,先天因素是一方面,另外後天的學習也很重要,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同樣也要保持好心態,不要輕易因為他人的影響左右自己的意志。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來自父母的鳥籠效應

何為鳥籠效應?

故事時間回到1907年,兩位哈佛大學教授兼好友同事間退役,後來詹姆斯和好友卡爾森打賭,“揚言”一定會讓他過上退休養鳥的生活。

雖然卡爾森自信滿滿不會如此,但是最後他還是成了詹姆斯口中的養鳥老人。藉著卡爾森的生日詹姆斯送給了他一個精緻的鳥籠。

此後雖然卡爾森雖然沒有養鳥,但是家中放著一個空蕩蕩的鳥籠總是會有上門的客人詢問,教授養的鳥呢?是死了嗎?“受迫”於周圍人的目光,最終卡爾森最終還是買了一隻鳥。

鳥籠效應其實不難理解,這個心裡被譽為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它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往往不會被輕易發現,但是起到的影響作用卻很真切。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陷入陷入身邊的人或環境的慣性思維之中,導致行為和思想都被鳥籠控制。

鳥籠效應最難擺脫的點在於自身對“滿足”的追求以及他人對自己的影響。迴歸父母培養孩子這件事,父母們習慣於和周圍人比較,比較孩子的成績,比較孩子是否有足夠難得出手的才藝。

在這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忽略了後天的培養,總感覺是孩子缺乏天賦,用一些人的話來說就是少了點“靈氣”。實際上,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後天因素的影響同樣深遠。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環境對人的影響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日積月累之下就會出現很大的差異。過去一則保姆偷子案引起了很大轟動,本該在優渥環境下長大的劉金心被保姆帶到了農村老家,因為自己需要在城市打工,孩子不得不寄養在親戚家,成了留守兒童中的一員。

營養跟不上,缺少家庭、父母的關愛,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劉金心的一生。到了初中劉金心就選擇了輟學早早進入社會,而沒有一技之長的他也難有作為。

反觀另一個被當做親子撫養長大的孩子“盼盼”,在城市中生活,衣食無憂享受著良好的教育,有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呵護,長大成才的他從事著一份金融工作,體面又高薪,未來的生活同樣一片光明。

不同的環境造就了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生軌跡,保姆的做法這裡不多做評述,但是透過兩個特殊孩子的成長,不難看出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重要。

這些影響不僅僅是體現在物質層面上,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深遠而難以打破,所以培養孩子也要更加註重這方面的問題,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這樣孩子在茁壯成長的時候才能汲取更多的養料健康成長。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都會有的想法,希望自家孩子足夠優秀,這樣孩子的未來才可能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心懷期盼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難免會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看著別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各種才藝手到擒來,同樣的一件事總覺得自家孩子做的不如別人好。

最最普遍的情況就是家長們喜歡比較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起那些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自家孩子也足夠努力了,但是始終難以迎頭趕上,是否真的是“天賦”不如人呢?

其實孩子是否成材,先天因素是一方面,另外後天的學習也很重要,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同樣也要保持好心態,不要輕易因為他人的影響左右自己的意志。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來自父母的鳥籠效應

何為鳥籠效應?

故事時間回到1907年,兩位哈佛大學教授兼好友同事間退役,後來詹姆斯和好友卡爾森打賭,“揚言”一定會讓他過上退休養鳥的生活。

雖然卡爾森自信滿滿不會如此,但是最後他還是成了詹姆斯口中的養鳥老人。藉著卡爾森的生日詹姆斯送給了他一個精緻的鳥籠。

此後雖然卡爾森雖然沒有養鳥,但是家中放著一個空蕩蕩的鳥籠總是會有上門的客人詢問,教授養的鳥呢?是死了嗎?“受迫”於周圍人的目光,最終卡爾森最終還是買了一隻鳥。

鳥籠效應其實不難理解,這個心裡被譽為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它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往往不會被輕易發現,但是起到的影響作用卻很真切。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陷入陷入身邊的人或環境的慣性思維之中,導致行為和思想都被鳥籠控制。

鳥籠效應最難擺脫的點在於自身對“滿足”的追求以及他人對自己的影響。迴歸父母培養孩子這件事,父母們習慣於和周圍人比較,比較孩子的成績,比較孩子是否有足夠難得出手的才藝。

在這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忽略了後天的培養,總感覺是孩子缺乏天賦,用一些人的話來說就是少了點“靈氣”。實際上,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後天因素的影響同樣深遠。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環境對人的影響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日積月累之下就會出現很大的差異。過去一則保姆偷子案引起了很大轟動,本該在優渥環境下長大的劉金心被保姆帶到了農村老家,因為自己需要在城市打工,孩子不得不寄養在親戚家,成了留守兒童中的一員。

營養跟不上,缺少家庭、父母的關愛,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劉金心的一生。到了初中劉金心就選擇了輟學早早進入社會,而沒有一技之長的他也難有作為。

反觀另一個被當做親子撫養長大的孩子“盼盼”,在城市中生活,衣食無憂享受著良好的教育,有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呵護,長大成才的他從事著一份金融工作,體面又高薪,未來的生活同樣一片光明。

不同的環境造就了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生軌跡,保姆的做法這裡不多做評述,但是透過兩個特殊孩子的成長,不難看出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重要。

這些影響不僅僅是體現在物質層面上,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深遠而難以打破,所以培養孩子也要更加註重這方面的問題,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這樣孩子在茁壯成長的時候才能汲取更多的養料健康成長。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狼孩迴歸人類生活難以適應

被狼養大的孩子,類似的書籍,影視作品大家都看過不少,當然這類終究算是藝術的表現,真正的狼孩們迴歸人類生活後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適應,來改變。

在西班牙的科爾多瓦山區,有這麼一個孩子從小就被狼群“收養”,一直到了19歲他才被人發現得以迴歸人類社會,但是迴歸之後的生活卻讓他難以適應。

馬可斯在三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後來父親有了新歡,他則被帶到了山上和老人一起牧羊。到了8歲的時候老牧羊人死了,小小年紀的他無力照顧自己的生活,不知道什麼原因他被野狼帶到了狼群生活,在和狼群生活的歲月裡他學會了食用果漿和蘑菇,在山區裡穿行、生活。

到了19歲,習慣了狼群生活的他會用咕嚕咕嚕的動物叫聲取代人類語言,即便迴歸人類社會後的很長時間裡也難以改變過來。

據馬可斯自述,他從沒有真正適應人類的生活,甚至一度有過返回狼群生活的想法。不過想要再接近它們變得不那麼容易,身上帶有人類氣息和古龍水味道的馬克斯再也無法迴歸狼群。

而在人類社會生活的他同樣不快樂,難以融入,遭到周圍人的議論和排斥,有過這段特殊經歷不可避免地讓他成為了周圍人指指點點的對象。

馬可斯的經歷值得同情,十年的狼群生活讓他遊離在兩個社會構成之間,迴歸人類社會幾十年也心存芥蒂,年幼時的經歷,狼群生活的特殊性讓他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生活。

用馬克斯的經歷來闡述環境的影響雖然稍稍缺乏了普適性,但是作為一個鮮明的例子,人的成長和人生的構成都和環境息息相關,馬可斯後天所學習的是狼群的生存之道,如何在山區自給自足,獲取充分的食物來果腹,這些技能顯然在人類社會沒有用武之地。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都會有的想法,希望自家孩子足夠優秀,這樣孩子的未來才可能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心懷期盼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難免會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看著別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各種才藝手到擒來,同樣的一件事總覺得自家孩子做的不如別人好。

最最普遍的情況就是家長們喜歡比較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起那些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自家孩子也足夠努力了,但是始終難以迎頭趕上,是否真的是“天賦”不如人呢?

其實孩子是否成材,先天因素是一方面,另外後天的學習也很重要,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同樣也要保持好心態,不要輕易因為他人的影響左右自己的意志。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來自父母的鳥籠效應

何為鳥籠效應?

故事時間回到1907年,兩位哈佛大學教授兼好友同事間退役,後來詹姆斯和好友卡爾森打賭,“揚言”一定會讓他過上退休養鳥的生活。

雖然卡爾森自信滿滿不會如此,但是最後他還是成了詹姆斯口中的養鳥老人。藉著卡爾森的生日詹姆斯送給了他一個精緻的鳥籠。

此後雖然卡爾森雖然沒有養鳥,但是家中放著一個空蕩蕩的鳥籠總是會有上門的客人詢問,教授養的鳥呢?是死了嗎?“受迫”於周圍人的目光,最終卡爾森最終還是買了一隻鳥。

鳥籠效應其實不難理解,這個心裡被譽為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它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往往不會被輕易發現,但是起到的影響作用卻很真切。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陷入陷入身邊的人或環境的慣性思維之中,導致行為和思想都被鳥籠控制。

鳥籠效應最難擺脫的點在於自身對“滿足”的追求以及他人對自己的影響。迴歸父母培養孩子這件事,父母們習慣於和周圍人比較,比較孩子的成績,比較孩子是否有足夠難得出手的才藝。

在這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忽略了後天的培養,總感覺是孩子缺乏天賦,用一些人的話來說就是少了點“靈氣”。實際上,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後天因素的影響同樣深遠。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環境對人的影響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日積月累之下就會出現很大的差異。過去一則保姆偷子案引起了很大轟動,本該在優渥環境下長大的劉金心被保姆帶到了農村老家,因為自己需要在城市打工,孩子不得不寄養在親戚家,成了留守兒童中的一員。

營養跟不上,缺少家庭、父母的關愛,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劉金心的一生。到了初中劉金心就選擇了輟學早早進入社會,而沒有一技之長的他也難有作為。

反觀另一個被當做親子撫養長大的孩子“盼盼”,在城市中生活,衣食無憂享受著良好的教育,有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呵護,長大成才的他從事著一份金融工作,體面又高薪,未來的生活同樣一片光明。

不同的環境造就了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生軌跡,保姆的做法這裡不多做評述,但是透過兩個特殊孩子的成長,不難看出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重要。

這些影響不僅僅是體現在物質層面上,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深遠而難以打破,所以培養孩子也要更加註重這方面的問題,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這樣孩子在茁壯成長的時候才能汲取更多的養料健康成長。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狼孩迴歸人類生活難以適應

被狼養大的孩子,類似的書籍,影視作品大家都看過不少,當然這類終究算是藝術的表現,真正的狼孩們迴歸人類生活後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適應,來改變。

在西班牙的科爾多瓦山區,有這麼一個孩子從小就被狼群“收養”,一直到了19歲他才被人發現得以迴歸人類社會,但是迴歸之後的生活卻讓他難以適應。

馬可斯在三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後來父親有了新歡,他則被帶到了山上和老人一起牧羊。到了8歲的時候老牧羊人死了,小小年紀的他無力照顧自己的生活,不知道什麼原因他被野狼帶到了狼群生活,在和狼群生活的歲月裡他學會了食用果漿和蘑菇,在山區裡穿行、生活。

到了19歲,習慣了狼群生活的他會用咕嚕咕嚕的動物叫聲取代人類語言,即便迴歸人類社會後的很長時間裡也難以改變過來。

據馬可斯自述,他從沒有真正適應人類的生活,甚至一度有過返回狼群生活的想法。不過想要再接近它們變得不那麼容易,身上帶有人類氣息和古龍水味道的馬克斯再也無法迴歸狼群。

而在人類社會生活的他同樣不快樂,難以融入,遭到周圍人的議論和排斥,有過這段特殊經歷不可避免地讓他成為了周圍人指指點點的對象。

馬可斯的經歷值得同情,十年的狼群生活讓他遊離在兩個社會構成之間,迴歸人類社會幾十年也心存芥蒂,年幼時的經歷,狼群生活的特殊性讓他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生活。

用馬克斯的經歷來闡述環境的影響雖然稍稍缺乏了普適性,但是作為一個鮮明的例子,人的成長和人生的構成都和環境息息相關,馬可斯後天所學習的是狼群的生存之道,如何在山區自給自足,獲取充分的食物來果腹,這些技能顯然在人類社會沒有用武之地。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後天的經驗和養成習慣更為重要

後天方面的影響可見一斑,那麼先天因素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對同卵雙生子做了一個實驗:當同卵雙生子被兩個不同家庭收養後,他們在成年以後,人格、性向、嗜好、成就上有哪些不同?

這個實驗耗費了近30年的時間,其結果告訴我:先天基因與後天教育的影響大約各佔50%。基因決定著孩子大腦的結構,而後天的經驗和養成習慣決定著腦中神經迴路的連接,決定對事情的看法。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都會有的想法,希望自家孩子足夠優秀,這樣孩子的未來才可能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心懷期盼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難免會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看著別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各種才藝手到擒來,同樣的一件事總覺得自家孩子做的不如別人好。

最最普遍的情況就是家長們喜歡比較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起那些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自家孩子也足夠努力了,但是始終難以迎頭趕上,是否真的是“天賦”不如人呢?

其實孩子是否成材,先天因素是一方面,另外後天的學習也很重要,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同樣也要保持好心態,不要輕易因為他人的影響左右自己的意志。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來自父母的鳥籠效應

何為鳥籠效應?

故事時間回到1907年,兩位哈佛大學教授兼好友同事間退役,後來詹姆斯和好友卡爾森打賭,“揚言”一定會讓他過上退休養鳥的生活。

雖然卡爾森自信滿滿不會如此,但是最後他還是成了詹姆斯口中的養鳥老人。藉著卡爾森的生日詹姆斯送給了他一個精緻的鳥籠。

此後雖然卡爾森雖然沒有養鳥,但是家中放著一個空蕩蕩的鳥籠總是會有上門的客人詢問,教授養的鳥呢?是死了嗎?“受迫”於周圍人的目光,最終卡爾森最終還是買了一隻鳥。

鳥籠效應其實不難理解,這個心裡被譽為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它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往往不會被輕易發現,但是起到的影響作用卻很真切。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陷入陷入身邊的人或環境的慣性思維之中,導致行為和思想都被鳥籠控制。

鳥籠效應最難擺脫的點在於自身對“滿足”的追求以及他人對自己的影響。迴歸父母培養孩子這件事,父母們習慣於和周圍人比較,比較孩子的成績,比較孩子是否有足夠難得出手的才藝。

在這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忽略了後天的培養,總感覺是孩子缺乏天賦,用一些人的話來說就是少了點“靈氣”。實際上,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後天因素的影響同樣深遠。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環境對人的影響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日積月累之下就會出現很大的差異。過去一則保姆偷子案引起了很大轟動,本該在優渥環境下長大的劉金心被保姆帶到了農村老家,因為自己需要在城市打工,孩子不得不寄養在親戚家,成了留守兒童中的一員。

營養跟不上,缺少家庭、父母的關愛,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劉金心的一生。到了初中劉金心就選擇了輟學早早進入社會,而沒有一技之長的他也難有作為。

反觀另一個被當做親子撫養長大的孩子“盼盼”,在城市中生活,衣食無憂享受著良好的教育,有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呵護,長大成才的他從事著一份金融工作,體面又高薪,未來的生活同樣一片光明。

不同的環境造就了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生軌跡,保姆的做法這裡不多做評述,但是透過兩個特殊孩子的成長,不難看出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重要。

這些影響不僅僅是體現在物質層面上,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深遠而難以打破,所以培養孩子也要更加註重這方面的問題,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這樣孩子在茁壯成長的時候才能汲取更多的養料健康成長。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狼孩迴歸人類生活難以適應

被狼養大的孩子,類似的書籍,影視作品大家都看過不少,當然這類終究算是藝術的表現,真正的狼孩們迴歸人類生活後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適應,來改變。

在西班牙的科爾多瓦山區,有這麼一個孩子從小就被狼群“收養”,一直到了19歲他才被人發現得以迴歸人類社會,但是迴歸之後的生活卻讓他難以適應。

馬可斯在三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後來父親有了新歡,他則被帶到了山上和老人一起牧羊。到了8歲的時候老牧羊人死了,小小年紀的他無力照顧自己的生活,不知道什麼原因他被野狼帶到了狼群生活,在和狼群生活的歲月裡他學會了食用果漿和蘑菇,在山區裡穿行、生活。

到了19歲,習慣了狼群生活的他會用咕嚕咕嚕的動物叫聲取代人類語言,即便迴歸人類社會後的很長時間裡也難以改變過來。

據馬可斯自述,他從沒有真正適應人類的生活,甚至一度有過返回狼群生活的想法。不過想要再接近它們變得不那麼容易,身上帶有人類氣息和古龍水味道的馬克斯再也無法迴歸狼群。

而在人類社會生活的他同樣不快樂,難以融入,遭到周圍人的議論和排斥,有過這段特殊經歷不可避免地讓他成為了周圍人指指點點的對象。

馬可斯的經歷值得同情,十年的狼群生活讓他遊離在兩個社會構成之間,迴歸人類社會幾十年也心存芥蒂,年幼時的經歷,狼群生活的特殊性讓他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生活。

用馬克斯的經歷來闡述環境的影響雖然稍稍缺乏了普適性,但是作為一個鮮明的例子,人的成長和人生的構成都和環境息息相關,馬可斯後天所學習的是狼群的生存之道,如何在山區自給自足,獲取充分的食物來果腹,這些技能顯然在人類社會沒有用武之地。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後天的經驗和養成習慣更為重要

後天方面的影響可見一斑,那麼先天因素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對同卵雙生子做了一個實驗:當同卵雙生子被兩個不同家庭收養後,他們在成年以後,人格、性向、嗜好、成就上有哪些不同?

這個實驗耗費了近30年的時間,其結果告訴我:先天基因與後天教育的影響大約各佔50%。基因決定著孩子大腦的結構,而後天的經驗和養成習慣決定著腦中神經迴路的連接,決定對事情的看法。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天才是可以被後天打造的

天才能否後天打造,這個問題不光普通人好奇,科學家們對此也進行了大量的深入探索,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天才基因”是可以改變的。

所謂的改變並不是從構成上進行徹底的顛覆,而是通過外部環境來刺激基因表達,改變基因的活動。

比如美國的一項研究,30名前列腺癌患者經過3個月的規律生活,進食水果蔬菜和穀物食物,另外每天適當運動,3個月後他們的健康狀況都得到了改善,體重下降,血壓降低。

另外基因層面的研究也發現了這些人體內的48個基因被激活,453個基因被關閉,激活的大多是對預防疾病有益的基因,而起到疾病催化的基因活動則受到了抑制。

基因本質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基因的表達,通過習慣的力量完全可以做到從“普通基因”到“天才基因”的蛻變。

德國耶拿大學的癱瘓實驗中讓手臂癱瘓病人限制正常手的運動,用癱瘓手臂來完成動作,一段時間後癱瘓的手臂得到激活,關於手臂運動的腦功能神經元變得活躍而強烈。

通過習慣改變大腦功能,這正後天天才培養的最佳途徑。一項專精技能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良好習慣和堅持是重中之重。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都會有的想法,希望自家孩子足夠優秀,這樣孩子的未來才可能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心懷期盼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難免會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看著別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各種才藝手到擒來,同樣的一件事總覺得自家孩子做的不如別人好。

最最普遍的情況就是家長們喜歡比較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起那些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自家孩子也足夠努力了,但是始終難以迎頭趕上,是否真的是“天賦”不如人呢?

其實孩子是否成材,先天因素是一方面,另外後天的學習也很重要,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同樣也要保持好心態,不要輕易因為他人的影響左右自己的意志。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來自父母的鳥籠效應

何為鳥籠效應?

故事時間回到1907年,兩位哈佛大學教授兼好友同事間退役,後來詹姆斯和好友卡爾森打賭,“揚言”一定會讓他過上退休養鳥的生活。

雖然卡爾森自信滿滿不會如此,但是最後他還是成了詹姆斯口中的養鳥老人。藉著卡爾森的生日詹姆斯送給了他一個精緻的鳥籠。

此後雖然卡爾森雖然沒有養鳥,但是家中放著一個空蕩蕩的鳥籠總是會有上門的客人詢問,教授養的鳥呢?是死了嗎?“受迫”於周圍人的目光,最終卡爾森最終還是買了一隻鳥。

鳥籠效應其實不難理解,這個心裡被譽為是人類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它在發揮作用的時候往往不會被輕易發現,但是起到的影響作用卻很真切。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陷入陷入身邊的人或環境的慣性思維之中,導致行為和思想都被鳥籠控制。

鳥籠效應最難擺脫的點在於自身對“滿足”的追求以及他人對自己的影響。迴歸父母培養孩子這件事,父母們習慣於和周圍人比較,比較孩子的成績,比較孩子是否有足夠難得出手的才藝。

在這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忽略了後天的培養,總感覺是孩子缺乏天賦,用一些人的話來說就是少了點“靈氣”。實際上,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後天因素的影響同樣深遠。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環境對人的影響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小生活的環境不同日積月累之下就會出現很大的差異。過去一則保姆偷子案引起了很大轟動,本該在優渥環境下長大的劉金心被保姆帶到了農村老家,因為自己需要在城市打工,孩子不得不寄養在親戚家,成了留守兒童中的一員。

營養跟不上,缺少家庭、父母的關愛,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劉金心的一生。到了初中劉金心就選擇了輟學早早進入社會,而沒有一技之長的他也難有作為。

反觀另一個被當做親子撫養長大的孩子“盼盼”,在城市中生活,衣食無憂享受著良好的教育,有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呵護,長大成才的他從事著一份金融工作,體面又高薪,未來的生活同樣一片光明。

不同的環境造就了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生軌跡,保姆的做法這裡不多做評述,但是透過兩個特殊孩子的成長,不難看出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重要。

這些影響不僅僅是體現在物質層面上,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深遠而難以打破,所以培養孩子也要更加註重這方面的問題,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這樣孩子在茁壯成長的時候才能汲取更多的養料健康成長。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狼孩迴歸人類生活難以適應

被狼養大的孩子,類似的書籍,影視作品大家都看過不少,當然這類終究算是藝術的表現,真正的狼孩們迴歸人類生活後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適應,來改變。

在西班牙的科爾多瓦山區,有這麼一個孩子從小就被狼群“收養”,一直到了19歲他才被人發現得以迴歸人類社會,但是迴歸之後的生活卻讓他難以適應。

馬可斯在三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後來父親有了新歡,他則被帶到了山上和老人一起牧羊。到了8歲的時候老牧羊人死了,小小年紀的他無力照顧自己的生活,不知道什麼原因他被野狼帶到了狼群生活,在和狼群生活的歲月裡他學會了食用果漿和蘑菇,在山區裡穿行、生活。

到了19歲,習慣了狼群生活的他會用咕嚕咕嚕的動物叫聲取代人類語言,即便迴歸人類社會後的很長時間裡也難以改變過來。

據馬可斯自述,他從沒有真正適應人類的生活,甚至一度有過返回狼群生活的想法。不過想要再接近它們變得不那麼容易,身上帶有人類氣息和古龍水味道的馬克斯再也無法迴歸狼群。

而在人類社會生活的他同樣不快樂,難以融入,遭到周圍人的議論和排斥,有過這段特殊經歷不可避免地讓他成為了周圍人指指點點的對象。

馬可斯的經歷值得同情,十年的狼群生活讓他遊離在兩個社會構成之間,迴歸人類社會幾十年也心存芥蒂,年幼時的經歷,狼群生活的特殊性讓他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生活。

用馬克斯的經歷來闡述環境的影響雖然稍稍缺乏了普適性,但是作為一個鮮明的例子,人的成長和人生的構成都和環境息息相關,馬可斯後天所學習的是狼群的生存之道,如何在山區自給自足,獲取充分的食物來果腹,這些技能顯然在人類社會沒有用武之地。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後天的經驗和養成習慣更為重要

後天方面的影響可見一斑,那麼先天因素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對同卵雙生子做了一個實驗:當同卵雙生子被兩個不同家庭收養後,他們在成年以後,人格、性向、嗜好、成就上有哪些不同?

這個實驗耗費了近30年的時間,其結果告訴我:先天基因與後天教育的影響大約各佔50%。基因決定著孩子大腦的結構,而後天的經驗和養成習慣決定著腦中神經迴路的連接,決定對事情的看法。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天才是可以被後天打造的

天才能否後天打造,這個問題不光普通人好奇,科學家們對此也進行了大量的深入探索,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天才基因”是可以改變的。

所謂的改變並不是從構成上進行徹底的顛覆,而是通過外部環境來刺激基因表達,改變基因的活動。

比如美國的一項研究,30名前列腺癌患者經過3個月的規律生活,進食水果蔬菜和穀物食物,另外每天適當運動,3個月後他們的健康狀況都得到了改善,體重下降,血壓降低。

另外基因層面的研究也發現了這些人體內的48個基因被激活,453個基因被關閉,激活的大多是對預防疾病有益的基因,而起到疾病催化的基因活動則受到了抑制。

基因本質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基因的表達,通過習慣的力量完全可以做到從“普通基因”到“天才基因”的蛻變。

德國耶拿大學的癱瘓實驗中讓手臂癱瘓病人限制正常手的運動,用癱瘓手臂來完成動作,一段時間後癱瘓的手臂得到激活,關於手臂運動的腦功能神經元變得活躍而強烈。

通過習慣改變大腦功能,這正後天天才培養的最佳途徑。一項專精技能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良好習慣和堅持是重中之重。

鳥籠效應:還在覺得先天因素很重要?後天學習其實更為關鍵

生活經歷不光是閱歷的體現

生活環境、豐富的經歷對大腦的發育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羅森茨威格的實驗研究:羅森茨威格的實驗多次選用12只白鼠來探尋單調環境和豐富環境下長大的白鼠的大腦發育情況,最終發現不同環境下的白鼠大腦皮層差異很大,豐富環境成長的白鼠大腦皮層更厚,其中的乙酰膽鹼酶活躍。

大腦皮層是負責行動記憶和學習的關鍵,豐富的環境對大腦的發育能起到促進作用。迴歸生活,豐富的生活經歷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讓思維更活躍。

豐富的經歷與生長環境提升大腦發育,經常使用大腦可以防止其老化。

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我只是喜歡尋根刨地的追究問題罷了。”

先天基因影響人是一方面,但是後天改變同樣重要,對於家長而言,我們能給到孩子的只有更好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在有愛又豐富的環境下長大,在關注孩子的時候不要只注重學習成績,拓展生活,讓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樂趣,成才的途徑千千萬,嚴厲也好,循循善誘也罷,培養良好的習慣其實也可以突破“先天”的限制。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